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民工闲话

其他

构建产业互联网金融系统的正确姿势

引言互联网下半场从ToC进入ToB阶段,玩法不再是烧钱拉流量转化变现,而是深入产业核心领域,通过技术提升生态链整合能力,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从而改变生产关系,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建设产业互联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技术的价值在于赋能商业本质,成为产业升级的加速器,服务好客户和行业成员,改造产业价值链,创造社会价值。贝壳金服所处的居住金融领域,业务场景化强、个性化要求高、流程复杂、强监管,是典型的产业互联网金融场景。构建产业互联网金融系统需要怎样的产研团队?具备怎样的金融科技能力?与ToC的玩法有哪些不同之处?本文将以一个供应链金融项目为例,分享构建产业互联网金融系统的一点经验,与大家交流。全文6100字,阅读时间约12分钟。什么是产业互联网有一种说法将ToC的互联网称为“消费互联网”,而将ToB的互联网称为“产业互联网”,ToC是消费端,ToB是生产端(供给侧)。随着中国的大国崛起,近些年有很多新名词出现,比如“互联网+(也有+互联网)”、“智能制造”、“物联网(IOT)”、“工业4.0”、“DT时代”、“共享经济”、“商业智能(还真不是原来的BI)”、“新零售”、“新制造”、“新能源”,或振聋发聩喧嚣一时,或偶露峥嵘归于沉寂。其中不少词汇都是本土原创,不再是Copy
2020年3月23日
其他

从烽火台到物联网

科学技术基于原理,亘古长存,只是被人类所发现,当碳基生命发明了硅基生命,也许未来将是《终结者》、《黑客帝国》、《变形金刚》。
2019年11月13日
其他

金融科技:从FinTech和TechFin说起

话说去年还没加入贝壳金服的时候,作为金融领域小白,听蚂蚁金服的同仁提过FinTech和TechFin的区别,当时懵懵懂懂,并没听明白。如今入行大半年,参加了51CTO的FinTech
2019年4月2日
其他

2018读书总结

今天分享下去年读的书,2018年总的数量没有明显变化,但一看豆瓣里想读的书比读过的多得多,再看家里书架上那些还没有拆封的新书,尽管早就知道有些书这辈子是没戏了,但还是有些焦虑,内心空虚。现在有很多读书会、读书笔记、每天听本书之类的的内容产品,可以缓解此类焦虑,我也听了不少樊登读书会,然而还是更喜欢自己从头到尾读一本书的“慢”和“持续”。《变革中国》+《与中国打交道》作为经济门外汉和局中人,讲述中国经济的书一直比较吸引我,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一般国外的著作会更好一些,没有太多的束缚,视角更全面,当然,翻译成中文出版有可能有删节和转义,但总体的观点不会有太大损失。《变革中国》的第一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讲述了新中国的经济简史,实际的英文原著名为“How
2019年2月28日
其他

十年磨剑·大巧不工

本文内容源自11.25个推TechDay
2018年12月17日
其他

SACC2018问答录

日前在2018第十届SACC中国系统架构师大会上做了《磨剑十年,大巧不工》的主题分享,主要回顾了十年来的成长历程和体会。分享后的Q&A环节,被问了三个问题,当时进行了简单的回答,今天回顾一下,作为更正式的回复。Q1:你换了这么多公司,跳槽有些频繁,忠诚度是个问题,要怎么应对HR的这方面问题?A:呃,这个,本人真没被问过这个问题,毕竟工作17年,如果不算今年8月入职贝壳金服,只经历了四个公司,在IT技术人员的简历里,属于比较稳定的类型了。提问的同学因为行业差异,认为这也属于不够忠诚,的确可能在一些传统行业,换个工作惊天动地,牵扯到各种利益考量,但IT互联网真的挺自由,本身行业发展快,流动性就比较大,换工作很正常。尤其是初入职场前几年,有不少人几乎每年换个工作,既能快速提高工资,以便适应北京高企的生活成本,又是一种试错,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毕竟现在学校和就业脱节太严重。但我并不推崇频繁跳槽,换工作应该慎重,首先是要清楚自己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其次是最好从职业发展的长远眼光看未来。如今看这个行当干10年20年都很正常,既然选择了,就应该追求达到更高水平,而提高是要拿成果说话的。我倾向于在一个公司沉下来做出成绩之后再看其他更合适的机会,而不是到大公司刷背景,也不是单纯为了涨工资跟上CPI而跳槽。忠诚度是一种管理视角,我觉得敬业负责热爱工作就可称为忠诚了,换句话说,你是否认可自己的工作和公司的业务价值,是否对忠于内心。所以回到如何跟HR解释自己之前换工作的原因,一般比较官方的不外乎为了更好的发展、到更大的平台、学更新的技术、提高自己的能力、换个环境之类的,换位思考,如果HR代表用人单位,可以理解和接受你的理由,不妨坦诚交流。当面沟通只是同步信息的一种渠道,正规一些的公司还会做背景调查的。Q2:我特别喜欢做架构,架构师是不是终身职业?可不可以一直做下去?A:这个问题不是个人可以决定的,职业是双向选择。在我看来,架构师是更高级更资深的工程师,属于专业序列,在某些公司的序列里,架构师到高级架构师,再到资深架构师之上是科学家职级,也有些公司同时有首席工程师、首席架构师和首席科学家这些职位,具体区别我也不好说,总之架构师是一个技术职位,如果你热爱技术,要一直做下去,做成阿里的多隆,当然可以,前提是得有这样的好平台。也不排除随着越来越多的码农们步入中年,行业人才供需有所变化,有更多的“大龄工程师”出现,可以参考美国的情况。更现实的情况是随着个人成长和行业发展,职位也会变化。拿一个简单的数据样本可以简单明了的看到,比如2009年第一届SACC的讲师和主持人,我找了一些列在下面:程立
2018年11月5日
其他

大国大城大势所向,IT民工何去何从?

最近IT民工朋友圈有两个新闻比较热,一个是“小米逃离北京”,一个是“北京首批积分落户6000人公布”,加上贸易战风声鹤唳,中国互联网公司扎堆冲刺上市过冬,不由得又想起当年对户口政策放开的乐观和08年金融危机之后那一拨逃离北上广,再次思考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和IT行业的发展,未来IT从业人员应该何去何从,何处安身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安居乐业的生活选择,涉及变量又多,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声音占据上风,也许真的没有什么正确答案,因为生活最终只能自己选择。两个月前本民工加入了脱胎自链家金融业务板块的贝壳金服,为国人提供居住场景的金融服务技术能力。到了新领域得赶紧补课,于是读了本2016年出版的《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豆瓣评分8.8,的确是好书!推荐给关注城市发展乃至中国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同学!副标题看起来很宏大,但作者很好的控制了焦点范围,主要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层面,分析了许多接地气的案例。不像朋友圈里诸多热文,动辄贸易战、大国崛起、改革深水区、汇率、税改、房价、芯片、诺贝尔奖、明星偷漏税,其实这些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作为进城务工人员,我更关心的是每天上班能不能时间更短,地铁换乘可不可以少走几步,PM2.5什么时候能35以下,骑自行车上路是否安全,北京是否码农程序员的归宿?读罢此书,虽然有些细节问题没有答案,但大的趋势和逻辑很清晰,忍不住要跟大家分享一些感想,希望对大家的择业、安身有所帮助。先列出一些大家耳熟能详、习以为常的认知点。1.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体制活力在于对地方官员的考核重在经济发展的政绩,每个地方政府都相当一个公司,衡量标准是GDP。2.中国人口是个大问题,解决温饱没多少年,人口是负担,城市人口太多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比如拥堵、污染和犯罪,必须控制,只引进高水平人才。3.耕地红线是我国粮食产量安全的强力保障,农民们要有耕地才能生活,进城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因为素质低。4.户口分城镇和农村,代表社会福利和义务资格,生在农村那是命不好,是社会负担,生在会被拆迁的城市郊区除外。5.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振兴东北、西部大开发、产业向内陆迁移,能降低成本,给当地带来新的生机。6.因为房价暴涨,大城市已经不能让年轻人实现梦想,主要是买不起房,甚至租不起房。7.安家立业,要有恒产,简单来讲,就是有自己的房。8.IT技术从业者可以远程在家SOHO办公,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成本过高,可以下沉到二线城市研发中心。9.随着技术发展,AR,超越空间距离的通信将越来越好,人们不需要非在一起工作。10.中国有自身的特殊性,无论古今中外各国经验和通识,都不能一概而论。然而呢,但是呢?认知是要升级的。1.改革开放40年了,当年头疼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现在担心的是中产收入陷阱,地方政府的各自为政造成无谓的补贴、内耗和重复建设,需要更多的是协同,在更大的范围内合理分配资源扬长避短找新的增长点,更合理的衡量标准应该是人均GDP,即便GDP有一天与美国持平,人均GDP仍然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同样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差距还非常大,大国有大的难处,更有大的优势。2.目前看人口多利大于弊,然而无语的是计划生育终结了人口红利,政策调整反应太慢,还停留在农业时代计划经济的思维,这也是很多政策的根源。城市人口太多是会带来社会问题,但同样城市是文明的象征,越大的城市越有竞争力,也代表了大国的发展水平,大城市的人口层次比例需要合理分布,而不是跟计划生育一样,拍脑袋想当然的规划,结果一次次被现实证明失误,资源配置应该以市场为驱动力而非人为干预,简单讲就是看得见的手不如看不见的手。3.农村的低收入,恰恰是因为有太多的农业人口,没有实现集约化生产,每个人很少的耕地,锁住了收入的天花板,放开土地流转,并将农村土地权益归属于农民,可以在城市中置换,会解放土地对农民的束缚,让广大农田焕发活力,让农民进城有所依仗,进一步解决城市劳动力短缺问题。4.长期以来,进城务工人员为城市创造价值,却难以得到相应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公平的市民待遇,实际上城市居民已经亏欠农民很多,更不用提当年农业税的不平等,这些都是基于比欧盟内部成员国国籍还严的户籍政策,极大的限制了人口的自由流动,造成了资源错配。说到宏观层面的转移补贴,长期的居民存款低利率,也是一样的。5.早年东北、西部的工业重镇,更多的是为了国家军事战略层面考虑所建设,事实上东北并不宜居,西部位于胡焕庸线以上的部分缺乏产业优势,向内陆迁移产业并不能降低成本,反而驱使沿海工厂迁移到东南亚国家。西部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比如矿产)、历史文化、旅游观光,沿海港口城市才有工商服务业优势,发挥集聚效应,形成城市圈产业群,比如长三角、珠三角,当前最大规模的城市是上海。参考发达国家城市化80%的水平,当前中国比例60%,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最大的城市会与其他城市拉开距离。随着城市化进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城市中人口增量会越来越少,住房将进入存量时代。当然城市的发展也在不断挑战着政府的治理能力,比如有人说北京堵车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同样后厂村的道路规划问题也影响了互联网产业。6.随着经济发展,大城市的房产会成为重要的金融资产,不仅仅是居住价值,还附带着其他方面,比如教育资源,任志强说过,人人都有自己的房是不合理的,大城市里会有更多的机会,也有更多彩的生活,而生活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有套房,还有诗和远方。7.衣食住行是基本需求,请注意这个住是居住,而不是住房,买房不是刚需,居住才是。人的一生可能经历多个公司(单位)、多种职业、甚至多个城市,流动才是常态,“生命就像一条大河”。买房不仅仅是为了居住,还有投资的属性,而投资和居住不一定要合二为一。满足非长期的居住需求,并不一定要购房,有成熟的房屋租赁市场可以更好解决,谁不想在单位附近住,溜达着或者骑着自行车吹着口哨哼着歌就上班呢?何必挤在地铁里堵在路上。这不正符合政府“租售并举”的导向?当然组成家庭生儿育女之后,需要综合考虑居住位置和工作性质,进行平衡调节。8.IT产业已经发展到了几乎无所不在的体量,行业中的企业规模、性质、甚至技术水平都越来越差异化,随着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以及产业互联网的起步,必然出现IT产业发展的空间,同样,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会越来越差异化。相对来说,IT行业对新技术的依赖度更高,从业人员可称为高技能人士,会更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条件,会更倾向于选择生活在大城市。部分企业出于运营成本、行业布局和地方优惠政策考虑,可能会迁移到二线城市,创造出一定的流动倾向。9.通讯技术、高速的交通网络的发展,并不会让世界更平,相反会导致更强的人群汇集。工作不仅仅是人与人的沟通,还有成长和创造。人力资本外部性能够解释这方面的问题,人类文明的优势不正是在家庭、氏族之上形成了部落、城邦、国家,才远远地超越了动物性。文明史就是社会发展史。10.社会在发展进步,中国人口天下第一,面对问题前所未见,但有些基本道理不言而喻,不必强调复杂性和特殊性,尊重科学、尊重人性、实事求是、化繁为简方能从容应对。全球化协作(竞争)下,大国不能独善其身,需要摆脱农业社会甚至工业社会的惯性思维,把权力关进笼子,开放民智,相信人民的智慧和选择,避免什么都想管,反而又管不好的“人定胜天”思维模式,让社会资源得以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充分利用,越大的家业,越需要大智慧来服务人民。超级大国,一定有超级大的城市群,是大势所趋,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尽管大城市短期政策导向并不友好,但坚韧的国人还不是奋勇向前,为了美好的生活而拼搏奋斗,道路永远曲折,少有一帆风顺,但前途总是光明的,是人心所向。以上的观点是我结合《大国大城》这本书的内容所作的思考,有些散有些乱,不成系统,也未必能自圆其说,有许多臆想偏颇之处,一家之言,一时之念,仅供参考。当年还没有来北京的时候,听过郑智化的《蜗牛的家》,“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找不到我的家,在人来人往的拥挤街道,浪迹天涯”,如今再看,还能想起另一首姓郑的帅哥唱的歌,“天大地大,何处是我家,大江南北什么都不怕”。当下号称VUCA时代,IT业者身处潮头浪尖,感受更加明显,比如金融行业,也是要让资金充分的流动,才能发挥价值。我刚来贝壳金服的时候,问过年轻有为的邵前辈,难道我们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贷款借债么?前辈面对这种小儿科问题,谆谆教诲,告诉我,我们也是给有需要的人更多的选择自由,为有资金的人提供投资选择,撮合资源供需,为社会创造价值,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心中顿时豪情万丈,光明大道就在前方!点击“阅读原文”,听《大国大城》这本书。
2018年10月18日
其他

2017年读书总结

凭借着实体书、Kindle和iReader阅读器,2017年的我好歹还是读了20本书。20本书并不多,没什么可夸耀的,何况家里还有很多书买了没工夫读。早就认清楚了一个道理,买书容易,看书难,读书是有严重滞后效应的,所以豆瓣上的书评要比电商网站靠谱得多。买书更多是获得虚幻的拥有感,大半的书这辈子都不会读的,要不是电子书还没有达到VR的效果,还不习惯在Kindle上标注(主要是不方便翻),俺恐怕就放弃买实体书了,毕竟电子书不占地方,能最大程度上获得拥有的满足。回想当年把书都当成宝儿,还要包书皮,舍不得写写画画,如今反倒因为要做标记才用,心境之别颇堪玩味。书归正传,来回顾下17年读过的书,其中包括了《腾讯传》、《史蒂夫·乔布斯传》、《大败局1+2》、余晟老师推荐的《从战争中走来》这类传记或者商业纪实,也有17年大热的《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有饿厂CTO雪峰推荐的《CTO说》、《聊聊架构》,有《运营之光》,有《定西孤儿院纪事》、《东北游记》这类纪实文学,也有《伟大是熬出来的》这样的闲书,更有《追问》、《人民的名义》这类反腐作品。除了《CTO说》豆瓣上读的人太少没有评分之外,其他的书豆瓣评分在7.2以上,最低的那本是《人民的名义》。《腾讯传》+《史蒂夫·乔布斯传》这是两本读了之后特别后悔的书,如果早点读到,去买腾讯和苹果的股票,该有多好!可惜如今腾讯已经让马化腾当了首富,乔布斯也成了不朽的传奇。《腾讯传》是吴晓波写的,一个公司开始出书作传,那就意味着已经功成名就了。书的副标题是“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所以也提到一些其他公司的相关故事。总体感觉南方沿海的互联网公司,比如腾讯、网易,拥有别样的气质,更稳,不急功近利,更有持续性,熬得住。如今回头看,拥有了最多用户的腾讯,在成为最大的社交通信应用那一天,就已经奠定了企鹅帝国的霸业。《史蒂夫·乔布斯传》名副其实,不是写苹果公司的,对,有另外一本书,叫《硅谷革命》。乔布斯是一个传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读了这本巨厚的书,会有非常真切的体会,作者的刻画功力可见一斑。虽然因为毕竟没见到过活的乔布斯,没有跟他共事过,还是不太能理解面对他的现实扭曲力场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可以想见一定非常刺激!原来你是这样的乔布斯!《大败局1+2》《大败局》是吴晓波的成名之作,记录了90年代各路地方企业、民营企业通过营销广告手段大肆轰炸造势,一招鲜吃遍天,结果最后又控制不了发展的节奏,玩死自己的各种案例,提到了很多的标王——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其中的保健品营销,如今再看,真的是一贯如此,谁让消费者就吃这套呢?如果说《大败局1》是讲怎么自作自受,《大败局2》则是更为沉重,在2000-2007的新阶段里,企业玩的是资本,是政府关系,更加惊心动魄,更接近中国商业的本质。90年代政府还比较置身事外,自从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越发参与到商业经营之中,甚至不仅满足于搭台,还要唱戏。冯仑说过,在中国搞企业,做大了,是绕不过去政府的。另外读过的那本《伟大是熬出来的》似乎就是冯仑的博客集锦,书名不错,部分文章也挺好,但整体比较散,读之不如他的《野蛮生长》,对不起,《理想丰满》、《行在宽处》和《岁月凶猛》没读过,无法评价。《从战争中走来》这是国防工业奠基人张爱萍的回忆录,由他儿子书写。作为一个兵工厂子弟,读之别有一番感受,其中对于很多历史问题,说得比较明白,最后面对改革开放和国防建设等等感想,也令人理解。余老师推荐这本书,是想说明做事情是有套路的,面对的都是人和事,张爱萍不懂技术,但多年领军打仗,主持地方行政事务,后来国防工业建设时期“两弹一星”那样复杂巨大的工程体系,是他一手操办起来的,这方面的管理能力也是凤毛麟角,可谓干将了。《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如果没有读过《人类简史》的话,直接读《未来简史》就可以了。因为《未来简史》的前2/3就是精简版的人类简史,作者把人类有文明之后的历史压缩在了一个很小的尺度,更多的是关注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进化历程,也就是更多的关注的是人类的动物性,或者说是物种的本性。其中有一些很经典的言论,比如人类靠的是想象共同体才有了追求,才能大规模的协作,突破了150人限制,又因为有了语言文字而实现跨领域的沟通和知识技能的传承,不断地积累和提升文明程度。也就是最基本的社会性令人类称霸地球。但不管怎样,动物性是更底层的,作为生物个体,人类进化的速度在某些方面是跟不上文明的发展的,有很多局限。于是问题就来了,也许人类也只是文明的阶段性载体而已,当文明继续发展,比如有更好的载体来承接,人类就会被淘汰。为什么?因为本质上文明就是信息处理,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提出了几个重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也就是谁更会处理信息,谁就是主宰。去年阿尔法狗横空出世,很多科学家都对人类的未来忧心忡忡,不无道理。《CTO说》+《聊聊架构》《CTO说》是51CTO现场分享的集锦,维度比较多,读一读是有不少收获的。看看不同的人的不同的想法和思路,进一步去设想他所处的位置和面对的问题。虽然只是窥豹一斑,很难具体理解每一个观点的背景因素,终究都是摸爬滚打出来的真知灼见。美中不足是速记稿没有经过严格的校对,错误较多。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聊聊架构》是纯技术类的,实际上呢?用最不技术的方式讲技术,不仅仅是别出心裁,更是大道相通。作者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基本上把康威定律讲透了,如《人类简史》所述,最终所有的工作都是人来实现的,面对的也是人,那么受限制的是人,所以我们考虑的系统的架构,组织的架构代码的架构,都是受限于人的,如果跳出人的思维局限,那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标准。架构师应该读读对一些本质问题的认知,也许未必都认同,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架构师都要经历的。《运营之光》
2018年2月12日
其他

架构部操作手册

本人曾经负责某互联网电商公司架构部,离职交接时写过一篇交接文档,叫做“架构部操作手册”,如今时过境迁,里面很多信息已不再敏感,脱敏处理后分享,大家可以从中看到架构部的具体工作情况。PS:每个公司的部门分工、流程、机制由其文化、历史、人员背景等决定,无一定之规,仅供参考。架构部操作手册目录一、部门简介.1.1职责.1.1.1架构与规范.1.1.2应用架构研发(基础平台)1.1.3性能测试1.1.4技术委员会1.2人员组成1.2.1架构与规范1.2.2应用架构研发1.2.3性能测试1.3产品线1.3.1
2018年1月22日
其他

“智能时代”人类如何存在?

本次⼤会有主题演讲、互动研讨、案例分享、⾼端培训多样的形式,站在⼀线技术⼈员的⻆度,分享机器学习技术在各领域的发展和实践应⽤。对正在从事或预备投身机器学习⾏业的朋友来说,含⾦量⾮同⼀般。
2017年5月8日
其他

面试的本质

好的面试者和面试官,最后会进行总结,超出针对具体问题的看法,而进行综合评价,这部分特别有价值,如果面试完了,说不出所以然来,则是一场失败的面试,浪费了大家宝贵的时间。
2017年5月3日
其他

上海小伙伴福利,5张MPD上海站体验票抽奖!

Discovery的缩写,MPD工作坊是一个围绕岗位角色发展的实践课堂,是由全球软件、互联网企业教练、一线研发团队带头人联合开发的角色胜任能力模型,是一种持续实践、创新驱动的团队管理提升培养项目。
2017年5月2日
其他

微信世界生存技巧,给你的“微商”充值

在聊天记录上长按,点击更多,每条记录后面会出现勾选框,支持多条勾选后,可以收藏、删除、发邮件,还可以转发给别人或者群里,因为后加入群的人看不到前面的聊天记录,这种方式可以打包重现,比截图方便多了。
2017年4月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架构评审的意义

有的人号称玩转高并发多线程,扣减积分/余额程序就是先查询,再判断够不够,够的话就减掉后更新。——不知道被人白刷掉多少呢,刷多了应该能发现,拜托,对账都没有,你怎么发现?
2017年3月2日
其他

架构师:和自己赛跑的人

其次是自学能力,架构师已经是技术团队的佼佼者,关键时刻需要冲锋陷阵,作为特种部队,国之重器使用。因此不能给自己设限,只要工作需要,要能独力快速的切入一个领域,短时间内掌握,而且不能指望有人带着你。
2017年2月5日
其他

电商基础架构建设之路

有系统就比没有强,有些公司规模很大,却连项目管理系统都没有,不难想象一定会有很多问题,比如一但发生项目优先级调整,插入新需求,评估影响重新排期就只能靠人了,每到这个时刻项目经理就觉得自己就是个杯具。
2017年1月1日
其他

圣诞礼物—如何做一次及格的技术演讲

1.如果是40分钟的演讲,结构一般为先自我介绍,介绍内容背景和整体情况,10分钟,接下来讲3-4个重点,讲透,20分钟,最后总结,提出一些方法论来拔高,并回顾重点。
2016年12月25日
其他

如何才有老大范儿

上周五在EGO北京分会年会上,跟几位同行一起讨论了最有意思的一个话题——“如何才有老大范”(请自行添加儿话音)。
2016年11月23日
其他

修炼&修行:架构师的双修人生

本文在InfoQ《架构师》电子期刊2016年第7期卷首语基础上有所修改。
2016年7月18日
其他

修炼&修行:架构师的双修人生

本文在InfoQ《架构师》电子期刊2016年第7期卷首语基础上有所修改。
2016年7月18日
其他

浅谈电商的营销体系挑战

所以,业务决定技术,技术支撑业务,最终替代人,并实现人力无法完成的业务处理,最终,人可能换,可能变,但成型的系统才是真正的营销体系,将业务能力固化在系统里,公司才可能真正的实现技术业务一体化。
2016年6月27日
其他

当技术宅遇上技术债

比如曾经有这样的例子,应用性能不行,需要优化,还在分析梳理,突然听说别的系统替换下来一台很牛的服务器,正好挪过来一上,速度飞快,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DB换SSD也差不多。
2016年5月19日
其他

IT技术大会的正确打开方式

7.每个人脖子上都挂着牌子,一般有名字和公司,更易于攀谈,不要吝啬加微信好友。不同角色的人,比如主办方、赞助商、讲师,嘉宾,参会者,挂牌子的带子颜色不同。
2016年4月21日
其他

参加IT技术会议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很多人眼中,程序猿这一物种几乎都是一副模板出来的形象:穿着随意、不善言谈、表情木讷、一张嘴都是技术名词,不是喜欢玩游戏就是喜欢苍老师,跟普罗大众不在一个频道上的宅男。
2016年4月20日
其他

参加IT技术会议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很多人眼中,程序猿这一物种几乎都是一副模板出来的形象:穿着随意、不善言谈、表情木讷、一张嘴都是技术名词,不是喜欢玩游戏就是喜欢苍老师,跟普罗大众不在一个频道上的宅男。
2016年4月20日
其他

【民工福利】技术社群大会优惠码,速抢!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2016年3月2日
其他

架构是一个共识:当当系统架构优化年终总结

调整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很难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但重构是契机,2015年,对于电商的核心系统交易和促销进行了重构,同时价格、配货、运费等系统也进行了较大调整,从而使系统间依赖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2016年1月21日
其他

从作恶的百度看IT黑色产业链

社会就如同武侠小说中的江湖,分黑白两道,一定是对立并存的,黑暗中一定也有庞大的利益驱动的产业链,但阳光之下,还是要有行为的底线和边界,露头就打,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正确姿势。
2016年1月13日
其他

IT民工的职业素养(就业篇)V1.0

对于重要邮件,尽快回复,而不是都处理完了回复,先回复“看到了,处理中,会尽快反馈”之类,如果拖得比较久,也争取及时回复更新状态,广而告之。
2015年12月2日
其他

架构师的自我修养

业务调整快,小步快跑,快速试错,必然弱化长期规划,创业公司可以先上MVP,已经上规模的公司怎么保持活力?可以将新的业务做成独立的模块,解耦,降低依赖,更重要的是时刻关注架构的灵活性,有备无患。
2015年11月19日
其他

SACC2015《架构师的自我修养》补

今天下午在中国系统架构师大会“从工程师到架构师”专场分享了《架构师的自我修养》,感谢主办方和专场主持人于江老师,安排我打头炮,幸不辱命,完成了任务。2012年,头一次参加SACC,那时还在西边的喜来登酒店,大开眼界,当然也脑洞大开,体验到完全不同的技术圈交流方式;三年后,换到了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而我也有幸作为嘉宾,上台与同行们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听不止一个人说过,这是技术人最好的时代,那么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只可惜40分钟的时间的确太紧了,绷着很难展开,本应举更多的例子,时间有限,稍有遗憾。分享完毕后,有几位同仁提了问题,好像是4个,但有一个想不起来了,其他3个大概还记得主要意思,在此补充一下:Q1:如果公司原来没有架构师,现在要招聘,意味着要找一个比现有人员更牛的人,怎么面试?A:首先应该明确要求,一般来说不应该招超出现有技术团队水平太多的人,否则很难协作,有大材小用的问题,提升水平也得一步步来,对于招聘比自己水平稍强一些的人,还是有一些方法的:1.面试主动权在面试官,关注的领域和问题也可以提前准备,具备先天优势,抛出问题看他的回答即可,当然要是碰上个反过来问你的面霸,被灭了也很正常,人外有人,山外有山。2.技术问题和经验只能问到一部分,但对软素质的要求,就要看表现,综合水平还是不大可能装出来的。Q2:有些工程师有自己关注的领域、方向、目标,技术的思路与你不同,怎么办?A:IT工程师一般是认理的,尽可能做好沟通,多数情况还是可以推动,首先你是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如果就是有人不买账,大不了换一个人绕过去,公司的好处就是,不会因为缺了谁就不行。Q3:架构师的自我修养里提的几方面,工程师或者做技术管理等等角色也都需要,怎么提高?A:这个问题于江老师给接过去做成了后续场次的广告。我想说呢,架构师跟产品经理、项目经理、技术经理的职责毕竟是不同的,所以要求也一样,每个人有自己的特长优势,也有短板,从事哪个职业也要看自己是否有兴趣,真的喜欢干这个。比如项目经理对沟通的要求更高,管理职位要考虑团队的稳定和发展、每个人的成长、绩效考核等等。工程师呢,各方面要求不是太高,甚至可以有一些方面短板严重,初级的,大概能干活就成,而每个人要成长,可以说各方面的能力都要提高,技术能力和业务经验可以学,其他的怎么办,其实也有一些培训,比如沟通技巧、从技术到管理之类的,很常见,但真正的掌握,落到自己身上,是要靠自身领会和实践的。有种说法是性格决定命运,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样说起来可能有些悲观,但还有一个说法是:思想改变行为,行为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也许特别深层次的心智模式是先天和幼儿时代已经决定的,表层的许多东西还是可以调整的,拒绝学习和适应变化是很可怕的。最后呢,点击“阅读原文”可以看到主办方的快报。因为比较快,所以内容有不少信息二次传播加工导致的出入。比如从月薪800到年薪40万,不是我面试的人,而是这两天微信朋友圈里很火的《我前妻的故事(一个初中肄业生的奋斗)》的主角,也还好,没写成我的前妻,就不算啥事儿。
2015年10月23日
其他

SACC2015《架构师的自我修养》补

A:IT工程师一般是认理的,尽可能做好沟通,多数情况还是可以推动,首先你是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如果就是有人不买账,大不了换一个人绕过去,公司的好处就是,不会因为缺了谁就不行。
2015年10月23日
其他

【平板支撑】四招帮你突破5分钟

看过《圣斗士星矢》的同学都知道处女座黄金圣斗士沙加平时也是闭着眼,可以防止能量散失,降低能耗。
2015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