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今年7月,捕鱼人员林某因非法电鱼被福建省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抓获。以往同类案件中,违法者通常会被处以罚款,但林某却选择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买单”——在执法人员的宣传教育下,他自愿通过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购买海洋碳汇1000吨并予以注销,用于弥补因非法捕捞对福州市渔业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据悉,这种做法在全国尚属首例。海洋碳汇,又称蓝碳,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相对于人们熟悉的由陆地生态系统构成的“绿碳”而言,蓝碳直到近两年才走进公众视野。在中国大力推进海洋战略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蓝碳有哪些特殊的市场价值?它会是一门兼顾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好生意”吗?蓝碳,对抗气候变化的新盟友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储存了全球约93%的二氧化碳,其容量为大气碳库的50倍、陆地碳库的20倍。自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约有1/3被海洋吸收。蓝碳可在解决气候问题方面提供大量机会。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在联合发布的《蓝碳:健康海洋对碳的固定作用》评估报告中正式提出“蓝碳”概念。报告指出,全球自然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捕获的碳有超过一半是由海洋生物捕获的。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这三大滨海生态系统在“碳中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高效的“增汇”潜力。这三大生态系统的覆盖面积不到海床的0.5%,但其碳储量却高达海洋碳储量的50%以上,且储存周期可达千年之久。蓝碳具有储碳量大、效率高、周期长等特点,较绿碳优势明显。其储碳能力不会像陆地森林那样趋于饱和,而是随着海底沉积物的积累不断增大;反之,当其退化或遭到破坏时,也会释放出大量的碳。因此,保护和修复蓝碳生态系统至关重要。2021年,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首次对全球蓝碳储量以及其应对全球变暖的潜力进行了估算。研究显示,全球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总共可以储存超过300亿吨的碳,相当于中国每年碳排放量的三倍;而通过修复退化和损失的这些生态系统来增加其储碳能力,到2030年每年可以多吸收8亿吨碳,相当于全球每年碳排放量的3%。可持续海洋经济高级别小组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政治意愿、适当的政策、科技投资,只要具备了这三点,海洋就有可能成为我们对抗气候变化的新盟友。”随着世界各国碳交易的兴起和学界对蓝碳研究的不断深入,蓝碳已成为近年来气候融资领域的新热门赛道。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认为,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一种方法是通过买卖蓝碳信用,将沿海湿地纳入碳市场。这种方法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减少因使用化石燃料而征收的碳税,同时为恢复和保护蓝碳项目提供财政激励。2021年5月,全球最大碳信用项目监督机构Verra宣布,哥伦比亚的摩洛斯基约海湾蓝碳项目成为在其注册的第一个蓝碳保护项目。该项目通过保护和可持续管理7561公顷的滨海红树林、盐沼和相关溪流,将在未来30年里捕获大约100万吨二氧化碳。这些经过Verra认证的碳单位(Ver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