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不高,最多只能没没马蹄了。
- 本文长度为 1103 字 13 图,建议阅读 5 分钟 -
- 思考时间 XX 分钟 -
- 可先收藏后阅读,能分享就最好不过了 -
(在后台回复【X月X日】,可获取你的当日植物便签)
菊科植物虽说出了名的种类多,辨认难,但也是有许多能一眼就认出的,并且它们往往在开花时总能给人一种清新之感,特别是菊科中那些生于广袤大地上的各种“野花”,而马兰就是其中之一。
生活在北方的朋友或许都听过一首传统民歌《马兰花开》,但那里面唱的是一种鸢尾科的植物,中文学名叫马蔺,我们不理它。今天的主角,是正宗的马兰,在我国南方分布得很广泛,也算得上是一种野花了。
马兰,隶属于菊科紫菀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具有匍枝的根状茎斜生,而主茎则直立,一般高30-70厘米,分枝很多。在野外生长的它们,野性貌似不太足,总温柔可亲的样子,常常三两株结伴而生,多的也可以十来株成片生长。
马兰原产我国东南西中部各地区,早在《楚辞》中便有记载,被人关注了几千年,也就有了很多不同的俗名。比如在广东、福建通称田边菊、路边菊,湖北、四川、贵州、广西通称鱼鳅串、泥鳅串、泥鳅菜,云南称蓑衣莲啥的。
马兰的全草可供药用,这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此外,马兰的幼叶能作为一种蔬菜供食用,特别是在古时容易闹饥荒的年代,食用马兰以充饥的人比比皆是,明代食用野生植物专著《救荒本草》中记载其名为马兰头。
它初生的叶片在茎干基部丛生,基生叶通常在花期枯萎。茎生叶互生,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成具翅的长柄,有时候几乎没有叶柄,仿佛紧紧贴在茎上。摸起来质地比较薄,没啥特别感觉。
马兰的叶片变型很多,不过中下部的叶片,其边缘普遍从中部以上具有稀疏的、类似小尖头的钝齿或尖齿,有的甚至呈羽状裂片。而上部的叶片较小,一般全缘,没有叶柄。
其头状花序单生在枝条顶端,并排列成疏伞房状。花柄末尾的总苞片呈半球形,由许多覆瓦状排列的倒卵状矩圆形小苞片组成,大概铺了有2-3层这样子。
而在总苞片之上,是一个圆锥形的花托。鹅黄色的管状花早已密密麻麻分布其中,唯独起初刚生出时的舌状花稀稀疏疏,可以明显看到紫色的花瓣,非常弯曲。
当过了一段时日,马兰的花序完全打开后,舌状花的颜色突然就变浅了,或许是面积大了,颜色匀了吧。此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那由15-20枚浅紫色的舌状花以及数不清的鹅黄色管状花组成的头状花序。其中,舌状花为雌性花,管状花为两性花。
马兰的花期通常为5-9月,这些照片是9月中旬在湖南郴州的仰天湖拍的,按理说花期也快过了。不过刚好这里处在南岭北麓骑田岭山系之巅的中枢地段,由于海拔高,温度并没那么炎热,换算一下,还是处于盛花期的。
马兰花因为耐贫瘠,又善于传播种子,所以几乎从不挑地方,在南方的林缘、草丛、溪岸、路旁等真的很常见。当然,它特别喜欢生长在光照充足,土壤稍微湿润一点的环境当中。而且由于花朵亮丽,容易栽植,常被栽种于花坛或盆栽,作为观赏用。
讲完。
「往期精彩」
- End -
本文内容均为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请务必事先联系公众号村里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