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市鲁迅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含作文(持续更新)


2020年上海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2020年上海高考真题(附答案)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选登


高考精品讲义集

上海市闵行区金汇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杨浦区复旦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崇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上海市嘉定区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市崇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七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上海市交大附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交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年上海中考课外文言文汇编

上海市大团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新场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12月份)

上海市闵行区莘庄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嘉定区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作业反馈语文试题

上海市杨浦区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1年上海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默写汇编

2021年上海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各区课内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年上海上学期期末各区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年上海上学期期末各区名著阅读汇编


上海市鲁迅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句子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辛弃疾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远望景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采用的是《诗经》“六义”中的 ______手法。

 

二、其他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便可白公姥,及时遣归

(2)何乃太区区

(3)复道行空,不何虹

 

三、选择题

3.王教授书斋落成,同事老李要送一联诗句给他,以下最合适的是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裴毅然

①中外文学作品中有一道奇特风景线:知识分子一直是被嘲笑的主角,很少成为获得赞美的主角。

②新文学运动以来,叶圣陶描摹灰色知识分子的《潘先生在难中》、钱钟书的《围城》等名著名篇,瞄准的对象尽是知识分子。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在知识分子逐渐陷入整体挨批的社会大氛围下,从思想界到文学界,知识分子全得低头认罪,成为必然自觉改造的对象,文学形象中的知识分子自然也高大不起来。进入九十年代,从特定意义上,知识分子仍然是社会上的弱者,因为谁都可以扯上知识分子开骂一通。王朔说知识分子“不骂白不骂”,并不仅仅是王朔个人的“美学投机”或“艺术选择”,实际上代表着整个社会审美的某种价值趋向。

③中国文学尽拿知识分子“开涮”,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本人试析一二。

④知识分子有能力参预各项社会活动,有可能跻身权益分配之列,社会身份十分微妙,处于不上不下的中间阶层。行高于众、品异于俗,知识分子的英雄自画像,自命不凡自我夸张,主客观之间存在相当差距。在群俗看来,便很有点脱离现实做白日梦的味道,可嘲可笑之处多多,即富含“可嘲笑因素”、“可打趣内容”。聪慧敏感的作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大好卖点。这可以说是知识分子何以成为“嘲笑主角”的最重要之因素。

⑤无论中外,相对识文断字的知识分子,工农社会地位更低,处于社会最低层。尤其在旧时中国,不少工农连基本生存条件都不具备。而同情弱者又是基本人性,且形成强大社会心理定势。若嘲笑弱者,似乎道德品味欠高。一九四二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掀起的文艺工农化运动,除了现实政治因素,从审美角度也倚于这一社会心理定势。否则,工农化何以会于短时期内得到文艺界的广泛认同?

⑥由于知识分子最熟悉的是自己,知道哪儿隐藏着最丰富的“矿藏”,这样便从创作源头上决定了作家的取材向度。而艺术创作的关键又在于细节与深度,对作家来说最容易写得深入的只能是自己。此外,嘲笑自我的社会效应也较好,就像相声演员最好的开涮对象总是自己。

⑦孔孟以来,中国士人审美习俗便形成强大的厚古薄今的定势,以过去否定现实。一九八〇年代中期呼啸文坛的“寻根派”,呼吁从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特质中找寻现代社会的“自我”,期望从历史中找到自己的“根”,从宁静乡村处寻找文化根源,从遥远落后的原始文明那里,找到现代社会所缺乏的“根”。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从思想倾向上,表现出追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文明,表现出追慕落后的趋向,但从审美上却因这一“向后看”得到价值支撑,觅得内涵,并以此否定城市现代文明。而知识分子又总是城市文明的代表者,与“向后看”的审美定势形成巨大反差,嘲笑知识分子便成了一块滋味多多的“痒痒肉”。

⑧二十世纪的中国,现代精神与审美观点均处于欲建未建的叉路口,新旧矛盾交聚汇集,以“旧”笑“今”也是一种必然。恰好多读了几年书的知识分子又是公认的新派人物,多有与众不同之处,被俚俗们拎出来当当笑角似乎也十分正常。

⑨当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新派人物嘲笑旧式人物总是“夏瑜”式的孤掌难鸣,不成气候缺乏呼应,而旧式人物嘲笑新派人物则是一呼百诺,激掌一片。     因此,审美上从来就是偏旧不偏新,鲁迅的《药》中,最好笑的人物还是那个“疯子”夏瑜。

⑩习惯成自然,既然知识分子这一头总是自我嘲笑,并不断提供这样的嘲笑范本,那么另一头自然而然也就养成俗众对知识分子的一种天然的嘲笑期待,即所谓时髦的“卖点”。

⑪当然,只要知识分子还作为某种社会集团有别于工农,只要知识分子还只能由自己写自己,只要知识分子还因为掌握知识而成为社会关注点,那么,文学中的这一“知识分子待遇”怕是还得享受下去,一直要到全社会知识化,全都成为知识分子,才有可能免却这一“待遇”。

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⑨段横线上,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等到新思想最终战胜旧思想  ②再回头去嘲笑旧式人物  ③如《药》中新派人物夏瑜  ④好象也没了多大意思   ⑤甚至连嘲笑权都没有呢  ⑥新派人物亦随之失去“新”意

A.③①②⑤④⑥B.③⑥①②⑤④C.③⑤①⑥②④D.③④②⑤①⑥

5.第⑥段加点词“矿藏”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联系上下文,第⑧段中作者列举“寻根派”和《最后一个渔佬儿》的目的是什么?

7.下列分析“中国文学尽拿知识分子‘开涮’”的原因,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家们创作喜欢向熟悉的自身取材。

B.自古就有嘲笑知识分子的审美背景。

C.人们普遍同情弱者的社会心理定势。

D.知识分子本身微妙的社会身份因素。

8.结合你个人的阅读经验,举例阐述“中国文学尽拿知识分子‘开涮’”的现象。(不超过80字)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茶醉

姚宜玦

①温柔的月色使人醉;在青春如好花新放时也醉;或历练过人世沧桑又远离了故乡,再凝视孩童天使般小脸也醉;跋涉过好长好远的生命旅程,中年后幸得好心情和闲暇,来回顾自己初为父母的欣喜和快乐也醉;当然,饮美酒亦醉。如友伴好、风好、竹好、山水好,品好茶也会醉。

②四月下旬,雨后初晴的好天气,天微微阴,偶有日影在微凉的风中飞去,仿佛是江南暮春气息。我们三辆车由痖弦领头,带着一群爱茶的同好,驶向乌来山谷去尝好茶。

③久雨把路树洗得青碧苍翠。入山区后,屡见山畔有白色的花朵,缀在万绿之中,虽然是掠眼而过,仍识得是素雅美丽的野百合。近几年,我们在马路畔或安全岛上,常看到一片繁茂的花树,如红木棉、新品种的矮杜鹃、洛阳花、万寿菊和各种海棠……使我们的居住环境增添优美高雅的气息,这是台北市美丽的进步。过日子有余蓄才能顾及生活的品质和内涵;精致文化必定要有富足安定来作底子。

④我们一行人憩息在巨龙山庄二楼,面向一山灵秀逼人的修竹,楼窗下竟伸展着一条柔顺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轻吟着游过两旁的乱石,悠然下山去。都市人见惯火柴匣式的水泥公寓,和阴暗的玻璃帷幕,见到溪床上笨拙朴实的石块,心里有说不尽的欢喜。我真想坐在溪畔乱石上喝茶,把脚放在溪水里嬉戏。

⑤一般人习惯泡茶的方式,都是唐朝喝茶老祖宗陆习式;把茶叶入壶,加开水或微开或起鱼眼泡的热水。而我们此刻要欣赏的是,俗花。正是日前许多茶艺馆沸沸扬扬提倡的方式。我们分三组围茶桌静坐,楼外山鸟清亮的歌声,好像也要来分享我们的好茶。

⑥精于茶的王昭文先生,递给我们几只名壶轮流欣赏。我对壶有极深的感情。先父和母亲讲究生活艺术,先父尤嗜好茶。我故乡宜兴出产有名贡茶、阳羡茶和名闻世界的紫砂茶壶,亲戚间家家有几把世代相传的名壶。父亲常用的茶壶,深沉如暮霭般暗紫,隐隐有丝缎柔美的光泽,盈盈在握,仿佛是一握温润的古玉。童年的我,常常在父亲书桌上偷啜一口,“爸爸的茶好苦哇!”好苦好苦的茶,苦后甘来,那芬芳甘美的余味缠绵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的爱茶,想必是从偷喝父亲一口好茶开始……

⑦泡茶看似极简单,但要把等量的茶叶、水沸量和时间配合得恰到好处,非有长时期的学习和经验不可。吃是艺术,泡好茶也是艺术。为我们这桌泡茶的高手东正道先生,才三十二岁,他圆圆的脸上却是一派安详。我和司马、沈谦同桌。沈谦和临时有事缺席的亮轩,都温文尔雅,眉宇间蕴藉着中国几千年来读书人的风采和气质。我常称他们是今之古人。想必沈谦也精于茶艺,他竟看出东正道先生泡茶的手法似古玉,温润圆熟。

⑧茶好了,茶好了,茶香轻扬。一杯杯的品尝,醇美之极的铁观音、带着浓郁果香的冻顶、嘉义梅山的包种,气味芬芳华丽……喝久了,相互又到邻桌去“串门子”,品尝不同种类的好茶。最后,我又喝了四杯色泽艳丽如葡萄酒、入口醇厚的乌龙,俗称“栟风茶”。据说 “栟”在台语是“盖”或吹牛的意思。我问王昭文先生:明明是好茶,怎可说是“栟”。他只是安详地微笑回答。也许生活里,许多俗称俚语就是这样地流传。王先生夫妇遍尝台湾名茶,整日与茶为友,所以他们淳朴的脸上都很安详。这是爱茶的气质吗?看他们的年龄,正是二次大战后的新生代。他们在三十多年安定富足的生活中茁长,事业和经济有了深厚的基础,已是社会中有实力的中坚分子,因此,他们更有能力寻求精致生活的种种美好。

⑨他们使我想起三十多年前,我在报社工作,曾多次环岛旅行。有一年春天,我们坐着老旧吉普车,在南台湾简陋的公路上行驶。在林木苍苍的山路上,遇上一群群孩童,他们都赤着脚,像林中的小鹿,急行到十几里外的学校读书。那些天真的孩子,留给我深刻的记忆。我们曾照过一些相片,但已在我岁月流转中失落了。我相信,那天山路上赤脚的孩童,现在都已有了美好的生活。我真希望再看到他们,重温昔日春天山路上温馨的回忆。

⑩回家后,一下午在山谷中品尝的各种好茶,都在我身体里活泼地潺动,多饮茶也会醉的。

(11)深夜,我在巷底小公园中散步,好茶的甘香仍留在我口齿间。半月朦朦,被淡淡的月晕围绕,明天该有风吧!我走过沉沉的林阴小道,仿佛正穿过父亲书房门口高大的法国梧桐,走近父亲紫檀木的大书桌,偷啜一口小壶中苦涩甘美的好茶,那温暖的茶香一直在我生命中延续流动。

(12)月醉了。

9.第③段描写了开车前往乌来山谷一路上的美景有何作用?

10.第④段的划线句用了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___________

11.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

A.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楼外山鸟清亮的歌声”,表达出对山中静、美生活的无限喜爱。

B.作者写泡茶的方式,茶壶的欣赏,泡茶人的气质无不表现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与珍爱。

C.“茶好了,茶好了,茶香轻扬”一句节奏轻快明亮,准确地传达出品茶人的美妙心情。

D.作者叙述有关喝茶的记忆和故事是为了表达岁月流转,非人事所能左右的无奈和苦涩。

E.本文叙述了与好友山中品茶的经历,语言雅致,情感真挚,以“月醉”结尾耐人寻味。

12.文章最后作者写到“走过沉沉的林阴小道,仿佛正穿过父亲书房门口高大的法国梧桐,走近父亲紫檀木的大书桌,偷啜一口小壶中苦涩甘美的好茶,那温暖的茶香一直在我生命中延续流动。”,联系全文,简要赏析这样写的好处。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咏史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13.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诗。

14.就诗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结合全诗,写一段鉴赏文字。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独夫之心  (2)秦者秦也  (3)使六国各爱其人  (4)后人哀之而不

1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7.本文的写作极具繁简之美。有时惜墨如金,如开头简写秦之兴亡,有时又用墨如泼,如对阿房宫的描写,极尽铺陈之能事。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在于_________

18.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①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②而复哀后人③也”句中标注的三处“后人”分别所指是:①指___________②指_________③指 ___________

19.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的艺术手法,用意在_______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2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全面阅读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1.怅寥廓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比兴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和表现手法的综合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情景默写和一般性默写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一般性默写要根据上下文提示默写,情景默写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共3小题4空,前两小题选自高中必修课文,既有一般性默写也有情景默写,后一小题考查诗句的表现手法,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书写规范。答题时,特别注意“寥廓”“簪”“螺髻”的写法。

【点睛】

名句名篇默写考查的是精准识记的能力,重在平时的积累,识记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注重名篇的整体背诵,理解大意,明确主旨。②注意句子中通假字、难字和异体字。③重点识记具有哲理的句子、对人生有启发意义的句子、文本中的中心句、观点句、有修辞手法的句子等名句。答题时注意情景,根据情景回忆原文句子。

2.(1)代词,指两方中的一方,她(刘兰芝)  (2)愚笨愚拙、狭隘固执  (3)雨(雪)过天晴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常见实词、虚词的含义。此类试题一般要放到原句语境中去解释,平时要多积累常见实词、虚词的含义,特别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和词语的特殊用法。

本题三个加点的词语分别选自《孔雀东南飞》和《阿房宫赋》,先看加点词语在文言句子中所处的位置,然后结合整句的含义翻译出该词语的含义,注意含义的词性要符合该词语所处位置的词性。“相”,本义是相互,这里偏指对方刘兰芝; “区区”有“数量少或不重要、自称的谦辞”等含义,这里由“数量少”引申为“没见识”“狭隘固执”“愚笨愚拙”等含义。“霁”有“雨后或雪后天空放晴”“比喻怒气消散”等含义,这里用其本义“雨后或雪后天空放晴”。

【点睛】

常见多义文言词

1、要了解多义词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多义词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

例如,从:会意字,像两个人相随行走在路上。

本义:跟随、随从。如“吾从而师之”。

引申义:①听从、服从,如“从善如流”;②次要的,如“从犯”;③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叫从(zònɡ),如“从弟”。

2、紧扣语境推敲含义。每个词语虽然都有它自己的含义,但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含义不同,或为本义或为引申义。只有紧扣语境,才能准确地解释词语。

3.C

 

4.C

5.作家写作中可以被用来嘲笑的知识分子的缺点和弱点。或 知识分子身上可资嘲笑的“不完善”之处。

6.证明中国学者有厚古薄今的审美习俗(或审美上喜欢“向后看”)而知识分子又总是文明的代表者,与“向后看”的审美定势形成巨大反差,因而总被嘲笑。

7.B

8.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一生穷困潦倒,未能进学,不会营生,好喝懒做,使他的生活连温饱都得不到保障。

 

9.烘托出(衬托)出作者去品茶路上轻快、悠闲的心情。

10.    拟人(比拟)。    溪水柔顺、轻灵、缓缓流淌的特点。    

11.AD

12.以想象跨越时空,表达茶在我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表达作者对如茶般苦涩甘美的人生的领悟,增添了文章的深度与厚度。结构上与上文照应,前后勾连,令人回味。

 

13.古体诗

14.划线两句意思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此处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达自己献身无门,报国无期的无限愤慨之情。本诗开篇四句以“涧底松”“山上苗”起兴,隐喻人间的不平。中间四句以“世胄”“英俊”所处身份地位作对比,形象生动,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结尾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由一般而至个别,引用典故,列举“金氏”“张氏”家族依靠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高官;而很有才能的冯唐,就因为出身微寒,头发白了仍不被重用。反映了当时用人的腐败现象,对门阀制度造成的不合理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左思与冯唐有着相似的遭遇,结尾两句表面上是为冯唐鸣不平,实则是引用典故自比,为自己报不平,表达了自己因门阀制度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无限愤慨之情。

 

15.(1)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此指秦始皇(2)灭族(3)假使(4)以……为鉴

16.于是戍边的士兵一声呐喊,函谷关被攻占,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成了废墟。

17.突出秦统治者的骄横与生活的奢靡,为秦因爱纷奢而亡作铺垫。

18.    秦以后的人,特指唐朝统治者    唐以后之人    秦以后的人,特指唐朝统治者    

19.    借古讽今    委婉地提出自己的讽谏,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解析】

15.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含义的能力。此类试题多以客观选择题出现,本题是主观试题。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含义,要重视一词多义的积累,特别注意词类活用现象,答题时注意把加点词语放回原句语境中仔细甄别。

本题中,“独夫”是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的统称,此处语境特指“秦始皇”;“族”,名词使动用法,灭族,使……灭族;“使”,连词,假如、假使;“鉴”,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鉴。

16.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注意文言现象的翻译。同时注意整体把握句意,注意句子语气通畅,意思明白。

本题中,“戍卒”指戍边的士兵。“函谷举”是一个被动句,注意“举”要翻译为“被攻占”。“楚人一炬”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谓语动词,根据前后文补出;“楚人”特指项羽。“可怜焦土”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谓语动词,根据前后文补出;“可怜”,古今异义,可惜。

1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结构层次、中心意思、表现手法的综合能力。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文本层次、归纳中心意思的基础上,仔细甄别,体会文章结构层次安排的用意。

杜牧的《阿房宫赋》开头写秦之兴亡,惜墨如金;对阿房宫的描写,极尽铺陈之能事,用墨如泼。作者这样写用意在于通过两相对比,强调秦统治者的骄横与生活的奢靡,为后文得出秦因爱纷奢而亡的结论作铺垫。

18.本题考查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的能力。此类试题特别强调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含义。

本题标注的三处“后人”,一、三处含义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注意要指出“特指唐朝统治者”,因本文目的是讽谏唐朝统治者。二处“后人”是指“唐朝以后之人”。

19.本题考查理解整文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全文主旨,然后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结合表现手法和文章主旨分辨其作用。答题模式一般为运用了何种手法,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表达了(抒发了)何种意思(情感),起到了什么效果。

本题中,《阿房宫赋》全文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借古讽今”,其用意在于借秦王朝统治者骄奢淫逸,大兴土木,消耗民力,不顾百姓死活,导致王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参考译文:

六国的宫妃,王子王孙,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这是宫中在焚烧椒、兰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没能见到皇帝,竟整整三十六年。燕国、赵国收藏的金玉,韩国、魏国营谋的珍宝,齐国。楚国的精华物资,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

可叹呀!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