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2年5月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窦婉茹•纽约疫情日记 | 只有战争贩子才觉得春天来了 | 3.28

ChineseInNY 纽约时间 2020-04-01


编者按


每个城市都需要有它的日记。只有史家记录那些挥舞旌旗的王者是不够的。城市里,那些属于个人的,渺小然而动人的瞬间,要有温婉私人的笔调记下。

《纽约时间》很幸运地找到这样一位写日记的作者。纵然疫情阴影笼罩,我们还期待更多的幸运,期待更多的人加入到记忆这座城市的行动中来。

你也写日记吗?邀请你。





▥ 纽约疫情日记(总第16篇)
3月28日 阴 小雨

                                            

只有战争贩子才觉得春天来了



窦婉茹 I 文



 



方方~快来上课了方方~~”,上午11点,老师已经在视频里召集大家上中文课了,我儿子还在使劲儿往嘴里塞蛋糕。


来啦来啦~~~”小伙子嘴里呜噜呜噜地,跳下高脚凳,一路小跑儿去书房了。


然后,家里就是小朋友们大声说中文、又说不好、各种好笑的声音。


我儿子小名叫“方方”,最近,自从他爸的老家湖北发生疫情以来,他这个生下来之前就取好的名字,突然在中国热了起来,傻傻的小伙子频频受到各路坏心眼儿亲友的“取笑”。小伙子很懵,不知道自己为啥就突然火了,更不知道,因为他这个名字,他妈已经荣升为“方方他妈”,他姐,圆圆,现在也开始发表journal,就因为有他这个弟,也可以挂个招牌号称“方方他姐”。


大家都跟着起哄。


我家可怜的方方本来中文水平就有限,现在更被乡亲们忽悠得一脑门子竖线,经常疑惑加滴汗,成漫画里那种可怜人儿了。


半个世纪以前。公元2020年。纽约。有一天早上我醒来,发现自己突然火了。”来自我家方方的日记,时间是2070年。多啦A梦坐时光机找来的。



武汉疫情,普及了一个惨烈的词语,叫 ’方方’。……新冠病毒把整个中国激活,每一个泅渡的中国人都在拼命寻找亮光。方方,孤岛危城的写作者,关注最平凡的血与肉,叙述最细小的痛与悲。时代的尘土和悲情弥漫在每一个人的眼睛,方方这个小小词语所承载的义场,超越了政治、医学、舆论、经济等语域。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七位大学教授评价方方:因为方方,心中暗暗看不起自己》。作者陈翔。


方方的书写,在艰难时刻,从一个地方主义的角度,回到社会最微妙的日常个人。狭路相逢的真相,生离死别的撕裂,苟且卑微的茫然,包含着 ’个人的才是重大的’ 这一深刻的社会批判以及呼天抢地的生存主张。……狭小的,隐匿的,尖锐的,方方书写的每一个词语,都是一次疼痛的呼吸……


50年后,我家方方要是看到这些当年的史料,可千万别以为是夸他。


方方和她的写作成为了一种艰难的苏醒。在自媒体的迁徙中飘零,文字大逃亡之后的删割……每天一则倔强日记,成为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历史进阶中沉重的一步,也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重要的人间剧情。对细小生命的悲悯,是国家记忆,更是民族印痕。


阎连科说:’要感谢方方,是她捡起了作家和文学掉在地上的脸。’”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唐翼明:下次诺贝尔奖应该颁给方方”


湖北大学教授刘川鄂:方方日记有5000万阅读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观


(我家方方又开始打喷嚏了。得多给他吃点儿维生素C。)



我喜欢文摘,尤其是写日记的时候。我翻我高中时候的日记,觉得自己写得很好,里面的话都是康德和尼采说的。


刚刚我还在微信上给一个高中同学留言:“我今天写的纽约疫情日记要大量引用一篇文章了,因为这个人说话太厉害,把我要说的话都说完了。” 他说:“你谦虚了。是因为你的稿费按字儿算吧?” 我说还真不是,按篇算,我每天写个八百字儿的稿子才划算。他夸我大气。我说我一直优秀。我说我高中时候就知道“引用一流的比自己坚持原创个二流的要强。


我想了想,又加了个“sometimes.(有时候)”。


可什么是“有时候”呢?肯定是关键时候。其实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者说因为心情不好,有点儿不想说话的时候。


今天就是了,天气不好,又是周末。


就是今天了。


......美国,刚开始做对了一些事情,如提早中断与中国的航飞,但因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国方面,没想到欧洲和中东的感染者入境,’马奇诺防线’从背后被突破。


就引用这篇了,文章标题是《法国张伦:疫情将引发世界格局的重大变革》,是《财经》杂志主笔、作家马国川对巴黎塞尔齐-蓬多瓦兹大学副教授张伦的一篇访谈。


……美国政府对病毒的传播认识可能也有个过程,加之特朗普或因担心民心波动影响股市、经济状况这(让)他引以为傲的成就,(怕)在大选年对其不利,处置上有些忽略。还有就是,这些国家和平日久,自由惯了的人民适应起来也要有一个过程。


张伦在法国,隔着一个大洋,对美国刚开始处理新冠病毒的心态,以及得与失,看得挺准。


大疫来袭,西方国家很难强迫把国民像监狱一样地关在家里,而是依靠唤醒每个人的自律。中国人可能习惯了 ’硬’ 的方式,对所谓 ’软’的方式不理解,这反映出中外的制度差别、文化差别和价值标准差别。这里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制度的基本哲学是什么?是以效率为所有制度和政策的合法性基础,还是以道义和自由权利为合法性基础?不能说这些因素与效率相互之间完全不匹配,但是它们有的时候确是有矛盾和冲突的。最后要有个制度价值目标的选择。到底要什么?因此带来的一些制度条件也完全不一样。国外也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类街道管理体制,能够在警方之外还有如此强制性的限制居民行动的手段。


张伦师从法国社会学家Alain Touraine ,后者还在世,写过《Can We Live Together? — Equality and Difference》(《人类能共生吗?——论平等和分歧》)。Alain Touraine 以第一个提出“后工业社会”这个概念闻名,对全球化引起的社会问题有很多论著。


张伦说起此次疫情中“民主制度不如威权制度高效”:“民主制度有其’软’的一面,其实也有 ’硬’ 的时候。一旦按照法律程序进入’紧急状态’,政府获得相应权力后,不见得就比威权的效率差。国家应该追求长治久安,效率是需要,但局限于一时的效率、一时的经济发展,都是缺乏历史眼光的表现。长远的效率与短期的效率,自由与秩序之间应尽可能找到合理的平衡。


对于责任政治:“隐瞒疫情不仅是错误,也是犯罪,绝对不允许;信息掌握不足、决策迟缓失误则是完全不同的问题。不管是哪种,都要有人承担责任。也许某一个时间点上,自由民主制度可能比集权制度还要糟糕。但是从长远角度看,自由民主制度犯错误要少得多。因为这个制度允许犯错误,允许批评,允许追责。责任政治是现代政府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如果没完没了地犯错误,却无人承担责任,一个社会就会缺乏正义基础,早晚就会出大问题。


对于目前的形势判断:“在我看来,我们正在经历 ’第三次世界大战’ 。当然,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战争,但是牵扯这么多国家,造成这么大损失,从波及人群、遭受损失、国家动员、社会心理等方面看,这完全是一种战争的状态。而且各国动用的处置办法基本都是和战争性质有关的,因此以战争做类比并不为过。这是一场非传统性的世界大战,跟恐怖袭击一样,是对国家、个人安全的新型的重大威胁。


张伦认为:“从人和病毒的大战,连带造成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和意识上的后果,进而引发人和人的战争,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原因是“由于全球经济的衰退造成经济资源萎缩,会引发各地社会冲突,甚至包括没受过疫情影响的地区,可能也会因次生的经济问题带来局部冲突。就像二次大战一样,有些国家没有参战,但事实上大战影响深远,它们也都没逃得掉。总之,它会引发世界格局的重大变革,旧时代已经崩塌了,从此人类历史会分为’2020年之前’和 ’2020年之后’。


文章很长,未能尽录。(主要原因还是我的稿费不按字数给。)我总结了一下,总而言之就是:我们今天都一边亏钱一边见证了历史——很久很久以前的2020年,那个历史的分水岭、厕纸变成硬通货、不平凡的一年…….


我们家准备把2020叫做“方方元年”。我准备趁现在闲着没事儿,把那小子搞疯。小伙子今年7岁,很好玩,蹂躏他的时间不多了。



昨天,教皇在空荡荡的圣彼得广场,在雨中,主持了弥撒,为众生祈祷。《纽约时报》的标题是:


《“We Find Ourselves Afraid. ” The Pope Confronts Coronavirus》(《“我们发现了自己的恐惧”,教皇面对新冠病毒》


《USA Today》的标题是:


《Stunning photos show Pope Francis praying to an empty St. Peter's Square amid the coronavirus》《惊人的图片显示教皇弗朗西斯在新冠期间面对空无一人的圣彼得广场做祈祷》


贴这几张非常震撼的照片:



像历次人类经历的大灾难后一样,’2020年之后’ 的人们会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历史上许多狂欢节、节日就是这么诞生的。此次疫情也一定会引发世界范围内某些重大的思想讨论,有关公共健康与政府角色,市场的地位,资本与权力的关系,运作的逻辑,地缘政治结构的重塑,也或许会引发些有关现代文明的基本问题的思考:人与自然界,动物的关系,如何看待财富、环境与发展,据说从威尼斯到中国,各地的空气、水都前所未有地清洁,让人印象深刻,那么重新开工后人们会怎样来寻回这境地呢?灾难会改变人类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在特殊情况下展现出来的东西,会勾起人们的一些记忆、激发新的想法。这次危机也在考验我们这个民族到底有没有反思性,到底有没有思考和检讨的能力?我希望,在制度转型之外,国人能够在价值方面做出更深层的调整,加快文明转型。当代的中国人要以怎样的文明形象展示给世界?中国人也需要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答案了。”还是张伦说的。


P. S.


1、有报道说,川普在最近的一次民意调研中支持率不降反升,达到60%。果然,“Chinese Virus” 变成川普的“珍珠港”了,川普宣战了,变成战时领袖了。纽约市现在平均每9.5分钟因新冠病毒死一个人,已经达到战争水平了。

各种信号显示,极端的思想、极端的势力,会越来越有市场。大家最近多看看历史书吧。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标题和作者记不得了,只记得是个美国人写的,文中说:“我完美地错过了两次世界大战,平安度过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又毫发无损熬过了冷战,如今,我看我的运气用光了。”

我觉得运气用光的不光是他,很多人都用光了吧。

估计只有战争贩子才觉得春天来了。

2、今天纽约下雨。本来纽约的雨天很美,可是这场雨,透着倒春寒,给人“无限江山”之感。

辛纳特拉曾经在情歌里吟咏纽约“车马喧嚣,孤房静寂(The roaring traffic’s boom,Silence in my lonely room.)”,被伍迪-艾伦在他去年的新片《A Rainy Day In New York》(《纽约的一个雨天》)里引用,来赞美纽约的繁华,以及纽约人在大繁华下内心的涌动:敏感,浩大,和奔腾。而现在,纽约竟然连“车马喧嚣”都消失了,春雨里,第五大道变成了另一个圣彼得广场,纽约的上空,回荡的不再是辛纳特拉,而是李后主“梦里不知身是客”,和“别时容易见时难”。

今天的纽约,

车马喧嚣(不再)

孤房静寂(依然)





 作者介绍

窦婉茹,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早期从事证券交易、投资银行工作,后历任《南方都市报》娱乐新闻部主任、新浪网娱乐新闻中心总监,多家媒体专栏作家,现居纽约长岛。


窦婉茹纽约疫情日记往期回顾:

3.12 | It'll pass,跟爱情一样 

3.13 |  "现在最安全的是中国,你们回来吧" 

3.14 | 川普家囤厕纸了吗? 3.15 | 爱的考验,一烤就糊 

3.16 | 一家人相看两厌 3.18 | 罗斯福在哪儿啊?

3.19 | 做操是个大bug 3.19 | 给美国一个降维打击 

3.21 | 隔着六英尺讲笑话 3.22 | 纽约出了个Batman!

3.23 | 跟病毒一样魔幻 3.24 | 两个错,不能变成一个对

3.25 | 穷人病还是富人病

3.26 |  “我妈不是用来牺牲的,你妈也不是”

3.20 | 这是狗屎,但这是事实





告读者

感谢各位读者的厚爱,另外还请读者也关注我们的子号-《纽约时间》。一个同样致力于为华人读者提供认真、可信、诚实的中文信息,风格偏文艺生活的媒体。

纽约小助手

同时欢迎大家扫码添加【纽约小助手】,进入粉丝群参与互动。

深度 I 纽约病人 |  “仁慈”和“安慰” 美军医疗船揭秘
纽约,纽约,为什么纽约这么严重?口罩!口罩!美国“最糟糕的时候”已经到来
封城时期,你必须知道的17条生活告知
美国医疗告急!医护人员被迫裸奔战场 连发紧急公开信
华人志愿者紧急呼叫:纽约10万低收入老人居住公寓成防疫盲点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