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附文件下载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国匠城 Author 钮心毅等

城市设计联盟官方网站:www.uda123.com

(文末点击“阅读原文”)




引言

近三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已取得显著成果。对长三角跨城通勤三年持续观测发现在长三角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之间,以跨城通勤为表征的城际联系愈发紧密,一体化程度在不断加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发布的《2021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发现和描述了这种变化。 


2021年报告使用智慧足迹手机信令数据,着重关注了上海五个新城、虹桥商务区与长三角近沪城市之间的跨城通勤(其中跨城通勤行为是指每工作日往返位于不同城市的工作地、居住地的行为),展开研究上海跨城通勤的流量、流向、空间分布特征,同时探讨了局部热点地区历史演变特征,以此认识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状况。


(本文为《2021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报告完整版将于近日在《上海城市规划》2021年第6期全文刊载)


2021

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


2021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

编制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课题组负责人:钮心毅 教授

课题组成员: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钮心毅 张佳越 李志鹏 李昕卓 邵彦羲 郭旭

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张岩 冯永恒 付景新 罗剑锋 王春兰 张金城


01

上海与周边城市跨城通勤的整体特征


01

整体规模特征


近三年来,上海市域与周边城市跨城通勤的整体规模上升,上海中心城区上升尤为明显。地级市层面,以识别出的联通用户计算,上海市域与周边的苏州、嘉兴、无锡、南通等地级市本年度跨城通勤者共15311人,折算实际人数达7.66万人以上。周边地级市流入上海市域的通勤者有10173人,其中流入上海中心城区通勤的人数达到4452人。上海市域流出至周边地级市的通勤者有5138人,其中从上海中心城区流出通勤的人数为872人。横向对比近三年数据,上海中心城区流入人数占总量比例也呈现稳定增长(31.2%-35.8%-43.8%)。上海市、尤其是上海中心城区对于周边地级市的就业吸引力越来越大。


区县层面,上海市域与昆山、太仓的通勤联系规模与占比逐年增加。本年度流入上海市域跨城通勤者的前三位居住地仍为昆山市、太仓市和苏州城区,分别占总量的72.4%、14.2%和5.3%,且由于2020年7月南沿江城际铁路通车,来自太仓的占比近三年持续增长(11.5%-12.7%-14.2%)。上海市域流出通勤者的主要工作地为昆山市、太仓市和嘉善市,占比分别为64.0%、15.6%和6.6%,其中,近三年内上海流出至昆山的人数和比例也逐年增加。


02

整体方向特征


地级市层面,上海市域的流入、流出通勤的入出比为1.98,而上海中心城区的入出比达到5.10。在上海周边地级市中,苏州市是流入上海市域及中心城区跨城通勤者的最主要居住地,其与上海市域、上海中心城区的入出比分别为2.16、6.13。区县层面,上海市各区的跨城流入通勤者普遍多于跨城流出通勤者,中心城区各区的入出比普遍高于市郊各区。


03

整体空间分布


地级市层面,近三年来上海与苏州的通勤联系强度一直远超嘉兴,且差距在增大:上海与苏州总量增加,比例增加。其中,苏州流入上海中心城区的人数和占比明显增加。区县层面,上海市域流入通勤者的主要工作地为嘉定区、青浦区和闵行区,市域流出通勤者的主要居住地为青浦区、嘉定区和金山区。


上海市域流入通勤空间分布

上海市域流出通勤空间分布

上海中心城区流入通勤空间分布

上海中心城区流出通勤空间分布


04

与苏州方向的联系


苏州与上海市域的跨城通勤在市域边界和中心城区均呈现高值区,其中35.9%是与上海中心城区的通勤联系。苏州各区县中,昆山市与上海市域通勤联系最为紧密,其跨城流入、流出通勤规模分别占总量的77.7%和75.1%。苏州流入上海中心城区的跨城通勤者的工作地主要分布于浦西,居住地主要集中在花桥、昆山城区和苏州城区的高铁站点周边。


苏州各区县—流入上海


05

与嘉兴方向的联系


嘉兴与上海市域的跨城通勤主要集中于两市交界处,与上海中心城区的通勤量仅占总量的19.0%。嘉兴各区县中,嘉善县与上海市域通勤联系最为紧密,其跨城流入、流出通勤规模分别占总量的54.3%和49.4%。嘉兴流入上海通勤者的居住地主要分布于嘉善县、平湖市、嘉兴城区。上海流出至嘉兴通勤者的居住地则较为集中在金山新城和枫泾镇。


嘉兴各区县—流入上海


02

热点地区的跨城通勤特征


苏州方向上,花桥、苏州工业园区、太仓城区是上海跨城通勤热点居住地地区。总体来说,居住地与上海市域距离越远的跨城通勤群体在上海中心城区就业的比例越高,居住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跨城通勤群体在上海中心城区就业的比例最高,达到72.82%。


花桥流入上海市域的通勤规模最大,以联通用户测算已达5519人。居住在花桥的通勤者在上海中心城区的工作地主要分布在浦西,其中漕河泾、徐家汇、曹杨路、虹桥枢纽、人民广场、临空经济园区等是热点地区,平均直线通勤距离为30.93km。居住在花桥的通勤者在上海郊区的工作地主要在嘉定区和青浦区,其中在苏沪边界的安亭镇是主要的热点地区,平均直线通勤距离为8.31km。


花桥通勤者在上海中心城区及郊区的工作地分布


居住在苏州工业园区的通勤者数量较少,在上海中心城区的热点工作地为虹桥枢纽、临空经济园区、漕河泾和陆家嘴,平均直线通勤距离为67.38km。在上海郊区的工作地分布较为分散,平均直线通勤距离为46.53km。


苏州工业园区通勤者在上海中心城区及郊区的工作地分布


2020年,南沿江城际铁路的太仓南站开通,使太仓城区成为新兴的跨城通勤热点地区。太仓城区至上海中心城区的跨城通勤规模迅速增长,与2019年相比增长了39.37%。居住在太仓城区的通勤者在上海中心城区的热点工作地为虹桥枢纽,平均直线通勤距离为38.50km。在上海郊区的工作地主要在嘉定区,其中嘉定工业区是热点地区,平均直线通勤距离8.46km。


太仓通勤者在上海中心城区及郊区的工作地分布


03

虹桥商务区的跨城通勤演变


2017—2021年间,虹桥商务区的跨城通勤就业规模增长了75.8%,是上海中心城区内跨城通勤规模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是其中跨城通勤就业密度最高的片区,也是2017—2021年间增长规模最大的片区。这说明,核心区是虹桥商务区内跨城通勤的主要集聚地。虹桥商务区跨城通勤群体的主要居住地分别是花桥、昆山城区、苏州城区。


2017—2021年虹桥商务区跨城通勤增长

2021年虹桥商务区跨城通勤者的居住地分布

2017—2021年虹桥商务区跨城通勤就业分布

 

04

上海新城的跨城通勤特征


上海“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将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建设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如今,五个新城与长三角近沪地区已经出现了一定的跨城通勤联系,以联通用户计,总量已经达到2334人,对应实际人数已经超过1.2万人。其中,和长三角通勤联系较为紧密的是嘉定、青浦、松江新城,其规模分别占五个新城总量的55.1%、34.1%和9.5%。从规模上看,嘉定和青浦新城与近沪地区联系最紧密。从方向上看,以新城吸引近沪地区通勤者为主,近沪地区流入嘉定、青浦、松江新城的人数均多于从嘉定、青浦、松江新城流出至近沪地区的人数。其中,嘉定新城、青浦新城的入出比均大于2,分别为2.85和2.49。嘉定新城和青浦新城对长三角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上海新城与近沪地区的通勤联系

流入嘉定、青浦、松江新城通勤空间分布

嘉定、青浦、松江新城流出通勤空间分布


流入嘉定新城通勤者的居住地在市域边界出现高值区,辐射到昆山、太仓两个县级市,主要来源于昆山花桥镇、太仓陆渡街道和科教新城。流入嘉定新城通勤者的工作地多集中于嘉定工业区。嘉定新城流出通勤者的居住地相对分散,但工作地多沿市域边界分布。


流入嘉定新城通勤者空间分布

流出嘉定新城通勤者空间分布


流入青浦新城通勤者的居住地主要分布于昆山市,包括淀山湖镇、千灯镇和花桥镇。流入青浦新城通勤者的工作地集中于新城西北部。青浦新城流出通勤者的工作地高值区都出现在市域边界,居住地与工作地的空间邻近特征较明显。


流入青浦新城通勤者空间分布

流出青浦新城通勤者空间分布


由于距离较长,松江与近沪地区的通勤联系量相对较小。不论是流入松江新城还是松江新城流出的通勤者,居住地和工作地均较为分散。


流入松江新城通勤者空间分布

流出松江新城通勤者空间分布


05

上海中心城区与外围城镇的通勤联系


选取上海市域外的苏州工业园区、昆山、花桥、太仓、嘉善,与上海五个新城进行比较。花桥是上海市域外流入上海中心城区的通勤人数最多的城镇,流入上海中心城区的通勤量达2784人,超越了南汇新城,排在第五位。与2019年相比,奉贤新城与中心城区的通勤量有明显增加,超越了市域外的花桥,排在第四位,这可能是轨交五号线南延伸段开通至奉贤新城所带来的作用。


市域外城镇与上海中心城区的流入、流出通勤入出比为6.73,高于上海新城的2.25。其中,花桥、昆山的入出比较大,分别为11.80和5.19,花桥与上海中心城区通勤联系具有明显的单向性特征,且近三年来单向性愈发明显。相比新城,花桥等近沪城镇更具有典型的“卧城”特征。


外围城镇与上海中心城区的通勤规模

外围城镇与上海中心城区的通勤情况


06

结语


2021年数据显示,上海与周边城市的跨城通勤联系更加紧密,与周边城市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跨城通勤双向联系,且中心城区的规模增长尤为明显。以识别出的联通用户计算,本年度上海市域的跨城通勤规模为15311人,其中与中心城区的联系量为5324人,与新城的联系量为2334人。在通勤方向上,本年度上海市域跨城通勤入出比为1.98,中心城区跨城通勤入出比为5.10,上海新城的跨城通勤入出比为2.45。上海作为全球城市,其中心城区为周边城市提供了难以替代的就业岗位,且就业吸引力不断加强。而新城中,嘉定新城和青浦新城已经对近沪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就业吸引。比较历史演变,可以发现虹桥商务区核心区的跨城通勤就业规模已经明显逐年增加,虹桥商务区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作用已经日益显著。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形成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跨城通勤是都市圈形成重要指标。长三角的一体化进程会促进长三角城市关系向更紧密、高效的方向发展,我们希望通过《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系列报告》,为大家提供一种持续观测长三角城际关系动态变化的视角。


本文来自: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作者: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钮心毅、张佳越、李志鹏、李昕卓、邵彦羲、郭旭

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张岩、冯永恒、付景新、罗剑锋、王春兰、张金城


《2020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
文件可扫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获取↓↓↓



添加城市设计联盟助理微信,加入社群


视频

【航拍+访谈】《亚洲金融大厦二》视频节目重磅来袭【航拍+访谈】《亚洲金融大厦一》视频节目重磅来袭【视频】节目首秀,一座地标建筑的诞生
文件下载沈阳总体城市设计文件

宁波未来城市,这样设计文件

厦门市城市设计标准与准则(试行)文件大连市总体城市设计(附全图)2020年中规院全球城市报告|附文件下载王建国院士 | 基于古城风貌保护的南京老城高度导控城市设计(附下载)控规阶段|城市设计核心管控要素体系研究及其管理应用(附全文下载)《街道设计指南》(征求意见稿)|附下载《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规范(2020试行版)》文件《伦敦发展计划2021》The London Plan 2021文件《浙江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附PDF下载)
汇总汇总:全国22个主要城市的总体城市设计案例 | 附链接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十四五规划(附链接)


原创

王建国院士讲城市设计王其亨:探寻中国古建筑之美
仇保兴:城镇化,我们如何规避误区?
单霁翔:城市文化建设
新加坡如何在设计中脱颖而出?
总体城市设计战略专辑
院士观点专辑
新型城镇化战略专辑
TOD系列专辑
专家观点专辑
国外城市案例专辑
城市更新专家
企业观点专辑

院士张锦秋院士:让建筑在城市的土壤里自然生长孟建民院士:面向未来的新型城市
吴志强院士讲未来城市设计崔愷院士:城市设计的维度和视角
何镜堂院士:城市IP的关键是文化段进院士:新时期城市设计发展趋势几点思考十位院士眼中的智慧城市
企业AECOM|刘泓志:城市设计的三大策略KPF|城市设计与人工智能霍普股份|龚俊:重要的不是手法,而是解决问题的逻辑中规院|石家庄总体城市设计战略THAD|万载古城奥雅设计|李宝章:我的一万步公园——深圳蛇口 · 东角头地铁站公园
院校清华大学|庄惟敏院士:探寻体现延安精神内涵及地域文化的大学之道北建工|张杰院长: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策略哈工大|金广君院长:城市设计在中国能走多远?东南大学|段进院士:新时期城市设计发展趋势几点思考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讲未来城市设计西建大|中国大学生对巴西贫民窟的更新之策——最高奖

竞赛HPP:上海桃浦科技智慧城深化城市设计竞赛中标方案四分钟,看HASSELL如何用重庆话讲完一个滨江设计竞赛项目
科普CNN评出世界最美街道,名列榜首的就在大中国!新加坡如何在设计中脱颖而出?总规、控规、修规、概念性规划及相互关系

城市设计联盟

内容定位:传播城市设计理念,分享经典项目案例和专家观点

面向人群 :政府主管部门、城市设计相关从业人员和设计爱好者

视频访谈节目:定期邀请采访城市规划,建筑,市政,园林领域专家

打造跨专业交流、咨询、媒体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登录官方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