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人文时代的目录学: 用Zotero保存Kubikat的检索条目

艺术史的图书馆 艺术史图书馆 2023-06-05

艺术史图书馆按:这是书目作为艺术史的方法之四,属于比较实操性质的推送,也就是如何把Kubikat的条目放到Zotero里。这本应该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但实际上却挺麻烦的,官方的方法是对接Endnote的,目前培训与使用也相对分离,我也是最近才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分享一下。

书目作为艺术史的方法系列:

一、瓦尔堡的卡片盒子:对Bibliography的创造性使用和建造

二、牛津文献书目和个人研究方向:数字时代如何构建研究框架

三、书目作为艺术史研究的方法:艺术史联合书目检索系统Kubikat

四、数字人文时代的目录学:用Zotero保存Kubikat

Kubikat不是为了解决全面的文献检索的问题,应该说,最佳的使用,是针对这四个图书馆的馆藏的优势进行。比如KHI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家的研究,如果是丢勒的研究,KHI的收藏都不能说是全面、系统的,因为一般搞丢勒研究的专家不在这工作。

Kubikat最好的一个是多语言的结构性呈现,你可以在很多大学图书馆或者之前说的Art Discovery中检索文献,还有像Jstor,甚至专业的BHA 和 RILA这种专业的书目,以及牛津的这种,在数量上可以得到更多,但往往以英语为主,或者掺杂太多译本,无法看到本身多语言多文化下面的研究进展。Kubikat一个艺术家三四百个条目,多语言,层次分明,期刊、会议中的论文都有著录,其实是一个数字人文时代的目录学的概念,有了这样的基础,研究者可以对这些条目不断进行分类、添加、删减、扩充电子版、写读书笔记等,一个条目又在不同的项目中复现,本身是研究的一部分。而如何把Kubikat的条目放入到本地进行上述的“策展”工作,就是此次推送的主题:Kubikat与Zotero的结合使用。

稍微插入一句的是:非西方的研究者如Moshe Barasch等,往往会研究文艺复兴艺术中的跨文化问题或者一个类别,比如手势之类。如果细读瓦萨里的话,里面的文本其实可以分成很多小类,比如传记叙事中的神童论,各种描述词汇的类别等等,这些类别的研究是可以将其他文化中的相应类别卡进去的,比如中国的艺术史研究中的相类似的问题。将中文文献插入到系统化的西方艺术史研究中(从我的研究来说,就是将古与今、中与外的文献插入到文艺复兴艺术史研究的文献中),而不是置于偏角。说起来,当年瓦尔堡还尝试学过中文,还准备去日本考察,他图书馆里也有中文文献,他的记忆女神图像中也有中国的图像。

上一次推送的是Kubikat的优势和检索技巧,然而条目保存在网站上只能作为一个趁手的研究工具,要将研究工具转化为个性化的研究方法,就需要结合使用 Zotero来保存相关条目,以便更好地将自己的研究纳入到系统结构中(一方面是艺术史研究的进程,另一方面是研究艺术作品的本质上的结构),这一点在牛津文献书目这篇推文中也涉及了。牛津的书目有好有坏,并且涵盖有限,Kubikat则是一个增长的库,合理使用,可以自己定制整理这样的研究结构并将自己的研究纳入进去。

这里主要讲两种方法:

1、通过Zotero浏览器插件导入Kubikat条目;

2、通过Ris导出整个检索结果,再导入到Zotero,这两种方法都并不完美,尚需完善,但我费了很大功夫解决了其中较大的问题,基本上已经可以实现正常使用了。

一、通过Zotero浏览器插件导入Kubikat条目

使用方法

浏览器插件去Zotero官网下就好,基本上一点就能在相应文件夹显示条目。

 

这是Zotero中显示的对应条目,缺出版社和出版地,细究起来的话,作者应为编者。

这种方法的好处

最大的好处就是会导入几乎所有的信息,尤其是关键词。

另外因为是单个导入,而且一键直达型,速度快,也比较精准。

这种方法的缺点

主要有三个问题:

1.   书的出版社和出版地没有,需要自己手动补充,另外各图书馆的索书编号没有,影响倒不是太大,毕竟我自己也很少通过Zotero去查看实体书的,如果需要系统地查看书的话,真接将kubikat上的检索结果存成PDF打印出来就有索书号,一本一本在图书馆里找就好了。

2.   如果是论文的话,无法正确识别,依旧以书的形式保存,需要修改大量信息。因此基本上论文是不可用的,同时也导致了论文集、画册中的单篇论文都无法正确导入到Zotero里。

3.   Kubikat这个系统经常在非办公时间停用,有时候连检索都不行,这个上次推送了解决的方法,但是能检索,却无法使用Zotero的浏览器插件,这点暂无方法解决。这时候就要用到第二种Ris导出的方法。

二、检索结果用Ris导出后导入Zotero

现在的电子书目检索系统肯定是要跟引用软件结合的,一般学校推荐的是Endnote,我们所里也是培训Endnote的软件使用。在kubikat上如果要导出检索结果,需要下载Ris文件,并在Endnote上用Kubikat的这个编译器(translator)。但是实际使用时,其实大家都有各自的办法,有些是发到邮箱,有些是登录Kubikat,保存所需的检索结果。培训的人只从软件的角度去培训,使用的人觉得软件还是太复杂,用回自己的传统办法,这大概是常态。我跟所里培训的人也咨询了自己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反正理论上都是能解决的,实际操作上却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法。

因为这个事情困扰很久,尝试了多种方法,也是最近才终于可以正常使用了。

我的导入的方法是以Endnote为中介:先将检索结果导出为Ris,再通过kubikat的filter导入到Endnote中,再由endnote 导出为Xml文件,然后再导入到zotero,这样基本完美,索书号在笔记中,正确识别论文和书,且信息比较全,有出版社和出版地。

这张Ulysses里不断推翻前面流程的图大概可以看出来我不断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

具体步骤如下:

以Pietro Aretino举例(今年乌菲齐有Pietro Aretino的大展,强推):

要包括检索结果,点击上面的Senden

要导出到Endnote,就选择导出ris格式

导出的Ris文件可以用一般的记事本打开,但由于这里的条目往往是多语言的,打开容易出现乱码,大概这个是Windows下面编目的,我在mac上试了多种解码方式,下图的Windows Latin 1 能够正确解码。

这张图纪念一下,这是之前的workflow中的处理方法,进行两次Find and replace去除所有的<<>>,现在其实不用那么麻烦了。

然后就要用到Endnote,软件的具体使用就不说了,一般学校都有提供软件培训,另外推荐一个系统讲解这个软件的网站: https://www.howsci.com 。

Kubikat的Ris文件要正确显示,需要下载Kubikat提供的过滤器,如下图:

下载好的Kubikat的filter要保存到软件下面的Filters文件夹

然而,虽然这个Filter是官网下载的,估计很少有人用,还是有些问题,我自己尝试了一些修改,见下图。关于Filter各项的参数编辑可参考这篇文章https://www.howsci.com/endnote-filter.html

把图中的两个IS 对应改成Pages,这个方法有个隐患,就是保留了文献的原语言,但是另一方面,在引用一篇德语、意大利语或法语时,我倒底还该不该用Volume  Issue这种词呢,还是应该保留原来的称呼?

这一项就是为了去除这些冠词上的符号

正式导入Ris文件时,一定要刻注意左下方的Options按钮,然后选择Kubikat过滤器。


在Endnote中导入的文献全选后,再导出为XML文件


然后再在Zotero里用Import功能导入上面的XML文件,为什么不直接用Zotero导入Ris文件,主要是因为Kubikat没有为Zotero做过渡器,所以格式无法对应。

Book section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改了设置之后,Kubikat这种会议论文集中的文章就会识别错误。

导入前,Zotero要进入到设置里,把编码改成Western,没有跟Textedit里的对应项,所以我试了五六个之后,发现这个是正确的。

这样得到的信息基本是全的,有出版社和地版地,且图书馆里的索书号也有。

按照上面的图和说明操作,这样书和文章的条目基本上没啥问题,就是Tags里没有了相关信息。

这里主要讲的是两个操作方法,在实践中可以自行结合:比如你可以先搜展览,再搜有电子资源的,再搜专著,因为相对而言这些的重要级别更高,可以用第一种方法导入;然后再分别为展览画册和会议论文这些用第二种方法导入其中所含的论文。在以上Pietro Aretino的检索中,我用的是最简单的检索,所以只要在条目的任何部分出现了Pietro 和 Aretino这两个词的结合,就会检索到,平常也可以使用高级检索中的仅检索标题、关键词检索等功能缩小范围。

 

艺术史的数字人文时代的个人数据库系列:


           零:数字人文时代的个人数据库之导论:目录学下的数据库阅读

           一:如何用目录学追踪艺术史的最新进展:书籍编目的工具Zotero

           二:数字人文时代的个人数据库之二:获取艺术史电子资源的方法

               三:数字人文时代的个人数据库之三:pdf优化工具和OCR工具的选择

               四:艺术史的漫游者:散漫式的阅读和笔记工具—E-ink 阅读器

               五:艺术史的写作:图像的尤利西斯之旅

           六:数字人文时代的个人数据库之六:数据库的索引与检索工具FoxTrot Pro

           七:艺术的判断力之源:随身携带的个人数据库Foxtrot attaché

           八:艺术史研究中原始材料和术语的整理:Marginnote在艺术史研究中的两个实例

           九:Evernote作为艺术史阅读和观看的判断力工具

           十:数字人文时代的个人数据库之十:数据的同步与备份


 扫码关注艺术史图书馆

10、100、4000、2万、30万,这是一系列图书数量的数据,10本著作大约可以比较有把握地掌握一个研究主题,100本可以差不多地勾勒出一个研究方向的框架,4000本可以满足一个学者的研究需求和一个私人图书馆的藏书开端,2万本则达到了私人藏书较为完美的状态,30万是一个专门学科的藏书的公共图书馆的量。这个公众号旨在建成一个私人的艺术史图书馆,藏书量在三万左右,主要收集艺术文献(5000)、艺术史学史(15000)以及瓦萨里《大艺术家传》中对各艺术家的注解所需要的基本研究著作(1000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