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来BIG有什么进步?
“丹麦的建筑实验几乎是零,他们似乎在20世纪70年代现代主义失败后失去了信心和实验的感觉。与其解决社会问题,突然间更多的是‘制作一个非常漂亮的盒子,并为那个盒子找到完美的樱桃木’。”
“不要从答案出发,因为没人知道答案。让我们从问题开始,尽可能谨慎理性地回答问题。要有一定的胆量和气魄,坦然接受出乎意料的答案,并接纳未曾预见的后果。”
“‘玩’是以发现为目的的表达,是动物的学习方式,也是孩子们的学习方式。”
本文为全球知识雷锋第44篇讲座文章,
本文整理自BIG建筑事务所创始人比亚克·英格尔斯分别于2012年02月15日,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进行的《永续享乐主义》(Hedonistic Sustainability)演讲,及2017年04月24日台湾花莲论坛同名讲座,还有2016年10月路易斯安那电台于BIG事务所纽约办公室进行的访谈《Different Angles》。本文由东南大学孙志健、湖南大学杜贵存整理记录。
记录者:孙志健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本科大四在读,什么都关注。
记录者:杜贵存
湖南大学建筑学本科大四在读
Bjarke Ingels,生于1974年,丹麦建筑师,BIG-Bjarke Ingels Group 事务所(位于哥本哈根、纽约和伦敦)创始人兼设计总监,哈佛大学客座教授。2004年被授予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2011年获丹麦王储文化奖,2014年获Architizer年度最佳公司奖
。几年时间囊括世界最佳住宅和北欧国家最佳建筑奖等多个国际奖项。
主讲人:比亚克·英格尔斯
(Bjarke Ingels)
文章全长13716字,阅读完需要15分钟
正文
Bjarke Ingels ,2012,ⒸKTH
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发生在葡萄牙的新特拉市(Sintra):我和前合伙人当即决定散伙,那天我一直在与这位创建了BIG DK领土的家伙协商,最终他极不情愿地付给我5000欧元,这就是BIG事务所诞生的渊源。
建筑是最后的拼图
我擅长画画,在幼儿园就比其他孩子画得好。这有点像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说的那样:当你初次做一件事时,如果做得不错,你就会更有兴致做下去,然后你就会比其他人更快地完成一万小时的训练。
孩童时期,ⒸLouisiana Channel
我有姐姐和弟弟,如果说姐姐是音乐家,我大概就是艺术家或画家,弟弟是运动员和数学家——他是个扑克牌高手兼运动健将。我们三个都很聪明,成绩也不错,但我们之间从未相互竞争,因为我们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或许就是巧合吧!其实我姐姐极其擅长弹钢琴,而我去上钢琴课时却发现这真的不是我的菜。
比亚克·英格尔斯和他的姐姐与弟弟,ⒸLouisiana Channel
我坚信自己命中注定从事绘画相关的行业。高中毕业后我还出演过不少戏剧,戏剧能使我吸引人们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但我却认为如果没进入绘画行业将是一种浪费,18岁对前途迷茫的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漫画( “graphic novels”译为“视觉文学”),但丹麦并不存在漫画,(如果我选择这条路)很可能要去比利时留学。因为没有更好的打算,我进了丹麦皇家建筑艺术学院——当时它还是自由开放的艺校,比欧美的标准化院校更精简。前两年是基础教育,有很多绘画课程。入学后的前两年,我在画建筑配景方面进步很大,因为我小时候花了很多时间画打架的人、跑动的动物、汽车、直升机、飞机……但不太画房子和花草,所以我当时就想:要真正地描绘世界,建筑就是那块最后缺失的拼图,它可以描绘世界并且把它变成真的。有了建筑就完美了。
丹麦皇家建筑艺术学院(丹麦语:Det Kongelige Danske Kunstakademi)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成立于1754年,拥有25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学院,与奥胡斯建筑学院一起是丹麦仅有的两所享誉国际的建筑和艺术学院。ⒸLouisiana Channel
因此我进入了建筑学院,生活在一个人人都想成为建筑师的环境中使我很快乐。可那时我对建筑不甚了解,从起初的失望到变得好奇和着迷,最后爱上建筑并成为一名建筑师。
可持续性的谬误
Little Denmark将生活中涉及到的所有能源都循环利用起来,2004,ⒸKTH
首先请大家思考:建筑师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扮演何种角色?这是2004年的Little Denmark图解,我们试图将建筑考虑成一整个生态系统,建造一个所有能源都能被循环利用的微缩版丹麦,因为我们坚信建筑师也应该是生态系统的设计师,而不只是做美丽的立面和传神的雕塑。但是我们考虑的经济和生态系统绝不仅是穿越城市和建筑的人流,还有资源的流动。
联合国气候大会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2009.12,ⒸKTH
大家从这张照片的氛围中可以很容易推断出资源的重要性——这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拍摄的,它是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COP 15),你们能看到法国总统萨科齐和美国总统奥巴马等熟悉的面孔。
气候变化大会收效甚微,ⒸKTH
这并不是一场会议,而是一场彻底的失败。峰会设定的所有目标都像迷雾一般虚无缥缈,对可持续性的探讨都淹没在谬误之中,他们所说的可持续性是需要我们愿意牺牲现有的生活品质去换取的,就像传统新教徒(traditional protestant)的观念一样。
永续享乐主义,ⒸKTH
媒介与建筑
从脑到手再到纸是最快的表达方式,也是最直接的沟通途径。但我认为笔是一种依赖于纸的工具,来让世界见你所见,或者让你见你所想于未见。其他的工具也可以做到这些,例如制作实物模型。体块模型的即时性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很强,像乐高积木一样。但有时使用操作困难但颇有质感的材料,你能从材料本身获得更多反馈。电脑三维模型具有可放缩和精确的优势,且处理速度也越来越快,通过VR我们或许也能获取这些信息,但我认为平立剖技术图纸无法表达(建筑之间的)关系和对话,它们表达的是是建筑特定角度的信息。所以每种媒介都只是从不同角度接近或观察同一问题的不同方式,并不是某一种工具就比另一种好。
BIG事务所内海量实体模型与其Diagram同样著称,ⒸLouisiana Channel
我们仍然做大量的实体模型,因为实体模型是最接近你所要建造的建筑的。当然电脑三维建模总体上很便捷,即使异常复杂的建筑也能轻而易举完成。但当你实际建造它时,如果之前没有尝试实体模型,那么你会很难实现构造上的改进。即使为了搭建实体模型而必须经历的思考过程也会暴露许多问题与潜力,如果单纯地停留在虚拟模型,这些将是你无法捕捉到的,因此我认为绘画是将幻想世界变成具体现实的一种方式。当然比起在1:1的比例下砌筑真正的砖块和浇筑混凝土,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了。
硅谷的享乐主义
我们建筑事务所在纽约和哥本哈根等地都有办公室,同事们都非常热情且酷爱工作。我们的办公空间原是一间丹麦啤酒工厂,经设计改造成为我们的办公室,这种空间有很多特色:例如工业空间通常室内层高较高,开敞大空间可以弹性灵活地使用,有助于我们发挥创意。
BIG办公室照片,Ⓒ2017花莲论坛
说到工作空间,我们正和Google合作帮助他们去设想未来工作场所的样子,其实Google是色彩缤纷且积极健康的工作区域,有不少有趣的创意供人们享乐。刚刚大家看到的这个餐厅是Google在25年前创立的,现在它已变成了硅谷的标准餐厅。
Google办公空间特色,Ⓒ2017花莲论坛
现在的Google不仅从事网络事业,它在硬件和笔记本电脑甚至汽车都有发展,已经是一个无比庞大的企业,有大量的服务器空间,所以Google很自然地会对都市空间有更多的想象和期待。
Google业态分布,Ⓒ2017花莲论坛
总平面上的橘色部分是Google的校园或办公园区,面积巨大。而且在整个硅谷,大家可以看到每个小城镇中都有一个Google科技园区,因此它不能只关注自身,也要有社群的全局意识。所以我们希望把硅谷所有停车场变成一片绿地或公园甚至只有一个穹顶的空间,然后在圆顶下面我们可以设计弹性组合的办公空间。
Google新总部(2015年),加州山景城,Ⓒ2017花莲论坛
我们现在正打造Google园区的两部分,这是一种非常柔和的建筑风格。设计内部时我们了解到Google的工作模式——他们通常会有各种立体化的小工作室,而这种立体化使用往往有4个人一起工作,但有时可以组合以容纳450人一同工作。
办公空间生成分析,Ⓒ2017花莲论坛
因此我们要思考怎样容纳总数约3000人的办公空间,并希望能够把一些餐厅茶水间和办公空间变成相互连通的平台,每个平台都是一个可容纳150人的小社区,你能非常方便地从一个工作区到另一个。我们通过中庭设计连接每个工作区,用膜包裹整个设计,阳光可以透过膜照射进来,另外它也能分开运作,中庭部分作为社交空间。
休闲空间与办公空间的串联,Ⓒ2017花莲论坛
我知道有个非常著名的音乐节“Burning man”,我们的概念与之一致,工作空间大同小异,但其余空间就像大教堂一样,这是大家每天活动最多的地方,我们要使它有自然采光,光线并非从窗户照入而是从顶部射入。
轴测分析图,Ⓒ2017花莲论坛
与传统做法不同,我们将工作与社交两者混合,下面是社交空间而上面是较为安静可以专注工作的空间。大家去硅谷时可以去看一看,有很多咖啡厅对公众开放,但中庭只有Google员工可进入,中庭类似城市中的广场,工作区域每个团队可以表达自己的个性,灵活划分空间。
办公空间剖面+场景效果图,Ⓒ2017花莲论坛
永续享乐主义
上海世博会丹麦馆,2010年,ⒸKTH
所以当我们接到上海世博会丹麦馆(Danish pavilion)项目时,我们想到世博会的主题就是可持续性城市,便开始思考一种全新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城市的最动人之处就在于提升生活品质并增添享乐趣味。
上海世博会丹麦馆,2010年,ⒸKTH
我们决定将丹麦馆设计成一个汇聚所有丹麦城市元素的浓缩型街景(condensed streetscape),使之不仅具有可持续性,更能提供无限生活情趣。展馆既有丹麦街景的意象,又有蓝色的自行车道——城市自行车在丹麦已有约20年的历史了。
自行车道照片,ⒸKTH
所以你可以通过两种不同方式来体验展览:或悠闲自在地漫步游赏,或骑上自行车惬意地驶过。哥本哈根37%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所以市民从不会遭遇交通拥堵。我记得两年前在深圳有一场持续了11天的大堵车,人们被困在交通工具中长达11天,毫无乐趣可言。我们设计这座展馆使没有耐心徒步逛展的人们可以骑着自行车在两分钟内浏览整座建筑,不会遗漏任何精彩的瞬间。
哥本哈根和上海都是港口城市,但哥本哈根港口的水源干净到人们可以在里面游泳,我们的第一个项目Copenhagen Harbor Bath就是将公共活动引向水面。
Copenhagen Harbor Bath活动场景,ⒸKTH
所以这次想在展馆中心位置再次营造这种亲水体验,感受丹麦港口的水是如此清澈明净。(照片里是我的合伙人Jacob和我在玩水)
使用者玩水照片,ⒸKTH
美人鱼与AWW
我们把这个设计作为一种吸引(lure)中国人学习和体验丹麦的可持续性城市提升生活品质的方式,在寻找丹麦与中国的共性(denominators)时,我们发现在中国公立学校的所有课程中有三篇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写的童话,所以伴随13亿中国人共同成长的正是小美人鱼的故事(Little Mermaid)——丹麦的国家象征。
因此我们提议将小美人鱼雕像运到中国展示六个月,丹麦的国民党派(Danish nationalist party)听说我们的提议后立刻想要出台法律明确反对移动小美人鱼,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走进国会(Parliament)参与讨论。
小美人鱼雕像被运到中国,ⒸKTH
最终我们使小美人鱼融入中国生活并放置在展馆中,在她离开哥本哈根的时间内,我们在她原有位置请来了中国当代艺术家AWW先生,展示他的艺术作品作为一种文化交流,他是一位言谈非常不拘小节的洒脱的艺术家。
AWW与小美人鱼进行“文化交流”,ⒸKTH
小美人鱼作为政治象征,她代表着丹麦馆中所展示的真实丹麦生活,美人鱼的离开使她在丹麦人心中更具吸引力。在她“离开家”的这段时间,我们在展馆中装上监视摄像机,她在上海的一举一动都将实况直播给丹麦人。在这六个月里,她将会像中国的万里长城一样作为国家名片给全世界展现丹麦的风采。
小美人鱼在丹麦实况直播,ⒸKTH
所以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实践这种设计理念——可持续性城市的概念如何融入建筑设计并提升生活品质,我们通过很多方法追求这个终极目标,其中一种方法叫做“炼金术(alchemy)”——通过非传统的方式混合传统元素从而创造附加值,使金属变成黄金。
小美人鱼在上海世博会丹麦馆,ⒸKTH
建筑是一场关于“点”的旅行
我是1993年开始学建筑的,1999年毕业时只有我和一位设计系的同学提交了印刷图纸,其他人提交的都是手绘图纸复印件,所以这真是一所非常保守的学校,当然现在也是。那时建筑系学生平均入学年龄是23岁,而18岁的我刚高中毕业。和一个18岁的小鲜肉相比,这些人更像大叔,每个人都把自己看得非常严肃,似乎不会自嘲并且自命不凡,但又没有什么成就。每个人都会说:(我们)学院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建筑学校。如今这所学院几乎巴尔干化了,有不同的教授和科系。由于学校位于哥本哈根国王新广场——夏洛特堡宫后面紧邻皇家剧院,附近有不少传统建筑,你会在楼梯间穿梭进入各个科系。学院是非常分散的,几乎没有可供人们聚集的地方,不同科系之间的交流也很少。
国王新广场这个古老的广场建于17世纪。广场中央克里斯钦五世国王的骑马塑像是广场的标志,建于1688年,被称为“国王之马”。广场内坐落着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皇家剧院、皇家艺术学院等著名建筑,ⒸLouisiana Channel
夏洛特堡宫是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国王新广场和新港交界处的一座宫殿建筑。建筑竣工于1669年。自1754年以来,这里是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所在地。ⒸLouisiana Channel
丹麦皇家剧院成立于1748年,最初是为国王服务的表演机构,后成为丹麦的国立表演机构。ⒸLouisiana Channel
这里有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其他系都是错的,他们只告诉你:作品必须是原创和独立完成的。也许是因为刚从(高中)书本教育走出来,我和朋友最终在图书馆里度过了最初几年时光。因为没人教我们课程,所以我们不得不自学——去图书馆从书架上随机抽出一本书快速浏览。我依稀记得令我着迷的建筑师之一就是弗兰克·盖里,但那是“晚年”的盖里——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建成之前的盖里,他在圣莫尼卡和威尼斯的一些作品中运用了拉风的粗糙金属板、波纹锡板和金属丝。然后我会读有关他的采访和论文,通过弗兰克·盖里我发现在洛杉矶建成作品的其他建筑师,后来我发现了雷姆·库哈斯。西班牙建筑师阿里桑德罗·柴拉波罗(Alejandro Zaera-Polo&Maider Llaguno Architecture/AZPML创始人,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建筑理论家,代表作是横滨国际客运码头)当时正在撰写采访文章,他写过一篇关于雷姆·库哈斯的绝佳论文,描述了库哈斯在解构一切,我读得非常过瘾。
道格拉斯·柯普兰生于1961年12月30日,是加拿大小说家和艺术家,ⒸLouisiana Channel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在没有任何预备课程的情况下,我和我的朋友开始就像做调查性新闻一样。类似于你发现了一些对你来说有很有意义的东西,然后你通过追寻它的来源去努力了解它,然后这些来源又有其他来源,到一定程度时,你结束了这个过程,然后在某一刻,它们就都联系起来了。
当我读到道格拉斯·柯普兰,读到他的《X世代:加速文化的传说》、《微软奴隶》(道格拉斯·柯普兰于1995年出版的另一部代表作,写的是关于微软公司员工生活的简短故事。)等作品时,这对我来说似乎是一个很有力的时刻。我曾经大概把所有我能找到的有关库哈斯的资料都找了个遍。在某一刻,我发现了一篇道格拉斯·库普兰对库哈斯做的长篇采访,这感觉就像是二者瞬间交汇了!
道格拉斯·柯普兰于1991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说,在西方影响巨大的国际畅销书,无意中让“X世代”成为了英语世界整整一代人的标签,成为了杂志专栏、营销企划和人文社会学报里的高频词。图为该书法语版封面,ⒸLouisiana Channel
进入丹麦市场的新方式
我认为那时流行趋势是新现代主义(这种思想普遍出现在哲学、美学中影响建筑及其他设计)和新极简主义(21世纪初的无定形艺术运动,亦称“新几何”或“新地理”艺术),所以当红的建筑师大多来自芬兰、西班牙和瑞士。丹麦的建筑实验几乎是零,他们似乎在20世纪70年代现代主义失败后失去了信心和实验的感觉。与其解决社会问题,突然间更多的是“制作一个非常漂亮的盒子,并为那个盒子找到完美的樱桃木”。
在荷兰给库哈斯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和搭档朱利安·德·斯曼特回到哥本哈根。之前在荷兰我一直在完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的设计,他则在参与伊利诺伊理工大学麦考密克校园中心的设计。我们在哥本哈根的丹麦皇家建筑艺术学院得到一份临时教职,可以为我们提供资助金。随即我们便开始参加公开竞标,由于生活开销很小,一半的教职薪水就能维持生计。
朱利安·德·斯曼特(Julien De Smedt)于1975年出生于布鲁塞尔。曾与Bjarke Ingels共同创办PLOT事务所,此后二人分别创办了各自的事务所——JDS和BIG。图中二人身后是VM住宅模型,ⒸLouisiana Channel
当时我认为在哥本哈根改变(建筑设计)工作方式的时机已经成熟,丹麦约有六个大型事务所——三个在哥本哈根,三个在奥胡斯,他们包揽了建筑项目的委托,所以大家都知道你不可能创办一个新的事务所并取得成功。而传统的窘境是:在你设计完工一栋建筑之前,没有人会委托你做设计,没有人真正在创业。但我认为我们能成功的原因是让我们得到看似截然不同结果的思维过程是务实、理性、有效的,几近斯堪的纳维亚的传统。或许我们在做理性结论时更大胆,尽管结果不同寻常,但却难以置信地符合导出结果的思维过程。不要从答案出发,因为没人知道答案,让我们从问题开始,尽可能谨慎理性地回答问题。要有一定的胆量和气魄,坦然接受出乎意料的答案,并接纳未曾预见的后果。因而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找到了全新方式真正进入丹麦建筑市场。
重视建筑的示范效应
有首老情歌唱道:“前几天,公园里有一只狗,但是它不应该在草坪上撒欢,谁也不能这么玩”。这首歌列举了一系列熟悉的情景,然后总有人走过来说你不能踩草坪,不能坐在长凳上,不能......当时的建筑界有点像这样。很多本可把握的机会被错失了,我认为“玩”是人类表达的一种形式,是非常重要的。更确切地说,“玩”是以发现为目的的表达,是动物的学习方式,也是孩子们的学习方式。的确建筑是非常无力的,不管你创造了什么,建筑可以是慷慨的,也可以是吝啬的;可以是包容的,也可以是排他的。讲一个我童年的小故事:我长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那儿可以俯瞰湖面,旁边是一栋像雪茄盒的60年代的现代平屋顶房子,我和小伙伴可以从小山包直接爬上屋顶散步,我父亲总会生气地把我们喊下来,因为他害怕我们会摔断脖子。他解释说:“你不应该在屋顶散步,屋顶不是用来散步的,你会摔下来的。”但对我来说,不能在屋顶上散步像是对机会、资源和乐趣的浪费,从那以后我一直尝试建造可以在屋顶上散步的房子。
可以并应当在屋顶上散步的房子:Gammel Hellerup 高中体育馆运动和艺术扩建项目,2014年,ⒸLouisiana Channel
很明显作为建筑师你能建成的作品数量是有限的,即使你是盖里或者弗兰克·劳埃德·莱特,你也只能完成100或200栋房子,在有70亿居民的地球上这不值一提,200座建筑无法引起任何改变。但你能使效益无限扩展的实际上是你提出的想法,你的想法可以启发成千上万的人。你对待某些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甚至你做出的示范可以启发无数人。一个电厂可以在屋顶上设滑雪坡,一个废水储存池也可以是文化场所,纽约的防洪带也可以是公园,这些想法可无限延伸和重复。所以作为建筑师,不仅设计的建筑重要,它在全球做出的示范更重要,就像无限扩展的圆环一样。
一个电厂可以在屋顶上设一个滑雪坡:阿马尔菲能源中心Amager Resource Center,ⒸLouisiana Channel
一个废水储存池实际上可以是一个文化场所:阿马尔菲能源中心Amager Resource Center,ⒸLouisiana Channel
纽约的防洪带可以是一个公园:纽约市城市防洪设施The BIG U,ⒸLouisiana Channel
VIΛ 57 West鸟瞰照片,2016年,ⒸLouisiana Channel
我们当然希望建筑做好城市的一员,激活周边环境,但是我们也希望使建筑更有趣。因为没什么比这更无聊了:如果它变得像食谱清单一样告诉你必须在屋顶上散步,必须对孩子友好...然后你认为正因有了清单才能做有趣的事,显然不是!或许这么做不错,但只有当它迫使建筑为了涵盖所有需求进行改变并大胆表现特质时,才可以说建筑变成了艺术形式。如果一个动人的建筑充满可能性,那么它的本质就会被表达,这才是它最有趣的时候。
实用乌托邦
接下来举个截然不同的例子:这是两位客户的照片,它们或许是丹麦最可爱的客户了,这是未来中国会送给丹麦的两只大熊猫。项目初期我们需要认识猫熊,去向动物园饲养员了解后发现熊猫其实是独来独往的,我们收到的熊猫是一公一母,不能把它们放在同一个地方,否则会过得很惨,它们会像人一样争执打架。
中国赠予丹麦的两只熊猫,Ⓒ2017花莲论坛
可是你把它们分开,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我们想到一个方法:通过空间让它们各据一方,所以“阴阳”的形式概念非常重要,人们可以从四面八方进入基地,我们对地面进行精心设计。公母熊猫各有地盘,不会彼此干扰,不会互相看到。访客们可以360度观看他们,旁边就是一片竹林景观,可以起到视觉隔阂的作用。
哥本哈根动物园阴阳熊猫馆分析图,Ⓒ2017花莲论坛
你可以沿坡上去,也可往下走抵达下部空间。我们希望大家完全看不到围墙,故而把围墙都用竹子整合起来。这里有栖地和遮蔽的场所,熊猫生活地的气候和丹麦气候恰好很相似,所以他们可以舒适地住在这里,而不需要完全封闭的室内空间,只要有遮荫的地方。
基地区位分析+效果图,Ⓒ2017花莲论坛
坐在底部餐厅可以看到熊猫栖息地,我们把餐厅室内的材质做得很暗,所以你向窗外看时不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只会看到熊猫。我们还把楼板降低使人们在视线高度清楚地看见熊猫。
从餐厅看向熊猫栖息地,Ⓒ2017花莲论坛
整个设计都来自我们想要解决的挑战:既要全方位整合基地,又要让公母熊猫各有私密独立的空间。当然没办法马上得到完美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要做什么呢?我们把问题理清了,接下来就是去找答案,过程中就会有很多测试和检验。
如何应对场地限制?
温哥华市中心区位分析,ⒸKTH
自从一年半之前我们在纽约开了另一间工作室,我就一直在研究不同的项目,例如加拿大温哥华的气候条件与哥本哈根或斯德哥尔摩完全相同,但人口居住密度却天壤之别,可以看出Downtown并没有摩天办公楼或居住高层,这里就是美丽的Downtown半岛(Peninsula),格兰佛大桥(Granville bridge)是抵达市区的主要通道。
温哥华天际线,ⒸKTH
业主希望大桥尽头的两座塔楼可以成为进入温哥华的门户(gateway),当大不列颠将香港归还中国时,很多居住香港的中国人感到恐慌并开始在温哥华购置房产,导致这里有大量富裕的中国移民。
格兰佛大桥通往市区视线分析,ⒸKTH
每年有35,000名中国人带着最少20,000美金的资金来到这里,所以房地产的价格相当高昂,如果你买一栋85平方米的公寓,每向上多盖一层,价格将上涨15,000美元,所以20层就是30,000美元。
场地旁边就是公园,市当局不希望我们的建筑遮挡公园的采光,所以你们可以看出甲方地块的处境非常尴尬,它似乎被大桥撕成碎片(shredded),所以我们在图纸上分析不同的限制条件:缩进距离的要求,对高速公路退让30米,因为市当局希望保证人们的视线不会直接看到车水马龙的交通,我们还考虑了公园不允许遮挡采光的要求。
场地限制分析图,ⒸKTH
最后我们只剩下一块600平方米的小三角形场地,即便在温哥华这个面积也非常小,所以我们开始思考30米是建筑对于高速公路的最小退让距离,但业主拥有整块场地,所以我们决定将顶层的公寓部分体量进行扩张。
体量生成操作分析,ⒸKTH
寻找最优解
当你驶过格兰佛大桥时就会看到这栋建筑仿佛一个人正从里面拉上窗帘,似乎在说:“欢迎来到温哥华!”它看起来像普通的高楼被嵌入三角形的区域,阳台组成的合理结构营造出宛如女性腰身的轮廓剪影的美妙形态,但每个室内空间都是90度的。
Beach&Howe大厦,加拿大温哥华,ⒸKTH
当你离开市区回头看这栋建筑,会发现这座亮眼的地标并非疯狂的设计,它只是综合考虑场地效率和居住条件后得出的最优方案(question of optimizing)。当你看到温哥华的天际线就会惊讶地发现在众多像“男孩子”的高楼中,这栋建筑像女性的身形轮廓。
Beach&Howe大厦重新塑造温哥华天际线,ⒸKTH
这同样使我们想到美国纽约历史上某个房地产价格疯涨的时期,同样是三角形的场地,Flatiron Building成了曼哈顿引人注目的地标建筑,如今它与整个社区同名,我们称它为fed iron,因为它的顶端同样是凸出的。所以你们可以看出我们的设计总是试图在建筑与周围城市环境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正如穿过这片场地的公共交通和人流塑造了Flatiron Building的建筑形体。
Flatiron Building,美国纽约,ⒸKTH
对现代主义的反思
所以我要强调的是每个案例都有独特的条件,我们不得不用不同的建筑造型去应对。我一直在关心一件事,这件事与提高生活品质有关,那就是建筑物与当地气候有何关联。我们受到Bernard Rudofsky先生的启发,他写过一本书叫做《没有建筑师的建筑》,讲的是没有正规受训的建筑师所设计出来的建筑。
Bernard Rudofsky《没有建筑师的建筑》,Ⓒ2017花莲论坛
他在书中说现代主义出现之后很多建筑都长得一样。例如哥本哈根和纽约——两个城市里却有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建筑,因为透过现代主义风格,我们也看到一致的营建技术。
纽约和根本哈根建筑风格对比,Ⓒ2017花莲论坛
所以技术占据了很多过去由设计师完成的任务,例如空调系统和中央暖气系统以及墙壁厚度。此外,通风设计由于机器的辅助,我们不需要去想窗户要怎么开才能有最好的通风。在电灯部分,你可能因为有高科技所以不需要离开关非常近就可以开灯。这些技术的到来使我们看到的建筑越来越相似。
机器使现代建筑渐趋相似,Ⓒ2017花莲论坛
所以这位作家非常喜欢传统建筑,他想了解数千年前的社群是怎样就地取材来适应气候条件以及如何用非机械方式来做设计,这些建筑看起来独特且美丽。譬如希腊的白色建筑,它们屋顶往往很平,人们晚上可以到屋顶上乘凉。另外我们看到爱斯基摩人的建筑也可以让你保暖,还有在中国风沙非常大,一些地方有这种内陷的中庭以解决气候问题,使当地居民免受风吹的侵扰。
传统建筑的非机械手法,Ⓒ2017花莲论坛
我们当然不是希望大家回到500年前,用古老方式生活,我强调的是用当代技术帮我们演算天气和气候影响,例如你可以去研究建筑内空气对流状况。所以说我们要的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没有机器的工程),也就是说建筑本身设计良好,不再需要仰赖更多机器的辅助。现在我们看全球地图时应该用这种图,它能告诉我们不同地区哪里气候是类似的,可以看出有些地方距离很远,但气候相似,可以把发展技术带到气候类似的地方。
世界气候分布图,Ⓒ2017花莲论坛
设计理念的萌芽
VM houses(2005年),丹麦哥本哈根,ⒸKTH
虽然VM houses是我们设计的第一栋住宅建筑,但我们的设计理念是在做丹麦的The Mountain时萌发的。它是上百户公寓与一个大型停车建筑的混合体(hybrid),所有的住宅形成了带有花园的山,每户都有顶层(penthouse)的开阔视野和郊区生活方式(suburban lifestyle)——随时可以走到户外感受自然风光。
Mountain Dwellings(2008年),哥本哈根,ⒸBIG+JDS
这座人造山峰就是让停车场填满整个面向北侧的大进深空间,而非采用垂直式的立体停车场,将所有住宅置于停车场之上,有独立电梯可通向所有住户,每户人家上方变成了花园,好比一个巨大的楼梯覆盖底下的停车场。
Mountain Dwellings分析图,ⒸBIG+JDS
停车场可以自然通风和采光,所以我们在它立面表皮覆盖穿孔铝板(perforated aluminum facade)——或许是我们在建筑上用过最便宜的立面材料。
停车场穿孔铝板立面,ⒸBIG OFFICIAL
我们通过改变铝板上的穿孔形成六种不同尺寸的孔洞,铝板与孔洞的明暗对比十分显眼,从远处看就像硕大无比的城市艺术品,所以我们请来日本摄影师拍摄了这幅足以和珠穆朗玛峰相媲美的山峦图景。
Mountain Dwellings照片,ⒸBIG+JDS
曼哈顿天际线的新风景
VIΛ 57 West总平面图,2010年,ⒸKTH
最后要展示的是2010年我们设计的VIΛ,它占据了近乎西57街和西side高速路角落的一整个街区,坐享哈德逊河以及码头的无敌景观。VIΛ Courtscraper是欧洲街坊建筑和传统美国高层建筑的结合。
VIΛ 57 West模型照片,ⒸKTH
建筑东北角最高峰高450英尺,在增加公寓住户数的同时,优雅地保留了相邻的Helena Tower面向哈德逊的景观。VIΛ形体的变化主要由视觉效果的优劣决定。从西面看是一个双曲线抛物面或者说是扭曲的金字塔,从东面看,是一个细长的尖塔。
建筑沿河立面,2010年,ⒸKTH
近些年,一些最有趣的城市发展莫过于自然和公共空间,将这些重新放入后工业时代的口袋,解放城市,例如百老汇和时代广场的人行道,自行车道,高线公园,和一些转变为公园的工业码头。坐落于哈德逊河东南角的VIΛ延续了绿化的趋势,将公共空间植入曼哈顿的城市肌理中。将两种看起来互斥的建筑类型融合在一起;庭院和超高层建筑,庭院超高层将会是曼哈顿城市天际线上的另一道风景。
区位分析与中央公园对比,ⒸKTH
建筑中央的共享花园庭院的灵感来自于传统哥本哈根城市绿洲。花园和Olmsted’s花园有着完全一致的比例,只是小了13000倍,像是一个盆栽中央公园。庭院的东边是绿树成荫的树林,西边是阳光普照的牧场。由Starr Whitehouse景观建筑公司设计,庭院中种植了80种树和灌木,47个自然植物品种。
场地绿化分析,ⒸKTH
建筑平面图,ⒸKTH
建筑的东北角直冲云霄,而另外三角则顺势而下,保持在较低的高度之上。下凹的体量不仅将哈迪逊河的景观引入了建筑之内,同时也让仍然温暖的夕阳得以洒落在建筑的大部分空间中。私密而安静的内院是居民专享小空间,也在视觉上与哈迪逊河河畔公园的绿地相互连接,融为一体,仿佛成为了城市公共绿地的一个部分。
体量生成过程,ⒸKTH
建筑内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公寓,而一二层则被各式各样的文化与商业空间所占据。建筑的下层空间与内部庭院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巨大的楼梯连接着大堂和庭院,仿佛在邀请居民前往休息放松。环绕庭院的空间之内休息室、活动室、高尔夫模拟区、电影放映室、泳池、篮球馆、健身房、棋牌室、乒乓球室、台球室和沙狐球场依次而列,内外公共空间在结构与视觉上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建筑鸟瞰照片,ⒸKTH
相邻Helena Tower立面之上,由Stephen Glassman创作的8层高的巨型雕塑作品“Flows Two Ways”将成为这个项目的最后一块拼图。在雕塑落成后,诸如Livanos集团旗下餐厅,Landmark剧院影院以及全美第一家美国犬类俱乐部的零售店将进驻建筑的临街空间,让此处成为城市中休闲消遣的新热点。
夜景鸟瞰,ⒸKTH
伟大的建筑总是大胆的
建筑师做的最基本的事情就是为我们未来生活创造一个框架,在此过程中你可以把墙体、柱子、屋顶和地板设计成抑制人们自我表达的方式,或鼓励自我表达的方式。你也可以做成符合当下的样子,使它成为基于当代世界生活的固定框架,它将限制你在几十年甚至100年内不能改变。如果框架太具体且没有为生活变化留下任何操作空间的话,即使最棒的框架也是有约束性的。我们正探索不同的策略来处理建筑物保持相关性的难题,其一就是你给予房子的呵护与个性越多,就会激发越多住户对它的呵护,它继续存世的可能性也越大,即便它功能已经过时,不管它为何而建都将不再是它原有功能,那么如果这座建筑拥有超越了它履行初始功能的特质,就会有更多人利用或改造它,而非拆掉重建。我认为好的建筑具有某种特质,这种个性是生成其概念的独特因素的结果,建筑对周边、视线、景观、当地环境、日照、天气等方面的回应方式生成了它,这些独特因素几乎就是建筑的DNA,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伟大的建筑总是大胆地向世界表达本质。
我们在刚完工的纽约西57街项目里把一个庭院抬到了半空中,它是曼哈顿岛西岸高速旁的一块单独街区,周围有高速公路、发电厂和卫生车库,南面和西面可以看到水。所以我们提出想法——做一个院子,做一种中间是绿地的典型的欧洲建筑类型。但为了给它一个摩天楼的(居住)密度,我们提起了建筑的东北角,它变成了一个扭曲的金字塔,从南面和西面把阳光和水上风光引入庭院,它的轮廓是引人注目的,给纽约的滨水景观增添了不少趣味。因此当你看到它时就会怀疑它是被作为地标来设计的,完全是因为外观。但其实这是因为院子的置入与变形带来了阳光、空气和景观,又避开了高速公路的噪音,所以是庭院的变形造就了建筑。当你进入(院子)时,会发现它成了闹市中令人惊叹的秘密花园。总之赋予这座建筑个性的原因是它大胆表达了它的DNA——赋予它形式的因素。
如果你为大众口味而设计,或者你担心缺乏转售价值或不适合多数人,那你很可能得到的是快要被拆除的建筑。为什么?因为没有理由支持它们继续存在。可是当你的设计以一种鲜明的特点和强有力的果决来到世界,那么这建筑将是对处理问题方式的美妙试验,它将适合翻新,并能适应时间推移产生的变化。两三年前我在中东叙利亚和伊拉克有过一次难忘经历,当时那儿遭到了ISIS轰炸,我受邀到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斯坦考察他们政府办公区和一个被搁置的项目。我们在库尔德斯坦最北部的山区发现了村庄,村里有座犹太教堂,它已有2750年历史了,现在成了废墟。屋顶有洞,但(残存的)砌块墙依然精美,我还注意到金属制品生了锈,吊灯和烛台也留存下来。我问了它是何时变成废墟的,人们说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当生活在伊拉克的犹太人处境无比艰难时,村里所有犹太人都搬去了刚成立的以色列。它在2700多年间功能一直正常,却在短短50年中成为废墟,这是让我难以置信的事实,因为当它和当地居民不再相关时,立刻就化为废墟,当村里只有穆斯林时,没人会在乎犹太教堂。作为一名建筑师你可以设计永久屹立的建筑,但只有当建筑与使用者保持相关性时,(它才能永久屹立),因为他们会呵护它。即便金字塔也能变成废墟,尽管它是巨石堆砌的,看起来坚不可摧,但它们只是法老的坟墓,所以成了废墟。而在法罗群岛有已经存在500多年的木头房子,即使房子没有这么长寿命,但因为一直有人住,一直被呵护,它可能永远屹立下去。
世界是一本实践目录
我们都住在数量有限的同一处房产里,就是地球。如果从进化论角度来看,生命通过适应环境逐步进化,首先是海洋到陆地,接着到树上,然后到大草原,最后猴子变成人;但一旦我们解放上肢,进化出对向性拇指能够(用手)操控材料,然后我们发明了工具技术和建筑;我们实际上已拥有使环境适应生命的能力,所以不再是生命适应物质环境,而是生命突然能使物质环境适应生命,这当然是一种巨大力量。我们通过建造建筑和城市、规划景观、修建水坝、伐林造田……找到了改造物质环境的方法,影响当今地球地质变化的最大力量来自人类活动:土地沙漠化、森林滥砍乱伐、新垦农田、淹没山谷的水坝、人工湖、强制性人口迁徙、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消融和永久冻土层北移……很多都是未曾预料的由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我们有能力不经意地根本上改变地球,那么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去努力改变地球,我们能做什么?一旦你已经接受这样的惊人事实: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对星球产生重大影响,我们不可能到这个地步,那么我们只需要把它看作积极的,与其对社会和自然产生负面影响,我们不如设计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Bjarke Ingels于BIG事务所纽约办公室,ⒸLouisiana Channel
人类研究的有趣之处在于从何时开始记录,国家地理有一项研究叫做“基因地理计划”,研究人员追溯了人类走出东非后的迁移路线,我猜他们有源自东非六万年前的EVE人类标本,六万年的迁徙经验的优势在于人类已在地球不同地区进行了大量尝试。所以对建筑师而言,研究当地文化和乡土建筑,理解当地人如何找到应对气候的方法来舒适地居住,并以此作为灵感的来源是极有意义的。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真相之一是:由于当地气候、景观、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主义的问题是世界各地的房子开始长得一模一样,这是独特性的缺失,也是对当地环境、文化和气候的失败应对。因为不同城市有不同的文化、民族和宗教信仰构成,也有截然不同的气候,每个城市都成了一种具体尝试。那么如何让特定群体居住在星球的特定部分?我认为这想法有趣的地方在于,一旦你开始打量这个有着不同的景观和气候的星球,你会发现在文化差异极大的地区,它们的景观和气候却可能非常相似。但我也喜欢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把这个世界看作一次关于如何居住在这数量有限的房产中的尝试,那我认为这就是建筑师们游学的原因,你可以想象一个类似全球最佳实践目录册的东西。纽约、墨尔本和悉尼已经就哥本哈根的自行车道展开了合作,在澳大利亚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车道”。走遍地球看看人们如何组织城市,偶尔受到启发,然后说这是好主意,让我们把它带到这里吧。但墨尔本和悉尼的“哥本哈根车道”将不同于你在哥本哈根看到的,因为只要它们到了澳大利亚,气候和景观就不同了,结果将有完全不同的特征。
建筑学的本质是包容
建筑学的核心是不断地适应人类生活的地方,我们居住的城市并不处于完美状态,而是随着人类生活的演变而不断进行的,所以我们的城市应当与它们一同演变。由于我们的城市不只容纳单一的思维模式、种族、性别、宗教、文化、语言群体、职业,而要包容大量不同的观点和生活形式,所以它不该是教条式的,而应是无限制的,甚至善解人意的,应该能体谅和包容许多差异。大多数激进运动实际上饱受偏执的弊害,在艺术和建筑界也是如此,大家常听到自以为是的偏执观点,指责反对方是偏执狂。传统的左派激进分子是被愤怒驱使的,对吧?莫名其妙的偏执,关于阴谋的想法,或者对无能为力的沮丧,出于对其他人获得一切的愤恨......所以这种千篇一律的革命不知为何就成了愤青对统治集团的暴力反抗。几乎在任何情况下,我都能真正理解不同的观点,我未必赞同,但我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人是这样的,为什么这个机构是这样的。起初我认为这是我的弱点,因为我可以看到来自固执己见和偏见的力量,但其实当你不那么自以为是,而是开放地倾听这个人在说什么,或者这群人在害怕什么,或者这些人在努力得到什么,你会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这无疑是你在任何领域都可以拥有的最强力量之一,我认为建筑领域尤其如此,建筑本质上就是关于包容的艺术与科学,为了包容不同类型的人,你必须理解并同情他们。
结语
总之,我们的许多项目力图寻找如何将可持续发展变的有趣好玩,如何对建筑做出整体回应,提升生活品质标准。历史上建筑学一直被两种相反的极端思想统治,一方面前卫充满疯狂的想法。源自哲学思考和神秘主义或计算机可视化的潜力的迷恋,使得他们常常脱离了现实并且没能做出和奇形怪异有何不同的东西。
Ⓒ《Yes is More》
另一方面,条例清楚严谨的企业顾问的存在,建造了一系列石化和死板的标准建筑方块。建筑师似乎陷入两个同样残缺的困境里:天真乌托邦派或极其务实派。我们坚信在这截然相反的对立面之间无人触及的地方,存在第三个选择。
附:讲座视频链接
2012年02月15日KTH讲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pMDkQbye0A
2017年04月24日台湾花莲论坛讲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rY2GA5PjtE
2016年10月路易斯安那电台访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h96J9iXGyk
END
作者介绍
孙志健
东南大学本科大四在读,关注五大洲建筑师。
这已是志健在知识雷锋记录的第11篇讲座文章啦
雷锋福利
欢迎添加“全球知识雷锋机器人”,邀请您加入知识雷锋粉丝群,由各校学术大牛作者坐镇,会日常分享学术资讯及思想交流讨论,快来加入组织吧”(•̀ᴗ•́)و ̑̑
排版:华南理工大学 王佳蕙
配乐:孙志健(作者)
往期回顾
建筑学
北美讲座
哈佛大学:
K. Michael Hays《走向后当代的存在论 ——沉思自主性、批判性,以及此刻我们能做些什么?》
扎哈·哈迪德《那个曾被森森鄙视的天蝎座——追记扎哈在哈佛的最后演讲》
Norman Foster《“高技”不过是建筑诗人的桂冠——听诺曼·福斯特谈自己的绿色设计哲学》
《哈佛大学20年来最经典的对谈——库哈斯与杜安尼激辩新城市主义》
Jacques Herzog《来!听赫尔佐格最新的思想独白》
Kenneth Frampton《弗兰姆普敦:抵抗建筑——巨构景观的世纪》
耶鲁大学:
朗西埃《倾听耶鲁的隽语——耶鲁建筑女神翁佳品读朗西埃思想之魅》
Pier Vittorio Aureli《Dogma 返朴归真:联合空间与工作住宅新模式》
Elia Zenghelis《库哈斯的旧爱新欢——联合创始人Zenghelis揭秘OMA往事》
专访《被跨国举报算神马?我当年还被屈米抄走拉维莱特方案呢——耶鲁知识雷锋专访Zenghelis》
康奈尔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安托万·皮康《所有权革命:数位化文化及建筑实践和理想的转变》
ETH教授Pascal Flammer 《住宅本质上是一种孤独感的围合》
哥伦比亚大学:
Peter Cook《撕开天才建筑师彼得·库克的梦境,你敢看吗?》
Eduardo Souto de Moura《向武僧学建塔——在郑州原来你是这样的德·莫拉》
纽约州立大学:
加拿大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Michael Green《来自过去的未来材料——耸人听闻的“高层木构建筑”》
麦吉尔大学:
《银翼杀手、密斯奖、室温运动——哪个才是真正的Barozzi Veiga?》
欧洲讲座
代尔夫特大学:
Han Meyer《上帝为什么无法阻止荷兰人在海平面以下生存?》
米兰理工大学:
Francisco Mangado《你仍然认为建筑最重要的元素是光吗?》
佛罗伦萨大学:
AA:
Concrete Action & Finn Williams《伦敦住房危机!建筑师在哪里?》
Cooper Union前院长安东尼·维德勒《忧虑的异托邦 | 你不曾看到的社会空间真相》
Ricardo Bofill《放逐柯布的奇幻城堡——里卡多·波菲尔与永生纪念碑》北欧阿尔托大学:
ETH系主任Dietmar Eberle《我做了400个项目才发现,现代主义对于功能的推崇可能是个历史性错误——建筑的质与量》
ETH:
Benjamin Dillenburger《手工艺死了——高精度信息时代的设计与建造进化》
Peter Märkli《ETH最受欢迎的设计课教授退休了——Peter Märkli的建筑实践、研究和教学》
Christian Kerez《被赫尔佐格抛弃的那个克雷兹究竟好在哪儿?》
Gunther Vogt 《拒绝“设计”的设计——瑞士人是如何做景观的?》
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
Sascha Roesler《超越建筑理论——进击的建筑人类学》
亚洲讲座
东京大学:
《桢文彦×矶崎新×原广司:东京大学建筑学院三大老男神都在这里了!》
《沉默的诗行——2017年普利兹克奖得主RCR东京大学讲座》
京都大学:
Shin Takamatsu《被教科书拒绝的建筑师NO.1——“铁疯子”高松伸》
新加坡国立大学:
Mohd Tajuddin Mohd Rasdi《穆斯林国家谈民主 和平建设还看这》
澳洲讲座
墨尔本大学:
Rem Koolhaas《库哈斯最近在想什么?——蠢萌驯化的年轻人应该去农村撒点儿野》
Mark Burry《前数字时代的天堂之谜——详解高迪的参数化创新》
悉尼大学:
Dr.Dagmar Reinhardt《机器人与新乌托邦建筑》
政治经济学讲座U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