查看原文
其他

新大陆 | 吴限:我最穷的时候,住进世界上最好的房子

行摄无限 新三届 2021-12-18


作者简历
儿童时代的作者
吳限,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78级,美国波士顿西蒙斯商学院MBA。 前MTV 亚洲新媒体总裁,前新闻集团 News Corp 常务副总裁(创办星空卫视)。喜爱旅行、摄影和写作。

原题

在美国建筑之父的

历史豪宅里当“看屋人”




作者:吴 限


刚上大学的作者

有人爱豪车,有人爱首饰,我喜欢好房子,会对美丽的房子一见钟情,也擅长把家布置得美美的。

我和房子有缘。从小时候住的爷爷家中国古代三进大院,到现在住的北美最美海景房和上海中国第一江景房……感谢上帝,一辈子让我住好房子。

最有意思的是,我这辈子最穷(30年前在美国当穷学生)的时候,却住上了世界上最好的房子。


1989年,我们夫妇从芝加哥搬到波士顿去求学。因为无法承受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我那个富有创意的先生,开始朝免费住宅方向胡思乱想。经过一番努力,他的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这个身份,外加他的美国导师(美国总统的首席中国顾问)的推荐信背书。我们终于获得了一个在波士顿高尚社区,栗子坡,一座面对水库的美丽的豪宅-沃伦山庄,找到了一份House Sitter (看管房子) 的工作。

沃伦山庄是被誉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Frederick Olmsted (弗雷德里克·奥姆斯特德)的家。

奥姆斯特德(1822–1903)

这个名字,对大多中国人可能比较陌生。但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是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和华盛顿的白宫总统大院、斯坦福大学等名建筑的设计师,大家一定会肃然起敬的。奥姆斯特德是美国最著名的城市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设计覆盖面极广,从城市规划、土地细分,到公园,公共广场、半公共建筑、私人产业等,对美国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他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推动了美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发展。

纽约中央公园

华盛顿白宫总统府

去过波士顿的人,都觉得这个古老的城市很美,弯弯曲曲的查尔斯河静静地流淌过城市中央,绿宝石的河面上,不时有白帆点点和皮艇划过。每年春季有热闹的龙舟赛,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永远在各方面争世界第一。7月4日国庆节,波士顿交响乐团就在岸边公园举行露天音乐会+烟花晚会。查尔斯河的两岸有节奏地分布着一系列公园,如贵族领圈上的花边装饰。是的,它的名字就叫 Emerald Necklace(祖母绿花边)。它就是奥姆斯特德城市规划设计杰作之一。

祖母绿花边城市规划

当然,30年前,当我们接下这份工作时,我们这两个外国留学生对这位过世的美国建筑设计之父是一无所知。(汗颜!)

当时这个屋子的主人夫妇也是一对著名的美国建筑设计师。他们俩都是才貌双全,在哈佛读研时曾被学校选中成为代表哈佛的一对参加肯尼迪总统就职舞会,也因此结为夫妇。毕业后,两人又接下了几个世界性的大项目。还曾帮一个非洲国家重建首都,算是非常成功的人士。可惜人到中年,事业婚姻都出现危机。正好孩子刚刚离家上大学,夫妇俩决定正式分居,各自飞到他们的夏天别墅和冬天别墅去生活。把主宅留给我们看管(因为他们俩都曾经在哈佛和麻省理工做过兼职教授,对这两个学校的学生颇有感情)。

三年后,当我们坐在豪宅的客厅里看着好莱坞著名喜剧House Sitter时,特有同感。觉得我们的故事也能拍部电影。家里发生的好玩故事很多,以后另找时间说。今天只说说这个特殊的房子。



没事拿家里的道具自拍自嗨

第一次上门面试,就见大门上的铜牌赫然写着United States National Historic Site(美国国家历史遗址)。女房东笑着对我说,这是美国官方认可的具有国家历史意义的遗址。通常属于联邦政府所有,但也有部分仍是私产,我们的沃伦山庄就是其中一个。如果你的学费不够,可以收5美元门票,带人参观房子。可能对你的经济状况不无小补。也算合法收入。

街角的名胜指示牌

美国人真是神经大条,对人充满信任。家里全是文物宝贝,居然全都敞开不上锁,就把整个家产,交给了两个素昧平生的陌生学生看管。也不怕人家把它搬空了。房东把房子交给我们,离家之前,对我说:这房子刚刚重新装修粉刷过,有部分油漆沾到玻璃上工人没有清理干净,如果你能抽空把玻璃擦擦干净最好不过了。

我打量着房子,里里外外,古古老老的,看不出丁点新装修过的样子。真不明白这工人的活是怎么干的?深咖啡色油漆的大门和楼梯扶手上,还带着一层灰,怎么也擦不干净。那会儿我只知道小时候,居委会曾派人来把我们家老宅的大门刷上贼亮的漆,然后贴上毛主席像和语录。还从来没有见识过故意掺着灰做旧的油漆法,也不理解什么叫文物保护,修旧如旧。

房子非常大,分成三个部分。中间是三层楼主宅,楼下是大会客厅,餐厅,厨房,书房 ……前厅有个大斯诺克球桌,是同学们来访时最爱玩的。


大楼梯通向二楼三楼主卧,书房,等一系列房间。东西两翼楼可贯穿,也可分开独立居住,各有一个楼梯上下。我们住在西翼的楼上,独自拥有一个约80平米的全湖景大客厅,面对下图这个周长3公里的美丽大水库。一边一个大卧室。一个书房和一个健身房。当时一门心思都在学业上,还要忙着挣学费,我从来都没有认真数过这栋老宅一共有多少间屋子。只因为擦玻璃擦到手软,我倒是认真数了数,一共差不多有280扇窗。擦过一次真不想再擦第二次啊!

门口的大水库 


按房东的说法,我们的后院有15亩地。现在算是“公园”。只因为大家都误以为是私家豪宅的一部分,没有人进来逛。整个房子和院子都是伟大建筑之父的设计大作。

对于这个说法,我心里悄悄地很不以为然。从小看惯水泥路铺成的公园大道,树木修剪得整整齐齐的中国人工园林。眼前这个历史遗址可真够狂野不羁的。上千的物种,混混杂杂,乱乱扎扎地长着。远处这一棵,那一棵地长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参天大树,大树之间,是一些也不知名的小树,横七竖八,肆意横斜,高高低低,参参差差。地上也没有平整的草坪,对我这外行而言就是杂草丛生。蓬蓬松松的灌木和成簇成丛的草本花木,这里一撮,那里一片。说好听点叫“ 天然去雕琢”,说难听点,看不出有什么设计规划。

倒是屋里全是好东西啊!地上铺着美丽的古波斯地毯,墙上有大量名家字画,雕塑,艺术品。家具是古董红木和现代包豪斯设计的混搭。主人曾经在非洲生活,所以家里有大量非洲艺术木雕。书橱里有世界最顶级的建筑、艺术、美术、摄影画册。随便拿来翻翻都让人喜欢。可惜我的功课和工作太繁重了,没有办法放纵自己自由阅读。不过还是因此认识了一批世界顶级的大家杰作。甚至包括一些因为种种原因被禁的艺术家和禁书。

家庭图书馆


屋里处处是艺术


夏天的院子里,到处都是青葱翠绿的。藤蔓用柔软的身段,援着树干,石壁,木窗向上攀爬。尽管房东告诉我这些藤蔓对老房子是种伤害,我还是特别乐意看那爬满青藤的老房子。多浪漫啊!

 
到了秋天,院子里满地金黄。尤其是一场雨后,树干呈现出深沉的棕色,叶子明晃晃金灿灿的,对比强烈,美极了!


墙上的藤蔓开始变色。黄的、红的,紫的,透着玻璃,透着夕阳,一派醉人的景象。

逐渐地,我发现这屋里的每一扇窗,都是一副副不同的动态的画。因为院子里的树种的不同,每种树四季姿态的不同,远近高低,每个角度都不一样。无论什么季节,我从任何一扇窗望出去,画中的景象都非常灵动,变幻多端,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冬天的Boston非常寒冷。有时一冬会下十几场暴风雪。早上醒来,拉开窗帘,惊喜地发现老天送的一块巨大的雪蛋糕。


遥祝中国老爸生日快乐!
 
感恩节到了,分居已久正在离异的夫妇和上大学的两个儿子都飞回家来和我们一起过节。我们从后院捡来枯树枝,点燃壁炉,一时间,平日空荡荡的豪宅又有了家的温暖。美味的火鸡让整个家飘着团圆的芳香。

美女房东和我母亲同龄,自称我美国妈妈

1990年冬天 

早春,院子里的薄雪未化,白色、鹅黄色的野水仙,蓝紫色大花蔥这些球莖花,东一点,西一点的破土而出,讓人眼前一闪一亮。
 
院子里的浣熊妈妈生了几个新宝宝。家庭队伍不断壮大。它们合力把原住民猫头鹰的树洞霸占了。隔着窗看他们在树干上追逐撒欢,真是萌死人了!

  


浣熊和宝宝是我书房窗外的学伴


然后就是动、植物界的各大名角粉墨登场。和风吹拂,溪流低语,众鸟欢唱。空气在阳光下蒸腾起来,彻底唤醒了一树树暮春的花。桃花,梨花,海棠,郁金香花……粉色的绚如云霞,白色的淡然清雅,在一扇扇窗前,柳垂绿瀑、花影横斜。突然间,我似乎听到了维瓦尔第的《四季交响曲》……
 
我忽然明白了奥姆斯特德的设计真谛。

大师真是不着痕迹地精心设计了这个房子和院子。他用心安排设计了每个角落的每一棵树,每一簇花。他了解和理解它们不同的生命特征、生命节奏,让它们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绽放出各自的生命异彩。然后把他们又巧妙地组织在一起,如一个伟大的乐队。有独奏,有协奏,有大交响!时而轻柔,时而急促,此起彼伏,没有一点过分的喧哗,没有一刻疏漏空挡,起承转合,如水流畅,高潮迭起,激情万丈!

我的四年全工全读的研究生时代充满艰辛,充满理想。树木和人很像,有着理想,就会茁壮成长,各种各样的梦想纠结在一起,便长出一个活力四射、生机勃勃的大园子。

我到纽约工作之后,女房东告诉我,她终于卖掉了那个记忆深重的房子,搬到海边的一个美丽的公寓,开始了新的婚姻,新的生活。

我祝贺她,但心里却不禁有些悲哀。


再好的房子,没有爱都不成为家!

在沃伦山庄住了4年的我,因为有太多美好的记忆,已经深深地爱上了那个国家历史遗址。把它当成了我的美国之家。我想这个宅子和院子给我了很多正能量。让我得到美的熏陶,了解创作的真相,理解大师设计于无形的伟大,让我的学生时代,过得如此美好和滋养。

吴限专列
吴限:不靠谱的妈妈
从红色格格到两块钱社会活动家
学会谈判,我们才理解什么是民主

本号获作者许可分享
原载作者公众号行摄无限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自新大陆

吕丁倩:1621年的感恩节

杨劲桦:我的朋友约翰·艾德勒

卫文珂:在美国生孩子

从“老祖母”产房紧急转院

孔捷生:画框外的故事
孔捷生:命运底色与美国调色板
孔捷生:星条旗落下之时
美国铁案,傲慢权力的耻辱之败
孔捷生:追缉国家公敌,
“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50周年
孔捷生:行走的脸谱与熟悉的陌生人

袁岩:美国名校教授是这样炼成的

刘海鸥:澳洲给予了我什么?
几件印象深刻的小事
王瑞:姐姐,她的呵护影响我的一生
陈鸿仪:我在美国创价大学的十八年
陈鸿仪:我在美国认识的犹太人
陈鸿仪:我在美国认识的黑人朋友
陈鸿仪:那些外国朋友们的故事
我的哥哥张益唐,
与家人分离25年失联数载
张益唐:横空出世的
世界数学界"扫地僧"
张益唐:我若在中国,
无法取得这样的学术突破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系78级
张益唐:横空出世的世界数学界"扫地僧"
饶毅:我要向"太监化"的文化习俗宣战
张亚勤:从少年班"神童"到微软副总裁
王中林:"纳米发电机之父"
获爱因斯坦科学奖
华人科学家陈列平与诺奖失之交臂
文小刚获国际理论物理界最高殊荣
周健:他用生命换来的疫苗,
彻底歼灭宫颈癌
张亚勤:心理健康这一课,
少年班"神童"们都落下了
宁铂:从少年班神童到云海法师
阎焱:北大才子37岁激流勇退
张亚勤:从少年班"神童"到微软副总裁
美国大学教授开除中国研究生:
我就不该录取你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界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届3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和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