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大陆 | 尼克松:历史能赋予的最高荣誉莫过于和平缔造者的称号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3-10-23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章志尧,生于上海,祖籍南京。早年毕业于上海教育学院首届英语本科,分配在上海某中学任教。1987 年获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研究生院和教育学院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主修英语教学(TESOL),副修教育哲学、人类学、政治学等。毕业后受聘于旧金山市立大学( CCSF)和夏波大学( Chabot College), 任教英语和汉语口语,获加州终身教师执照。现定居美国旧金山。


原题
追忆转换中美关系的尼克松




作者:章志尧


 

1995年春,应一位留美老同学之邀去洛杉矶旅游。她为我买了迪斯尼乐园的票子,热情招待。这是一个名气很大的娱乐场所,我首次前往。据说游客在那里可以玩一整天而乐而忘返。未料,不到半天,我却感觉索然无味。




笔者来到名气很大的娱乐场——迪斯尼乐园,却没怎么有玩的兴致。

应该说不是不好玩,否则这里不会人山人海。只是说,这不是我要去的地方。玩,我几乎从未兴致盎然,同学似乎注意到我的乏味,问我想去何处?

我想起了尼克松图书馆在洛杉矶,不知近否?正巧离此不远,于是她决定带我前往。

美国通常会为卸任总统建一个图书馆,供人参观。费用由他的支持者募款。参观需买门票,票价仅$6.00。馆外还有一个颇大的喷水池,甚有气派。入口处的通告上写着,“禁止摄影”。

我带了照相机,见周围无人,赶紧抓拍了几张。馆内有大量介绍总统任内所作所为的图片、录音、录像、实物、演讲稿、签署的文件等珍贵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虽是尼克松图书馆,重点则是纪念他的政治修为,而展出内容却丝毫没有司空见惯的歌功颂德,更谈不上有任何凌虚蹈空的谀词。只记述事实,很少有评论,因为任何评论难免会引发人们观点的碰撞。

总统功过是非完全由人民自行判断,没有强人所难的标准答案。

不足两平方米的尼克松墓碑,未提及他当过总统。上面刻着他的名言:历史能赋予的最高荣誉莫过于和平缔造者的称号

共和党的尼克松当过议员及艾森豪威尔 威尔维尔总统8年的副总统,可谓政坛老将。

1960年,他与年轻帅气的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竞选总统大位。后者也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天主教徒,其余都是基督徒,至少自称是基督徒,包括奥巴马。

图书馆可收听当时他与肯尼迪在电台唇枪舌战的辩论录音。民调显示首次辩论尼克松领先。第二次辩论时,美国首次试用电视实况转播,(电视机发明不久),选民们可一暏总统候选人的风采。

不巧的是,素来雄辩的尼克松正患感冒,电视屏幕上的他略显精神萎靡,形象欠佳,且嗓子有些喑哑。肯尼迪赢了第二场辩论。

最终开出选票,肯尼迪以极其微弱的优势胜出。支持尼克松的选民不服,要求他申诉复查,重新清点选票,遭到尼克松本人拒绝。

1968年,他卷土重来,以巨大优势赢得大选。旷日持久的越战是他面临的最棘手的难题。

尼克松是一位外交战略家,打开美中关系大门自然是他任内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参观的主要关注点。

1960年代初,“牢不可破的中苏友谊”出现了裂缝,中苏交恶渐深,1969年在珍宝岛兵戎相见。



1969年的春天,中国与苏联产生了矛盾呈现敌对状态。特别是珍宝岛战事发生后,中苏矛盾全面激化,这次的冲突是中苏关系由冷转向全面对抗的导火索,在此之后中苏上演了长达20年的边境对峙。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据外媒当时的报道称,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人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他们力主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企图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是年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向他通报了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意图,并征求美方意见。

苏联的意图非常明显,在中美关系当时也很紧张的情况下,如果苏联动手,估摸美国至少保持中立不作声。

第二天一早,基辛格到白宫时,发现尼克松早已急不可耐:“说吧,亨利,碰上了什么麻烦事?”

基辛格拿出十几张写满字的纸放到桌上说:“看看吧,苏联想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昨晚,多勃雷宁先生同我深谈了一夜。克里姆林宫的几个家伙决定用核导弹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的威胁,现在他们来征求我们的意见。”

在同他的高级官员紧急磋商后,尼克松认为西方国家的最大威胁来自苏联,一个强大中国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战略利益。苏联对中国的核打击,必然会招致中国的全面报复,核污染会将直接威胁驻亚洲的美军安全。最可怕的是,一旦让苏联人打开“核打击”这个潘多拉盒子,整个世界就会跪倒在北极熊面前。

经过磋商,美国方面认为:一是只要美国反对,苏联就不敢轻易动用核武器;二是应设法将苏联意图尽早通知中国。但做到这一点很难,美中20多年来积怨甚深,直接告诉中国,未必会相信,反而会以为美方在玩弄什么花招。

最后,美国决定:让一家不太显眼的报纸把这个消息捅出去,美国无秘密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勃列日涅夫看到了也无法怪罪我们。

8月28日,《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一则消息,标题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文中说:“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2019年5月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美中建交40 周年研讨会”。左二为笔者,左三为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副总领事邹永红女士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则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苏联头目勃列日涅夫气得大发雷霆;而中国方面则对这劲爆消息颇感震惊,毛泽东主席发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要准备打仗”等一系列重要指示。

外媒称,当时尼克松紧急约见苏驻美大使多勃雷宁,义正辞严地表示:如果苏联胆敢对中国动武,绝不要指望美国会袖手旁观。

慑于美国总统的强硬表态,苏联最终服软,不敢轻举妄动。

克里姆林宫企图用核导弹一劳永逸对中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计划,在白宫严正警告下黯然罢休。

图书馆中我看到了不少尼克松首次访华的珍贵照片,毛泽东主席破天荒地在宾客抵华当天在中南海书房会见尼克松总统。


也许没有人知道,毛泽东送给尼克松的礼物是什么。我知道了,而且看到了,因为礼品陈列在尼克松图书馆。那是一个精致大木箱线装本的《楚辞》。

当然尼克松看不懂,99%的当代中国人也看不懂。根据宪法规定,总统收到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的礼品价值超过$200,必须上缴。

这箱《楚辞》无疑远超$200。我还发现展出的一张尼克松在杭州宴会上的照片,左右坐着略显疲惫的周恩来与踌躇满志的张春挢(四人帮军师),尊重历史,未予删除。

《楚辞》内页

1974年8月,声望如日中天的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一个低级错误被迫辞职下台。

图书馆中展出了一张他登上直升飞机,张开双臂强装笑容离开白宫的照片。从此,他再也没有机会重返他作出重大决定的椭圆形办公室。

因其派人潜入民主党总部窃听的录音带被大法官勒令交出,其中被消音的15分钟尼克松无法解释清楚。在国会弹劾表决前,尼克松作了最后一次演讲,宣布辞职,此举使他从天上跌入地狱。

他的晚年凄凉而悲惨,他昔日的麾下和朋友纷纷离他而去。陷于众叛亲离的他几至落到无家可居的狼狈相,因为人们不欢迎一个“骗子“做他的邻居。

然而,尼克松处境维艰却没有被击倒,最终战胜了可怕的生存环境,以坚强的意志力默默地笔耕不辍“卖文为生”,有分量的著作不断闻世,他终于取得了美国人民的谅解。

令他备感安慰的是,他后来多次访问中国,以前总统的身份,“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称谓,备受礼遇。

1982 年,尼克松在杭州开往上海的火车上,搭着一条毛巾,拎着青岛啤酒给随行的记者。画面最左侧为当时在外交部新闻司任职的李肇星。刘香成摄

而在美国,尼克松仍时不时遭遇落井下石。其中,刚从法学院毕业的希拉里充当了对尼克松穷追猛打的角色。据悉当上总统的克林顿为转换以前不愉快的关系,还曾故意就外交政策咨询他,以示敬意和歉意。

笔者在尼克松夫妇墓前,沉思良久。

图书馆附近是他出生的小屋,上面有尼克松亲笔所写:“I was born in the house my father built.“(我生在我父亲造的这所屋子里。)不远处是他的墓地,他的长眠之处,简直太简陋了,令我难以置信。

不足两平方米,周围没有围栏,没有说明,当然更不可能有警卫,毫不显眼。躺着的而不是耸立的黑色大理石墓碑上刻着他生前值得深思的名言:”(The greatest honor history can bestow is the title of a peacemaker.”( 历史能赋予的最大荣誉莫过于和平缔造者的称号)。

我記得他的原文中還有能賦予”政治家的”幾個詞,但墓碑太小,寫不下了。墓碑上僅刻有Richard Nixon(理查得·尼克松)和他的生卒日期,竟然沒有提及他曾經是總統。

不遠處是先他而去的夫人墓地同樣簡陋,沒有任何人拜謁。面对孤寂的墓碑,我凝思良久。想到我留學讀研修政治學時的自選論文就是「尼克松總統訪華後的美中關係瞻望」。

眼前長臥於此的正是打開美中關係的美方決策者和開拓者。我想買一朿鮮花獻上,以表敬意,但附近沒有花店。

尼克松在周恩來為他舉行的盛大宴會上致辭說:“What brought us togetheris that we have common interests that transcend our differences.”(将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我们有着超越我们分岐的共同利益。)我相信美中的共同利益依然越过彼此的分歧。不只是“和则兩利”,兩個大國對維護世界和平有著責無旁貸的義務和責任。

筆者在尼克松父親的墓碑前,門口尼克松寫着:我誕生在我父亲所造的房屋内

延伸阅读

尼克松在北京,改变世界的一周

刘晓华:与尼克松一起看北京人表演

刘建生:从王海容图片一段公案说起

1976年朱莉娅 · 尼克松的北京往事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部分插图选自网络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自新大陆

吴限:操纵民意的人,
战争中的舆论战也是高手
孔捷生:五性彩虹旗,走出百年孤独
项西行:美国社会阴谋论缘何横行?
从伯奇之死说开去
马雅:在托克维尔眼里,
美国民主的优与劣
孔捷生:你有权保持沉默,
"米兰达警告"的里程碑意义
无声的力量,罗莎女士的启示
孔捷生:头顶与颅内的自由
孔捷生:画框外的故事
孔捷生:新冠疫情第三春
孔捷生:追缉国家公敌,
“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50周年
为什么1/3美国人抗拒新冠疫苗
坚妮:美国人的种族主义和反智主义
坚妮:种族歧视的历史,
真的已经过去了吗?
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
美国华裔又面临"陈果仁时刻"?
庄稼婴:美国也有网民围攻与言论暴力
于小红:美国中学校长
给我上的一堂维权课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和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点击分享在看,是对我们最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