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座举国揪心的城市,竟是性价比最高的低调王者!

拓海 大碗楼市 2021-10-30


5月21日,广州市荔湾区一位喝早茶的阿婆轰动了全国。

 

阿婆感染的是印度变异株,截止到目前,感染源头还在追溯。

 

大半个月来,广州的疫情越来越让人揪心。

 

远的不说,关于广州疫情的稿子,已经养活了全网好几篇10万+。

 

全国人民被科普了一个知识点:广州在以一城之力为国挡毒。

 

没有戾气、没有抱怨。

 

无论是通宵达旦奔忙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大排长龙做核酸、打疫苗的广州人,都给出了一个无比确定的答案:

 

“广州冇惊!”

 

老牌一线城市、华南第一城、亚洲第一省会城市…

 

广州的每一个标签拿出来,都堪称王炸。

 

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不熟悉它的人眼中,可能是快节奏、是高压力、是人情冷漠、是只争朝夕。

 

但懂她的人,当然知道:风口浪尖上的广州,真的有不为人知的憨态可掬。




逃离北上广,其实广州很冤枉

 

真心建议大伙儿,以后再想吐槽哪儿哪儿房价贵、哪儿哪儿生存压力大,别老碰瓷广州。

 

“逃离北上广”这句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口号真真是误导了太多人。

 

北京、上海的户口落不下、房子买不起真不丢人,大多数人都理解。

 

相比之下,广州落户、买房的难度,真的是一般模式。

 

1)房价仁厚堪比二线城市

 

我甚至有时怀疑广州到底是不是一线城市——

 

北上广深当中,留在广州的难度是最低的,没有之一。

 

天河的王牌地段,越秀的学区房是很贵,7万/㎡、10万/㎡甚至更高。

 

但在海珠、荔湾两个主城区,单价30000-40000元/㎡的房子遍地都是。

 

这次疫情的风暴中心在荔湾区,甚至能找到2万多元/㎡的房子。

 

在黄埔、番禺、白云,“2”字头的二手房挂牌随随便便就有数千套之多。

 

当然,品质、地段、配套、学区,至少要牺牲一两样。

 

但即便如此,对于穗漂来讲也足够友好。

 

别说很多二线城市核心地段反杀了广州,浙江省的县城反杀广州的数不胜数。

 

笔者本人在番禺广场附近持有一套两房两厅住宅,目前的挂牌价也仅有25000元/㎡上下。

 

我的朋友岑律师夫妇来自浙南农村,两人省吃俭用不到5年在黄埔买了房。

 

不过他们仍不忘调侃一句:“在我们老家买房都不见得比这轻松。”

 

如果20000多的单价仍觉得有难度,增城、花都、从化这类地方10000多/㎡的也大有房在。

 

一线城市的配置和工资、二线城市的房价,给了无数普通人安家广州的可能。

 

这在一线城市中绝无仅有。



2)猪脚饭、日系车…务实的老广有多低调?

 

老广不爱攀比,房子如此,生活开销亦是如此。

 

在他们看来,你长成吴彦祖那样被人叫“靓仔”,我长成大碗楼市拓海那样,也被人叫“靓仔”;

 

你是投行经理,开雅阁、凯美瑞,我是新闻民工,也是开雅阁、凯美瑞;

 

你是腰里别了一串钥匙的包租公,吃猪脚饭,我是超市理货员伙计,也是吃猪脚饭。

 

连广州人自己也调侃说:“在广州,只要一不努力就只能吃猪脚饭。”

 

插播一句,猪脚饭仅仅是广州美食的冰山一角。

 

毕竟,老话讲“食在广州”绝不是浪得虚名。

 

广州人的低调、不攀比,往广州的街头上走一走就知道了。

 

马路上出镜率最高的,是日系三剑客——雅阁、凯美瑞和天籁。紧接着可能是广汽传祺、丰田锐志以及亚洲龙。

 

相比之下,BBA的出镜率与广州的经济实力、百姓的富裕程度几乎不成正比。

 

笔者亲测:开20多万的奔驰出门比开同样价格的亚洲龙出门来得更加辣眼睛。

 

在杭州,一小时可能见到的保时捷很可能比广州一天见到的还要多。

 

除早期香港汽车文化的先入为主和支持本地品牌之外,老广想的更多的是空间、省油、抗造以及保养维修便宜。

 

我曾问过几个熟识的广州朋友为什么不买BBA,这东西在杭州都烂大街了?

 

得到的回复惊人一致:“咩啊?你老窦系李嘉诚呀?”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可能是中国商业积淀最为深厚与成熟的城市。

 

老广大多精明但不套路,务实但不冷漠。

 

这种人情味在其它的一线城市中几乎找不到。

 

广州人既不会骂“臭外地的”,也不会骂“小赤佬”,更不会告诉你“来了就是广州人”,然后把房价整得老贵。

 

让人意外的是,这座城市的语言壁垒也在逐步消失,消失到已经开始有中年一辈呼吁传承好粤语文化。

 

我经常用散装粤语和当地人交流,老广点点头,然后用普通话回我。

 

这让我咬牙切齿,也倍感欣慰。




别动不动就“超越广州”

 

这座城市不乏精英,更不缺普通人。

 

珠江新城的写字楼可以彻夜灯火通明,市桥、芳村的市井街巷也能悠然自得而有烟火气。

 

外界天天在聊的“广州被踢出一线城市”、“广州被XX城市超越了”,老广也好、新广也好真的不会往心里去。

 

只不过,这年头儿吹牛的成本实在太低了。

 

近五六年以来,但凡有哪座城市风头正盛,都想对一线城市打主意。

 

其中,广州是躺枪最多的,没有之一。

 

拱广州白菜最多的是深圳、杭州和重庆,但凡这哥儿仨能消停点儿,也几乎没谁敢打广州的主意。



1)深圳大概率只能做广东二当家的

 

深圳在楼市对广州那都不是超越,那叫碾压。

 

而且我相信以后两地房价的差距还会越来越大。

 

深圳有华为、有腾讯、有康佳、有创维、还有大疆,广州最中流砥柱的企业仍是广汽和广药。

 

深圳踩着时代风口赚快钱,广州不动声色老老实实干实业。

 

这是深圳房价甩开广州的最底层逻辑之一。

 

深圳地方小,住宅供应量不足广州个零头,来了深圳大概率迟早当上东莞人或者惠州人。

 

换言之,根本没打算让太多人住在深圳。

 

但深圳的硬伤却十分明显——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深圳在全国都不太能叫得响;

 

广州就不同了,越秀区的名牌中小学一抓一大把,还有中大、暨南、华南理工、广外等著名大学足够撑场面。

 

深圳的配套不灵光就一个原因——建城时间太短,积淀还不够。

 

有兴趣的老铁可以在抖音里百度一下:

 

住8万/㎡的深圳人跑3万/㎡的广州上学、看病是个什么梗。

 

不过,深圳已经在砸钱补短板了,教育、医疗同时发力。

 

个人认为,广深两地的PK既是一场好戏,也是广东省的福气。

 

2)“北上深杭”只有杭州自媒体这么说

 

从2016年的G20峰会后,杭州媒体一夜之间就造出了“北上深杭”这么个耸人听闻的词汇。

 

当然,后来这个词广泛出现在房产小哥的朋友圈里。

 

我生活在杭州多年,身家性命也在这座城市,但每每看到“北上深杭”四个字,尴尬癌就犯了。

 

这比H国说自己是宇宙起源情节略轻。

 

2020年,广州经济总量约为25019亿元,杭州只有16106亿元。

 

两座城市之间相差一个佛山。

 

比经济增量,杭州也少了500亿/年。

 

拿什么超啊?

 

杭州最喜欢说的是杭州抓住了互联网经济的风口,而广州完美错过。

 

这句话有两处瑕疵:

 

阿里巴巴一己之力是否能让杭州弯道超车跻身一线城市,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

 

更重要的在于,广州并未错过互联网经济大潮,线上社交和游戏产业,广州在整个中国互联网经济版图上举足轻重。

 

此外,广州对整个华南地区具有强悍的辐射力,而杭州在老大哥上海枕边,能不能当上副官还存在争议。

 

如此来看,“北上深杭”的提法当调侃还行,当真事儿差点意思。

 

3)重庆反超广州,只超了个寂寞

 

2020年上半年,重庆GDP反超广州,自媒体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表情刷了一波标题。

 

但到了年底,广州又超了回来,用实力证明,“你老豆仲系你老豆!”

 

打开地图就不难发现,广州的地理空间不过是一座城,而重庆的地盘堪比一省。

 

这样的对比,起点就出了问题。

 

如果非要比,对广州而言,一省的经济总量超过我一城,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重庆总量反超广州,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但数据终究是有深度的,单是一个经济总量超越似乎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2020年,广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714亿,重庆2095亿。

 

看起来重庆领先广州,但再深究一步就能看出差距:

 

首先,广州个税收入390亿,重庆只有164亿。民富水平高下立现;

 

其次,广州始终在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冲基层“三保”压力,市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安排转移支付区级支出增加了8.3%。

 

重庆转移支付总额高达2799亿,比四川省还高。

 

简单来说,广州把钱往外撒,重庆把钱往家拿。

 

诚然,两座城市在产业结构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汽车、机电、电子、机械等传统重工业占据大头儿,但论发展质量,双方甚至存在代差。

 

更准确地讲,重庆的权重企业负责上述产业的上游产业链,而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基本上都在广州。

 

所以,广州吸引了不少川渝地区的人过去寻找工作机会,反过来的几乎没有。

 


广州未来仍将是华南第一大都市

 

要想富,先修路。

 

这句从我记事儿起就一直听的话放在广州身上同样应验。

 

1)为国挡毒的超级交通枢纽

 

广州南站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下一个五年,这座城市将形成“五主四辅”的格局。

 

1小时直连大湾区,2小时通达省内,5小时联通长三角和成渝地区。

 

广州白云机场2020年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4376.81万人次,比亚特兰大机场多了80多万,位列世界第一。

 

到2025年,白云机场的年吞吐量或将超过1亿。

 

能耐越大,本事也越大。这道理在哪儿都说得通。

 

目前,广东省接纳了全国90%左右的入境人员。

 

广东省隔离点日隔离人员在3万左右,工作人员2万多。

 

广州,作为中国最早的国际化大都市,不可能全然断绝国际往来。

 

但自去年3月份以来,广州就一直承担着隔离人员转运权重最大的业务。

 

截止至今年5月中旬,广州已负责入境人员转运近50万人次。

 

一面要全力以赴拼经济,当好带头大哥;一方面还要站在抗击病毒第一线,保证不出纰漏…

 

广州真的太不容易了!


  

2)“十四五”广州打算这么干!

 

至少未来的三五十年,广州仍将是华南第一大都市。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在商贸服务业领域的地位无人能撼动。

 

无论是国内物流还是国际贸易,广州都是举足轻重的一环。

 

单是这座城市在传统商贸物流领域所积累起来的经验,就足够后起之秀抄一会儿作业的。

 

此外,广汽系与广药系将大概率保持行业优势。

 

这座老牌一线城市正在用行动告诉浮夸之辈,传统行业玩到出神入化,同样是竞争力

 

更何况,广州并未真正缺席互联网经济,下一个五年,社交、游戏乃至人工智能领域,仍是广州的“拳头产品”。

 

广州科教文卫积淀仍将在华南地区首屈一指。

 

即便是深圳拿钱砸出服务配套,也尚需时日形成竞争力。

 

其它城市想跟广州掰腕子有多难可想而知。

 

3)广州的楼市逻辑

 

广州仍将是一线楼市的价格洼地,且这个论断不设期限。

 

北京、上海沉淀了全国最独一无二的经济实力与各类资源,领跑全国在情理之中;

 

深圳产业牛、地方小、供应少,房价超越广州,再合理不过了。

 

至于其他城市的资产价格超越广州,只能证明自己的泡沫有多大。

 

任何省会城市试图超越广州,大概率都会引起广州的报复性反弹,并拉开与其它省会的距离。

 

这是广州楼市最显而易见的运行规律。

 

此外,就广州市来看,产业一路东移给越秀最好的配套,给天河最好的CBD”早就成为默契。

 

因此,越秀、天河第一梯队的地位无可撼动。

 

黄埔、海珠吃产业的红利,荔湾凭借主城区光环与黄埔、海珠分庭抗礼,三剑客死守第二梯队,大概率也不会改变。

 

白云和番禺无限接近,南沙偶尔逆袭,或许可能超越白云、番禺,同样不是无稽之谈,只是这个过程可能会非常漫长。

 

最后,增城、从化、花都继续当“屌丝”大概率也稳了。

 

广州房产,毫无疑问是最容易持有的一线城市资产,在全国范围内都算得上是硬通货。

 

无论跑赢通胀还是做家庭资产配置,整体来看,其核心板块的房产都是理想的标的物。

 

各位老铁,关于这座好吃好玩、钱好赚、房好买的低调王者,还有什么想说,咱们留言区见!






  

专题研究:


  万字长文:上篇 | 中篇 | 下篇
  螺旋解体:上篇 | 中篇 | 下篇


 城市调研:


重庆:一线调研 | 城市分析 | 政策分析 刚需购房 | 两江四岸
北京:固安 | 雄安(上) | 雄安(下) | 北三县 | 燕郊 | 香河
上海:调控政策 | 大虹桥 | 改善置业 | 五大新城 
武汉:城市分析 武汉与重庆
天津:学区房 | 楼市妙计
其他城市:宁波 | 嘉兴 | 南通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