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年交公粮的那些农民已经老了

黄堡书院
2024-09-24

交公粮,指的是农民将所种收获的粮食按标准无偿交给国家。在封建社会叫做交皇粮,新中国成立后,换了个说法,叫做交公粮。

公粮其实是政府向农民征的一种税,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商品交换不发达,政府要求农民直接按一定比例交公粮。据史料记载,农业税始于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到汉初形成制度。这一古老的税种,已延续了2600年的历史,直到2006年我国取消农业税。    

对于交公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一定不会陌生。要知道,现在六七十岁的农民都是当年交公粮的主力军,他们至少无偿交公粮30年以上。

那时候农村还没有修路,到处都是土路,遇到下雨的时候,泥泞的道路让去交粮的极为艰难,磕磕碰碰,受伤是常有的事。夏季像是要烧着似的,火辣的太阳烘烤着大地,粮站一棵树都没有,两边的排房墙上还残留着白底红字的语录。

条件好的农民有板车,可以一板车就把公粮拉去镇上交了。条件不好的家庭,就只能一旦一旦的挑过去。因为交公粮是无偿的,所以很多农民还要带上辣椒、茄子等蔬菜,以便交完公粮就去集市上换几个钱。

路途近的还好,路途远的乡镇要走十把二十里山路,而且水要自带,中午就在集市买一碗粉或几个包子充饥,顺便买几个糖果带回去给孩子,也有的农民买一支钢笔带回去给孩子。有一支钢笔是农村孩子非常奢望的事情。

粒粒粮食,颗颗血汗。交收点一般是在镇上粮管所,远近的村民都齐聚,由于人多,需要排队。因为穷,有些村民不舍得在镇上买饭充饥,大多都是家中带些干粮来充饥。有些农民没吃早饭就出来了,可能还要饿着肚子排一天队才能排到。

检验员觉得粮食可以交后,就经过一道上风车的程序。把粮食倒进风车,风车会把不饱满的谷子麦子吹出来。

过完风车就可以过称了,检验员称粮的时候,村民都会凑近盯着称尺看,生怕称没放平,不准。称好后将粮食扛进粮仓,交一次粮,基本掉一次皮,太累,太折腾。

粮食的验收,全靠粮站工作人员定断,收与不收,他们拥有生杀大权。如果验收不合格,比如稻谷质量不好的,还没有晒干的,还没有把杂物吹干净的,就会被拒收,农民就要打道回府。晒干净,吹干净,下次再来。所以,每到交公粮的时候,农民还需要察颜观色粮站的工作人员,一般还都要和他们说些好话,讨他们高兴,以便一次通过。


那时候庄稼收获的时候农民则要精心挑选上好的粮食,一亩地需要交100-200斤的公粮。如果被工作人员刁难,农民则需要重新备好一份粮食。推着独轮车、挑着担子,重新走上几里或十把二十里乡间小路,往往每次都需要交上半天,一次还交不完。

验收合格,农民才会大大地松一口气。随后过磅,交足国家规定的数额。如果还差的,即使缺几十斤,也要下次再来补够。现在的人,估计很难相信当时的粮库,粮食全是人靠人给背进去的。过磅后的粮食,还需要自己把一包包的稻谷往粮仓里搬,粮仓的入口在两头,要上个五六米高的台阶,搬上去后,打开袋口,往下倒,完了把袋收好,再搬下一包,直到搬完。

那时候农民最怕的就是天灾年份,这样庄稼的生长没有保证,到了冬季只能寻找其他的食物养活自己和家人。但是不管怎样,交公粮是必须完成的硬性任务。记得我那个村子,有几户农家因为自家农田在过高的山上,遭了旱灾,他们只能向乡亲借了粮食去交上,来年等有收成了再还给乡亲。

时光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上次回到村子,看到当年交公粮的乡亲都上了年纪了,他们的子女大多务工去了,有的带了个孙子孙女在田间劳作,这些小孩就是传说中留守儿童吧。

农村老人没有社保,只有年满六十岁的才能领取每个月不到一百元(88元)的养老金。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不够的,农村的老人一般也不愿给自己的子女增加负担。所以,这些老人还得种地种田养活自己,而且还要省吃俭用留几个钱给孙子孙女。

农村的老人是没有退休金作为保障的,所以才会有“养儿防老”这个说法,他们不过是希望老了以后能有一个依靠。可是现在大多的情况是养了儿子还要养孙子,所以那个年代的农民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真是勤劳困苦的一生。

农民是弱势群体,为农民代言的公知还是比较少的。前段时间就有专家站在农民的角度提出国家应该给农村的老人也发一些退休补贴。这位专家的建议真的是从农民的利益出发,为农民谋福利。同时这位专家也表示,农民是第一产业的从事者,应该享受与其他行业一样的待遇,也应该有退休补贴,专家建议60岁以上的农民,每月应发400元养老金,并且补贴的发放也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

据了解,目前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把年缴费标准分为5档,分别是: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

举例:一位选择年缴费900元档次的参保人员,60岁时,按目前办法静态测算,缴费15年,每月可领取养老保险待遇194元;缴费30年,每月可领取养老保险待遇353元;缴费44年,每月可领取养老保险待遇558元。

2019年,国家出台了农民养老保险新政策,只要农民缴纳15年,一共9万元养老保险,到60岁就可以拿到养老金了。不过缴纳的费用还不低,具体看个人条件而定的,有些人会觉得太贵了,就会舍不得花,而是留给了子女了。

新政策对农民来讲还是有很大实惠的。我现在思考的是那些曾经无偿贡献了30多年公粮的已经老了的农民还要不要自己交养老保险?如果要,他们怎么交?如果不要,他们可以领到多少养老金?

作为农民的儿子,每次看到他们劳作的样子,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心酸。每个人都会老去,但看到这些农民的老去你是不是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我就常常想起赵照的那首感人肺腑的老歌:《当你老了》。

来源:新大陆趋势   黄堡书院 

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往期文章阅读:

阎连科:回家

王蓬:我的第一本书

焦波:我没让爹娘见最后一面

作家和谷《皇朝背影》序 西安出版社2021年1月版

盘点中国“文二代”:职业很多元 作品须过硬

六集历史文献纪录片《红色神府》暖春预告 和谷撰稿/东狮影视出品

趁热——魂牵梦绕孟姜塬之二/郭玉田

人民日报 | 和谷:花土沟

川淮手记 | 唐楷的精神与我们的期翼

底层读者拔高了《平凡的世界》?以每年300万册的销量递增

匪性难改卢占魁/刘平安

《名家笔下的柴达木》出版发行

苏东坡游历临潼华清池,留下了四首诗和一首词《华清引》

李国平:由严家炎和柳青的一场争论说起

从西北大学走出的作家群体

唐朝的“背影”与说史的操守——读和谷文史散文《唐朝背影》/张翼

小说得有种粘人的况味——读和谷长篇小说《谷雨》/张翼

博古藏今的喻德江陶瓷博物馆

肖云儒:西京搬家史

柳宗悦(日本)/民艺之美

叶广芩:作为陕军一员我充满骄傲和自豪

读《秋声:和谷〈人民日报〉版散文集》/张翼

简净中的时光漫溢——读和谷《独旅》/张翼

看了日本、荷兰、美国、中国的养老院,颠覆了我的认知

为什么上纯文学期刊这样难?

铜川市王益区扶持和表彰一批优秀文艺创作者

鲁迅这辈子挣了多少钱?
余华原著、张艺谋执导经典电影《活着》完整版

今日西安日报 | 七双布鞋/和谷

2020黄堡书院十四件事

作家和谷2020年作品要目

聆听2021丝路诗人新时代的驼铃声/和谷
三登收获文学榜丨文學陝軍专访弋舟:到世界去
电影文学剧本《石破天惊》和谷/刘平安

“我爱我的家乡”大型融媒体直播 27日12时走进幸福新铜川!

惊回首:陕西文学六十年风云际会,沙场秋点兵

探秘路遥与铜川的不了情

重温电视连续剧《铁市长》惊心动魄!

陈忠实:不能忘却的追忆

陈彦三把火:央视《装台》张艺谋导《主角》新作《喜剧》!

文著协名家会员作品展播丨和谷:归园札记

纺织姑娘/和谷

作家和谷给陕西文学陈列室赠送14卷本《和谷文集》

《金秋》封面人物/金秋娇子:和谷
文学群星榜|诗性和谷
《南凹槐花诗会》入围美丽乡村国际影像节
瓷城散记/和谷
贾平凹:陈炉
玉米金黄/和谷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堡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