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诗会微讲座001期
华诗会微讲座001期
非马金句
诗即生活,生活即诗。能让童真在生命中长存,比什么名利都重要。
2020年4月25日周六美东时间晚八点,华语诗学会在华诗会会员群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微讲座。这是华诗会于2018年6月在芝加哥成立,继创办纸质中英双语诗刊《诗殿堂》,并成功出版了7期诗刊以来,首次举办的微信讲座活动。本次微讲座由知名诗人非马先生担任主讲嘉宾,演讲题目为《文学艺术与我》。
讲座吸引了许许多多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时区的诗友文友,大家热情洋溢地参与和互动,仔细认真地聆听和提问。非马老师虽然84岁高龄,口齿清晰,中气十足,声音洪亮,侃侃而谈,将自己数十年的诗歌写作生涯,包括理论与实践,诗观与感悟浓缩在了一个半小时之内,全面而细致,丰富而精炼。众所周知非马老师的诗歌短小精悍,意味深长,自成一体,独树一帜!蜚声中外!通过这次的讲座,大家体会到了其诗歌背后凝聚的心血和汗水。非马先生以诗歌弘扬大爱和人性的情怀令人敬佩!对诗歌的求索和真诚令人感动!讲座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和由衷的赞誉,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良好效果!
从开场、致辞、演讲、问答到互动,近3个小时的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大家自始至终听得津津有味,发自内心的最多的感受是,非马老师的演讲非常精彩!获益匪浅!来自世界各地的诗友们“欢聚一群”,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快乐的,有意义、有收获的诗歌交流盛会!
下面是整理编辑的与讲座有关的文字和图片,籍此记录和回顾这次微讲座活动。我们可以再次更细致地体会、学习和欣赏非马老师精心整理,多次修改,特别专门为华诗会微讲座准备的讲稿!也再次感谢华诗会会员们的盛情、支持和鼓励,同时满足大家在会上和会后提出的要求,并给错过讲座的朋友们一补遗憾!
感谢非马先生!感谢华诗会的朋友们!
撰稿:李莉
【华诗会】《诗殿堂》
2020-04-26
以下为内容目录提要
一,开场
1,主持人宣布开幕并致开场白(华诗会秘书长李莉)
2,徐英才先生致辞(华语诗学会会长,《诗殿堂》总编)
3,冰花女士致辞(华诗会副会长,嘉宾非马老师学生)
二,开讲
1,主讲嘉宾非马老师演讲语音选摘
2,非马老师专门撰写的演讲稿全文
3,非马先生绘画和雕塑艺术创作图片
三,问答
四,闭幕
五,附录
1,非马老师的被收录进教科书的诗歌选登
2,现场互动截屏
3,非马老师诗集封面图片
4, 非马老师个人部分影集
一,开场
1,主持人李莉致开场白
李莉: 各位文友、诗友,大家晚上好、下午好、上午好!
全球的新冠疫情仍然处在一个极其艰难的时期。我们曾有考虑将微讲座推迟到疫情结束后,但由于抗疫行动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华诗会决定还是按照之前的计划举办线上微讲座。也借助这样的一个有主题的演讲,有互动问答的线上诗歌交流活动,给处于疫情压抑中的人们带来一点变化,一些思考、学习和活力。
也许有的会员不清楚,我简单介绍一下,华语诗学会是著名翻译家、诗人徐英才老师于2018年6月创建的,并推出了纸质汉英双语诗刊《诗殿堂》,这是一份非营利性诗刊,旨在为全球华语和英语诗人提供一个发表优秀高端诗作的平台。华诗会很快吸引到一批志愿工作者,并获得了全球华人诗歌爱好者的积极和踊跃的投稿,及一批又一批的会员加盟。同步建立的诗殿堂微信群,华诗会会员群和诗殿堂翻译群,给诗友们提供了方便有效友好有序的诗歌交流平台。希望我们大家共同维护,和谐交流,使我们的微信群帮助我们大家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大家庭。
华诗会微讲座首期活动有幸邀请到了知名诗人非马老师。感谢华诗会副会长冰花老师,也是非马老师的“关门弟子”,在幕后做了大量细致的协调工作。非马老师是华诗会的第一批会员和老朋友,他的诗作多次刊登在《诗殿堂》双语诗刊上,有在创刊号上的,有在专辑栏目的,有在人物报道栏目的,有在诗评栏目被点评的。
非马老师1936年生于台湾台中市,在美国获得机械硕士和工程博士学位后,多年从事能源研究工作。退休后专心进行写作与艺术创作。非马先生的诗歌特色是短小精悍,构思新颖,意味深长,自成一体,独树一帜!出版有21部诗集及2本散文集等,诗作被广泛收集在各类诗刊和教科书中,并被译成多种语言。
非马老师的艺术创作包括绘画与雕塑。他的自画像雕塑作品就在咱们总第六期诗殿堂的封面上。
在非马老师正式开讲前,有请华语诗学会会长,《诗殿堂》总编徐英才先生致辞!
2,徐英才先生致辞(华语诗学会会长,《诗殿堂》总编)
徐英才: 大家好!
首先欢迎并感谢各位光临华诗会微信讲座!
我想借此机会,表达一下我对华诗会和诗殿堂各个工作人员特别是翻译团队的真诚谢意!他们都是义工,没有一分钱工资,却无怨无悔地辛苦工作。没有他们,华诗会诗殿堂不会运转如此顺利。
最后,我要感谢非马先生,感谢他为我们华诗会诗殿堂做第一期讲座。非马先生不但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诗歌英译家,还是一个画家和艺术家。他写过近千首诗歌,出版过21本诗集,很的多诗被译成多种文字。他有很多诗都脍炙人口,大家都耳熟能详。非马先生的诗,短小精炼,没有赘字,却形象生动,含义深刻。他能做我们的第一个讲座,是我们的荣耀。今后,我们还会不断推出第二讲,第三讲,这些讲座将尽量涵盖诗歌写作的各个方方面面。
我就不喧宾夺主了,还是把时间留给非马先生吧。
再次感谢大家!
李莉: 下面有请华语诗学会付会长, 《诗殿堂》总监, 非马老师的学生冰花女士发言
3, 冰花女士致辞(华诗会副会长,嘉宾非马老师学生)
冰花: 哈,主持人给我来了个突然袭击!我一直说我就不讲了,可主持人还是让我讲。我讲什么呢?感谢大家在疫情期间,聚集在华诗会会员群,来听非马老师的微讲座。也感谢诗友们对华诗会《诗殿堂》的一贯支持!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华诗会!继续支持《诗殿堂》诗刊!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把华诗会《诗殿堂》办好!再次感谢大家!
李莉: 非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演讲题目是《文学艺术与我》。非马老师语音演讲完之后,大家可以自由发帖提问和交流探讨,但请不要在演讲过程中发帖。谢谢大家的配合!下面我们把微讲台交给非马老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非马老师开讲!
二,开讲
1,主讲嘉宾非马老师演讲语音选摘
2,非马老师专门撰写的演讲稿全文
文学艺术与我
非马
大家好!感谢冰花热情的推介,徐英才会长的筹画安排以及李莉女士的主持,让我有机会在这个疫情严重的日子里,同诸位一起谈谈文学艺术。希望大家能放松一下心情,一起度过一段诗意的时光!
1.与诗结缘
我成为诗人,有几个契机。头一个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广东乡下发生大旱灾,土地都干裂了,到处有求神拜佛的活动,老师要我们每人写一篇求雨的作文。我们都写了交上去。第二天到学校一看,墙上贴了几篇示范,其中有一首诗,作者居然是我。原来是喜欢新诗的老师把我的作文分了行成为新诗。刚好我在南洋做生意的伯父回家度假,读到了那首诗,很喜欢,一有客人来看他,就背诵给客人听。对一个小孩子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鼓励。第二个契机是我念完台中一中初中考进台北工专(现在的台北科技大学),发现课程非常枯燥,便和几位同学创办了一个叫《晨曦》的文艺刊物,由于稿源缺乏,当主编的我不得不自己动手写稿填补空白,我记得那时候写了各式各样的东西,包括诗,散文及小说等等。这个办刊物的经验,相信对我后来的写作,有相当的影响。工专毕业后,根据当时的法律规定必须接受半年的预备军官训练,然后被派到一个新兵训练中心去当了一年的步兵排长。有一期新兵里头有一个出版过一两本散文集的文艺青年,看到我在出操休息时间读文学方面的书,便告诉我他朋友办的一个叫《新生文艺》的刊物,并介紹我同这位朋友见面,大家谈得很投机,不久我便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几首诗。后来又通过这位主编,认识了当时的著名诗人白萩。白萩借给我他手抄的世界名诗翻译,还有他自己写的一些诗,我都一一把它们抄录了下来。
在美国的头几年我因忙于学业,没时间考虑到诗。直到取得学位开始工作,生活比较安定以后,才同白萩取得联系,那时候他正担任台湾一个叫《笠诗刊》的主编,他希望我能译介带有泥土味汗酸味的美国当代诗,每期预留了很大的篇幅给我,就这样,从现代派运动领袖诗人艾略特(T.S. Eliot)到吟唱诗人马克温(Rod McKuen),从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佛罗斯特(Robert Frost)到垮掉派诗人(Beat Poets)之一的弗灵盖蒂(Lawrence Ferlinghetti),从意象诗到墙头诗,我一本本地买一本本地读一本本地译,后来又扩大到加拿大丶拉丁美洲以及英国诗人的作品,还有英译的土耳其丶希腊丶波兰丶法国丶俄国和北欧等地的诗。这些译诗对台湾诗坛的发展相信有过一定的影响,但得到最大好处的是我自己。
在翻译的过程中,渐渐地我又开始写起诗来,早期的诗大多在台湾的《现代文学》及《笠诗刊》上发表。由于我觉得写诗最好是使用母语,所以我早期的诗大多是汉语诗,后来因为参加美国当地的诗人团体及工作坊,需要提供英文作品,就把自己的一些诗翻译成英文,再后来我干脆写起汉英双语诗来。
在我出版的19本中文诗集当中,有13本在台湾,4本在大陆,两本在香港。1995年我在美国出版了第一本英文诗集《秋窗》,第二年再版。2010年我又出版了第二本英文诗集《在天地之间》。然后就是2014及2015年由法国诗人阿萨納斯(Athanase Vantchev de Thracy)翻译成法文并在巴黎出版的汉法诗选《你我之歌》及汉英法诗选《芝加哥小夜曲》。还有就是2018及2019年由意大利诗人出版家肯皮西(Giovanni Campisi)翻译并在意大利出版的两本英意双语诗选。
下面来谈谈
2. 我所写的诗的类型
到目前为止我一共写了一千多首诗,几乎什么题材都有。1980年诗人艾青先生到芝加哥访问,我送了他一本手抄本,字体很大,正适合视力不太好的他阅读。听一位朋友后来告诉我,有一天艾青起得早,读我那本手抄诗集后说,没想到非马的诗题材这么广。在我的诗里面,有下面这些比较显著的题材:
(1) 社会性
几年前在芝加哥一个中国文艺座谈会上我曾经讲过这样的话:“今天一个有抱负的诗人不可能再躲到阴暗的咖啡室里去找灵感。他必须到太阳底下去同大家一起流血流汗,他必须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然后才有可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作品,才有可能对他所生活的社会及时代作忠实的批判与纪录。我们用不着担心社会性或时代性会减少一首诗成为不朽或永恒的可能,正如我们不用担心一篇好作品会因为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或乡土情调而不被其它地区的读者所接受一样。杜甫的许多诗,批评当时社会的不安定,战乱频仍,使得老百姓离乡背井,妻离子散,今天我们在这里,还是可以深深地受感动。”下面这首诗的题目叫:
创世纪
当初
人照自己的形象
造神
这样
上帝是白人
下帝是黑人
至於那许多
不上不下帝
则都是些
不黑不白人
恶补之后
─为一位受不了功课压力跳楼自杀的台湾女生而写
恶补之后
你依然
缴了白卷
在模拟人生的考试里
他们给你出了一道
毫无选择的
选择题
生吞活嚥下那么多
人名地名年代生字符号
公式条文定义定理定律
终于让你消化不良的脑袋
严重积食
使你不得不狠下心来
统统挖出吐掉
而当你奋身下跃
远在几千里外的我
竟彷佛听到
一声惨绝的欢叫
搞懂了!终于搞懂了!
加速度同地心引力的关系
饭后一神仙
吞进,吐出
吞进,吐出
眯着眼的神仙
斜躺在沙发上
听念小学的儿子
在灯下,琅琅诵读
鸦片战争的历史
香烟缭绕里
一段即将成正果的烟灰
突然被炙烫的一声
「割肺赔肠」
震落凡尘
(2)幽默与讽刺
我一直觉得中国现代诗一般都太严肃正经,令人敬而远之甚至望之生畏。生命里当然应该有严肃的时候,但整天紧绷着脸,也未免太辛苦了。因此除了一些令人笑不起来的天灾人祸外,我都尽量在诗中加入适当的幽默感。一首成功的幽默诗,是让人读了从心底泛起微笑,接着大笑,终于忍不住迸出眼泪来。究竟这笑与泪是甜是苦,是酸是辣,只有作者与读者心里明白。这样的诗当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下面是我试写的几首带有幽默或讽刺意味的诗:
啞
伶俐的嘴
有時候
比啞巴還
啞
連簡簡單單的
我—
都不敢
說
尾巴
天生我材必有
剩余价值
尾巴
上下前后左右猛摇一阵之后
才发觉
老天难看的脸色
还是夹着尾巴做人
最安全保险
百元大钞的答案
在当今的社会考卷上
他相信
这是唯一的
正确答案
附注: 听说青岛有一位中学生在考卷上贴了一张百元大钞作答.
(3)童心爱意
萤火虫
不声不响
把个遥远的仲夏夜梦
一下子点亮了起来
没有霓虹的迷幻
也不广告什么
秋窗
进入中年的妻
这些日子
总爱站在窗前梳妆
有如它是一面镜子
洗尽铅华的脸
淡云薄施
却雍容大方
如镜中
成熟的风景
共伞
共用一把伞
才发现彼此的差距
但这样我俯身吻你
因你努力踮起脚尖
而倍感欣喜
(4)人文关怀
电视
一个手指头
轻轻便能关掉的
世界
却关不掉
逐渐暗淡的荧光幕上
一粒仇恨的火种
骤然引发
熊熊的战火
燃过中东
燃过越南
燃过每一张
焦灼的脸
非洲小孩
一个大得出奇的
胃
日日夜夜
在他鼓起的腹内
蠕吸着
吸走了
犹未绽开的笑容
吸走了
滋润母亲心灵的泪水
吸走了
干皱皮下仅有的一点点肉
终于吸起
他眼睛的漠然
以及张开的嘴里
我们以为无声
其实是超音域的
一个
惨绝人寰的呼叫
生与死之歌
─给濒死的索马利亚小孩
在断气之前
他只希望
能最后一次
吹胀
垂在他母亲胸前
那两个干瘪的
气球
让它们飞上
五彩缤纷的天空
庆祝他的生日
庆祝他的死日
(5)哲思
鸟笼
1
打开
鸟笼的
门
让鸟飞
走
把自由
还给
鸟
笼
2
打开
鸟笼的
门
让鸟飞
走
把自由
还给
天
空
3
打开鸟笼的
门
让鸟自由飞
出
又飞
入
鸟笼
从此成了
天空
路
再曲折
总是引人
向前
从不自以为是
唯一的正途
在每个交叉口
都有牌子标示
往何地去
几里
桥
隔著岸
紧密相握
我们根本不知道
也不在乎
是谁
先伸出了
手
(6)乡愁
战争把许多家庭拆散,我的家庭也不例外。下面这两首是我1980年头一次回广东探亲后写的返乡组曲中的两首:
重逢
─返乡组曲之四
深怕冲淡了重逢的欢乐
亲友们彼此提醒
“过去的就让它们过去吧!”
然后别过头去
偷偷揩掉
到了眼角的泪水
然后在脸上
用力撑开
一张绉摺的笑容
像撑开
久置不用的一把阳伞
罗湖车站
—返乡组曲之八
我知道
那不是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她老人家在澄海城
十个钟头前我同她含泪道别
但这手挽包袱的老太太
像极了我的母亲
我知道
那不是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
他老人家在台北市
这两天我要去探望他
但这拄着拐杖的老先生
像极了我的父亲
他们在月台上相遇
彼此看了一眼
果然并不相识
离别了三十多年
我的母亲手挽包袱
在月台上遇到
拄着拐杖的我的父亲
彼此看了一眼
可怜竟相见不相识
黄河
溯
挟泥沙而来的
滚滚浊流
你会找到
地理书上说
青海巴颜喀喇山
但根据历史书上
血迹斑斑的记载
这千年难得一清的河
其实源自
亿万个
苦难泛滥
人类深沉的
眼穴
醉汉
把短短的直巷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呵
我正努力
向您
走
来
(7)旅游
几乎每年我和我太太都会选择一两个地方去旅游。我发现旅游是观察世界刺激诗思的好办法之一。1992年我们到欧洲旅行的时候,意大利通货膨胀非常严重,货币贬值得很厉害,银行早晚的汇率都不一样。〈特拉威喷泉〉(Trevi Fountain)一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特拉威喷泉
—罗马游之五
根据电影「罗马之恋」的情节
每个希望重游罗马的旅客
必须背对这喷水池默祷
并抛掷三枚铜板
池子比电影里看到的要小得多
又刚好碰上礼拜一喷泉同管理员一道休假
看不到海神驾海马车驱波逐浪的雄姿
我们仍急急用力抛出
三枚面值五百里拉的硬币
但愿它们在落水前没太贬值
皮萨斜塔
一下游览车我们便看出了局势
同大地较劲
天空显然已渐居下风
为了让这精彩绝伦的竞赛
能够永远继续下去
我们纷纷选取
各种有利的角度
在镜头前做出
努力托塔的姿势
当地的导游却气急败坏地大叫
别太用力
这是一棵
不能倒塌更不能扶正的
摇钱树
黄山挑夫
每一步
都使整座黄山
哗哗倾侧晃动
侧身站在陡峭的石级边沿
我们让他们粗重的担子
以及呼吸
缓缓擦脸而过
然后听被压弯了的脚杆
向更深更陡的山中
一路摇响过去
苦力苦哩
苦力苦哩
苦力苦哩……
黄石公园瀑布
吼声
撼天震地
林间的小涧不会听不到
山巅的积雪不会听不到
但它们并没有
因此乱了
脚步
你可以看到
潺潺的涓流
悠然地
向着指定的地点集合
你可以听到
融雪脱胎换骨的声音
永远是那么
一点一滴
不徐不急
(8)动物
龙
没有人见过
真的龙颜
即使
恕卿无罪
抬起头来
但在高耸的屋脊
人们塑造龙的形象
绘声绘影
连几根胡须
都不放过
马
有时他们不得不
狠下心来
把跛了脚的
心爱的马
射杀
挺直腰干
英姿勃勃的
骑士形象
不容破坏
3. 在美国写诗的经验
在不是故国的地方写诗,面临的最大问题,除了文化的差异之外,便是:用什么语言写?为谁写?写什么?这些问题当然是相互关联的。当时雄心勃勃的我,确有用英语写诗,进军美国诗坛的念头,但很快便体悟到,如果思维仍习用母语,那么最自然最有效的写诗语言应该是自己的母语。用第二语言的英语写诗,无异隔靴搔痒。语言确定以后,自然而然地,华语读者成了我写作的对象。当时美国的汉语报刊不多,刊载现代诗的副刊更少,而大陆的门户还没开放,因此台湾的读者成了我的主要对象,旁及香港及东南亚等地区。对这些读者来说,美国的题材虽然也许可能产生一点异国情调或新奇感,但不可避免的会有隔阂;写台湾的题材吧,对住在美国的我来说又缺乏现场感。在这种情况下,写世界性的题材成了较好的选择,深层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我一向不喜欢狭窄的地域观念,普遍的人性与真理对写诗的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相信这是有些评论家认为我是当代台湾诗人中,国际主义精神表现得最为强烈的原因吧。
由于用汉语写作,我同美国诗坛几乎没什么接触与交往,但为了好玩,我还是试着把自己的一些诗翻译成英语,有几首还被选入了一些书名颇能满足虚荣心的选集如《杰出的当代诗》《诗神的旋律--最佳当代诗》等,后来才知道这些可能就是所谓的“虚荣出版物”(Vanity Publications)的玩意儿。无论如何,当时确给天真的我不少鼓舞,特别是有一本选集还用我的名字去打广告。
真正认真把自己的诗翻译成英语,是1993年参加伊利诺州诗人协会以后的事。伊利诺州诗人协会是成立于1959年的“国家州际诗人协会联盟”属下的组织。协会每两个月分区聚会一次,主要是批评讨论会员所提出的作品,并组织各种活动如到养老院及医院等场所去朗诵丶举办成人及学生诗赛等。我发现在翻译的过程中,一些文字上甚至文化上的异同,往往会自动浮现彰显出来,使我对原作(不管是英语或汉语)能采取一种比较客观的批评眼光,进行修改。这种存在于两种文字或文化之间的对话,至少对我个人来说,是一种非常奇妙有趣的经验。我常劝年轻的写诗朋友们,最好能通晓至少一种外语。了解一个外国作家,或对他表示敬意,没有比翻译他的作品更好的途径了。
入会不久我便被推选为该会的会长,任期两年。1995年我把自己的英译诗作整理成《秋窗》诗选出版。也许受《芝加哥论坛报》上一篇图文并茂两大版的访问报导的影响,反应相当热烈。第二年就再版。一位诗评家甚至把我列为包括桑德堡(Carl Sandburg)及马斯特(Edgar Lee Masters)等名家在内的芝加哥历史上值得收藏的诗人之一。当然这对只出版过一本英语诗集的我来说未免太高抬了。不久我加入了成立于1937年的芝加哥诗人俱乐部,成为唯一的非白人成员。
在这些活动中,我所接触到的美国诗人都比较保守,特别是在诗的形式运用上。这大概同美国中部的保守风气有关。他们有许多还在热心地写莎士比亚的商籁体或其它押韵的固定形式。有些人是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文字技巧训练,也有的纯粹是在怀古。由于英语不是我的母语,没有太大的传统包袱,我可以比较轻松自由地写我的自由诗。他们都觉得我带给了他们可贵的新鲜空气。前任伊利诺州桂冠女诗人布鲁克斯便曾说过,我的诗里有一种奇特的声音,令人耳目一新。他们特别高兴能从我的诗里体验到中国古典诗的精炼与韵味。当然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更多,尤其是对英语这第二语言的体会与感觉。
有趣的是, 1996年在中山与佛山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诗人笔会上我见到了几位心仪已久的诗人。其中绿原先生除写诗外,还是翻译德国诗的名家。他把手边仅剩的一本厚厚的《里尔克诗选》送给了我,我则送他我的英语诗集《秋窗》。他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把我的诗集读完了,说很喜欢。他说虽然知道我这些诗大多先有汉语,但他还是要把其中的一些诗翻成汉语。一方面这是个很好的体验,另一方面他也想从中探究为什么他在当代中国诗人的诗集里看不到中国古典诗的优良传统,却在我的英语诗集中找到。
随着网络的兴起与普及,我自己也制作了一个个人网站《非马艺术世界》(http://marrfei.org),展出汉英双语诗选丶评论丶翻译丶每月一诗以及散文,还有我近年来创作的绘画与雕塑等,同时也在网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网上刊物及论坛上张贴作品,有几首英语诗还被选为“当天的诗”或“当周的诗”,交流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甚至有来自以色列的诗人要求授权翻译我的几首诗;日本著名诗人木岛始也从网络上同我取得了联系,用我的诗为引子,做汉丶英丶日三种语言的“四行连诗”,在日本结集出版;一些美国诗人团体及诗刊也来信邀请我担任诗赛的评审或诗评小组委员等等。这些都是网络带来的方便与可能。几年前,伊拉克战争引起了美国诗人们的反战运动,在网络上设立网站,让诗人张贴反战诗,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诗人的响应与支持,我曾被邀担任了一段时期的汉语编辑。我自己的一首关于越战纪念碑的诗也被选入《诗人反战诗选》,另一首关于战争的诗则被一个反战纪录片所引用。
除了陆续将我的汉语作品翻译成英语外,最近几年我也尝试着从事双语写作。无论是由汉语或英语写成的初稿,我都立即将它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我发现反复翻译的过程对修改工作很有帮助。当我对两种语言的版本都感到满意了,这首作品才算完成。在这里必须提一下,我的双语诗同一般的直接互译略有不同。由于是自己的诗,我拥有较多的自由,从事再创作。
4. 诗观
诗同小说或散文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它的多义性。一首耐人寻味的诗,往往具有多层次的意义。如果一首诗只有一个浅显固定的意义,那么在我们读过一两次之后,便显得乏味,很难引起我们再去读它的兴趣了。因此一首成功的诗同一幅隽永的水墨画一样,需有足够的留白,让不同的读者,或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与心境下,产生不同的反应与感受。根据各自的背景与经验,读者可把自己的想象与解释加诸于一首诗,从而共享创作的乐趣。从这个意义上讲,一首诗必须有读者的参与及合作,才得以完成。诗人的任务只是提供读者一个场景,一座舞台,让读者凭着各自的背景与经验,随着诗中的人物及事件去发展,去想像,去补充,去完成。这样的诗是活的,不断成长的,因为我们的经验每人不同,每天每时每刻都不同。我常引用美国诗人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一首叫做〈场景〉的诗为例:
玫瑰花,在雨中
别剪它们,我祈求。
它们撑不了多久,她说
可是它们在那里
很美。
哦,我们也都美过,她说,
剪下了它们,还把它们交到
我手上。
这首诗给了我们许多想象的空间。比如说,诗中讲话者同那位女人究竟是什么关系?如果他们是夫妇,是否年华老去的妻子因对自己失去信心而容不下美丽的东西?或者她是在对喜欢拈花惹草的丈夫做出警告?如果他们是一对情人,那么她是否因为他眼中只有玫瑰花,把她冷落在一边而气得要把玫瑰花剪掉?或者她只是想在玫瑰花凋谢之前,在记忆中留下它们美好的形象?还有,讲话者为什么要为玫瑰花求情?只是单纯地为了美?或另有隐衷?总之,短短的一首诗,却有许多的可能性。它只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舞台与场景。如何去诠释,是读者的事。这便是诗,最好最丰富的诗。
又如我上面提过的我那首〈鸟笼〉,我曾在1994年芝加哥“文学艺术新境界”座谈会上说过:“有好几位诗评家都说它是反逆思考的一个好例子,意思是说这首诗的思考方式同一般人相反,一般人以为打开鸟笼的门,让鸟飞走,当然是把自由还给鸟,而我却把自由还给鸟笼,这不是反逆吗?其实我只是想指出,每一样东西都有好几个面,我们不能老是站在我们习惯的位置看东西,有时候应该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来看,这样我们会发现,世界上其实到处都充满了新奇有趣的东西,山川河流,花草虫鸟,每样东西都有它的美,都有它可爱的一面,即使是小小的一粒沙,我们都可以从它的身上看到生生不息的宇宙。”
不管科学如何进步,也不管每天有多少五花八门的工业产品上市,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仍充满着各式各样无聊的重复,麻木了我们的神经。这日复一日的重复,很容易使我们对生活感到厌倦。我们需要一些新的刺激,我们希望听到一些新鲜的话或看到新奇的事物,让我们的心头活水潺潺流动,不致停滞枯竭。
艺术家(包括诗人)的基本任务便是为人类提供新颖的东西:新颖的叙述方式,新颖的视角,新颖的意义,新颖的美。一味摹仿名画不可能成为画家,一味抄袭名句不可能成为诗人。不创新便不配被称为艺术家,也永远进不了历史,这是可断言的。一个有抱负的诗人绝不甘心只做个追随者,他必须努力把话说得跟前人不同,甚至跟以前的自己不同,并且试着说得更好。但如果过分地求新求变使作品成为「打翻了的铅字架」,让读者见而生畏甚至走避,便得不偿失。心理学家们曾对刺激因素做了许多试验与分析,发现一件艺术品含有太强烈的刺激性,同刺激性不足一样,都会引起观众的反感与排斥。一般人不喜欢偏离现状过大的变化。
文以载道的时代当然早已过去,但如果一个诗人的作品不能引起人们对苦难者的同情与怜悯丶或对大自然的喜爱;不能激励人们的精神向上,或带给人们温暖慰藉;不能促使人们向往自由与光明,并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点燃希望,觉得活着真好;无法扩展人们的视野丶加深对人性的了解并为人类的文明增添财富;如果这个诗人只知道盲目地追逐时髦,不分青红皂白地从事破坏颠覆,甚至鼓动带领人们走向分崩离析丶猜忌冷漠丶孤绝黑暗的心灵境地,我们要这样的诗人及艺术家干什么?
除了译诗写诗外,我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近年来又画了不少的画及做了许多雕塑。广州的花城出版社2010年出版了一本由海南大学唐玲玲周伟民教授编著的书,书名就叫《非马艺术世界》,分别由诗,散文,翻译,绘画与雕塑等多方面来检阅我的艺术世界。下面我就来谈谈诗之外的创作:
5. 其它艺术创作
(1)翻译
除了翻译了上千首欧美现代诗外,我还翻译了不少短篇小说及散文。但除了1978年由高雄的大舞台书苑出版的法国诗人《裴外的诗》以及1999年由台北的书林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对照的《让盛宴开始——我喜爱的英文诗》,台中的晨星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幽默文集《紧急需要你的笑》,还有一本禅的小故事《织禅》外,其它都没有机会出版,实在有点可惜。
(2)散文
1998年我受邀在香港《明报》世纪副刊上参加一个叫做「七日心情」的专栏,由七位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作家轮流执笔,记得其中有大陆的余秋雨丶香港的也斯和台湾的张曼娟等。当时我正尝试我的「夹诗散文」写作,在散文里摆进一两首短诗,便拿这个专栏当试验场。香港几位朋友告诉我说一般反应相当不错,我也收到了好几个香港读者,包括一些大学生的电邮,感谢我的文章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现代诗。后来我把这些专栏文章连同历年写的一些散文编成一本散文集,由广州的花城出版社在2005年出版。书名《凡心动了》来自黄永玉先生为这本书写的序。他说“诗人如果是和尚,和尚如果有时动了凡心去拈花惹草,那就是散文。非马的散文。”后来我又把一些新写的散文加进去,编成一本叫做《不为死猫写悼歌》的散文随笔集,2011年由台北的秀威出版社出版。2014年秀威又出版了我一本叫做《大肩膀城市芝加哥》的书,介绍芝加哥的风景文物。
我对散文的感情,特别是我的夹诗散文,其实并不下于诗歌。散文一般比较自然抒情,同读者的交流可能也比较直接亲切。只是它不像写诗,随时随地都可构思经营,而必须有充裕的时间坐下来写作,这对全职工作的我来说,是比较不容易。
(3)绘画与雕塑
九十年代初期,我同我太太一起跟几位华裔画家,包括广西壮族的周氏兄弟和广东韶关的涂志伟,学画。在这之前,我虽然很喜欢绘画,却一直不敢尝试,因为美术是我从小最糟糕的一门功课。在这之前不久,台湾著名的诗人画家楚戈到芝加哥我家作客,谈到学画的问题时,他说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画家,只要肯学,谁都能画,他自己便是一个现成的好例子。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诗同画之间最大的不同,我想是它们的现实性。诗所使用的媒介是我们日常生活里的语言。语言有它的约定俗成的意义。所以我觉得诗(包括其它的文学)不能离开现实太远。如果我在诗里使用「吃饭」这两个字,即使它们有比吃饭更深一层的意义,仍应该多多少少同吃饭有关。否则读者会摸不到头脑,不知道你在说什麽。绘画不同,它所使用的媒介是线条及颜色。我在画布上涂一块红色,它可能代表一朵花,可能是太阳下山时的晚霞,也可能是一个小孩兴奋的脸,更可能是恋爱中情人火热的感情。所以我觉得绘画不妨比诗更超现实,更抽象。懂得欣赏现代艺术的人不会盯着一幅画去问它像什麽?正如我们不会去问一朵花一棵树或一片风景有什么意义。只要它们给我们一种美的感受,就够了。当语言文字在一些感情面前吞吞吐吐甚至保持缄默的时候,绘画及雕塑便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表达方式及途径。前几年我曾在芝加哥及大陆几个地区举办了几个个人画展及合展,本来北京一位画家朋友说已安排好今年四五月间让我同黄永玉先生在宋庄一个美术馆合开一个画展,但看样子在目前的情况下是不太可能了。
这就是我孜孜经营的一个艺术世界。
曾经有人问过我这个时代还需要文学艺术吗?我回答说我毫不怀疑文学艺术在现代生活中所能扮演的有用角色。在人际关系日趋冷漠的物化世界里,文学艺术有如清风甘露,滋润并激荡人们的心灵,引发生活的情趣,调剂并丰富人们的生活。做为文学精华的诗,更是如此。
通常一首好诗一幅好画能为我们唤回生命中快乐的时光,或一个记忆中的美景。它告诉我们,这世界仍充满了有趣及令人兴奋的东西。它使我们觉得能活着真好。我常引用英国作家福特(Ford Maddox Ford)的话:「伟大的诗是它无需注释且毫不费劲地用意象搅动你的感情;你因此成为一个较好的人;你软化了,心肠更加柔和,对同类的困苦及需要也更慷慨同情。」
正如我上面提到的台湾诗人画家楚戈说过的“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画家”,我要说:“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诗人”,只要肯学,不汲汲于名利,不患得患失,经常保持天真的眼光与心灵,我相信他迟早会成为一个好诗人。
最后贴一些我的画及雕塑给大家看看,这些画及雕塑大多在我的书房里,每天陪着我写诗读诗。是我最亲密的朋友。
谢谢大家!下面就留一点时间让大家提出问题来一起讨论。能直接回答的我会尽量回答,但如我一时想不起好答案,我会留下来以后在群上慢慢作答,同大家互相讨论交流。其实最好的答案都在我的个人网站《非马艺术世界》。上面除了我各个年代的作品外,还有著作年表,诗话,朗诵及演讲,访谈与对话,作品评论及研究,手稿等等。最近几年有一位诗友义务为我制作了几本电子书,包括我自己的一些诗选,还有翻译的作品。我都把它们摆在这个网站上,免费让大家阅读。下面是网址:
《非马艺术世界》http://marrfei.org
3,非马先生绘画和雕塑艺术创作图片
三,问答
结束语
非马老师金句,经典:“诗即生活,生活即诗。能让童真在生命中长存,比什么名利都重要。”👍👍👍👍💐💐💐💐
1,德江: 如果我有几百首不同题材的诗要出版,您觉得是按照创作时间排列在一本书中,还是按照不同题材(比如社会、自然、感情等)分开出版较好?这会是我的第一本诗集。多谢赐教!
非马: 诗集的出版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了。
2,德江: 另外,我个人认为诗的要素是 1. 思想, 2. 情感, 3. 趣味, 4.音律(格式)。前三者有一即可,多多益善,第四者锦上添花,您觉得是否合适?多谢!
非马: 诗的音乐性很重要,但不是押韵,而是内在的韵律。
静语:同意,现代诗更讲究内在的音乐性,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诗感有很高的要求。
3,商廴: 请问您对现代人写古体诗怎么看?
西鹰:请问非马老师,对于当代人写古典格律诗词怎么看?会有前途吗?
非马: 欣赏古典诗是应该的,文字练习也不妨,但我想我不会花时间去写。
4, 商廴: 鄙人认为诗人要广泛阅读并在实践中思考,才能更好求索和表达诗意,不知妥否?
非马: 那是当然的。广泛阅读能开眼界及心胸。
5,Vivian-雯:非马老师,你相信冥冥中的神力吗?
非马: 大自然的奇妙,常使我相信宇宙间有个造物者。虽然我不是个教徒。
6, 静语: 非马 您的诗情真意切,自已感动的事情用妙笔写出来,才能感动他人[ThumbsUp]我读“醉汉”也十分的感动,如身临其境。
非马: 无法感动自己的诗相信也不可能感动读者。
7, 静语: 非马老师,您后期的诗歌都比较短小精炼,是否可以分享一下您对长诗和短诗的观点。
非马: 我比较喜欢短诗,主要是中国的唐诗告诉我们短短的一首却海阔天空。何况现代生活那么忙碌,没有多少人有时间读你的长诗。
8, IslandTree:感谢非马老师!能不能谈谈自己喜欢的中外诗人,以及对自己创作的影响。
李莉: 非马先生 ,您的诗自成一体,风格独特。短小精悍,独树一帜!很多是逆向思维,反面或侧面角度。这种风格是受某些诗人某些诗作的影响,还是自己形成的?您的诗歌应该称为一种什么类型或派别呢?
非马: 狄金森 (Emily Dickenson)丶佛洛斯特 (Robert Frost)丶桑德堡 (Carl Sandburg)丶威廉斯丶康明思,意象派诗人如阿丁顿丶克雷普西丶克兰及不久前去世的克里利 (Robert Creeley) 等丶以及垮掉的一代 (Beat Generation) 诗人如佛灵盖蒂 (Lawrence Ferlinghetti) 与柯守 (Gregory Corso) 等,都是我喜爱的美国诗人。其中以威廉斯给我的影响较大。桑德堡对社会的关怀以及对平民老百姓的热爱也深深地影响了我。
我在笠诗刊上翻译介绍的其它国家的诗人当中,希腊诗人卡法非 (C.P. Kavafy)丶土耳其诗人喜克曼 (Nazim Hekmet) 以及法国超现实诗人裴外 (Jacques Prevért) 等的作品最为突出,给我的影响也较大。
上面这些人的诗都对我有过一定的影响。但我不喜欢把自己圈进任何派别。自由自在写自己喜欢的诗,是我的宗旨
9,吹台柳:您写诗和您的工作(工程)互动多吗?
非马:我的科学专业教我如何去观察宇宙人生,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我的日常生活,让我能安心写作
李莉:就是说,您在繁忙的工作岁月中也是利用业余时间大量写作。而退休后更加专心写作。
非马:退休前我都是利用晚上及周末写诗,上班时一边听古典音乐一边工作,但没写过一首诗[呲牙]
10,李莉:非马老师,有一个有点儿困惑的问题。
您的短诗很多段落就是一句话,分行而成为诗的一段。
您的第一首诗就是老师分行而成的。那么什么情况下分行是诗,什么情况下,不是诗?
好像并没有一定的答案和模式。
非马:是没有一定的答案。我的分行有几个原则:1.加强语气,2.产生歧义,3.制造节奏感。
11,吹台柳:谢谢非马先生的精采演讲。请问哪种类型的诗您最有激情?另外,您写诗和您的工作(工程)互动多吗?
非马:最有激情的诗当然是有关乡愁的诗,还有就是同战争及环保有关的诗。
12,文溪:您那首醉汉是在什么心情和背景下创作的?
非马:醉汉是在乡愁最深重的年代写成的。每次都无法平静地朗诵完它。现在好些了。
文溪:非马 我听您在读完这首诗后有片刻的停顿。。。我每次读这首诗都很感动,好像那一步步都踩在心头。[Cry]
李莉:那首《醉汉》着实震撼!是心血凝成的结晶!是经典!
冰花:《醉汉》写进中学教材了。
13,静语: 十分感谢非马老师精心准备的讲座,也感谢华诗会各位编辑老师的主持。非马老师的诗题材广泛,具有社会性、幽默感、人文关怀及哲理性,也记载了乡愁以及旅游的见闻和感受,让我受益匪浅。从中文诗到英语诗,非马老师为华语文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取得了世界性的影响。这是一次很成功的诗歌交流活动!🙏[ThumbsUp][Rose]
商廴: 同时,非马老师又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现代诗大家
吴瑞玲:用与众不同视角切入主题思维,提升诗眼赞![Fight]
14,Vivian-雯:非马老师,在我看来您的人生就是一个传奇,想问老师在这个传奇人生中,最值得您感悟的东西是什么?
李莉:很快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半小时了。大家依然意犹未尽。但是我们不能拖延太长。最后非马老师再回答诗友的一个问题,就可以圆满结束了。
李莉:“非马老师,在我看来您的人生就是一个传奇,想问老师在这个传奇人生中,最值得您感悟的东西是什么?”这个问题,非马老师能最后简单地回答一下吗?
非马:对我来说,诗即生活,生活即诗。能让童真在生命中长存,比什么名利都重要。
众人:交口称赞:说的太好了!金句!
四,闭幕
李莉:再次感谢非马老师精彩丰富的演讲!感谢各位诗友的光临和积极参与!这是一次难忘的交流!我代表华诗会宣布首期微讲座圆满成功!我们下期再见!各位晚安,早安!
五,附录
1,非马老师的被收录进教科书的诗歌选登
(注:我原文copy的,格式可能需要修改。)
学校教材中非马的诗
Some of William Marr's poems quoted in text books
德国
2016年三月底我收到德国柏林一个出版社寄来的两本印刷非常精美,厚达350多页的英文教科书,采用了我的英文诗YOU SHOULD'VE STOPPED THERE。该书内容包罗万象,从现代资讯,科学,社会学,语言,英国,印度,美国,欧洲及世界,到工作与商业等各方面,给学习英文外语的德国高中学生提供了不少资料。其中第四章 “语言的威力--从莎士比亚到今天”,第一部分介绍了莎士比亚的戏剧,第二部分介绍莎士比亚的商籁体诗及后人的仿作,第三部分的标题是“当代诗人有力的语言”,介绍了英国名诗人Benjamin Zephaniah的朗诵表演,我的这首诗是整本书里两首当代诗中的一首。不免让以英文为第二语言的我有受宠若惊的感觉。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居然从我的个人网站《非马艺术世界》(http://marrfei.org)或(http://feima.yidian.org/bmz.htm) 的“In this 21st Century"(在这21世纪)里找到了我这首诗。
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版:
你该停在那里的
起先我看到字句从你张开的嘴里冲出
都是些又粗又大的黑体字
接着它们越变越黑越稠密有如子弹
慢着是真的子弹正冒着烟呼啸着朝我们
飞射过来哪
我们四散奔躲等待事情发生
却意外地听到突来的静寂
在我们的耳边爆响
我抬头看到你正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嘴巴张得大大
看样子是耗光了子弹只是你扭曲的
脸部以及伸长的舌头都在摆明
你里头还有许多东西要出来
有好几秒钟的时间你就这样僵在那里
然后在我们的注视下你的身体突然裂痕斑斑
劈劈啪啪碎落了一地
我们徐徐站起围拢过来想捡起碎片
没料到它们都被烧过了头
手指轻轻一碰便散成灰烬
你真该停在那里的
在你开口之前
YOU SHOULD’VE STOPPED THERE
first I see words coming out of your mouth
black words all UPPERCASE and bold
they become so dark and dense that I think they are bullets
wait a second they ARE bullets now all streaming hissing
smoking burning toward us
we scatter and run for cover waiting for something
to happen but are surprised to hear a sudden silence
explode in our ears
I look up and find you just standing there
with your mouth wide open
as if you are running out of ammunition
but from the expression on your twisted face
and out-stretched tongue there must still be
something inside that wants to come out
for a few seconds you remain in your frozen posture
then right before our eyes your body shatters and breaks up
we slowly rise and gather around
trying to pick up the pieces but find they are so badly burned
that they crumble at a touch
you should’ve stopped there really
before you opened your mouth
*Cornelsen Schulverlage GmbH 's textbook Context, Berlin, Germany, 2015
英國
BRIDGE
Clasped together
intimate and tight
We really don’t know
nor care
who was the first
to extend
a hand
*英文詩作 Bridge 被選入Rachel Redford 主編的"Oxford English: An International Approach Student Book 2"《牛津英文:國際觀點學生讀本第二冊》 ,牛津大學出版社,2009.12.10
桥
隔著岸
紧密相握
我们根本不知道
也不在乎
是谁
先伸出了
手
下面是几首2020年被引用在台湾的教科书的几首诗作:
蛇
出了伊甸园
再直的路
也走得曲折蜿蜒
艰难痛苦
偶而也会停下来
昂首
对着无止无尽的救赎之路
嗤嗤
吐几下舌头
*被引用在:东大图书公司技术型高中《国文语文能力习作3》及南一版国中国文辅助教材《主题即诊试(全)》
OUT OF EDEN
The snake finds even a straight way
becomes torturous twists
and turns
Sometimes it would pause
and raise its head
to hiss at the endless road
to salvation
萤火虫
不声不响
把个遥远的仲夏夜梦
一下子点亮了起来
没有霓虹的迷幻
也不广告什麽
*被引用在南一版國中國文輔助教材《主題即診試(全)》
FIREFLIES
not the illusion of neon lights
nor advertising anything
quietly you light up
a brilliant summer night
秦俑
捏来捏去
还是泥巴做的东西
最听话可靠
你看万世之後
这些泥人泥马
仍雄赳赳气昂昂
(虽然也有几个经不起考验
断头折腿仆倒)
仍忠心耿耿捍卫
腐朽不堪的地下王朝
*被引用在鼎甲文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编著的国中适翰版良师i学习-国文(2)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without a shadow of doubt
these clay figures
are the most reliable and loyal creatures
guarding the utterly decadent underground dynasty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they still gallantly stand
though a few were unable to endure the test
and crumbled with broken limbs or missing heads
都市即景
摩天楼
同
欲望
比高
钢筋水泥的
摩天楼
一下子便甘拜
下风
对着
自它阴影里
袅袅升起的人类欲望
*被引用在技术型高中国文(三)自修,翰林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CITYSCAPE
when
skyscrapers
try to compete
with human desires
they find even with steel and concrete
they are no match for materialistic cravings
breeding and rising endlessly in their shadows
运气
那纯然是我的运气
一大早拉开窗帘
便看到两只松鼠
在阳光亮丽的白雪上追逐嬉戏
死寂了一整个冬天的后院
终于又有了生气
那纯然是它们的运气
刚从昏睡的黑洞里爬出来
便有一双闪光的眼睛
在拉开的窗帘后面出现
将它们的活泼天真
一一捕捉下来
并把它们短暂的探险
写成了一首诗
*被引用在国中桔子复习讲义--国文(全),翰林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20
LUCK
it was my sheer luck
upon raising the shade in the morning
to catch sight of a couple of squirrels
chasing each other
on the sun-drenched snow
the backyard dead in the long winter
suddenly became alive
it was their sheer luck
upon emerging from their winter slumber
that a pair of twinkling eyes appeared
behind a raised shade
capturing their innocent vivacity
and rendering their brief adventure
into poetry
秋叶
叶落
乃为了增加
地毯的
厚度
让
直
直
坠
下
的
秋
不致
跌得太重
*被引用在《国中大滿貫-国文主题探索》,鼎甲文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UTUMN LEAVES
Every leaf
helps
thicken
the carpet
&
soften
(
)
(
the
)
(
fall
咳!白忙
柳树
弯腰忙了一个下午
才把池塘
擦拭得晶亮
一群泥脚的野鸭子
便大摇大摆
呱呱走来
*被引用在南一版国中国文單冊辅材《C卷(三)》
OOPS! ALL IN VAIN
no sooner had the pond
become sparklingly clean
after an afternoon of sweeping
by the bending willows
than quack quack
came a flock of swaggering ducks
on their muddy feet
2,现场互动截屏
华语诗学会理事会组织机构
会 长:徐英才
副会长:冰花、张庭、颜海峰
秘书长:李莉
成 员: (按拼音排列) 冰花、焦海丽、李莉、 虔谦、徐英才、薛凯、颜海峰、张庭
华语诗学会专刊《诗殿堂》编委成员
总 编:徐英才
副总编:张庭
内容总监:冰花
主编:虔谦(新诗部)
主编:天端(古诗部)
主编:焦海丽(评访部)
主编:魏建国(诗论部)
主编:李莉(配音部)
副主编:焦海丽(新诗部)
副主编:耿慧、申美英(古诗词)
副主编:李莉(评访部)
编辑:(按拼音排列) 达文、李玥,欧路行、释圣静、无定河、西鹰、杰福瑞张
英语诗歌编辑部
主任:薛凯
主编:Sylvia Cavanaugh
副主编:Lisa Vihos
编辑:Gerry Brauer, James Burton, Danny Fahey, Cheryl Hamann, Scott Mills, Judy Rowe, Sheryl Slocum (按字母顺序排列)
翻译部
翻译主编:李正栓、史潘荣、张智中(按拼音排列)
执行主编:丁立群、段冰知、吴伟雄、任诚刚、石永浩、解斌、颜海峰、叶如钢、杨秀波、杨中仁、于元元、张琼、张俊锋、张紫涵、赵宜忠(拼音排序)
文宣拓展部
部长:薛凯
微信微刊分部
主任:焦海丽
副主任:耿慧、邓玉兰、星星
中国文宣拓展分部
主任:无定河
副主任:释圣静
国际文宣拓展分部
主任:Scott Mills
副主任:李玥
刊头书法:徐英才
本期编辑:薛凯
微刊审核:微刊部
《诗殿堂》特辑选登003期 - 1 德威特•克林顿的三首再生诗
“华诗会诗丛”书讯001期 《世界抗疫诗精选》 (徐英才、冰花主编)隆重出版
“华诗会译丛”书讯013期《鲁行抒情诗选》隆重出版(鲁行 著;王大建 译)
请点击最后“阅读原文”直接进入诗殿堂网站
http://www.poetryh.com/index.htm
感谢关注并转发华诗会《诗殿堂》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