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文章阅读:
一位教授的惊人调查:中国农村当前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农民收入太低
批驳西北大学中文系78级李毅:柳青三流路遥四流陈忠实五流贾平凹六流
《中国报告文学》2020年12期发表和谷/孙阳《孙思邈故乡的三代名中医》
关中书院史话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陕西巡抚升允奏请朝廷,改关中书院为优级选科及初级完全科两级师范学堂。1906年,关中书院因兴新学,再度修葺一新。院内房屋总计370余间,书院占地130多亩。不久,改为陕西师范大学堂,时为西北五省最高学府。此后,关中书院便开始由传统经学教育转向接受西方现代教育。
民国初年,关中书院改为省立师范学校,直至1949年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关中书院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期间,曾一度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师范学校”,1950年恢复原名“陕西省立西安师范学校”。1963年,西安师范学校撤销,西安市第五中学迁入。次年,在省市文化部门的主持下,拆除了师道中天阁,在其原址上建起宿舍楼。1982年,“西安市师范学校”与“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专修学院”合并为西安师范专科学校。1985年,学校一分为二,一部分为西安师范专科学校(翠华路校址),一部分为西安师范学校(关中书院校址)。2009年,西安师范学校并入西安文理学院,成为西安文理学院书院校区。
关中书院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创立,到清光绪九年(1903)易名,先后历时294年。数百年来,关中书院历尽沧桑、屡遭劫难,但它始终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明清两代在关中书院先后讲学、任教的著名学者有:冯从吾、周淑远、龙遇奇、萧辉之、王宏撰、李二曲、史复斋、戴祖启、孙酉峰、路德、柏景伟、牛兆濂等。名师出高徒。关中书院先后培养了众多名垂青史的人才,如:明代焦渊博、祝万龄;清朝开国后陕西第一个状元王杰,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吏部的王零川,嘉庆年间进士、东阁大学士、爱国名相王鼎,道光年间进士、东阁大学士、“救时宰相”阎敬铭,绝意仕进、力主变法、有“南康(有为)北刘(古愚)”之称的刘古愚,同治年间进士、军机大臣赵舒翘,光绪年间进士、维新志士、被誉为“关学宗传”的宋伯鲁等,灿若星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对关学的复兴与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1666年,王宏撰主讲关中书院,不论科举时艺,惟重人品与文格,主张人贵诚,文贵简,成为清初关学复兴的倡导者。1673年,李二曲出任关中书院山长,讲授阳明心学,成为关学在清初复兴的重要代表人。李二曲弟子孙景烈长期在关中书院讲学,造就颇众。1865年,刘古愚肄业于关中书院,其后创办味经书院、崇实书院教授生徒,创建时务斋,推行维新主张。陕西维新之士李岳端、报界宗师张季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都受业于刘古愚。1887年,柏景伟主掌关中书院,以“同为关中人,当同以关学相助,孳孳于修己治人之学”劝勉诸生。1903年,被称为“关学最后一个大儒”的牛兆濂出任关中书院总教习,以身倡导,毅然肩负起复兴关学,“为往圣继绝学”的神圣使命。
关中书院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四百多年来,关中书院为陕西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深入到每一个陕西人的骨髓和血液,影响陕西人的性格情操、风俗习惯,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和“精神的基因”。
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往期文章阅读:
一位教授的惊人调查:中国农村当前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农民收入太低
批驳西北大学中文系78级李毅:柳青三流路遥四流陈忠实五流贾平凹六流
《中国报告文学》2020年12期发表和谷/孙阳《孙思邈故乡的三代名中医》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