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音国际诗歌奖评审团阵容揭晓(征稿持续至2022/1/30)

重音社 重音社Accent 2024-01-02


2021年春夏之交,重音社在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 Council) 中英文化连线基金(Connections though Culture Programme)的资助与支持下,协同苏格兰文化制作人Jenny Niven发起了为期5个月的国际线上诗歌驻留项目驻留阶段,苏格兰著名诗人Don Paterson等人受邀为参与驻留的跨学科创作者开办了数场专题工作坊,而来自重音社团队的领读者和策划人则与驻留创作者们一起,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及创研经验出发,开展了包括手语诗与聋重听人文化、诗与当代艺术策展、电音诗编曲与创作等近20场跨媒介诗歌工作坊、圆桌讨论与集体活动。

在此期间,各位驻留创作者不仅共同探索了诗的解域魔法及其广延而生的迷人光域,更在后疫情时代的多重阻隔下,以虚拟驻地所构建的云端孵化器作为参与空间,一次次碰撞出缔结友谊、合作与诗性亲缘的别样火花。

作为本次国际诗歌驻留项目的闪亮终章,重音社将在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的赞助与支持下,隆重推出重音国际诗歌奖(Accent Accent International Poetry Award),以期促进中国和苏格兰诗人、跨媒介艺术家之间的交流。本奖秉承着拓延诗之疆域、发现创作新锐、打破既有边界与促进多元交流的开放精神,面向中国和苏格兰创作者公开征稿。

重音国际诗歌奖共设立有4个主竞赛单元:实验翻译奖(Award for Creative Translation)、具身之影奖(Award for Video Performance Poetry)、艺格敷词奖(Award for Ekphrastic Poetry)、重音新人奖(Award for Emerging Voice)。其中,每一竞赛单元将评出1位获奖者与5个荣誉提名,每名获奖者授予奖金1000元人民币与一座重音诗歌奖蜡烛奖杯。在后期出版与公开展映阶段,获奖作品与荣誉提名作品皆会呈现于中国和苏格兰两地的文学刊物、诗歌节、展览及公共推介活动中。



↑重音国际诗歌奖的创意蜡烛奖杯,寓意“What is to give light must endure burning”(凡给予光明者必将历经燃烧)。我们期待获奖的创作者在点亮自身之存在的同时,亦带着这颗小小的火种走向公共,以恒久燃烧般的行动,抵抗陈旧固化的自我狂欢式纪念碑。


通过此次诗歌奖的公开征集,我们愿带着发明式的目光,重新领略全球语境下当代诗歌地貌的差异性褶皱,敞开视野与怀抱,迎接那些尚未得到充分关注的未来诗人及边缘性群体的书写与发声;我们期待写作已臻成熟的诗人们着力突破自身的象限,探索更具挑战性的创作形式,同时也期待跨媒介艺术家们以变幻多端的手势大胆触发诗的潜能;我们愿以一个个重音记号编织出一部共时性的交响,并在众声部的羽翼翩飞中等待你的前往。

同时,与大多数文学奖的非公开评审流程相较,重音国际诗歌奖主张将解域创新精神延伸到奖项评审的整体流程之中,我们将整个奖项的评审机制视作一场由诗歌辐射及众的社会实验,期待以解构式的浪涌叩问既往文学奖项的评议标准与不透明性——在奖项评选阶段,诗歌奖组委会邀请了来自海内外的跨界评委组成圆桌审议团,并采用线上工作坊作为组织形式,将每一竞赛单元的作品审议、投票与研讨过程进行网络直播,令观众实时参与在线联动。

在奖项评审周期正式拉开帷幕以前,我们将于重音社官方公众号与双语网站公布每一竞赛单元评议圆桌的具体直播时间,欢迎广大创作者与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参与并监督本次奖项后续活动的开展。


重音国际诗歌奖共设有4个竞赛单元,投稿者(每人或每个团体)可同时投稿参评多个竞赛单元,但每一单元仅限投稿一次。有意参评本次奖项的全球创作者,欢迎将你的作品发送至诗歌奖组委会指定邮箱:accentsociety@gmail.com 请在投稿前确认来稿符合每一竞赛单元的征集细则,在邮件标题中注明具体参选单元,并于正文附来稿者个人通讯信息(姓名、个人简介、通讯方式)。


【 单元A:实验翻译奖 】


实验翻译奖旨在奖掖兼具优秀诗歌翻译水平、创意写作能力与实验精神的作品。本单元投稿者须从以下苏格兰诗人的英文诗作中任选一首翻译成中文, 需要同时完成一篇常规翻译和一篇实验性翻译。我们将实验翻译视作一种创意写作,投稿者可自行界定何为创造式翻译。


来稿须包括项内容 a) 常规翻译 b) 实验翻译 c) 一段400字之内的陈述,简要阐释原文、常规翻译与实验性翻译之间的联系。


来稿请投递至组委会官方邮箱:accentsociety@gmail.com 在邮件标题中注明“实验翻译奖”,并于正文附来稿者个人通讯信息(姓名、邮箱、微信号)。


翻译原文请点击链接:实验翻译奖诗歌原文 



本单元评审团


钟娜

{ 主持评审 }

双语写作者、文学译者、播客主播、文学孵化平台重音社合创人。中英文作品散见《小说界》《上海文学》《新京报书评周刊》《洛杉矶书评》《Lit Hub》《The Margins》《A Public Space》 等。纽约小说中心青年作家项目成员及Tin House 工作坊成员,长篇节选获 Bette Howland 奖、New School Chapbook 奖等。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我们所失去的,我们所抛下的》。






奚密
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美国南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及博士。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以现当代汉语诗歌及东西方比较诗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论著包括《现代汉诗:1917年以来的理论与实践》《现代诗文录》《从边缘出发:现代汉诗的另类传统》《诗生活》等。主要编辑与译作包括《现代汉诗选》(英文)《杨牧诗选》(英文)《二十世纪台湾诗选》(中、英文)《海的圣像学:沃克特诗选》(中文)《心也会流泪》(中文)。





徐迟

英、德双语译者,现居上海。出版译著《阅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卡夫卡谈话录》《列萨本迪欧:一部小行星小说》《他人的行当》《独自迈向生命的尽头》《什么是一首好诗:诗歌鉴赏指南》《眩晕》,诗歌译作见于《飞地》等文学刊物,另散译有英格博格·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弗里德丽柯·迈吕克(Friedricke Mayröcker)、米夏埃尔·克吕格尔(Michael Krüger)等作者的诗歌。






刘皓明

美国凡萨大学(Vassar College)中日文系与亚洲研究教授,中日文系主任。其学术研究领域包括西洋古典希腊和拉丁诗歌、英、德浪漫派与现代派诗歌。2021年出版古希腊诗人品达(Pindaros)诗集的第一个中文全本翻译《竞技赛会庆胜赞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古罗马诗人贺拉斯(Horace)主要抒情诗作品的翻译与研究《贺拉斯<赞歌集>会笺义证》(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以往出版的著作包括英文发表的美国诗人庞德(E. Pound)、中国现代诗人周作人和废名的诗歌研究。以往发表的中文书籍有美国作者侯世达(Douglas R. Hofstadter)的《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Gö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 参与集体项目,译自英文,北京:商务,1997)翻译,奥利地诗人里尔克《杜伊诺哀歌》(R.M. Rilke, Duineser Elegien)的翻译与研究《里尔克<杜伊诺哀歌>述评》(上海文艺:2917)、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荷尔德林后期诗歌》(Friedrich Hölderlin)的翻译和评注(三卷本,上海:华师大,2009;译文单行本,2011)等。目前从事的工作包括西西里的诗歌与考古游记、文学理论论文,以及荷尔德林赞歌翻译与诠释。






林小颜
旅美诗人,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历史系,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双语多文化研究专业,现任教于凡萨大学(Vassar College),北美中文作家协会最年轻会员。她的作品收录于诗歌刊物如《青春》《休斯顿诗苑》《纽约流光诗影》《中外诗人》等,主编诗集《看不见的骨头》,先后出版中文诗集《吟梦录》《看不见的特拉维夫》,英文诗集《Café After Dawn》《我的诗句唤不醒长眠的你》,并与诗人洪君植合作诗集《遇见》。





杨全强

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知名出版人,从事出版实务工作二十年以上,上河卓远、行思文化等出版品牌创立人。曾策划出版鲍勃·迪伦、多丽丝·莱辛、阿特伍德、毛姆、米歇尔·福柯、阿兰·巴迪欧、让·鲍德里亚、齐泽克、汪民安、苏童、孟晖、田晓菲、李皖、特里·伊格尔顿、詹姆斯·伍德等人文思想与文学艺术类作家学者作品500种以上,获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编辑,所策划图书多次入选各媒体年度好书。作为译者,译有《解读大众文化》《艺术的共谋》(合译)等。





王宇光
译者。出版有《维特根斯坦传》(瑞·蒙克)《欢迎来到猴子馆》(库尔特·冯内古特)及《剑桥鲍勃·迪伦手册》等多种译著。




【 单元B:具身之影奖 】


具身之影奖旨在发掘以视频影像作为媒介载体、以具身化表演(包括但不限于肢体行为、口头诗歌说唱、手语诗、默剧、编舞等)作为诗性传达的跨媒介作品。


本单元投稿者须投递一部5分钟以内、具有表演性元素的数码视频影像,影像中所出现的语言内容请配以中英双语字幕,并另附一段200字之内中英文作品简介


来稿请投递至组委会官方邮箱:accentsociety@gmail.com 在邮件标题中注明“具身之影奖”,并于正文附来稿者个人通讯信息(姓名、邮箱、微信号)。



本单元评审团


李骄阳

{ 主持评审 }

工作和生活于纽约的诗人和跨媒介艺术创作者。重音社合创人。文字作品散见于《Gulf Coast Magazine》《3: AM》《Blackbox Manifold》《Foglifter Magazine》《洛杉矶书评》《中国新闻周刊》《生活月刊》等。跨媒介诗歌实践曾在纽约现场艺术中心、移民艺术家双年展、Performa双年展、洛杉矶设计节、希腊国际电影诗歌节、Chashama Gallery等地展出。曾获得纽约艺术基金会,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美国当代艺术基金会等机构的资助和支持。





陈思安

作家、戏剧编剧、导演,译者。“声嚣”剧读节创办人及艺术总监。出版有短篇小说集《体内火焰》《活食》《冒牌人生》《接下来,我问,你答》等。戏剧代表作《凡人之梦》《在荒野》《冒牌人生》《随黄公望游富春山》等。由她编剧、导演的戏剧作品曾在英国皇家宫廷剧院、爱丁堡国际戏剧节、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台湾两岸小剧场艺术节、南锣鼓巷国际戏剧节、城市戏剧节等地进行演出。





李文嘉

主要使用摄影、文字、影像和行为为媒介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从文化体系中的细微差别出发,通过再创作、交流和误译,以一种反思性的方式来探讨文化系统以及语言伦理。他于芝加哥艺术学院和罗格斯大学分别获得艺术学士和硕士学位,参与的展览和放映活动包括: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LeRoy Neiman Gallery画廊、纽约电影资料档案馆、乔治亚大学Dodd画廊、爱尔兰阿尔斯特博物馆、挪威TM51艺术空间,以及冰岛平地电影节。他目前任教于美国史密斯学院。





郭锦泓

生于格尔木,长于青海、山东、俄罗斯和伦敦。2011年毕业于俄罗斯皇家列宾美术学院,获油画学士学位;2012年获伦敦艺术大学优秀奖学金,2015年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获纯艺术硕士学位;2017年肄业于伦敦大学人类学院,就读于“物质与影像文化”学院。2014-2016组织与协办HYSTERIA杂志,并同行为艺术家BJORK GRUE LIDIN成立White Torture行为艺术研究小组,以邪典元素贯穿行为艺术演出并活跃于东伦敦诸如Dalston Super Store/Vogue Fabrics等地下俱乐部。2017年开始回国进行一系列个人实验项目。她目前的艺术创作是结合小说写作,关注个人内化于现实环境中的崩塌、政治立场的变革和个人如何于消散的现代性中自持、文学性与诗性在内心与外界的裂缝中的变化,同时她于2019年开始重拾绘画,并试图探索绘画与她影像实验之中的关系。






马汀滢
作品曾受邀在纽约美国华人博物馆,纽约国际艺术工作室及策展项目(International Studio and Curatorial Program)、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上海明当代美术馆,纽约贾德逊教堂(Movement Research at Judson Church)等地展演。她的写作曾发表在《Wendy’s Subway》《T Magazine风尚志中文版》《艺术界》《The Broadcast》杂志。她曾入围2018年华宇青年艺术奖,于2019-2020年间在纽约Shandaken Projects进行驻留,并于2021在曼哈顿下城文化协会艺术中心驻留。






刘博

虚拟偶像创意顾问。研究生毕业于伦敦电影学院,后于UCLA Extension 取得电影及电视剧创作证书。曾担任Roadmap Writers剧本分析师;美国亚特兰大电影节、Jumpstart剧本大赛剧本初审;英文剧本入选美国圣丹斯电影节剧本Development Track Program终选;英文剧本入选美国Filmmatic Horror Awards剧本大赛半决赛;英文电视剧剧本入选美国Creative World Awards剧本大赛半决赛;获得美国圣丹斯电影节Sundance Co/ab奖学金学习科幻剧本创作;获得美国波士顿Grubstreet创意写作奖学金;曾任“三明治”剧本写作课老师;网剧《狂想曲》《工作坊》等项目孵化开发中 ;电视剧项目入选华策首届影视新力量创意营前6名,将由华策后续孵化开发中。 






‘八十五个甜食勺子’
85 dessert spoons
一个松散的诗人、小说家和艺术家团体,其成员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埃及和特立尼达拉岛。它们把自己视为一个或多个勺子,每周不定时于线上进行视频礼拜,轻轻叩问有关早餐、诗、视觉艺术和表演的永恒幻觉。合创作品沉浸式诗歌展演《盐计划》将于2022年5月登陆纽约。勺子部落的成员有:Robert Currie, Anne Carson, Jinjin Xu, Angela Qian, Jiaoyang Li,Jenna Lanzaro, Amir Hall, Bayan A, Sara Ekamel, Will Walton, Charis Caputo, Joanna Acevedo,  Amanda K Larson.





【 单元C:艺格敷词奖 


艺格敷词奖旨在鼓励创作者藉由诗歌写作针对视觉艺术作品进行描摹、转译、想象或批判式回应。本单元特邀苏格兰诗人Sophie Collins设定创作命题,来稿者须基于马格南摄影师 Raymond Depardon 拍摄于格拉斯哥(Glasgow)的摄影作品,创作一首题为《在格拉斯哥》的中文诗歌,并附上200字以内的创作陈述


本单元期待投稿者以纪实或隐喻性的格拉斯哥城作为灵感,在写作中探索个人之于图像的观察视点、摄影镜头的权力语法、照片背后的主客体张力等延伸议题。


来稿请投递至组委会指定邮箱:accentsociety@gmail.com 在邮件标题中注明“艺格敷词奖”,并于正文附来稿者个人通讯信息(姓名、邮箱、微信号)。


参考摄影请点击链接:艺格敷词奖《在格拉斯哥



本单元评审团


 


康苏埃拉

{ 主持评审 }

旅美诗人、译者、跨媒介创作者、策划人。作为诗人,她曾获柔刚诗歌奖·主奖、未名诗歌奖、重唱诗歌奖、樱花诗歌奖、全球华语大学生年度诗人奖,写作见于《Washington Square Review》《诗刊》《诗歌月刊》等海内外文学刊物及双语选本;作为译者,她曾获诗东西翻译奖·提名奖,任“译言古登堡计划”公版图书译介项目选题人,于多种国际诗歌节及《飞地》丛刊翻译有安妮·沃德曼(Anne Waldman)、塔菲亚·法伊祖拉(Tarfia Faizullah)、埃⾥森·阿达尔(Allison Adair)、方商羊(Shangyang Fang)等英语诗人代表作,译有小说集《大机器停止》,合译有艺术研究文集《流:水体——上海双年展读本》《她:妮基·圣法勒和沈远》《禹步:上海双年展读本》及多种当代艺术展览;作为跨媒介创作者,她的口头表演诗、即兴行为、文字装置与团体合创的综合媒介作品曾呈现于The Root Slam、Bird & Beckett Books、Performa行为艺术双年展、Yell Space要空间、OCAT艺术中心等文学艺术展演场域;她的其他实践涉及跨学科创意策划、编辑出版、公共教育及社群行动。她将文本内外的反重力战斗视为一部正在生成的汇合之诗。






王寅

诗人、作家、摄影师,出版诗集《王寅诗选》《灰光灯》等著作多种,先后获得江南诗歌奖、东荡子诗歌奖等诗歌奖,作品被译成十六种文字。多次参加国际文学节和国内外摄影展,并举办摄影个展,摄影作品被多家美术机构和个人收藏。2011年应《华夏地理》(《国家地理》中文版)的邀请,专程前往印度北部拍摄佛陀遗迹摄影专辑,历时三周,该专辑发表于当年的《华夏地理》杂志。在《书城》杂志开设有“摄手记”专栏,历时八年,结集出版的图文书《摄手记》获得2012年度新浪中国好书榜-年度十大好书。自2012年起策划“诗歌来到美术馆”系列活动,至今历时九年,获得《东方早报》“2013文化中国年度事件大奖”,亦曾成功策演上海春天诗歌音乐剧场(2019年)与深圳风火G&G创意社区跨年演出(2020年)。






包慧怡

双语作家、诗人、学者,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中世纪文学博士,复旦大学英文系副教授。研究古英语和中古英语文学、中世纪手抄本中的图文互动、文学地图学。已出版诗集《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评论集《缮写室》《青年翻译家的肖像》,散文集《翡翠岛编年》,英文专著《塑造神圣:“珍珠”诗人与英国中世纪感官文化》,中文专著《中古英语抒情诗的艺术》等。出版毕肖普诗集《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普拉斯诗集《爱丽尔》、阿特伍德散文诗集《好骨头》《岛屿和远航:当代爱尔兰四诗人选》等文学译著14种,与海岸共同主编双语诗集《归巢与启程:中澳当代诗选》。近作为《镜迷宫: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世界》(即出)。历获爱尔兰文学交流会国际译者奖、中国书店文学奖年度翻译奖、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推荐奖、上海市文学艺术奖(青年文艺家计划)等。曾任教于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现为复旦大学中澳创意写作中心主任,上海市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张尔

诗人。著有诗集《乌有栈》《壮游图》《句本运动》,作品被译介为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印地语、瑞典语、日语等。2012年创办《飞地》诗刊;2013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哥特蓝岛、乌普沙拉等地参加诗歌活动;2014年参加巴黎第37届英法国际诗歌节,曾在花神咖啡馆、阿维尼翁欧洲诗歌中心等地朗诵;2018年获美国亨利·鲁斯基金会华语诗歌写作奖励,驻留佛蒙特创作中心。






甜河

本名汪嫣然,诗人、译者、策展人、艺术评论人,现居上海。她同时进行艺术、哲学和科技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工作,曾就读于同济大学哲学系、巴黎高等艺术研究院,现为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博士候选人。曾获未名诗歌奖(2017)、光华诗歌奖(2014)等奖项,作品见于海内外多种文学杂志及双语选本,著有诗集《晚熟》(2021)《小劫灰》(2022年即出);曾入围2020年PSA青策计划年度三强,参与上海双年展读本(2018、2020)的翻译工作,艺术评论见于《Leap艺术界》及Art-Ba-Ba等媒体。她也是法中艺术促进会的艺术顾问,致力于促进中法当代艺术生态的深度交流。





杨小滨

诗人、艺术家、评论家。耶鲁大学博士,现任中研院研究员,政治大学教授,《两岸诗》总编辑。著有诗集《穿越阳光地带》《为女太阳干杯》《杨小滨诗×3》《到海巢去》《洗澡课》等,观念艺术与抽象诗集《踪迹与涂抹:后摄影主义》,论著《否定的美学》《中国后现代》《感性的形式》《欲望与绝爽》《新电影三大导演》等,以法兰克福学派、后现代主义、拉康精神分析学等视角阐述文学、文化、电影等领域的问题。本世纪来,他致力于观念影像艺术创作,探索日常痕迹与想像/记忆、偶然性、劳动性,物质性与抽象感的关系等,曾在北京上苑艺术馆、台北时空艺术会场、台北华山文创园区、上海角度抽象画廊、西雅图亚州艺术博物馆与VALA艺术中心、潍坊鲁台会展中心、德国特里尔大学、台北当代艺术馆、成都文轩美术馆等处举办艺术个展或参加艺术展演。






梁小曼

诗人、摄影师。1974年生于深圳,目前居住于深圳与上海。诗歌发表于海内外媒体及刊物,如《Perfil》(阿根廷)《今天》(香港)《中国当代女诗人》(墨西哥)等;2020年出版首部诗歌暨摄影集《系统故障》(译林出版社)。她的摄影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展出,包括个展与群展如《明雅集:诗人的艺术》等。






赵松

作家、诗人、评论家和策展人。1972年生于辽宁抚顺,现居上海,上海作家协会签约作家。曾获首届“短篇小说双年奖”、“单向街书店文学奖”。著有《伊春》《隐》《空隙》《抚顺故事集》《积木书》《被夺走了时间的蚂蚁》《灵魂应是可以随时飞起的鸟》《细听鬼唱诗》《最好的旅行》;曾在《人民文学》《花城》《小说界》《天涯》等杂志发表多篇小说,在《新京报·书评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深港书评》《文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大量文学评论。作为国内美术馆资深运营管理者,他曾担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行政副馆长,并参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的创建和管理工作。作为策展人,他曾策划《袁石桃:一个非社会学研究的个案》(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等多个当代艺术展览,并于《艺术当代》《艺术世界》等杂志发表艺术评论。他的小说《R&C》参与了艺术家曹斐个展《红云计划》。目前他还担任中信出版·大方的文学顾问,负责选题策划、推荐作家等工作。





【 单元D:重音新声奖 】


重音新声奖旨在发掘与鼓励在全球范围内以英语从事诗歌写作的中国籍与华裔创作者,尤其是仍处于自我孵化阶段、尚未获得过发表机会与文学奖项关注的未来诗人。


来稿者须提供3页以内(字号与行距不限)的英语诗歌作品,并附一篇400字以内的个人陈述,简述自己的英语写作与过往经历。


来稿请投递至组委会邮箱:accentsociety@gmail.com ,在邮件标题中注明“重音新声奖单元”,并于正文附来稿者个人通讯信息(姓名、邮箱、微信号)。



本单元评审团



方商羊
 { 主持评审 }
四川成都人,伊利诺伊大学土木工程系理学学士。2016年其作品由美国诗学院院长玛丽莲·尼尔森选为乔伊·哈乔诗歌奖首奖;2017年获米切纳作家中心写作奖金,并作为诗歌学者于该作家中心驻留写作3年;2019年获格雷戈里·奥多诺国际诗歌奖,并受邀参加爱尔兰国际诗歌节。首本英文诗集Burying the Mountain由Copper Canyon Press于2021年10月出版。2020年获斯坦福大学斯蒂格纳文学奖金, 现于斯坦福大学驻校写作及任教。作品散见于《耶鲁评论》《美国国家周刊杂志》《爱荷华评论》《格尔尼卡》《新英格兰评论》《Ploughshares》《AGNI》《TriQuarterly》等国际文学刊物,并收录于英国前进诗歌协会年度诗刊。






高杰

苏格兰华裔诗人,目前于布朗大学攻读创意写作MFA学位。他出版有三本诗集《Wedding Beasts》 (2019)《Katabasis 》(2020) 和 《TRAVESTY58》 (2022),曾获New Poets Prize诗歌奖。他是《The White Review》的特约编辑。






单小月

英语诗人与编辑,生于中国东营,现居温哥华岛。她的诗歌小册子《我选择爱情的频率》(2019)获得了Frontier Poetry Chapbook Prize;诗集《然后告诉是解药》获 Tupelo Press Berkshire Prize,将于2022年出版。她是英语文学杂志《Spittoon Literary Magazine》的主编,《Tokyo Poetry Journal》的艺术总监和编辑,《渐近线文学季刊》英文版的博客编辑与《Cicada》诗刊的诗歌编辑。她的个人网站为:shellyshan.com






田中裕希

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文学博士,现为日本法政大学文学系教授。曾获米切纳作家中心诗歌写作奖金和弗罗斯特中心诗歌奖,并著有英文诗集《白日招魂》(Séance in Daylight)。其诗歌作品和翻译作品散见于《美国诗歌评论》《肯尼恩评论》《新共和周刊》及《巴黎评论》。





重音国际诗歌奖欢迎具有多元背景的各界伙伴组成特邀观察团,在线监督评委的讨论、投票与审评流程,同时亦期待各位观察员从自身的审美视角、问题意识与实践领域出发,针对评审内容与诗歌奖的相关活动展开提问、批评与报道。


在此,重音社将持续公开招募对本次诗歌奖具有观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包括但不限于诗人、学者、译者、艺术家、出版人、媒体记者、脱口秀演员、反重力捣蛋专家等)参与到奖项的相关活动中来。


如果你也希望成为观察团的一员,请长按文末二维码,或发送邮件至accentaccent@gmail.com 与我们取得联系。目前,重音国际诗歌奖第一轮特别邀请和公开招募的特邀观察团嘉宾包括:




张晨

密歇根大学英文系博士生,剑桥大学文学理论硕士,研究领域为现代主义文学、跨语言诗学与欧陆哲学。她常年在诗歌与哲思的碰撞所孵化的维度星群间浮游,在异乡漂泊收集文学实验碎片,并契而不舍地摸索现实框线以对其进行隐秘涂鸦。她的作品见于《Feminist Modernist Studies》《Journal of Postcolonial Writing》等刊物杂志,她是中信出版社《Gandhi before India》的译者、Uncover疫中人志愿译者,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助教。






秦三澍

旅居巴黎的中国诗人、译者、青年批评家。他曾出版中文诗集《四分之一浪》和近十部译著。自2014年起,他担任包括《飞地》丛刊在内的多家连续出版物的诗歌编辑。他曾获得柔刚诗歌奖(2014)、《诗东西》诗歌奖(2015)、大江南北新青年诗人奖(2016)、全球华语大学生年度诗人奖(2016)、未名诗歌奖(2017)、人民文学·紫金之星奖(2017)、北京诗歌节·银质向日葵奖章(2018)等中国、跨国文学奖项。他参与发起“杜弗书店”独立出版计划并担任“杜弗·青年诗丛”主编,同时是诗歌志业品牌“The Tenonists 塔内”的联合创始人,主管诸项目的学术策略制定和工艺监督。他于巴黎高师(ENS-Ulm)“知识共和国:文学·科学·哲学”科际整合研究所获得法语文学博士学位。2019年至今,他在巴黎国立东方语言文明学院(INALCO)讲授中国当代诗歌。






任越

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的写作者、艺术编辑和译者。她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及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史系,关注社会参与性艺术的第一现场及其延伸,以及泛人文/技术地理议题。她联合创办的线上艺术平台“TightBelt”关注青年艺术从业者的经济和精神状况,试图通过对话、访谈和线上社群共建,摸索研究与呈现艺术行业从业者具身化经验的替代性方法。她的研究、评论写作和线上文本策划见于《TightBelt》《LEAP艺术界》《艺术当代》《ArtReview Asia》《798艺术》《V-ART》《城市设计》等刊物和线上平台。育有一猫,闲时写诗。






王博文

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英语文学博士生,爱丁堡大学文学与现代性硕士,中山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曾在南丹麦大学文化研究系进行交换学习。现同时担任圣三一艺术与人文研究院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国际比较人文网络附属成员。他的学术论文和诗歌翻译见刊于《比较文学与美学》《美国研究在线》《华盛顿广场评论》和《圣三一文学翻译》,并获得欧洲美洲研究协会跨大西洋研究奖学金和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攻博全额奖学金。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现代主义文学和视觉艺术、文字图像的跨媒介性、实验诗歌及其诗学。







蔡欣

上海中信大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大方作为中信出版集团旗下的文学品牌,立足上海,致力于推广文学阅读,立志成为文学生活提案者,让文学为生活引路。自2016年7月成立迄今已出版图书400多种,主办两届“大方文学节”,联合主办第四届“中欧(中国-欧盟)文学节”;联合打造“伤心咖啡馆之歌”主题闪店,与宜家联合打造“一间自己的房间”文学主题装置,成为出版跨界营销案例。2020年推出中文世界第一档专业文学播客“跳岛FM”,获业内和博客界关注,成为出版创新项目案例。蔡欣曾任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世纪文景公司总编助理、副总经理,负责图书营销、品牌运营等,并获得过第一届“中国好编辑”称号。




周小琳

生于浙江温州,2016-2019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19年考入清华大学,现于人文学院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研究之余兼事翻译与诗歌创作。有批评、诗歌作品与翻译发表于《新诗评论》《名作欣赏》《区域》《诗探索》《作品》等。曾任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助理研究生,负责协助查阅缩微和古旧文献等资料、编辑论文集、翻译等系列工作,协助举办近十场全国性学术会议;曾任首都师范大学麦芒诗歌奖初审评委;曾参与“诗融体——跨媒介的诗歌艺术”、“2022元宇宙科技文化节·盐铁诗歌24h线上诗会”等活动。






唐映枫

唐映枫,音乐制作人,词人,文字作者,导演。目前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班。文字、音乐及影像的是他梳理和归置个体经验与世界相承接的载体。自2014 起至今参与企划并制作发行专辑《浓烟下的诗歌电台》《鱼干铺里》《硬骨见鹿集》《鸟的世相》《无法清分的事物》《短篇与玫瑰的八毫米》等;出版个人文字集《六日改》;导演电影短片作品《龙出水》《空地》(筹备中)。






恰恰

恰恰,出版人,独立出版品牌一頁folio品牌总监,艺文馆主编,深耕于文学、艺术、性别议题类出版领域,从文学经典到摇滚歌词集均有涉猎。曾策划出版《鲍勃·迪伦诗歌集》(The Lyrics: 1961—2012)、琼·贝兹自传《钻石与铁锈》(And A Voice to Sing With: A Memoir)及德里克·贾曼、简·鲍尔斯、扎加耶夫斯基、坂元裕二、三岛由纪夫等作者的系列作品,2022年一頁将推出帕蒂史密斯作品系列。






杜鹏
1987年生,诗人、译者、随笔作家,青年评论家,现居郑州。曾在美国留学多年,获恩波利亚州立大学创意写作专业本科学位和教育学硕士学位。有诗文译作发表于《诗刊》《扬子江诗刊》《作家》《诗林》《诗建设》等刊物。






Kate Costello

作家,中英双语译者,现为牛津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中国先锋文学及实验写作。她的翻译作品见于《The Poetry Review》《Indiana Review》《Washington Square Review》《Chinese Arts and Letters》《LA Review of Books》China Channel等刊物媒体。






陈玺安

策展人,《黑齿》杂志的共同编辑,现居上海。偶尔他也与他人共同合作发展各种艺术思辨的另类架构。






后商
诗人、专栏作家。长期关注社会实践、思想艺术等领域。作品发表于《澎湃新闻》《南方周末》《诗刊》等媒体与刊物。






晨初

艺术史专业,现活跃于《假杂志》,负责各项公教活动的开展。业余爱好同时包括植物性饮食、发酵食物和养植物。






沈浪

新浪微博MCN行业商务,曾担任过记者、杂志编辑与互联网电商运营等职务,目前同时在做博主、模特和摄影师,初创有汉文化品牌“山查”,也在缓慢地写着诗。






杨军辉 

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英国手语与聋人研究专业资深讲师。





本届重音国际诗歌奖的统筹执行及组织开展,亦要特别感谢以下个人、团体、平台与机构的大力支持和辛勤付出:




贺天丁 

{ 活动直播总监 }

导演、策展及制作人、演员、编剧,驻地于纽约和洛杉矶。维·国际虚拟线上演出展发起人及艺术总监,主要研究及创作领域包括肢体剧场、傀儡戏、环境戏剧和行为艺术。其导演代表作包括虚拟剧场《月亮的南交点》、手语版《想象场》、沉浸式戏剧《白夜》《凡尔赛宫II》、环境剧场《Rechechner Toilet》;木偶戏《Me, You, He & She》《Warning! Apocalypse!》《Hulk and Fleet》《(beat)》《Stranger II》;表演作品有肢体戏《Invisible Days》、行为艺术作品《Getting Lost in NYC with Yoko Ono》等;艺术摄影项目有《Mothership》《Fam-alien》等;同时她在美制作了外百老汇作品《A Romantic Misadventures of Ah Q》、外外百老汇作品《A Language of Their Own》等。她致力于探索包容性艺术、跨文化艺术和身体感知,其作品在纽约多个著名先锋剧场及画廊、International Toy Theatre Festival,纽约Object Movement Festival等艺术节展演。



设计师团队


⇝ Yasmine ⇝ Junhan Zhang ⇝ Alina



统筹助理 


周小琳


奖杯赞助人


⇝ 布瓦


媒体刊物支持


 ⇝ 单读 ⇝ 飞地 ⇝ 假杂志 ⇝ 塔内
 ⇝ 诗歌岛 ⇝ 中国诗歌网 ⇝ 艺述英国



主办方



重音社(Accent Society)是一个服务于中英双语写作者的文学平台,由双语写作者钟娜和李骄阳于2019年成立。重音社致力于面向公众而介入当下,以灵活流动的社群形态聚合中国本土与海外华裔的写作者、译者、研究者、跨媒介创作者及文化创意行动者,并通过访谈对话、作品译介、资讯报道、主题工作坊、国际驻留与公教课程等形式,促成跨越国界与学科壁垒的创作交流,并尝试在这一行动者网络下探索无障碍的亲缘性联结的别样可能。




Push The Boat Out(推舟—爱丁堡国际诗歌节)由苏格兰著名文化制作人Jenny Niven主办,致力于展示最新、最具挑衅意味、最激进大胆与最鼓舞人心的诗歌,尤其是Spoken Word和表演性诗歌。



协办方



《光年诗刊》由戴潍娜主编,是一本持续关注、翻译、引进国际诗坛最新作品,并推崇以朗诵、音乐、表演等形式演绎诗歌的国际诗刊。



赞助方



British Council(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通过艺术、文化、教育和英语语言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人民间建立联系、理解和信任。




快快投稿吧,奖杯正在向你招手~

重音社的伙伴布瓦特别友情赞助了本届诗歌奖的奖杯。布瓦是一名长期进行文学创作的理工科博士,也是重音社国际诗歌驻留项目联动组的活跃参与者。正如美国诗人Audre Lorde 所说:“Poetry is not a luxury.”(诗歌不是奢侈品)。在新的一年里,重音社期待更多像布瓦一样隐藏在民间的写作者踊跃加入到我们的写作工作坊之中,也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赞助和支持重音社,支持属于未来的年轻写作者们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




 Ta们也在双语写作 Wenfei | Shangyang Fang | Jiaoyang Li | Angela F. Qian | Na Zhong | Yuxi Lin Dong Li | Jinjin Xu | Liuyu Ivy Chen | Minghao Tu | Xiaowen Zhu | Bang Wang | Kanyu Wang | Ni Zhange | Weiji Wang | Chen Zhuo | Chang Wen
 国际诗歌驻留档案 
苏格兰诗人专辑 Don Paterson x Sophie Collins x Jen Hadfield | 钟娜x 小说接龙 方商羊 x 温柔的虚处 林小颜 x EDM电音诗 | 陈伊如 x 手语之诗 | 钟浩楠 x 题画诗 | Amiko Li x 诗与摄影 | 张晨/康苏埃拉 x 解域诗歌接龙 | 申舶良x 诗与策展 | 陈灼 x 游戏与诗歌  | 盛钰 x 声音诗 | 武力洋 x 诗歌与政治 | 冷冰清 x 诗与人类学以及菌子 | 王峥 x 瑶族诗歌 |沈至的诗姚多金的诗 I殊不方的诗 I张阅的诗 I 张铎瀚 x 黑太阳或冻结的月亮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重音社官方网站 accentaccent.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