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朝作家文言文汇编​(上)

高考精品讲义集


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题型实词、虚词、翻译、文意理解讲义


考场文言文之《吕氏春秋》《列子》《韩非子》选篇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上)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下)

书信类文言文

文言文之书序类

十月的寒冷与温暖(讲义版)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隋唐五代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魏晋南北朝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宋元明清(上)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宋元明清(下)

政论类文言文之《淮南子》汇编

政论类文言文之《管子》汇编

政论类文言文之《晏子春秋》汇编

明朝作家文言文汇编(上)

明朝作家文言文汇编(下)

清朝作家文言文汇编

宋朝作家文言文汇编




宋朝作家文言文汇编(上)

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传记事

秦穆公袭郑,晋邾捷菑。《三传》所书略相似。

《左氏》书秦事曰:“杞子自郑告秦曰:‘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袭远,非所闻也,且行千里,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出师。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公羊》曰:“秦伯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秦伯怒,曰:‘若尔之年,宰上之木拱矣,尔曷知!’师出,百里子与蹇叔子送其子而戒之曰:‘尔即死,必于崤嵚岩,吾将尸尔焉。’子揖师而行,百里子与蹇叔子从其子而哭之。秦伯怒曰:‘尔曷为哭吾师?’对曰:‘臣非敢哭君师,哭臣之子也。’”

《谷梁》曰:“秦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秦伯曰:‘子之冢木已拱矣,何知?’师行,百里子与蹇叔子送其子而戒子曰:‘女死,必于崤之岩灊之下,我将尸女于是。’师行,百里子与蹇叔子随其子而哭之,秦伯怒曰:‘何为哭吾师也!’二子曰:‘非敢哭师也,哭吾子也,我老矣,彼不死,则我死矣。’”

其书邾事,《左氏》曰:“邾文公元妃齐姜生定公,二妃晋姬生捷菑。文公卒,都人立定公。捷菑奔晋,晋赵盾诸侯之师八百乘纳之。邾人曰:‘齐出玃且长。’宣子曰:‘辞顺弗从,不祥。’乃还。”

《公羊》曰:“晋卻缺帅师,革车八百乘,以纳捷菑于邾娄,力沛然若有余而纳之,邾娄人辞曰:‘捷菑,晋出也,玃且,齐出也。子以大国压之,则未知齐、晋孰有之也。贵则皆贵矣,虽然,玃且也长。’卻缺曰:‘非吾力不能纳也,义实不尔也。’引师而去之。”

《谷梁》曰:“长毂五百乘,绵地千里,过宋、郑、滕、薛,夐入千乘之国,欲变人之主,至城下,然后知,何知之晚也!捷菑,晋出也,玃且,齐出也。玃且,正也,捷菑,不正也。”

谓秦之事,《谷梁》纤余有味;邾之事,《左氏》语简而切。欲为文记事者,当以是观之。

(取材于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捷菑:春秋时邾国国君文公之子。獲且是邾文公的嫡长子,为文公的元妃齐姜所生,世称邾定公。捷菑,是文公的次妃晋姬所生。②蹇叔: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经百里吴引荐入泰,任秦穆公上大夫、右相。③赵盾:即赵宣子,春秋时晋国卿大夫。④卻缺:春秋时普国上卿。⑤夐:远。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邾捷菑 纳:使……被接纳

B.秦伯袭郑 将:准备率领

C.邾人曰 辞:说法,接口

D.义实不尔也 克:战胜,攻下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劳师袭远 晋赵盾诸侯之师八百乘纳之

B.谁不知可怪也欤

C.千里袭人 辞顺弗从

D.若尔之年求人可使报秦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左传》记录的是蹇叔劝阻秦穆公袭郑,《公羊传》记录的是蹇叔之子劝阻秦穆公袭郑。

B.《春秋三传》在记录秦穆公袭击郑国这件事时,史实基本一致,但细节各不相同。

C.《左传》中送捷菑归国的是晋国大臣赵盾,《公羊传》送捷菑归国的是晋国大臣卻缺。

D.《公羊传》刻画卻缺统帅部下力量雄厚;《谷梁传》描绘晋军席卷千里,气势汹汹。

4.请写出“何知之晚也”中“之”指代的内容。

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6.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结合《春秋三传》对“蹇叔哭师”这一细节的不同描绘,谈谈你对“予谓秦之事,《谷梁》纡余有味”的理解。

(2)作者说“欲为文记事者,当以是观之。”请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谈谈“邾之事,《左氏》语简而切”带给你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庄公与齐战于长勺,两军相望,此为何时!而“听讼用情”对曹刿之问战,何其迂阔而远于事情耶!彼曹刿遽一战许之,意者刿亦迂儒曲士之流欤?观从庄公战,以我之盈,乘齐之竭;以我之整,逐齐之乱。机权韬略,与孙武、吴起并驱争先。使庄公之言,诚迂阔而不切事情,岂足以动刿之听耶?所以深赏而亟许之者,必有说也!

马之所以不敢足者,衔辔束之也;民之所以不敢肆意者,法制束之也。衔辔败,然后见马之真性;法制弛,然后见民之真情。困之不敢怨,虐之不敢叛者,于法制耳。大敌在前,抢攘骇惧,平日之所谓法制者,至是皆涣然解散矣。法制既散,真情出……

子羔为卫政,刖人之足。卫乱,子羔走郭门,刖者守门,曰:“于此有室。”子羔入,追者罢。子羔曰:“吾亲刖子之足,此子报怨之时也,何故逃我?”刖者曰:“君治臣也,先后臣以法,欲臣免之于法也,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于颜色,臣又知之,此臣之所以脱君也。”夫人在缧绁之中,锱铢之施,视若金石。子羔特一有司耳,徒有哀矜之意,无哀矜之实,人犹且报之若是,况庄公君临一国,小大之狱皆必以情,人思报,岂子羔比耶!狱,死地也;战,亦死地也。昔居死地尝受其赐,今安得不赴死地以答其赐哉?民既乐为之死,则陷坚却敌,特馀事耳

吾尝论古人之言兵,与后人之言兵不同。盖有论战者,有论所以战者。军旅形势者,战也;民心者,所以战也!昔晋士蒍尝曰:“礼乐慈爱,战所也。”当时之论兵者,每如此。柳宗元论长勺之役,乃谓:“徒以断狱为战之具,吾未之信。”乃历举将臣士卒地形之属。宗元之所言,皆所谓战,而非所以战也。乌足以知之

(取材于宋代吕祖谦《东莱博议》)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有说也               殆:恐怕

B.马之所以不敢足者       肆:放纵,放开

C.于法制耳               劫:约束

D.礼乐慈爱,战所也       蓄:蓄养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听讼用情”对曹刿之问战   彼曹刿遽一战许之

B.治臣也                   人思报

C.真情出                     此子报怨之时也

D.从庄公战                 所以深赏而亟许之者

9.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其迂阔而远于事情耶

为什么他不合时宜而且离事实真情很远啊

B.先后臣以法,欲臣免之于法也

先后(都是)依法来(处置)我,希望我(能)免于法律的(制裁)

C.则陷坚却敌,特馀事耳

那么攻陷坚强的防卫打退敌人,只不过是小事罢了

D.乌足以知之

怎么能够明白这事呢

10.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此臣之所以脱君也。

②徒以断狱为战之具。

11.鲁庄公的哪条理由让曹刿认为“可以一战”?请用《曹刿论战》中的原句回答。

12.文中举子羔为卫政的例子,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正义之立,在国法制,在军为纪律。治国而法制者亡,理军而废纪律者败。法制非人情之所安,然吾必驱之使就者,所以齐万民也;纪律非士心之所乐,然吾必督之使者,所以严三军也。

昔者,李广之为将军,其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者。盖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以将军出塞者岁相继也,而大小之战七十余。遇以汉武之厚于赏功,自卫、霍之出,克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广之吏士侯者亦且数辈,而广每至于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当幕府之责。当时、后世之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也。

窃尝究之,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

夫士有死将之恩,有死将之令。知死恩而不知死令,常至于骄;知死令而不知死恩,常至于怨。善于将者,使有以死吾之恩,又有以死吾之令,可百战百胜也。虽然,死恩者私也,死令者职也。士未有以致其私,而有以致其职者,可战也。盖私者在士,而职者在将。在士者难,在将者可必故也。

夫部曲行阵、屯营顿舍,与夫昼夜之警严、符籍之管摄,皆所谓军之纪律。虽百夫之,不可一日辄废而缓于申严约束者也。故以守则整而不犯,以战则肃而用命。今广治军,欲其人人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顿舍、警严、管摄一切弛略,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故当时称其宽缓不苛,士皆爱乐,而程不识乃谓:“士虽佚,乐之死敌,然敌卒犯之,无以禁也。”此其恩不加令,而功之难必也。

(取材于《李广论》)

注释:①败衄:挫败损伤,多指战事失败。②不偶:这里指命运不好。

1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国而法制者亡            缓:延迟

B然吾必督之使者            循:遵守

C在士者难恃                  恃:依靠

D虽百夫之率                  率:通“帅”,主将

1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在国法制                     乐之死敌

B克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         可百战百胜也

C无尺寸之功取封爵             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

D今广治军                     欲其人人自安利也

1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私者在士             为私情(作战),(主动权掌握)在士兵手中

B故以守则整而不犯       所以用(它)防守就能军容严整而不可侵犯

C以便其私而专为恩       以便他私自对士兵单独施加恩惠

D然敌卒犯之             但是敌人突然袭击他们

1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然吾必驱之使就者,所以齐万民也。

②夫士有死将之恩,有死将之令。

17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汉武帝对有军功之人厚于封赏,自卫、霍开始,因军功封候的人很多。

B李广才能出众且性格宽仁,其手下有很多将士均因其让功而受赏封侯。

C时人多认为李广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但本文作者却并不认同此看法。

D士兵们爱戴李广,也愿意拼死作战,因李广对他们宽容和缓、不严苛。

18作者认为为将者爱护士兵固然可贵,但更应该强调军纪。请根据文章最后两段说明作者更强调军纪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今言当世之务者,必曰所先者,宽赋役也,农桑也,实仓廪也,备灾害也,修武备也,明教化也。此诚要务,然犹未知本也。臣以为所尤先者三焉,请为陛下陈之。一曰立志,二曰责任,三曰求贤。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有其本,不患其无用。

三者之中,复以立志为本,君志立而天下治矣。所谓立志者,至诚一心,以道自任,以圣人之训为可必信,先王之治为可必行,不狃滞近规,不迁惑于众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此之谓也。夫以一夫之身,立志不笃,不能自修,况天下之大,非体乾刚健,其能治乎?自昔人君,孰不欲天下之治?然而或欲为而不知所措,或始锐而不其终,或安于积久之弊而不能改为,或惑于众多之论而莫知适用。此皆上志不立故也。

臣观朝廷每有善政,鲜克坚守,或行之而天下不从,请举近年一二事以明之。朝廷以今之任人未尝选择,一用荐举之定式,患所举不得其人也,故诏以之,非不丁宁,然而当其任者如弗闻也。陛下以为自后所举果得其人乎?曾少异于旧乎?又以守令数易之害治也,诏廉察之官举其有善政者俾之再任,于今未闻有应诏者。岂天下守令无一人有善政邪?苟陛下之志先立,奋其英断以必行之,虽强大诸侯,跋扈藩镇,亦将震慑,莫敢违也,况郡县之吏乎?故臣愿陛下以立志为先,如臣前所陈,法先王之治,经典之训,笃信而力行之,救天下深沉固结弊,为生民长久治安之计,勿以变旧为难,勿以众口为惑,则三代之治可望于今日也。

若曰人君所为,不可以易,易而或失,其害则大,臣以为不然。稽古而行,非为易也,历观前史,自古以来,岂有法先王,稽训典,将大有为而致败乱者乎?惟动不师古,苟安袭弊,卒至危亡者则多矣。事据昭然,无可疑。愿陛下不以臣之疏贱而易其言,则天下幸甚

(取材于程颐《为家君应诏上英宗皇帝书》)

1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桑也                劝:鼓励

B.或始锐而不其终        克:攻破

C.故诏以之              饬:告诫

D.经典之训              稽:考察

2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犹未知本也          吾还也

B.不狃滞近规            师不必贤弟子

C.不能自修              欲速不达

D.救天下深沉固结弊      今者有小人

2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

这三项是治国根本,临事裁决只是具体的功用

B.非体乾刚健,其能治乎

没有健康的体魄,怎么能够治理好呢

C.虽强大诸侯,跋扈藩镇,亦将震慑

即使强大的诸侯、专横的地方军阀,也将(感到)震惊害怕

D.愿陛下不以臣之疏贱而易其言,则天下幸甚

2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此之谓也

②惟动不师古,苟安袭弊,卒至危亡者则多矣。

2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议论国事的人没有认识到“立志”“责任”和“求贤”的重要性。

B.君主的志向没有确立,是因为被方方面面的议论所迷惑。

C.很多君主都想治理好天下,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实现理想。

D.君主取法古代改革时弊是恰当的举措,不会导致社会混乱。

24.作者为什么希望君王要以立志为先?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具体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留耕堂记

(宋)叶适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余孩稚时,闻田野传诵,已识其趣.;出游四方,所至闾巷无不道此相训切。今葛君自得遂取以名.堂,盖其词意质而.劝戒深,殆非文于言语者所能窥也。

凡人衣食、居处、嗜好之须,当身而足,则所留固狭矣。然而念迫于室家,莫之赢焉;爱牵于子孙,不能业焉。四民百艺,朝营暮逐,各竞其力,各私其求,虽危而终不惧,已多而犹不足者,以.其所留不止于一身故也。嗟夫!若.是则诚不可禁已。虽然,其留者则必与是心俱,彼心不丧,术不谬.,阡连陌接,谷量山积,而隐诸方寸之小,无惭焉可也。不然则货虽留而心不足以留也留之家家不能受留之子孙子孙不能守甚至刑祸戮辱水火盗贼俄反顾失之皆是也。故广欲莫如.少取,多贪莫如寡愿,有得莫如无争。货虽不留,心足以留也。岂惟田野闾巷,而士君子何独不然!

葛君宅才数亩,无高垣.大屋之居,桑麻果树,依约可数。有二子,行称其文,卑躬侧履,非礼不动,草衣木食,自乐其乐。然后知方寸之小为无穷,而所留者异乎人之留也。若夫由是以致其用,则犹外物也哉!

25.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田野传送,已识其  旨趣

B.今葛君自得遂取以堂  名字

C.彼心不丧,术不      错误

D.无高.大屋之居      墙壁

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盖其词意质劝戒深       死有知,其几何离

B.其所留不止于一身故也   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C.是则诚不可禁已         吾儿,久不见

D.广欲莫少取             方五六十, 六七十

27.下面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殆非文于言语者所能窥也

——也许不是在文章的语言中所能看到的。

B.各竞其力,各私其求,虽危而终不惧

——各自尽力竞争,各自追逐自己的欲望,即使有危险也始终不畏惧。

C.岂惟田野闾巷,而士君子何独不然

——哪里只是田野乡下这样,而士人君子难道不是这样吗?

D.所留者异乎人之留也

——(葛君)留给子孙的东西和一般人留给子孙的东西不一样。

28.请用“/”为文中画曲线部分的句子断句。

不 然 则 货 虽 留 而 心 不 足 以 留 也 留 之 家 家 不 能 受 留 之 子 孙 子 孙 不 能 守 甚 至 刑 祸 戮 辱 水 火 盗 贼 俄 反 顾 失 之 皆 是 也

29.作者说“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句民谚“其词意质而劝戒深”,其中“劝戒的深意”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四字词语回答。(不少于3个词语)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①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蜿。其上有鸟,黑如鸲鹆,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觜,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腭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莫,皆宿。

②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磨戛,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①,皆去。 

③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隐追忆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注)①迟明:天快亮的时候。

30.文章第①段中划线句有何特色,试作说明。

31.在第①段中,作者借“磔然有声”的鸟来打破山中的万籁俱寂,这种写作手法在诗歌散文中常常被使用。请结合你的生活、阅读举一个具体例子,说明这样写的巧妙之处。

32.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结构清晰,先记叙了此游所见之景物,又记叙夜宿山上的情景,最后叙作记以追怀此行作结。

B.本文作者善于捕捉和描摹形象,所有的描写都惟妙惟肖、恰如其分,既摹写物形,又摹写声音。

C.本文第③段中“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这一句既表明了山寺的高,又写出了山间的空气洁净,因此看到的星斗都又亮又大。

D.这是一篇以刻画景物,渲染气氛,传达感受见长的游记,文章结尾“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意在强调文章所描写的内容至今还让人感到森然可怖。

33.后人认为,《新城游北山记》是继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后又一篇优秀的山水游记。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的,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举例进行赏析。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定州阅古堂记

(北宋)韩琦

①庆历八年,天子以河朔地大兵雄而节制不专,非择帅分治而并抚其民不可,始诏魏、瀛、镇、定四路,悉用儒帅。而定以不肖辱其选。既让不获命,至则竭愚修职,尚惧不能称上所以付与之意,退而思迹古名臣之轨躅以自策励,患其汩于多务而志之弗虔。会郡圃有坏亭,岁久不葺,于是广之为堂。既成,乃摭前代良守将之事实,可载诸图而为人法者,凡六十条,绘于堂之左右壁,而以“阅古”为堂名。  

②夫古犹今也,古之人能成异政、立奇功,而今或不能者,何也?盖其待己也,必贤而足;其报䘵也,必利而安,持是以望政成而功立,不其难哉?如曰,古人能之,予反不能之,日夜以勉焉,又安有不至者耶?今予之所为也,诚以己之道未充,而君之禄殊厚,任重途远,惟仆踣之是虞。故在燕处之间,必将监古以自勉。

③其未至也,则虽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予方仰而愧,俯而忧,孰知夫乐之为乐哉!其少进也,则虽吏文之扰怀,边责之在己,予固得其道而处之,至于幅巾坐啸,恬然终日,予之所乐,恶有既乎?若其宾客之于斯,僚属之于斯,不离几席,如阅旧史,俾人人知为治者莫先于教化,用兵者莫贵于权谋,而俱本之于忠义。功名一立,不独身享富贵,而庆流家宗,其余风遗烈,可以传于简策,邈千万世而凛然如存,咸有耸慕之意,不以酣歌优笑之为乐,而以是为乐。而予也岂徒己之为益,是将有益于人。知我者,其以我为喜爽垲,遂娱赏而已乎?

④后来之贤,与我同志,必爱尚而增葺之,宜免夫毁圮污墁之患矣。

34.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B.C.D.

35.下列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人已经不能像古人一样成异政、立奇功了。

B.我接受朝廷的俸禄就必须担起重任不断前行。

C.我担心自己在进取的道路上跌倒不前而停滞。

D.在公务之余闲居之时我也借鉴古人勉励自己。

36.第③段画线的“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一语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37.文章第③段围绕“乐”展开,层层推进,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画意

(1)世人止知吾落笔作画,却不知画非易事。《庄子》谓画史解衣盘礴(1),此真得画家之法。须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如所谓易、直、子、谅(2)油然之心生,则人之笑啼情状,物之尖斜偃蹇,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觉见之于笔下。如工人斫琴,得峰阳孤桐,巧手妙意,洞然于中,则朴材在地,枝叶未披,而雷氏成琴(3),已脱然在目。其志气郁涩,拙鲁闷默之人,铦凿利刀,不知措手之处,焉得焦尾五声扬音于清风流水哉!

(2)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余因暇日阅晋唐古今诗什,其中佳句有道尽人腹中之事,有状出人目前之景,不因静居燕坐,明窗净几,一炷炉香,万虑消沉,则幽情真趣,岂易品藻?及乎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世人将就,率意触情,岂草草便得?

(3)盈天地间,万物纤悉,含毫运思,能曲尽其态者,止一法耳。一者何?曰“传神”而已矣。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此郭若虚深鄙众工,虽曰画而非画者,盖只能传其形,而不能传其神也。盖仁者乐山宜如白乐天《草堂图》,山居之意裕足也;智者乐水宜如王摩诘《辋川图》,水中之乐饶给也。故书法气韵生动为第一,良有以哉!

(节选自郭熙、郭思《林泉高致▪山水训》)

(注)(1)解衣盘礴:解开衣服伸开腿坐,示不拘形迹,旁若无人。(2)易、直、子、谅:《礼记▪乐记》所说的平易、正直、慈爱、宽恕之心。(3)雷氏成琴:唐代蜀中人雷威所制的琴,为家人所贵重。

38.第(1)段中与“画家之法”相反的作法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39.第(1)段中划线句的表达作用是

40.第(2)段作者为什么要写“阅晋唐古今诗什”?

41.下列与“气韵生动”有关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能细致而形象地描摹出世间万物,就能做到气韵生动。

B.普通画工只能画出人之神韵,深得画家郭若虚的鄙视。

C.《草堂图》山居的情味充实,画出了山静穆庄重的形态。

D.《辋川图》水中的乐趣丰盈,蕴含了智者的通达与灵动。

42.从王摩诘《终南山》诗中选一联为例,阐释“诗是无形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不朽论

刘敞

士之不朽者三,所以本之者一也。德能服人则不朽,功能济时则不朽,言能贻世则不朽;虽然,本之者德而已矣。德者,仁、义、忠、信之谓也。内着于其外,达则其功也,穷则其言也。故德者本也,功与言者末也。处势高,名泽及于远,谋而世用之,行而世信之,则功必立。处势低,名泽不及于远,谋而世弗用也,行而世弗信也,则言以着。故功者,以德为功者也,非俗之所谓功也;言者,以德为言者也,非俗之所谓言也。

俗之所谓功者,规一切者也。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则有强兵之功;坏井田,废什一,困百姓之力,实府库之藏,则有富国之功。以诡谲为机,以刑法为驱,以君心为度,以巧伪为制,若是而已矣。俗之所谓言,务无用者,饰名数以干礼,合章句以导谀,为曼衍以诡俗,务名誉以邀利,大不可施于朝,小不可教于乡,以靡丽为精,以辩异为奇,若是而已矣。是以德也、功也、言也,判而为三。

嗟乎!君子之道所以隐也,功非其功矣,言非其言矣;然而世犹贵功而尚言,自以为不朽,吾未始知其诚不朽也。夫世之士既无以明功与言之端,又因见世俗之功而趋之,闻世俗之言而美之,予以太上立德不可及也。呜乎!则是以功与言常必去德而独存者也,丧其本矣!申、商也,孙、吴也,仪、秦也,杨、墨也,何可胜言哉!

43.“士之不朽者三”中的“三”指的是_____;“本之者一”中的“一”指的是__

44.第一段中与划线句相对应的一句是_________

45.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德是根本,功与言只能说是末节,不要本末倒置。

B.君子之道所以隐也,应该不“立功”也不“立言”。

C.世人趋功美言,是不明白“功与言之端”是“德”。

D.世人贵功而尚言,虽自以为不朽,但不可能不朽。

46.简析作者认为“德也、功也、言也,判而为三”的理由。

47.作者对于“申、商也,孙、吴也,仪、秦也,杨、墨也”的评价是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曾南丰先生⑴文集序

赵师圣

①予自束发受书,长而策名登朝,海内升平,天下乂安,读书中秘,于今二十有余年,凡古今文章升降之变,窃尝窥之矣。

②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敝,虽以唐贞观致治,几于隆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衰。昌黎韩子起布衣麾之,天下翕然复归于正。愈之后二百有余年而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以达于孟子。士无贤不肖,不谋而同曰:欧阳子,宋之韩愈也。时予乡曾文定公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知之者,欧阳公见而独异之,初骇其文,复壮其志,由是而子固之名动天下。嗟乎!彼文公者,岂徒以其文章哉?方其迎骨于凤翔也,王公士庶奔走膜拜,而文公冒死极谏,撄万乘之怒而不悔。则文公卫道之严,正气所磅礴,固已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矣。其手扶云汉,章分裳锦,岂偶然哉?欧阳公立朝谠直不回,至其论文,则曰: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不然,以欧公之才,岂不能争裂绮绣,若子云、仲淹辈,诚卫道之心严耳。

③曾子固、子开伯仲皆以文名于时,而子固文尤著。其《元丰类稿》言近指远,大者衷于谟训,而小者中于尺度。至论古今治乱得失、是非成败、人贤不肖,以及弥纶当世之务,斟酌损益,必本六经。卫道之心,实与昌黎、永叔相表里,非仅以文章名后世也。后之君子读子固之文,而得欧阳子之志,与韩子当年抵排异端、张皇幽眇之深心,以上溯于子舆氏知言之教,则斯稿之传,不为无补于天下后世,乃足以明吾乡之学,障百川而回狂澜,以庶几于邹鲁之遗业也,有如是尔。同邑后学赵师圣题。

注:⑴即北宋文学家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48.第②段表现了曾巩“名动天下”的两个因素:其一是文章;其二是 ________

4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明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50.文中多次提到韩愈、欧阳修,其用意是什么?

5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为赠序,是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元丰类稿》所作的序言。

B.“海内升平,天下乂安”之“乂”,治理、安定的意思;“乂安”,即天下太平。

C.“卫道之心”是曾南丰先生的为文之本,也是《元丰类稿》的灵魂。

D.“窃尝窥之矣”、“同邑后学”-----加点字是作者自称,亦是自谦之词。

52.简要赏析这篇序文的特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州州学记

李觏

①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①;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②。

②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官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优,闻而是[    ],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北隅。厥土燥刚④,厥位面阳,厥材孔良。瓦壁门庑,黝垩丹漆④,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⑤。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③舍菜且有日⑥,盱江李觏谂于众日⑦:“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⑧,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逢圣君,尔袁得贤官,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潭礼乐以陶吾民:  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摘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祗:恭敬。②尼:停止,阻止。③厥:其。④黝:淡青黑色;垩:白色泥土。⑤廪:粮仓。⑥舍菜:开学典礼。古代初入学时;用芹藻之类的植物礼敬先师,称为舍菜。⑦谂(shěn):勉励。⑧草茅:指在野的人。

53.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

54.可填入第②段[    ]处的词是(    )

A.B.C.D.

55.第②段详略得当,用自己的话分别指出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概括详写的作用。

56.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句式特点和表达效果。

57.对“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难道只是几个人的羞耻,掌权者也会很忧虑。

B.不只是几个人感到羞愧,掌权者也感到忧虑。

C.岂只是你们个人的羞耻,也是治国者的忧虑。

D.诸位羞愧于事无补,治国者的忧虑事关重大。

58.简析第⑧段李觏勉励众人的讲话思路。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1)予友盖邦式,尝为予言:“司马子长之文章有奇伟气,窃有志于斯文也,子其为说以赠我。”予谓:“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予有《______》一部,在天下名山大川、壮丽奇怪之处,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

(2)“子长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

(3)南浮长淮,溯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呜,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交集而齐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

(4)凡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而为文章,是以变化出没,如万象供四时而无穷,今于其书观之,岂不信哉!

——节选自马存《赠盖邦士序》

59.第(1)自然段的空白处是子长的代表作,请填入其作品集名称。

60.文章第(3)段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请从句式角度加以赏析。

61.作者的主张恰好呼应了“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请写出这句话所在文章的篇名。

62.本文是一篇节选文章,请根据已有内容,推测下文的内容。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杨晟

(宋)孙光宪

①唐杨晟始事凤翔节度李昌符,累立军功,因而疑之,潜欲加害。昌符爱妾周氏愍其无辜,密告之,由是亡去而获免也。后为驾前五十四军都指挥使,除威胜军节度使,建节于彭州。抚绥士民延敬宾客洎僧道辈各得其所厚于礼敬人甚怀之。

②李昌符之败,因令求访周氏。既至,以义母事之。每旦未视事前,必伸问安之礼,虽厄在重围,未尝废也。

③新理之所,兵力未完,遽为王蜀先主攻围,保守孤城,救兵不至,凡十日而为西川所破而害焉。有马步使安师建者,杨氏之腹心也,城克执之。蜀先主②知其忠烈,冀为其用,欲宽之。师建曰:“某受杨司徒提拔,不敢惜死。”先主叹赏而行戮,为设祭而葬之。

(注释)①节:符节。古代使臣及守邦国者执以示信之物。②王蜀先主:指前蜀先主王建。

6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威胜军节度使            (2)以义母

64.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昌符爱妾周氏其无辜。(  )

A.救济            B.同情            C.担心            D.照顾

(2)每旦未视事前。(  )

A.办公            B.巡视            C.考察            D.上任

65.第①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抚绥士民延敬,宾客洎僧道辈,各得其所厚,于礼敬人,甚怀之

B.抚缓士民,延敬宾客,洎僧道辈,各得其所,厚于礼敬,人甚怀之

C.抚绥士民,延敬宾客,洎僧道辈各得其所,厚于礼,敬人甚怀之。

D.抚绥士民延敬,宾客洎僧道辈,各得其所厚,于礼敬,人甚怀之。

66.与“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中“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驾前五十四军都指挥使B.王蜀先主攻围

C.凡十日而西川所破而害焉D.设祭而葬之

6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马步使安师建者,杨氏之腹心也,城克执之。蜀先主知其忠烈,冀为其用,欲宽之。

68.结合文章内容推断李昌符的为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洞真观横翠阁

(宋)何朝隐

①洞真观之左右,支珑盘亘,其西矗立如屏者,道士张君文政有阁临之。规模肇自先世,至政尤加表章,而山之泉、石、草、树、鸡、犬、人家,凡登兹阁,皆一目而尽,正李谪仙所谓樵夫耕叟出入画图者。余过而爱之,因为榜曰“横翠”,家弟彦和能作大字,得山谷老人笔意,令书其榜,而揭于阁之颜。

②而又为之说曰:古人莫不有爱山癖,而兹癖非静者不能,盖奇峰绝���,不择地而有之,不幸在无人之境,则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技;以置通邑大都,( )有力者往往攘臂其间,( )化为争夺之场。

③余尝与客游于斯,徙倚栏楯,则是山之回巧献技于前者,如云霞之蒨绚,风雨之晦冥,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千态万状,辐凑兹阁。览者心凝神释,与灏气俱爽而莫得其涯,诚事外之真乐也。或者乃曰:“昔韩退之与孟东野《城南联句》,谓遥岑寸碧,远目为之增明,阁俯兹山,不啻侑座欹器①,与韩意特异,何也?”余曰:“山既静者之好,则远近奚择?且横平岗于座右,耸翠碧于天末,虽若辽绝,至夫景物变态,远近诚弗异也,达人大观,决不尔,倘弗谓然,则退之为王氏《喜宴亭记》何以特赏突然之丘出于所居之后耶?”

④嗟呼,若果以好远略近为心,则推之人事,必将嗜欲得而喜功名,富贵得而慕神仙,健羡之心,无时而已也。丁曾岂静者之为哉!政之师仲清心解于此,政固闻其大端。余既为记以申之,惧吾他日行事,有类于是者,故篇末系见,聊以自警,仍为世俗之戒云。梅溪何朝隐记。

注释:①侑座欹器:古代君王置于座右用以警戒的一种器物,此处用以形容靠的很近。

69.可填入第②段括号处的虚词是( )。

A.虽 而B.则 而C.虽 则D.然 则

70.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横翠阁位于洞真观西面像屏风一样高耸的山峰之上。

B.横翠阁由道士张文政最早兴建,作者亲自为它命名。

C.横翠阁因周围精致如画,登阁即可尽收眼中而得名。

D.横翠阁的匾额题字取法于大家,有黄庭坚书法之风。

71.简析第③段引述《城南联句》和《燕喜亭记》的不同用意。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待漏院记

(宋)王禹偁

①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相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乃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銮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撤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__________有思乎?

②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③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色,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下死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④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⑤棘寺小吏王禹偁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注]①漏:古代计时器。②哕哕:拟声词,徐缓而有节奏的响声。③眚:日食或月食,引申为灾异。④重瞳:相传舜的眼睛有两个瞳子,此指皇帝。

72.可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虚词是(   )

A.B.C.D.

73.对第②段贤相待漏时思虑的分析,都符合文意的一组是(   )

①安泰百姓,并吞四夷    ②消弭战患,开垦荒田

③举荐贤能,贬斥奸佞    ④辞官消灾,严惩罪犯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74.下列成语与第③段描述的奸相不吻合的一项是(   )

A.恩将仇报B.以权谋私C.党同伐异D.阿谀逢迎

75.赏析②③两段画线句的描写手法。

76.结合内容,分析第④段的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处州照水堂记

宋 苏舜钦

括苍郡署冠山之椒,林壑蔽翳,故当暑有蒸郁之烦,至者或神明不开则事务隳废,咸平初,杨文公起凝霜阁,下览平旷,得遥岑远林之赏,当时固已为嘉处□。景祐中,孙公元规以言事南迁,移守此郡,考政之始,众务毕举,乃历访雄胜之地,以图燕休,又得西北隅绝���之巅,刬去丛秽,化出异境,溪山之势,奔放坌来,始规地命名,诏徙他郡。

②后更三守,泯然不寻。李君然明之来,刷剔隐滞,纲条一心,吏民晓然,逾年甚便,然后思有所以自适,且将以风迹留遗乎后人,景与意并,正获乎元规之地,遂构广厦,且以照水题之。摩豁虚明,坐视千里,虽甚盛暑,洒然如秋,有长溪者,源自闽来,趋过槛下,前向南明山,盖王方平之旧隐也,苍峰古刹,阴晴隐见。又于东南创月轩,稍却为燕阁,阁之右又为风亭,亭前启轩曰夕霏,是皆出于照水,而乃有斯胜也。华榱髹楯,下上相焕,易去榛莽,与政俱新,盖基于元规,成于然明,使元规之久,则然明乐成其成矣。然明之去速,则来者其谓斯何!二君默契,遂亡异趣,是政之所起,故自有乎后先。

③一日然明书来,求予文其事,予慨然东望,神爽坐驰,恨不能剧饮酣歌,俯仰周览于其上;又不能具道其营建之勤,山水之胜,徒胸中耿耿,终日有所思,然明或能图以为贶,使予对而销忧,尚可更发咏歌,以足其未至者矣。

77.分析第1段划线句的作用。

78.文中第1段方框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

79.概括第2段“而乃有斯胜也”中“胜”的内涵。

80.下列对第3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照水堂由三人修建完成,作者都做了详细记录。

B.每次修缮照水堂都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改造。

C.照水堂周围的山水之胜作者无法一一加以描述。

D.本文的写作缘由是为了满足没有达到之人的愿望。

81.孙元规和李然明“二君”的“默契”体现在哪里?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东方智士

(宋)朱敦儒

①东方有人自号智士,才多而心狂。凡古昔圣贤与当世公卿长者,皆摘其短缺而非笑之。然地寒力薄,终岁不免饥冻。

②里有富人,连第宅,甲其国中。车马奴婢,钟鼓帷帐物物惟备。一旦,富人召智士语之曰:“吾将远游,今以居第贷子。凡室中金玉资生之具无乏皆听子用不计。期年还,则归我。”

③富人登车而出,智士杖策而入。奴仆妓妾,罗拜堂下,各效其所典薄籍以听命,号智士曰“假公”。智士因遍观居第,富实伟丽过王者,喜甚。忽更衣东走圊,仰视其室卑狭,俯阅其基湫隘,心郁然不乐,召纲纪仆让之曰:“此第高广而圊不称。”仆曰:“惟假公教。”

④智士因令撤旧营新,狭者广之,卑者增之,曰如此以当寒暑,如此以蔽风雨。既藻其梲,又丹其楹,至于聚筹积灰,扇蝇攘蛆,皆有法度。事或未当,朝营夕改,必善必奇。智士躬执斤帚,与役夫杂作,手足疮茧,头蓬面垢,昼夜废眠食,忉忉焉唯恐圊之未美也,不觉阅岁,成未落也。

⑤忽阍者奔告曰:“阿郎至矣!”智士仓皇弃帚而趋迎富人于堂下。富人劳之曰:“子居吾第乐乎?”智士恍然自失曰:“自君之出,吾惟圊是务,初不知堂中之温密,别馆之虚凉。北榭之风,南楼之月,西园花竹之盛,吾未尝倪目;后房歌舞之妙,吾未尝举觞。虫网琴瑟,尘栖钟鼎,不知岁月之及子复归而吾当去也。”

⑥富人揖而出之。智士还于故庐,且悲且叹,悒悒而死。

⑦市南宜僚(名人。)闻而笑之,以告北山愚公。愚公曰:“子奚笑哉?世之治圊者多矣!子奚笑哉?”

(注释)①圊(qīng):厕所。②湫(jǐao)低. ③纲纪仆:管家 ④藻:文彩。引申为彩绘。。其梲(zhuó):屋梁上的短柱 ⑤忉忉:操心忧愁。

8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如此当寒暑相如度秦王特诈佯为予赵城

B.才多心狂其涸也,可立待也

C.忉忉焉唯恐圊未美也 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D.地寒力薄后践华为城

8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凡古昔圣贤与当世公卿长者,皆摘其短缺而非笑之。

(2)智士恍然自失曰:“自君之出,吾惟圊是务。”

84.第③段画线句中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凡 室 中 金 玉 资 生 之 具 无 乏 皆 听 子 用 不 计 。

85.请结合文章结尾愚公对东方智士的慨叹,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待王昭君谢汉帝疏①    [北宋] 柳开

①臣妾奉诏出妻单于,众谓臣妾有怨愤之心,是不知臣妾之意也。臣妾今因行,敢谢陛下以言,用明臣妾之心无怨愤也。

②臣妾少奉明选,得列嫔御;虽年华代谢,芳时易失,未尝敢尤怨于天人;纵绝幸于明主,虚老于深宫,臣妾知命之如是也。不期国家以戎虏未庭,干戈尚炽,胡马南牧,圣君北忧,虑烦师征,用竭民力;征前帝之事,兴和亲之策,出臣妾于掖垣②,妻匈奴于沙漠,斯乃国家深思远谋,简劳省费之大计也。臣妾安敢不行矣。况臣妾一妇人,不能违陛下之命也。

③(甲)今所以谢陛下者,以安国家,定社稷,息兵戈,静边戍,是大臣之事也。(乙)今用臣妾以和于戎,朝廷息轸顾之忧,疆场无侵之患③,尽系于臣妾也。是大臣之事,一旦之功,移于臣妾之身矣。(丙)臣妾始以幽闭为心,宠幸是望,今反有安国家,定社稷,息兵戎,静边戍之名,垂于万代,是臣妾何有于怨愤也。(丁)愿陛下宫闱中复有如妾者,臣妾身死之后,用妻于单于,则国安危之事,复何足虑于陛下之心乎!

④陛下以此安危系于臣妾一妇人,臣妾敢无辞以谢陛下也!”

(注)①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和亲。②掖垣:指皇宫。 ③轸顾:深切顾念;侵渔:即侵夺。

86.“疏”,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我们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学过与本文问题相同的课文是《___________》。

87.下面的句子插入文中甲、乙、丙、丁中的_______处最恰当。

食陛下之重禄,居陛下之崇位者,曰相,宜为陛下谋之;曰将,宜为陛下伐之。

88.对第②段画线句的写作用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交代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是王昭君出塞和亲的背景。

B.突出当时汉胡战事正酣,君王迫不得已派昭君出塞。

C.陈述常年战争耗尽民力,显示出塞和亲的重大意义。

D.描写匈奴南侵势不可挡,表明昭君出塞是为君分忧。

89.(小题4)全文代拟王昭君口吻上疏汉文帝,其写作用意是                   

90.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讽刺手法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临年四十以大理寺丞致仕,居吴兴城西。一日,浮屠晓容来谒,公欣然接之。是时,二子行中、久中秋赋不利,皆在侍下,公强使冠带而出。容一见行中,惊起贺曰:“后举状元也!老僧自此不复更阅人,往杭州六和寺求一小室寄迹,待科诏下,乃西游耳。”公初未之信。后三年春,久中偶至六和,容叩伯仲行期,久中告之,师曰:“某是日亦当离杭矣。”

是秋,二朱至京,开宝寺,容寓智海。相次行中预荐,明年省闱优等,唯殿试病作,不能执笔。是时,王氏之学士人未多得,行中独记其《诗义》最详,因信笔写以答所问,极不如意。卷上,神宗爱之。行中日与同舍围棋,每拈子欲下,必骂曰:“贼秃!”盖恨容许之误也。未唱名前数日,有士人通谒,行中方棋,遽使人却之。须臾,又至,且曰:“愿见朱先辈。”行中叱其仆曰:“此必省下欲出关者耳!”同舍曰:“事不可知,何惜一见?”行中乃出,士人附耳而语曰:“某乃梁御药门客,御药令奉报足下,卷子上已置在魁等,他日幸相记。”行中唯唯而入,再执棋子,手颤不能自持。

行中念容,独往智海,道梁氏之事。师喜甚,为命酒留款,且曰:“吾奉许固有素,只一人未见尔,当邀来同饮。”烛至,师引寺廊一丐者入,相与饮酒斗余,不交一谈。师徐曰:“此子当唱第,先生能一留目否?”丐者曰:“尔云何?”师曰;“可多士否?”丐者摆头曰:“第二人。”师行中足,使先起,密征其说,但曰:“偶数多。”

明日出门,遥见余行老亦入寺,师不觉拊髀惊叹,谓行中曰:“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及听胪传,行老果第一,行中次之。行中释褐了,往谢师,师劳之曰:“子福人,今日日辰,以法推之,魁天下者官不至侍从。”其后,行老止领郡而已。

(选自《泊宅编》,有删节)

(注)①王氏之学:王安石主持编著的《诗义》等书,因受皇帝信任,一度代替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

9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宝寺       舍:住宿

B.多士否     冠:位居第一

C.行中足     蹑:使……放轻

D.福人       诚:实在,的确

9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仕:又作“致事”“致政”,即出仕为官。

B.浮屠:又作“佛陀”,文中指和尚、出家人。

C.伯仲:原指兄弟间排行的次第,文中指兄弟。

D.足下:对对方的尊称,旧时常作为交际用语。

9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B.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C.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D.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9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士人通谒,行中方棋,遽使人却之。

(2)师引寺廊一丐者入,相与饮酒斗余,不交一谈。

(3)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指南录后序》)

95.从文章看,当时科考和官场有哪些不良现象?请结合全文分点概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忠堂记》

岳珂

庐陵号多士,儒先名臣,今古辈出,里人图所以尊显风厉以垂无穷者。嘉泰四年八月,始为堂,县庠以祀三忠。时周益公在里居,春秋七十有九矣,是岁多不怿,稍谢碑版之请,不肯为。一日,韦布款其门者百数,阍辞焉,弗可,乃强为通。益公方卧,奋然起曰:“是当作。”即为属稿,文不加点而成,邑人惬望。四方闻其复秉笔,求者沓至,益公实病矣。其冬十月朔,遂薨,盖绝笔焉。

后四年,余得录本于李次夔(大章),其文曰:“文章,天下之公器,万世不可得而私也;节义,天下之大闲,万世不可得而逾也。吉为江西上郡,自皇朝逮今,二百余年,兼是二者,得三公焉。曰欧阳公(修),以六经粹然之文,崇雅黜浮,儒术复明,遂以忠言直道,辅佐三朝,士大夫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谥曰文忠,莫不以为然。南渡抢攘,右相杜充,拥众臣虏,金陵守陈邦光就降,惟通判杨邦乂戟手骂贼,视死如归,国势凛凛,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褒赠之,赐谥曰忠襄,则又莫不以为然。时宰议礼,众论詾詾,惟一编修官胡(铨)毅然上书,乞斩相参、虏使,三纲五常赖以不坠,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厥后天子从而褒赠,赐以忠简之谥,则又莫不以为然。是之谓三忠。虽然此邦非无宰相,如刘(沆)冲之在朝,尝力荐文忠,留置翰苑,又引富文忠公(弼)共政,今姓名著在勋臣之令,而谥则未闻,子瑾孙僴,俱为待制,迄不能请,矧被遇之从臣乎?夫然后知节以一惠,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

其后楼宣献铭益公墓,称其精确简严,士谓纪实。益公谥文忠。余谓它日有尚贤者在位,隮配其间,尚可谓四忠也。

(注)①风厉:鼓励,劝勉。②韦布:韦带布衣,借指寒素之士,贫民。③大闲:基本的行为准则。④抢攘:纷乱貌。⑤矧:况且。⑥隮配:配附。

9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强为通                    通顺

B.其冬十月朔                  初一

C.自皇朝逮令                  到,及

D.厥后天子从而褒赠            那

9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庠:文中指祠堂宗庙。商(殷)代叫“庠”,周代称呼地方学校叫“序”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谨庠序之教,申之孝悌之义”。

B.甍 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称皇帝、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文中是指周益公因病去世。

C.通判:官名。位居知府之下,掌管粮运、家田、水运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又监察的责任。

D.翰苑:翰林院的别称,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长官为掌院学士,属官有侍读、侍卫、修撰、编修、检讨统称为翰林。

98.把下列句子成现代汉语。

(1)余得录本于李次夔(大章),其文曰:“文章,天下之公器,万世不可得而私也。

(2)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

99.结合第一小节,概括周益公能够配谥“文忠”的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耳。时浓雾半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后:予越其右,雾出于左。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节选)

(二)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壁。到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①,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三)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一舍外,锐者如,缺者如,隆者如髻,圆者如璧;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山有浮图宫,长松数十挺,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追游不两朝昏,而东林之胜殆尽。同行姚贵聪、沈虞卿、周辅及余四人。三君虽纨绮世家,皆积岁忧患: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引领长望而不可归。今而遇此,开口一笑,不偶然矣。皆应曰:“嘻!子为之记。”

(节选自(宋)王质《游东林山水记》)

①馀甘:橄榄菜

10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耳 抗:抗拒

B.时浓雾半半止 作:兴起

C.热甚,其源可以熟物 殆:大概

D.断者为沼,涸者为坳 坳:地面低洼处

10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迤者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 旦日士卒,击破沛公军

B.予越其右,雾出于左与一生彘肩

C.松犹有曲挺纵横者孰能讥之乎

D.予至其前,则雾徙后 唐浮图慧囊始舍其址

102.下列文中相关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簪指簪子,束发的饰物,玦,多呈圆环形而有缺口,因“玦”与“决”同音,故古人常以玉玦寓决绝之意。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B.仞,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仞。古代的数量词还有“忽微”。一寸的十万分之一称作“忽”;一寸的百万分之一称作“微”;“忽微”指极细微之事。

C.二鼓,即二更的意思,古代夜晚用鼓打更,因此二更天也称为二鼓。二鼓相当于现在23点至凌晨1点,与《孔雀东南飞》中的“人定”是同一时辰。

D.纨绮指精美的丝织品,可引申为富贵安乐的家境。与之意思相同的还有纨绔、罗绮等,如《望海潮》中有“户盈罗绮”。

10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B.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C.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巔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D.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巔/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104.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徐霞客的游览顺序是峡谷小路到天都峰再到莲花峰,下山时从峡谷中经过栈道回到文殊院。

B.语段二写于苏轼被贬惠洲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王质的游览顺序是从市区步行而出,沿着小溪向南行走一百步,离开溪流向西又走了一百步,又沿着溪向南行走。

D.语段三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山峰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写出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10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

(2)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3)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谓医之在天下,其资生民之用,盖与谷帛等,窃怪世之工其道者何少也。自三代以来,以医名世者多矣,其为论说方术大备矣。又尝怪夫世之医者,皆忽而不学。使孝子慈孙不能无恨于疾苦之际者以此也,可不悲哉!予少多病,世之医往往与之游,率按前人成说而用之,未有能原其所以说者也。而世医不以术易衣食者鲜矣,何暇及此哉!宜工之者寡,而古学之废也。意必有聪明微妙之君子,悯兹学之不振,悼生人之疾疠,独治其道,修其术,而莫或知之者焉。

绍圣丁丑,予得罪谪官齐安,而得蕲水庞君焉。其于医,殆所谓聪明微妙者也。君讳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读书,尝问医于父,父授以《脉诀》,君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辩诘不可屈,父大惊,君时未冠也。已而病聋,君曰:“天使我隐于医欤!”乃益读《灵枢》《太素》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贯通。时时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有舆疾自千里踵门求治者,君为辟第舍居之,亲视膳粥、药物,既愈而后遣之,如是常数十百人不绝也。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亦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戊寅之春,予见君于蕲水山中。视其貌伟然,听其议博而不繁,妙而易晓。告予曰:“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也。予欲以其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解》数万言。观草木之性与五脏之宜秩其职任官其寒热班其奇偶以疗百疾著《主对集》一卷。古今异宜,方术脱遗,备伤寒之变,补仲景《伤寒论》。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一卷。”吁!其备矣。予问以华佗之事,君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

是冬而君痼疾作。明年春而剧。门人请自视脉,君笑曰:“予察之审矣,胃气已绝,死矣。”因尽屏药饵,忽焉韵语数句,授其婿,盖超然达者语也。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年五十八,时二月初六也。

(张耒《庞安常墓志铭》)

106.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观草木之性与五脏之宜/秩其职任/官其寒热/班其奇偶/以疗百疾/著《主对集》一卷

B.观草木之性与五脏/之宜秩其职任/官其寒热/班其奇偶/以疗百疾/著《主对集》一卷

C.观草木之性与五脏之宜/秩其职任/官其寒热/班其奇偶以疗百疾/著《主对集》一卷

D.观草木之性与五脏/之宜秩其职任/官其寒热/班其奇偶以疗百疾/著《主对集》一卷

107.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最早见于《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B.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绍圣丁丑”是综合使用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C.未冠,指未成年。古代男子十五岁时举行加冠仪式,表示成人。《礼记·冠义》:“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D.仲景《伤寒论》,即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0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段表达了对当时部分从医者的不满,但也相信有“治其道,修其术”的良医存在。

B.庞安时医术高明,有仁爱之心,为求医者提供居所,调理饮食,事必躬亲,不取分文。

C.庞安时对古代医学理论常有自己的见解,对名医扁鹊的医书、华佗的事迹有客观评价。

D.文章结尾处写庞安时痼疾加剧,却能够淡然处之,表现了他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

109.翻译下列语句

(1)予少多病,世之医往往与之游,率按前人成说而用之,未有能原其所以说者也

(2)予问以华佗之事,君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

110.张耒认为当时的医者存在哪些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阎立本,唐太宗朝,官位至重,与兄立德齐名。善图画,工于写真。尝奉诏写太宗真容。与立德同制《职贡图》,其人物鞍马、冠冕车服,皆神也。立本画国王粉本在人间,昔南北两朝名手,不足过也。

时南山有猛兽害人,太宗使骁勇者捕之,不得。虢王元凤忠义奋发,自往取之,一箭而毙。太宗壮之,使立本图状,鞍马仆从,皆写其真,无不惊服其能。有《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等图,亦辉映前古,时人成称其妙。李嗣真云:“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

太宗尝与侍臣泛春苑,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太宗击赏数四,诏座者为咏,召阎立本写之,阁外传呼云:“画师阎立本。”立本时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临池侧,手挥丹青,瞻望座宾,不堪愧赧。退戒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幸免墙面。缘情染翰,唯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汝宜深戒,勿习此也。”立本为性所好,欲罢不能也。

至高宗朝,显庆中累迁将作大匠,后代立德为工部尚书,兄弟相代为八座,时论荣之。总章元年,立本为右相,与左相姜恪对掌枢密。恪既历任将军,立功塞外;立本唯善于图画,非宰辅之器。又以年饥,放国子学生归,又限令史通一经。时人为之语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三馆学生放散,五台令史明经。”

立本家代善画。至荆州,视张僧繇旧迹曰:“定虚得名耳。”明日及往,曰:“犹是近代佳手。”明日又往,曰:“名下定无虚士。”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日不能去。又张僧繇作《醉僧图》,道士每以此嘲僧,群僧耻之,于是聚钱数十万,货阎立本作《醉道士图》。

(摘自《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一,个别文字从《旧唐书》卷七十七)

(注)①八座:封建时代中央政府八种高级官员,历朝所指不尽相同,文中指尚书。

1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

B.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

C.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

D.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

1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粉本:指画稿,古人作画,先施粉上样,然后依样落笔,故称画稿为粉本。

B.墙面:面对墙壁,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或一无所知;此处指面壁思过。

C.将作大匠:官名,历代名称不一,职能大致相同,掌管宫室、宗庙修建等。

D.荆州:古九州之一,因境内荆山得名;楚曾建国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

1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阎立本驰誉丹青,工于写真。阎立本绘画技艺高超,在艺术上继承并且发扬了前人的优秀传统,其作品备受当世推重,所画人物堪称绝妙。

B.阎立本热爱绘画,因画生悔。阎立本身为一代画家,深受唐太宗青睐,但耻于为人驱使,告诫儿子不要习画,自己却因本性使然不能释手。

C.阎立本官至宰辅,遭受议论。阎立本尽管在绘画上赢得了名誉,但在选官授徒上力有不逮,有人借“学生放散,令史明经”一事予以调侃。

D.阎立本观画有得,渐入佳境。阎立本对张僧繇的画作一开始并不认可,后来渐渐品味出其中的滋味,以至于留宿其下反复玩味,不愿离开。

1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壮之,使立本图状,鞍马仆从,皆写其真,无不惊服其能。

(2)道士每以此嘲僧,群僧耻之,于是聚钱数十万,货阎立本作《醉道士图》。

115.阎立本画技达到精湛境界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登乾道八年进士第。至行在,士争从之游。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初调隆兴靖安县主簿。丁母忧,服阙,改建宁崇安县。少闻靖康间事,慨然有感于复仇之义。至是,访知勇士,与议恢复大略。因轮对,遂陈五论,帝称善。未几,除将作监丞,给事中王信所驳,诏主管台州崇道观。还乡,学者辐凑,每开讲席,户外屦满,耆老扶杖观听。光宗即位,差知荆门军。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今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唯不可训者,始置之法。其境内官吏之贪廉,民俗之习尚善恶,皆素知之。荆门为次边而无城。九渊以为:“郡为四集之地,荆门固则四邻有所恃,否则有背肋腹心之虞。”乃请于朝而城之,自是民无边忧。罢关市吏讥察而减民税,商贾毕集,税入日增。逾年,政行令修,民俗为变,诸司交荐。丞相周必大尝称荆门之政,以为躬行之效。绍熙三年卒,会葬者以千数,谥文安。初,九渊尝与朱熹会鹅湖,论辨所学多不合。及熹守南康,九渊访之,熹与至白鹿洞,九渊为讲君子小人喻义利一章,听者至有泣下。熹以为切中学者隐微深之病。

(选自《宋史·陆九渊传》,有删节)

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志乎义,则所习者必在于义,所习在义,斯喻于义矣。志乎利,则所习者必在于利,所习在利,斯喻于利矣。故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诚能深思是身,不可使之为小人之归。其于利欲之习,焉为之痛心疾首。专志乎义而日勉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笃行之。由是而进于场屋[注],其文必皆道其平日之学、胸中之蕴,而不于圣人。由是而仕,必皆供其职,勤其事,心乎国,心乎民,而不为身计,其得不谓之君子乎!

(节选自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讲义》)

[注]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科场。

11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至行在,士争从之游    行在:旅途中居住的地方

②少闻靖康间事          靖康:北宋最后的年号名

③因轮对,遂陈五论      轮对:官员轮值上殿陈奏

给事中王信所驳      为:因为

焉为之痛心疾首      怛:忧伤

⑥而不于圣人          诡:怪异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

1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

B.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

C.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

D.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

1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九渊天资聪颖,勤于思考。他三四岁的时候,就提出天地的尽头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并深入思考以至废寝忘食。

B.陆九渊关心国事,胸有大志。少年时就有为国报仇的理想,为官后曾寻访智者勇士,与他们共商恢复中原的方略。

C.陆九渊治理有方,政绩显著。他修筑城池,消除边患,罢免稽察,关闭集市,减少税额,荆地民风民俗为之改变。

D.陆九渊传道授业,受人景仰。他还乡讲学,求学的人很多,甚至有长者拄着拐杖来听;去世后,数千人为他送葬。

1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

(2)郡为四集之地,荆门固则四邻有所恃,否则有背肋腹心之虞。

120.朱熹请陆九渊将讲稿写成《白鹿洞书院讲义》,作为学子必读之文。从节选内容看,怎样做才能成为文中所说的利国利民的君子呢?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衡州新学记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之天下,元元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巴?盖欲还先王之曰,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乾道(1)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遑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投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大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乐大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张孝祥《于湖居士文集》)

注释:(1)乾:宋孝宗年号

12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政者学之施                    施:施行

②元元本本                      本:探究

③则无道揆法守                  揆:准则

④旋以废忘                      旋:随即

⑤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            以:在

⑥居无何而学成                  无何:不久

⑦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  盖:大概因为

⑧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抑:还是

A.①⑧B.②⑦C.③⑥D.④⑤

12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视薄书期会之事

一看到官府的文书档案、遇到施行政令的事情

B.士不为便,而还其故

士人认为价格不便宜,又搬回原来的地方

C.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三人管辖之地,安定有序,被称赞治理得好。

D.而思致君泽民之业

并且(要)考虑佐国君、施恩于民的大事

12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先王之时君臣重视“学”就像农人重视自己的田地一样。

B.后世之人的学习条件更好,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不及先王之时的人。

C.王彦洪,郑丙、张松三位官员克服重重困难,亲自建造了石鼓书院。

D.文章结尾既表达了对王彦洪等三人的赞美,也对后世学者提出了希冀。

12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125.文章多次提到学与政的关系,请结合全篇,具体说明作者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

 

格天阁

(宋)罗大经

秦桧少游太学,博记工文,善干鄙事,同舍号为“秦长脚”,每出游饮,必委之办集。既登第及中词科,靖康初,为御史中丞。

金人陷京师,议立张邦昌。桧《议状》,大略谓:“赵氏传绪百七十年,号令一统,绵地万里;子孙蕃衍,布在四海;德泽深长,百姓归心。只缘奸臣误国,遂至丧师失守,岂可以一城而决废立哉? 若心欲舍赵氏而立邦昌,京师之民可服,而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师之宗子可灭,而天下之宗子不可灭。望稽古揆今,复君之位,以安天下。”虏虽不从,心嘉其忠,与之俱归。

桧天资狡险,始陈此议,特激于一朝之;既至虏廷,情态遂变,谄事挞辣,倾心为之用。兀术用事,侵扰江淮,韩世忠邀之于黄天荡,几为我擒,一夕凿河,始得遁去。再寇西蜀,又为吴玠败之于和尚原,至自髡其须发而遁。知南兵日强,惧不能当,阴与桧约,纵之南归,使主和议。

桧至行都,绐言杀虏之监己者,奔舟得脱。见高宗,首进“南自南,北自北”之说。时上颇厌兵,入其言。会诸将稍恣肆,各以其姓为军号,曰“张家军”“韩家军”。桧乘间密奏,以为诸军但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跋扈有萌,不可不虑。上之动,遂决意和戎,而桧专执国命矣。

方虏之以七事邀我也,有“毋易首相”之说,正为桧设。洪忠宣自虏回,戏谓桧曰:“挞辣郎君致意!”桧大恨之。厥后金人徙汴,其臣张师颜者作《南迁录》载孙大鼎疏,备言遣桧间我以就和好,于是桧之奸贼不臣,其迹始彰彰矣

方其在相位也,建“一德格天之阁”,有朝士贺以云:“我闻在昔,惟伊尹格于皇天;民到于今,微管仲吾其左衽。”桧大喜,超擢之。又有选人投诗云:“多少儒生新及第,高烧银烛照蛾眉。格天阁上三更雨,犹诵《车攻》复古诗 。”桧益喜,与改秩。盖其胸中有歉 ,故特喜此谀词以为掩覆之计,真猾夏之贼也。

余观唐则天追贬隋臣杨素诏曰:“朕上嘉贤佐,下恶贼臣,尝欲从容于万机之暇 ,褒贬于千载之外;矧年代未远,耳目尚存者?”夫杨素异代之奸臣,则天一女主,尚知恶而贬之,矧如桧者,密奉虏谋,胁君误国,罪大恶极,上通天,其可赦乎?开禧用兵,虽尝追削,嘉定和戎,旋即牵复,是可叹也!

注释:①格天阁:秦桧任宰相后所造,是“一德格天之阁”的简称。格,感通;格天,封建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②挞辣:完颜昌,金大将,女真族。③矧:shěn,何况。

12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议状》             陈:上奏

B.特激于一朝之           谅:诚信

C.有朝士贺以云           启:启发

D.耳目尚存者               耳目: 耳闻目睹

12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京师之民可服           三十日不还,请立太子为王

B.阴与桧约               家祭无忘告

C.之动,遂决意和戎     天下笑者,何也

D.上通天,其可赦乎        权起更衣,肃追宇下

12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桧少游太学,博记工文,善干鄙事

秦桧年轻时游学太学,记忆广博工于写作,善于做些卑鄙的事情

B.既至虏廷,情态遂变,谄事挞辣

已经到了敌方朝廷,感情和态度就变了,向挞辣献媚

C.故特喜此谀词以为掩覆之计,真猾夏之贼也

所以特别欢喜这些阿谀奉迎的话作为遮盖的办法,真是乱国的奸贼呀

D.矧如桧者,密奉虏谋,胁君误国

何况像秦桧这样的人,秘密地遵奉敌人的阴谋,胁迫国君而贻误国事

129.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只缘奸臣误国,遂至丧师失守,岂可以一城而决废立哉?

②于是桧之奸贼不臣,其迹始彰彰矣。

130.文章题目“格天阁”有什么含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大定岁丙午冬仲月,予由侍从出守汝南。既视事明年,即州之北,得败屋数楹,旁穿上漏,不庇风雨,乃命枝倾补罅,其旧而新之,公余吏退,以为燕息之所。两檐之外,左有笋石,屹然而笔卓;右有仙榆,蔚然而盖偃。每佳夕胜日,予幅巾杖屦,徜徉乎其间。至于倚苍壁而送飞鸿,藉清荫而游梦蝶,方其自得于言意之表也,心如坚石,形如槁木,陶陶然,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为乐可胜计耶?予自是与木石有忘年莫逆之欢,因榜其轩曰“三友”。

客有过而问焉。曰:“窃闻吾子门屏迹,交亲解散,所友者谁欤?”予指以告。客仰而叹俯而笑曰:(甲)“曩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此乎!所谓笋石者,鳞皴枯燥,不斤凿,此固无用之石也。所谓仙榆者,离奇卷曲,不中规矩,此亦不材之木也。人且贱而弃之,曾不一顾,子恶取而独友于是哉?”予曰:“嘻!若知其一,未知其二。向有牛奇章之嘉石,钱吴越之大树,第以甲乙,衣以锦绣矣。予虽欲友,其可得乎?今以予谬人,与夫顽石散木,皆绝意于世,亦无所事焉,此其所以为友也。夫人情之嗜好,固不在乎尤物,而在乎适意而已。(乙)然必先得之于心,而后寓之于物,故无物不可为乐。虽其所遇不同,亦各适其适也。子意以为何如?”客曰:“是则然矣,奈何木石无情,奚足以知子之区区如此?”予曰:“不然,(丙)人之遇物,但患不诚,果能以诚,则生公之石,可使点头,玄奘之松,亦能回指。幸无忽。”

客愧予言,茫然自失,宜其有会于心者。

(取材于王寂《三友轩记》)

13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旧而新之  仍:依循B.窃闻吾子门屏迹      杜:关闭

C.斤凿      任:承受D.奚足以知子之区区如此  区区:微不足道

13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既视事明年          台隍枕夷夏

B.所友者谁欤          实迷途未远

C.第以甲乙            刘病日笃

D.必先得之于心        虽,犹有未树也

133.本文“曩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此乎”句中的“此”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134.①“如谢康乐之山水,陶彭泽之琴酒,嵇康之锻,阮孚之屐”这组例子能证明文章甲乙丙处的哪一个观点?

②谢康乐指谢灵运,是_____诗派的开创者;陶彭泽指_____,是_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司农载上尝分教黄冈,东坡谪居黄冈,而未识司农公。客有公之诗云:“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东坡愕,曰:“何人作?”客对以公,东坡称赏再三,以为深得幽雅之趣。

异日,公往见,遂为知己。自此,时获登门。偶一日谒至,典谒已通名,而东坡移时不出。欲留,则伺候颇倦;欲去,则业已通名。如是者久,东坡始出,愧谢久候之意。且云:“适了些日课,失于探知。”坐定,他毕,公请曰:“适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对云:“抄《汉书》。”公曰:“先生天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用手抄邪?”东坡曰:“不。某读《汉书》到此凡三经手抄矣。初则一段事抄三字为题,次则二字,今则一字。”公离席。复请曰:“不知先生抄之书肯幸教否?”东坡乃命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至。公视之,皆不解其义。东坡云:“足下试举题一字。”公如其言,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数挑,皆然。公降叹良久,曰:“先生真谪仙才也!”

他日,语其子新仲曰:“东坡尚如此,中人性岂可不勤读书邪?”新仲尝以是诲其子辂。

13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坡谪居黄冈            属:值,在……的时候

B客有公之诗云            赋:吟诵

C毕                    语:说

D数挑,皆然              凡:总共

136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何人作            ②不知先生抄之书肯幸教否

B①东坡愕然            ②东坡曰:“不

C①如是者久之          ②中人性岂可不勤读书邪

D先生天才          ②语其子新仲曰

137依据上下文看,下列句子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愧谢久候之意——表示道歉和早就想前去问候之意。

B适了些日课——意为“刚刚了结了一些每天(要做的抄读)功课”。

C今则一字——指用文中一个字为题,以概括提示一段事。

D公降叹良久——降,“降服”,引申为“心悦诚服”。

13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载上在黄冈担任学官时,恰好遇到苏东坡被贬官到黄冈,二人惺惺相惜,成为好友。

B苏东坡因为要坚持完成当天的读书计划,未能及时出见访客,而让朱载上等了很久,直到读完书才出来。

C苏东坡从不死读书,他用减字抄书的方法,来锻炼自己的记忆能力。所以他能做到朱载上提示一个字,就能随声背出几百个字来。

D朱载上被苏东坡的读书精神所震惊,并特意以苏东坡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儿子朱辂好好读书。

139《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的语录。请从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上面的文本,以苏东坡为例,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解释所选句子的意思;能结合本文,自圆其说。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

③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篇》)

④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二友堂记

胡铨

上方侧席高人,起左史福唐李公弥逊于钓筑间[1]。将大用,告饥,而庐陵特甚,诏公作牧,以罢瘵[2]。既至,栉垢爬痒[3],民获苏,郡大理。则求所以慰惫懑者,于是视庐之偏,得古松蔚然,对植竹,开轩其下,榜曰“二友”,且为松竹主人,命郡人胡铨志之。

仆曰:“公山林十有三年,穷崖怪壑,家猿狖宫鱼龙,宜于林木饱闻而厌观者,岂少此二物哉?是盖有说焉。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夫能牧养小民,惠于鳏寡,必刚毅不回之士,盖刚则不夺欲。故曰:‘枨也欲,得刚!’而《书》则曰:‘刚而无虐。’惟无虐为无欲,惟不欲可以言刚,惟刚故能行仁。公独有取于松竹者,非以其德全于刚邪?

“方公闲簿书,日哦其间,见夫檀栾胶葛[4],泠风人,清阴澡虑,则思所以大庇我民,以浣以濯。见夫落落高标,陵轹[5]霜雪,有不可犯之色,则思所以上列利病,与当途要人争可否而不折;见夫幽姿劲质,鸾鹄对峙而不受燕雀,则思所以击奸尚贤,使君子有所恃,小人有所畏。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6]桑,义高乎偃柏,曾不旬岁而民和年丰,是岂巧言令色、四体若无骨者所能乎?

“至若心远地偏,境与意合,万事不到胸次,听号钟之松风,挹寒塘之竹露,道历物表[7],便有濠濮间趣。回视轩冕[8],所谓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是故可友而不可屈。

“虽然,公将羽仪天朝,不能屈之使卑。卓然特立,临大节而不可夺,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则岂惟无愧二友,实丘壑夔龙之友。”

(取材于《澹庵文集》卷三)

注释:(1)钓筑间:指隐居生活。(2)罢瘵:困苦穷乏之民;罢,通“疲”。(3)栉垢爬痒:清除弊政,理顺民心。(4)檀栾胶葛:林木秀美错杂。(5)陵轹:压倒。(6)骫:盘曲。(7)道历物表:思想超越客观事物之外。(8)轩冕:指官位爵禄。

14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告饥,而庐陵特甚           会:恰逢

B.罢瘵                     字:使……休养生息

C.泠风人                     薄:浅薄

D.不能屈之使卑               固:本来

14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理            对植

B.家猿狖宫鱼龙      小人有所畏

C.枨也欲,得刚      公独有取于松竹

D.盖刚则不夺欲      方公闲簿书

14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友堂主为李弥逊,二友堂中的“二友”指的是松和竹,为二友堂主撰写这篇记的是他的同郡人胡铨。

B.文章对刚毅不回的气节之士表达了赞赏和推崇之意,但也指出了他们在进取和隐逸之间取舍上的矛盾。

C.文章阐述了无虐、无欲、刚三者与行仁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D.作者认为,二友堂主与有风骨精神的松竹为邻是以物寄托志趣,目的在于培养和激励自己的浩然正气。

143.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宜于林木饱闻而厌观者,岂少此二物哉?

②临大节而不可夺,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144.有人评价本文“善以化用表己之意”,即将他人作品中的语句转化,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以表达自己的意思。请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并解说“己意”。

145.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请综合文中相关信息和下面的补充资料,概述“古人松竹梅崇尚”的表现及原因。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论语·子罕》

古之君子,行无友,则友松竹;居无友,则友云山。余无友,则友古之友松竹,友云山者。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氏梅亭记

文天祥

庐陵贡生萧元亨,江西帅平林公之孙,赣州龙南县丞之子。早孤,有立,克肖世。于其读书游息之暇,有自得焉,乃作亭屋之西偏,周之一径,径一梅。亭后有廊,有诗画壁间,前方池,广五尺,饲鱼而观之。邻墙古树,蔽亏映带,清风徐来,明月时至。君领客于此,上下谈笑。客多乃祖父旧游,而君乐从之,称其家儿也。君名亭曰“梅”,而属其客请记于予。

予昔者登平林公之门,入其园台,观沼渚卉木竹石。曲折靡景,登览幽远。公缓步徐行,杯酒流行,古君子也;退从赞府,与其次子江陵支使,昂然野鹤,粲然华星,南金荆玉,应接不暇,佳公子也。今是园也,亭馆日以完美,草木日以茂密,元亨兄弟又从而增大之。夫高台曲池,百岁倏然,此孟尝君之所以感慨于雍门周者也。

予于君不十年间,俯仰三世。昔也念其门之遭,今也贺斯国幸,则告于元亨曰:天地闭塞成冬,万物棣通而春。方其闭塞也,阴风觱篥,寒气赑屭,众芳景灭,万木僵立,何其微也。及其棣通也,木石所压,霜露所濡,土膏坟起,芽甲怒长,何其盛也。天地生意,无间容息。当其已闭塞之后,未棣通之前,是而梅出焉。天地生物之心,是之谓仁,则夫天地之仁者,盖自梅始。今君之乐斯亭而赏斯梅也,其何以哉?天地莫不有初,万物莫不有初,人事莫不有初,人心莫不有初。君从其初心而充之,无非仁者,梅有知,吾知其君欣然矣。昔东坡记灵璧张氏园亭,推其先人之泽,而拳拳然望其子孙,且将买田泗上,以与张氏游焉。予里人,辱君好旧矣,宜甚于坡爱张氏也。

(注释)①赞府:古代对县丞的别称。②南金荆玉:南方的金石和荆山产的璞玉。③觱篥(bì lì):古代乐器,声似大风触物。④赑屭(bì xì):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龟,常做奋力昂首状。

14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肖世                   厥:他的

B径一梅                   被:覆盖

C则夫天地之仁者           倡:响应

D其先人之泽             本:原本

14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地闭塞成冬            梅有知

B乃作亭屋之西偏          是而梅出焉

C今也贺斯国幸            宜甚于坡爱张氏也

D万物棣通而春            吾知其君欣然矣

148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君名亭曰“梅”,而属其客请记于予。

②今君之乐斯亭而赏斯梅也,其何以哉?

149作者盛赞萧元亨的先辈们为“古君子”“佳公子”。请根据文意,分别概括“古君子”“佳公子”的特点。

150请根据文意,解释文中画线句“君从其初心而充之”中“初心”的含义。

151文中“此孟尝君之所以感慨于雍门周者也”一句,用了“雍门周见孟尝君”的典故。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用“/”给画线部分断句。

雍门周以琴见孟尝君。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吾悲乎?”雍门周曰:“臣何独能令足下悲哉?……虽有善鼓琴者固未能使足下悲矣也然臣之所为足下悲者一事也千秋万世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高台既已坏曲池既已渐坟墓既已平婴儿竖子樵采薪荛者,其足而歌其上。人见之,无不愀焉,为足下悲之曰:‘夫以孟尝君尊贵,乃可使若此乎!’”于是,孟尝君泫然泣涕。

(选自《说苑》,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氏梅亭记

文天祥

庐陵贡生萧元亨,江西帅平林公之孙,赣州龙南县丞之子。早孤,有立,克肖世。于其读书游息之暇,有自得焉,乃作亭于屋之西偏,周之一径,径一梅。亭后有廊,有诗画壁间,前方池,广五尺,饲鱼而观之。邻墙古树,蔽亏映带,清风徐来,明月时至。君领客于此,上下谈笑。客多乃祖父旧游,而君乐从之,称其家儿也。君名亭日“梅”,而属其客请记于予。

予昔者登平林公之门,入其园台,观沼渚卉木竹石。曲折靡曼,登览幽远。公缓步徐行,杯酒流行,古君子也;退从赞府①,与其次子江陵支使,昂然野鹤,粲然华星,南金荆玉②,应接不暇,佳公子也。今是园也,亭馆日以完美,草木日以茂密,元亨兄弟又从而增大之。夫高台曲池,百岁倏然,此孟尝君之所以感慨于雍门周者也。

予于君不十年间,俯仰三世。昔也念其门之遭,今也贺斯园之幸,则告于元亨日:天地闭塞而成冬,万物棣通而为春。方其闭塞也,阴风觱篥⑧,寒气赑屃④,众芳景灭,万木僵立,何其微也。及其棣通也,木石所压,霜露所濡,土膏坟起,芽甲怒长,何其盛也。天地生意,无间容息。当其已闭塞之后,未棣通之前,于是而梅出焉。天地生物之心,是之谓仁,则夫天地之仁者,盖自梅始。今君之乐斯亭而赏斯梅也,其何以哉?天地莫不有初,万物莫不有初,人事莫不有初,人心莫不有初。君从其初心而充之,无非仁者,梅有知,吾知其为君欣然矣。昔东坡记灵璧张氏园亭,推本其先人之泽,而拳拳然望其子孙,且将买田泗上,以与张氏游焉。予里人,辱君好旧矣,宜甚于坡之爱张氏也。

(有删改)

(注释)①赞府:古代对县丞的别称。②南金荆玉:南方的金石和荆山产的璞玉。③觱篥( bìlì):古代乐器,声似大风触物。④赑屃( bìxì):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龟,常做奋力昂首状。

15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克肖世          厥:他的

B径一梅          被:覆盖

C则夫天地之仁者  倡:倡议

D有知          而:如果

153下列诗句中所咏之梅与文中所赞之梅的品格最接近的一项是(  )

A东风才了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李公明《早梅》)

B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萧德藻《古梅》)

C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

D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154作者盛赞萧元亨的先辈为“古君子”“佳公子”。请根据文意,分别概括“古君子…‘佳公子”的特点。

155文中说“天地闭塞而成冬,万物棣通而为春”,请根据文中相关语句,描绘“天地闭塞”或“万物棣通”的景象。要求:内容具体,特点突出,语言生动。60字左右。

156请根据文意,解释文中画线句“君从其初心而充之”中“初心”的含义。

157文中“此孟尝君之所以感慨于雍门周者也”一句,使用了“雍门周见孟尝君”的典故。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用“/”给画线部分断句。

雍门周以琴见乎孟尝君。孟尝君日:“先生鼓琴亦能令吾悲乎?”雍门周日:“臣何独能令足下悲哉?……然臣之所为足下悲者一事也千秋万岁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高台既已坏曲池既已渐坟墓既已平婴儿竖子樵采薪荛者踯躅其足而歌其上。众人见之,无不愀焉,为足下悲之日:‘夫以孟尝君尊贵,乃可使若此乎!”’于是,孟尝君泫然泣涕。

(选自《说苑》,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游文山观大水记

文天祥

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桥外数十步为道体堂。自堂之右循岭而登为银湾,临江最高处也。银湾之上,有亭曰“白石”,青崖曰“六月雪”,有桥曰“两峰之问”,而止焉。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戊辰岁,余自禁庐罢归,日往来徜徉其间。五月十四日,大水,报者至。时馆中有临川杜伯扬、义山萧敬夫,吾里之士以大学试,群走京师,推孙子安未尝往。辄呼马戒车,与二客疾驰观焉,而约子安后至。

未至天图画,其声如疾风暴雷,轰豗震荡而不可御。临岸侧目,不得往视,而隔江之秧畦菜垅为洪流矣。及松江亭,亭之对为洲,洲故垤然隆起,及是,仅有洲顶,而首尾俱失。老松数十本,及水者争相跛曳,有偃蹇不伏之状。至障东桥,坐而面上游水从“六月雪”而下,如建瓴千万丈,直送乎吾前,异哉!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面,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酒数行,使人候“六月雪”可进与否,围棋以待之。复命曰:水断道。遂止。知银湾,山势回曲,水至此而旋。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而水之情状无一可逃遁。故自今而言,则银湾遂为观澜之绝奇矣。坐亭上,相与谙谑,赋唐律一章,纵其体状,期尽其气力,以庶几其万一。予曰:“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伯扬曰:“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曰:“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举。”惟子安素不作诗,闻吾三人语,有会于其中,辄拍手将须、捧腹顿足,笑绝欲倒,盖有渊明之琴趣焉。倚阑逾时,诡异卓绝之观不可终极,而渐告晚矣。乃令车马从后,四人携手徐步而出。及家而耳目眩颤,手足飞动,形神不自宁者久之。

他日,子读《兰亭记》,见其感物兴怀,一欣一戚,随时变迁,予最爱其说。客曰:“羲之信非旷达者。夫富贵贫贱、屈伸得丧,皆有足乐,盖于其心而境不与焉。岂以昔而乐,今而悲,而动心于俯仰之间哉?”予恍然有间。人生适意耳,如今日所遇,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前之所欣,所过者化,已不可追记,予意夫后之所欣者至,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故忽起奋笔,乘兴而为之记,且谂同游者发噱。

(有删改)

(注释)①禁庐:宫廷。②谂(shěn):劝告,告诉。

158.下列对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止焉                                   止:停止,此为“到了终点”

B.如建瓴千万丈                             建瓴:倾倒水瓶,形容水势大

C.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                     委折:回环,曲折

D.予恍然有间                               间:机会,机遇

15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里之士以大学试                          围棋以待之

B.与二客疾驰观焉                            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

C.洲故垤然隆起                              故忽起奋笔

D.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                      乃令车马从后

16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这就是文山临江一带的概貌

B.有偃蹇不伏之状              呈现出傲岸、不肯屈服的样子

C.以庶几其万一                能大致写出这种奇绝景色的万分之一

D.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          俯仰间万物都不能改变它

16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而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162.从全文看,“乘兴而为之记”的“兴”指______________之兴,______________之兴和______________之兴。

163.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文中王羲之与“客”对人生的认识有何不同。你更认同谁的看法?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百丈山记

朱熹

①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盖自此始。

②循磴而东,既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痹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③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④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16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山之盖自此始 (_______)     ⑵日光(________)  

⑶台山西南缺(_______)        ⑷日西山 (________)

16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十余级得度           其沫如散珠喷雾

B.既皆赋诗纪其胜       又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C.声溅溅然            阁据上流

D.出山门东十许步       曲折

16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

⑵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

167.根据作者交代的游览路线,文中写景所采用的是□□□□的方法。

168.从第②、③两段所描述的不同时段的画面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是在表现百丈山的________________,同时更表达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玉立斋记

[宋]杨万里

①零陵法曹厅事之前,逾街不十步,有竹林焉。美秀而茂,予甚爱之。欲不问主人而观者屡矣,辄不果。或曰:“此地所谓美秀而茂者,非谓有美竹之谓也,有良士之谓也。”予闻之,喜且疑。竹之爱,士之得,天下孰不喜也,独予乎哉?然予宦游于此几年矣,其人士不尽识也,而其良者独不尽识乎?予欲不疑而不得也。

②今年春二月四日,代者将至,避正堂以出,假屋以居,得之,盖竹林之前之斋舍也。主人来见,唐其姓,德明其字。日与之语,于是乎喜与前日同,而疑与前日异。其为人,庄静而端直,非有闻于道,其学能尔乎!有士如此,而予也居久而识之,斯谁之过也?以其耳目之所及,而遂以为无不及,予之过独失士也欤哉!

③德明迨暇,与予登其竹后之一斋。不下万竹,顾而乐之,笑谓德明曰:“此非所谓‘抗节玉立’者(   )?”因以“玉立”名之。而遂言曰:“世言无知者,必曰‘草木’;今语人曰‘汝草木也’,则艴然而不悦。此竹也,所谓草木也非耶?然其生,则草木也;其德,则非草木也。不为雨露而欣,不为霜雪而悲,非以其有立故耶?世之君子,孰不曰:‘我有立也,我能临大事而不动,我能遇大难而不变。’然视其步武而徐数之,小利不能不趋,小害不能不逋。问之,则曰:‘小节不足立也,我将待其大者焉!’其人则不愧也,而草木不为之愧乎?”?德明负其有,深藏而不市,遇朋友有过,面折之,退无一言。平居奋然有愤世嫉邪之心,其所立莫量也。

④吾既观竹,夜归,顾谓德明曰:“后有登斯斋者,为我问曰,人观竹耶?竹观人耶?”隆兴元年,庐陵杨万里记。

(注)①代者:指接替杨万里职务的官员,当时杨万里在零陵任期已满,正在等下一任官员来交接。②武:半步,泛指脚步。

169.可填入第③段括号处的虚词是(   )。

A.B.C.D.

170.第③段画线句中连用两个“不能不”,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171.下列选项中,对作者将斋命名为“玉立”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扣合斋外竹林美秀的环境。

B.体现文人雅致的审美情趣。

C.赞美唐德明端直不屈的品性。

D.推崇古圣人天人合一的智慧。

172.这篇记“行文曲折有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书巢记

陆游

①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客有问曰:“鹊巢于木,巢之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凤之巢,人瑞之;枭之巢,人覆之。雀不能巢,或夺燕巢,巢之暴者也;鸠不能巢,伺鹊育雏而去,则居其巢,巢之拙者也。上古有有巢氏,是为未有宫室之巢。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栖木若巢,是为隐居之巢;近时饮家者流,或登木杪①,酣醉叫呼,则又为狂士之巢。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 ?”

②陆子曰:“子之辟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③,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

 

(注)①杪(miǎo):树梢的细枝。②觌():相见。③堂奥:房屋正中偏前的厅堂之中,此指道的精微之处。

173.可填入第①段划线处的虚词是(   )。

A.B.C.D.

174.下列哪一项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   )

A.B.于木

C.其室曰书巢D.以自警

175.下列哪一项的倒装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   )

A.燕巢于梁B.因书以自警

C.掭以尖草D.悉埋于地

17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陆游喜爱读书和实践探索的一组是(   )

①乃引客就观之   ②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 ③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

④名其室曰书巢   ⑤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   ⑥天下之事,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A.①⑤⑥B.②④⑥

C.③④⑥D.①②⑤

177.简述本文写作意图。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乞毋割地与金人疏

宗泽

⑴臣闻天下者,我太祖、太宗肇造一统之天下也;奕世圣人继继承承、增光共贯之天下也。陛下为天眷佑,为民推戴,入绍大统,□当兢兢业业,思传之亿万世;奈何遽议割河之东,又议割河之西,又议割陕之蒲、解乎?此三路者,太祖、太宗基命定命之地也;奈何轻听奸邪附敌张皇者之言,而遂自分裂乎?

⑵臣窃谓渊圣皇帝有天下之大,四海九州之富,兆民万姓之众。自金贼再犯,未尝命一将、出一师、厉一兵、秣一马,曰征曰战;但闻奸邪之臣,朝进一言以告和,暮入一说以乞盟。              因循逾时 ,终致二圣播迁,后妃亲王流离北去。臣每念是祸,正宜天下臣子弗与贼虏俱生之日也。

⑶臣意陛下即位,必赫然震怒,旋乾转坤,大明黜陟;以赏善罚恶,以进贤退不肖,以再造我王室,以中兴我大宋基业。今四十日矣,未闻有所号令,作新斯民 ;但见刑部指挥,有不得滕播赦文于河东、河西、陕西之蒲、解。兹非新人耳目也,是欲蹈西晋东迁既覆之辙耳,是欲裂王者大一统之绪为偏霸耳。为是说者,不忠不孝之甚也!既自不忠不孝,又坏天下忠义之心,褫天下忠义之气,俾河东、西、陕之蒲、解,皆无路为忠为义,是贼民者也。

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臣衰老,不胜感愤激切之至。

 

选自《宗忠简集》(有删改)

注:①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赵构即位,明令不得在两河及蒲、解滕播大赦天下的诏书,意在割让以上诸地向金人求和。宗泽为此上书谏阻。宗泽,南宋初年抗金名将。②奕世,历代,累代。③二圣播迁:指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掳掠羁押一事。④作新斯民,在政治上进行改革,使人民振奋。

178.可填入第⑴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B.C.D.

179.概括第⑴段的意思。

180.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⑵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惟礼是厚  ②惟敌求之应  ③惟辞是卑  ④惟敌言之听

A.③,①;④,②。B.②,④;③,①。

C.②,①;④,③。D.③,④;①,②。

181.分析第⑷段划线句的作用。

182.本文情感层次丰富,第⑶段尤其波澜起伏,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俚语谓盗虽小人,智过君子。此语固可鄙笑,然盗之奸诈实有出人意表者,可诛也。高邮民尉九疾足善走,日驰数百里,气势猛壮,非得树不能止,为盗寝淫傍郡,淮人皆之。其居高邮间,日则张食肆,夜则为盗。一日晨起,方坐肆间,有道人来食汤饼,食已,邀尉至闲处,呼为师父,且拜之。尉讶之曰:“何为者?”道人曰:“某亦有薄技,然出师下远甚,闻楚州城外有一富家,今愿偕师行,凭藉有所获。”尉许诺,使之先往,道人即驰去。逮夜尉张灯闭肆,怒其仆执事不谨,殴之,仆纷不服,乃呼逻者厢官,俱系之,须翌日送郡尉。密谓逻曰:“吾与若厚,且家于此,必不窜,若姑纵吾归,明当复至也。”逻许之,尉得释,即逾城驰二百里,至楚城外,方二鼓矣。道人果先在,相见喜甚,尉自屋窗入,约道人伺于外。既入其室,视所藏金珠锦绮烂然溢目,即以百缣掷出,道人分两囊负之,斯须尉复由屋窗出。道人思天下惟尉为愈己,不如杀之,即拔刃断其首,随坠地,视之,则纸所为也,尉由他户复驰归高邮就逮。天方辨色,道人负重行迟,为追者所及,执送楚州狱,自列与尉同为盗状,州为檄高邮,高邮报云:是夕尉自与仆有讼,方系有司,无从可为盗也。道人终始堕其计,卒自伏。尉狡险万端,有术以自将,屡为穿窬,官卒不能捕。

又有士夫调官都下,所居逆旅前张茗坊,与染肆相直,士无事日凭茶几阅过者,一日见数人往来其前数四,若睥睨染肆者,殊讶之。一夫忽前耳语曰:某辈经纪人也,欲得此家所曝缣帛,告官人勿言。士曰:“此何预吾事,而肯饶舌耶?”其人拱谢而退,士私念彼所染物皆高揭于通衢之前,白昼万目共睹,彼若有术可窃,则真黠盗也。因谛观之,但见其人时时经过,或左或右,渐久渐疏,暮则皆不见。士笑曰:“彼妄人果绐我。”即入房将索饭,则其室虚矣。

——(选自〖宋〗费衮《梁溪漫志》)

18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凭藉有所获(______)⑵卒自伏(______)暮则皆不见(_____)⑷彼妄人果(_____)

184.下列各项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傍郡淮人皆之”与“于其身也,则师焉”两句中加点词都属于形容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B.“为追者所及”与“不拘于时”都属于被动句;“某辈经纪人也”与“牡丹,花之富贵者也”都是判断句。

C.睥睨染肆者”与“彼与彼年相也”两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拜之”与“年九十”两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

D.“何为者?”与“吾谁与归”都是宾语前置句;“州檄高邮”与“仁以己任”两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

18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吾与若厚,且家于此,必不窜,若姑纵吾归,明当复至也。

⑵此何预吾事,而肯饶舌耶?

186.本文刻画出道人□□、□□、□□、□□的性格特征。

187.通读第一段,简析作者叙事安排的线索。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秀实序

[宋]韩元吉

①吾友李秀实将主簿于余杭。贤士大夫相与言曰:余杭,小邑也。士之通经力学问而能成名以自立其家□,近推吾秀实之昆弟焉。故吾之徒岁时相与嬉游,诗章文字,相与唱咏而酬和,杯酒谈笑,相与欢呼而谐谑。今其皆仕矣,行有日矣,吾之徒岁时孰与嬉游?诗章文字,孰与唱咏而酬和?杯酒谈笑,孰与欢呼而谐谑?以吾之私,固愿其留也。

②然而人之爱其人,亦将使其功名彰于时,而才业见于用欤?秀质之仕也,其将有遇焉者矣,则又言曰:主簿,卑官也。以秀实之所有,与今瀛洲、藏室①之选角逐于时,未知其孰为后先,而乃使之仆仆于令丞之末,以望上官之顏色,则功名其果有期,其才业果不至于掩抑欤?

③某遂言曰:夫玉,天下之至贵也。玉之孕于山也,块然无以异于石也,攻之则见焉,攻之至者,则其文益著,使世不用玉则已,如用焉,会期之圭璧,宗庙之罍䑝,吾知必于是乎取之矣。惟君子之于道也亦然,退然无以异于众人也,试诸事则辨焉。其所试者多,则其道益广。使世不用君子则已,如用焉,宰天下、运四海,皆君子之事也。然君子之在下位,虽治一官,与宰天下不珠,举一职与运四海不珠,贱其官而弗为,易其职而无所事,非君子然也。

④自天子驻跸于吴,余杭盖畿也。畿之任,非通官大人不处。以秀实之贤,犹惧其或不遇,则下焉者其何望我?虽然,秀实无以其官之微而贱之,无以其职之下而易之,循吾道而俟焉,其将有遇焉者矣。

⑤予久与秀实游,固矩其不乐于为彼而乐于为此也,念无以纾别者之意,因摭是以为赠。

(选自《宋代序跋全编》有删改)

(注释)①瀛洲、藏室:古代政府为了网络人才设立的文学馆与史馆。罍䑝léi jiá古代用以盛酒、温酒的礼器。

188.在第①段方框内填入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B.C.D.

189.以下与李秀实有关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李秀实兄弟对于儒家经典有着较深的造诣。

B.作者与李秀实交往时间很长,了解其为人。

C.李秀实曾与文史馆人才比试,未分出高下。

D.李秀实即将任官之地,属于当时重要地方。

190.文章第③段以玉比君子,请概括两者的相似点。

191.全文行文跌宕,感情真挚,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送张荆州序

张栻

⑴客问于某曰:“张荆州之行,子将何以告之?”某应之曰:“吾将告之以讲学。”

⑵客笑曰:“若是哉,吾子之迂也!荆州早岁发策大廷,天子亲擢为第一,盛名满天下。入司帝制,出典藩翰,议论风采,文章政事,卓然绝人。上流重地,暂兹往牧,所以寄任之意甚重,而天下士亦莫不引领以当世功名属于公也。夫以位达而名章,任重而望隆,吾子顾以讲学告之,不亦迂?”

⑶某曰:“子以吾所谓讲学者果何也邪?”

⑷盖天下之患莫大于自足。自足则画矣。信如子言,荆州若挟是数者以居,则仆尚何道?惟荆州方且退然若诸生,曾无一毫见于颜面,此仆之所以叹息慕向,而讲学之说是以敢发也。盖天下之物众矣,纷沦轇轕,日更于前,可喜可怒,可慕可愕,所以荡耳目而动心志者何可以数计。而吾以藐然之身当之,知诱于外,一失其所止,则迁于物。夫人者,统役万物者也,而顾乃为物役,其可乎哉?是以贵于讲学也。天下之事变亦不一矣。几微之形,节奏之会,毫发呼吸之间,得失利害有霄壤之势,吾朝夕与之接,一有所滞塞,则昧几而失节。其发也不审,则其应也必盩。一事之隳,万事之所由隳也,岂不可惧乎?是以贵夫讲学也。夫惟讲学而明理,则执天下之物不固,而应天下之变不胶。吾于天下之物无所恶,而物无以累我,皆为吾役者也。吾于天下之事无所厌,而事无以汩我,皆吾心之妙用也。岂不有余裕乎?又岂有穷极乎?

⑸然所谓讲学者,宁有它求哉?致其知而已。知者吾所固有也,本之六经以发其蕴,泛观千载以极其变,即事即物,身亲格之,超然会夫大宗,则德进业广,有其地矣。夫然,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大道,致君泽民,真古所谓大臣者矣。然则学其可忽乎?《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

⑹某既以此告客,于荆州之别也,遂书以为献。

(注释)①讲学:研习,学习;②画:止,停止;③纷沦轇轕(jiāo gé):杂乱、众多的样子;④盩(zhōu):乖戾,悖谬; ⑤汩:扰乱。

192.可填入第⑵段横线处的虚词是

A.B.C.D.

193.对第⑴段的理解与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以客之言,交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

B.以某之言,交代了本文讨论的话题。

C.开门见山,点明了文章的核心观点。

D.运用主客问答,自然而然引出下文。

194.第⑷段画线句中“是数者”指的是

195.简析第⑸段画线句的论证效果。

196.结合第⑶到第⑹段的内容,简析作者是如何得出“然则学其可忽乎”的结论的。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泉石膏肓记

杨万里

①绍熙壬子九月十六日,予以废疾至自金陵,因念平生无它好,独好泉石,而故居乃土山,安所得石?忽乡友王信臣及其犹子子林艘永新怪石以遗予,予喜甚,曰:“子犯所谓‘天赐’者。”亟召匠,饤饾为假山。友人王才臣见之,谯予曰:“先生居真山而又为假山,将谁绐?”予笑曰:“予敢绐人耶?聊自绐耳。”才臣曰:“有石而无泉,非缺欤?”予偶思去假山三十步而近,旧有一泉而堙,即命浚焉。泉洌以猛,因接筒引之。又于假山之前十步之间,甓一小方池,深尺,广五之,泥与泉其深各半,植以芙蕖,杂以藻荇,每疏泉自筒入地中,伏之假山之趾,仰而出于石罅,闭而激之,则为机泉,喷珠跃玉,飞空而上,若白金绳焉,与假山相高比。开而迭之,则为流水。其将至也,若哽若咽引,若嗔若叱驯,然后淆然而上,决决而流心钊,流而入于池,其流有文利,其入有声。顷刻之间,通塞万变,观者四顾,莫测所来。予因生致小鱼善游而喜浮□,畜之池二十许尾,先十后十,每浮而出也,后者不先夫先者,若“徐行后长者”之为者,余固异之。其始畏人,不浮,人至则隐于荷盘荇带之下,去则显。其后渐与人习,圉圉洋洋若与人为玩;既而复隐,若耻以身供人之玩者,予益异之。予间以食食之,每食至必出,久之若疑夫食之饵己者,复不出,予益异之。因命其泉石之上小轩曰“泉石膏肓”。

②或曰:“膏肓之疾,医缓云不可为剖,后世乃有法可艾也。”予曰:“膏肓,有法可艾也;泉石膏肓,无法可艾也。有法可艾,予亦不艾也!”一笑而书之。

[注①犹子:侄子。②饤饾:比喻堆叠、杂凑。③医缓:泛指良医。

197.可填入第①段□处的虚词是

A.

B.

C.

D.

198.作者与王才臣对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王才臣因为误解作者本意,直言作者弄虚作假。

B.作者如实相告,自己所为不是欺人,而是自欺。

C.王才臣不仅理解作者的癖好,也深知泉石之趣。

D.王才臣是难得的诤友,作者有知错能改的雅量。

199.阅读第①段画线句,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泉水之趣的。

200.文章围绕“泉石膏肓”,层层展开,请对此加以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天子门生

盘石赵逵,以绍兴辛未①魁集英之唱。后三年,以故事召归为校书郎。时秦桧老矣,怙权杀天下善类以立成,缙绅胁息。赵至,一见光范②,桧适喜,欲收拾之。问知其家尚留蜀,曰:“何不俱来?”赵对以贫未能致,桧顾吏嗫嚅语。有顷,奉黄金百星以出,曰:“以是助舟楫费。”赵出不意,力辞之。吏从以出。同舍郎或劝以毋怫桧意者,赵正色曰:“士有一介不取,予独何人哉!君谓冰山足恃乎!”劝者缩颈反走。吏不得已,归,犹不敢以其言白。桧已不乐,居久之,语浸闻,桧大怒曰:“我杀赵逵,如猕狐兔耳,何物小子,乃敢尔耶!”风知临安府曹泳,罗致其隶辈,而先张本于上曰:“近三馆士不检,颇多与宫邸通,臣将廉之,其酝祸不浅矣。”会得疾,十月而有绛巾之招。高宗更化③,微闻其事。十一月,亟诏兼官朱邸,继复召对,擢著作佐郎,谓之曰:“卿乃朕自擢,秦桧日荐士,曾无一言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又曰:“两王方学诗,冀有以切磋之。”上意盖欲以此破前谤,赵之未召,实为东川佥幕。总领符行中有子预荐,意其为类试官④,密以文属之,赵不启缄,掷几下。既而符氏子不预榜,总因以他事捃摭⑤之甚峻;然卒不能污。

(宋 岳珂《桯史》)

(注释)①绍兴辛未:指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即公元1151年。②光范:光彩的仪容。③更化:改制。④类试官:宋代科举考试名称,相当于乡试考官。⑤捃摭::采集,搜罗。

20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有顷,黄金百星以出(____________)(2)居久之,语(______________)

(3)高宗更化,闻其事(______________)(4)既而符氏子不预榜(_____________)

20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盘石赵逵,绍兴辛未魁集英之唱/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何物小子,敢尔耶/今其智反不能及

C.酝祸不浅矣/尔无忘乃父之志

D.卒不能污/是说也,余尤疑之

203.选出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

A.后三年,以故事召归为校书郎

B.桧适喜,欲收拾之。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D.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0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怙权杀天下善类以立威。

(2)密以文属之,赵不启缄,掷几下。

205.综合全文,赵逵的性格可以概括为______

206.结合文意,简析文中画线句人物塑造的方法。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翁

[南宋]张世南

①苏翁者,初不知其何许人。绍兴兵火末,来豫章东湖南岸,结庐独居。待邻右有恩礼,故人爱且敬之,曰日苏翁。身长七尺,美须髯,寡言笑。布褐草履,终岁不。披荆棘,转瓦砾,辟废地为圃。应四时蔬菜,不使一缺。

②艺植耘芟,皆有法度,灌注培壅,时刻不差。市鬻者,利倍而售速。昼尔治圃,宵尔织履。织未脱手,人争贸之以馈远,号曰苏公履。薪米不至匮乏,且有余羡。喜周急,人有贷假,随力所及应之,负偿一不经意。闭门高卧,或坐终日,人莫测识。

③先是,高宗南渡,急贤如饥渴。时张公浚为相,驰书函金币,且移书属豫章漕及帅曰:“余乡人苏云卿,管乐流亚,遁迹湖海有年矣。近闻灌园东湖,其高风伟节,非折简所能屈。亲造其庐,为我必致之。”漕、帅密谕物色,彼人曰:“此有灌园苏翁者,无云卿也。”漕、帅即相与变服为游客,入其圃,翁运锄不顾。二客前揖与语,翁良久问客何从来?乃延入室。地无纤尘,案上留《汉书》一册。既而汲泉煮茗,意稍款接。客遂扣曰:“翁仙里何地?”徐曰:“广汉。”客曰:“张德远,广汉人,翁当识之。”曰:“识之。”客遂泛问张公世系材品,翁历历陈叙,且曰:“不知张今何官?”盖其初不料张公使其访己。二客遂笑谓翁曰:“张公今秉相权令某等造庐以礼致公共济大业。”出书函金币于其案上。翁色遽变,喉中隐隐有声,似怨张公暴己者

④越夕,遣吏迎伺,则扁户阒然。从他径排闼入,惟书币留案上,俨然如昨日。室空,而人不可得见矣。形骸辽绝,莫知所终。

(节选自《游宦纪闻》)

(注)①艺植:种植,耘芟:除草。②管乐:即管仲乐毅。流亚:同一类人物。

20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终岁不____________           (2)或坐终日____________

(3)亲造其庐___________          (4)俨然如昨日____________

208.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公今秉相/权令某等造庐/以礼致公/共济大业。

B.张公今秉相权令/某等造庐以礼/致公共/济大业。

C.张公今秉相权/令某等造庐/以礼致公共/济大业。

D.张公今秉相权/令某等造庐/以礼致公/共济大业。

209.将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漕、帅即相与变服为游客,入其圃,翁运锄不顾。

(2)翁色遽变,喉中隐隐有声,似怨张公暴己者。

210.第③段的张德远即当朝宰相_______,他对苏翁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

211.客人向苏翁问及张德远“世系才品”,“翁历历陈叙”,苏翁说了什么,本文没有写;而《宋史》则有相关描写(见下文)。分析本文作者略写苏翁与客人对话的意图。

客又问:“德远何如人?”曰:“贤人也。第长于知君子,短于知小人,德有余而才不足。”

(《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八》)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徽宗尝以紫流离胆瓶十付小珰。使命匠范金托其里。珰持示苑匠。皆束手。曰、置金于中。当用铁葭熨烙之乃妥贴。而是器颈窄不能。又脆薄不堪手触。必治之。且破碎。宁获罪。不敢为也。珰知不可强。漫贮箧中。他日行廛间。见锡工扣陶器精甚。试以一授之。曰、为我托里。工不复拟议。但约明旦来取。至则已毕。珰曰:“吾观汝伎能。绝出禁苑诸人右。顾屈居此。得非以贫累乎。”因以实谂之。答曰:“易事耳。”珰即与俱入而奏其事。上亦欲亲阅视。为之幸后苑。悉呼众金工列庭下,一一询之,皆如昨说。锡工者独前,取金锻治,薄如纸,举而裹瓶外。众咄曰:“若然,谁不能。固知汝俗工,何足办此!”其人笑不应。俄剥所裹者,押于银箸上插瓶中,稍稍实以汞,掩瓶口,左右澒挏之。良久,金附著满中,了无罅隙。徐以爪甲匀其上而已。众始愕眙相视。其人奏言:“琉璃为器。岂复容坚物振触?独水银柔而重,徐入而不伤。虽其性必蚀金。然非目所睹处无害也。”上大喜。厚赍赐遣之。

(注)①流离:也写成琉璃,文中指玻璃。②小珰:小太监。③廛(chán):古代城市平民的住地。④谂(shěn):告诉,说。⑤左右澒挏(hòng dǒng)之:大意是左右摇动瓶中的水银,澒,水银,挏,摇动。⑥眙(chì):直视,瞪着眼睛。⑦掁(chéng):碰撞,接触。

21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贮箧中(__________)       (2)绝出禁苑诸人(__________)

(3)为之后苑(__________)     (4)剥所裹者(__________)

213.下列句中与“珰即与俱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

B.铸以为金人十二。             (《过秦论》)

C.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

D.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黄州快哉亭记》)

2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顾屈居此,得非以贫累乎?

(2)上大喜,厚赍之,遣之。

215.小珰“因以实谂之”,“谂”的内容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216.画线句“其人笑不应”的“笑”反映了锡工怎样的心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燕昭汉光武之明

乐毅为燕破齐,或谗之昭王曰:“齐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斩言者,遣使立毅为齐王。毅惶恐不受,以死自誓。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人有章言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光武以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破隗嚣,诸将欲分其功,玺书诮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今人咸知毅、异之为名将,然非二君之明,必困谗口矣。田单复齐国,信陵君败秦兵,陈汤诛郅支,卢植破黄巾,邓艾平蜀,王濬平吴,谢安却苻坚,慕容垂挫桓温,史万岁破突厥,李靖灭吐谷浑,郭子仪、李光弼中兴唐室,李晟复京师,皆有大功于社稷,率为谮人所惎,或至杀身。区区庸主不足责,唐太宗亦未能免。营营青蝇,亦可畏哉!

2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人有言异威权至重                     ⑵异上书

为谮人所惎                           ⑷率为谮人所

2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乐毅燕破齐                  率谮人所惎

B.或谗昭王曰                  今人咸知毅、异为名将

C.欲久仗兵威服齐人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D.南面王耳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2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然非二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⑵区区庸主不足责,唐太宗亦未能免。

220.“燕昭汉光武之明”句中的“明”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

221.文章主要运用充分的________论证和鲜明的__________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来阐述观点。




参考答案

 

1.A

2.B

3.A

4.捷菑是邾文公的次妃晋姬所生,獲且是邾文公的元妃齐姜所生。獲且是邾文公的嫡长子,拥立獲且为公是正确的,拥立捷菑是不正确的。

5.你知道什么!如果你中年就死了,你坟上的树已经可以两手合抱了。

6.1)《左传》,蹇叔劝谏秦伯,蹇叔对孟明哭,蹇叔哭送儿子。《公羊传》,百里奚与蹇叔劝诫秦伯,哭送他们的儿子并告诫,《谷梁传》,秦伯将要袭击郑国,百里奚与蹇叔先劝谏秦伯,再送他们的儿子,告诫他们的儿子,并且解释不是哭军队,只是哭儿子而已。“非敢哭师也,哭吾子也,我老矣,彼不死,则我死矣”,可知《谷梁传》“纡余有味”。

2)《左氏》“语简而切”,即言简意赅。启示:在写作中要努力做到简明扼要,叙述事情不啰嗦,不繁琐,把人物和事件经过叙述清楚;发表议论,能够分析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分析】

1.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B项,句意为:秦伯将要偷袭郑国。将:将要。

C项,句意为:邾国人不接受说。辞:不接受。

D项,句意为:是道义上不允许呀。克:能,允许。

故选A

2.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A项,以:相当于“而”,顺承关系连词/动词,使,令,率领。

B项,其:语气词,难道,表反问。

C项,而:顺承关系连词/假设关系连词,如果。

D项,者:代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A项,“《公羊传》记录的是蹇叔之子劝阻秦穆公袭郑”错误,原文“秦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意思是“秦伯将要偷袭郑国,百里奚与蹇叔劝诫说”。

故选A

4.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

“何知之晚也”中“之”指代的是“捷菑,晋出也,玃且,齐出也。玃且,正也,捷菑,不正也”,意思是“捷菑是晋姬生的,玃且是齐姜生的,立玃且是正确的,立捷菑是不正确的”。因为獲且是邾文公的嫡长子,所以拥立獲且为公是正确的,拥立捷菑是不正确的。

5.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句中“尔”,第二人称代词,你;“中寿”,中等的年寿,此处指中年死了;“拱”,环绕,两手合抱。

6.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

《蹇叔哭师》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文章记叙了秦国老臣蹇叔在大军出征郑国之前劝阻的一篇哭谏。秦穆公不听蹇叔的一再劝阻,被晋军在崤山打败。出征前,蹇叔哭送秦军,并阐述了他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彻底分析,也表现了他对秦军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心。“纡余”的意思是文章曲折有致。《谷梁传》秦伯将要袭击郑国,百里奚与蹇叔先劝谏秦伯,“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再送他们的儿子,告诫他们的儿子,“女死,必于崤之岩灊之下,我将尸女于是”;并且解释不是哭军队,只是哭儿子而已,“非敢哭师也,哭吾子也,我老矣,彼不死,则我死矣”。可知《谷梁传》“纡余有味”。

2)此题考查阅读启示的能力。

《左氏》“语简而切”,即言简意赅,简练含蕴,词约义丰,运笔灵活,变化万千,语言简括,却含义丰富。学习《左传》就要学习《左传》的用极少的语言交代条理清晰的事件。比如宣公十二年晋楚邲之战中,写晋师溃败时的狼狈之状云:“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为争渡船逃命,先上船者以乱刀砍争攀船舷者手,落入船中的手指竟然“可掬”。简练的一句话,写尽晋师争先恐后、仓皇逃命的紧张混乱场面。

【点睛】

文言实词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参考译文:

秦穆公偷袭郑国,晋送邾捷菑回国,《 春秋三传》 的记载大致相同。

《左传》记秦国事情说:“杞子从郑国告诉秦国说:‘暗地派兵来,可以灭掉郑国。’秦穆公和蹇叔商量,蹇叔说:‘疲劳军旅偷袭远国,我没听说过能胜利的,而且千里行军,人家还有不知道的!’穆公不听,让孟明出兵。蹇叔对孟明哭着说:‘孟明啊,我能看到军队出去,看不到它回来了。’穆公说:‘你知道什么!你如果是中年死亡,你坟上的树已经两手合抱了。’蹇叔的儿子参加了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防御的军队,一定在崤的两座丘陵之间设伏,你一定死在那里,我去收拾你的尸骨。’秦国军队遂去了东方。”

《公羊传》 说:“秦伯将要偷袭郑国,百里奚与蹇叔劝诫说:‘行军千里偷袭人国,没有不失败的。’秦伯恼怒地说:‘像你一样岁数的人,坟上的树已经两人合抱了,你知道什么?’军队就要出征了,百里奚与蹇叔送他们的儿子并告诫说:‘你们就要死了,一定是在殽山的岩壁下面,我将去收尸。’他们的儿子进军出发了,百里奚与蹇叔跟在儿子后面哭泣。秦伯恼怒说:‘你们为什么哭我的军队?’他们回答说:‘我们不敢哭君王的军队,我们是哭自己的儿子呀!’”

《谷梁传》 说:“秦伯将偷袭郑国,百里奚与蹇叔劝阻道:‘千里行军偷袭人国,没有不失败死亡的。’秦伯说:“你们坟上的树木,已经合抱了,知道什么?’军队出发了,百里奚与蹇叔送他们的儿子,告诫说:‘你们必能死是在殽山的岩峰下面,我要在那里收你们的尸。’秦伯恼怒地说:‘为什么哭我的军队?’二人说:‘我们不敢哭军队,是哭我们的儿子呀!我老了,他们不死,就是我死了。’”

三家记载邾国事,《左传》 说:“邾文公元妃齐姜生的定公,次妃晋姬生的捷菑。邾文公去世,邾国人立定公当了都君。捷菑出走晋国,晋国赵盾率领诸侯的军队八百辆战车,送捷菑回国。邾国人不接受说:‘齐姜生的玃且年长。’赵宣子(盾)说:‘理由正当,如不听从,后果不好。’于是回国。”

《公羊传》 说:“晋国郤缺带兵,兵车八百辆,送捷菑回邾娄,力量雄厚有余。邾娄人拒绝说:‘捷菑是晋姬生的,玃且是齐姜生的。你用他们的手指头立君,那么捷菑四个,玃且六个,都不正常。你用大国的势力来压我们,若齐国也照办,那就不知道齐晋两国的外甥哪个为君了。论身份贵重,他们是相等的,但玃且年长。’郤缺说;‘不是我的力量不能送捷菑回国,是道义上不允许呀!遂带兵回国。”

《谷梁传》 说:“长车五百辆,连绵一千里,经地宋国、滕国、薛国,远到有战车千辆的大国,想改换他们的国君,到了城下,才知道不行,怎么知道的这么晚呢!捷菑是晋姬生的,玃且是齐姜生的,立玃且是正确的,立捷菑是不正确的。”

我以为记秦国事,《谷梁传》 委婉有味。记邾国事,《左传》 语言简明确切。想写文童记事,当看这两篇。




汇编不易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20 yuan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