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 国际残疾人日​丨“解困”残障青年融合就业

秋水 NGO观察 2023-03-15

这是一个隔离的时代!也是一个融合的时代!
因为疫情,隔离成为日常;因为隔离,让我们与这个世界产生距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望融合!当所有人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之时,融合成为大家的共同呼声。
对于残障人士而言,“融合”最好的方式,就是与所有人一样拥有平等价值和就业机会。
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从制度层面,将残障者就业提升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对企业共同分担“促进残障群体平等就业”的社会责任,也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
每年的12月3日,是联合国大会确立的“国际残疾人日”。
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北京益行公益信息交流服务中心(中国发展简报/简称CDB)于11月30日,联合安徽李恩三慈善基金会、融易咨询、残障融合实验室共同发起以【“解困”残障青年融合就业】为主题的直播活动,由微公益、凤凰公益提供媒体支持。
旨在共同倡导:在充分考虑残障人士的能力、兴趣并保持其选择权利的前提下,在开放融合的状态下,帮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大环境,让他们持续就业、稳定就业,并且获得公平的劳动报酬。希望藉此在社会各个领域,促进和维护残障人士的权益和福祉。
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企业基金会、高校、残障服务组织、资助方以及残障青年等代表,围绕残障青年在融合就业中的思考;特教学院岗位技能、职业规矩、团队沟通等一系列就业技能的习得和内化;社会组织弥合企业与残障者需求之间的职场赋能等主题,从不同的发展视角,分享了各自的解决方案。
在直播活动中,发展简报汇集残障融合议题的50篇原创文章,正式发布了【残障融合发展】专辑。NGO观察视频号、中国发展简报微博两个平台同时直播,在线观看人员达3.2万人次。

主题分享扫描:


一个视障青年融合就业的经历和思考

嘉宾:张炜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20级英语笔译专业研究生)



目前供职于乐平基金会的张炜军, 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20级英语笔译专业研究生,是首位通过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CATTI)的视障考生。他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分享了从融合教育到容和就业的经历与思考。


大学刚毕业的张炜军,听说好友在一次应聘时,由于企业担心他的读屏软件泄露企业机密,结果不欢而散。朋友这段不太友好的职场初体验,让张炜军开始思考,对于视障者而言,多元就业确实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企业对残障群体的不了解,就像一堵无形的墙,始终横亘在他们面前。
除此之外,当今社会学历还是就业的一个前提,可能不是充分条件,但一定是必要条件。有高学历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可没有学历这个敲门砖,或许连就业的门槛都踏不进去。
在张炜军看来,目前虽然高考的大门已经向视障者敞开,但是很多专业还是不会录取残障学生,而且读完本科想进一步考研也缺乏成熟的机制。尽管如此,他还是冲破重重制度和观念的障碍,终于拿到北二外翻译专业的录取通知书,也在两年之内顺利完成学业。
对于视障青年就业而言,“按摩几乎成为一个魔咒”,仿佛你不做按摩就干不了别的?这无疑是社会给视障者套的一个无形枷锁。所以,大多数视障者认为,只要不干按摩,干什么都行。随后就会出现一种跟风现象,只要听一个人说可以去做在线客服,就有一群人全跑去做客服,不去想自己到底有没有足够的沟通能力,擅不擅长与人沟通?
张炜军以自己的考研和求职经历,提醒青年朋友,“永远不要指望别人帮你去探路,然后自己跟着走,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他认为,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倾向,做好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
“给自己的人生做减法,首先默认大家都一样,别人能做的事情我们大部分也能做。然后再理性地想一想,自己喜欢干什么,能干什么。干这件事会存在什么困难,这些困难哪些可以克服,哪些无法克服。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要从思想、技能方面做好准备,剩下的就是大胆尝试了。”
不混圈儿,不认命,不做加法,走出自己的围城,走出“舒适圈”,主动融入社会。也许正是张炜军给所有残障青年在就业方面的启发和思考。


被低估的残障青年就业能力

嘉宾:孙岩  (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信息技术系教工党支部书记)



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高校教师,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信息技术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孙岩老师分享了残障青年的就业能力和现实需求。

据相关研究统计,2017年我国残障人士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2.8%,而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5.7%。孙岩老师所在的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堪称高等特教领域的“北大”,能被这所院校录取的学生,都是残障者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智商自然没有问题。

在与企业HR接触中,孙岩老师常常会被问道:“你们的学生可以坐地铁吗?”事实上,特教学院的大学生岂止能坐地铁,很多同学都有驾照。现在有了语音转文字软件,听障同学可以知道会议、培训、聊天等场合别人在说什么,他们获取信息的障碍已经非常小了。他们经过正规的本科培养,可以承担具有一定复杂程度和技能要求的工作。但由于对这个群体的不了解,企业往往低估他们的就业能力。

“我们学院的教师,比其他高等院校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具有专业能力,还要富有爱心。既要教书,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还要育人,做好学生思想的引领。不仅要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平等接受教育,还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孙岩老师的切身体会是,因为每个学生听力视力损失程度不同,生长的环境以及佩戴的设备不同,所以个体差异也比较明显,各自的爱好和能力倾向千差万别。因此,特教学院的个性化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特教学院通过理论教学、实习实践、参加竞赛、社团活动、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等方式,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毕业之后能够顺利就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学的就业方向可以是网络管理、数据分析、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网络安全、视频制作、平面设计、三维建模,文员助理等,一般不处理音频方面的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同学,未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是跟专业相关的平面设计、二维动画、三维设计,以及网站或手机APP的UI设计等等。音乐学和针灸推拿专业的视障同学,就业方向是跟专业相关的演出、培训机构、推拿按摩等;还有一些同学做语音客服、客户支持、数据标注和软件测试等工作。

“ 对同学们来说,就业机会比较难得,我们希望能把每一个机会都牢牢地攥在手里。”在就业环节,特教学院为学生提供简历、面试、沟通交往等一系列职场专业方面的辅导,因为,这个环节的辅导和支持也很重要。

在孙岩老师眼里,特教学院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性格整体比较率真,做事专注坚韧。他们一路克服困难、披荆斩棘考到联合大学,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所能创造的社会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特教学院2021届的一个学生,到伟创力苏州公司工作后,短短一年时间,就开发了二十多款软件,帮助同事简化了繁琐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还有一位2021届同学,在伟创力苏州公司工作短短几个月,就为公司设计了一款软件,将公司一种产品的成品率从93%提高到96%,每年节约的资金非常可观。因此,企业值得把就业机会向这些优秀的学生开放。


如何支持残障青年实现职业转衔

嘉宾:周海滨(融易咨询创始人、CEO,国际劳工组织全球商业和残障网络中国分支秘书长)



残障青年如何找到就业门路?到哪里培训?可以寻求哪些帮助?
融易咨询创始人、CEO周海滨,分享了如何通过社会资源整合,让残障人士实现从一个学生身份到职场人的顺利转型。
在融合就业实践中,从一个学生身份到一个社会人身份的转型,往往会面临很多结构性的挑战。
周海滨认为,残障融合就业有三大痛点:一是企业;痛点是缺乏融合经验“残障自信”。如果企业并不把残障者当成一个主体,而只是一个被帮助的客体时,帮助和爱心是非常有限的。一旦突破企业原有架构,就不愿意通过无障碍与合理便利让残障人士进入企业,企业会认为已经突破了传统慈善的边界。
二是残障就业服务机构;痛点是融合资源分散。由于缺乏综合性、系统性的残障就业服务机构,没有足够的教育、康复、职业指导等支持系统,使得残障人士无法真正满足企业的要求。
三是残障求职者;痛点是缺乏有效的职业培训、转衔和个性化就业服务。由于没有人提供资源,大多数残障求职者是盲从的,是焦虑的。

面对这些行业痛点,有效的解决方案有哪些?
为了支持残障青年实现职业转衔,融易咨询与众多跨国公司开展了一系列融合项目。比如渣打集团的“成功之路”,就是搭建一个政企校社合作平台,链接企业、地方政府、高校等资源。同时建立一个互助机制,形成校企合作联盟。有求职意愿的青年可通过“成功之路”平台上传自己的简历,并可以获得50门免费职场软技能课程。
同时,还有残障社群求职伙伴的圆桌会议,大家在这里可以分享经验和机会,彼此互相帮助,建立一个找工作的互助社群。
周海滨认为,融易开展的融合实践中,最具有实效性的活动,是建立企业与残障青年直接互动,如一对一辅导模式。目前融易咨询已链接至少12家企业,每家企业提供30位企业志愿者,让残障人士有机会直接获得企业内部专业人士的辅导。因为从一个学生到一个社会人中间的转型,需要有一个桥梁,需要有中间的安全地带。这一系列的资源润滑、赋能连接,正是残障融合就业的中间地段。


集光计划:化”问题思维“为”优势视角“

嘉宾:章苗苗(安徽李恩三慈善基金会理事)



安徽李恩三慈善基金会由易才集团创始人李浩先生于2013年创办。集光计划是由恩三慈善基金会联合易才集团发起,通过“职业成长营”、“朋辈导师陪伴”等活动形式,为残障大学生群体提供求职就业指导,为他们的职业发展保驾护航。
来自安徽李恩三慈善基金会的理事章苗苗,分享了集光计划对残障青年就业创业的赋能。包括项目介绍、成立初心以及过往历程。因为易才集团服务的全国企业有24000家,发起“集光计划”的目的,就是希望借助这种丰富的企业资源,为残障者就业提供创业培训、健康管理、心理建设,解决残障大学生实际就业所需要的一系列配套服务。倡导残障者公平就业理念,探索他们的多元化就业形式,力求打造一个残障者关爱+培训+就业的服务平台。
一直以来,恩三基金会基于对残障大学生就业赋能帮扶的决心,借助易才集团人力资源专业的优势,再加上对助残方向的公益初心。通过提供持续、免费、开放的职业技能学习资源,提升残障青年就业、创业的能力和机会,同时通过公益平台的建设,让更多热衷公益事业的专业和爱心人士加入进来,一起陪伴残障大学生成长。
从最近发布的《残障大学生调研报告》中发现,事实上残障者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他们坐得住、沉得下心、在职场的稳定性和协作能力,远远超过大多数人。岗位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方面,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目前,集光计划项目已覆盖31个省,整体累计培训超1万人次。在未来三年,项目的整体战略规划是两大方向:第一个方向是大学生融合就业;另外一个方向是非遗助残和电商支持。

发布:【残障融合发展】专辑

  我们坚信:

  连接,让每一个人更有力量

  交流,让所有人友好共处

  记录,让每个人的不同获得尊重

  关注残障融合,我们始终在倡导

如需了解更多详情.......

关注【NGO观察】视频号

观看直播回放



   

推荐阅读


二十大报告,这10点公益行业值得关注……
慈善蓝皮书(2022):中国慈善事业或将迎来第三波浪潮顺势有为:互联网浪潮下公益筹款的实践与反思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培育好农村社会组织?如何充实残障人士的生活?做快乐的阅读推广人——汪佳玉和她的“快乐小陶子”如何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流动妈妈”做馆长 , 重新定义“她”力量三十年中国雪豹保护回顾


END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残障融合专题系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