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真:现代汉语虚词二十讲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陆俭明、马真是语言学界的一对伉俪,他们在语言学方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对语言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他们看来,语言学就是个大宝藏,挖掘的过程充满乐趣与挑战。两位先生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于2019年分别推出《话说汉语走向世界》《现代汉语虚词二十讲》。
陆俭明,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被誉为20世纪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八大家之一。
马真,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学界公认其在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面,在研究方法上能另辟蹊径,富有创造性。
引 言
书名为“现代汉语虚词二十讲”,但讲解的只是现代汉语虚词中很少的一部分。这本小书跟早先出版的《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不太一样,这本书是具体讲解或辨析一些虚词。讲解也好,辨析也好,不是按写学术论文那样的思路展开的,是按讲课的方式展开的。目的是希望对年轻学子、对汉语教师在怎么讲解虚词、怎么研究虚词方面能有所帮助。
在本书第八讲里我说到,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大学中文系领导要我给汉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专题课,同时又让我为外国留学生中文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现代汉语虚词”专题课。这两门课对象不同,讲法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也是我事先定下的基调,不能讲成理论性课程,得具体讲解学生必须了解的一个个虚词的语法意义和用法,而在其中隐含着虚词研究的理论方法。我得让学生既能学习、掌握好我所讲授的一个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时也得让他们通过听课、做练习,学到一些研究虚词的理论方法,让他们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由于学时的限制(只一个学期,每周2—3个学时),不可能讲很多虚词,我得有所选择。选什么样的虚词讲呢?我的选择原则是:
一、某些虚词,辞书的释义不准确,从而容易导致人们,特别是外国学生认识上的偏误和使用上的偏误。如“也”“反而”“净”“除了”“否则”“往往”等。
二、某些虚词,辞书的释义只注释了虚词的基本语法意义,没有说明该虚词使用的语义背景,致使外国学生不能正确把握和使用该虚词从而出现使用上的偏误。如“按说”以及表示加强否定语气的“并”和“又”等。
三、某些虚词(如句末语气词“好了”)、某些虚词的义项(如副词“别”所表示的“提醒对方防止出现不如意的情况”这一义项),辞书漏了,而这些虚词或义项在言谈交际中是比较常用的。
四、某些同义、近义的一组组虚词,如“而且 : 况且:何况”“曾经:已经”“又:再:还”“等:等等”等,比较常用,而用法各异,对它们加以梳理、辨析,这不光对外国汉语学习者很有用,对中国读者也很需要。
五、某些形似实异的虚词,如“不管:尽管”“只有:只要”“以致:以至”“从而:进而”“既:即”等,不光对外国汉语学习者需要加以分辨,对中国读者也需要加以分辨。
六、在具体用法上呈现出极为有意思的现象的虚词,如介词“比”形成的“比”字句在某些方面所呈现的有意思的现象;而分析这些现象,找出其规律,不但有助于运用,同时也有方法论上的意义。
我在这本小书里也按上述选择原则,讲解、辨析了50多个虚词。
对中国学生,对外国学生,到底该怎么进行有效的虚词教学?我在书中并没有正面阐述,只是提供了两个实例——一是如何给外国学生辨析“常常”和“往往”,二是如何面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教法来讲解“反而”。到底该怎么教?还得由相关的教师根据教学实践提出更好的教法。至于如何有效地进行虚词研究,这在书中也没有正面阐述,但读者透过各个虚词的讲解,各组虚词的辨析,大致可以从中领悟到虚词研究的一些理念与方法。我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无论研究虚词本身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还是研究虚词的用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是比较。比较分析,是语法研究中最基本的分析手段之一,更是虚词研究最基本、最有效的一种分析手段。因此在虚词研究中一定要有意识地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
其二,研究虚词的意义也好,研究虚词的用法也好,必须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考察、分析和研究。至于对某个具体虚词最后该从哪个方面或哪些方面来加以描写、说明,得根据各个不同虚词的具体情况和研究的实际需要来定。
其三,考虑到外国学生在虚词使用上出现偏误,主要不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所用虚词的基本意义,而是不了解那虚词使用的语义背景。因此在虚词研究中必须重视虚词使用的语义背景的分析、研究和说明。而这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也有很大的帮助。
其四,虚词意义比较虚灵,不易把握,一般在研究中很容易将虚词所在的句法格式表示的意义误认为是那虚词的意义。因此在虚词研究中,切忌将虚词所在的句法格式的意义误归到那虚词身上。
我希望这本小书对汉语虚词教学与研究能有裨益。在此我诚恳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广大汉语教师,在阅读中注意发现书中存在的问题或缺憾,并望直言相告,以帮助我进一步修订。
马 真
★图书信息★
《现代汉语虚词二十讲》
马真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目录★
<上下滑动可查看目录>
目录
第一讲 为什么要跟大家讲虚词?
一、引言
二、虚词在汉语中的具体作用
三、虚词使用上最常见的问题
四、虚词,前人历来都很重视
第二讲 现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
一、总体认识
二、表示程度深的程度副词在比较句式中的分布
三、表示程度浅的程度副词在比较句式中的分布
四、表示程度深和程度浅的程度副词综合比较
第三讲 表示程度深的副词“很”“挺”“怪”“蛮”“老”
一、“很”“挺”“怪”“蛮”“老”有共同点
二、“很”“挺”“怪”“蛮”“老”在意义上的差异
三、“很”“挺”“怪”“蛮”“老”在用法上的差异
第四讲 表示程度浅的副词“有(一)点儿”“稍微”“多少”“比较”
一、“有点儿”对所修饰的形容词有选择性
二、“有点儿 + 形容词”表示的语法意义
三、怎么看待“有点儿‘聪明了’”的说法
四、对比“有点儿”和“多少”“稍微”“比较”
第五讲 表示程度深的副词“还”和“更”
一、“还”和“更”相同的方面
二、“还”和“更”不同的方面
第六讲 表示程度浅的副词“还”
一、对表示程度浅的“还”的总体认识
二、没有明确比较对象的“还”字句
三、有明确比较对象的“还”字句
四、关于句式Ⅰ
五、关于句式Ⅱ
六、关于句式Ⅲ
七、关于句式Ⅳ
八、结束语
第七讲 副词“曾经”和“已经”
一、副词“曾经”和“已经”需要辨析
二、“曾经”和“已经”是不同性质的时间副词
三、正确认识“曾经”和“已经”在意义上的差异
四、“曾经”和“已经”在具体用法上的差异
第八讲 副词“也”主要表示什么样的语法意义?
一、以往学界对“也”的语法意义的看法
二、“也”在并列复句中表示的语法意义
三、“也”在递进复句中表示的语法意义
四、“也”在转折复句中表示的语法意义
五、“也”在条件复句中表示的语法意义
六、“也”在假设复句中表示的语法意义
七、“也”有表示“甚至”、表示强调的语法意义吗?
八、关于“也”表示委婉语气
九、余论
第九讲 “也”表示类同时的虚实两种用法
一、所谓副词“也”的虚实两种用法
二、“也”的实用用法
三、“也”的虚用用法
第十讲 包含副词“也”的并列复句
一、一个偏误句引起的思考
二、只在最后一项用“也”的并列复句(上)
三、只在最后一项用“也”的并列复句(下)
四、每项都用“也”的并列复句
第十一讲 关于表重复的副词“又”“再”“还”
一、“重复”的不同含义
二、用于说过去的事情时“又”“再”“还”的用法差异
三、用于说未来的事情时“又”“再”“还”的用法差异
第十二讲 语气副词“并”和“又”以及“按说”
一、引言
二、关于语气副词“并”
三、关于语气副词“又”
四、关于副词“按说”
第十三讲 表提醒的副词“别”和句末语气词“好了”
一、关于副词“别”
二、关于句末语气词“好了”
第十四讲 正确了解“净”“除了”和“否则”的语法意义
一、副词“净”
二、介词“除了”
三、连词“否则”
第十五讲 介词“把”和“被”
一、学界对介词“把”和“把”字句的共识
二、“把”字句教学中需要探究的问题
三、“把”字句研究中需要探究的问题
四、关于介词“被”和“被”字句
第十六讲 介词“比”以及“比”字句内比较项乙的替换规律
一、关于介词“比”
二、“比”字句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三、影响“比”字句中“比”的宾语“名 2 的名”被替换的五种制约因素
第十七讲 辨析几组近义虚词
一、“太”和“极”
二、“不”和“没(有)”
三、“别”和“甭”
四、“对”和“对于”
五、“而且”“况且”“何况”
六、“和”“及”“及其”“以及”
七、“等”和“等等”
第十八讲 辨析几组形似实异的虚词
一、“不管”和“尽管”
二、“只有”和“只要”
三、“以至”和“以致”
四、“从而”和“进而”
五、“既”和“即”
第十九讲 关于汉语虚词教学的建议—以“常常”和“往往”辨析为例
一、引言
二、我是这样教的
三、附带说明
第二十讲 副词“反而”的不同教法
一、不同对象不同教法
二、在中国学生的专题课上讲授“反而”
三、在外国留学生专题课上讲授“反而”
四、共同的教学要求
<上下滑动可查看目录>
往期回顾
《中国濒危语言志》:用一本书记录濒危语言,用一本书保留濒危语言
李宇明 | 研究两岸语言生活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序《两岸语言文字调查与语文生活(二)》
辞源
教师工具书
学生工具书
新书
中国辞书学会
佳文摘选
语言天地
书单
博士姐姐小课堂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