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梦漫言3

见月老人 十念生 2019-04-14

一梦漫言卷下

继主千华见月叟自述

弘一律师眉注

后学大光校梓


▲熏师请三昧和尚付衣

崇祯十一年〖师三十七岁〗,正月十七日回石塔。本府善庆庵,请正月二十日开戒,三月中圆满,余仍居首堂。邵伯镇宝公寺,请四月初八日起期,余居西堂,戒期圆满,仍还扬州石塔。崇祯七年,和尚在北都弘戒,神宗之女荣昌公主、与驸马杨公,阖府皈依,遣使送金襕紫僧伽黎三顶,一供和尚,一供香阇黎师,一供熏教授师。至是、熏师持此衣入方丈礼拜。含泪白云,某侍和尚座,任教授事十一年,每每留神,观诸新戒品格,验其心行作为,欲觅几人辅弼和尚法门。到今于海潮期中乃得见月。某自思近日食少神减,不久辞世。恳乞和尚慈悲,将此荣昌公主所供紫衣付彼。某目视有人,死亦遂愿。和尚叹云,汝真是吾股肱弟子,远虑法门。即集常随首领为证,和尚亲手以衣付余。语云,汝当如熏教授侍吾,则法门增益矣。余涕泪盈襟拜受。所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熏师也。如斯大恩,惟利生可报。六月中、淮安清江浦檀度寺请开戒,七月十九日和尚圆戒,欲上东海云台山随喜,命余督造牒录散众,事毕亦上云台。八月余上云台复命,十三日下山渡海,仍回石塔。

 

▲南京报恩寺开戒

南京护法宰官,请十月十五日于报恩寺开期。熏师抱病石塔,余侍汤药。和尚进京,独行师为阇黎,香师为教授,复来呼余,坚辞未去。又复来呼,熏师至孝,谓余云,吾病虽重,和尚慈命莫违。所嘱者,吾若去后,荼毗已,可送灵骨瘗天隆律祖塔右。〖天隆寺名见后文〗余闻悲泪,实不忍离。师言,和尚初进南京,求戒者广,两次急呼,想有重托,速行不可再迟。只得拜辞熏师,亦进京城。

 

▲安单整肃

和尚问熏师病状,余白甚重,仍差余西堂。香师亦以教诫事委付总理。其新戒堂在西方殿后,求戒者六百余。和尚云,新戒多,两阇黎下堂未曾次第安单,汝今可去安之。余即下堂,见行李遍地。观诸人半是听经学者〖可见当时不急于受戒,故有听经多年而未受戒者。〗,不无狂慢习气,须以自谦之术调之。于中白众言,余奉和尚差,在此忝居西堂,今与众共议之,听则依规和合,否则不能料理。请观此堂,中间宽广,数百人可以经行,周围单窄,众多难容,若欲都上高单,余者何以安宿。余先就地开单。众中果是真心求戒者,好事让人,即此以显无我而成就菩萨行。请随余次第就地开单,须横直成行,莫参差进出。若是本京或有小床者,明日将来,照今单位安置。若是外京无小床者,俱上高单,各宜肃静。众闻余言,欣然依从,无有诤競。此堂中新戒六百余人,单次整齐,犹如巷陌,随喜诚为大观。每夜讲律一时,终朝教诫,众皆敬服。

 

▲临坛尊证

闻点临坛尊证,为首沙弥霄远,年五十岁,是荆州府人,在京久随讲席,与诸同戒议之,欲请余临坛。共往方丈跪白和尚,令侍者来召余言之。余云,某腊不满二夏,而况德薄行凉,何敢预尊证位。和尚言,此是数百新戒同心愿请,非汝妄僭,不必再辞,所谓因缘时至。余遂勉强拜谢。

 

▲清规凛凛符出家初梦

西方殿近库司,三时粥饭俱就单用。一日、辰时不来行堂,查问其由,谓行堂者索新戒攒钱,故尔为难。即捉行堂者罚跪香,厨内百多人结党,一齐下西方殿。余往僧录司契玄处说之,彼即令管事僧关闭各门,将典座饭头墩锁,余者或越墙而走。此是京城期场,厨下堂中旧风,从此一整,凛凛守规,无敢相犯。至临坛日,与初出家夜梦无殊。

 

▲迎送熏师灵骨

忽闻熏师涅槃石塔,送灵骨至南门桥下。余悲忆师恩,泣泪不已。即会同戒十三人,迎师灵骨,权送普德供奉。道生师住彼、守灵司香,余等回报恩宝塔下,于八方设坛,百僧环绕礼忏七日。十二月初一日,和尚二师,及诸上座,余同戒等领众新戒,幡幢引导,执持香花,千余众佛声不息,送师灵骨诣天隆寺,不违顾命。戒期毕,大司马范公留和尚一花庵,择元旦日〖师三十八岁崇祯十二年也〗归依、禀戒。余等拜辞和尚,先还石塔。

 

▲宝华道场

正月初九日和尚登舟回石塔,龙潭阻风三日。有定水庵僧楚玺、乃妙峰大师孙,大师奉神宗旨,建铜殿于华山,请和尚随喜。到山见路径草覆,阶陛参差,殿堂香灯寥落,廊庑空寂人稀。和尚叹息云,此丛林未及五十载,云何冷落如是。楚玺言,因乏道德人主持耳。恳求和尚慈悲中兴,先祖觉灵亦感不浅。和尚慨然许可。遂下山。次日渡江还扬州石塔。

 

▲礼请住山

江阴十方庵,请二月初八日开戒,香师为羯磨。余于此崇祯十二年始为教授。和尚凭首领委云,凡有求单进板堂,及安外执事,总在教授处,不须问吾老人。余思任重事繁,惟体和尚慈心,不负熏师识举。二月中、华山楚玺等,持南京诸护法书到庵,请和尚住锡华山。因曾允许,故不再辞。即令知宾引彼等巡寮,及进余房,但以目视。余知其意,语云,崇祯七年冬、在山学事,深扰常住。彼等大笑云,适间面熟,疑恐不是,若是师,云何顿临此位,某等有眼不识。遂叙相别数载因缘。彼等次日回山。此期四月初八圆满。

 

▲三昧和尚接宝华山事,师以教授兼任监院,并先乞许四事。

和尚十五日到华山。晚间方丈集见玄师、支浮师、四弘师、纯然师、独行师、心融师、香雪师、月谷师、达照师,并诸位老阇黎及余。和尚云,今住此山乃常住,非若石塔暂居。汝等众中、必要具道心,有才能,精神强壮,不惜劳苦者,为吾老人作此山监院,余者后定。如是言之,众皆默立。和尚向余云,见月,汝为何不承当。余言,和尚未曾呼名,诸师前、故不敢应。和尚云,明明说道心才能,不惜劳苦,非汝而谁。诸阇黎师云,见公当礼拜,莫违慈命。余悦颜奉命,拜白云,某先乞四事允许,方敢承当。一者、三餐粥饭俱随大众,不陪檀越。二者、一切宰官入山,概不迎送。三者、不往俗家弔贺。四者、银钱进出买办不经手,惟尽心料理大众,不怠惰常住之事。和尚云,四事皆如汝愿,但讲律勿辞。余云,监院讲律,事非己任,恐众不服。和尚云,汝今是教授署监院事,非监院行教授事。诸阇黎师云,吾辈中讲律,自然是公,此更当遵。

 

▲成拙到山受戒

五月十八日,和尚六旬大寿,远近上座、暨十方弟子俱云集。九月开冬期,忽见成拙担衣钵到山。余喜询问所来。答云,从北遭乱一别,独自南奔天童参禅,后往黄山学等韵,今自彼来。一向寻访师之踪迹,不知下落。余云,因改号见月,故汝不知。聚而复散,散而复聚,乃多生良因、作今日奇会。三载未面者,特候吾为汝作临坛尊证耳。

 

▲大权方便

崇祯十三年〖师三十九岁〗,江南大荒。春期四月八日圆戒。内监苏公等,入山设斋,常住办麪粗黑,和尚呼余诃责,举掌欲打。余云,和尚忘某最初所乞之事。和尚忆知,谓不干汝事。即往副寺房,痛打达照师。达师到余寮瞋怨,谓不予遮掩。达师是余临坛之尊证,余对成拙言,今且避之为善,同汝天童去。次早未明,将行李付成拙先下后山相待,天明余上龙冈望方丈九拜。至汤水延祥寺宿。行四日到无锡县,宿镇塘庵,有二三弟子相留憩足。四月二十日有山中新戒至,见余礼拜流泪,问其何故。彼云,师初九下山,和尚向大众言,师不应将供众银四十两携去,山中大众纷纷议论,某不得不说,此冤枉师,所以流泪。余对彼及成拙言,非和尚加枉,是大慈方便,使余闻不召自回,若不回、则诸方以为实事矣。次日复回华山〖师去华山共四次,是为第一次去华山〗,顶礼和尚求忏悔。和尚云,汝无罪可忏,是情不得已而去,故将取银之事激汝,使速还耳。和尚命余仍居教授。

 

▲扶树戒幢

至冬期新戒百余,已受比丘戒竟。后来北方四人求戒,和尚令香阇黎师为彼受沙弥十戒,师随即为授比丘戒。引礼智闲引彼等到余寮,通白礼拜。余云,律有明制,和尚现在,云何独是一师、授彼四人具戒。余非汝等教授,亦无牒录可给。智闲回白香师,师诃责余,谓目无师长,傲慢自专,往白和尚,令侍者召余,评诘其由。余云,香师责某,是以世理而论。某遵佛制,十师不具独受大戒,是关系法门。某既任教授,应当遮谏,请和尚称量,孰是孰非。和尚向香师云止止,汝乃一时之错,见月所言实是,改日再请十师临坛,为彼四人受具。和尚异时对诸首领上座云,吾老人戒幢,今得见月,方堪扶树耳。

 

▲改寺方向躬先劳作

崇祯十四年〖师四十岁〗,松江府超果寺,请正月十五起期,新旧大众五百余人。又常熟县、福山广福寺,来此期中请和尚开戒,择五月二十八日。松江于五月十五日圆满,令余统执事先往。七月初一圆戒回山。华山乃勅建之处,皆内监督理修造,方向未合,故尔常住不兴。和尚择期改向,惟铜殿不动,余皆移转,工费浩繁。栖霞观音庵,是律祖披剃处,请腊月初八起期。余虽司教授,和尚不时唤回,卸瓦运砖,一一莫不以身先之。

 

▲去华山

正月初十〖师四十一岁,崇祯十五年也。〗,栖霞期毕还山。知宾履中,彼徒作前殿香灯,行非法事。余向香阇黎师、及当家达照师言,皆云可恕。余闻心寒,既破根本,犹云可恕,则律法坏灭。莫若退遯黄山,且办己务,故向成拙言之。彼云,事当从缓。余云,受恩深处,本不忍离。今和尚座下,阇黎板首当家,佥是师长,余乃弟子,独一滇人,速退为美。故诣方丈告假住静。和尚令止,且随楚蕲应荆王请。余云,今预启白,行期未定。奈何意已先驰,身不能系。次早与成拙、天一、常清、三人,收拾衣钵,同进黄山。至太平县、五里塔茶庵,遇庚石弟子相留。对山是庆云岩,仲德师所居。旁一小岑,松林翠密,众山环拱,彼请住静。遂与成拙删茅开基,构一小团瓢,月余即就。忽思本拟黄山,今何中途栖止。天一见余移徙,仍回华山〖第二次去华山〗。成拙被旌德县请去。独常清随侍。十月初十,庚石送到黄山,住文殊院下之贝叶庵。此山土少石多,茎菜俱无,鲜蔬之念顿绝。至腊月尽是银峰玉岭,寒同北塞。有文殊院静主晓宗,是教授弟子,知余在华山冬不围炉,持米炭踏雪而来,跪恳炙火,故尔从之。地虽寒苦,与进道颇宜,出山之念俱忘。

 

▲回山

开春崇祯十六年,正月十一〖师四十二岁〗,华山静主戒生师,是余契交。同弟子智周二人,庚石引至贝叶庵。余见迎问,何缘到此。戒师云,教授师十九日行后,和尚二十六日往楚,今岁正月初二日回山,知某与师交好,亲笔发书,接师还山。余即焚香捧书拜读,悲感深恩,如慈父之不弃逆子。留戒师游山五日。又同往旌德会成拙,于彼静室采茶月余。三月初七日、方到华山。和尚已受扬州府兴教寺请,渡江起期。曾留言在山,见月回,可来期中教授新戒。三月初一起期,见玄上座已为教授,岂复可往,故在山中候和尚归,先令智周渡江复命,代余顶礼。及将受比丘戒,慈命复呼,余故往彼,求忏违背之罪,和尚垂怜喜恕,差之临坛。

 

▲代座

扬州期竟,泰州口岸大寺请开戒,余仍教授。马桥观音庵,去口岸不远,来请起期,和尚亦许。此处期毕移彼。一日和尚赴县中朱宦斋,因皈依求法名者多,和尚将自着衲衣及法名付余,若有礼拜求名者,令着衣当座而予之。恰遇连雨二日,一人罕至,和尚之座未坐,法名未散片纸。和尚归来,雨止人臻,求名复多。和尚笑云,吾座已许汝坐,因缘待有期耳。余闻汗颜拜谢。

 

▲化缘

八月初一完期。太平府白薴山,请九月初一开戒,十月初八圆戒返山。南京报恩万佛阁、请和尚十月初一开戒,至二月初八完期。余即于十二日告假出山、募米。句容北门外静室有雪幢师,常熟人,虽未秉戒,与余相契,闻余募米,彼愿助成,不半月间化米三百余石。村村相约,开春正月内,皆自送上山。余回礼白和尚,老人破颜微笑云,似此可谓化缘,无缘不能如是。二月初间,苏州阖郡乡绅,请于北禅寺起期,至四月八日圆戒还山。

 

▲甲申国难

甲申年七月十五日〖师四十三岁,崇祯十七年也,是年三月,李自成陷京师,帝自经殂。〗,南京文武臣僚、于大报恩寺,荐大行皇帝。请和尚主坛开戒。弘光皇帝,遣内监乔尚,赐紫衣金帛。十月望日、圆戒归山。

 

▲严行佛制

十月中淛(淛:水名。“浙”的异体字)中绍兴府大能仁寺,请十二月十五日开戒,鲁王皈依,恒临听法。乙酉年即弘光元年〖师四十四岁〗,二月初十完期。嘉兴府三塔寺请,渡钱塘江宿昭庆寺,潞王阖府皈依,请和尚登昭庆古戒坛传戒。因先受嘉兴三塔之请,俟彼期毕,再赴昭庆。二月二十八日到三塔,三月初一开期,新戒五百余人,半是天童来者,余严行佛制,莫不兢兢读律,无敢有越堂规。

 

▲建塔酬恩

一日忽忆黄山住静未久,和尚慈命呼归,意欲建寿塔酬恩,仍果前愿遯山。顶礼和尚,呈白此念。和尚欣允。随即裱一手卷,自书香仪百两于首,后下各堂,开示新戒,随便不拘其数,众闻俱发孝心供养,此期中共化银三百两有零。五月二十日,闻大清兵十八日渡江,南京已归顺。即速圆戒,转回苏州。有崑山县无歇尼,是和尚剃度受戒弟子,闻知接至县中。彼处昙华亭、是和尚祖庭,因恒往来,所以皈依者多。余说建寿塔因缘,无歇自出百两,转化四百有余,共聚九百七十七两五钱。世乱难于托人,自掌苦其系累。

 

▲三昧病还山

有虎丘甘露庵、戒初上座,请和尚于彼歇息。六月初间和尚身染脾泻,上下兵行,水路道阻,不能速归华山。常随之众渐渐星散,惟香师与余,并侍者书记等十四人侧侍。尧峰戒子闻和尚欠安,接彼调养,到已病增,余心甚忧。数日后,香师亦告假去。一日、闻清兵已至木渎镇,去寺不远,本寺大众各自逃隐,请和尚往山顶静室避之。六月初旬闻途间可行,和尚命觅船还山。行至常州,遇兵马阻滞,复转苏州。过三四日稍定,又复买舟至新丰镇。见上流船只漫河而下,问是何故。答言,大兵到镇江,将至丹阳,我等因此逃避,汝船莫去,由是仍返苏州。乱信少平,河下有船来往,方向前进。六月二十六日到华山,大众迎接和尚,礼拜问安。和尚微笑云,到山果然大安,今日与汝等约,三日以后,七日以前,吾岂无悬解乎。大众闻之皆泣。和尚云,生死幻化,实无来往,何以泣为。

 

▲建塔方位

余即晚间邀诸执事为证,遂将募寿塔手卷展开,请月谷师照名唱数,慧牧师算合分明,共银九百七十七两五钱,交付当家达照师。至夜间忆初改向时,和尚分付达师等,吾塔将来可建大殿之后。余每见诸方丛林,凡正殿后有塔者,皆不能兴,应先请和尚自定其处。次日至方丈,方便白云,和尚已喜允建造寿塔,不知决定建于何处。和尚云,尔等忘了,建在大殿后。余云,曾闻堪舆与和尚论地脉有三转,大转歇一百二十年方兴,中转歇八十年方兴,小转歇四十年方兴。其大殿后是来脉,倘脉转不兴,后人谓塔伤风水,恐有更易,莫若建于龙首之地,以保永远。塔兴则常住兴,常住兴则塔兴。和尚良久乃云,依汝所言,建之龙首。彼时达照师,及慧牧上座等侍旁,余云,众师已闻和尚亲言,塔不建后,决定建前。

 

▲付衣戒本

于闰六月初一日,和尚令侍者取历视之,初四日巳时吾取涅槃。鸣揵槌集众方丈,向众云,华山法席,见月可继。取紫衣戒本付余云,吾以此事属累于汝,总持三学,阐发戒光。余跪白云,某腊德最后,请付诸阇黎师,某愿辅化。和尚即面里默卧。余思权顺师意,白云,某奉慈命,今且守之,候和尚万安,缴送方丈。和尚乃转颜语云,吾非今日属汝,一向存念于怀,不必复辞。余遂拜受而起。又语独行师云,汝之德腊俱优,堪为羯磨,轨范后学。语达照师云〖达照师人尚平稳,惟胆小识短,不能振作,但较香阇黎师之毫无道心,忘恩负义者,则胜多多矣。〗,汝仍监院,以助见月。至初四日集众方丈,取水沐浴。谓众云,吾水干即去,汝等莫作去来想。不得孝服涕泣,不可讣闻诸方。凡世俗礼仪,总宜捐却。三日后即葬寺之龙山。遂命大众念佛。水干跏趺,微笑而逝。供肉身于方丈。一切咸遵遗命。惟至诚讽经三日,香花幡幢法众送至龙山,建全身塔。余不忍归室,愿守塔三年,而作洒扫侍者。但以芦片遮顶,风雨无惮,昼夜持诵,用报深恩。未及一月,大众强请入寺,送居方丈。

 

▲增上助缘

香阇黎师在苏州,闻和尚涅槃,衣钵付余,意甚不然。自苏州一帆逆流上楚,过龙潭不进华山,达照师手书切谏,方回山礼塔。后在大悲殿刻自集楞严贯珠,工匠狼藉殿中,余白师移之厢楼。师云,今在内刻经嫌其不净,将来屋虚单空,尘厚草深,恐无人为伴扫除。余正色云,师慎重其言,龙天常住,先人光明,想不致此,无劳为某远虑。遂回方丈详思,转叹转喜。香师今发此言,余作增上助缘,以坚愿志,撑拄法门。宜速立规条,先革弊端,后依芳轨。

于夜写十约。次日集众,礼请香达二师白云,某行劣福轻,承和尚嘱累主此华山,有十事为约,不例诸方,故请诸师作证,告白大众。

一者.每见诸方古刹,各房别爨,自立己业。殿堂寂寥,稀僧焚修,致使丛林日渐颓败。过责先主席者,泛滥剃度,不择道品。今某但愿华山永兴,杜绝房头之患,惟与袈裟法亲同居,誓不披剃一人。

二者.每见丛林攒单养老〖俗称买老堂,或云买寮房。〗,年少亦收。恣肆不肯修行,坐享莫知惭愧。传说彼此,挑唆大众。故令檀护讥诮,三门掩彩。此例华山尽革。若果老年修行者,不攒单资〖佛藏经云,当一心行道,随顺法行,勿念衣食所需者,如来白毫相中,减一分福,供诸一切出家弟子,亦不能尽。〗,随缘共住。

三者.诸方丛林多安化主,广给募疏。方丈赞美牢笼,执事讯劳趋敬。故令矜功欺众,把持当家,大错因果,退息檀信。今华山不安一化主,不散一缘簿。道粮任其自来,修行决不空腹。

四者.诸方出头长老,一居方丈即设小厨,收积果品,治造饮食,恣意私餐。若爱者有分,余莫能尝。愧统众之名不均,设斋堂之位尟临。今某三时粥饭随堂,一切果品入库。〖论语云,君子谋道不谋食,俗人尚如是,况出家之士乎。〗若檀护进山宾主之礼难废,此则不为偏众。

五者.诸方堂头莫不分收檀施,香仪即入方丈,斋资乃送库司。此谓共中分二。设若单供香仪,款客出于常住,银钱蓄为己有,累当家七事之忧。不思常住属我,我物尽是常住。今某缘虽未臻,预革于先。凡有香仪,总归常住。若是私用,进出众知。

六者.诸方帖报传戒,或三七,或一月,来则必定攒单,去则普散化疏,借斯贸易,岂真弘法。今华山聚不攒单,散不给疏,淡薄随时,清净传戒。

七者.诸方大刹,各寮私蓄茶果,摆列玩器。岂但聚坐杂谈,空消岁月。抑且论人短长,令众参差。损多益少,信施焉受,故今革除。凡同居大众,若道友顾望,或交识寻访,请至客寮随便相款。一则常住不缺宾礼,次则于己面色生光。

八者.诸方堂头惯行弔贺,贿送檀门。出俗反行俗礼,为僧不惜僧仪。因贪利养,佛制全违。今华山实则远于城邑,又俱依律行持。笃信檀护,自然谅宥。

九者.居山梵刹,不类附郭丛林。柴米不无担运,普务鸣梆齐行。若自安劳他,何名统众。今某出坡不缩于后,诸务必躬其先。有病则不勉强,至老方可歇息。同居大众,开除亦尔。

十者.同界大众,俱遵佛制,皆去饰好,勿着蚕丝,勿类俗服。三衣不离,须染坏色。一钵恒用,瓦铁应持。过午律无开听,增修依教奉行。彼此策进,怠者随勤。

余今以此十事为约,何虑华山不兴。达师云,余事或可暂更,其化主一事,断不可少。今言一出难收,恐后绝粮,悔之不及〖识短之人应有此虑〗。余云,某虽初入方丈,实是无缘,誓不例诸方热闹门庭,愿欲效古人操履模式。香师闻言,昂然而去。达师不悦,叹息而回。

 

▲禁止私爨

先和尚在日有三太监皈依,孙太监号顿悟,刘太监号顿修,张太监号顿证,豫王渡江,逃进山中。先和尚未回,是达师悬像披剃。及至先和尚还山,彼等各住一房。于九月三十日,刘顿修私与香达二师等议,欲自房起爨,俱已允之。十月初一日,请余至房吃茶,诸师先已在座,顿修向余叙说起爨,谓香师等俱允,今对新方丈说之。余云,某既是方丈,何不同论,私先允已,后乃令知。今有三事奉告。一者,先和尚在日,凡诸方请期,若有私灶鼎铛之类,必令先毁,同一大厨,后乃赴请,不毁则不赴。今涅槃未满四月,谁敢于本常住别房私爨,此欺先人,断不可为。次者,必要起爨,待余死后,或可任为。三者,余有因缘别去,不居华山方丈,亦可随诸师主持。若某住此山,岂忍颓废此山。言毕、拂袖出房,香达二师无语,顿修愧颜失望,藉此因缘以为兴律之端。

 

▲依制严持

一日集大众于殿,请香达二师,余拜已,对众白云,某一往随侍先和尚,是同诸师共为辅化,凡所行事,无不密先启白,意欲更改之。曾承慈训云,自律祖至吾,因律法中兴,俱从方便,汝既志在毗尼,俟汝异日依制躬行。今某独荷,主持在己,焉有知律而不行律者。今日告白之后,是制必遵,是法必行。三日后,达照师辞当家,顿悟发心监院,香师往常州天宁寺讲经,诸同戒皆散,旧执事等十去八九。〖诸同戒者为海潮庵同戒十二人,即是已请改法名常侍三昧老和尚者,可见当时诸事多方便。〗一不能如律躬行,二不能同众淡薄,三不能出坡任劳。余亦不留。惟百余同志,皆奋发协助,愿共持戒。

 

▲唱方结界三人一坛

十月中、有求戒者三十余人,盐城县龙沙为首,先依律唱方结界,后三人一坛受具。达照师及诸眷属当面无言,退论纷纷不已。谓受先和尚付嘱,大更受戒遗轨,结界唱方,从来稀见,三人一坛,目未曾睹,以不孝罪加之。由未谙律,故出此言。余闻若不闻。一日达师闲步至方丈,缓缓劝云,藏中律部,若暇时请阅,以消白日何如。遂阅律已,知余所行有据,私反赞服,前诽尽止。

 

▲买田解冤

刘顿修为太监时,付银四百两予孙顿悟,买近常住田,作养老计。顿悟存心不实,以贵价买薄田,亩数不足,钱粮多赔。顿修恨极,备斧藏身,誓欲斫死顿悟。恶事将成,大众惊怖。达师向余言之。余云,祸起萧墙,常住即坏。幸而修塔银有余,与彼二人解怨,买为供塔香火。彼亦减价百两,常住乃宁。

 

▲放马激变

顺治三年春〖师四十五岁〗,旗兵放马吃麦,乡民无知,将马收去。将军巴公令兵作叛逆擒之,死者大半,妻子田产一应入官,余逃者有家难归,各散四野。忽有为首者出,纠聚成群,假名借饷起义,实是侵害善良。达照师怕怖,领诸眷属下山。

 

▲安居严净

四月初旬,余思土贼虽乱,安居自恣,弛废已久,今初坐方丈、白众行律,既逢夏际,岂仍置之不行。故于四月十六日作前安居。比丘一百六十有零,沙弥八人,共一百七十三人,严遵律制,功倍寻常。

 

▲摄寇弭患

至五月二十、天未明时,土贼首张秀峰,领百余人在外,山门一开,彼等拥进。向余言,此寺楼房颇多,厨灶甚大,借住几日。余云,房灶果尔堪用,但有二事不便。一者,汝等取饷不予,必要捉人弔拷苦索,众僧观之,云何下手。次则僧家与汝同锅吃饭,官若察知,罪实难逃。闻妙峰大师初建此寺,皆是附近村乡欢喜施工,搬运铜殿并木石等,其中亦有众位父祖功德,今若毁坏,是毁坏自己福田,住处甚多,何不别去。如是再四却之。乃云,且依师言,我等在外。不意房僧克修,有兄在内,亦是贼首,彼私频往相看。及问土贼行止之信,一言不吐,大众忧愁,彼无忌惮。余白众云,每人取薪一束,将克修焚之,以绝大患,保护常住。彼闻魂落闭房。其师继贤涕泣跪求,愿遂余教,恳免焚烧。遂呼克修至、与言,明午常住设斋,请为首者十人,不得多进,若依此则免。若人多进寺,及不来赴请,仍复治之。晚间集众议云,明午土贼为首者至,内外诸人左右两列,老者次后,少者向前,勿生惊怖,都莫作声。余不言去则立,若言去俱退。惟留二十人,每席二人照应。到午依约而至,坐毕,大众两列。余云,众位今日举此事,因妻子眷属被掳,家产田地入官,又是明朝子民,岂能甘心枉受,皆是不得已而为之。彼等闻言,人人泪下,谓师尽知。余即欠身,以手击桌云,今请众位赴斋,因铜殿勅建,龙藏钦颁,众僧不能安乐焚修,岂忍废其千年常住,此时亦是不得已而为之。彼见余如是,都皆失色。连声应云,晓得晓得。知众僧之中有文武兼全者,师且不必动念,明早即便起营。余复以软语安慰。彼别出寺,果于五更时起营。余防天明官兵即至,急令众管事各执灯笼,处处巡看,若有烧爨余残柴炭,尽皆扫除,用树叶盖覆,有禽畜毛骨,细细拾取,投之深涧。天色将明,镇江都统马公带兵到山,乘马直入寺内云,查得土贼在此住有八日,为何容留不报。余云,既住日多,岂无烧爨柴炭,屠杀毛羽,食啖残骨,请差人四看则知。差兵四看,回云、果无形迹,施银五两别去。由此乱信传播诸方,檀越绝行,每日薄粥三餐,数朝油盐不继。土贼不时往来,同住大众心神不安。余白众云,今始安居,切莫怖退,岂无善神冥护。凡有兵马及土贼到山,余自向前应答,不劳众人回之。众闻心定,仍复精修。

 

▲毁屋自恣

六月初、土贼大起,咸上华山。有在上园静室住者,有在龙窝静室住者,有在黄花洞静室住者,有在炼性岩静室住者,有在桥亭住者,有在厨后静室住者,如此六处,皆是常住界内。彼等或有具柬相拜借物,或倚贼势着人索取,余独向前方便却之。彼等若闻兵来,先即四散,若知兵去,复聚合之。余揣必有大害,遂领众将诸静室尽皆拆毁不存。七月十五日自恣于方丈中。时愿云公为西堂,遂作安居解制诗云,安居岁事久沉埋,我佛严规负冷灰,白首僧流无一腊,宝华律社喜重开。受筹恰应南参数,坐草犹存西国裁,自恣已圆佳话在,波离绝学吼如雷,是也。

 

▲一饭败坏常住

八月初稍静,以常住事托监院顿悟照管,余在方丈楼礼佛。至十二日开窗看外,见一中年人,上着旧青衣,下露大红色,廊下往来四顾。余即下楼对顿悟言,此是兵装俗汉,到寺观探,切不可留。顿悟私语巡照,此是患难中人,留过中秋,何处不行慈悲。余知,呼巡照诃责,彼人仰面视之。少顷百余土贼,各持竹竿作战器,竖立房檐,顿悟见已自怖。因是太监素有富名,畏其索饷,假作好情,煮饭留吃,邀买其心。余知下楼,土贼俱坐斋堂,盌筯已设,似不能止。向顿悟言,大众一百余人性命,并千年常住,尽在汝这一餐饭坏了。后来有事是汝,与我无干。彼露红衣者,微笑而去。将军巴公、廒公、同操江〖操江,明官名,领江防事,别传作中丞,即巡抚也。〗陈公、领兵出城,剿洗土贼,扎营东谢山顶。乃知笑者果是兵来探听。

 

▲清兵围寺

十三日中夜,清兵百骑上山围寺。大众慌乱,无路可逃。天色明时,余向顿悟言,我是方丈,汝乃当家,此时有事,同要承当。若兵进寺,常住尽空,连累大众。遂开门至铜殿台。领兵官问云,汝二人是谁。余答是方丈与当家。官喜先自投见,共到山门同坐。问寺内有多少僧,余答老少共住有九十四人。官言尽唤出来,若不出者,即系土贼。外有木瓦作人及雕匠在寺,顿悟一时呼出。兵中密锁一土贼认人,彼被锁者,经一昼夜,魂散心惛,口不能言,惟乱点头。由是出一匠人,彼头一点。将十六人屈为土贼,绳系其颈,背缚而去。又余六人以绳系颈同至营中。官见如许俗人,恐有余隐。二官领四兵,令一兵把门,呼余与顿悟同进。其寮房有锁者,以指破窗窥之。余决彼疑,即抒手扭锁,开门示之。案上皆是经书,惟敷床榻而已,连开二三房亦尔,信无欺妄。仍有未开之房,官令莫坏其锁。兵官出门坐已,对余云,有人报汝寺中隐藏土贼,大老爷令我等捉解到营,老少一个不放。即令一兵乘骑押一僧后走。官自押余前行。余思寺内无人,兵亦无主,若众兵拥进,则常住一物不存。因向官言,领兵者,出则先行统众,回则在后镇之。我是僧首,汝是兵官,应令兵押众僧前行,尔我在后,则僧亦不少。兵亦不乱,兵官笑云,依汝所说。

 

▲平日修行此时得力

行二十里到东谢山顶,进大营,见无数土贼,裸形捆绑。千余乡民,啼哭叫天。一兵执旗引余等蹲坐一处,将被冤十六人解上,少时复解下,在余等背后。兵言,众长老俱要实说,若不实说,同此十六人一例诛之。言毕但闻响声,十六人尽杀,余六人获免其死,戮者血溅僧衣。余谓众云,汝等切莫慌张,人人一心念佛。若是多生定业,今日必要酬偿。若不在此劫数,自然解脱。平日修行,正在此时得力。众皆依之,喃喃念佛。

 

▲临难不失僧仪

陈县尹下来,单呼顿悟上去,拷审受苦,供余是方丈,差兵来唤。因思生死如沤泡起灭,临难不可失其僧仪,缓步直上。左右兵众刀皆出鞘,齐喊令跪。余正色云,身着如来袈裟,佛制不听拜俗,岂跪求其生,故违于律,遂合掌鞠躬旁立。巴将军指余笑,自摩其顶,树一拇指,向廒将军陈操江二公说满洲话。通事对余翻云,巴老爷说你顶与老爷顶同〖师身长大,顶有肉髻,声如钜钟,巴将军自摩其顶者,应亦顶有肉髻也。明时惟九卿及外任司道以上称老爷,至清时改称大人。〗,是好和尚,不要你跪。操江陈公云,土贼久住华山,为何不星夜来报,擅自容隐。余云,华山虽高,顶有过路。若土贼上前山过后山,前面人见,谓住华山。若土贼上后山过前山,后面人见,谓住华山。若来报时无贼可擒,罪反在己,非是容隐不报。今华山在目前,请大老爷观看。操江公回首仰望,果有过山大路,谓云,此且不究。又问孙太监是明朝内官,私养土贼,心怀叛逆,汝必知情。余云,孙太监是崇祯十七年来山出家,今作监院未及半载,但知他舍官修行,其存心好歹,此是密事,某何能知。操江公云,果然此是密事,谅汝不知,下去。余复如前缓步而下。

 

▲直人不说虚话

上面又拷打顿悟予土贼饭吃。彼攀克修,两人不认,即夹克修鞭扑。彼忍痛不过,又供余是方丈,为一寺之主,复来唤问。余谓众云,此去恐不能再回,各人正念,莫因余惊惧。遂如前仪而上,合掌鞠躬立之。操江公云,汝寺中十二日予土贼东瓜饭吃,吾已有人在寺探听,何得隐瞒。余见克修夹棍在足,顿悟绑跪于旁,即诃骂彼两人云,明明十二日有百余人来寺,实是吃东瓜饭,为何不认,有劳三位大老爷再三审问,自己受此极苦。操江公笑云,汝真是好人,向我直说。余云,老爷是问历年以来吃饭,是单问昨十二日吃饭。操江公言,云何历年吃饭。余云,周围百余里村乡总名华山,寺中僧众多,每岁夏秋收割时,必去各村募化谷麦,所以村村皆是施主。凡到寺来,不论人之多寡,俱要茶饭款留。若不款留,下年则无谷麦。自有铜殿至今,年年如是,何止今年八月十二日一餐。彼来寺中又无弓箭兵器,知谁是土贼,谁不是土贼。操江公对巴廒二公说满洲话已,通事向余翻云,三位大老爷说你是直人,不说虚话,不究吃饭了,你下去罢。

 

▲行不乱步,面不变色

上面又审问顿悟常住所有之物,彼怕受刑,将田地山场一切尽报入官,言银库房是佛辉管,问彼方知。又来将佛辉唤去审问,彼答库房止有银三十六两,钱八九千,官皆不信、大怒,捆打佛辉,彼不能答,谓方丈知之。县尹下来唤余,巴廒二公见余往来数次,行不乱步,面不变色,向通事说。通事语余云,大老爷叫你坐说莫怕。陈操江公云,华山寺大僧多,日费不少,何故虚报止有银三十六两。余云,库头怖畏,说不明白。复问余云,实有若干。余言,我本师三昧和尚,因缘最大,王侯宰官皈依者广,银两极多。为人解脱,不蓄分文,处处修寺造佛。末年又改造华山,银钱用尽。去年闰六月过世,我等弟子薄福无缘,钱粮稀少,僧众又多,常住缺用,有青马一疋卖予南京织造府车公,得价银五十八两,昨八九日用出二十二两,今故止存三十六两。大老爷若不信,可差人去问车公,则知虚实。巴廒陈三公自相说已,又皆点头。通事向余言,三位老爷说你不虚,不去问车公了。遂解佛辉绑绳。又唤玄文继玄上去。操江公言,访得你两人同克修,是本地人出家,乃华山房头,可绑起。操江公对余云,此四人事,与你无干,下去。余不敢回首再视,复往下、同众共坐。

 

▲黑旗改绿旗

至正午时、日色蒸烈,无树可荫,大众久坐且饥,人人汗淋难耐。倏尔乌云覆顶,犹张伞盖,四边仍舒日光,天色已暮,有一执旗兵至、呼云,众长老可随我来。余谓将去临刑,众皆失色。兵营中亦有善人,合掌欢喜唱言,诸师汝等得生了,先是黑旗守之必死,今换绿旗相引、莫怖。仰面视之,果是绿旗,众心乃安。

 

▲持戒人不用杀器,饥同饥,食同食。

到一山坡下坐已,数十兵围看,对大众云,今日若非这方丈师,往来诉辩分明,与三位大老爷有缘,不然、汝等皆不能活。一兵近余云,汝劳苦一日,且歇息片时,将腰间弓囊解予作枕。余云,此是杀器,持戒人不用。又一兵云,汝饥了,将随身一干饼奉之。余接饼擘碎散众。彼云,汝自吃莫分。余云,共住修行者,饥则同饥,食则同食,况今在患难而不均耶。兵俱赞叹,议云,我等可往前村造饭,明早送来。至中夜口甚渴,望坡下有一小水池,俱奔就饮,味甘且凉,天明见是一牛卧秽塘。

 

▲众举住山,寺产悉复,官为护法。

日色出已,兵来唤至中帐,操江陈公谓余云,汝是修行人可住华山,领众回去。余云,今某不住。操江公谓大众云,彼既不住,汝众中别举一有德者。众齐答云,惟此方丈住得,别无人住。陈公笑云,我说汝住,众亦举汝,为何前住今却不住。余云、前住者,因先师弃世,塔未造完,若土贼乱即舍去,诸方责其不孝,故尔不去。今不住者,一百余僧被屈捉来,幸三位大老爷明察免诛〖考别传云。将军等欲杀监院孙内监房头克修三人,师争之曰,罪在寺主,愿勿累他人。将军益奇之,并释不杀。〗,已是再生,今华山已成难地,倘土贼依旧过山往来,有人又报藏隐,众僧岂复坐待其死,故尔不住。纵塔未完,亦无不孝之罪。操江公云,不须虑后苦辞,巴廒二位老爷同我为护法,此华山即是本朝香火,此后并无兵到。若有兵及余人到寺侵害,汝但送一字帖来报,吾即擒斩首,明日给示到寺张挂。余云,今奉命去住,孙太监将常住田地山场一应所有,尽报入官,非彼私产,恳乞还僧。操江公欢喜,一切给还。余与大众领谢回山。

 

▲陈道人与香师

及至到殿拜佛,不觉凄惨俯地,泪倾不止,何缘复瞻金容。山下严巷村陈道人,是皈依弟子,闻十三日夜,清兵围寺,将僧尽捉往营,甚是忧虑。十五日,欲上山探看。彼子侄相劝,此时兵营还在东谢,遍山多横死尸,路绝行人,且勿速往。彼云,弟子知师有难,岂忍坐视。故于午间到寺,见僧放回,问叙其由,彼心悦归。香阇黎师在镇江上方寺起期,纯之弟兄去买香烛,奔至上方借宿。香师云,华山有事,莫连累我期场,可往别处宿。纯之弟兄含泪而出,于十八日回说之,大众闻已,无不嗟叹。余云,华山是先老人全身窣堵,不但闻难不忧不问,抑且见生者不怜不留,吾香师是何心哉。彼陈道人是何情欤。

 

▲诘奸

半月后有一壮汉,作营伍庄饰到寺。大众已是伤弓之鸟,见俱惊怕。余近前以软语问彼,彼云,操江大老爷处、差来取马。余云,寺中果有一好马,任尔骑去,彼闻心喜。余复语云,马今予汝,可有凭据否。彼于腰间取出一小帖示之,见非石朱笔,乃是赤土。接帖在手,即大叱云,汝是谁党土贼,敢来寺中吓诈马疋,岂不闻巴廒陈三位老爷,作华山护法耶,锁起送官。彼即跪下,叩首求放。谓我不肯来,是我们为头者张崑叫来,大哭不止。忽天雨淋漓,余复怜之、语云,今且放汝去,若再如此,必定不恕,予汝草鞋一双,伞一把,速去。彼脱皮靴,穿草鞋,冒雨飞走。自此华山太平,土贼绝迹。

 

▲建木戒坛受具

顺治六年二月间〖师四十八岁〗,达照师之徒有一二人,余是教授,彼故侮僧规,师纵不训。余遂下山渡江,欲上北五台〖第三次去华山〗。行至滁州关山,遇当家湛一留住,乞求受戒。愿云公是先老人披剃受戒弟子,余亦是教授,在山学律,集众影堂,诫责眷属。语达照师云,见和尚是先老人面嘱继居方丈,又从死难中保全丛林,理当遵规听教,依止修行。何以抗拒触恼,自坏门庭。今得罪方丈,即是得罪先老人〖当时无有人提议令众作经忏以维持常住者。〗,亲书摈条驱出不法者。达照师偕离言大德至滁关,接余还山。复从严整律规。始建木戒坛受具。大众不减三千指,日食仅储数朝之粮,虽然如是,亦未断餐。

 

▲长生会安居

顺治六年冬,有宁国府长生会主人来请,余允再议。七年、是余五十岁〖案顺治七年,师四十九岁,此依卷上所记二十五岁二十七岁二十八岁三十岁三十二岁之文,推算而定也,今云五十岁,则前后文互牴牾,考诸别传己未示寂寿七十九以逆推之,与今文五十岁相符,是否有误,后贤幸更详之,今且依卷上诸文为准定,判顺治七年四十九岁。〗,四方檀供不募而至,诸刹耆宿相爱而临。有觅心师是先老人披剃,为余受具尊证争居方丈。四月十五日早,余鸣槌集众于方丈,请觅师至。余白云,自古方丈请有德者居之,某德凉不堪据席,今凭众将常住进出钱粮,算明交掌。所存米三百余石,银二百余两,钱九万有零。取五万二千散众。库房所积油盐果品等,足用一年。余拜觅师之后,即诣东楼,目不顾内。次日十六日,与大众作前安居。于十七日、上供辞先老人塔。律中有难缘听移安居。与众言,明早往宁国府长生会安居。大众来白,俱欲相随出山。余言,华山乃先老人改向中兴,且复涅槃建塔在此,是我律宗祖庭,余愿恒为洒扫侍者,柰何因缘如斯,今与大众议之。若肯代余守祖庭焚修者,请立于左,不妨后会未迟。若必欲相随者,可立于右。众听依言两分,其随行大半,有一百二十余人。十八日天明,副寺履中,送银三十两为路费,余笑不纳。彼云,此是和尚香仪,非供众物。余言,一交俱交,何容分别。用早餐已,遂出山〖第四次去华山灵峰宗论中,有寄复陈旻昭五书,又六帙寿序一首,师五十岁〗。行老蓬桥遇张道人,邀请用斋,备船相送。宿下关二忠祠,当家者是戒弟子,留住三日。善信皈依,送米共四十余石,香仪聚有百两。买舟逆流而上,四月将尽方到宁国,主人相契。

 

▲住山感化

五月初间有二三弟子,从华山后至,传说云,余下山后,句容县公,闻知觅师争居方丈,余让出山,呼觅师往龙潭下院诃骂,限半月内请余回山。续后复有陈旻昭护法,进山礼佛,恸哭语大众云,山中和尚去已,丛林顿败,其祸源,非觅心一人,皆眷属挑唆起事,理应送之有司,且暂宽恕。吾既为护法,必先护僧,择期亲往宣城接和尚。七月二十一日,陈护法到宣城、叙说入山及相接因缘,余心愧感护持。二十四日命大众登舟,余同陈护法陆返,二十九日到江宁。次日觉浪和尚及陈旻昭诸护法同送进山,至范家场夜暮,村民闻余回山,男妇競看,余执炬相送,光同白昼。觉浪和尚大笑奇哉,语诸护法云,见公住山感化如是,乃法道大兴之兆也。

 

▲回山整饬

次日余呼在山旧执事,议设斋谢诸护法。问及常住所存之物,监院若见答云,银钱俱无,米仅数石,库房一空。余叹云,吾离山未及五月,常住云何致此。若见言,和尚去后,山中不似律堂,大众欲散。觅师每日厚供,所进既无,所存故尽,犹饮死水而乏活泉,故致于此,某不能作主。护法闻已,皆攒眉不悦。余云,此番还山,与向从兵营还时大相迥别,且随缘去,无劳为忧。遐迩乞戒者渐广,余白云,山中淡薄,若添人、但添水,无米可加,不能甘此者,请往他处。都愿在山,一无别往。于八年始,每逢冬夏,内外大众共聚一堂,七昼夜念佛不辍。仍粥结午,更无增易。七月十五自恣日,依经供盂兰盆,随其方丈所有,普散大众,以报父母深恩,立为恒规。

 

▲减口济贫、念佛植福。

顺治九年〖师五十一岁〗,江南蝗旱,寸草无收,人民饥馑,村庄老少男妇奔山求食,非乞丐之比,亦杂有田地者在内,动止一二百人,白众减口以周济之。一日午间数倍寻常,偪塞殿庭之内。余遂行权以开示之云,汝等今日不得已登山者,人人当观往因,为前世不信三宝,悭贪不肯惠施贫苦,所以招报如是。今化众僧,施汝等每人三文钱。吾复亲至汝等前,每人施吾钱一文,皆要口中念佛,双手奉之,为汝等供众,植清净福田,当来离贫穷苦。如是化时,佛声震吼。即扫仓煮饭,随量饱餐,念佛而去〖卓哉〗。常住无隔宿粮,欲次早惟烧白水过堂。晚间有江宁黄君辅居士,送米十石到山。

 

▲淡薄操履,遵制却供。撰集教诫、比丘尼正范

十年二月中〖师五十二岁〗,楚汉阳府尼心闻,年五旬,志在持戒,同徒等九人,一帆不惮险远,十众登山,乞求安居三月。供米六十石,银二十两。观彼意诚言切,遂怜愍许之。于设斋日,不肯入堂礼拜。斋毕集众,呼彼语云,汝发心远来学戒,为何不进斋堂礼僧。律制比丘尼纵年百岁,当礼初夏比丘,今自大慢僧,非学戒者。彼云,某在楚中,若有善知识处,俱往设斋,方丈皆以客礼相款,并不礼拜。余云,彼贪图利养,败坏法门,凡见有因缘尼,敬如生母,以望更得厚供,是狮子虫,非真善知识也。吾华山今虽淡薄,宁绝粮断餐,必不敢违制邀利。今日所设之斋,作常住自用,其银还汝,米在下院,可将别去。彼作无明会,接银领徒即下后山,歇出水洞静室。有弟子古潭,入室白云,彼尼远来,常住空虚,和尚且方便摄受,一则不退彼心,次则大众有半月之供。余正色云,但肯真实修行,大众自不悬钵。树立法门,正在淡薄时操履。律师行律,岂见利而违圣制耶。古潭愧颜,作礼而退。至三日后,心闻复领徒上山,齐跪方丈门外涕泣,谓在楚朦胧如此,实非自大慢僧,恳和尚慈悲容忏悔,所有言教,尽行遵依。诸首领为其拜求。由是令在鹿山庄、结界安居。遣阇黎等,半月往彼教诫,为讲本部毗尼。因此发起撰集教诫比丘尼正范一卷、流通。

 

▲修般舟常立三昧两度

 

▲撰集毗尼垂化无尽

八月初旬,有后堂会一,是楚人,久在禅门,入山依止学戒。山中晒藏,会一翻般舟三昧经,次日白余,谓藏中般舟三昧,乃净业要宗,最属难行。余云,吾昔在北五台,亦闻善知识开导,不坐不卧,惟立九旬。后住此山,阅南山道宣律祖行集,宣祖恒修,自后行者稀少。舍得一身自然行得。遂择八月二十日、就方丈效修九旬。愿践祖迹,谢事入关,至十一月二十一日出足。于十二年〖师五十四岁〗秋复修九旬。自庆何缘两植净因,但愧障重未获深益。至于依制更权,如法严持,撰集毗尼,辩伪流布,一切化导因缘等事,与夫建戒坛垂后范,置田山供众僧,诸凡钜细修造,皆以补先老人改向未完之局,用报得戒法乳之恩。是余数十年苦心铁脊支撑法事实事,不辞繁赘,对众道出。其离言阇黎,并久随诸大弟子等,悉知悉见。然一切有相、皆归于幻,由后思前、此犹一梦耳,故题为一梦漫言。仍系以偈。偈曰,一梦南来数十秋。艰危历尽事方休。尔今问我南游迹。仍把梦中境界酬。

一梦漫言卷下终



一梦漫言1一梦漫言2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全集)

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全集)

来果和尚自行录(全集)


印光大师略传

真空禅师

密参禅师


略论明心见性1,   略论明心见性2

转八识成四智

六即佛       八识简介     佛教八宗


认识佛教(1)认识佛教(2)认识佛教(3)

认识佛教(4)认识佛教(5)


韩愈和大颠禅师 ,

欧阳修和圆通居讷禅师

王维学佛,    

白居易学佛   

王安石学佛

雍正帝开悟破三关

文天祥悟道经历

王凤仪善人两次悟道机缘

                                                 

中阴身述要别义

生死中阴与轮回转世1

生死中阴与轮回转世2

极乐世界招生简章(附 视频)

印光大师对程朱理学因果观和轮回观的评破


苏东坡转世故事

轮回转世的科学研究

台大校长李嗣涔“灵界研究、多维时空“情况简介

雍正:三教觉民,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

《心经直指》—高道李清庵解释《心经》


了凡四训序文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第一篇)

了凡四训.改过之法(第二篇)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第三篇)

了凡四训.谦德之效(第四篇)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1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2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3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4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5

佛教解释人类最初起源

佛经预言未来九千年地球人寿福报与灾劫


汉语言是唯一能超越民族国家的天下语言

人类文明起源自中国

人类文明起源于中国野生小米时代

中国自古以来的道义政治比所谓民主政治要高级

中文在人类所有文字中既是最先进的也是最古老的

古文物作证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

从货币史看中国文明的古老且先进性

为何要批判古希腊伪史

中国知识分子受西方伪史毒害最深,最应该被启蒙

昆仑山为什么是全世界的龙脉之祖?

美国当年“浮夸风“长啥样—掀开美国黑历史的盖头来

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完美的语言

西方哪里来的所谓文艺复兴,实际是中国给予西人光明

中国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智能机器人

男女关系的真平等和假平等

西人自由平等下的潜台词:丛林法则

明朝灭亡根本原因分析暨论《万历十五年》之偏狭


儒家赐予欧美民主

古希腊人和希伯来人是从中国移民而去的夏朝羌戎

西方伪史抄袭中国历史、窃据文明源头 

 中医是西医之母—古希腊医学是中医部分翻版

美洲印第安人是中国人移民而去:中华先祖开拓美洲

明朝最先发现美洲、最先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西方表音文字是中文雅言的寄生物

中医是西医之母—古希腊医学是中医部分翻版

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完美的语言


《大学》简述

《弟子规》注

《孝经》和廿四孝

《文昌孝经》简述

吕洞宾《孝诰》

《孝经》讲解


破主情派之认识论

破以休谟为代表之彻底经验派

破归纳法

破三段论

再说三支

全称判断不成立

比量与演绎归纳   

破西人关于分析综合诸说

圣教量, 

三量关系 ,

圣教量之作用

语言与量论

中学的现量和西学的似现量

自比量与他比量

破科学

破天文学

破生物学

破物理学

破社会达尔文主义

论理学家之排佛

破科学技术

科学教乃对正理之全面颠倒

破(自由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现代婚姻)基本制度等

七大缘起之五级

论门户之见之害人

印度学说

缘起说十一型

常见三型

难得糊涂之康德

大乘起信论真如缘起说之圣教依据

大乘佛教与儒教最为圆满,应为未来人类教化之主体

用儒佛的方法解决信仰危机(1)

用儒佛的方法解决信仰危机(2)

用儒佛解决自然危机

以儒教外王之道解决社会危机

走出西方伪普世价值——夷夏说略述

西方哲学中的断见三型之批判(亚里士多德、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破(天主教、康德、普通唯心论和唯物论)而后立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略论

华夏文明是世界文明起源中心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前言)

希腊学术的结构佛法量论要略

西方的哲学、科学、文艺皆起源于宗教

周子后诸家对五级的理解 ,

佛学与西学研究必要性

有情生死的大原理

详说人道 

研究圣教之方式

 

河图洛书综述

漫画版《易经》(附蓍草占卦方法)、看漫画学风水

《茶经》《酒经》,八段锦简述易经杂说

太上感应篇推背图(图文+详解)

心相篇 、《心相篇》讲记

古琴文化综述千古音乐圣人师旷经典古琴动画片两部

唐朝大国手完虐倭国第一棋手


取消西医倡议

疾病是假象,天下本无病

西医所谓发现癌症、治疗癌症是引君入瓮大坑

天下无癌论传奇医家傅青主

病人越治越多,说明医学已入误区,

中医是现代社会癌症治疗的唯一且有效途径

西医有绝症、中医无绝症  

疾病是假象,天下本无病

中医亡,则中国亡

中医能够彻底治愈狂犬病

如何判断身体有湿、如何祛湿

真正的中医什么样?

从能量和气的角度来看待中医,

《黄帝内经》说尽人体疾病的根源

黄帝内经.灵枢篇 天年第三十三 

黄帝内经 灵枢篇 寿夭刚柔第五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吃得那么好,为何还生病?

冬病夏治三伏灸我们被阴气偷走几十年寿命

中医是高维度的科学中医亡,则中国亡

全球疯抢中医,除了中国

中医揭秘疾病的根源 

中医学的经络穴位实则来源高维次空间

站桩八个关键微调细节

西医用7把匕首伤害中国人健康

国策论:西医灾难

《少食为妙》1《少食为妙》2《少食为妙》3,《少食为妙》4


1、五千年以来大道一以贯之:圣贤高士传

2、五千年以来大道一以贯之:圣贤列女传


3、王重阳道史学说贡献及丹法炼性三阳道人“补亏正法”危害极大

4、四位高僧(虚云、印光、弘一、宣化)惜福事迹

5、孔子相信有鬼神,但是敬而远之

6、附体分类和被附体的感觉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极致曲折爱情故事

7、老子 神仙茅君、孔安国、尹轨、介象、苏仙公、成仙公、郭璞、尹思 麒麟客 王法进 维杨十友 金可记 杨真伯

8、阴隐客 谭宜 王可交 杨通幽  张道陵 神仙玄解

9、许真君、郭璞、桓闿、司马承祯、玄真子 

10、孔安国 、左慈、 董奉   魏夫人 明星玉女 昌容 园客妻 太玄女 西河少女 梁玉清    麻姑 玄俗妻 阳都女 孙夫人  樊夫人 东陵圣母 郝姑 张玉兰    

11、张子房、东方朔、王乔、周隐遥、刘商

12、裴航、轩辕集、李贺韦仙翁 杨越公弟 阳平谪仙  卖药翁 严士则刘晏 崔希真 韦老师 麻阳村人 慈心仙人

13、俆佐卿、朱孺子、蓝采和、贺知章、黄尊师

14、阴长生、张子房、东方朔、孙思邈

15、白石先生、皇初平、王远、伯山甫、马鸣生、李八百、李阿

16、泰山老父、巫炎、刘凭、栾巴、左慈、大茅君

17、唐若山 司命君 玄真子 刘白云李泌

18、许宣平 刘清真 张殖 萧静之  朱孺子 陈复休 殷天祥 闾丘子 张卓 木公、广成子、黄安、孟岐 寒山子 轩辕弥明 蔡少霞 郑居中 伊用昌      王妙想 成公智琼 庞女 褒女 李真多 班孟 天台二女

19、王远知 益州老父 崔生 冯俊 吕生 张李二公

20、马周、李林甫、郭子仪、韩滉,王贾 颜真卿    韦弇 申元之 马自然  张巨君,李遐周 许老翁 李珏  章全素    张果 翟乾祐 凡八兄

21、王贾 颜真卿张果 翟乾祐 凡八兄郗鉴 僧契虚唐若山 司命君 玄真子 刘白云尹真人 卢山人 薛玄真 于涛

22、贺知章 萧颖士 李仙人 何讽 黄尊师 裴老 李虞 夏侯隐者 权同休李泌巴邛人 章仇兼琼 石巨 李山人 陶尹二君 许碏 杨云外 杜悰 南岳真君田先生 穆将符 房建 萧洞玄 白幽求 王太虚 王子芝 刘商嵩 岳嫁女 裴航 潘尊师 李贺 张及甫 郑册 陈惠虚 温京兆 侯道华 宜君王老 陈师 陈金

23、李少君、孔元方、王烈、焦先、孙登、吕文敬、沈建

24、唐宪宗皇帝 李球 宋玄白 许栖岩  韦善俊

25、李吉甫 李绅 白乐天 轩辕先生 李元 韦卿材 白幽求 王太虚 王子芝 刘商 韩愈外甥 刘卢钧 薛逢 费冠卿 沈彬

26、西王母 上元夫人 云华夫人 玄天二女  江妃 毛女 秦宫人 钩翼夫人 南阳公主 程伟妻 梁母 董永妻 酒母 女儿


                                                     

小编感谢您的分享和转载,

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众读者、转发者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