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常识|六度

云林志工 2024-03-19

liu



du





六度又称为六波罗蜜。波罗蜜具称为波罗蜜多,意译是“到彼岸”,即自生死迷界之此岸而至涅槃解脱之彼岸。六度是大乘佛教中菩萨欲成佛道所实践之六种德目,即六种到达涅槃常乐彼岸的方法。《六度集经》曰︰”众祐知之,为说菩萨六度无极难逮高行,疾得为佛。何谓为六?一曰布施,二曰持戒,三曰忍辱,四曰精进,五曰禅定,六曰明度无极高行。“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般若




布施波罗蜜

布施即以慈悲心而施福利与人之义。布施有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菩萨修布施,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能施与众生利乐。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


布施的本义,原为以衣食等财物施与大德及贫穷者。发展到大乘时代又加上法施、无畏施,扩大了布施的意义;其中法施之功德较财施为大。


布施行的形成,是由施者、受者、施物三者和合而成的,即《能断金刚般若经论》所说的能施、受者、施物三轮。布施时体念此三者本质为空,而不存任何执着,此称为三轮体空或三轮清净。


布施时不求世间的名闻利养等报,但为资助出世之善根及涅槃之因而以清净心行布施者,此名净施。以妄心求福报而行布施者,则名不净施。

持戒波罗蜜

持戒即受持佛所制之戒而不触犯,亦可译为绝对的、完全的持戒,或持戒的完成。持戒内容包括持守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能对治恶业令身心清净,菩萨由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断身口意一切恶业。


持戒梵语尸罗,有止恶修善的意义。持戒有在家与出家之分:在家者受持三皈五戒,八关斋戒。出家沙弥受持十戒,比丘受持二百五十戒,比丘尼受持三百四十八戒。菩萨戒受持十重四十八轻戒,不分在家和出家,以其身份的不同,所持戒相亦有异。现在家居士也有依《优婆塞戒经》受持六重二十八轻戒。

忍辱波罗蜜

忍辱指修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能对治嗔恚,使心安住。


谓菩萨由修忍辱,能忍受一切有情骂辱击打及外界一切寒热饥渴等之大行,无论业障魔障,即能断除瞋恚烦恼。修道途中,阻碍必多,遇挫折毁谤,不怨不怒,由忍化恕,心自安之,外忍饥寒,内忍七情六欲,如此道志不馁,不畏困难,学道度人必能成之。

精进波罗蜜

精进是指勇猛勤策进修诸善法;即依佛教教义,于修善断恶、去染转净之修行过程中,不懈怠地努力上进。


精进有身精进、心精进二种。身精进指于身勤修善法、行道、礼诵、讲说、劝助、开化,或指勤修布施、持戒的善法;心精进指于心勤行善道,心心相续,或指勤修忍辱、禅定、智慧。


精进为修道之根本,能对治懈怠,生长善法。

禅定波罗蜜

禅与定皆为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之状态。禅定有色界之四禅与无色界之四定,合称四禅八定。修习禅定,能对治乱意,使心安定。


《佛说罗摩伽经》:“行禅波罗蜜。身心不乱。而遍诸方。满足清净禅波罗蜜。勇猛精进。不舍三昧。名禅波罗蜜。而得清净。究竟一切诸清净行。入胜三昧。神通游戏。度大智海。念念相续。皆悉次第。入清净定。是名禅波罗蜜。满足诸方便。身心常净。是名禅波罗蜜。一切禅定海。究竟诸三昧海。次第相续。未曾断绝。是名禅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

般若为梵语音译,意译为智慧,但这个智慧,不是世间凡夫的聪明智慧,而是如来的圆满大觉;是通过修习八正道、诸波罗蜜等,而显现之真实智慧、明见一切事物及道理之高深智慧。


菩萨为达彼岸,必修六波罗蜜,其中之般若波罗蜜,称为“诸佛之母”,成为其他五波罗蜜之根据,而居于最重要之地位。 


《大智度论》云︰”般若言慧,波罗蜜言到彼岸,以其能到智慧大海彼岸,到一切智慧边,穷尽其极,故名到彼岸。“《大智度论》又云︰”一切菩萨道名菩萨行,悉遍知诸法实相智慧,名般若波罗蜜。“


太虚大师关于六度的开示

菩萨道,即实践六度行是。如有类人生来赋有悲心,今闻大乘佛法扩充之引发之以行六度,即成菩萨。亦有悲心薄弱,今闻大乘佛法,学习菩萨道修六度行,亦成菩萨。更有类人悲心本无,今闻大乘佛法,慕菩萨行愿,开始虽觉勉强,但久久亦能安其所行,也成菩萨。


生有悲心者为上根,以宿己习学,今更加功用行;悲心薄弱者为中根,以奋志坚毅,勤策自励以赴;无有悲心者为下根,以胜缘现前起惭愧心,强以成之;其为菩萨行则一。故弘愿如海,须有实行大山以填之,六度行山,填实愿海,佛果菩提方能圆满。否则,愿便成虚,是假的菩萨,非真菩萨。菩萨之道,是在实行六度。

一曰布施度︰布施是有多方面的。有身体的布施,如施头目脑髓身命的,曰内施;施田园家国财产的,曰外施;内外兼施的,曰一切施。更有说︰惠舍生活资财不使人缺乏的,曰财施;以世间学问乐育人群,乃至以佛教善法化导大众的,曰法施;世上发生一种威胁人的生命或自由时,以种种方法使其消灭,保障一切令离怖畏的,曰无畏施。故布施方面极为广泛,且有常人能力所不及所不易行的。要在已发菩提心的菩萨实践行布施时,随己力能行到如何为如何,初毌须期心高远。磨练久久,自然即难成易。古今来多少贤哲舍身成仁,立法保民,亦经由长时煆炼中得来,非一朝一夕所能致。故布施不是仅指拿点金钱救济人的,叫布施。其原则,凡能牺牲自己利益人群的,都是布施。


二曰持戒度︰大乘菩萨戒,不专是消极的禁止行恶,而是积极的努力行善。故“尸罗”的意义,是含有止息恶法实行善法的。举例如说三聚净戒︰曰摄律仪戒,偏说禁制恶行,是严制消极方面的行为;曰摄善法戒,广说励修善行,是扩充积极方面的行为;曰饶益有情戒,凡有利益人群无不兴崇,更展开从事实际的工作,非口惠而重在实践。总之,菩萨戒之原则在戒除恶行保持善行,以一颗向上的精神力,使群众亦趋净化,增长不退。其策励恶止善行的精神,可见之于三十七道品中四正勤行。

三曰忍辱度︰菩萨修行,其于四弘誓愿之基点,故抱定宗旨实行善事。但在这众生界中,尤其是像我们这个五浊恶世的时期中,你要做一个善人行一种善事,便有许多违逆的环境来阻碍来破坏;唯菩萨以尽其在我之精神,以忍辱心修忍辱行以赴之。如菩萨于人中立志高洁实修净化人间的德行,照理应受人赞誉,但邪见之徒必力加歪曲事实,毁谤侮辱。正见菩萨,碰到这种境缘时,悲悯其无知以容忍态度出之,决不于小事小行上计较,以牙还牙。真佛法中人,是以负担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之誓愿,不唯容忍侮辱,且以德报怨不舍离彼等而使受化。故忍辱决非是卑怯无力的含垢忍怨,而是以一种极大的力量来忍受一切。真能行忍,是出于智力的行为,大度的容忍,是根据缘生性空的智力,等运同体的悲力。


四曰精进度︰精进向被人视为勤劳的意思。但勤劳固是美德,倘用之不当,适成济恶的饰词。如勤劳专为自我打算或甚至专务害人,则勤劳变成恶行。菩萨的勤劳是在一个精字。精即精纯无杂,轻之于举手投足之劳,重之于负担天下国家重任,不容许有个私心打算,都在精纯无杂中排除懒惰放逸的恶法,勤劳实践其五波罗蜜之行。故精进度,统指于其他五度行门上的不休息的精神。倘于一度松懈,即是荒废了菩萨所应行之行。菩萨行之难行,能克服许多难关的,便是这个精进。没有这种精进精神的人,纵使一时发心修大乘行,稍遇逆境的打击便灰心下来。我们平常说一个人对于他的事业成功,是经过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精神的成果,这可宝贵的精神,扩大开来,即精进度。

五曰禅定度︰禅是印度语“禅那”的简呼,义为“静虑”,与“三摩地”的“定”义相通,故合称“禅定”。静定的工夫,是健康精神的大补品。平常人精神不健全,处置事情容易颠倒,这是没有静定工夫之故。禅定的原义,是在学习菩萨道的人,应须将自己散漫纷乱被环境所扰乱所摇动,不能控制的心境,用禅定的方法使其专注一境;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者即是。故禅定用简明的语义来表现,曰“心一境性”。智慧是禅定的果,有禅定功夫的人,他的注意力永远是保持集中的力量,随遇一境即凝集于一境,而得解脱。禅定决不是仅指消极方面,且正是指能承办一切事业活力之渊源。佛是力扬那种“繁兴永处那伽定”的禅定,即是于定繁兴大用,故禅定有办事禅。


六曰智慧度︰佛所说的智慧,是指认识真理,且指能把握住这认识真理之中贯通万法,应用在万法上所施设的事业行为没有丝毫错谬的,曰智慧。发生智慧的方法,是在求知闻法,闻而后能明辨慎思,思而后能笃行修持。通称为闻、思、修三慧。此中思慧,即上面说过禅定致力的唯一工夫。故禅定不是求其无所思,是在制思契合于真理的境界。这在智慧方面曰根本智;到了笃行修持应物施设时,曰差别智。根本智慧,是认识众生与万法缘起性空的真理;换言之,即是明了宇宙万有普遍共同不变的原则的事实真相。后得智慧,是从认识真理后发生的智慧,如于众生知其有种种根性种种病根,应用如何的法药适合他们的宿好,使其接受拔其病根;于宇宙人生事物界中的一切境缘现前,如何恰能给与适当的安排,于法法中都能发挥其差别的作用而不违反其共通的原理。故前者亦名如理智,而后者亦名如量智。

菩萨修六度行,初则勉求其契理之行,后则渐达其无行不适乎真理之境。适乎真理之行,是为智慧行;换言之,行菩萨之道在求真理,真理之能否现前,是在乎智慧是否获得。故六度的重心在于智慧,智慧之道即菩提道。度是渡义。修六度行,便可渡过凡夫生死的烦恼大海,到达真理圣人的彼岸。菩萨除根本戒外,以习行六度为渡海浮囊之大戒,否则即犯戒,如破浮囊永沈于凡夫生死海中。

转载自《太虚大师选集》下

〈菩萨学处讲要〉

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华严共修“

随喜植福在线登记小程序



往期回顾

通告通启

杭州灵隐寺《关于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

通启|杭州灵隐寺举行 2020年“结夏安居•共修华严”


疫情防控

志工服务疫情防控须知

杭州灵隐寺6月2日起有序开放 光泉方丈说:大疫见大爱

关于杭州市宗教活动场所逐步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

▲抗疫|慈心善行济世间;同舟共济抗疫情

抗疫|面对疫情  如何安顿身心


新闻动态

杭州灵隐寺2020年“结夏安居•共修华严” 今日启建

新闻 | 杭州灵隐寺僧众2020年6月6日清晨结夏安居

▲新闻 | 杭州佛学院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 有序返校复课

杭州灵隐寺恢复开放 喜迎八方游客 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杭州灵隐寺有序恢复开放第一天 举行升国旗仪式


方丈言教

方丈言教|结夏安居  共筑清凉(上)

方丈言教|结夏安居 共筑清凉(下)

方丈言教|解说《地藏经》

方丈言教|生命无常


佛教梵呗

梵呗祈福|唱诵《心经》

视频 | 梵呗合唱《华严字母》

赏析 | 梵呗清唱 《华严 起梵腔》


皈依三宝

常识|什么是皈依?

学处|皈依的目的是什么

学处|皈依的利益是什么?

学处|参加皈依的注意事项

学处|皈依必须知道的几个问题


佛教常识

常识|佛法僧三宝

常识|丛林寺院

常识|寺院建筑

常识|寺院佛事

常识|四无量心


佛教呗器

▲常识|佛教呗器——钟

▲常识|佛教呗器——鼓

▲常识|佛教呗器——磬

▲常识|佛教呗器——木鱼

常识|佛教法器——板


佛化生活

佛化生活|十种吉祥之法(上)

佛化生活|十种吉祥之法(下)

佛化生活|生病与探病

常识|在家佛教信徒的生活轨范

佛化生活|如何建设佛化家庭?


菩提学处

学处|怎样远离过度睡眠——《佛说离睡经》解读

学处|读经的六种益处

开示|太虚大师  八正道与改善人群生活

学处|明因识果  改往修来——读《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

学处|如何安顿身心——所依经典《八大人觉经》


佛教历史

历史|杭州佛教缘起

历史|唐代杭州佛教之盛

历史|杭州佛教之吴越兴佛

历史|北宋时期的杭州佛教

历史|南宋时期的杭州佛教


图片|一叶

美编|慧容

责编|妙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