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环保行业的主角必须是国企?
过去一年,环保行业上演惊悚大翻船,许多公司坠入债务深渊,有的公司债务从年头延续至年尾,有的四处寻找金主未果,有的一波三折难逃危机,有的出于无奈签下卖身契,有的毅然决然带上红领巾……,翻船事故频出让行业发展充满未知。
然而,更加惊悚的是从宏观角度看,这与环保政策监管趋严、资金投入逐年增长的总体趋势严重不符。
事实上,民企大破败只是表象,行业的深层逻辑已经发生改变。
债务危机频出,一方面暴露了环保企业急于做大的冒进心理,有些企业过于激进、短债长投、资金错配,违背了基本经济规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环境治理需求暴增而民营企业消化能力有限的行业窘态。
种种迹象表明,环保产业已经发生改变,而其中的一个趋势是,国企必须成为环保行业绝对的主角。
首先来看当前环保行业的特性:
1、政治目标属性。现在普遍的逻辑是环保行业的盛衰兴败皆由政策主导,事实上,当前两者的关系较之更甚。污染防治是当前国家主要推动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在宪法的定义中是与国民生活幸福度密切相关的迫切任务,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已然上升到了政治高度。这一属性要求环保产业的推进要快速且有效,甚至不排除采取非常措施。
2、公益属性。环保是典型的公益性产业,主要由各地政府付费。这一属性决定了行业利润的天花板,所以环保企业背负的是为国为民的巨大使命;甚至有些情况要不以盈利为目的。
3、工程属性。环保产业和基建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都具有投资规模大、期限长、受益率低等特征。这对参与企业的资金、运营等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样的形势对于民营企业,不管是普通企业和还是行业巨头,都是很难深度长线参与的。民企的特征是规模有限、盈利目的强、资本调动能力差,这与环保产业当前的属性是格格不入的。由此也就能够理解,在行业顺风顺水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却频频翻船的反常现象了。
近几年许多人一窝蜂涌入环保行业,主要是觊觎环保产业庞大的市场;然而,以当前的形势看,民营企业能够参与的份额是有限的。如果再加入细分领域等因素的考量,市场的情况更加复杂。这其中只有一些类别的份额是适宜民营企业参与的,当然总体的趋势不必悲观。
至于国企,这两年已经悄然成为了行业的主角。有人批评国企以及国资进入行业是掠夺式的入侵,实则不然,以当前的情况看,这是趋势使然。
不同于民企的特征,国企的性质高度契合环保产业的属性。
国企的特征:
1、国企可以超越单纯的商业利益目标。在对待盈利的态度上,国企与民企有着很大的差别;对于民企,盈利是命根子,而对于国企盈利目的性不占主导。这一特征决定了国企对于复杂的环保市场的接受度远高于民企。
搞好环保一定程度上是政治任务,对于一些盈利性差、难于操作且较为紧迫的项目,只能由国企来做。在这一点上,环保类似于过去几十年发展迅速的基建。有些细分领域依靠补贴发展,从解决问题的效率来讲不如直接给国企来做。
2、国企在承担社会责任上,更能“牺牲”。民企在趋利性的驱使下,亏本生意是不会做的;国企很多时候承担着经济稳定、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责任,在非常境况下可以超出市场规律行事。
国企承载了一定的国家意志和影响力,也是达成国家战略意图的有力武器。改革开以来,我国飞一般的建设速度离不开国企超出市场规律的作用力,面对当前棘手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需要这种强力作用。
3、国企以实现保值增值为准则。前面讲国企不以盈利为主导,但国企必须要实现保值增值。在这条铁律下,国企的注意力永远都在重资产上,比如,国企的投资逻辑是一定要投给一部手机,但不能投给一个手机APP。
而在当前产能普遍过剩的大环境下,环保作为为数不多的增长型产业,无疑是国企战略转型的最佳选项。
4、国企与政府、银行有天然的“血缘”关系。这一属性让国企在许多高投入、大规模的行业有着无可匹敌的先天优势。长期以来重资产行业基本上都是国企的天下,原因就是如此。
而当前环保民营企业纷纷陷入危机,皆由资金供血不足的缺陷所致。就这一属性来讲,国企更占优势。
5、国企是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有力措施。经济是国家的根本,控制了经济就控制了国家的命脉,所以重要产业必须由国家直接管控,如石油、电力、银行、矿业等。如果这些产业私有化,会对国家的统治带来不利。
环保作为干系民生的重要产业,对国家的统治和安全同样重要。如果把环保产业完全交给自由市场,民企做大了容易出现垄断,这与我国国情是违背的。
综上,特殊的局势造成了环保行业必须由国企来当主角。另外,做环保永远记住一点,环保是民生、是政治、是国之基础。
- END -
推 荐 阅 读
(点击下方蓝色标题↓即可阅读)
行业趋势
行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