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文章阅读:
“我爱我的家乡”大型融媒体直播 27日12时走进幸福新铜川!
一位教授的惊人调查:中国农村当前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农民收入太低
批驳西北大学中文系78级李毅:柳青三流路遥四流陈忠实五流贾平凹六流
《中国报告文学》2020年12期发表和谷/孙阳《孙思邈故乡的三代名中医》
编者按:
近日,备受文坛瞩目的2020收获文学榜公布榜单,短篇小说排行榜中,陕西作家弋舟《人类的算法》入榜。文學陝軍藉此机会,得以对话平日沉浸于写作世界的作家弋舟,与他畅谈《人类的算法》的自评、文学对于“人的困境”的意义、如何破解地域性书写的拘囿,以及短篇小说的“轻重”等话题。
弋舟的文学世界,自成一个庞大的语境,以作品上榜为契机的一次简略采访,我们视为弋舟系列报道的初始。弋舟新的长篇小说正在创作中,文學陝軍对陕西作家取得的成绩、荣誉,也将以“长篇”的方式,连续地、系列地关注下去。
问
文學陝軍:弋舟老师您好,日前,《收获》杂志公布了“2020收获文学榜”上榜作品名单,您发表于《野草》2020年第2期的《人类的算法》登上短篇小说榜。《收获》作为国内重要的文学期刊,已成功举办五届“收获文学榜”,这是您第三次上榜。作为作者,如何自评您的《人类的算法》?问
文學陝軍:《人类的算法》写于2020年春节后,《掩面时分》、《羊群过境》,它们都与“人的困境”有关。您在2020年出版的《庚子故事集》这个主题,也是从《丙申故事集》《丁酉故事集》一以贯之下来的。关于“人的困境”主题,今年全人类的集体感受尤为强烈,作为作家,您认为文学对“人的困境”的命题,“解释”与“抚慰”的作用几何?弋舟:我从事着这份工作,当然会确信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人的困境”一定不会是一个伪命题,否则我们就无从渴望进步,而所谓进步,也一定不仅仅限于我们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毋宁说,人类的进步之路,最终是以精神世界的解放为目的的。那么,指出我们的困境所在,体恤人的灵魂,甚至尝试着给出一些方案,这些重大的命题,都成为了文学得以存在的前提。一个运动员如何跑得快,文学不太插得上手,那个要交给教练员,文学能够帮上忙的,是运动员跑不快的时候,她会试着抚慰、试着加油、试着告诉你:跑不快也不是天大的罪过,因为生而为人,你就有人的限度。
问
文學陝軍:对于短篇小说写作,您是有话语权的,以短篇小说《出警》获鲁迅文学奖,著有五部短篇小说集,还写有“新批评”系列文章论“短篇小说的称重”,对于短篇小说的写作,你认为它的“轻”与“重”可有平衡把握的“秘诀”?弋舟:话语权一定是没有的,而且我也怀疑这个权真的会被谁拥有。虽然我担任着省作协中短篇小说创作委员会的副主任,我也只是作为一个写作者给出自己对于这门艺术的粗浅理解。短篇小说的“轻”与“重”,其实不过关乎着写作者自身对于世界认知的“轻”与“重”,如何平衡,本身就是对于写作者世界观的考量。如果这里有“秘诀”而言,那就是我们的“三观”直接在此得以表达,你面对世界的时候不知道轻重,你也将无从理解短篇小说的轻与重。问
文學陝軍:“山东高密,浙江嘉兴,河南延津,哈尔滨北极村,陕西关中……当这一连串的地理坐标排列于纸面,熟悉中国当代文学的你,一定会在瞬间唤醒自己那顽固的文学经验。”您在《那澎湃的拘囿与挣脱之力》一文中关注“拘囿”与“挣脱”的问题,既点明了地方性书写的困局,也努力尝试着开辟新的路径。在您看来,作家写作中的“必须”性,导致了目前地方性书写的套路化。而真正的写作,其实因为“受困于自己胸中那澎湃的拘囿与挣脱之力”,所以才能焕发出“西西弗斯般推石上山的虚妄的勇气”。这种勇气,终将令作家“张望到了自由”。摆脱地方性写作的拘囿,它的路径在哪?弋舟:到世界去。这个“到世界去”,也许更多地是在描述一种精神性的流浪,有些人两脚跑出了万里,灵魂不过依然关在自家的窑洞中。没有“世界”作为映照,“故乡”的意义也会阙如。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验:自己的故乡看在自己眼里,一定与一个游客眼中的感受是不同的,没有那么美,或者没有那么糟糕,同样,当我们去往了他乡,也将收获到不同于当地人的经验。这种现象只说明了“流浪”对于新的经验的重要性。主体性的建立,是需要依赖他者作为参照物的。灵魂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都是致命的牢笼。
问
文學陝軍:很多外地记者对您似乎有一种“共识”——相对其他陕西作家,你的作品似乎多了些南方气质。您对此的解释是:“如果当真如此,只能归结于血脉深处那些玄奥的基因了。”您祖籍江苏,在西安成长,后长居兰州,现在又回到西安。您常说自己是没有故乡的“异乡人”,西安的古城墙和一毛钱一碗的岐山臊子面,是童年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记忆,还有那个希望与绝望同行、文化与思想碰撞的70年代生人的成长史。成长史对您的文学创作,意味着什么?弋舟:这份简历听上去好像很复杂,其实复杂一些也未尝不好,曲折往复,本身就构成“经验”。在这个意义上,你也可以将我的“成长史”视为“流浪史”,而精神的流浪,我已经说过,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是重要且宝贵的。
然而反过来说,我的经历似乎也未见得有多么的复杂,生逢此世,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受着时代的宏力,我们的一切经验,都受制于时代的洪流。
问
文學陝軍:在《美文》杂志上读到您的系列专栏“春临”,对于各地的行走及感触,您进行了专栏式书写,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21年您的“春临”专栏从内文“升级”为封三,还配了您的画作,行走、书画一体,是您的遣兴一种,还是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文学化表达?弋舟:《美文》是我们陕西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刊物之一,受邀写专栏,当然是我的荣誉。“春临”这个词,是平凹先生题赠我的,也是我现在居住的地名,用它来做专栏的名字,对我而言,美意别具。散文这种文体在表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感受上优势突出,以此来平衡自己的感性与理性,对我都是重要的训练。
至于“升级”,的确就是勉为其难的事了。我只能感谢《美文》的抬爱与鞭策。你说得不错,这样的方式更接近于一种“生活方式”了,是遣兴,也是文化表达,重要的也许还在于,这是一个机会,令我将工作与活着本身更为圆融地贯通在一起,成为生命的修炼——我怎么写就怎么生,我怎么画,就怎么活。问
文學陝軍:您著有长篇小说《跛足之年》《蝌蚪》《战事》《春秋误》《我们的踟蹰》,对于长篇小说的写作,2021年可有意向和规划?弋舟:已经有长篇小说的写作计划在展开了。2020年我签约了“十月文学院”,这其中就包含有长篇小说创作的约定。很高兴,此次签约的作家中还有我们的“乡党”陈彦先生,我也期待自己能写出不被乡党笑话的作品。
问
文學陝軍: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您的创作有更大的“收获”!弋舟:谢谢。“文學陝軍”是我们作协重要的平台,你们辛苦了,也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越办越好。
文學陝軍编辑 闫荷 严晴 程勇 胡旭静
弋舟,《延河》杂志副主编。入选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西北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十月文学院”签约作家。历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第三、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首届中华文学基金会茅盾文学新人奖,第二届鲁彦周文学奖,第六、七、八、九届敦煌文艺奖,第二、三、四、五届黄河文学奖一等奖,首届“漓江年选”文学奖,2012年《小说选刊》年度大奖,第十六、十七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第三届《作家》金短篇小说奖,2015年《当代》长篇小说年度五佳,第十一届《十月》文学奖,以及《青年文学》《西部》《飞天》等刊物奖。多次入选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收获文学榜等重要榜单。
◆ ◆ ◆ ◆ ◆
来源:文學陝軍
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往期文章阅读:
“我爱我的家乡”大型融媒体直播 27日12时走进幸福新铜川!
一位教授的惊人调查:中国农村当前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农民收入太低
批驳西北大学中文系78级李毅:柳青三流路遥四流陈忠实五流贾平凹六流
《中国报告文学》2020年12期发表和谷/孙阳《孙思邈故乡的三代名中医》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