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略对话 | “利益攸关方”(上)

戴秉国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戴秉国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41年3月生;贵州印江人,土家族;四川大学外语系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1964年9月参加工作,197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务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外交部副部长等职。


音频

正文

在佐利克的积极筹划下,2005年12月7日至8日,中美第二次战略对话在华盛顿举行,此时距首轮对话刚过100天。

2005年12月6日,第二次中美战略对话前一天,在纽约出席基辛格博士举行的午宴,作者与基辛格博士进行了长时间交谈。

赴华盛顿参加第二次战略对话前一天,我在纽约出席基辛格博士举办的午宴,两人继续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看待对方交换看法。当时,基辛格说了一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他说:“中美关系的关键是解决美国如何看待中国的问题,即美方是把中国看成一个潜在的合作伙伴还是一个潜在的对手。”他还感叹道:“如果美中两国陷入冷战,那么谁也不会成为赢家,而且对整个世界来说,将是很不幸的一件事。”

我对基辛格说:

你是中美关系的开拓者之一,最了解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我们两国关系历经几十年风雨,发展到今天,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好处,是非常不容易的。中美双方应该共同努力维护和发展中美关系。我们无意也不可能与美国打冷战。中国领导人和中国政府一心一意发展互利双赢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

如果美方诚心诚意同中方发展中美关系,那将来两国关系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的好处怎么评估也不会过分。如果美国将中国当作对手和潜在的敌人,对中国搞冷战,肯定没有好处。

我再次将首次战略对话中对佐利克讲的“中国不是苏联”的道理分析给基辛格听,话说得很实在,他认同了这个观点。

我进一步表示,中美关系与美苏关系大不相同,当今这个时代与冷战时期美苏两极对峙争霸的格局也迥然不同。中国不是苏联,中共也不是苏共,企图以冷战来“西化”和分化中国是白日做梦。退一万步说,如果中国搞乱了,美国也不会安宁。只有中美共同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才对双方和世界有利。

作者会见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

见过基辛格后,我还再次会见了斯考克罗夫特。他主动表示,美中战略对话肩负重大责任,对两国都很重要。美中双方坦诚相待,有助于双方消除误解。从美中各自的利益和抱负看,美中双方没有任何不能合作的理由。苏联怀有的政治雄心和军事抱负只能在损害美国和其他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但是美中之间丝毫看不到这一点。

我对斯考克罗夫特说:

如果美国朋友多花一些时间来研究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研究中国不断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就会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与苏联相比是很不同的。有了这样的比较,可以帮助美方消除某些不必要的担忧。以历史学家的目光来看,实际上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内部先打起来的,这并不是什么社会制度之争。

我强调,中美两国完全有理由成为不同制度国家平等合作、和平相处的典范。


12月7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右)和美国国务院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左)率团在华盛顿举行中美第二次战略对话。

12月7日上午10时,佐利克陪我走进美国国务院的杰斐逊厅。大厅里挤满了记者,频闪的闪光灯晃得人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噼噼啪啪”的快门声响成一片。人群之中,听到有一位中国记者大声喊:“戴部长!”扭头一看,他拉开嗓子问我什么时候回应佐利克关于“利益攸关方”的讲话。我一边走一边简单地回答:“下面的会谈将会涉及。”

我在这次对话中,主要结合当时国际形势特点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进一步阐释了和平发展道路的外交理念,强调了中国共产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执政方略,并且认真分析了中美双方广泛存在的共同利益,强调双方应该继续扩大两国利益的汇合点,妥善管控分歧,全面推进面向21世纪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

我首先从分析国际形势的变化入手,强调美国必须解放思想。我说,国际形势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一个鲜明的特点用中文讲是一个“变”字,就是说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化至少有以下三点:

01

今天中美的共同敌人和面临的共同挑战变了没有?变了。

二战时,中美在东方的共同敌人是日本军国主义;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共同面临苏联扩张的威胁;而当今中美面临的共同威胁则是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全球化带来的种种挑战,是诸如跨国犯罪、海啸、地震、禽流感等问题。

02

世界还是两极即美苏各自率领一个国家集团对抗的局势吗?不是了。

世界格局不再是两极对立了,也不存在相互对抗的两大政治、经济、军事集团。现在谁想拼凑这样的集团也是难以做到的了。大国之间相互协调与合作的需求上升。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是哪一个国家所能单独应对的。因此,无论从全球还是从地区层面看,大国加强对话与协调已逐渐成为客观要求。

03

人们还迷信某一种文明或某一国家的发展模式吗?不迷信了。

那种认为某一模式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想法和做法已经行不通了。总之,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不应再用老眼光和旧思维去看待变化了的世界,而应该与时俱进,学会用新思想和新眼光分析和处理新问题,应对新挑战。

我说:

美方应以善意看待中国的战略走向。中美不应成为敌人,而应成为广泛领域的合作伙伴,成为不同制度大国间长期和平相处、平等合作的典范。当今时代已不是美苏对抗和争霸的时代,而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渴望并致力于和平、发展、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的时代,是中美两国利益交融度越来越大的时代。

中国不会用当年苏联的政策和方式来对付美国,美国也不应该用当年对付苏联的那套政策和方式来对待中国,我们双方不应该耗费精力成天琢磨如何遏制对方、如何削弱和分化对方,而要琢磨怎么发展合作、怎么扩大共同利益。

我在对话中请佐利克详细说明“利益攸关方”的含义。

他向我表示,这个提法不仅指中美两国存在着共同利益,而且指中美关系应该超越双边关系的范畴,能够站在全球战略的高度,为维护和完善今天的国际体系作出贡献。他说,“利益攸关方”的反义词是“搭便车者”。他之所以提出“利益攸关方”的概念,是试图给美国人民观察今日中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促使他们去思考,美中两国能不能在当今国际体系的大框架内开展合作、应该怎么样合作。


- 未完待续 -


文字 | 《战略对话》戴秉国著(出版于2016年)

图片 | 作者供图及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玄一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自序

第一章  走出大山

1

我的父亲母亲

2

漫漫求学路(上)

3

漫漫求学路(下)

4

川大岁月

5

进学院下基层

6

甘坐“冷板凳”

第二章  阴晴冷暖

7

关系逆转(上)

8

关系逆转(下)

9

坚冰解冻

10

中苏关系走向正常化(上)

11

中苏关系走向正常化(下)

12

戈尔巴乔夫访华

13

漫漫长路再回首(上)

14

漫漫长路再回首(下)

15

苏联解体的教训(上)

16

苏联解体的教训(下)

第三章  特别使命

17

开往华盛顿的快车(一)

行前细思量

18

开往华盛顿的快车(二)

不为陈水扁背黑锅

19

开往华盛顿的快车(三)

阻断通向“台独”之路

20

开往华盛顿的快车(四)

与鲍威尔的谈话

21

开往华盛顿的快车(五)

蜂蜜和苍蝇拍

22

开往华盛顿的快车(六)

中美是可以对话的

23

德法同声反“台独”

24

日本不会呼应“台独”

25

俄罗斯表态积极

26

赴美再交涉(一)

午餐会上海阔天空

开门见山

27

赴美再交涉(二)

节外生枝

拉姆斯菲尔德与牧场牛鸣

28

赴美再交涉(三)

拜会老布什

29

赴美再交涉(四)

初会哈德利

第四章  战略对话

30

应运而生

31

首晤佐利克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走近外交”哔哩哔哩bilibili

走近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战略对话 | “利益攸关方”(上)

戴秉国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