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评基督宗教各派的量论
3.2.7.5总评基督宗教各派的量论
我们下面总评基督宗教各派的量论。
(a)正教
“因听见而接受信仰,藉由神视和经验上帝的启示而获得信仰。”
正教具三量且于三量关系之理解大同于佛法。
(b)经院派
经院亚氏派:“信仰寻求理解。”具二量:启示及推理,并将推理凌驾于启示之上。而在正教,推理乃三量中最弱的一量。经院亚氏派全无经验上帝的维度,以为理性思维即是人之认识力之全部。柏氏派中神秘者,有经验上帝之说,然又系想象。
(c)爱之神秘派
具二量:启示及经验。而有将自身经验凌驾于圣教之上的倾向。“神秘派亦用圣经,然而已非为规范性,而是作为触发灵感的渠道。其著作中大部分是他们自己经验的描述,圣经之地位不及经历(经验)重要。其接纳性很强,他们的经历都可被接纳,因而缺乏了标准。”
而在正教,则个人经验弱于圣教一量,此同于佛法。即个人经验必接受圣教标准之检验。
神秘派之经验之成为似现量,亦与此点有关也。(缺乏正当圣教标准故)。
(d)本笃派
具一量:启示。此虽初级,然却少错谬,故堪为正教之初门。
(e)新教旧派
具一量:启示。此与本笃派不同者,彼虽无经验上帝之能,却于信外有全力以赴之愿行;此则于一束信条之外,别无所有也。并无愿行以符所信!故在正教甚至在天主教看来,只系一种特别幼稚荒谬之救赎论(廉价故系冒充)。
(f)新教自由派
仅具经验一量,已取消圣教之量。此派较天主教神秘派更为极端,不仅将自身经验凌驾于圣经之上,更且取消之矣!故称为不信派。
正教三量俱足,而且三量都不加‘似’字,也就是说正教三量本身以及对三量关系之理解都大同于佛法。
佛法量论我们已经详细论述过了:三量当中圣教量最强,现量次之,比量最弱。佛教如此,正教也是如此。正教说:因听见而接受信仰,籍由神视和经验上帝的启示而获得信仰。关于信仰这里区分了接受与获得,这就表示信的不同的层次了。前者是通过听闻圣教而达到的信,是信的初步,尚不稳固;后者是通过现量而达到的信,相当于《大学》止定静安虑得之得,信仰经由亲证已然稳固不移,故曰获得信仰。所以正教的信也是能分出层次的。
经院派之信仰寻求理解,笼统来说也没有错,佛法在信后也要去寻求理解。但是它错就错在没有下文了,取消了行证。故经验派只有两量,一个是启示,一个是推理。它没有修行和现量,这样就把比量作为最终达到上帝真理的工具。没有现量,这是它的一个重大缺陷,另外一个就是错置了推理和启示的地位,把推理置于启示之上。而正教与佛法是将现量作为认识真理的最终工具,将推理作为最弱的一量。
爱的神秘派具有两量,一量是启示,一量是经验。也就说它有圣教量,有现量,没有比量。爱的神秘派的人不做思维教义的工作,他们没有推理这一量本身也是一个缺陷,这导致他们比较感情用事。可能他们对教义的了解经常停留在一种自以为是的境界,估计多数爱的神秘者读教义的书都没有读透,这是一个缺陷,这种缺陷并不大。一个更大的缺陷在于,就像经院派把推理置于启示之上一样,他们把自己的经验置于启示之上,这是个大问题。本来在正教启示最强,自己的经验要受启示的衡量,以启示为标准。但是爱的神秘主义不同了,在他们这里,经验已经自为标准了。他们亦用圣经,然而已非为规范性而是作为触发灵感的渠道,其著作中大部分是他们自己的经验描述。圣经的地位不及经历重要,其接纳性很强,他们的经历都是可以被接纳的,因而缺乏了标准。这就是爱的神秘主义的大问题。总之这两个问题是相互牵连的,偏于感情,缺乏理性的运用,导致对圣教的了解太模糊了,所以圣经只起一种触发灵感的运用,而没有起到是非标准的作用。这是爱的神秘派的两个问题,一个是缺了推理的这一量,另外就是把经验置于启示之上。这两个问题相互牵连。
本笃派只有一量即启示,没有推理也没有现量。此派问题较少,堪为正教的初门。当然少了另外两量,总是个很大的缺憾。
再看新教旧派也是一量启示。但是新教旧派与本笃派不同。本笃派虽然没有经验上帝的维度,可是它还是全力以赴去实践,在愿和行上都很下功夫,他们的劳动、祈祷和选诵都是用一生的修行来追求天国。所以显然他们的信是有愿行配合。而新教的信却没有愿行来配合,只是一束干枯的信条,不需要去行那些圣事也不需要去祈祷,只需要去工作就行了。一个脱离了愿行的信就可以让人得救,这就是新教给世俗开出的特别廉价的救赎门票。这种救赎观在正教甚至在天主教看来都是一种特别幼稚或者说是冒充的救赎论。西方耶教从本笃转到经院派然后再转到爱的神秘派,就是一种衰败;再发展出新教来就更衰败了。
新教自由派仅具经验一量,而取消圣教量。这一派就比天主教爱的神秘派更为极端了,不仅将自身的经验凌驾于圣经之上,更且取消了圣教量,所以叫不信派。在不信派这里圣经失去了权威性,圣经中之创世、神迹都不信了,都要用科学来勘定。所以其所谓经验也就可想而知到底是什么样的经验了,那根本就不是有关于神的真实经验,而只是一种似是而非、模模糊糊、因人而异的神秘体验,所谓神秘体验就是说这是不具有主体间性也不具有客观真实性的情感式体验。
新教的体验就是情感式体验,威廉詹姆士《论宗教经验之种种》里就论述了好多新教人士的经验。因为美国是一个新教国家,詹姆士的题材主要都是从新教那儿来的。他就把宗教归为感情,把宗教体验归为情感式体验,这都是从新教那里得来的一种以偏概全的非常局限性的说法。詹姆士并不知道有正教深层的灵修。天主教他还知道一点。比如说大德兰他也引用了,但是大德兰又是情绪化的。天主教当中大体只有情绪化的灵修。对东方的教法他更是一点也不知道。所以他把宗教经验概括成一种情绪性的体验,那是以新教天主教之偏而概全。我们说正宗的宗教经验就不是情绪性体验,而是一种客观性经验,一种具有主体间性的与情绪没有什么关系的实在经验。
韩愈和大颠禅师 ,
王维学佛,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3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4,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5
圣教量,
三量关系 ,
破科学,
破天文学,
破生物学,
破物理学,
常见三型,
西方哲学中的断见三型之批判(亚里士多德、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少食为妙》1,《少食为妙》2,《少食为妙》3,《少食为妙》4
3、王重阳道史学说贡献及丹法炼性,三阳道人“补亏正法”危害极大
6、附体分类和被附体的感觉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极致曲折爱情故事
7、老子 神仙茅君、孔安国、尹轨、介象、苏仙公、成仙公、郭璞、尹思 麒麟客 王法进 维杨十友 金可记 杨真伯
10、孔安国 、左慈、 董奉 魏夫人 明星玉女 昌容 园客妻 太玄女 西河少女 梁玉清 麻姑 玄俗妻 阳都女 孙夫人 樊夫人 东陵圣母 郝姑 张玉兰 杨正见 董上仙 张连翘 张镐妻 太阴夫人
12、裴航、轩辕集、李贺,韦仙翁 杨越公弟 阳平谪仙 卖药翁 严士则,刘晏 崔希真 韦老师 麻阳村人 慈心仙人
17、唐若山 司命君 玄真子 刘白云,李泌 崔少玄 妙女 吴清妻
18、许宣平 刘清真 张殖 萧静之 朱孺子 陈复休 殷天祥 闾丘子 张卓 木公、广成子、黄安、孟岐 寒山子 轩辕弥明 蔡少霞 郑居中 伊用昌 王妙想 成公智琼 庞女 褒女 李真多 班孟 天台二女 姚氏三子 赵旭 虞卿女子 萧氏乳母
20、马周、李林甫、郭子仪、韩滉,王贾 颜真卿 韦弇 申元之 马自然 张巨君,李遐周 许老翁 李珏 章全素 张果 翟乾祐 凡八兄
21、王贾 颜真卿,张果 翟乾祐 凡八兄,郗鉴 僧契虚,唐若山 司命君 玄真子 刘白云,尹真人 卢山人 薛玄真 于涛
22、贺知章 萧颖士 李仙人 何讽 黄尊师 裴老 李虞 夏侯隐者 权同休,李泌,巴邛人 章仇兼琼 石巨 李山人 陶尹二君 许碏 杨云外 杜悰 南岳真君田先生 穆将符 房建 萧洞玄 白幽求 王太虚 王子芝 刘商嵩 岳嫁女 裴航 潘尊师 李贺 张及甫 郑册 陈惠虚 温京兆 侯道华 宜君王老 陈师 陈金
23、李少君、孔元方、王烈、焦先、孙登、吕文敬、沈建 玉蕊院女仙 马士良 张云容 韦蒙妻 慈恩塔院女仙
24、唐宪宗皇帝 李球 宋玄白 许栖岩 韦善俊 许飞琼 裴玄静 戚玄符 徐仙姑 缑仙姑 王氏女 薛玄同 戚逍遥 茶姥 张建章 周宝
25、李吉甫 李绅 白乐天 轩辕先生 李元 韦卿材 白幽求 王太虚 王子芝 刘商 韩愈外甥 刘卢钧 薛逢 费冠卿 沈彬
26、西王母 上元夫人 云华夫人 玄天二女 江妃 毛女 秦宫人 钩翼夫人 南阳公主 程伟妻 梁母 董永妻 酒母 女儿 谢自然 卢眉娘 郭翰 杨敬真 封陟
小编感谢您的分享和转载,
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众读者、转发者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