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术科研网
其他
期刊好文 | 人机互动协商能力:ChatGPT与外语教育(文/文秋芳、梁茂成)
HAINC的定义和构成要素要培养学生的HAINC,必须弄清楚这一概念的定义,它与人际互动协商能力之间存在何种差异以及它由哪些要素构成。3.1
其他
新书速递|《中国译学话语:建构与阐释》(“翻译中国”研究丛书)
新旧世纪之交,中国翻译研究完成了“与国际接轨”,大规模的理论引进告终,我国学者立足本土,创新理念,致力于中国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建构符合中国实际且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学术概念、学术范畴、学术命题、学术表述的译学话语体系成为新的目标。为助推“翻译中国”研究,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外研社策划推出“翻译中国”研究丛书。丛书首部著作《中国译学话语:建构与阐释》(方梦之
其他
热点聚焦丨新形态外语教材:概念、设计与使用
近年来,数字技术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正在充分释放,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为重塑教育形态、推动教育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需求、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普及,要求教材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教材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谈到新形态外语教材,或许您会有以下疑问:什么是新形态外语教材?新形态外语教材是怎样设计的?怎样使用新形态外语教材?让我们跟随北京外国语大学杨莉芳副教授主编的《新形态外语教材研究》一书来探寻答案吧~(点击封面了解图书详情)QUESTION什么是新形态外语教材?新形态教材是在混合式学习等理论指导下,由纸质教材(课堂手册)、多模态数字资源、在线学习云平台、智慧课堂环境等关键要素构成,包含混合式教学指导手册等辅助教学资源在内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的创新型教材。新形态教材并非简单地将线下内容搬到线上,也非相对独立的在线课程和纸质教材构成的课程组合,而是一个融合混合式教学流程,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为教学提供全方位支持的综合体系(徐一洁等
其他
读书三味 | 现代性之下的打工人——《现代性》读后感(文/蔡天航)
栏目引言“三味”者,何谓也?或曰“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品类不同,却各有滋味;或曰“三余”之别称,“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一世光阴短,读书难忘;或曰“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平淡生活,书添余香。本公众号现推出读者专栏“读书三味”,亦有此意,于繁杂中找真趣,于阅读中增智慧,于书写中得深味。祝大家都能体会到读书三味!现代性之下的打工人——《现代性》读后感蔡天航
其他
新书速递(内含赠书)| 《大语言模型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应用》(数字技术与外语教育丛书)
大语言模型技术方兴未艾,外语教学与研究随之迎来深刻变革。本书旨在展示大语言模型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系统应用,进而推动外语学科发展的提质升级。作者:许家金、赵冲、孙铭辰ISBN:978-7-5213-5048-7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2月定价:69.9内容简介全书共四章。第一章概述大语言模型的内涵及其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思路,并阐述了提示工程的总体原则。第二章和第三章通过案例讲解大语言模型的具体应用。其中外语教学方面的应用包括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听力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翻译教学、词典编纂等;外语研究方面的应用涵盖文献阅读与评述、量化数据采集与分析、质性数据采集与分析、语言表达与润色等。第四章论述了大语言模型应用的挑战与机遇。目录概览左右滑动查看目录作者简介许家金,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多语种语料库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太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会执委会委员。《语料库语言学》杂志主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研究兴趣为:语料库语言学、话语研究、二语习得、语言对比与翻译。代表性作品有《语料库与话语研究》《语料库研究方法》。赵冲,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语料库语言学、西班牙语语言学。
其他
期刊好文 | 大学英语新形态教材: 内涵、开发原则与核心特征(文/杨莉芳)
本文发表于《外语界》2024年第1期第57—64页。由于篇幅所限,注释和参考文献已省略。提要:建设深度融合信息技术、适应互联网时代学习需求的大学英语新形态教材是教育数字化战略发展的现实要求。本文通过提炼大学英语新形态教材的本质属性界定其内涵,然后阐述大学英语新形态教材开发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大学英语新形态教材的核心特征,期望能为大学英语新形态教材的开发、研究与评价提供参考。关键词:新形态教材;大学英语教学;内涵;开发原则;核心特征01引言新兴科技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全世界重新思考教育,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的新模式。2024年1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发展数字教育、推进教育数字化是教育发展所需、教育改革所向。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新形态教材建设是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方面。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的《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指出,要适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态势,满足互联网时代学习特性需求,建设高等学校新形态教材。《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强调积极推进大学英语新形态教材建设。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新形态教材研究具有现实的高校英语教学实践需求和应用价值。本文在梳理分析教材研究文献和前期院校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提炼与探讨大学英语新形态教材的内涵、开发原则与核心特征为大学英语新态形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02大学英语新形态教材的内涵大学英语教材的形态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从“书配光盘”到纸质内容数字化,反映了教材内容呈现的多媒体、多模态趋势。教材内容呈现的形态变化仅囿于外在形式,而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新形态教材的形式和内核更能体现教材内在逻辑的变革。近年来,有研究者围绕新形态教材开展了相关研究,发现新形态教材具有以下本质属性。第一,物理形态丰富性。新形态教材涵盖纸质教材、数字教材、电子教案、电子图书、试题库、资源库、数字课程、网络平台等多介质(Mishan
其他
第二届全国外语教材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外语教材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一号通知)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高质量外语教材体系建设,提高外语教材质量,更好支撑外语教育创新发展,第二届全国外语教材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外语教材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将于2024年12月20—22日举行。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主办,由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本届会议主题为“外语教材研究:新理念、新方法、新形态”(Research
其他
热点聚焦:带您重温2023年16个前沿热点话题!
正值新春佳节,我们带着诚挚的祝福和满怀的期待,为您精心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本篇推文汇集了2023年iResearch“热点聚焦”栏目发布的16个热点话题。每一个热点话题,都是对知识的深度挖掘和对学术前沿的热切关注~我们希望,在这个充满希望和喜悦的时刻,能帮助广大外语教师和学子们更好地聚焦学术热点,提升自我,一同迎接龙年的美好和挑战!为便于大家查阅参考,可点击每个话题最后的链接查看该期“热点聚焦”的完整内容,也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该栏目更多内容。让我们携手步入知识的海洋,共享学术的盛宴~语言智能与外语教学语言智能是指语言信息的智能化,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和处理自然语言的科学。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推动教学方式智能化变革,是加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因素。本期栏目选取一本图书、两篇论文,集中展示语言智能与外语教育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王定华教授和杨丹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开展的系列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研究,为智能赋能教育提出新方法、开拓新路径、创造新未来;李佐文教授、梁国杰副教授从语言智能的内涵出发,构建语言智能学科的基本框架;黄立波教授基于语言智能研究发展历程,提出智能化外语教育教学体系。——河南师范大学
其他
期刊好文 | 外语教育学的名与实(文/杨枫)
“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学科的元定义可揭示其学科本质,彰显其学科核心,演绎其学科体系,意义十分重大”(吴超等
其他
期刊好文 | 关于我国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若干问题(文/王文斌、柳鑫淼)
摘要:我国的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成就与问题并存。本文认为,看不出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在简要回视现有成就的基础上,本文主要述及两类问题:一是耙梳目前存在于我国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的问题;二是提出需要学界共同究索的问题,旨在期待学界协心同力,探寻外语教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参透其本质和规律,吸纳国外理论和方法的合理要素,弘扬中国优秀元素,携手破解难题,实施“中国的”外语教育,而不是外语教育“在中国”,构建我国自主研发和自主创生的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关键词:外语教育;存在的问题;究问;自主性;体系DOI:10.13458/j.cnki.flatt.004738一引言我国的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成就与问题并存。但是,成就已成过去,未来更需要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需强调的是,发现问题并正确地认识问题,并不是否定以往所取得的成就,而是便于更有效地助推我国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更健康、更快速地向前迈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我们赞同这一看法,而且认为,看不到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以谈问题为主,基本不述及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留待学界共同忖量,寻求破解难题的良方。因此,本文用力于问题导向,挖掘存在于我国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诸种问题(problems),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们需要进一步考量和追问的若干问题(questions)。二我国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所取得的成就在此有必要首先扼要呈现我国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回视成就,也是为了提升自信,客观并准确评价我们学界过往所取得的成绩。中国走向世界,世界拥抱中国,外语无疑起着开路者的关键作用。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已取得令人刮目的成就,对我国外语的普及化、大众化已做出重大贡献,并为国家的国际化进程立下汗马之功。不难想象,没有外语教育,我们就难以达到今天的国际化水平。若进一步细说,在历史上中国从未像今天一样有如此多的外语教育研究成果;有如此多的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研讨会或高端论坛;有如此多的宾馆、公园、医院等公共场所有如此多的外语标识;已引进如此多的外语教育理论和方法,并有如此多的外语教育研究者;有如此多的外语教师(目前大中小学外语教师已达到145万之多,这还不包括幼儿园外语教师);有如此多的外语教材和外语词典、外语读物出版;有如此多的外语学习者(目前人数已近2.5亿);有如此多的社会外语培训机构。的确,我国的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所赢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我们不能自喜并止步于业已赢得的成就,更不能被成就冲昏头脑。为使我国的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需要更加冷静并理性地洞察隐伏于美中的不足,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与学界同仁一道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认识到问题,才有可能破解问题。在下文,我们将陈述存在于我国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诸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进一步的追问。三我国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存在的问题学界已普遍发现,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所出现的“小才拥挤、大才难觅”“费时低效”“高分低能”“照搬或模仿国外理论”“国外理论主导我国外语教育与实践”“为国家培养亟需的高端外语人才束手乏术”“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割裂”“理论自信不足,理论创新未成自觉,外语教育反思能力不强”“外语教育碎片化研究明显,学科内部各维度的探讨常老死不相往来,彼此鲜有交流”“外语教育整体水平不高,难以因应国家在新时代培养高端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等诸多问题长期为社会所共睹和诟病。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其原因固然复杂,但主因在于三个“尚未”:其一,尚未理性和能动地处理好理论“外引”与理论“内生”的关系,过度倚重甚至迷信国外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无视中国的外语教育历史、传统和现实,在中国干“国外外语教育的事”,使得“进口”的外语教育理论在中国出现“无祖”“无根”和“无土”现象;其二,尚未真正把握中国人学外语具有不同于西方人学外语的特殊性,至今基本未能构建出切合中国人教外语和学外语的“中国化”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缺乏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外语教育“核心技术”和“硬核技术”;其三,尚未提升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惯于照搬、紧跟或模仿国外理论和实践,缺乏自我构建理论和自我实践的勇气,沦为国外理论和实践的“打工仔”。然而,以上问题还只是大而言之的问题,是总体性的问题。若小而言之,我国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还存在许多具体问题,大致可分为八个方面:第一,对外语教育的学科定位始终不清。我们目前谈及外语教育,大家都会认为这是属于狭义上的应用语言学。简单而言,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针对专事于对本族语、第二语言及外国语教学的研究,可进一步归结为对语言教学法的研究,尤其是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而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针对各种与语言有关的实际问题所作的研究,包括词典学、言语病理学、人类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生物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人种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统计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统计语言学、机器翻译、语体学、语言处理、语言识别、翻译等等。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简表》(国家标准GBT13745-2009),应用语言学与“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等处于并列关系,均属于“语言学”学科,而应用语言学又包含“语言教学”“话语语言学”“实验语音学”“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翻译学”“术语学”等。由此可见,“语言教学”只是“应用语言学”的一小部分,谈不上有自己的独立性。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显示,“外国语言文学”作为一级学科归于“文学”学科门类之下,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与“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等并列,均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而且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这一二级学科的名称看,“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之间的关系是属于“及”的关系,并非属于“和”或“与”的并列关系。一般而言,“及”所连接的前后成分往往有主次之分,其后的成分是次要的。显然,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这一学科名称里,“应用语言学”从属于“外国语言学”,并处于次要地位。上文已提及,目前大中小学外语教师已达到145万之多,约占全国现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人数(1673.83万)的8.7%,而且我国目前外语学习者人数近2.5亿,涉及人数众多,但是,居然没有一个对其展开专门研究的独立学科。再者,即便在“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学者们对自己的学科属性也不甚了然。如在我国外语类的一些杂志上,作者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常做如下的自我介绍(其真实姓名在此用XXX表示):XXX: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XXX:二语习得、应用语言学;XXX:应用语言学、实验语言学;XXX: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XXX:应用语言学、商务英语;XXX:英语教育及应用语言学;在此我们仅以以上第一和第二位作者的自我介绍为例:“XXX: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和“XXX:二语习得、应用语言学”。这两位作者显然是误将“英语教学”“二语习得”与“应用语言学”相提并论。其实,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上下位关系,“应用语言学”处于上位,与“英语教学”和“二语习得”并不属于并列关系,而是包含关系。这就如同“女人”与“人”的关系,二者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上下位关系,即“女人”处于“人”的下位,我们因此就不能说“她是女人,她是人”。为何我们的学科属性被相当一部分学者所混淆?其答案在于:我们“应用语言学”学科目前还很不成熟,连业内的人也理不出头绪。精确的术语表达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况且一门成熟的学科,其系统性的思想主要蕴含于其一套成熟的术语体系。术语使用含混意味着学科思想的含混,更昭显其学科思想和研究的随意性、松散性和粗疏性。为何硕士生或博士生考试时,常有关于“名词解释”的考试内容?其实,这些名词解释往往就是学科术语及其概念的解释,由此可见术语及其概念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性。总之,外语教育学科定位不明是事实,即便是属于“应用语言学”,其独立性和学科的定义、性质、对象、体系和范围也依然模糊不清,更谈不上在各高校众多的学科中外语“应用语言学”具有存在感。名不正则言不顺。面对如此众多的外语教师和外语学习者群体,我们为何不能构筑一门真正属于自己的学科“外语教育学”?若这一新学科能够建立,那么,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定义、边界和范围就会更加清晰可见,我们就无需再费口舌去交代广义应用语言学与狭义应用语言学之别,更能让外语教育研究者十分明确地聚焦于与外语教育紧密相关的各种议题并开展相关研究,同时也能使众多的外语教师和外语学习者群体具有清晰的学科归属感。至于为何“外语教育学”不包含“教学”二字,王文斌(2018)对此曾做过较为详细的分析,指出“教育”这一概念已涵盖了“教学”,在此不再赘述。关于“外语教育学”的构建及其设想,王文斌和李民新近几年已做过一些探讨,详见王文斌和李民(2016a;2016b;2017a;2017b;2018)以及李民和王文斌(2018a;2018b;2019)。第二,对从国外引进的外语教育理论和方法缺少全面的评估和反思。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教育界已从国外引入了多种理论和方法,至少有13种,如:1)课文中心法(Text-centered
其他
期刊好文 | 外语教学与外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之我见(文/王文斌)
01问题的缘起每一门学科都有一套较为稳定的概念系统,而这一概念系统则往往维系于一套业内人人能懂的术语。毫不夸张地说,术语的准确使用是一门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一门学科,其术语若使用混乱,或其所表述的概念混沌不清,那就难以开展有效的学术交流,也难以有效传播学术思想,难以迈入真正的学术殿堂,恰如孔子所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然而,在我们外语界,有两个术语,即“外语教学”和“外语教育”,常交替频现,纠缠不清,在学术会议上抑或在海量的学术论文中,这两个术语常相提并论,而且在外语类期刊、图书、出版社等名称中,这两个术语也常交叉出现,如期刊名称:《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现代外语教学》《中国英语教学》《中国外语教育》《中国英语教育》等;书名:《中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中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中国外语教育年度报告》《英语教育新论》《以发展综合认知能力为目标的英语教育》《外语教育技术》《中国外语教育发展研究》《中国外语教育传统历时调查研究》等;出版社名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以上这些名称当时是出于避免名称重复而起名还是在业务上的确各有所侧重而定名?至少从目前情况看,上文提及的期刊、书名抑或出版社,它们所从事的工作或研究对象基本上是共性大于个性,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这两家出版社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及其定位几乎没有根本性的差异。我们常说,顾名可以思义,那么从以上这些“教学”或“教育”的不同名称是否能读出各自的意义偏重?殊不知,即便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里,“外语教学”与“外语教育”也存在概念含混之处,如在《指南》的“前言”就提到: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总结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订本指南”。在此所提的全是“教学”,当然其文件名就是《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可在下文,《指南》提到“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我们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优质外语教育”,而且在“课程定位”中提到:“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作为大学外语教育的最主要内容,是······”从中可见,“教学”与“教育”似乎各有所强调,但不明显,而且似乎在此的“教育”涵纳了“教学”这一概念。在《国标》里,虽然文件名也含“教学”一词,但在“培养目标”中提到“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在“总体框架”中提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教学”、在“教师发展”中提到“更新教育理念”,而且全文专辟小节“教学要求”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但未辟篇幅专提“教育要求”和“教育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从中可视,“教学”与“教育”概念有些隐晦,而且“教学”似乎能够包含“教育”。再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领导下的专家咨询机构,均命名为“某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如“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显然,在此所提的均为“教学”,而非“教育”。倒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两个文件中,其文件名就指明“教育”,而非“教学”。《纲要》第二章“战略主题”中提到“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第四章提到“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在第九章提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第十一章提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在第十六章提到“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在第十七章提到“培养教育教学骨干”等,全文共13次提到“教育教学”。《意见》与《纲要》一致,也是以“教育”为主题,在文中5次提到“教育教学”,如在“第(五)部分”提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第(六)部分”提到“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在“第(九)部分”提到“制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等。由是观之,不论是《纲要》抑或《意见》,“教育”和“教学”是并列出现的,“教育”在前,“教学”随后,而且两个文件明显均以“教育”为挈领,统摄文件精神始终,是“教育”涵包“教学”。况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6年12月8日)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此显然与《纲要》和《意见》的精神契合。《纲要》和《意见》是领统性文件,适用于各个不同的学科,外语学科也无疑概不能外。“教育”和“教学”在文件中反复并现,这说明两者不能相互替代。最近,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了“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这一基地名称就是对以上两个文件的很好应和。我在上文列举这些期刊、书和出版社等的不同名称,其用意不在于评判对与错、优与劣,况且这些不同的名称在当时定名时无疑各有其理。我们在此仅想反映一个需要引起高度关切的现实:“外语教学”与“外语教育”在业界常常混用,有随意性现象,不利于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术语是学科的科学语言,是学科形成和发展的产物,用来正确指称学科所研究对象的概念。术语是学科的细胞,其演化和增长与学科本身的演进同步。术语也是学科进步的一面镜子,必须具备精确性、单义性、系统性、简明性和稳定性等要素,否则,学科研究的进发就难免会受到掣肘。简言之,术语的发展水平标志着学科的发展水平。而术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概念,是学术研究的专门用语,作为概念是反映研究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02外语教学与外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外语教学”与“外语教育”这两个概念,蔡永良(2013)在论及我国应该从外语教学走向外语教育时,曾甄别了两者之间的差异,特别强调外语教学是外语教育的一部分,后者包容前者,而前者不能取代后者。但是,学界尽管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探讨外语教学或外语教育,可将两者一并加以观审的,却极为少有,更谈不上有深度的研讨。而关于外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问题,学界倒是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如张中载(2003)、成镇权(2008)、蔡基刚(2010)和丁研、蒋学清(2015)等。这些成果分别检视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外语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除蔡基刚(2010)较为强调工具性重于人文性之外,其余均反映了彼此需要协调的重要性,但对何谓工具性和何谓人文性的确切意涵却尚未做出严格界定。我认为,不仅需要定义“外语教学”与“外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而且需要将这两对概念结合起来加以考量。其实,除了并合这两对概念之外,还需一并揆度“培训”与“培养”、“器”与“道”、“形而下”与“形而上”这三对概念,这是因为这些概念实际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均是同一对象不同侧面的反映,如同一枚银币,面目不同,本质一致,需要一并擘析。2.1
其他
期刊好文 | 外语教育属于什么学科?——外语教育学构建的必要性及相关问题探析(文/王文斌、李民)
摘要:在沟通中国与世界、助推中国走向世界、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我国的外语教育应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明确学科定位,加强结构调整,实现自我革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然而,学界对外语教育的学科属性仍不明晰,对其独立学科地位仍然存疑,对相关问题尚缺深入探讨。本文提出,为因应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我们该实施分科统合、专业调整和学科优化,在厘清外语教育研究与应用语言学、教育语言学、外语课程与教学论等学科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其学科归属,构建外语教育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关键词:外语教育学;国家发展需求;分科统合;专业调整;学科优化1引言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算起,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外语教育已逾150年,在许多方面实现了重大发展,已取得重要成绩。但是,有一个问题尚未引起学界充分重视,那就是:外语教育属于什么学科?尽管我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外语学习者群体,也有数量庞大的外语研究队伍,在外语研究方面也已取得不俗成绩,但对此问题的答案恐怕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外语教育属于二语习得,有人认为属于应用语言学,也有人认为是教育语言学,还有人认为属于教育学。更有甚者,有人认为外语教育并非独立学科,仅是理论语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而已。那么,外语教育到底该辖属于什么学科?作为这一问题的逻辑前提,我们需先弄清楚,有无必要讨论外语教育的学科归属问题。本文认为,确立外语教育的学科归属,不仅必要,而且迫切。加强外语教育学科建设,既是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机部分,也是提升外语教育理论研究水平、夯实外语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措施。从宏观层面看,加强学科建设,是我国教育界的历史担当。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指出,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全面推进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2017年1月10日,国家发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深入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实施“双一流”战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学科建设因此又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舞台。学科建设,是继续随步于西方还是独步于自主而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这一问题,在我国学界,特别是外语界,迫切需要深度思量。就外语教育而言,我国外语教育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目前情况看,借用或套用国外教学理论来引领并实施教学实践明显,合乎我国国情的独立思考和学科创新有所缺失,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鲜少,外语教育实践更是罕有系统的理论支撑(束定芳
其他
期刊好文 | 试论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文/李民、王文斌)
摘要:学科体系不但是学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科构建的关键。本文以系统哲学为指引,首先指出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须遵循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边界相对性等原则,然后以外语教育过程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依据,将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划分为外语学习研究、外语传授研究、外语课程研究等13个结构要素,并根据这些结构要素在外语教育过程中的逻辑关系,将它们分为哲学研究、历史研究、规划研究、实施研究和管理研究五大层面,揭示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诸要素间的内在关联性。主题词: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系统哲学;原则;逻辑关系1
其他
期刊好文 | 论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建构 (文/ 王文斌、李民)
提要:本文在陈述我国外语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指出在我国当下建构外语教育学具有切实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的理论自觉,并围绕其概念界定、成立条件、理论基础、典型特征、学科体系等方面,阐释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内涵和内容架构。本文认为,外语教育学的建构,不仅能有效破解我国外语教育目前面临的困局,提升外语教育能力,而且能重振外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理论体系。关键词:外语教育学;学科建构;现实必要性;理论自觉;学科体系1外语教育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正在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转型,社会各领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关键时期,人文社科领域深感理论原创力不足的焦虑与困惑,强烈呼吁建构具有中国特点、体现中国风格和展现中国气派的学科理论体系(周宪
其他
研究热点 | 深入了解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内涵与体系构建
2024年1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正式颁布,外语教育学被正式增列为外国语言文学下设的二级学科,标志着外语教育学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获得学界广泛认可,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期“研究热点”汇集了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内涵与体系构建相关论文,帮助研究者和教师从不同理论视角了解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内涵、体系、特征、定位及发展,深入思考外语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点问题,推动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理论体系的自主构建和实践创新,助推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外语教育属于什么学科?——外语教育学构建的必要性及相关问题探析王文斌
其他
新书速递(内含赠书) | 《面向教师的课堂语言测评》(L. Bachman等 著;何莲珍 闵尚超 译)
Teachers)提供了一种新的课堂语言测评方法,可赋能语言教师,使其更有效、更有信心地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测评,从而改进教学。点击图书封面
其他
热点聚焦 | 外语教育学视角下的融合研究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官网近日发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力主构建的“外语教育学”,已确定为归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为进一步加深我们学界对外语教育学的理解,本期“热点聚焦”探讨外语教育学视角下各维度的交叉与融合研究,强化学科内统筹兼顾意识,暂先介绍教育技术、认知语言学、外语测评和外语教育政策在外语教育学中的定位及融合发展,以期拓展相关领域读者对外语教育学的认知,助力我国外语能力建设及学科发展。教育技术在外语教育学中的内涵、定位及作用张帅
其他
热点聚焦 | 外语教育学本体研究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官网近日发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力主构建的“外语教育学”,已确定为归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为全面回顾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历程,本期特别聚焦外语教育学在以往几年的本体研究,对外语教育学的理念、概念、理论基础、学科体系及其构成要素间关系、外语教育研究理论框架等进行梳理,以期深化本领域读者的认知,助力提升我国的国家外语能力。论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建构王文斌
其他
新书速递(内含赠书)|《英语合作学习活动》(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丛书)
合作能力既是素质教育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体现。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受到持续关注。将合作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英语课堂,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有助于提升其社交技能、自我效能感和元认知能力。外研社“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丛书·
其他
新书速递(内含赠书) | 《中国基础外语教材研究》(外语教材研究丛书)
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教材进行理论梳理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主编:杨鲁新ISBN:978-7-5213-4959-7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2月定价:59.90元内容简介本书包括教材政策研究、教材内容研究、教材使用研究三个部分,既涵盖对国内外基础外语教材政策及其演变历程的梳理与对比,又探讨教材在课程思政、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等方面的作用与影响,以及不同情境下外语教师的教材使用情况。内容架构左右滑动查看目录样章前瞻滑动查看更多扫码查看更多样章主编简介杨鲁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写作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秘书长,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21—2025年)。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语言课程与教学、第二语言写作教学、外语教师教育及学术读写能力发展。编辑推荐本书兼具学术性和实操性,有助于增进读者对我国基础外语教材研究的理解,可供外语教师、教材研究者、教材编写者、教师教育者及语言学与教育学领域硕博士研究生参考使用。购书方式点击图片
其他
“外语教材研究丛书”书评招募
为加强外语教材研究,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材理论与实践,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策划出版了“外语教材研究丛书”。本套丛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外语教材研究著作,另一方面大力推出我国学者的原创性外语教材研究成果。希望为国内学者提供多样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视角。本丛书新增一部我国学者的原创性外语教材研究成果《中国基础外语教材研究》,已出版的其他著作如下文所示:点击对应图书封面即可购买国外引进图书《英语教材与教师角色:理论与实践》Ian
其他
新书速递(内含赠书) | 《语料库研究方法》(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丛书)
语料库研究方法正处于飞速进步与深刻变革的过程中。《语料库研究方法》一书将其发展历程分为“经典时代”和“后经典时代”两个阶段,对传统和前沿语料库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的呈现和解析。作者:许家金等ISBN:978-7-5213-4862-0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2月定价:99.90元内容简介全书共十四章。第一章概述语料库研究方法,涉及文本(Text)、工具(Tool)和理论(Theory)三个方面。第二章和第三章讲解语料库建设的方法。第四章专注于语料的检索及清洗。第五章详述数据的可视化方法。第六章至第十三章逐一论述语料库研究中传统和前沿的方法,包括短语学分析、搭配构式分析、对应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多维尺度分析、聚类分析、决策树和随机森林、逻辑斯蒂回归。第十四章探讨语料库研究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配套网页:本书特创建配套网页(http://corpus.bfsu.edu.cn/info/1084/1873.htm)来存储相关资料,供读者读取、使用。丰富资源陆续更新中,欢迎查询。*若遇网址变动,可通过网络查询“《语料库研究方法》配套网页”搜索该页面。目录概览左右滑动查看目录主要作者简介许家金,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多语种语料库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太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会执委会委员。《语料库语言学》杂志主编,外研社“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应用语言学核心话题系列丛书·语料库语言学”系列主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持10项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课题。代表性作品有《语料库与话语研究》《语料库与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研究》。主要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话语研究、二语习得、语言对比与翻译。样章前瞻左右滑动查看样章编辑推荐本书围绕真实研究数据讲解原理、展示操作,因而贴近科研实践,适于外语教师、科研工作者和相关专业硕博研究生借鉴参考。结合本书配套网页上的丰富拓展资源,希望本书成为语料库研究者从入门到精通,形成独立研究能力的行动指南。扫码查看更多样章购书方式点击图片
其他
杨莉芳:大学英语教材形成性评价活动研究 | 期刊好文
提要: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究大学英语教材中形成性评价活动的频度与特点。研究发现:1)所分析教材均包含形成性评价活动,频度存在较大差异;2)形成性评价活动都强调获取与评价学习表现,但半数缺少后续促学行动环节;3)大多数形成性评价活动具备明确的评价标准,主要以语言能力为评价内容;4)绝大多数形成性评价活动的主体为学生,教师的作用以及为教师提供的指导建议相对不足。据此,本文进一步讨论大学英语教材中形成性评价活动设计的关键问题,为未来教材编写与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建议。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形成性评价;外语教学DOI:10.20083/j.cnki.fleic.2023.04.0821
其他
“产出导向法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添新著——《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名词化教学研究》出版
“产出导向法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是一套原创学术著作,全面系统地展现中国创新外语教育理论“产出导向法”在理论构建与实践应用层面的最新成果。该丛书包含7个分册,涵盖POA理论体系的全面介绍和解读,POA各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POA在不同外语课程中的应用,POA教材使用等。该丛书在理念和内容方面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和系统性,是外语教师和教学研究者学习和实践POA理论的必备资源。本丛书新增一本著作《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名词化教学研究》,现共有五个分册出版:《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文秋芳
其他
新书速递(内含赠书)|《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名词化教学研究》(产出导向法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
名词化是学术语篇的核心语言特征之一,具有标识语体、凝缩语义、衔接语篇等多项功能。《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名词化教学研究》展示了如何基于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其他
期刊好文 | 十二套“国家级规划”大学英语教材中思辨元素的特征分析(文/ Lawrence Jun Zhang、刘艳红)
提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列为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教材为语言学习提供主要学习资源,同时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鉴于此,本研究运用语料库方法,对我国“国家级规划”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思辨元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整体上教材语篇思辨元素指征显著,涵盖大量思辨性认知技能元素,如议题确定、概念澄清、分类、对比、证据呈现、观点评析等;以及能够激发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触发情感体验从而做出自我调节的“情感特质”思辨元素。教材语篇有望为学习者的思辨能力训练提供有效途径,并提供较为充分的学习资源。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思辨能力;语料库DOI:10.20083/j.cnki.fleic.2023.04.0731
其他
热点聚焦 | 翻译评估实践与研究
翻译评估旨在以科学的方式衡量翻译学员的翻译质量或能力,通过加强对翻译过程、翻译细节及翻译成果的关注,助力翻译教学或培训方法的优化与创新,进而提升学员的翻译能力。可以说,翻译评估问题关系到翻译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在当前翻译专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杨志红,2020)。本期栏目聚焦翻译评估的实践与研究,包括三本著作的内容。第一篇“八种具体的翻译能力评估途径”选自《翻译能力研究》(赵秋荣、葛晓华
其他
热点聚焦 | 国家外语教育能力探析(二)
外语教育不仅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也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国家“能否培养出外语语种数量多且质量高的国际化人才,以满足国家处理各种国际事务的需求”。文秋芳教授于2011年提出的“国家语言能力构成新框架”中,将国家外语教育能力作为国家语言战略能力的一部分。本期热点聚焦关注德国和法国的外语教育能力,尤其是外语人才培养的特色所在,内容摘选自“国家语言能力研究丛书”中的《德国国家语言能力研究》《法国国家语言能力研究》,接下来我们也将对其他国家的外语教育能力进行持续关注。德国国家外语教育的特点•
其他
热点聚焦 | 语言测评素养研究新进展
Technology)的教师成员。范劲松,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语言测试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亚洲语言测试协会副主席、国际期刊Studies
其他
期刊好文 | 培养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实践路径——以“用英语讲中国故事”课程为例(文/孙曙光)
本文来自《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3年第4期的“外语人才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专栏”。提要:培养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是外语教育的一个新目标。然而,有关如何通过课程系统地培养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研究较少,具体教学案例更是匮乏。用外语讲中国故事是培养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路径之一。本文在三轮“用英语讲中国故事”课程的基础上,先提炼出课程设计流程和授课原则,再用教学实践中的案例展示该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课程设计流程包括确立“教学评思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设置“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和开发“对接目标突破难点”的教学内容。授课原则体现教学理念,包括讲授实践相互结合和评价反思贯穿始终。本文为通过课程培养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提供可操作的实践路径。关键词:国际传播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中国故事;课程设计;大学生DOI:10.20083/j.cnki.fleic.2023.04.0341
其他
期刊好文 | 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受众意识培养研究(文/崔琳琳)
本文来自《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3年第4期的“外语人才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专栏”。提要:培养大学生的中华文化传播能力是高校外语教育的一个新使命。受众意识是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关键要素,亟须得到更多关注。本文以一期培养高校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课程为例,针对大学生的受众意识薄弱问题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探索提升大学生受众意识的路径与方法。通过分析学生故事文稿与视频、学生反思、课堂观察、访谈等多种数据,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受众意识有了较大提升:叙事视角更加个性化、生活化,蕴含中国文化特征与价值观;叙事方式生动有趣,语言简明鲜活,能营造出参与感和代入感;叙事视频能烘托主题,风格个性多元。本研究表明系统性专项讲解与训练、案例分析与讨论、一稿多磨、多元评价是提升大学生受众意识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受众意识;中国故事;高校外语教学DOI:10.20083/j.cnki.fleic.2023.04.0271
其他
热点聚焦 |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事件语法研究
导语事件语法研究事件在语言表征和语言认知中的作用。事件语法的基本主张为:从语言现象本身研究语言,无法触及语言的本质;深入研究语言问题,必须首先深入研究事件。事件语法研究涵盖共时层面的事件表征、事件范畴化研究,和历时层面的事件融合、事件语法化研究。研究方法包括视频实验法和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统计手段主要为多维变量统计方法。本期栏目聚焦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事件语法研究,邀请李福印教授的研究团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李福印教授以Talmy的二分法类型学为研究背景,基于汉语动趋式,从历时视角论述了事件融合和语法化,并提出宏事件假说。邓宇教授利用脑电诱发反应电位,研究自然语言理解过程中虚构运动事件和真实运动事件的加工过程及认知神经机制。任龙波副教授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征空间静态事件时所涉及的空间概念化过程,并阐述了这两种语言在表征该类事件时的类型学特征。李金妹副教授提出了事件融合的四维模型,用以描述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如何识解并用语言表征具有不同复杂性的事件。基于此事件融合模型,作者使用实验诱导法和对比分析法,以汉语使用者和英语使用者为实验对象,研究初始因果链和持续因果链的事件融合问题。靳俊杰副教授采用多重对应分析、条件推理决策树和随机森林等方法探究了“V着”连用式两个槽位动词的原型时间特性,预测了两个“着”的体意义并讨论了持续性、动态性、终结性、有界性及槽位等对识别动词情状体类型的重要性。沈煜博士研究了中古译经专书《鼻奈耶》中“取”字处置式的语法关系,认为该经的“取”字处置式(“取+[N]+VP”)属于汉语早期处置式,但“取”后的名词N大多可以看成谓语动词VP的主语(更宜叫话题),而不是以往认为的VP的提前宾语,也不必把处置式笼统看成完全特殊的构式。这种语法关系符合本土汉语基本结构,即话题-说明结构(或叫对言格式)。李天宇博士以汉语综合性动词对“方式/结果互补假说”再度证伪,并论述了该类动词对于认知类型学的意义。杜静博士从跨语言研究视角,探讨了分离类状态变化事件在汉语、俄语和韩语中的范畴化,指出事件范畴化受语言类型、词汇多样性、概念凸显性以及事件识解和类型等多重因素共同制约。徐萌敏博士探究了制约汉语处所交替的概率性影响因素,运用条件随机森林和混合逻辑斯蒂回归建模,考察了汉语处所交替中两种构式转换使用的语境条件。刘娜博士梳理了汉语词汇“使”的语义演变历程,尤其解释了“使”作动词时在演变过程中呈现的事件语义融合现象,证实了“宏事件假说”。——中国科学院大学
其他
期刊好文 | 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发展变化个案研究(文/杨华、李莉文)
2023),其重要内容之一是大学生使用英语对外讲述原创的个人故事。“用英语讲述个人故事”适用于我国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广大大学生群体。他们通过分享亲身体验和亲眼所见,讲述中国人的经验与内心情感(李云雷
其他
新书速递(内含赠书)丨《新形态外语教材研究》(外语教材研究丛书)
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新形态教材的作用日益显著。本书结合理论与应用,探索新形态外语教材的发展。主编:杨莉芳ISBN:978-7-5213-4866-8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1月定价:54.90元内容介绍本书包括教材建设实践、教材分析研究与教材使用研究三部分,重点讨论的议题包括新形态教材的编写过程、数字技术赋能新形态教材的主要途径、融合式教学与育人目标实现视角下的新形态教材内容分析以及新形态教材的使用特点与影响因素等。内容架构主编简介杨莉芳,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外语测评中心研究员。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从事外语教材、教学与测评研究。近年出版教材包括《新未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新未来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一版、第二版)。目前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大学英语新形态教材的建设与使用研究”。编辑推荐本书兼具学术性和实操性,有助于增进读者对教材建设、分析和使用的理解,可供外语教师、教材研究者、教材编写者、教师教育者及语言学与教育学领域硕博士研究生参考使用。“外语教材研究丛书”介绍为加强外语教材研究,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材理论与实践,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策划出版了“外语教材研究丛书”。本套丛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外语教材研究著作,另一方面大力推出我国学者的原创性外语教材研究成果。希望为国内学者提供多样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视角。“外语教材研究丛书”已引进的国外外语教材研究力作包括:●《英语教材与教师角色:理论与实践》(Teaching
其他
热点聚焦 | 人工智能时代的译后编辑能力研究
导语人工智能时代,机器翻译技术不断更新,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颠覆了传统型翻译方式,在提高翻译效率的同时也不断引发人们的思考——人和机器的角色和关系是什么?当下,“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工作和服务模式,译后编辑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界和业界人士的重视。关于该话题,有最新的著作和文章对译后编辑能力的定义、模型探索、能力培养模式进行讨论。本期热点聚焦选取一本图书、两篇论文,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译后编辑能力研究。王华树、刘世界(2022)结合行业领域的现实需求,对译后编辑能力模型构建和发展路径献言献策。赵秋荣(2023)在译后编辑能力研究和模型探索的基础上,提出关于译后编辑能力培养的具体建议。王律、王湘玲(2023)从实证的角度发现“ChatGPT+MTPE”交互式译后编辑能力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形成更灵活、全面的译后编辑策略知识体系,促进译文质量评估能力提升,提高职业知识水平。人工智能时代的译后编辑能力研究在未来仍存在较大的探索空间,希望本期热点聚焦可以为翻译教学、翻译研究、业界实践带来启发,持续探寻提升人机协同翻译效率和质量的方法和路径。王华树,翻译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与本地化技术、外语教育技术、语言服务管理。刘世界,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工学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海事术语抽取与文本挖掘、翻译技术。人工智能时代机器翻译译后编辑能力探究引言当前,基于翻译技术场景的翻译服务已经成为语言服务业中的新型服务模式,朝着协作化、众包化、平台化、集成化的方向变革,语言服务企业对译员的译后编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备传统翻译能力,更要求其能熟练运用机器翻译系统、译后编辑操作平台,高效识别、修订机器翻译错误,具备一定的风险评估能力、数据伦理意识及服务意识等。在此背景下,译后编辑人员应该具备哪些能力,以及如何培养译后编辑人员的能力,已成为亟待探讨的重要议题。1
其他
新书速递 | 《大数据视角下大规模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加工、检索与应用》(外研社语料库研究系列)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对语言资源需求的增长,双语平行语料库的规模从过去几十万、百万词级别提升至千万甚至上亿词级别,语料的规模化效应使得语料库初步具备了大数据的典型特征,这不仅对计算机加工和检索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其在语言教学、语言研究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挑战。为帮助更多读者了解大规模英汉平行语料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大数据视角下大规模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加工、检索与应用》一书,就大规模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加工和检索问题展开深度讨论,并以被动结构和名词结构复杂性为例,说明如何利用大规模平行语料库展开翻译研究。作者:刘鼎甲ISBN:978-7-5213-4838-5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0月定价:79.90元内容简介
其他
热点聚焦 | 国家外语教育能力探析(一)
外语教育不仅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也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国家“能否培养出外语语种数量多且质量高的国际化人才,以满足国家处理各种国际事务的需求”。文秋芳教授于2011年提出的“国家语言能力构成新框架”中,将国家外语教育能力作为国家语言战略能力的一部分。本期热点聚焦关注中国和俄罗斯的外语教育能力,尤其是外语人才培养的特色所在,内容摘选自“国家语言能力研究丛书”中的《新中国国家语言能力研究》《俄罗斯国家语言能力研究》,接下来我们也将对其他国家的外语教育能力进行持续关注。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阶段性特点
其他
刊讯 | 《语言、翻译与认知》第五辑目录及提要
本集刊已被知网全文收录,可打开如下网址下载:https://navi.cnki.net/knavi/jjournals/YSRZ/detail?uniplatform=NZKPT2.
其他
新书速递 | 《法国国家语言能力研究》(国家语言能力研究丛书)
国家语言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标志,也是硬实力的支撑。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时,国家语言能力与国家军事实力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国家军事实力展现的是使用“硬武器”的成效,国家语言能力展现的是使用“软武器”的成效。国家层面的外交、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活动都需要强大的国家语言能力作为保障。作者:戴冬梅ISBN:978-7-5213-4841-5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0月定价:62.90元内容简介《法国国家语言能力研究》以法国国家语言能力为研究对象,以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国家语言能力新理论框架为理论基础,对法国国家语言能力进行深度研究,是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国家语言能力’内涵及提升方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本书首先梳理法国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历史,从国家语言治理能力、国家语言核心能力、国家语言战略能力等三个维度重点分析并阐述法国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相关政策、具体措施及成效,最后在此基础上归纳、提炼法国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特点,探讨其中的经验及教训,以期对我国的国家语言能力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目录概览左右滑动查看完整目录作者简介戴冬梅,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法语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硕士)、巴黎政治学院、巴黎一大(外交学硕士)与巴黎三大(与北外联合培养历史学博士)。现教授本科课程“国际政治”和研究生课程“中法关系史”。主要研究方向为法语教学和法国对外政策。曾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是《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的主要中译者之一,《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杂志和《法国发展报告》蓝皮书副主编。样章前瞻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样章编辑推荐当今时代,语言不再简单地被视为一种交流工具,而越来越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掌握多种语言不仅可以为个人带来更多收益,还能为企业和国家创造价值。国家可以掌握的语言的数量和质量事关国家战略、利益和安全,就属于“国家语言能力”的研究范畴。“国家语言能力研究丛书”介绍国家语言能力建设在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家语言能力研究丛书”总主编为文秋芳教授,为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国家语言能力’内涵及提升方略研究”研究成果,以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国家语言能力新理论框架为理论基础,对不同国家的语言能力建设历程及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购书方式小贴士扫码即可免费查看更多样章相关阅读“国家语言能力研究丛书”(总主编:文秋芳)新书出版新书速递
其他
新书速递 X 赠书|《跨国主义》(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
跨国主义(transnationalism)思潮对过去三十多年的人文社会学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引发了包括文学研究在内的众多学科的跨国转向。在我国,跨国主义只是零星地出现在外国文学研究之中,尚未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作为全球化进程的一部分,跨国社会现象是当今世界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观念,而且也是当代外国文学关注的重要内容。作者:潘志明ISBN:978-7-5213-4839-2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0月定价:74.90元内容简介
其他
新书速递 | 《后现代主义小说》(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
在当代的文学创作和批评中,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主流。它以对现代性和现代主义的解构、否定、批判和颠覆,以对变化着的世界不断创新的认知和阐释,以对思维模式、艺术体裁和表征技巧的彻底多元化而产生了重大影响,已经渗透到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建筑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形成了不同学科内的后现代主义话语体系。后现代主义小说是后工业大众社会的艺术,呈现出后现代主义的解构趋势和重构趋势,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作者:陈世丹ISBN:978-7-5213-4871-2出版时间:2023年10月定价:72.90元内容简介
其他
好文推荐 | Special issue on world Englishes and ESP
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与研究(11月20日—12月2日,线上)本文作者之一为国际研修班主讲专家,欢迎参班老师提前阅读!⬆
其他
刊讯 | 《现代外语》2024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PPinto致使移动构式在多种重要英语变体间使用差异的首次尝试,研究发现对于理解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构式的意义建构具有重要启示。关键词:into致使移动构式;致使谓词;英语变体;语义分布;社会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