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尚未出版的瓦尔堡全集第六卷:瓦尔堡图书馆的藏书目录

艺术史的图书馆 艺术史图书馆 2022-09-15

艺术史图书馆按:瓦尔堡为什么如此重要?从我个人来讲,一开始是比较拒绝研究瓦尔堡这种天才型又有精神问题的学者的。天才型的学者只可阅读不可研究。当然,这也和我对其他学者的研究的阅读有关,我依旧觉得学界对瓦尔堡是“利用”而不是研究,利用瓦尔堡的思想来推广自己的想法,但这种情况下,往往使得揭示的瓦尔堡自身的想法变得很迂腐。

我最早系统地读瓦尔堡,还是上次Uwe 在北大组织的工作坊,因为那个学期就这一门课,就干脆把国图和北大的文本都复印扫描了,建了一个数据库。后来到KHI,我也偶尔看一看瓦尔堡那一块的书,后来写的那篇Bing,基本上代表我当时的看法,包括到现在,我的研究依旧是沿着那三个方向进展的。

前段时间所里搞夏日聚会,轮到我door service,正好站着跟Giovanna聊了会,她做的就是瓦尔堡的语言研究,大致跟她讲了我的一些困惑,她还提到去年有一篇关于Bing的文章,登在28期的Revue germanique internationale,那期的主题是La Kulturwissenschaftliche Bibliothek Warburg comme laboratoire。因为所里也没藏,还未来得及看,但顺着思路逐渐展开这个主题的更新。


很久未更新。让我们来重拾一下这个艺术史图书馆系列的思路。这一系列更新的缘由是目前正在伽利略博物馆展的《达芬奇和他的书籍》,由此开始了关于达芬奇和瓦尔堡的个人图书馆的重建或复原工作。为什么关注这两位?最主要的原因是关于他们的研究最为丰富,材料整理得也比较理想,目前重建学者或艺术家的个人图书馆的研究工作尚在起步,一方面需要对书的版本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也要对艺术家和学者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研究较为丰富的就更容易建立起研究的基石。再加上个人图书馆的重建也是目前关于这些学者和艺术家汗牛充栋的研究中的突破口。我对这两位,是逐步接近和略有研究,真正的目的其实是在于对我本职的研究瓦萨里的“图书馆”的复原。

对于图书馆的复原更多是个技术活,熟能生巧,尝试恢复得越多,经验也越丰富,弄上十个,基本上就能有很强的直觉了。

关于达芬奇的图书馆的研究,具体的思路已经在展览介绍中揭示了《达芬奇和他的书籍》展览:重建达芬奇的图书馆,主要是从展览、画册和研究三个方面更新:

一、《达芬奇和他的书籍》展览

二、达芬奇的工作空间:文本处理的方法

三、达芬奇的个人图书馆:重建的材料与方法



而关于瓦尔堡的图书馆的复原工作,虽然之后更了多篇关于瓦尔堡的文章,但都没有直接关于瓦尔堡的图书馆的。具体说起来,瓦尔堡的图书馆复原工作目前比较微妙,应该说正处于一个过程当中,具体的结果如何,还尚未得知,但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有一个东西出来,而且将会是一个奠基性的工作,至于这个工作的好坏,也只能等到那时才能去评判。这个工作就是目前正在编辑的瓦尔堡全集的第六卷Bücherkatalog der Kulturwissenschaftlichen Bibliothek Warburg。主持编纂的是哥廷根大学的Michael Thimann教授。工作开始于2014年,计划2年,后来又延长了1年,听他讲座里讲,是计划2018年出版,但看起来还在延期当中。这也正常,这套全集的第五卷书信集已经在出版过程中了,我愣是看着它从今年5月跳到10月,现在已经到明年了。


这是最新出版的全集第三卷第二部分,即瓦尔堡的北美之旅的材料。著名的蓝红封面,第六卷瓦尔堡图书馆的藏书目录也只要把题目替换就是书的样子。


Michael Thimann教授的研究:Gundolf的私人图书馆的复原

Michael Thimann教授的研究项目跟我的还有很多重合,所以以下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一下。

1.    Thimann教授2000年博士毕业,题目是奥维德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接受,之后在柏林国家博物馆做过素描研究,从06年到11年在我所KHI领导一个知识图像的研究小组Das wissende Bild. Epistemologische Grundlagen profaner Bildlichkeit vom 15. bis 19. Jahrhundert,12年在哥廷根大学担艺术史教席。

2.   查了一下我的Zotero条目,原来之前就读过他的论文,一个是他编的The Artist as Reader On Education and Non-Education of Early Modern Artists,17年读的,这是我集中的一段对个人图书馆的研究,可以从图片中看到当时添加的众多条目。

 

另一篇是Die Arbeit des Lesers. Zwei Exlibris des Kunsthistorikers Julius von Schlosser,这是研究施若塞尔的藏书情况时搜到的论文,因为当时还在国内,只能靠自己手头的书和互联网收集材料。而我这次再次碰到,则要严肃地多,因为他正好跟我想要做的瓦尔堡图书馆重建工作完全重合了,我之前写Bing的文章时,并没有关注到原来瓦尔堡全集中会有这样一卷图书馆的目录计划(其实本来是想着这个历史上流产几次的计划弄不好跟瓦萨里词典一样,悄无声息地就落我手上),当然研究还是要做的,我目前所做的,就避开了Thimann教授这一正式的KBW图书馆的重建计划,而是着重于瓦尔堡早期在佛罗伦萨时期的小型图书馆(工作室),之后可以再推一期。

3.   Thimann教授从2010年开始和Ulrich Pfisterer, Horst Bredekamp, Michael Diers, Uwe Fleckner, Claudia Wedepohl一起编辑瓦尔堡的全集,但在这之前他发表的跟瓦尔堡相关的研究几乎没有,只有2001年在报纸上刊登了一篇几百字的瓦尔堡作为图书收藏者的文章。那为什么他是全集的主编之一,且担任其中一卷的撰写。这其中最主要的是他在对Friedrich Gundolf的研究过程中,2001年他在杜克大学发现了大量Friedrich Gundolf的藏书,然后以此为线索开始通过信件、笔记等来重建Friedrich Gundolf的私人图书馆(主要是凯撒的部分),其成果于2003年出版Caesars Schatten: Die Bibliothek von Friedrich Gundolf - Rekonstruktion und Wissenschaftsgeschichte,其中包含近70页的书籍目录。这也是Thimann教授目前为止最为成名的著作,当时Martin Warnke就邀请他去Warburg-haus展示他的最新发现,文章发在2003年的Vorträge aus dem Warburg-Haus杂志上,Dichterstaat und Gelehrtenrepublik. Friedrich Gundolfs Bibliothek zum Nachleben Julius Caesars。而Gundolf最早跟卡西尔、潘诺夫斯基都有通信往来,他1916年出版的Goethe在瓦尔堡的图书馆里也有收藏。1929年10月,瓦尔堡写信给Gundolf,大意是命运捉弄人,我竟然从来没有机会向你介绍我的图书馆,我邀请你和你的夫人在11月3日的10点半左右到这里,向你介绍我的图书馆,然后一起吃个午饭。但瓦尔堡同年10月26日去世,约会未能成行。之后是在Saxl的带领下Gundolf参观了图书馆,并写信给朋友说汉堡有一个超赞的图书馆。1931年他去世后,他的夫人为了挽救他在海德堡的私人图书馆,与瓦尔堡图书馆联系,最后他的藏书与瓦尔堡的书一起运到了伦敦(当时Gundolf的有7000本左右,瓦尔堡则是60000本)。Gundolf的书中的凯撒部分图书一直出借给瓦尔堡图书馆作为专项收藏,但后来还是拍卖了,瓦尔堡研究所出价不高,后来这批书就运到了美国杜克大学的珍本图书馆里。一直到Thimann教授重新发现并重建了Gundolf的图书收藏。

Friedrich Gundolf在海德堡的私人图书馆


这里大致可以明白为什么他是重建瓦尔堡的图书馆的合适人选,因为他所恢复的Gundolf的图书馆是Nachleben Julius Caesars,而瓦尔堡的图书馆是Nachleben der Antike。再加上对于图书的熟悉和当时的图书购买和书商情况,都可以两相辅助和对比。而关于Nachleben这个概念,Thimann教授在后来的瓦尔堡讲座中,又讨论了瓦尔堡、Gundolf和施诺塞尔三者对之的不同的处理,可见讲座Concepts of 'Nachleben'. Aby Warburg, Friedrich Gundolf and Julius von Schlosser as Book Collectors. (这个讲座很重要,Thimann教授的德语好用大词,句子又很长,实在不好懂,而且他关于私人图书馆方面的研究散落各处,不太好找,反倒这个讲座把各方面都讲到了)。


 Kubikat系统中居然就KHI没有藏这书,要知道他在KHI做了五年研究,这书其实是目前解开Thimann教授复原瓦尔堡图书馆的方法的重要材料,也是少有的与瓦尔堡同时代的私人图书馆的复原。幸运的是在英国amazon上居然只要4英镑,而德、意都很贵。待我收到书,再来更一期此书的介绍。

历史上瓦尔堡图书馆的书目编纂的计划

再回到全集的这本Bandes VI: Bücherkatalog der Kulturwissenschaftlichen Bibliothek Warburg。

关于这项工作的方法和进展情况,相关信息其实并不多,在Concepts of 'Nachleben'. Aby Warburg, Friedrich Gundolf and Julius von Schlosser as Book Collectors这个讲座中透露了一些。

Claudia在讲座开始介绍Thimann时,提到他们一起共同编辑瓦尔堡全集,Thimann就是为了重建瓦尔堡图书馆在搬到伦敦之前时的书目和模样,她形容这项工作是intriguing and important, 因为有些书已经不在了。

瓦尔堡其实在1916年就提到要编写图书馆的catalogue,在他1929年去世之后,1932年Bing 和Saxl 编了他的文集,但当时其实就有整理出版他的其他材料的计划,包括图书馆的catalogue。1934年出版了Kulturwissenschaftliche Bibliographie zum Nachleben der Antike v. 1 Die Erscheinungen des Jahres 1931,这个工作计划是对每年关于Nachleben der Antike 这个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专著和论文)进行评注,Edgar Wind在第一卷的前言中就提到了这个书目不光需要补充过去出版和未来出版的关于这个问题的相关文献目录,还要补充Katalog der Bibliothek Warburg中的书目,而瓦尔堡图书馆的这个Katalog正在编辑当中。

这是对各书进行评注的工作组名单,可以说是整个瓦尔堡的研究圈子,包括了Panofsky, Saxl, Otto Kurz, Bing等等。这个工作计划提到的相当少,其实可以做一个专门的研究,包括这些学者写下的评注,也是研究这些艺术史家的重要材料,像Otto KurzBibliography功力

可惜由于图书馆要整个运到英国,所以当时的图书馆的书目编纂计划都未能完成(包括其他的一些材料整理出版计划都搁浅了)。1961年和1967年有一个两卷本的Catalog of the warburg institute library,但这已经是在伦敦时期的图书馆的书目。


最左面的两卷就是1961年和1967年所编的书目

Thimann 教授复原瓦尔堡图书馆书目的材料和方法


这次重新编辑全集,所要编的是图书馆运到伦敦之前的书目,其实也正是瓦尔堡所希望编的和Wind他们当时正在编辑的书目。瓦尔堡是将书作为研究的工作工具(Arbeitsinstrumente in einem wissenschaftlichen Laboratorium),所以他买书不是像公共图书馆一样是集聚各种书,而是将书放置于一个大主题下的各个小的问题,因此不仅是要恢复当时有哪些书,更重要的是恢复这些书当时用来呈现哪些问题,甚至这些书当时所摆放的顺序。

但是由于有些书已经不见了,因此伦敦瓦尔堡研究所的档案中的各种材料,尤其是当时的清单和购买记录(Inventaren und Zugangsbüchern)就显得特别重要。以这些为基础,将之与目前的网上书目索引系统(https://catalogue.libraries.london.ac.uk/search~S12/)、图书卡片(Zettelkasten)和目前瓦尔堡研究所的图书实体进行对比,从而来建立一个可信的图书目录(直到1933年运到伦敦)。

 

网上书目索引系统

这里的1就是购书清单,共三卷,从卷三开始还有所付的价钱;2主要是图书馆搬到英国后的一些情况的记录;3是档案材料,1992年时Tilmann曾经以此为基础写过专著Die Kulturwissenschaftliche Bibliothek Warburg: Architektur, Einrichtung und Organisation

瓦尔堡的卡片,这在之前的推文中已经专门讲过了,可见瓦尔堡的卡片盒子:对Bibliography的创造性使用和建造

从1933年到战争结束时期的购书情况就比较难,因为在战争期间有不少书遗失了。

而从瓦尔堡在佛罗伦萨开始建立自己的工作房间到1905年的图书购买情况,并没有相关的购买记录,就更难以重建,因此就要利用瓦尔堡当时与书商和古董商的书信往来。

最后顺带说一句,这个公众号里的文章很多都是研究的过程文件。我写Bing那篇的时候,完全不知道上面的信息,我做判断倒也不是凭空的,主要是过目所里的一些关于瓦尔堡的研究,大致把握各个研究的方向,然后就凭自己的直觉,对尚未充分发展的方向进行判断,以便今后碰到call for paper时可以发展一下这些被忽略的方面,美其名曰中国的眼光,其实主要还是烦陈辞滥调。


往期推送:作为科学史家的瓦尔堡:A Research Proposal

        瓦尔堡档案馆(WIA)查档攻略

         Gertrud Bing:瓦尔堡的私人图书馆、记忆女神和和语言风格研究的核心人物

             朱青生:我的博士论文选题由随机的方式确定

             朱青生:艺术史方法论讲义

             北大《艺术史方法论》课程的书目和版本(上)

             北大《艺术史方法论》课程的书目和版本(中) 

             艺术史的漫游者:散漫式的阅读和笔记工具—E-ink 阅读器 

             用“艺术”打开艺术:Roberto Longhi艺术史研究的方法及用“语言”写作中国艺术史 上

          艺术史家的图像和档案管理软件--Tropy

              艺术史家的讲座:潘诺夫斯基1967年在UCLA的《提香和奥维德》的讲座


 扫码关注艺术史图书馆



10、100、4000、2万、30万,这是一系列图书数量的数据,10本著作大约可以比较有把握地掌握一个研究主题,100本可以差不多地勾勒出一个研究方向的框架,4000本可以满足一个学者的研究需求和一个私人图书馆的藏书开端,2万本则达到了私人藏书较为完美的状态,30万是一个专门学科的藏书的公共图书馆的量。这个公众号旨在建成一个私人的艺术史图书馆,藏书量在三万左右,主要收集艺术文献(5000)、艺术史学史(15000)以及瓦萨里《大艺术家传》中对各艺术家的注解所需要的基本研究著作(1000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