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稻盛和夫的东方哲学

万敏 SaaS生长的山土地 2023-07-29


被世人誉为“经营之神”的稻盛和夫先生于今天2022/8/30逝世,享年90岁。人们纷纷缅怀,媒体也出了不少文章来纪念这位创办了2家世界500强公司,在2010年临危受命接手了巨亏中好像“患上癌症的巨象”的日航,用一年多的时间便令日航扭亏为盈的企业家。

安静的夜里,我也想写篇小文纪念一下这位令人尊敬的企业家、哲学家,不写大家都熟悉他的生平事迹,而写一些我对他的哲学理念的浅薄理解。


我自己很喜欢“敬天爱人”这个词,也常常会用这个词,记得有一次在我用心地给同事写年终评价的时候就写了这个词,甚至在新年去灵隐寺祈福的时候,我也会对自己默默地说要敬天爱人。在今天之前,我并未意识到“敬天爱人”这个美好的词是从稻盛和夫这里学习到的。我在创业前就读过稻盛和夫的《活法》。读书的趣味和意义在于,我们不可能记住每一本书的内容,时间长久,书籍的内容可能会被遗忘。但是读过的一本本书会帮我们搭建起长长的阶梯,登上阶梯,我们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读书让我们口齿留香,读书真的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塑造我们。


对于稻盛和夫来讲,他经营企业的最高原则就是敬天爱人。他也用一生来实践了这句话。

曾经听杨立华老师在课堂上讲过,“天”是汉语文明最高的说法,由“一”和“大”字构成,“一”强调“同一性”,“大”强调“普遍性”,是万事万物同一和普遍的根据。而稻盛和夫自己在访谈中提到过,他理解的“天”是:良知,美好的良知,良心的轨道上,是天道。 而“爱人”则是为他人做奉献。敬天爱人是敬奉天理,关爱世人。稻盛和夫从小便受教于此。


我学习到敬天爱人这个词,因为这是京瓷集团的社训,因为稻盛和夫而稻盛和夫一生实践这个词则是因为他的鹿儿岛同乡西乡隆盛。敬天爱人一词,正是出自明治维新三杰西乡隆盛,在《南洲翁遗训》中有收录。


晚上我重新观看了稻盛和夫的访谈,他用“心灵非常纯洁,没有私心私欲”来评价西乡隆盛这位他衷心敬佩的人物。西乡隆盛的为人之道、生存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对稻盛和夫产生过巨大影响。

《诗经》中的“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指的是收割庄稼的时候,厚道的人家不能把庄稼全部收尽,田里遗撒的这些禾苗麦穗,要留给那些邻里鳏寡、贫寒之士。这是先秦时期提到的人性中的良知、宽厚。

孔子只对极少数几个资质最高的弟子讲人性与天道。“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符合人性,符合天道的就是对的,人性与天道是一致的。所以古话说天人合一。

其实对于人本,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完全有着交汇。我们公司的阶梯会议室“黑洞”的墙壁上就有一句我自己非常喜欢的话,古希腊先哲伯利克里说的,“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

日语中某些词语很有力量,比如说许多人追番了解到的“一生悬命”,表示拼命、死命、心无杂念、竭尽全力。在日语语境中,有将毕生心力致于一事一物上的意思。这种表达给人一种明志的赤诚。


稻盛和夫就有这样的赤子之心。他会表达“要为员工的幸福殚精竭虑”,“要竭尽全力、真挚、认真地活着”这样的热忱、诚挚的话语。这让我想起北野武,北野武就说:“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我喜欢这样对事业、对人生滚烫的表达。


这样炽烈的词汇、忘我的精进和日本审美中特有的“物哀”形成了一个特有的反差。对比鲜明,饶有趣味,颇值得深究。


“物哀(物の哀れ)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也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物哀’这个概念,简单地说,是‘真情流露’。这个主题也在日本著作《源氏物语》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用现代的话说,「物,mono」就是认识感知的对象,「哀れ,aware」,是认识感知的主体,感情的主体。「物の哀れ,mononoaware」,就是二者互相吻合一致的时候产生的和谐的美感,优美、细腻、沉静、直观。(《広辞苑》)


换言之,物哀就是情感主观接触外界事物时,自然而然或情不自禁地产生的幽深玄静的情感。「あはれ、aware」本来是个感叹词,可以用在所有的情感上,如同汉语中的「呜呼」、「啊~」。到了平安时代,这个词不再表达激烈的情感,多用来指称和谐沉静的美感。”


在“物哀”的影响下,日本的审美内敛、细腻、沉静。日本的绘画简约,留白,典雅,没有浓墨重彩;日本的茶道“和、敬、清、寂”;日本的人的情感表达含蓄,夏目漱石曾经说,“月色真美。” 川端康成也数次提过,“平安朝的‘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 所以川端康成的早期代表作《伊豆的舞娘》,其中“大学生‘我’与舞女两人邂逅之后,自始至终谁也没有向对方倾吐一句爱慕的话,而彼此对对方的感情又都处于似觉察又非觉察之间。作者有意识地将似爱情而又非爱情的情感色调淡化、‘物哀’化。”


稻盛和夫在65岁那年出家,成为佛教徒,因为要把自己的灵魂变得更加纯洁。其实我们在稻盛和夫许多经营理念里,都可以看到佛教的理念。佛教里的发心、因果、修行、精进……


“换句话说,内心的渴望和愿望就原样地形成了现实中的人生。在想要做成一件事的时候,首先应该想想自己要这样做那样做,并愿意付出比其他任何人更加强烈、甚至粉身碎骨的热情。” 佛教里的“心念一闪,震动十方”讲的正是发心和念力,也是稻盛和夫所言的内心的渴望与愿望。


“灾难来临,不可消沉,要高兴オ对。灾难能把长期以来附在灵魂上的业障消除。这种程度的灾难就能消除业障,盛君,该庆贺才好啊!” “究竟要选择两条路中的哪一条,当你犹豫彷徨时,我建议你远离自我利益,选择那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因为这是人生‘本来应该’走的路——我们就是要选择这样愚直的、艰辛的生活方式。” 选择艰难的那条路,视困境为财富,讲的是佛教的修行,忍辱,精进。


而因果不虚的哲理,也同样在稻盛和夫的文字中有体现:“因果报应需要时间。牢记这句话,不要为暂时没有好的结果而焦躁,每日孜孜不倦、一心一意积累善行,最终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的。 因果报应的法则 稍安勿躁,因果一定有报。”


稻盛和夫的文字和道理都很质朴,以至于一些沉迷于术的人难以体会其中的大道至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今晚我也数次想起乔布斯。和稻盛和夫一样,乔布斯也深受佛教影响。乔布斯是一位虔诚的禅宗佛教徒。日本的铃木俊隆禅师《禅者的初心》是乔布斯接触东方哲学的第一本书,禅的自由精神深深地吸引着这个桀骜不驯的年轻人。这本书告诉人们,禅修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必须归复自己无边的初学者的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忠于自己,同情众生,并且切实修行。


1974年在南亚最炎热的时节,乔布斯衣衫褴褛、光脚远到万里之外的印度朝圣。曾经年轻的乔布斯也困惑于去日本出家,还是留在美国做一个企业家时,比他大17岁的老师乙川弘文鼓励他真正的佛教徒并非一定要跑到深山野岭里坐禅,努力把事情做好的本身就是开悟。


Apple的审美,严格意义来说,就是乔布斯本人的审美。而其本人的审美极大程度地受到了东方哲学和美学的影响。如前文提到的“物哀”对日本美学、日本艺术的影响,最终也影响到了震惊世人的Apple产品,如艺术品一般美的电子产品。


我曾经去过乔布斯在印度禅修过的寺庙。在那个寺庙里我试着在感受年轻的乔布斯追寻禅宗智慧、东方哲学,探寻真理的轨迹。

“而在印度的村子里,人们从未学习过理性思维。他们学习的是其他东西,在某些方面与理性思维同样有价值,那就是直观和经验智慧的力量。


在印度的村庄待了7个月后再回到美国,我看到了西方世界的疯狂以及理性思维的局限。如果你坐下来静静观察,你会发现自己的心灵有多焦躁。如果你想平静下来,那情况只会更糟,但是时间久了之后总会平静下来,心里就会有空间让你聆听更加微妙的东西——这时候你的直觉就开始发展,你看事情会更加透彻,也更能感受现实的环境。你的心灵逐渐平静下来,你的视界会极大地延伸。你能看到之前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一种修行,你必须不断练习。”


——《乔布斯传》


很多人会看轻直觉的力量,因为觉得那不科学。科学这个词原本就是有边界而狭隘的。我们分明可以看到许多有大成和大智慧的人,都是海纳百川,有足够的好奇心、洞察力、思考力与理解力去学习,去包容原本泾渭分明的不同。


记得前些天,丁香园、丁香医生被封禁了,引起了一些网民的狂欢。他们高呼揪出背后的黑手,去煞有介事地分析背后的资本黑幕。我不知道如何形容这群人的行为。我想起一个我很喜欢的YouTube的博主论古谈今时说过的话,大意是:我想起我那些愚昧的父老乡亲啊,泪湿衣衫。


我的朋友们知道我是信中医的,同时也会看西医,也的确因此我会受到一些朋友善意的嘲笑,他们逗我说居然信中医,友尽:)我尊重中医和西医。在我眼中,中西医是两个体系,我并不会把中西医对立起来。虽然在生活中,两个阵营常常是对立的。信西医的觉得信中医的没文化,信中医的觉得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丁香园、丁香医生的公号我也看,他们持续输出西医科学的观点,自然其中有些观点和中医的观点是相背而驰——这很正常,因为原本两者的基点就不同。医易同源,中医源于阴阳五行,而西医源于解剖学。前者看整体宏观,后者看具体微观。仅以饮食举例,前者讲究气,后者讲究营养学。这原本就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悲哀的是,这次我发现著名中医生徐文兵医生居然在此事件中对丁香医生喊打喊杀,连汉奸这个词都用上了。每个人都有知识盲区,徐文兵医生对资本市场的知识盲区,让他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中医国学大师,说出了这样违背常识的话。我看了很是心痛。如果大多中医的眼界和学识仅仅限于经典古籍和国内讯息,而不更广涉猎,博览群书,中医的传承之路必然更难。


只有站在更高处,才能一览众山小,兼容并蓄,取其精华。


严密的逻辑,清明的心念,内心的直觉,极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同时拥有这些的人是极为稀少与难得的。


我文章时常写得散,大概也算不上意识流,还是对文字的把握力度不够。


之所以今天熬夜也想写完,是为了纪念令人尊敬的稻盛和夫。


我想以我最爱的、每次都给我无尽力量的Apple经典广告Think Different里的那段话作为文章的结尾,向这些影响了人们、改变了世界的企业家致敬。

“Here’s to the crazy ones.The misfits.The rebels.The troublemakers.
The round pegs in the square holes.The ones who see things differently.They're not fond of rules And they have no respect for the status quo.
You can praise them, quote them, disagree with them , glorify or vilify them.About the only thing that you can't do is ignore them.Because they change things.
While some may see them as the crazy ones, we see genius.Because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at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致疯狂的人。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安于现状。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惟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寻常事物。他们推动人类向前迈进。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