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华 | 《人生初年》的道理、理想与情怀
12月26日,李宇明著《人生初年——一名中国女孩的语言日志》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商务印书馆举行。该书作序者之一、儿童语言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胡建华研究员出席会议并发言。本期刊出胡建华先生的发言内容。
儿童语言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胡建华
《人生初年》的道理、理想与情怀
—— 在《人生初年》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文 | 胡建华
李宇明老师的《人生初年》这部书,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第一,从我的角度看,为什么会有这么一本书,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记录。第二,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第三,谈一谈这部书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为什么会有这本书呢?刚才李宇明老师已经讲了,上个世纪80年代是充满理想、富有激情的年代。李老师本身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李老师当初做这一研究时,是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有着大的理想情怀,所想的是要为国家做学术。他当时读到了乔姆斯基的一些关于普遍语法以及语言获得机制的论著,认为我们国家也要有人从汉语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获得与发展的奥秘,而做这一研究首先就要从获取儿童语言发展数据开始,没有数据则只能凭空猜想。数据非常重要,必须有第一手的数据才能有发言权,而要获得这些数据并不容易。我们知道80年代是理想和研究条件形成鲜明的反差、对比的年代:理想很高,条件很差。而李老师身上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也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特点,那就是善于走群众路线,通过走群众路线来克服困难。他做这项研究的群众就是他的家族成员。群众发动起来以后,这部书的书写就开始了。现在这部书的书写和整理已经完成,李老师把它拿出来发表出版,就是把他当年所获取的原始数据全部向社会公开,这一行为本身也是在践行耀邦精神,具有一种耀邦同志的“利归天下”的情怀。
我要讲的第二点就是儿童语言获得研究的意义。儿童语言的获得和发展研究,为什么会使得这么多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对它感兴趣?那是因为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有一些难解之谜。这些难解之谜与儿童语言获得的迅速性和一致性有关。儿童从出生时不会说话到牙牙学语,到和大人一样什么都会说,仅仅就是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儿童到三岁半、四岁的时候,和大人的区别仅在于世界知识和词汇,不在于句法。我打个比方,比如现在坐在我们面前已经是生物医学专家的冬冬和我们讲生物医学,我们这些语言学研究者可能就听不懂,但我们听不懂的是她所掌握的专门知识和专业术语(即词汇),而不是她的句法,也就是说,并不是我们无法加工她说话时所使用的句法结构和句法规则。另外,就是一致性,各种各样的语言虽然是千差万别,但是儿童获得自己母语的时间段却是一致的。这个一致表现在几方面。第一,儿童到三岁半、四岁的时候,就会获得自己的母语。第二,具有跨语言共性的一些功能性句法范畴,儿童获得的时间节点基本相同。李宇明老师刚才也讲过,家长的语言使用是有各种各样的差别的,家长也没有专门给小孩进行过语言教育,小孩是怎么学会语言的?这是一个难解之谜。记录儿童语言发展的数据,对于我们研究这一难解之谜有很大的意义,因为数据构成研究的基础。我们还可以把汉语儿童的语言发展数据与其他语言的儿童数据进行比较,通过跨语言的比较研究找出人类语言获得与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三点要讲的,就是这部书对儿童教育的意义。家长可以从这部书中学到如何与儿童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模式。前几天(12月2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一个“未成年人保护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 研讨会,主要是一些伦理学、法学和社会学学者参加。我认为语言学研究者在这方面也应该发挥作用。语言学研究者可以研究家庭言语行为(甚至包括幼儿园的老师、小学老师的言语行为)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成人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在儿童所处的言语环境中所占的不同比例,会对儿童的语用能力、社会化,以及心智和情感的发育成长有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与儿童沟通时的言语行为的科学管控与儿童的语言、人格以及行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冬冬现在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者,我们或许也可以从《人生初年》里成人与冬冬的沟通模式中找到答案。
我要讲的就这些。谢谢大家。
座谈会现场
★图书信息★
《人生初年——一名中国女孩的语言日志》
李宇明 著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
往期回顾
郭熙 | 有恒心者,有恒产
汉语盘点2019年度字词新鲜出炉!稳、我和我的祖国、难、贸易摩擦
《人生初年》:从呱呱坠地到留美博士后,她在0—6岁期间是如何打下语言基础的?
5G元年、夸夸群、冰墩墩/雪容融……2019年的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你都听过吗?
一部用30年心血写就的著作 :李宇明著《人生初年——一名中国女孩的语言日志》
我和我的祖国、硬核、我太南了……2019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出炉啦!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