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盘点丨二十大报告,这10点公益行业值得关注……

CDB NGO观察 2022-12-09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本文整理了与公益慈善行业相关的关键词,并综合了专家学者的解读,附上的相关文章链接辅助阅读,欢迎关注!




0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社会组织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国家对于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且这样的重视程度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非常少见的。2022年3月,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下发《关于动员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5月23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民政部共同印发了《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

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小云表示,建设乡村不仅仅是打造一个赏心悦目的美丽乡村,通过现代化改造,再对接城市动能,乡村同样能成为活跃经济的强大动能之一。

同时,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董强也认为,乡村不仅是国家着力要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场域,同时也正在成为以城市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公益力量回馈乡村的重要舞台。

相关链接

社会组织进入乡村服务乡村迎来时代机遇

李小云:什么是乡村振兴的核心?

董强:县域社会组织能否成为乡村振兴的公益主力军?

案例: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培育好农村社会组织?





02



促教育公平,聚天下英才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同时,报告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要保障每个孩子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部数据显示,2012—2021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从99.85%提高到9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辍学实现动态清零,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认为,强调人才的自主培养是一个新的提法。从十八大到二十大,关于教育与科技、人才的整体性思考愈发显著。

此外,2022年2月,山东工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开设“慈善管理”本科专业,标志着中国慈善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开启了新纪元。7月,由清华大学和山东工商学院等高校发起的中国高校公益慈善教育发展共同体成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慈善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加快慈善管理人才培养在全国高校的推广,促进慈善管理学科建设。

相关链接

儿童美育,这些公益项目有启发……

扎根公益29年,JA中国坚信:财商教育越早越好

桂馨基金会樊英:解决乡村教育真问题,做有根的乡村公益

高校为何开设慈善管理专业?

读公益慈善专业的我们,后来怎样了?





03



共同富裕背景下,收入分配新动向


二十大报告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对此,专家称,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是首次提出。当前财富积累速度很快,但财富差距在扩大,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就需要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增强财富分配公平性,缩小财富分配差距,以防止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此外,二十大报告还提出:“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多项决策部署,为发展慈善事业指明了方向。十八大提出“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十九大强调“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明确把慈善事业作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明确把慈善事业作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爱文认为,发挥好三次分配促进公平的作用,把握好社会福利政策的时度效防止落入“福利主义”陷阱,引导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是需要认识把握好的重要问题。

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司长贾晓九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政部等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慈善法规政策体系,大力培育扶持慈善力量,积极引导慈善力量服务“国之大者”,加强慈善活动规范管理,大力宣传普及慈善文化,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在思想理念、法治建设和实践效果迈上了新的台阶,正在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稳步前进。

相关链接

王爱文:正确认识把握推进共同富裕中的分配、社会福利与慈善问题

贾晓九:充分发挥慈善事业服务“国之大者”、促进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

桂馨基金会樊英:解决乡村教育真问题,做有根的乡村公益

汤敏:公益慈善正在跨越式创新发展,助推共同富裕信托界责无旁贷

后疫情时代,企业会压缩公益投入吗?





04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此外,报告指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促就业就是保民生,稳经济就是助发展,社会组织是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90.2万个。2022年7月,民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推动社会组织进一步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的通知》,旨在引导社会组织发挥动员社会力量、链接各方资源、提供专业服务等方面优势,助力开发就业岗位、拓展就业空间、提供就业服务。

社区脆弱群体帮扶、流动人口就业、残障人士就业……社会组织在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关链接

大学生就业,社会组织是一片广阔天地

职场需求怎样的“慈善专业”毕业生?

工伤职工再就业和社会康复现状、困境与政策应对

从工伤再就业的 “痛点” 中,公益组织能否找到自己的 “起点” ?

残障女性就业:她们创业,是为了走出孤岛





05



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这是该表述第三次写入全国党代会报告。

中华女子学院党委常委、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莹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事业发展,引领、推动我国妇女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二十大报告中贯穿始终,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有机组成,两者应当紧密结合,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实现妇女的平等发展。

此外,二十大报告第八部分提到,“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相关链接

二十大报告指引方向——事关妇女儿童事业、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妇联改革和建设

农村女性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现状

“打工妈妈”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李莹律师:女性拥有的“现在”,来之不易

家庭、政府、社会之间,监护困境儿童何以为家?





06



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从全局角度为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稳定的保障至关重要。截至2021年,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残疾人达2733.1万。60.9万残疾人通过机构或居家等多种形式接受了托养服务。截至2021年,特殊教育学校达2288所,特殊教育专任教师6.94万,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5%,近92万特殊孩子实现了上学梦想。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更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活动、成就自我理想与尊严的关键。十年来,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得到稳固提升——截至2021年,我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已达881.6万人,建设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超过2000家,帮助14.3万具有智力、精神残疾人实现劳动就业,有240万残疾人在网店经营、直播带货等新就业形态中实现就业。

近年来,发展简报整理了一系列关于残障融合相关的文章,汇编成专题,以社会组织的力量,助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07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应对人口老龄化


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医师张澍认为,医疗健康更需要“共同富裕”,因为,客观来讲,我国医疗资源的不均衡性还比较突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近日,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在2023年底前,基本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2024年底,探访关爱服务普遍有效开展;到2025年底,确保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

相关链接

全国政协委员张澍: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增进全国人民福祉

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怎么做?民政部等10部门联合发文明确

疫情之下,应对精神疾病危机不能单靠卫生系统

2022年国内首份老年听障社会问题调研报告

孙月 :罕见骨病需要社会更多的理解





08



坚定“双碳目标”战略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十年里,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据国家能源局消息,截至2021年底,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已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同时,我国也是光伏产品出口大国,2021年硅片、电池片等出口额超过280亿美元。

实现双碳目标、参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是“庞大”的、系统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政府多部门协同、企业加大力度革新,也需要社会组织发挥号召、倡导、聚集和建议的功能。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环境专委会秘书长王卫权认为,社会组织可以预测中国、全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可以关注新能源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等问题。

相关链接

张永生:二十大对实现“双碳”做了最新战略部署

占比全国碳排放40%,煤电行业如何变革?

十年来,中国参与保护全球气候的行动与成就

一个中国人在菲律宾,关心世界气候





09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社会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参与主体之一,更是体现国家治理过程中的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非常重要的载体。而社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重要的治理单元,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治理部门的重视和关注。

相关链接

社会组织如何参与城市社区治理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几个特大城市为何反差巨大?

如何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后疫情时代,社区公益从被边缘化逐渐走向公益慈善的舞台中央





10



新时代青年,新生代公益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寄语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虽然每个年轻人所处的地域,来自的家庭环境不同,但都有无穷的潜力和机会。青年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将实现个人价值的目标与时代奋进的目标结合起来,在不懈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公益慈善事业,向来是青年们社会创新、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新时代,青年们用新视角、新声音、新力量去发现世界,改变世界。他们是眼中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方,胸中有河山的“新生代公益人”!




推荐阅读


读公益慈善专业的我们,后来怎样了?如果你是“千里马”,伯乐就是你自己,枢纽型社会组织用人观一个中国人在菲律宾,关心世界气候选人、用人、留人!协作者如何闯过人才管理这三道关?从不足100万到2亿+,从能打到能用,这个团队经历了什么?“基金会+救援队”救灾现象背后的观察
占比全国碳排放40%,煤电行业如何变革?黑暗中的“普通人”:渴望与美好对话

END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简报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