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教学语法的典范之作——《华语教学语法》(修订本)出版
近日,由著名语言学家周清海教授所著的《华语教学语法》(修订本)在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提供系统的华语教学语法知识,可以成为华语区师资培训所用的语法教材。
今刊作者为本书所作的序言,以飨读者。
再版序言
《华语教学语法》2003年由新加坡玲子传媒出版。编写这本书的目的与重点,我在本书前言里有交代。
这二十几年来,我对全球华语的看法仍旧没有改变。在语言规范方面,我一向强调华语必须有共同的核心,各地区的华语共同向这个核心靠拢,但我们也需要容忍语言的地区变体。只有在大同之下包容小差异,才有助于华语走向世界。
从2003年到现在,在中国和华语区朋友们的支持下,我们编成了《全球华语词典》《全球华语大词典》,同时也提出了“大华语”的概念,促成了“全球华语语法研究”项目。这是因为我和朋友们都觉得我们对华语文的未来负有责任。
2020年3月19日,商务印书馆和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ransn)签约,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升级《全球华语大词典》的编纂形式,要使词典成为全球华人共建共创共享的、图文影音多维全息的“大”词典。这是华语全球化的工程。我在签约视频上发言说:
《全球华语词典》解决了沟通的问题。《全球华语大词典》强调语言和谐,现在和传神公司签约,合作编纂《全球华语大词典》的融媒体版,真正做到了汉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这本教学语法书,就是在“汉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李宇明)这个观念下编成的。当初编写时,我并没有那么明确地提出这个概念。
过去的几年,除了上面的工作之外,我在语言规划、华语研究以及华语教学等方面也发表了一些论文,但并没有改写旧作的打算。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胡月宝教授却建议我将《华语教学语法》修订后再出版,因为学院的学员仍需要这样的教材。她说:“老师,您一定要健康快乐,也希望您考虑重新再版您的重要著作《华语教学语法》,以便让更多后辈学习。”我重读了这本书,也发现有修订的价值。因为这本书所秉持的语言观念,适合今天的语言发展形势。我更期望这本书能成为华语区师资培训的共同语法教材。
感谢张连航、王晓梅和胡月宝三人的序言。他们肯定我所做过的事,让我感觉无比温馨。
商务印书馆卢娟责任编辑非常细心地校读书的初稿,尤其是注释部分,付出了不少心力。我也必须郑重地向她道谢。
周清海
2020年5月4日
图书信息
《华语教学语法》(修订本)
〔新加坡〕周清海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华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当华语成为国际语言时,使用者和学习者会不断改变华语的面貌,使华语出现各种变异。这是华语成为国际语言的关键。华语必须保有共同的核心,也需要接受不同的变体差异。本书比较普通话和华语的语法差异,并讨论怎样对待这种差异以及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书提供系统的华语教学语法知识,重点分析教学中可能遇见的语法、词汇问题,并提示语法教学的方法与教学重点。
本书作为华语区华语语法教材,也可供语文研究与教学者、华语区语言政策研究者参考。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1 汉字分类
1.2 语素
1.3 词
1.4 词类
1.5 词汇、词语、短语
1.6 词和短语的中间状态
1.7 句子
1.8 现代汉语
1.9 口语和书面语
1.10 汉语语法
第二章 名词
2.1 名词的定义
2.2 合成名词的结构
2.3 有些名词是有标记的
2.4 名词的重叠
2.5 “们”的用法
2.6 名词与量词、动词、形容词的配搭
2.7 特殊现象
2.8 表示时间、处所和方位的名词
第三章 动词
3.1 动词是表示动作、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
3.2 自动词和他动词
3.3 动宾结构的动词
3.4 名动词
3.5 动词可以受副词的修饰
3.6 动词的词头和词尾
3.7 动词的重叠
3.8 动词加上“着、了、过”
3.9 用动词提问
3.10 单音节动词和双音节动词
3.11 趋向动词
3.12 复合趋向动词带宾语的句型
3.13 复合趋向动词的活用
3.14 新加坡华语“回”的特殊用法
3.15 能愿动词
3.16 学习能愿动词应注意下列几点
3.17 判断词“是”
3.18 “是”的活用
3.19 “是……的”的用法
第四章 形容词
4.1 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4.2 形容词可以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4.3 名形词
4.4 形容词的特点
4.5 形容词和其他词类的关系
4.6 形容词带宾语
第五章 数词
5.1 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5.2 “一”的用法
5.3 “二”和“两”
5.4 分数和倍数
5.5 表示不定数(概数)
5.6 数词与量词的结合
第六章 量词
6.1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者动作单位的词,也叫单位词
6.2 物量词的类别
6.3 形体单位量词的来源
6.4 动量词的类别
6.5 “个”的用法
6.6 “一个”“一种”
6.7 学习量词应注意的事项
第七章 代词
7.1 代词的类别
7.2 人称代词
7.3 疑问代词
7.4 指示代词
第八章 副词
8.1 副词的定义
8.2 副词的语法特点
8.3 副词的类别
8.4 学习副词应注意下面几项
第九章 介词
9.1 介词的定义
9.2 常用的介词
9.3 “对”“对于”“关于”
9.4 “被”“叫”“让”“给”
9.5 “连……都”和“连……也”
9.6 “比”“跟”“同”
9.7 “把”
9.8 “除了”
9.9 “为了”和“由于”
9.10 介词短语“从 X到 Y”的分析
第十章 连词
10.1 连词的定义
10.2 和、或
10.3 “而、而且”“不但……而且”“况且”
10.4 “并”“并且”
10.5 “虽然……可是(但是、但)”
10.6 “不管(无论、不论)……都(总)”
10.7 “只有(除非)……才”
10.8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
10.9 “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第十一章 助词
11.1 助词
11.2 结构助词:的、地、得、个、所、似的、与否
11.3 动态助词有“着”“了”“过”等
11.4 语气助词
11.5 感叹语气词“啊”
第十二章 叹词
12.1 叹词的类别
12.2 叹词的写法与用法
第十三章 句子与句子成分
13.1 句子
13.2 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13.3 主语和谓语
13.4 宾语
13.5 定语
13.6 状语
13.7 补语
13.8 句子分析
13.9 病句改正
第十四章 复杂的谓语
14.1 连谓式
14.2 兼语式
14.3 兼语式和连谓式套用
14.4 复杂谓语常见的错误
第十五章 复指与插说
15.1 复指与插说
15.2 同位成分
15.3 外位成分
15.4 独立成分
第十六章 复句与复句的分类
16.1 什么是复句
16.2 复句的分类
16.3 复句常犯的错误
16.4 紧缩句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作者简介
周清海,现任香港教育大学名誉教授、华侨大学荣誉教授。曾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筹建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并担任主任,筹建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并担任理事长。新加坡已故资政李光耀先生称誉其为“华语文教学的先驱”。2005年和2007年,分别获南洋理工大学“校友成就奖”“杰出教学奖”。2018年获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荣誉学者” 称号。
和中国友人共同提出“大华语”的概念,并积极倡议编纂《全球华语词典》《全球华语大词典》,以促进华语区的语言和谐。倡议并参与“全球华语语法研究”。近年来更致力于建立华语区之间的联系,参与并进行华语研究,推动华语走向世界。
相关图书推荐
《新加坡华语语法》
陆俭明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新加坡华语语法》是第1本成系统地讨论新加坡华语语法的专著,读者在学习、了解华语的语法特点、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以及和普通话不同的细致分析之外,也同时学习一套语法体系。
《新加坡华语语法》特别适合作为新加坡报刊、传媒的从业人员的参考书,作为大专学府里华文师资培训、中文系汉语科目以及语言比较的教材。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什么是语法?
1.2 什么是新加坡华语语法?
1.3 语法单位
1.4 语素和词
1.5 有关用例的说明
第2章 五种最基本的词组
2.1 什么是词组?
2.2 偏正词组
2.3 述宾词组
2.4 述补词组
2.5 主谓词组
2.6 联合词组
2.7 复杂词组
第3章 词类
3.1 为什么要划分词类?
3.2 华语词类概貌
3.3 划分词类的依据
3.4 名词
3.5 动词、形容词
3.6 状态词
3.7 区别词
3.8 数词和量词
3.9 代词
3.10 副词
3.11 介词
3.12 连词
3.13 助词
3.14 语气词
3.15 感叹词
3.16 拟声词
3.17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第4章 句子
4.1 句子概述
4.2 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4.3 主谓句的再分类
4.4 非主谓句的再分类
4.5 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呼应句
4.6 单句和复句
第5章 主语和谓语
第6章 述语和宾语
第7章 述语和补语
第8章 定语和状语
第9章 复谓词组
第10章 介词和介词结构
第11章 数和量的表达
第12章 方位、时间、处所的表达
第13章 复句
第14章 新加坡华语语法的特点
第15章 新加坡华语的规范问题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相关链接】
李宇明 | 一个传神的商务故事——祝贺《全球华语大词典》跨界战略合作签约
汪惠迪|学习《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
李宇明 | 全球治理,语言助力——序《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1)》
关于“世界知识的中文表达”问题——李宇明教授在“2018年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联谊会暨第九届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与解题
往期回顾
学生阅读百宝箱 教师教学好帮手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给您答疑解惑
从三个角度切入,带你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导读(一)
天涯海角只为追随你 | 杨雨和你一起探密苏轼和王朝云的“神仙”爱情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杨雨带你领略中国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