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案例 | 驻法使馆是如何参与我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一)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展览局主席等职。
音频
正文
Foreword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积极参与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工作,使馆把申办世博会看成是一件大事,全馆动员,全力以赴,不论是一线的外交官,还是后勤战线的同志都忘我地工作,为成功申办世博会作出了贡献。在本案例中,我们将着重研究使馆外交一线的同志是如何积极参与这项工作的。
一、背 景
第一次世博会是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万国产业成果大博览会”。博览会展现了工业革命的成果,促进了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普及了科学知识,深受公众欢迎。此后法国、美国等国家相继举办了一届又一届的博览会。
但由于举办博览会过于频繁,存在一些无序的状态。1928年,31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开会,筹建国际展览局,并拟定了一项公约。公约于1931年正式生效,国际展览局也就于1931年正式成立。
国际展览局与国际奥委会不一样。国际奥委会是非政府国际组织,其委员是以个人身份参加。国际展览局则不同,它是政府间国际组织。确定一届世博会由哪个国家举办是由国际展览局大会投票决定的,参加大会的各国代表由各国政府指定,他们是按照政府的指示来行动的。
在1982年以前的30多年的时间里,西方国家举办世博会从未邀请中国参加。这是由于参加世博会的邀请要通过外交途径发出,而这些国家尚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56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得知比利时将于1958年在布鲁塞尔举办世博会时,曾试图通过前苏联的商会争取获得参展邀请,但最终由于政治原因而未能成功。
1979年,我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美国诺克斯维尔举办世博会,会议的组织者邀请我国参加该市以能源为专题的世博会。
1982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中国贸促会代表中国政府组织中国国家馆首次参加世界博览会——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世界博览会,图为诺克斯维尔世界博览会中国国家馆。
此后,中国又先后参加了1984年的美国路易斯安那世博会、1985年的日本筑波世博会、1986年的加拿大温哥华世博会、1988年的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博会、1992年的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1992年的意大利热那亚世博会、1993年的韩国大田世博会、1998年的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和2000年的德国汉诺威世博会。
由于我国多次参加世博会,与国际展览局的联系增多,对方建议我们加入国际展览局。根据国际展览局的规定,非国际展览局的成员国可以参展世博会,但无权主办世博会。所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提出加入国际展览局的申请。1993年5月,国际展览局正式接纳中国为成员国。
我国加入国际展览局后,对方建议中国申办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世界园艺博览会是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与国际展览局联合举办的博览会),中国方面考虑了对方的要求。
1999年,中国成功的举办了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这是一次专业性的世博会,历时6个月,9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展出,接待了930多万名参观者。昆明世博会十分成功,受到了国际展览局和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的高度评价。
提出上海申办世博会的第一人是上海市前市长汪道涵同志。2005年3月18日,我有幸与汪老长谈了一次。我问他,上海举办世博会,这个主意是如何产生的。汪老说,举办世博会是他在1983年到1987年3次访问日本后产生的想法。
汪道涵(左一)会见“日本世博会之父”堺屋太一。
三次访问日本期间,他详细了解了1970年大阪世博会、1975年冲绳世博会和1985年筑波世博会的情况。通过日方的详细介绍,汪老领悟到,世博会不是广交会。用汪老的话来说:“广交会是战术的,管1年;世博会是战略的,管50年。”因为世博会对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经济拉动具有持久地影响。
日本1964年在东京举办了奥运会,1970年在大阪举办了世博会,这两大国际性活动极大地拉动了日本经济的增长。从1961年到1970年的10年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11.6%,日本国内的许多基础设施包括新干线都是在这个时候兴建的。
汪老在思考上海发展的时候,他想得很远。他认为,一个城市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发展的后劲要靠两条:一是科技,二是金融。世博会有着极高的科技含量,对一个城市、一个国家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活动,动辄有几千万观众,这么大规模的活动必须要有金融体系来支撑。
汪老认为,浦东的开发对上海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但是光靠浦东不够,还要通过举办世博会来增强上海在国际科技和金融领域的地位,以便为上海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筹备期间,上海市的领导就提出了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想法,并及时向中央政府提出了申请,且获得批准。
1999年9月底,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徐匡迪邀请国际展览局主席和秘书长在出席了昆明世博会闭幕式的活动后赴上海访问,向他们通报了上海有意申报2010年世博会的打算,获得了对方的肯定和鼓励。
1999年12月8日,国际展览局在巴黎召开第126次大会,国际展览局中国首席代表、时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会长的刘福贵宣布中国将申办2010年世博会。中国成为第一个口头宣布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国家。
2001年5月2日,作者向国展局秘书长洛塞泰斯递交申请函。
2001年5月2日,我作为中国驻法国大使向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递交了由唐家璇外长签署的中国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请函,成为第一个正式递交申请函的国家。随后,韩国、俄罗斯、墨哥、波兰和阿根廷也先后正式地递交了申请函,在世博会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多达六个国家同时申办一届世博会的局面。阿根廷后来由于经济危机于2002年5月退出申办。
2002年1月30日,我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递交了中国的申办报告,中国成为第一个递交申办报告的国家。
2002年3月16日,国际展览局考察团在上海结束了考察,在对上海申博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仔细考察后,在沪举行新闻通气会,对上海的申博准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图为新闻通气会现场。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规定,申办国正式递交了申请函和申办报告后需要接受国际展览局的考察团进行实地考察。2002年3月10日至3月17日,由国际展览局执委会主席卡门·赛雯女士为团长的考察团对中国进行了工作考察,江主席和朱镕基总理分别会见了考察团一行。吴仪国务委员与考察团进行了会谈。
国际展览局的总部设在巴黎,2002年成员国有89个,其中有60多个国家的代表常驻巴黎,因此,驻法使馆处于中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最前沿。自1999年底中国正式宣布申办世博会以来,驻法大使馆一直担负着申博的调研、协调、沟通和前线指挥的工作。申办2010年世博会有如下突出特点:
第一,申办国家多。开始时是六个,最后是五个申办国,这是史无前例的。
第二,申办国分量重。除中国外,俄罗斯、韩国、墨西哥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国家。
第三,竞争激烈。2010年是21世纪的第十个年头,以往举办过世博会的国家的经验表明,世博会对于提高举办国的知名度、推动该国与世界的合作、推动该国的经济增长、提高主办国的国民素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申办国都充分理解世博会的价值,所以在申办过程中都是全力以赴地投入这项工作。
- 未完待续 -
文字 | 《外交案例》吴建民著(出版于2007年)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玄一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 推荐阅读 /
序言
1
顾维钧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签对德和约(上)
2
顾维钧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签对德和约(中)
3
顾维钧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签对德和约(下)
4
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一)
5
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二)
6
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三)
7
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四)
8
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五)
9
中国与第一次海湾危机(一)
10
中国与第一次海湾危机(二)
11
中国与第一次海湾危机(三)
12
中国与第一次海湾危机(四)
13
中国与第一次海湾危机(五)
14
中国与第一次海湾危机(六)
15
1991年美国国务卿贝克访华(上)
16
1991年美国国务卿贝克访华(下)
17
1992年李鹏总理出席安理会首脑会议、达沃斯论坛年会并访问西欧(一)
18
1992年李鹏总理出席安理会首脑会议、达沃斯论坛年会并访问西欧(二)
19
1992年李鹏总理出席安理会首脑会议、达沃斯论坛年会并访问西欧(三)
20
1992年李鹏总理出席安理会首脑会议、达沃斯论坛年会并访问西欧(四)
21
1992年李鹏总理出席安理会首脑会议、达沃斯论坛年会并访问西欧(五)
22
1993年江主席出席APEC首次峰会(上)
23
1993年江主席出席APEC首次峰会(中)
24
1993年江主席出席APEC首次峰会(下)
25
江主席与希拉克总统互访故乡(上)
26
江主席与希拉克总统互访故乡(下)
27
胡主席出席埃维昂南北领导人对话峰会(上)
28
胡主席出席埃维昂南北领导人对话峰会(下)
/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走近外交”bilibili
走近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