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丨公益组织需要怎样的项目管理人才?

NGO观察 2023-03-15

以下文章来源于PMD发展 ,作者HANDA


公益,是一份看似”门槛低”,但实际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才能做得好的工作。因其工作环境复杂,公益项目会面临不计其数的挑战,包括资金短缺、资源有限、平衡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关注目标人群福祉等。因此,管理好公益项目并非易事。


汉达PMD发展「每月We Talk」直播间邀请了徐本亮、陈志强、张翠颖和张婉琪,他们中既有平台型组织的公益前辈,又有深耕一线多年的全职公益人,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分享了对当前公益项目的见解,以及作为一名公益人,该如何提升自身的能力,成为组织不可或缺的公益人才。





01



对话嘉宾:徐本亮、陈志强




问题 1:您如何看待当前公益组织/公益项目发展的现状?


徐本亮:我从事公益服务已有27年,作为中国公益发展的见证人,我觉得中国的公益行业和公益组织的发展趋势是非常好的。但是,我认为中国公益组织的发展跟民营经济一样,是在波浪中前进的。


十八大以后,特别是汶川地震以后,公益组织获得了高速发展。但是近几年由于外部环境、政策等原因,公益组织发展的速度放慢了。我认为,现在影响中国公益组织发展最大的瓶颈还是人才问题,特别是项目管理人才严重不足。


公益组织,特别是服务型公益组织,如果机构人员不会做项目,机构将很难生存和发展。汉达这几年在专门从事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和非常有意义的,这也是中国公益组织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陈志强:国内公益组织一直在稳步发展,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徐老师提到的项目管理人才紧缺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会局限了中国公益组织多元化的发展,也使公益组织更加缺乏活力。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公益组织更多是以资源为导向的外生型的组织,以需求为导向,内生型的组织非常少,而这种状态会影响到整个公益行业的发展。


问题2:您认为导致这些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徐本亮: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公益组织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国内高校没有开设专门培养公益人才的专业和课程。第二,在整个公益人才的培养体系中,对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严重不足。


虽然现在行业有一些针对项目管理的培训,但我认为这些培训存在三大问题:


(一)理论脱离实际;

二)培训内容碎片化,不能解决项目管理人才面临的痛点和问题;

(三)培训只讲术不讲道,只讲项目做什么和怎么做,却不知道项目为什么要做。


因此,我认为现在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是滞后于公益组织的发展的,加快人才培养对公益组织的发展,特别是疫情以后的公益组织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陈志强:徐老师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包括整个公益教育体系的“项目管理缺失”、购买方及资源提供方缺乏项目管理的意识和思维、公益机构的从业人员大多数都缺乏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等等。


实际上,国际公益行业已经有一套非常完善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发展领域项目管理专业指南),但是国内了解这套体系的人还比较少,推广这个体系的人更少。因此,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够有更多人共同参与推广这套项目管理体系,帮助更多公益伙伴提升项目管理能力。




问题3:何为有效公益?公益组织/公益人士该如何助力有效公益发展?


陈志强:我认为有效公益最根本的还是必须能够解决问题和回应需求,因此,有效公益必须:


(1)明确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社区需求(谁的问题,什么问题,程度如何)

(2)明确清晰、有针对性的策略(针对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有效的策略)

(3)清晰可衡量的公益服务目标(问题解决后将呈现的结果,而且必须是可衡量的)


要促进有效公益,需要做的,需要推动改变的还有很多,从政策、制度,到资源方和头部组织,再到一般的公益组织和公益人士,一方面,需要培养和建立起有效公益服务的意识,培养问题思维和使命感;另一方面,学习和掌握系统化的项目管理思维和知识,用项目管理的系统思维,推动和培养问题思维和有效公益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徐本亮:如果要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表达,我认为有效公益就是有成果的公益。对于公益组织或公益项目来说,关键就是两点:需求和成果


德鲁克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公益组织就是为成果而存在的。但是,很多公益组织的领导人、项目人员,甚至是评审专家,都缺乏成果的概念。另外,按照德鲁克的观点,项目的成效始于设计,如果项目设计得不好,缺乏目标或目标不清晰,项目如何执行和评估都是没有意义的。


没有成果的项目,不仅会浪费资金和资源,还可能会让公益组织形成不好的习惯,从而让他们认为能获得资金、获得奖项的项目就是好项目。


现在大家都在思考公益组织如何活下去、活得好,我的答案是公益组织一定要成为“四有”组织:


第一要有使命,这是方向和灵魂;

第二要有公信力,没有信任,一切免谈;

第三要有成果,做有成果的项目;

第四要有创新。


公益组织跟企业一样,存在的目的是创造客户和满足需求。为了实现这两个目的,公益组织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职能,第一个职能是做有成果的项目,并通过营销方式将成果展现出来。另外一个就是要不断创新。尤其是疫情后,对公益组织来讲,加强能力建设,培养一大批卓有成效的项目管理人才迫在眉睫。





02



对话嘉宾:张翠颖、张婉琪



问题:您认为作为公益人士,是如何提升自身的内核能力?

张翠颖:(1)对新知识、新领域保持好奇心;


(2)不断坚持学习。环境在变化、服务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保持学习才能跟上变化;

①寻找便捷的学习方式。比如听书,在做家务、开车时都能同步学习;

②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比如社工可以结合继续教育要求或根据工作实际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

③参与式学习。比如加入研习小组、促进交流和讨论;


(3)学以致用。将知识和工具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融会贯通;训练讲师能力,进行知识分享;撰写案例文章。



张婉琪:(1)兴趣是学习的第一个老师,根据自身兴趣进行学习;


(2)系统学习帮助搭建知识框架,比如参加PMD系统学习、在职研究生学习等。



▲本文仅对直播中的精彩讨论做简要分享,可扫描上方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来源:PMD发展
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二十大报告,这10点公益行业值得关注……
慈善蓝皮书(2022):中国慈善事业或将迎来第三波浪潮顺势有为:互联网浪潮下公益筹款的实践与反思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培育好农村社会组织?如何充实残障人士的生活?做快乐的阅读推广人——汪佳玉和她的“快乐小陶子”如何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流动妈妈”做馆长 , 重新定义“她”力量三十年中国雪豹保护回顾


END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简报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