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处|如何安顿身心——所依经典《八大人觉经》

应宏 云林志工 2024-03-19
如何安顿身心
所依经典《八大人觉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不知不觉中走向一个时代。什么时代?微信朋友圈的晒时代,是晒照片的时代、晒心情的时代,更易晒生活的时代。


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中生活时,如果不去晒一下,仿佛就会失去存在感。我们吃饭时会晒,喝茶时会晒,甚至我们摔倒、 我们受伤也要晒个朋友圈压压惊!一言不合,就发个朋友圈晒一晒,似乎这样就可以孝养父母、利益众生了。


当不正之风出现时,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为了宇宙的正义,为了世界的和平,是时候轮到我发个朋友圈荡平一下这种不正之风了!于是,我们学会了喊口号,每天都在研究着发什么样的朋友圈比较合适。


图片来源|网络


可是,这种晒文化真的内化到平时的言行中了么?还是仅仅只是一项用来炫耀、增加自我认同感的技能呢?我想,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吧。所以,还是别琢磨怎么发朋友圈的事儿了,朋友圈里替天行道、维护世界和平的人也不缺我一个,还是放下手机多用功吧。


诸位,我们看到的这个时代,是在不断更新着,可我的内心问题是不是会因为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得以解决了呢?我们的身心是否因为环境的改善,得以安顿呢?这是我们不得不反思的问题。

其实,佛陀在《八大人觉经》中早就给予了我们答案。为什么说《八大人觉经》可以让我们安顿身心呢?《八大人觉经》全名《佛说八大人觉经》,所谓八大人觉,这里的“大人”两个字十分关键。


何为大人?这里所说的大人,并不是指大小的大人,也不是做了大官、经营大买卖的人才叫做大人;而是指了脱生死、广度众生、令诸众生离苦得乐和身心安顿这一大事的人,才称之为大人。而佛说此八条令诸大人修学的法门,便是我们从迷至觉、离苦得乐的法门,更是让我们身心安顿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就“众生因欲,身心不得安顿”,“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以及“知足守道,唯慧是业,身心安顿,趣向菩提”这三个方面来依次谈一谈佛陀在经文中如何教导我们安顿身心的。



众生因欲,身心不得安顿


首先,我们今天谈安顿身心,自然要明白为何身心不得安顿?了解是什么烦扰身心的清净。


我们来看看经文中是怎么说的。《法华经》中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增一阿含经》载“欲生诸烦恼,欲为生苦本。”归根结底,一切痛苦的根源,来自于欲望。欲为苦本,苦恼逼迫,自然身心不得安顿。


当今时代,人们所标榜的都是在谋求人类的幸福、科学的发达、艺术的昌明,但到了忽视了欲望所带来的身心痛苦。外在的提升,环境的改善确实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但并不能解脱人的生死,不能安顿人的身心。


我们自然可以有所追求,但如果我们不从心地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求外在物质的满足。当我们拥有了一定的财富的时候,我们会去扩散权力、扩散自己的能力。


足吗?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任由我们这颗贪婪的心扩散下去,当我们左手已经抓住这个地球,把地球装到自己的口袋里面,我们的右手会伸出去,去抓月球,把月球再抓到我们的右口袋里面。


这就是贪欲。所以我们地球住不下了要去开发月球,这是追求物质的一个必然形式,因为我们的心比天还高,因为我们这颗心比宇宙还要大。宇宙都给了你,你不会满意的。那么这种要求越高,你的烦恼也就越大,身心自然也越来越难以安顿。


好,我们知道令诸众生身心烦恼的来源是无止境的贪欲。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既然知道了身心不得安顿的原因,我想要解决,也不再那么困难了。接下来我们分享第二点,《八大人觉经》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窈窕的歌舞、美味的饮食、崇高的名闻所带来的诱惑自然极强,每每使人荡情失志,而在欲海里漂流的人生,身心怎么能得到自在与安乐呢?所以,究其源头,我们需要远离烦恼欲海,不能在欲海里冒险。古人云:人到无求品自高,人能够外无所求,自然品德高尚。


经文中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众生在六道之中轮回不已,生生死死,无有穷尽,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不受其诱惑,以慈悲代替贪欲,以智慧融化情感,不让心中生起杂染欲,自然就不会多欲为苦了。


经文中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众生在六道之中轮回不已,生生死死,无有穷尽,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不受其诱惑,以慈悲代替贪欲,以智慧融化情感,不让心中生起杂染欲,自然就不会多欲为苦了。


经云:“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有少欲者,则有涅槃。”少欲既能生诸功德,更能使我们身心安乐,这就是我们分享的第二点,了解身心不安之因,直对其源头,自在乐则无生死。身离生老病死,心离生住异灭,少欲无为,身心自然安顿。



知足守道,唯慧是业,身心安顿,趣向菩提


《八大人觉经》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多欲是生死的根本,少欲无为是出离生死、安心的方法,而知足则为守道的根本,是安身的法门途径。人们对于尘劳的世间,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不知足的人就如同生活在永满足的黄梁梦境之中。世间的祸患、人生的罪恶,都是由于心无厌足而来。我们明明知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但只要活着一天,总要对这个世界有所贪求。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典故,传说一位圣人想要试试众生根机如何,是否可以度化。一天,他化作一位老人的样子,走在路上,正好遇到一个小孩,就上前问道:“小朋友!你最想要什么东西呀?只要你把愿望说出来,我都可以满足你。”


小孩心想,世间最贵重的就是黄金,有了黄金什么事都可以做,他就回答道:“我希望有一块黄金。”


圣人当即用手向身旁的石头指去,瞬间一块大石头顿时变成黄金,“你把这块石头拿去,作为我们的见面礼吧!”圣人说。


小孩被点石成金的情形愣住了,但他思索了一会儿,又说道:“我不要这块黄金了。”


“为什么不要呢?”圣人也被弄得莫名其妙。


“我要你的手指!”小孩斩钉截铁地说道。


“你要我的手指有什么用呢?”圣人不解


小孩回答:“刚才你说要满足我的愿望,可是这块黄金承蒙你给我,但一块黄金总有用完的时候,若是你把手指给我,当我需要钱的时候,就可以点石成金了。”


不得不说,真是好不聪明的愿望,好不聪明的孩子!不知道大家觉得这个孩子是否很聪明呢?


我听过这样一个答案:我的愿望就是可以再实现无数个愿望,我希望我可以心想事成。哇,实在是完美的回答。可这也令人深思。如今的我们,聪明到连方向都不再明确。不知足到连实现了愿望都不会满足。不得不说“唯得多求”这句话,就是众生最大的毛病,贪得无厌,越多越好,社会上的各种观念也是如此。


众生的心无厌足,唯得多求,不知足越多,增罪就越多,不如法的贪求就不会停止 ,不择手段,损人利己。所以佛陀教导我们要“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金刚经》上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所有的圣贤都是因为学习了无为法而成就的。那么我们若能知足常乐,得到身心自在,就有很多的时间去学习无为的圣道,自然就会成功解脱生死的疲劳,安顿身心了。


晋朝的道安法师,有一天一位护法居士郗超派人送了一千斛白米给法师。但寺中没有这么大的米仓,好不容易,道安法师腾出三间楼房,才把这一千斛白米装进去。于是道安法师回复郗超居士一封信,信里说:“承蒙你送给我们一千斛白米,但却增添了我们很多收藏的麻烦!”


一般人问题嫌东西少,而道安法师却嫌东西多,这是圣者的胸襟,这是菩萨对世间的态度,也是我们让身心安顿该有的态度。


对于觉悟的修道者,世间的物欲多求为苦,喜舍才是乐。所求的东西多了,心被欲望所奴役,被贪婪所束缚,生活如何安宁?身心如何安顿?


《四十二章经》中说:“离欲寂静,是为最胜!”一个人因为不知足,使心耽着外境,多求之害,使我们沉沦欲海,最终只不过镜花水月,于菩提解脱路上,一无所得。而若是能够知足,生命才有喜乐可言,身心才能得以安顿。


我们要知道,人身难得犹如盲龟浮森,佛法难闻需逢百千亿劫,今天我们既得人身,又闻佛法,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知足呢?


《涅槃经》中说:“知足第一乐。”懂得知足的人,那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古人云:“祸莫大于不知足”,所有的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今天我们听到佛法,何尝不是世间上最富有的人,而我们今天更是得到这第一快乐、安顿身心的知足之法,我们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我们修学菩萨道,安于清贫,清净守道,把求智慧、求解脱当作事业,正所谓:“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


菩萨们忧道不忧贫,而能”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努力开拓智慧,去”为天地立心,为众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令所有人都知道”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令所有人,都能在觉性的智光照耀中,共同奉行”安贫乐道“,共同开展智慧的事业,共同趣向佛果的菩提觉道。


佛陀在《八大人觉经》末嘱托:”若佛弟子,颂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若我们常记八大人觉,明了诸苦皆从贪欲生,谨慎少欲无为,以安其身;常念知足,安贫守道,以净其心。远离贪欲之水,舍弃嗔恚猛火,改变愚痴怀疑,转贪欲而为无为的寂静,转嗔恚而为无嗔的慈悲,拔去三不善根之恶毒,促成三善根的菩提。


如此,自然身心皆得安顿,解脱生死,趣向菩提。


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华严共修“

随喜植福在线登记小程序



1



往期回顾



通告通启

杭州灵隐寺《关于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

通启|杭州灵隐寺举行 2020年“结夏安居•共修华严”


疫情防控

志工服务疫情防控须知

杭州灵隐寺6月2日起有序开放 光泉方丈说:大疫见大爱

关于杭州市宗教活动场所逐步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

▲抗疫|慈心善行济世间;同舟共济抗疫情

抗疫|面对疫情  如何安顿身心


新闻动态

杭州灵隐寺恢复开放 喜迎八方游客 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杭州灵隐寺施放瑜伽焰口 超荐疫情逝世亡灵

杭州灵隐寺有序恢复开放第一天 举行升国旗仪式

新闻|清明节杭州灵隐寺为大众抗疫诵经祈福  为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降半旗深切哀悼


方丈言教

方丈言教|结夏安居  共筑清凉(上)

方丈言教|结夏安居 共筑清凉(下)

方丈言教|解说《地藏经》

方丈言教|生命无常


佛教梵呗

梵呗祈福|唱诵《心经》

视频 | 梵呗合唱《华严字母》


皈依三宝

常识|什么是皈依?

学处|皈依的目的是什么

学处|皈依的利益是什么?

学处|参加皈依的注意事项

学处|皈依必须知道的几个问题


佛教常识

常识|佛法僧三宝

常识|丛林寺院

常识|寺院建筑

常识|寺院清规
常识|寺院佛事


佛教呗器

▲常识|佛教呗器——钟

▲常识|佛教呗器——鼓

▲常识|佛教呗器——磬

▲常识|佛教呗器——木鱼

常识|四无量心


佛化生活

佛化生活|十种吉祥之法(上)

佛化生活|十种吉祥之法(下)

佛化生活|生病与探病

常识|在家佛教信徒的生活轨范

佛化生活|如何建设佛化家庭?


菩提学处

学处|正信而不迷信

学处|怎样远离过度睡眠——《佛说离睡经》解读

学处|读经的六种益处

开示|太虚大师  八正道与改善人群生活

学处|明因识果  改往修来——读《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


☀佛教历史

历史|杭州佛教缘起

历史|唐代杭州佛教之盛

历史|杭州佛教之吴越兴佛历史|北宋时期的杭州佛教

撰文|应宏

摄影|一叶

美编|慧容

责编|妙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