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方你怎么看啊

其他

真鼓励生娃,大A才不嘎

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既面临人口众多的压力,又面临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挑战。要通过这次人口普查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2020年11月2日参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时的讲话本文是圆方的第710篇原创(点击标题下方小耳机标志即可收听音频)这两天想来炒股的小伙伴们头都懵了。昨天一直忙到晚上,吃晚饭前打开“某Q”,“去Q”,这颜色,晚上真的是可以少炒一盘青菜了。今天上午,又继续延续了这种态势,下午不知道会如何,但是明确的是,信心已经被打崩了。至于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是因为踩踏的,有说是因为外资的,又说是因为IPO政策的,但不管是哪一个,大多都和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有一些关系。报告开篇便说:“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去年的区别,只是从“风高浪急”变成了“复杂严峻”。反正这两年形式和前些年相比,突出了一个“难”字。不过到底是什么打崩了大家的信心呢?那从数据看,问题出在哪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9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9.0%。GDP,收入,消费,从数据上看,都是涨的。那什么在下跌呢?人口。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真鼓励生娃,大A才不嘎资本市场,可能不是实体经济真正的模样,也不是国家发展真实的状态,但是,资本市场的确是“信心”的体现。如果说按照昨天发布的《202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十个方面来看。从第一条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到第九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都像是好消息。唯有第十条人口总量有所减少,城镇化率持续提高算是“坏”消息。如果报告反应的情况,真实,可靠,全面。那么真正影响“信心”的,大概就是“生育”了。报告中说: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902万,这个数据少么?你要看怎么比。要是和韩国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为23万5039人相比,日本2023年全年的新出生人口数量为72万6416人相比,那也不少。但是,你要是和2013年1640万的出生量相比,你要是和2023年新增1693万60岁以上老人这个数量相比,那就太少了。人口问题,从来不仅仅是人口问题。我国曾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应该是2024年超过了中国)。对人口的“理解”和“判断”,其实一直在发生变化。最初,建国的时候,一开始是鼓励生育1949年9月,针对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把中国发生革命归因于人口太多的说法,毛泽东表明了他对人口的基本态度:“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中间生育政策也在来回摇摆,时而鼓励,时而限制。一直到1980年,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才算启动了以一胎化为基调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个政策一直持续到2013年,2014年,单独两孩放开,效果有限,2016年,全面两孩放开。这个过程中,对于“人口”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一样其实也在一直发生变化。从最早的“人口是负担”。到之后的“人多力量大”。到后面的“不稳定因素”。到后面的“劳动力红利”。其实“人口”对于社会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和“生产力”水平有关,和“生产关系”有关,和“社会共识”也有关。前几天,连续写了两篇文章,论述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以后,在各领域“稀缺”得到缓解之后。人口,既不是负担,也不是生产力,更为关键的是“消费者”。参见:“稀缺”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如何理解一个没有“稀缺”的时代?如果说过去是生产力不够,那么今天生产力不再是问题。问题是生产那么多干什么?为了消费,谁消费呢,一般来说,20岁到50岁的消费能力是最强的,年龄太小接触不到太多消费形式,年龄太大消费欲望减小。所以消费永远是靠“年轻人”,靠年轻人为“未来”消费,未来是谁?未来是孩子。其实不光中国,二战后各主要经济体的腾飞完全是靠着战后婴儿潮的红利,很多学者都详细的阐述过其中的逻辑,一个个孩子从出生就开始消费,只要有消费就有商机,有了商机就有了企业,社会分工更细,解决了就业,有了企业,商业繁荣国力增强。而这两年而因为出生率的持续下跌,国内年轻人消费在下降,如果这个势头不能够得到遏制,国内的消费市场未来还将持续萎缩。人口问题一个指标,反映了很多方面的问题,最直观的就是民众的信心问题,民众都是希望孩子比自己生活的更好,如果信心不足,就会延迟生育,会少生。看中国人口只要不是傻子,都会担忧中国的经济。人口问题反映到经济层面,会引发蝴蝶效应。而这种消费的下降会是螺旋加速的。一开始是年轻人,中年人生活压力大,不敢或延迟生育,带来的整体的消费下降。然后是因为真实的生育率降低,导致需求减少、对于未来需求的判断,企业开始收缩带来失业问题,失业带来消费的又一轮下降。最后是大家对于未来需求持续减少的预期,带来恐慌的蔓延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空有生产能力空有新消费模式就是没有消费的人那应该怎么办呢?真正把鼓励“生育”当做国策去执行,只要出生率抬头,所有的商业增量逻辑又会回归正常,全社会的经济又会继续开动起来。那具体应该如何做呢?几千年前的越国就已经很好的打了个样了。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译文:勾践规定老头不许娶小媳妇,小伙不许娶富婆,夫妻必须年龄相当。而且如果男人二十岁还不娶老婆,女孩十七岁还不嫁人就对他们的父母罚款。孕妇快要分娩的时候,报告到官府,官府就派医生帮忙接生。生了男孩国家就奖励两壶酒和一条狗,生了女孩就奖励两壶酒和一头小猪,男女都一样。如果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国家直接发钱,帮这个家庭养老二。如果生超过三个孩子,不但发钱还由国家出钱,帮他们找个奶妈带孩子。如果家庭的大老婆的孩子死了,就免除家庭三年的徭役,如果庶子死了,就减免三个月的徭役。孩子意外死亡,勾践都给与非常高的荣誉,身为国君必定亲自出席葬礼,就像对自己的还一样。对于那些困难的家庭,例如死了老婆的鳏夫、死了老公的寡妇、父母生病、太过贫穷的家庭的孩子,都由国家来提供生活费。
1月18日 下午 12:57
其他

如何理解一个没有“稀缺”的时代?

面对复杂的世界大变局,要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面对外部诱惑,要保持定力、严守规矩,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拒绝投机取巧、远离自作聪明。——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本文是圆方的第708篇原创(点击标题下方小耳机标志即可收听音频)昨天的文章《“稀缺”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聊到了两个概念“工作伦理”和“消费美学”工作伦理是说:为了维持生活并获取快乐,每个人都必须做一些他人认同的有价值的事,并以之获取回报。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人都知道“有付出才有收获”,获取之前需要先给予。同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可耻的——道义上来说愚蠢又有害。而消费美学则是:诱惑,炫耀未曾经历的奇景,承诺前所未有的体验,贬低尝试过的一切,才是最有效的。当然,前提是信息要有效传达给接收者并将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些令人激动的未知体验上。而无论是“工作伦理”还是“消费美学”本质上都是建立在一个“稀缺”的社会当中的。因为不管是“工作伦理”还是“消费美学”,其前提就是“稀缺”,稀缺的资源需要去靠努力去争取,稀缺的“消费品”所以值得炫耀。但是如果这个世界,不再稀缺,一切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如何理解一个没有“稀缺”的世界?谈到没有稀缺,或许有个科幻片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那就是《星际迷航》。和星球大战这种未来世界开着宇宙飞船拼砍刀的爆米花影片不太一样,《星际迷航》描绘的是美好和温和的未来世界。在《星际迷航》的世界中,由于复制器的存在并且完全公用及免费,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想要的几乎任何物品,物质世界达到极度丰裕和富足的状态。人们无需担心温饱,也不再需要金钱,财富变得无关紧要,人们无需在“双11”抢购物品,更不会彼此炫耀各自的房子、车子和其他奢侈品。在观看《星际迷航》时,人们很容易忘记真正的贫困是什么,以及它会带来哪些困扰。因为贫困造成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艰难,也不仅仅是金钱问题。金钱困窘给人带来的心理衰弱远远超过了购买能力有限本身。而一个没有稀缺的世界,自然是一个没有“穷人”的世界,事实上,每一个已知的社会都对穷人持一种特有的矛盾态度,一方面是恐惧和反感,另一方面是怜悯和同情。每个社会都根据自己特定的秩序和规范模式,塑造出不同的穷人形象,对穷人的存在作出不同的解释,为他们找到不同的价值,并制定不同的解决贫困问题的战略。比如中国的“脱贫攻坚”,再比如美国街道上靓丽的“风景线”。只不过,“穷人”的定义在过去和今天,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齐格蒙特·鲍曼在这本《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中说:工业时代的穷人被重新定义为劳动力后备军。就业,稳定的就业、毋庸置疑的就业成为一种规范,失业与贫困画上等号——这是一种不符合规范的行为。把穷人培养成未来的劳动者,曾经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很有意义。其促进了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的发展,很好地完成了“社会整合”的任务——秩序维护和规范管理。但是,时代变了,现在的经济不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它已经学会了在减少劳动力及成本的同时增加利润和产出。同时,对规范和“社会纪律”的服从,主要是通过商品市场的吸引力来保证,而非通过国家管理的强制力。后现代的消费者社会无需把大部分社会成员卷入工业劳动就能够茁壮成长。实际上,穷人不再是后备劳动力,工作伦理的呼吁越来越虚无缥缈,与当今的现实脱节。齐格蒙特说,在现代这个“消费主义世界中”,“今天的穷人是“非消费者”,而非“失业者”。他们首先被定义为有缺陷的消费者,因为他们没有履行最重要的社会责任——积极有效地购买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越来越多人,正在从“贫穷但有用”到“贫穷且没用”。这个定义是如此的残酷,又是如此的赤裸裸。回到,今天的主题。如何理解一个没有“稀缺”的时代?或者说如何面对?齐格蒙特指出,关键要改变的,是现行社会体系,比如需要彻底变革现行的“福利救济制度”。齐格蒙特·鲍曼在这本《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中说:现代社会的福利救济制度一个影响是对福利领取者的污名化。简单来说,它传达了一种信息:需要援助是一种失败的标志,意味着达不到大多数正常人能达到的生活标准。因此,申请福利等于承认失败。鉴于这个事实,申请福利是一个可耻的决定,会自我边缘化,把自己排斥在主流之外。申请福利变成了最差的选择,所有其他的可能性,无论质量如何,都显得更加合理,令人向往。同时,现行的制度,贫穷变成了一种“道德”上的罪恶。相对来说,或许“全民基本收入”,(英文全称是Unconditional
1月16日 下午 4:27
其他

“稀缺”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经过一代代接续努力,以前贫困的人们,现在也能吃饱肚子、穿暖衣裳,有学上、有房住、有医保。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21年12月31日发表的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本文是圆方的第707篇原创(点击标题下方小耳机标志即可收听音频)前天,在比尔盖茨和奥特曼(Open
1月15日 下午 1:22
其他

比尔盖茨和奥特曼(Open AI)都谈了什么?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确保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多作新贡献。——2020年11月12日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本文是圆方的第705篇原创(点击标题下方小耳机标志即可收听音频)1月12日,比尔·盖茨在自媒体平台《为我解惑》(Unconfuse
1月13日 下午 6:19
其他

普里戈津PK普里戈任,谁真正暗中控制着世界

本文2171字,阅读约需7分钟估计这两天很多小伙伴都被“普里戈津”和“普里戈任”绕晕了,每天在新闻上都能看到这两个名字。但是这“两个人”却都有同一个身份,瓦格纳军事集团的领导人。先不管这个人未来的命运会如何,中国的媒体和自媒体应该先统一一下口径,那就是这个人,他到底叫,普里戈金,普里戈津还是普利戈任。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很有意思。因为这是一个在后新媒体时代,观察和认识这个世界传播规律的一个特别难得的机会和切口,让我们可以看到媒体是如何塑造大多数人认知的,以及到底是谁在真正暗中掌控着世界秩序。先说说正确答案,叶夫根尼·普里戈任(俄语:Евгений
2023年6月25日
励志

人生的路,怎么才能越走越窄?

本文2808字,阅读约需9分钟“人生的路呵,为什么越走越窄?”这是43年前的1980,一位迷茫的青年刊登在《中国青年》一条长文来信中的感慨。现在看杂志的可能不多了,当年《中国青年》这份杂志影响力是很大的。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共产党员恽代英、肖楚女、林育南、任弼时、邓中夏、张太雷、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立后,一直是团中央机关刊物。1966年8月停刊。1978年9月复刊。1980年,面对剧烈变化的世界,面对不断改变的社会,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群体,许多人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因此《中国青年》杂志社计划开展一场《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生观的讨论。而其中一名叫“黄晓菊”的街道工人的经历,让人备受感触,成为编辑们关注的重点。编辑结合黄晓菊的经历以及另一名大学生潘祎的话,以笔名“潘晓”,在1980年《中国青年》发表的这篇《人生的路呵,为什么越走越窄……》长文来信,引发了当时6万多人的来信参与讨论。基本上相当于现在单篇阅读过千万的量级了。而“潘晓”的这篇来信也开启了80年代青年关于人生观的大讨论。为什么这篇文章的影响力这么大,“潘晓”又说了什么?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人生的路,怎么才能越走越窄?文章中,“潘晓”讲述了她成长的经历。“潘晓”小的时候对人生中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到长大之后,看到社会的混乱与复杂,内心产生了迷茫。本来还有家庭的避风港,但是她初中毕业之后,因外公去世,家中经济也出现问题,和母亲也闹翻了,以及也生了病……病好之后,就没有再上学,在周边人的帮助下到了街道的小厂工作。又遇到了问题,给领导提意见,被边缘化,给同事吐槽,又被同事说了出去,想把未来寄托给爱情,又被“陈世美”抛弃。这个时候她感觉,人生丑恶又狰狞。她看书学习,却没有得到解脱。她觉得她看透了世界,然后又不知道如何自处,一方面谴责庸俗,一方面又为奖金计较。她说,她变得圆滑,虚伪,而内心又时而痛苦。总而言之,她感觉人生的路越走越窄了……01昨天,圆方写了一篇《“后浪”们享用的不止是文明的成果》,分析了一下当代年轻人迷茫与机会。有读者留言说:把圆方这篇文章如果放在知青下乡年代,会得到什么样得评价?圆方就想到了《人生的路呵,为什么越走越窄……》这篇文章说实话,之前圆方的确“知道”这篇文章,也大体上读过,但是的确没有很认真的学习过。借着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机会,又认真学习了一遍,同时还把相关背景,人物原型都了解了一下。的确,文中的“潘晓”挺不顺的,人生的各种矛盾交杂在一起,给人一种越坠越深的感觉。难过“潘晓”的原型,“黄晓菊”在给《中国青年》投稿的时候最后书中写到:“有人说,时代在前进,可我触不到它有力的臂膀;也有人说,世上有一种宽广的、伟大的事业,可我不知道它在哪里。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可我一个人已经很累了呀,仿佛只要松出一口气,就意味着彻底灭亡。真的,我偷偷地去看过天主教堂的礼拜,我曾冒出过削发为尼的念头,甚至,我想到过死……心里真是乱极了,矛盾极了。”02虽然很同情“潘晓”的经历,和深刻理解她的感受,不过认真读完之后,有几个感觉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下。一,不管哪个时代,年轻人所遇到的问题,虽然看起来形式上有所不同,实际上并没有内核本质的区别。二,不管哪个时代,年轻人所遇到的问题,本质上都是人性深处的问题,最终还是需要从人性上来解决。三,不管哪个时代,年轻人所遇到的问题,可以不知道什么选择是对的,但一定要知道什么选择是错的。所以,读完43年前的这一篇,《人生的路呵,为什么越走越窄……》从主人公的经历中,其实能够看到,一个人是怎么一步一步堕入不幸的。而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又能从她身上“学习”到什么?03从“潘晓”的经历上,大体上琢磨出来五个办法,只要照着做,就能够把人生的路,越走越窄。一,身体状态一定不能好一个人只要身体好,其实人生的苦楚大体上就少了一半。所以想要人生的路越走越窄,首先不能有一个好身体。任何行业向上攀登,路越走越宽,跑的越来越快,拼到最后都是拼“身体”。如果你身体好,特别是状态好精力旺盛,大部分遇到的困难都是比较容易扛过去的。而且身体状态往往影响身体,这个从林黛玉的故事就能明白。一般人想要把身体搞坏也容易,吸烟,喝酒,熬夜。也就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也就行了。二,家庭关系一定要很差一个人只要有稳定的家庭关系,人生的问题可能就又少了一半。不过似乎大部分人做不到。大部分人其实都会陷入“原生家庭”的问题。所以想要人生的路越走越窄,只要把所有问题都推给“原生家庭”,把苦难都说是父母,家庭带来的,自己只需要逃避,不去面对就行了。其实如果说儿童时期是“无奈”,那么成人后还不能妥善处理,大部分是“无知”或者“无能”。只要不改变,家庭关系就可以一直消磨你,甚至消磨你一辈子。三,对爱情需要充满幻想一个人如果都能够处理好情感关系,那么人生应当会少掉许多麻烦。虽然爱情是每个青年人所必须要经历的,但是大部分之所以收获的都是痛苦,这是因为大部分人对爱情充满幻想,而最终失望,让自己陷入痛苦当中。所以想要人生的路越走越窄,就要对爱情充满幻想,把人生的所有的希望,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可能性,都寄托在虚幻的爱情上就可以了。四,一定要去学会抱怨生活世界有一个“吸引力”法则,就是你想什么,你得到什么。如果一个人从来不抱怨,大概会少遇到很多问题,不过大部分人都是“习惯抱怨”的。抱怨工作,抱怨领导,抱怨生活,抱怨朋友。所以想要人生的路越走越窄,一定要学会抱怨,要不然不会有那么多问题找到你,人生也就不没有机会遇到那么多负能量了。五,千万不能去提升核心能力有人说,懂得很多大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首先大概率是不懂,其次,懂了,但是压根不用,不实践,不成长,又有什么用呢?一个人可以去看很多书,了解很多哲学道理,但是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并不知道,自己对于社会的价值又是什么,也不知道。只要你不去“成长”,人生的路大概率一定够越走越窄。所以,“潘晓”身上的这些问题难道是时代的问题么?并不是,每一代人都会面临同样的挑战,只不过有人战胜了,有人躺平了,有人逃避了。很多年轻人说,找不到奋斗的方向,看不清未来的变化。其实大可不必,如果真的看不清很多东西。不妨把时间拿出来,去锻炼锻炼身体,去改善家庭关系,去多一些陪伴,去保持乐观心情,去提升核心能力……身体健康,家庭和谐,感情幸福,心态乐观,不断成长。能做到这五点,人生的路想越走越窄,其实挺难的……听党话,跟党走学习时间拼搏奉献,就是把许党报国、履职尽责作为人生目标,不畏艰险、敢于牺牲,苦干实干、不屈不挠,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2021年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
2023年6月3日
其他

“后浪”们享用的不止是文明的成果

“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看你们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
2023年6月2日
其他

你真的不太会“卷”!

[本文1668字,阅读约需5分钟]本来今天周六,是要更新“#让你层级跃升的小阶梯”这个专栏的。不过因为五一调休的原因,今天还要去开会工作。这个合集的更新就放到明天吧。今天聊点“轻松”的话题。今天上午开会的时候,聊到了一个挺有趣的话题:“卷”。现在年轻人都说“太卷了”,“卷不动了”,“没机会了”,“社会固化了”。真的是这样么?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你真的不太会“卷”!可能是因为圆方“天蝎”座的原因,对于胜负欲比较执着,就显得有点“卷”。身边朋友偶尔也会吐槽圆方是一个有点卷的人。自己工作、健身、写作、喝酒……似乎也都搞的挺匀乎的。所以多少对于“卷”这个事有点发言权。平心而论,我们的社会太“不卷”了。是的,可能和很多小伙伴的认知不太一样。圆方的确感觉我们这个社会“卷”的程度有待提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中国,大部分个人,大部分行业,甚至大部分地区,其实还处在一个“低效率”运营的状态。这个“低效率”并不是大家不辛苦,而是大家辛苦所创造的“绩效”其实远远不够。苦劳不等于功劳,工作量不等于绩效。举个例子吧,比如1958年的时候参与大炼钢铁的全部人口是9000万人,工厂、公社、机关、学校,都建起土高炉,真可谓是“村村点火家家冒烟”。而且炼起来是特别“卷”的状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全民炼钢,缺乏原料没有焦煤,就用普通煤炭;煤炭不够,就乱伐树木,烧成木炭代替煤炭;没有矿石,把家庭做饭用的铁锅和其它铁器砸碎当原料,有些地方把门锁、门把手也拆下拿去炼铁。这么拼,这么卷,炼了多少钢铁?到年底宣布钢产量达到1108万吨,生铁达到1369万吨。这中间还有许多夸张的成分。作为对比,2022年,宝武钢铁集团人数一共22万人,钢产量1.2亿吨,位居世界第一。9000万人搞出来1000万吨,和22万人搞出来1.2亿吨。到底哪个更卷?到底哪个会卷?现在大部分人卷,卷的是时间,而不是技术;卷的是辛苦,而不是成果。那个段子怎么说来着?凿壁偷光为什么要“偷光”?因为晚上黑看不了字。为什么要晚上学?因为白天忙着凿壁呢……现在大部分的“卷”,其实都卷错了方向。有小伙伴会说,圆方你不知道,现在竞争已经很激烈了,已经没什么机会了。真的么?圆方感觉不是。如果真的足够卷,那些真的不太好吃的饭店,就不会还在城市中存活。如果真的足够卷,市场上就不会花上万元还不太容易找到好的阿姨。如果真的足够卷,那么那些“演技浮夸,各种抠图”的明星还有那么多拥趸。如果真的足够卷,像圆方这种经常划水,业余写作的的三流公众号作者,就不会还有生存的空间。是的,其实大部分人的努力都远远没有到拼“天赋”的阶段。虽然圆方经常吐槽美国,批评美国的宏观政策和贪婪的金融资本。但是也需要看到,美国是一个特别卷的地方。各行各业,从说唱歌手,到体育冠军;从影视编剧,到健身教练。正是因为足够卷,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才”脱颖而出。圆方比较喜欢健身,自己作为业余选手,佛系训练了两三年,大概也都能训练到140kg卧推做组了。但是中国大部分城市,真的练的比较好的教练其实都很有限。甚至说比圆方这种业余选手强的,可能也不会超过四位数。北上广深估计还多一些,三四线城市就更少了。但是像这样的水平可能美国就很多,很多中小城市的健身房也能看到不少,这不是因为什么人种问题,就是专业度不够,就是坚持训练,又会练的人太少,太不够卷了。所以,不要埋怨没有机会,先看看自己到底卷不卷,以及会不会“卷”。相信什么时候,各行各业真正“卷”的人才,会“卷”的人才整体数量都超过了美国,我们离全面超越美国就不远了。听党话,跟党走学习时间要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023年5月6日
其他

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本文2192字,阅读约需7分钟]一百五十年前,同治十二年(1873年),18岁的同治帝开始亲政了。在前一年,也就是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帝大婚,同治帝按照慈安的旨意,选翰林院侍讲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为皇后,慈禧太后中意的富察氏为慧妃,并于九月举行了大婚之礼。1873年,日本的年号是明治6年,明治维新搞的正如火如荼,这一年日本政府派遣外务卿副岛种臣为特命全权大使,柳原前光为大书记官,率使团来华祝贺同治帝大婚并办理《中日修好条规》互换批准书。不过,这次日本代表的任务远不止“祝贺”如此简单,在来华期间,柳原前光则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交涉台湾漂流民问题,借琉球渔民在台湾被杀“兴师问罪”。柳原前光提出:“贵国台湾之地……贵国所施治者仅及该岛之半,其东部土番之地,贵国全未行使政权,番人仍保持独立状态。前年冬我国人民漂流至该地,遭其掠杀,故我国政府将遣使问罪。”大概意思就是“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大使柳原前光的这种荒唐言论,遭到中国官员的严词驳斥,柳原前光理屈词穷,便抓住“化外”等话柄,断章起义,为日本对台湾用兵制造依据。之所以日本要主动挑起台湾问题,是因为彼时,日本政府在“征韩论争”和“明治六年政变”后,为了安抚日益高涨的士族的不满,缓和国内矛盾,制定出兵台湾的计划,取代“征韩论”。而之后一年,日本加紧整军备战,最终以“牡丹社事件”为借口,派遣西乡从道组织台湾征讨军入侵台湾,制造了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事件。而这也让日本开始在军国主义道路上一路狂奔,越奔越远,直到“核平”的到来。一百五十年后的今天,日本早已不是那个日本,经历了从自诩为“昭核男儿”到自嘲为“平成肥宅”,如今又进化到“令和娘炮”,日本早已不是那个一百五十年前昂扬向上的状态。不过神奇的是,就在这两天,一百五十年前的话又再次从日本外相口中说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提出者,是去年被刺杀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而留在前两天4月24日在日本众议院的一次会议上。关于安倍的言论,林芳正被在野党议员问及“台湾有事是不是日本有事”。林芳正回答说,“我知道有这种言论”,但避开了直接评价,回答称,“代表日本政府,(我)对此不予置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安倍发出这样的言论是在其卸任之后,而日本外相林芳正对这项问题避而不谈,是在其在任期间,所以他的此番表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目前日本的态度。而这种态度的转变并不是突然的,去年12月,近日,日本政府就《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和《防卫力整备计划》进行修订。这三份文件被认为是日本安保和外交政策的长期指导方针,因此也被称为日本的“国家安保三文件”。需要注意的是,新文件中对中国的表述从此前的所谓“担忧”,变成了为所谓“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而在日本“政策调整”完之后,可以看到,先是在美国的强压下,韩国尹锡悦政府用极端“媚日”的行为来推动日韩“和解”。与此同时,日本国内也开始像一百五十年前一样,鼓噪起来说一些什么“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在50年前的1972年中日建交后,中国始终主张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共赢,从未把日本当作对手,更没有当作威胁甚至敌人。但是日本却甘于被美国所掌控,慢慢的就被绑上了分裂中国的战车。昨天,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28日在日本记者俱乐部发表演讲时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事关中日关系基础之基础,是不可逾越的红线。鼓噪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既荒谬又危险。把纯属中国内政的事务同日本的安全保障扯在一起,逻辑不通,贻害无穷。正如圆方一直所说,从来没有什么“台湾问题”“中日问题”,有的只是“中美问题”。今天是这样,一百五十年前,其实也是这样。1874年,也就是在柳原前光所说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之后的第二年。借口“牡丹社事件”日本发动了这个1874年侵略台湾事件。其背后操盘手就是美国驻厦门总领事、自称“台湾通”的李仙得。李仙得(Charles
2023年4月30日
其他

克服贪嗔痴,捅破天花板

[本文10145字,阅读约需33分钟]又到了加压奋进的周六。在上上周写了这篇《我们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上周写了这篇《让我们永堕“平凡”的五宗罪》之后,有小伙伴留言说:圆方,要不你换个主题。这周六本来是想放松的,读你这个“成长”系列,动不动就一万多字,太烧脑了,不轻松。这个“不轻松”让圆方想到了《让子弹飞》里结尾的画面:老三带着花姐和老四老五老七准备去上海,被张麻子拦住了……张麻子:老三,你跟我在一起不高兴么?老三:高兴,就是有点不轻松张麻子:你们俩呢?(问老四老五)老四,老五:有点……不轻松……然后就有了张麻子一手持枪指着自己,一手持枪指着对方的名场面。是呀,不轻松!真的不轻松!哪个人不希望轻轻松松的呢?轻轻松松的学习,轻轻松松的生活,轻轻松松的工作。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愿意在眼下努力和奋斗,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未来的轻松和快乐。如果今天告诉我们自己,今天的辛苦是为了未来更大的辛苦,很多人的心态大概率是要崩的。不过这个辛苦与不辛苦,快乐与不快乐,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看待问题本身。对于小伙伴们来说,周末,集中注意力,去读个一万多字的文章当然不轻松,同样的道理,周末,集中注意力去写一个一万多字的文章,对于圆方而言,当然是更难的。不过,人和人的差别不就是这样“一万字,一万字,一万字”的拉开的么?跑步的时候,不也是从“一万米,一万米,一万米”这样的训练拉开差距的么?去做那些激活“内啡肽”的事情,而不是去满足那些挑动“多巴胺”的刺激。这才是“人”,达成阶层跃迁近乎“唯一”的办法。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克服贪嗔痴,捅破天花板在这个系列的上一讲《让我们永堕“平凡”的五宗罪》中,圆方详细的介绍了影响我们个人成长的阻碍。具体来说它们就是“贪嗔痴慢疑”这五毒。正是这五毒,让我们大部分时间在低水平、低层次、低价值的地方,不断打转。很多时候并不是真如很多人所抱怨的:“阶层固化了,没有机会啦!”而是这五毒使我们的手被捆住了,眼被遮住了,心被堵住了。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有机会到来,又怎么有机会去抓得住呢?那么或许会有小伙伴问:圆方,你这光指出了问题,也要给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呀。上一期就答应了。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五毒,分别每个给到两个解决问题的工具。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这十个解决“贪嗔痴慢疑”的工具分别是。解决“贪”念的:WOOP工具+时间觉察解决“嗔”念的:ABC理论+正念思维解决“痴”念的:刻意练习+意义法则解决“慢”念的:麦肯锡信任公式+I型存在感工具解决“疑”念的:执行四原则+拆解目标法工具名字其实都在这里,没有购买这个系列课程的小伙伴也可以自己去网上搜这些工具。圆方的这个系列一共会提供五十个这样的工具。因为圆方相信那句话“如果你手里只有锤子,那么你看什么都像钉子”。多让自己掌握一些工具,持续学习,不断更新,常用常新,或许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变得更好的过程。在写今天文章的过程中,圆方发现,一万字左右的篇幅是无法介绍清楚这十个工具的,但是一万字的体量,想来已经是绝大部分人阅读的上限了,所以圆方会把这个工具篇拆成两章的形式来发布。今天先介绍六个,下期再介绍四个以及圆方自己的使用心得。(为了更详细让大家理解,后面每个层级的管理工具大概都会变成两章,我们这个原本12集的合集大概会扩充到17集了,加量不加价哦)
2023年4月29日
其他

谁在“炮轰”曹德旺?这次一定不要让“这些黑手”再溜了!

[本文3071字,阅读约需9分钟]早上起来,有点冷,本来想多赖赖床。不过今天是“工作日”,作为“打工人”,圆方又还在北京出差,所以还是从被窝里爬起来,准备去洗漱,锻炼活动下,然后“满怀热情”投入工作学习。洗漱的时候,圆方习惯听听当天的时事热点,一方面和社会同步,一方面也算找找选题。今天一打开手机,平台就接连给圆方推了好几条关于“曹德旺”的信息,就像一盆冷水从头浇下,让圆方一下就清醒了,或者说一下子就“警惕”起来。这些文章的题目,诸如:《曹德旺公开炮轰特斯拉“恶意”涨薪》《曹德旺:年轻人高工资不利于年轻人奋斗》《曹德旺:宁肯捐100亿,也不给年轻人加工资》这些“耸人听闻”的题目,犹如一把把利剑,直指曹德旺曹董。其中这一篇传播最广。《曹德旺公开炮轰特斯拉“恶意”涨薪》文章里面的每一句话,似乎都戳到普罗大众,特别是“广大打工人”的不满,让老百姓看了,感觉不骂曹德旺两句,就不行!但是,稍稍对企业经营,对曹德旺曹董有一点了解,就会感觉这个事情处处透着诡异。首先,工资高低本身从来都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企业决定的,有的时候看似高工资,但是考虑到招聘成本、培训成本、离职成本、风险成本、工作强度,高工资其实并不高。所以,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从来不存在任何一家企业“恶意”涨薪,或者“恶意降薪”的问题。其次,工资高的行业多了,金融行业、直播行业、医疗行业哪个工资不高?跟制造业抢人的企业从来不只是制造业。很多年轻人离开制造业,不是去了其他服务业,而是因为其他行业能够提供相对更高的工资。在人力资源可以充分流动的市场,任何一家企业的工资高低,从来不会搅动全行业的大局。曹总作为纵横商场数十载的优秀企业家,不会不懂这些。最后,特斯拉是造车的,福耀是做汽车玻璃的,你见过哪个乙方公开场合指责甲方内部的管理问题的?(就算真有问题)所以,在还没有经过调查的时候,圆方就断定这99%是一个“假新闻”,但是为什么这么一个“假新闻”会有这么大的传播力?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谁在“炮轰”曹德旺?这次一定不要让“这些黑手”再溜了!圆方又做了做调查,认真搜了一下,没有发现任何一家正规媒体报道过曹德旺公开炮轰特斯拉,没有发现任何一家正规媒体报道过曹德旺曾经提及“恶意涨薪”这个词。没有发现任何一家正规媒体报道过曹德旺说过“宁愿捐100亿,也不涨工资”。如果非说这个事情和曹德旺有关系,大概是2009年曹德旺接受过一次采访,那是2009年,在一次采访中曹德旺提及:做慈善和涨工资是两件毫无关系的事情,而事实上福耀的员工薪资水平相比同行高出35%。但是并不是一有收益就要涨工资,因为工资也是按照市场和劳动价值指定的。就是这句14年前的话,被移花接木跟今天的特斯拉,跟去年曹董100亿的捐款联系到了一起。但是大部分普通人不会注意,网上“千夫所指”的姿态已经出来了。不过,你以为这篇文章只是在攻击“曹德旺”么?那你就天真了,这篇文章所图甚大,而且角度非常隐蔽。一篇文章,至少攻击了三方:·
2023年4月28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为什么企业声誉应该被保护?

[本文2568字,阅读约需7分钟]昨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除了一些常规的规范性工作以外,专门提到了企业家声誉。会议上介绍,今年,国家网信办准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具体开展的三方面治理工作:一是依法依规及时处置网上涉企业的六大类虚假不实信息,具体包括捏造事实、主观臆断、歪曲解读、恶意关联、蓄意炒作和翻炒旧闻等。二是依法依规处置网上涉企业家的六大类侵权信息,具体包括泄露个人隐私、诋毁侮辱谩骂、虚构私生活话题、关联炒作负面新闻、捏造违法犯罪事实、违规使用姓名肖像等。三是严厉打击网上恶意损害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甚至从中牟取非法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有人说,这是给企业以及企业家“护身符”,作为公众人物不应该有隐私;也有人说,这种“偏袒”是不是一种对普通人的“不公平”,还有人说,难道不应该着重保护工人农民工的声誉?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为什么企业声誉应该被保护?关于声誉,想先和小伙伴们一起复习三个成语。众口铄金出自《国语.周语》中的“众心成城,众口铄金”,“铄,消也,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消也。”大概意思是,众口一词的舆论,能够把金子融化掉。积毁销骨出自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讲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三人成虎出自《韩非子》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不过,写出这个“预言故事”的庞恭,还是没有逃掉“三人成虎”的命运。他辞行后,“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中国企业家在舆论场,一直以来都是弱势群体。可能有小伙伴会说,企业和企业家“有钱有势”,动不动就是“一个小目标”了,怎么还会是“弱势群体”呢?这个要从一个整体的视角来看。首先,中国不光有大企业,更多的还是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其实才是“舆论伤害”的重灾区。截止到2022年6月底,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1.61亿户,当然这1.6亿包括个体工商户等,如果看中小微企业,这个数量已经超过5200万户。所以当我们讨论企业家的时候,不要把目光就盯在那几个大企业身上。而是要看到这几千万普通的企业和企业家。大企业,是有足够的“舆情费用”的,每年的广告投放以及相关的社会网络,多少是可以做到和各个媒体处好关系的。但是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则不是这样。很多时候一条恶意剪辑的视频,一条抹黑污蔑的“据知情人爆料”,可能就会让踏踏实实在一个小地方经营多年的企业关门歇业。其次,社会公众的注意力是有偏好的。可以做一个调查,“一个是坏的意外,一个是好的意外。过一段时间之后,哪个意外留给人的印象会更深刻呢?答案是坏的意外。对大脑来说,好消息和坏消息是不对称的——坏消息总是比好消息重要,坏新闻总是比好新闻给人们的印象更深刻。如果一个人平时对你都很好,时间一长你可能就不在乎了;有一次他突然对你不好,你对他的印象就可能永久地发生改变。对于企业也是这这样,一个企业特别辛苦的服务好了99个客户,只有一个客户不满意,抹黑宣传,公众可能给这个企业的打分不会是99分,甚至不会是80分,大概是低于60分。而且抹黑造谣的新闻为了博眼球,传播会很广,而辟谣阐明真相的新闻传播范围就很有限。很有可能的结果是,一个证明是虚构或者是歪曲的新闻,但是给公众留下的坏印象已经无法消除了。最后,现在媒体和金融的联动性空前提升了。对于一些有影响力的自媒体,针对企业的一条“差评”,或者“恶意解读”的评论,可能直接就会影响到股价的涨跌。而这里面,有大量的套利空间存在。随着我们国家注册制的实施,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在之前很多年,企业上市前,会有许多媒体明里暗里过来要求“投放广告”,或者要求“赞助”。否则就会卡在你上市的节骨眼去“曝光”,这种事情已经成为了一个“明规则”了。而绝大部分企业还是会选择“破财消灾”。负责任的说,80%的大企业在上市前通常都经历过“媒体”这一关。而生活中80%的小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也基本上都或多或少感受过“媒体”的关怀。原因也不复杂,因为媒体掌握着伤害企业“信誉”的能力,而信誉又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那么,在很多媒体看来,企业就是一只羊,什么时候没钱了就去薅薅羊毛。那么为什么企业声誉应该被保护?又应该如何保护?企业的生存环境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民营中小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如果一个企业败于市场竞争那么无话可说,属于正常的新陈代谢,但是如果一个企业败于媒体的勒索,败于无良的构陷,败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三人成虎。让一个本来能够为社会提供好的服务,创造更大价值的企业倒下,或者因为丧失信心黯然离场那是不是太可惜了?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声誉,并不是说不能指出问题,事实上只有指出问题让不好的企业退出市场,市场才会越来越好。关键点在于,媒体指出问题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给自己多要点广告费?是为了蹭热点给自己博流量?还是为了自己实现“按闹分配”让企业“破财免灾”?或者是自己可以直接在资本市场变现?初心不同,动作自然不同,结果自然也不同。如果所有的媒体都是从流量为导向,以利益为导向,那么舆论环境只会越来越差,而当劣币驱逐良币,没有人想着去做一些建设性,发展性,有增量事情的时候,大家都是想着存量争夺,最后被伤害的一定是我们每一个人。听党话,跟党走学习时间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2020年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清朗”环境 春回大地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的通知”。别看这只是一个通知,这个通知所代表的则是一股“春风”,即将吹遍大地……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清朗”环境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字越少,事越大

今天跟大家很认真地说个身边事,希望所有人看完后能都重视起来。昨晚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我,说是家里出了事,想找我借点钱。当时我有些不解。毕竟他年薪不菲,一线城市有房有车,孩子健康活泼。妥妥的人生赢家,为啥会沦落到卑微借钱的地步?细问才知道,原来年初他因为不满公司调岗降薪,辞职了。本以为凭借这几年的存款,可以顺利度过待业期。但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先是理财项目亏掉了一大笔钱,存款差点见底。加上大环境不好,35岁以后工作难找,要么薪资待遇差,要么简历石沉大海。屋漏偏逢连夜雨,上个月他母亲还被查出恶性肿瘤,癌细胞已经扩散,病情危急,手术费就要25万,还没算后续的治疗费。这么大一笔钱,从哪出?孩子马上读小学,学区房不可能卖,小两口只能先卖车,东拼西凑地借钱。电话那头,他带着哭腔跟我说:“我妈等着钱救命,有时真想不顾一切卖房,但我媳妇不同意,说还背着债,孩子以后的路会很难很难......”说实话,我很能理解她的心情。人到中年,一头是怀胎十月的孩子,一头是生养自己的父母。光是想想要在两者之间做一个选择,就是撕心裂肺的疼。10多年的交情,我很想帮助他,但心里又很纠结。人命关天,应该先救人再谈别的,可治病是个无底洞,万一又复发了呢?还钱是遥遥无期,可不借吧,心里又实在是过意不去,纠结了半天,转了1万块钱过去。对于他来说,也许只是杯水车薪,但多少也是我的一点心意。说实话,人到中年,每增长一岁,身上的重担又多一分,自己也有父母需要赡养,儿女需要养育。很多人表面上看似光鲜亮丽,其实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生怕有点风吹草动,就掉进冰窟里出不来了。在现实面前,我真的做不到和年轻时一样,把情谊看的比什么都重了。疾病、事故、意外都是人生旅途上的暗礁,指不定哪一天也自己也会挨上一记重锤。想起之前看过的一则新闻。35岁的周立军在上海打拼多年,兢兢业业挣工资、买房子,但最近发生的事将他逼得几近崩溃。这天夜里,他的母亲捂着胸口突然倒下,被家人紧急送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是室间隔穿孔,简单来说就是心脏破了个洞,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唯一的办法就是先用ECMO来替代心脏,让破损的心脏得到休息,等情况稳定后,再把破洞缝上。但ECMO的开机费就是4万多,之后每天还有5000多的维持费用,还不算后面手术的费用。还没等他盘算清楚,又听到医生说,这场手术的风险大到不可想象,出血、血栓、感染等,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很有可能前功尽弃。成功率可能只有30%。周立军愣住了,不仅是高达70%的死亡率,还有每天上万的费用,更为现实的是,就算花了钱,也可能人财两空。留给他考虑的时间不多了,因为如果不做手术,可能连今晚都撑不过。本以为只是简单的胸痛,转眼就要为母亲的生死作决定,他背着家人哭了。一边是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一边是压得喘不过气的治疗费,他不停地在算着自己有多少钱……都说父母恩情大于天,但他除了是儿子,还是丈夫和父亲。孩子患病,家长大多会砸锅卖铁、不惜一切,而年迈父母患病,成年子女首先权衡的是钱,是以后生活是否会被拖累。若能负担得起,没人会纠结钱与生命哪个价值更高。没进医院的人,根本不知道钱有多不经花。进了医院,就会知道那点钱就像在长江里打了几个鸡蛋,根本拍不出啥浪花。拿最常见的癌症来说,住院费、医药费、护理费、设备使用费等,随便一圈下来可高达几十甚至上百万,轻易就能将一个家庭几代积蓄全部没收。如今的我们,万事顺遂的时候,一切看起来都还过得去。但意外一旦来临,大多都招架不住。不敢想,万一哪天我倒下了,年迈的父母如何安享晚年,孤身的伴侣如何支撑整个家庭?我们很难避免一辈子不遇到这些事情,也无法避免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冲击。但是有两样东西是我们可以决定的:第一,是面对苦难的态度。第二,是未雨绸缪的准备。至于如何准备?思来想去,发现其实也没太多的办法,就两条路:1、在利用好杠杆的同时,还要不断增加收入、控制开支,掌握尽可能多的存款,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2、对于结余比较少、收入增幅比较慢的群体,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和家人的保险配置齐全,用尽可能少的钱,把自己不能承受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本文不推荐任何保险产品)大家都知道,一直以来都在建议大家一定要把保险配置齐全,那是因为,这些年我在医院里见证了太多这样的悲剧,而这些悲剧很多时候都是一份很便宜的保险就能解决的事情。借此机会,想再给大家做点简单的保险科普,都是很实用的知识,希望大家耐心看完。相信大部分人群都已经参加了城镇医保或者新农合,因而可能会觉得已经后方无忧,那你就错了。虽然国家这些年一直在医保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每年的灵魂砍价都能登上热搜。但在感谢国家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国家的医保只是基础医疗保障,毕竟并不是万能的。比如,医保可报销的药品有2600多种,在市面上15多万种药物中只占很小一部分;而且在医保起付线以内、封顶线以上、报销比例外和医保目录外的医疗费用,都是要自己承担。保险的作用就是在遇到疾病、意外等风险时,帮我们承担风险,把损失降到超低。假设一场病可能要花费80万,经过社保报销和医疗重疾险赔付后,没花一分钱,剩余100万拿来补偿患病后5年家庭收入损失,生场病也没影响家人正常生活。但一定要注意,保险不能瞎买。保险本身是有很高的门槛的,涉及金融、医学、法律三方面知识交叉。因为不懂相关知识,还有部分业务员为了提成进行销售误导,以致于很多人买贵、买错,甚至最后赔不了钱的,大有人在,大家见过的也不止一个两个了。如果有一家专业平台,能清清楚楚告诉我们究竟买了啥、能保啥、该花多少钱合适,避免大家掉进买错保险的坑,那对我们的帮助会非常大。几番对比之下,还是觉得大童最靠谱:大童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全国性保险服务机构,老牌的正规军。2020年还跻身世界保险中介前20名,是全亚洲唯一入围的保险中介企业。它不属于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是专门做服务的。不会未了解具体情况,上来就推销产品,而是站在我们的立场,从140+家保险公司的产品里,帮忙筛选适合的产品。大家在挑选产品前,都可以去找他们帮忙对比和挑选。体验过他们的保障规划服务,顾问会先了解我的基本情况,询问我的需求,例如:之前有购买过哪些保险产品?家里几口人?家中的经济支柱是谁?想通过保险解决怎样的问题?家庭可支配收入以及保险预算有多少?然后根据我的家庭结构、财务状况、保障需求,站在我的角度,帮我规划了一份详细的家庭保障方案。是真正的1对1量身定制,相比传统机构还能节约30%-50%的费用。保险顾问详细沟通后给出专属的方案拿到方案后,顾问还一对一帮我讲解,确保我能深度了解方案,对自己家庭的保障规划更清晰。真心希望大家都能去预约下这项服务,没有保险的朋友,能知道应该买什么、买多少额度才能解决家庭的问题,以及花多少钱才合理;已经买了保险,顾问也可以帮忙分析已有保单,帮忙看看买的值不值,方便及时查漏补缺。特意争取了50个免费咨询的名额给到大家,先到先得,下文可长按二维码报名领取。圆方你怎么看啊粉丝专属福利
2023年4月27日
其他

美国离“华人集中营”又进了一步

[本文2249字,阅读约需7分钟]-人,是健忘的。记不住150年前的事情,也记不住90年前的事情,甚至记不住6个月前的事情。-150年前发生了什么?1882年美国在国会通过了第一个排华法案,宣布“绝对禁止华工入境十年”。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华人太多了”,“将挤占白人的生存空间”。-90年前发生了什么?“毒蛇就是毒蛇!无论它是在哪里孵化的!!!”1942年2月2日,W·H·安德森在《洛杉矶时报》发出了这样的言论,矛头直接指向在美的日裔美国人。-6个月前发生了什么?去年十月,一个新闻引起了中国科技界和投资界的震动:美国最新的出口管制规定首次禁止“美国人”,支持中国某些高端芯片的“开发”或“生产”,这些芯片可用于推动中国军事、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等领域发展。这项规定所涉及的“美国人”包括拥有美国国籍的公民和持绿卡的永久居民,主要针对的就是华裔。美国对于中国的制裁,从美国技术,到了美国人。这三个发生在150年前,90年前,6个月前的事件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些事件和我们今天有什么关系?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美国离“华人集中营”又进了一步前两天,4月11日的时候,美国佛罗里达参议院以38比0通过264号法案表决,该法案将禁止中国人购买美国农用地,以及一些基础设施周边的房地产,于2023年7月1日生效。法案的Section
2023年4月27日
其他

不动产统一登记,房产税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本文4388字,阅读约需13分钟]字越少,事越大!昨天的新闻其实挺多的。比如拜登正式宣布竞选连任美国总统;比如中国全面放开来华人员新冠检测;比如有一个台湾死硬台独分子被批捕;这些事都若有若无的指向一些趋势性的变化……不过可能影响未来30年每个人生活的真正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不动产统一登记。要说这个“不动产统一登记”第一次提出来,大概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2013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提出: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实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改革任务。一转眼,十年过去了。要说登记信息,不就是一个技术问题嘛,何至于用十年时间呢?当然,不是这么简单。信息就是权利,对信息的垄断,从来都是中层管理者博弈的资源。从这个十年的时间长度来看,就知道中间的阻力以及博弈有多大了。很多人一提到“不动产统一登记”,就想到“房产登记”,想到“房产税”,事实上,这是远远小看了这个“登记”。这一次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在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会议上宣布,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所指的“不动产”的范围远远超过房子。这个不动产包括,从城市房屋到农村宅基地,从不动产到自然资源,覆盖所有国土空间,涵盖所有不动产物权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建立。那么,这个“统一登记”会改变什么?以及未来“房产税”会出台么?或者以什么样的形式出台?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不动产统一登记,房产税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
2023年4月26日
其他

谁在“炮轰”曹德旺?这次一定不要让“这些黑手”再溜了!

[本文3071字,阅读约需9分钟]早上起来,有点冷,本来想多赖赖床。不过今天是“工作日”,作为“打工人”,圆方又还在北京出差,所以还是从被窝里爬起来,准备去洗漱,锻炼活动下,然后“满怀热情”投入工作学习。洗漱的时候,圆方习惯听听当天的时事热点,一方面和社会同步,一方面也算找找选题。今天一打开手机,平台就接连给圆方推了好几条关于“曹德旺”的信息,就像一盆冷水从头浇下,让圆方一下就清醒了,或者说一下子就“警惕”起来。这些文章的题目,诸如:《曹德旺公开炮轰特斯拉“恶意”涨薪》《曹德旺:年轻人高工资不利于年轻人奋斗》《曹德旺:宁肯捐100亿,也不给年轻人加工资》这些“耸人听闻”的题目,犹如一把把利剑,直指曹德旺曹董。其中这一篇传播最广。《曹德旺公开炮轰特斯拉“恶意”涨薪》文章里面的每一句话,似乎都戳到普罗大众,特别是“广大打工人”的不满,让老百姓看了,感觉不骂曹德旺两句,就不行!但是,稍稍对企业经营,对曹德旺曹董有一点了解,就会感觉这个事情处处透着诡异。首先,工资高低本身从来都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企业决定的,有的时候看似高工资,但是考虑到招聘成本、培训成本、离职成本、风险成本、工作强度,高工资其实并不高。所以,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从来不存在任何一家企业“恶意”涨薪,或者“恶意降薪”的问题。其次,工资高的行业多了,金融行业、直播行业、医疗行业哪个工资不高?跟制造业抢人的企业从来不只是制造业。很多年轻人离开制造业,不是去了其他服务业,而是因为其他行业能够提供相对更高的工资。在人力资源可以充分流动的市场,任何一家企业的工资高低,从来不会搅动全行业的大局。曹总作为纵横商场数十载的优秀企业家,不会不懂这些。最后,特斯拉是造车的,福耀是做汽车玻璃的,你见过哪个乙方公开场合指责甲方内部的管理问题的?(就算真有问题)所以,在还没有经过调查的时候,圆方就断定这99%是一个“假新闻”,但是为什么这么一个“假新闻”会有这么大的传播力?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谁在“炮轰”曹德旺?这次一定不要让“这些黑手”再溜了!圆方又做了做调查,认真搜了一下,没有发现任何一家正规媒体报道过曹德旺公开炮轰特斯拉,没有发现任何一家正规媒体报道过曹德旺曾经提及“恶意涨薪”这个词。没有发现任何一家正规媒体报道过曹德旺说过“宁愿捐100亿,也不涨工资”。如果非说这个事情和曹德旺有关系,大概是2009年曹德旺接受过一次采访,那是2009年,在一次采访中曹德旺提及:做慈善和涨工资是两件毫无关系的事情,而事实上福耀的员工薪资水平相比同行高出35%。但是并不是一有收益就要涨工资,因为工资也是按照市场和劳动价值指定的。就是这句14年前的话,被移花接木跟今天的特斯拉,跟去年曹董100亿的捐款联系到了一起。但是大部分普通人不会注意,网上“千夫所指”的姿态已经出来了。不过,你以为这篇文章只是在攻击“曹德旺”么?那你就天真了,这篇文章所图甚大,而且角度非常隐蔽。一篇文章,至少攻击了三方:·
2023年4月23日
其他

让我们永堕“平凡”的五宗罪

[本文10646字,阅读约需32分钟]自从上周六写了这篇《我们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后,这一周的圆方多多少少有些焦虑,因为似乎给自己上了一个略显沉重的压力。毕竟写了一年多的文章,每天2000字的文章可以信手拈来,而10000字的文章希望言之有物其实挺难的。就像第一篇这个,虽然写了不少干货在里面,但是想来大部分购买的小伙伴应该并没有逐字逐段的去阅读,毕竟太长了。现在大部分普通人的阅读能力极限大概就是2000字,一般来说圆方的文章长度超过1800字,完读率就开始直线下降。不过有压力才有动力,不光是对圆方的压力,也希望能够通过文章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同学习。所以写作压力留给圆方,阅读压力就让大家分担了。那么一篇1万字的文章怎么才能让大家津津有味的读下去呢?可能还是需要多一些起承转合,多一些故事性和趣味性。或许才会给小伙伴们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今天的文章,就尝试着更轻松一些,降低一些大家的阅读负担。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让我们永堕“平凡”的五宗罪在这个“管理能力”系列的第一篇,圆方详细列举了管理的五个层级,以及每个层级所需要面临的挑战。(圆方还简单列举了一些解决这些挑战的工具,等到后面再慢慢给大家分享)今天这篇,算是正文的第一篇。主要想详细给大家阐述:“作为普通员工”,在管理中所遇到的的挑战都是什么。你没听错,“普通员工”,或者说就是我们普通人,也要做好管理!可能有小伙伴会问,“自己就是光杆司令,自己去管谁呀?”管理自己!是的,任何一个人,哪怕是普通员工,也都是管理者。因为管理首先是要管理好自己!不要认为管理好自己很容易,能够管理好自己,让自己快速地适应环境,让自己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各种技能和工具,让自己能够达成高效的工作绩效,其实就已经足以超过80%的人了。这真的,真的,真的比想象的要难很多!在过去很长时间的工作中,圆方发现,普通员工中,能够真正管理好自己的,有自驱力的,或者说靠谱的,可能20%都不到。大部分人每天都只是浑浑噩噩的生活,工作,没有学习。很多人感觉,这个时代太卷了,想要出头很难,实际上并不是,在基层岗位上,一个人但凡有责任心,但凡有自驱力,但凡能够自律,但凡能够有基本的能力掌握这个工作需要的工具,出头也就不过三到五年的时间。但是大部分人都是自己荒废掉了。“管理自己”这件事情,这是最基础的,同时也是最难的。事实上,就算随着职级上升,担任了更高层级的管理者,管理自己依然是所有管理的原点和出发点。如果把这个系列认真读完,大家会发现:更高层级的管理者一样会遇到低层级管理者同样的问题和挑战。更高层级的管理者一样会遇到低层级管理者同样的问题和挑战。更高层级的管理者一样会遇到低层级管理者同样的问题和挑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同点在于,一般来说,能成长到更高层级的管理者一般经历过这个阶段,对于这些问题都有察觉,并且往往都掌握了相关的工具和技巧来克服这些问题。不过,也能够看到,有许多高层级的管理者最终出问题,也是往往出在前面很多问题并没有真正察觉并且改变。那么,作为“普通员工”,或者更直接说作为占比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我们在管理自己上面会遇到哪些问题呢?其实这样管理自己的的书汗牛充栋,比如什么时间管理,目标管理,关系管理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很多人学了很多,最后却发现,实际对于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并没有什么帮助。就像上学的时候学英语,尝试了各种背单词的办法,什么一天背多少个,什么联想记忆,什么疯狂英语,最后发现,英语还是学不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看到的都是术,甚至是器。而大部分人的问题,根源在于法,甚至于道。这里先解释一下“道法术器”这个概念。什么是道?“道”就是“原理、规律、本质”,要先把这件事的基本原理和来龙去脉搞清楚,找出其中的主要矛盾,发掘出核心问题。什么是法?“法”就是“战略,计策”,制定宏观的战略,并且有切实的计策,能够直击要害。什么是术?“术”是“战术、技巧”,具体可以实施的步骤,让每个人都能领到任务,各司其职。什么是器?“器”是“工具、技术”,要用上最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不能在这方面落后别人。关于“道法术器”,圆方在十年前听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这里分享给大家:两个人开车从郑州去北京,一个开着奥迪,一个开着奥拓,请问谁先到北京呢?很多人会说奥迪先到,因为奥迪比奥拓好!其实不一定,开奥迪的这个人如果是个新手,开奥拓的这个人是一个赛车冠军的老司机呢,那很可能奥拓也会先到。开奥迪车和奥拓车这叫做器的差别,器是最低层次的,器好并不一定结果会好。驾驶技术称为术,术高于器。所以老司机可能开着烂的车,但可能先到。接着往下问,两个人开车从郑州去北京,一个开着奥迪,一个开着奥拓,开奥迪的人车也好,驾驶技术也比奥拓好,请问谁先到北京呢?很多人会说奥迪先到,因为奥迪车好,技术也好!他就必然会先到吗?也不一定,很可能开奥迪的车好,驾驶技术好,但是他选择走的是国道或者乡村小道。开奥拓的这个人选择的是高速公路。奥拓依然有可能先到。选择什么样的路,这叫做法,法叫做路径,你的选择,你的决策,这是法。它高于术。再接着往下问:两个人开车从郑州去北京,一个开着奥迪,一个开着奥拓,开奥迪的人车也好,驾驶技术也比奥拓好,开奥迪的走高速,开奥拓的走国道,请问谁先到北京呢?很多人会说奥迪先到,因为奥迪车好,技术也好,还走高速!也不一定,三样都好,因为可能方向错了,开奥迪的往广州开,同样是上京港澳高速但是走反了,那么三者越好,离目标偏离越远,这就是从古至今讲过的第四个字,道法术器。道高于一切。所以弄明白这个问题,再去思考,比如学习英语,靠的是一两个工具,比如电子词典,点读笔么??靠的是几个方法,比如联想记忆,词根记忆么?靠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一直都有英语课么?是,这些都有用,但是最关键的是,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英语。学英语是这样,管理自己也是这样。管理自己第一个要想清楚,管的是什么?正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比如《大学》中关于个人成长的路径就很简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尚书·虞书·大禹谟》中记载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当尧把帝位传给舜以及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所托付的是天下的时候也就只说了十六个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那么,今天圆方和小伙伴们分享“作为普通人”,在管理自己中所遇到的的挑战都是什么,其实也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五个字:管住我们的“贪、嗔、痴、慢、疑”。正是这“五毒”,让我们绝大部分人“永堕”平凡,绝难超越自己。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拆解一下。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我们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13010字,阅读约需40分钟]四月份前两周,应该是圆方写公众号一年多,状态最不好的时候。怎么证明这个状态不好呢?两周时间,累计取关大概1000人吧,创下了写公众号以来的最差成绩。虽然圆方这个小小小公众号初心是记录自己每天的学习心得的,但是小伙伴们的反馈也是构建“内啡肽”正循环的关键一环。而小伙伴们的取关,大概也说明圆方的写作状态在变差,这个变差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大概是从4月1日,那一天,圆方开始深度接触ChatGPT。其实知道ChatGPT的时候,挺早了,在2月7日,圆方就写了《GPT、蒸汽机、失业、更好与更坏的时代》,在文章中圆方说:如果说,16年的阿尔法go就像初代的蒸汽机,只能在煤矿抽水,从事特定行业的特定工作。那么23年的ChatGPT,就像是改良后的蒸汽机会快速改变各个行业的效率。也是第一次,传统的脑力劳动者工作效率彻底被机器所追赶,而且越抛越远的开始。不过,说归说,评论归评论,自己真正用上ChatGPT已经到了4月1日(这样想想,自己的执行力好差的样子……),那一天愚人节,使用完之后,被震撼了,的确感觉老天给自己开了一个玩笑。教员1937年在《实践论》中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成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亲自用过ChatGPT之后,圆方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对工作内容的焦虑,对组织变革的焦虑,对孩子教育的焦虑,以及对于文章创作的焦虑。而这些焦虑,是浮在表面上看看新闻报道,所不能感知到的。特别这种焦虑在圆方尝试用ChatGPT写了一篇关于“某运动员和某演员”的文章之后,更是达到了顶峰,甚至一下子感觉不会写文章了。后面几天,经常有小伙伴留言“这篇是不是也用GPT了呢?”“这篇感觉又划水了”。其实也没有,不过可能这两周的圆方,会有意无意的去模仿GPT的文风。大概用了两周的时间,圆方才慢慢从这个“焦虑,迷茫,冲突”的过程中走出来,为了真正理解这次“生产力变革”的意义,圆方中间还专门飞了一趟上海,4月7日,参加了一次AGI的行业沙龙,沙龙上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创业者面对面交流,听他们对于人工智能浪潮的认知和判断。其实听完,学习完之后,反而没有那么焦虑了。因为圆方突然想清楚,这的确是个先进的技术,这的确符合了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也很可能有引领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甚至很大概率会影响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变革的是技术,不变的是人性。如同互联网把我们带入信息社会,的确改变了生产力,改变了文化,改变了很多利益,但是不变的还是人,还是人性。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很多人都听过:“从小到大,听过了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2023年4月15日
其他

通缩?出口上涨?到底是谁拿错了剧本?

[本文4515字,阅读约需15分钟]从去年就关注圆方的小伙伴,一定知道圆方对于2023的经济一直有三个判断。一、出口下降:2023年年上半年,中国的出口会有较大幅度下跌(25%)。并且专门说明,出口下降原因不是中国竞争力下降,或者产业链转移,而是整个世界的需求萎缩。二、通货膨胀:个人估计,三年半之后(26年底)货币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今天的50%-55%。并且专门说明,普通劳动者不用太担心,因为基础劳动报酬也会翻倍。三、就业压力:2023年,就业难会成为一个空前大的挑战,主要因为,我们国从外循环向内循环转变的换挡,世界经济大动荡带来的需求萎缩,以及人工智能的替代。怎么说呢?除了就业压力这个大家似乎都越来越有切身体会以外,其他的两点随着中国CPI数据的公布和三月份外贸的数据出炉,很多小伙伴留言问圆方:“圆方你判断错了,怎么看?”虽然,圆方还没有修炼到“闻过则喜”的地步,但是敢于直面问题,敢于重新复盘自己的判断这点勇气还是有的。毕竟“每次犯错”都是给了自己一个修正思考模型框架的机会,也给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可能。和判断错了一个节点相比,弄懂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错在哪里,想来是更为重要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做个围绕“通缩”,围绕“出口上涨”,做个复盘。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通缩?出口上涨?到底是谁拿错了剧本?先把“外贸进出口”研究清楚: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多重压力之下,中国外贸再次展现“韧实力”。海关总署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累计增速由前2个月的同比微降0.8%转为增长4.8%,进出口分开看:出口5.65万亿元,同比增长8.4%;进口4.24万亿元,同比增长0.2%。如果单看三月,之前主要研究机构一致预期,中国3月出口增长率为-5%,即下降5%,但是实际则增长了14.8%。这个20%的变动,基本上算是“天地板了”。中国外贸出口大增,和圆方判断的不能说基本相同吧,只能说南辕北辙。但是作为普通中国人一员,圆方内心肯定是很开心的。而且以人民币计价的话,3月进口15,541.9亿,出口21,551.9亿。好家伙,一个月顺差干出来6000亿。这个,这个,这个,大概率有点抢钱的节奏了。要知道,2020年,在疫情全球其他地区供应链出问题的情况下,中国才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顺差国。此前,德国连续四年稳居全球贸易顺差第一大国地位。2020年,中国实现贸易顺差3100亿美元(约2550亿欧元),德国位居第二位,顺差额为2610亿美元。20年,中国一年顺差3000亿美元,这个3月份,一个月顺差恨不得就快1000亿美元了。这当然可喜可贺,但是,这么好的成绩是怎么来的呢?圆方认真查阅了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文件:《2023年3月进出口商品贸易方式总值表》《2023年3月全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2023年3月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总值表》需要查阅的可以查看:http://www.customs.gov.cn/大概看到了以下一些有意思的地方。从贸易方式上来看:在进口只微微增加了1.1%的同时,“一般贸易”的出口增加了22.4%,这个当然说明我们国家的商品竞争力提升了,或者说我们的供给能力提升了。但是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中国和世界的贸易不平衡在加剧。同时可以看到,“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口下跌12.1%,出口也跌了9.9%,“进料加工贸易”下跌更多,进口下跌了23.4%,出口下跌了了12.3%。这两项贸易,21年还在增长,22年下半年之后就开始下降。不过这个也是最容易转移出去的贸易,也就意味着那种,简单组装,出劳动力的生意,我们做的越来越少了。不过还有一个“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分别增长了40.7%和25%。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操作。从重点商品上来看:在出口方面,看1-3月的累计数据:成品油出口998亿,同比增长85%,肥料出口145亿,同比增长27.9%,钢材出口1729亿,同比增长47.4%,汽车出口1747亿,同比增长96.6%。怎么说呢,从这几项数据的猛增,大概是俄乌战争带了的欧洲生产能力的下降带来的,包括肥料什么的原来俄罗斯也是主力出口商。(不过这些产品出口的暴增,大概这也是今年以来,这个空气质量感觉不怎么好的原因吧)从主要国别上来看:从出口来看,1-3月,对欧洲出口下降7.1%,对美国下降17%,对日本下降2.4%,对加拿大下降17.1%。怎么说呢,从这个角度来看,2023年上半年,圆方一开始判断的,外贸要下降25%,大概率是说的过来的。但是有很多地方神奇的增长了。对东盟增长了18.6%,对俄罗斯增长了47%,对非洲增长了19.3%。大家琢磨一下,要说世界范围过去经济一不好,都是这些地方经济先出问题,这些地方先没有美元,也就没有了购买力。但是今天这些地方都在“大手笔”的从中国买东西。那么,他们是在用什么“货币”支付呢?而他们的这些“货币”又是怎么来的呢?或许这些问题背后,就是最近一段时间特别火的,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的原因。(参见《“去美元化”的荷塘效应》)简单做个总结:2023世界特别是欧美需求的确是熄火了,这个从2023年1月香港整体进口和出口额分别为3163亿港元和2909亿港元,同比分别下跌30.2%和36.7%。以及2023年2月,美国集装箱进口量与2022年2月相比,下降了25.0%。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洛杉矶港口,洛杉矶港2月份的吞吐量为487,846标准箱,同比下降了43%,就能看出来。但是,中国用某种意义上的“马歇尔计划”,稳住了“我们国家自己”的出口,(这里划重点“我们国家自己”)。比如一直要“替代中国”的越南,据统计,越南第一季度纺织品和鞋类订单下降了70%到80%。而电子产品出货量同比下降10.9%,3月份出口同比萎缩14.8%。为什么,越南东西比中国便宜,但是买越南东西的的少了,买中国的反而多了?因为,买越南的产品需要美元,而买中国的产品,可以用人民币。所以,正如政事堂在《中国填补了美国的生态位》中所说:并非我们有多大的野心,而是美帝抛弃了运营50年的全球化社群,我们不得不站出来,去满足群友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人民币,正在替代美元,成为世界其他国家购买力的支撑。所以,复盘到这里,圆方需要承认,判断错了。虽然预见到了世界贸易因为美国加息收水周期,一定会带来巨大的需求萎缩(的确,美元经济循环区的需求在崩塌)。但是并没有预见到,中国政府,会有如此大的决心和能力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会有这么大的魄力和实力去填补美元潮汐的生态位空缺,同时这些投出去的人民币,会这么快的转化成购买力,填补了我们出口的缺口。正如同圆方小看了美国政府关键时刻的“不要脸”和“无底线”,在加息周期“扩表”,临时修改法律,强行扭转市场。圆方也小看了中国政府关键时刻的“魄力”和“担当”。逆美元周期而动,主动承担起世界经济压舱石和稳定器的职能。所以,判断错了吧,也并不懊恼,正如开头所说,中国外贸出口大增,和圆方判断的不能说基本相同吧,只能说南辕北辙。但是作为普通中国人一员,圆方内心肯定是很开心的。再说说通缩。额……因为外贸的逻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关于“货币购买力”的这个问题也需要有调整,但是这个推演可能会变得有些复杂。之前美元有一句讽刺的名言:「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问题」,因为美元放水的时候,大量美元跟随美国投资到了其他国家,从而推高其他国家通胀,而随着这些投资在当地升值之后,美元收水撤回的时候,又会挤破当地的资产泡沫,过去这个游戏美国玩了很多次。但是这次,当美元潮汐从很多国家撤出的时候,人民币第一次补位进去了很多国家,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很多人民币,并没有在国内泛滥,而是有一部分流到了海外其他国家。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M2增加12.7%,但是CPI才0.7%,刚刚够M2的零头,环比CPI还在下降。要知道,正常情况下,要求去除通胀后的GDP要到12%,才意味着货币没有超发,没有通胀但是这可能么?这么多钱印出来,但是CPI却很稳,也就意味着很多钱可能流出去了,去了哪里呢?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海外投资,有一部分又变成了其他国家的购买力又买了中国的产品和服务。那这样算下来,从长期看(2026年底)我们将迎来的到底是通胀呢?还是通缩呢?咳咳,大概率吧,还是通胀,因为美国这一轮大概率是抗不下去了,这一轮加息周期已经快到了极点。3月20号的银行业倒闭危机,要不是美联储紧急放水几千亿,要不是美国宣布无限兜底,这个大雷肯定就爆了。本来美国的计划通过加息缩表,美元回流想着是它把别的国家先挤爆,然后收割,现在发现,别的国家有人民币提供的“购买力”还能再抻抻,但是美国,特别是美国的盟友,是已经抻不住了。但是,一旦过了极点,美国大概率会再来一轮疯狂地“放水”,
2023年4月14日
其他

仁者无敌

[本文2318字,阅读约需6分钟]昨天外交部记者会上宣布:应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邀请,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将于4月13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同一时间来访的还有欧盟“外长”(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这个“结伴”出行,让人不禁想到前几天4月5至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结伴”访问中国的情况。为什么最近欧洲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不断来访中国?这个从马克龙最近的发言就能看出来。马克龙从中国离开后,下一站就到了荷兰。马克龙4月11日抵达荷兰,展开了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这是法国总统23年来首次访问荷兰。马克龙在全球的奔波,核心议题只有一个,“欧洲的独立自主”。他在荷兰发表讲话:“一旦一个国家失去主权,或者选择依靠其他国家,那我们的国家将无法为自己做主,我们要自主选择盟友和合作伙伴”独立!这个说的就是欧洲的外交政策一直被美国通过北约所操弄和控制。为什么最近一段时间明眼可见的欧洲慢慢与美国离心离德?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有意无意的向中国靠拢?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仁者无敌什么是“仁者无敌”?有人说,仁,是仁慈。也就是说,即便是敌人,只要我们有一颗仁慈的心,就能感化和战胜敌人。这个对么?当然……不怎么对……借用当年某偶像剧的一句话:“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嘛?”如果这句话不够劲道,那这句“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或许更能表现出一个态度。但是,为什么在中国的“普世”价值观中,是“仁者无敌”,而不是霸者无敌,强者无敌,勇者无敌呢?这个“仁”到底在说什么呢?仁,这个字,其实在中国文化的分量中,是很重的。如果有一个“汉字”影响力排行榜,大概“仁”这个字,以及它所蕴含的意味,能排进前十。《礼记中庸》中说:“仁者人也,亲亲为人。”《论语颜渊》中说:樊迟问仁。子(孔子)曰:“爱人。”《墨子·经说下》中说:仁,仁爱也。《庄子天地》中说:“爱人利物之谓仁。”基本上,百家争鸣时期,各个流派都讨论过“仁”这个字,以及如何定义“仁”,虽然解释略有差异,但是都把“仁”定义为了一个很高的境界。那到底什么是“仁”呢?在圆方看来,是一种“发心”。很多时候,“发心”错了,没有了“仁”,很多事必然是不可持续的,也就是不符合“道”的。《论语》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大概意思是,一个“仁”的人,是有“同理心”的人:“自己想要的,也是别人想要的,那自己就要帮他。自己想得到的,也帮助别人得到;自己想达到的,也帮助别人达到。”那么,我们看看这个“发心”。你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么?想来大部分是希望的,那么一个有“仁”的人,对待其他人,也一定是希望对方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的。而一个没有“仁”的人,或许是出于自己的欲望,或者是出于自己的贪念,为了满足自己,或者达成自己的目标,会去损害和伤害其他人的利益,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仁”了。对于个人是这样,对于国家也是这样。国与国之间,就像人与人之间,因为有比较优势的存在,分工产生效能,合作带来进步。每个国家在自己生产效率越来越高,现代化程度越来越深,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越来越丰沛的时候,自然而然也是为世界做贡献。如果这个国家也希望其他的国家都像自己一样,能够过上“好日子”,那么这个国家就是在实施“仁”道。为什么最近一段时间明眼可见的欧洲慢慢与美国离心离德?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有意无意的向中国靠拢?因为美国实施的是“霸道”,而中国所实施的是“仁道”。2022年,“中国式现代化”这个词第一次被系统提出,当时圆方还有一些不解。为什么把这个“词”提到了如此的高度,定成了我们的“中心任务”。今天慢慢理解,因为包括中国,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希望“现代化”,中国希望,亚洲希望,美洲希望,非洲希望,欧洲也希望。而中国和美国不一样,中国希望世界都能够“现代化”,大家一起把日子越过越好。而美国要求的则是:中国人如果都过上美国人的生活,世界将陷入悲惨境地,所以中国不能发展,更不能现代化。在美国眼中,中国不能发展,那印度呢?东南亚呢?欧洲呢?想来都是一样的。欧洲与美国的合作,欧洲政治家自己都承认:“这让欧洲掉进陷阱,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就连俄乌冲突,中东冲突,这都成为了美国掌控欧洲的把柄。炸毁北溪管道,挑动地缘危机都和美国脱不开关系,为的就是从欧洲掠夺,来填自己的大坑,让美国能够彻底掌控欧洲的经济。反观欧洲和中国的合作,中方拿出了十足的诚意,不仅中国政府秉持的正确立场,而且两国签订的合作更是覆盖了方方面面,包括空客拿到了巨额订单、签订了船舶合同。中法的合作完全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是双方处于比较优势,惠及双方的行动。“仁者无敌”并不是说,一个“仁”者,不会面对困难,不会面对挑战。而是在“仁”者心中,他希望自己好,也希望其他人好,他的心中没有敌人,没有对手,有的是朋友,有的是伙伴。他要做的,就只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如果说“仁”者也有必须战胜的,那就是自己!听党话,跟党走学习时间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有本质不同,西方现代化那种两极分化、掠夺别国等道路我们不能走也走不通。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我们将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向前推进。--2023年4月12日广汽研究院调研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台岛上空“真实”的声音

[本文1992字,阅读约需6分钟]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今天(10号)早上8时30分开始,台湾地区花莲北区接连传出4次不明“爆炸巨响”,引发民众惊慌。花莲各地民众都表示听到“嘣、嘣”的爆炸声响,原以为是附近在拆除房子,直到接续传出第2声、第3声以及第4声,才惊觉不太对劲。台湾的网络社群纷纷涌进留言询问:“这个声音令人恐惧”、“这次音爆的距离感觉超近”、“不是远方传来的音爆,感觉就在屋顶而已”、“狗狗全都躲起来了”。有网友说巨大爆炸声音“大到家里的门窗都在震动”。正当台湾地区民众摸不着头脑的时候,东部战区上午同步发布一个短视频,题目是《台岛上空的声音》,配的文字是:东部战区继续位台岛周边组织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东部战区空军轰炸机执行对陆打击任务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台岛上空“真实”的声音东部战区发布的这个“台岛上空的声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4月8日至10日。按计划在台湾海峡和台岛北部、南部、台岛以东海空域组织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的一环。不过这个“台岛上空的声音”展示的是9号的演习,9日当天空军战机正在执行对陆打击任务,其中一位飞行员在报告抵达台岛北部附近空域后,指挥员发布命令:“开启火控雷达,对目标进行锁定”,飞行员随后报告“发现敌情”,指挥员发布命令:“实施模拟饱和攻击,精确毁瘫”。那花莲群众今天上午的声音到底是什么?很大概率是这次演习的又一突破。这次“联合利剑”有一些突破,想来有关注的小伙伴,都清楚。比如第一次山东舰参训,第一次突破第一岛链,第一次不设禁航区但同时全面封锁等等……每一次围台,都会更近一步,而每进一步,每一个台湾地区人民能感受到的都是越来越“真实”世界的声音。什么是真实?很长时间我们都会有疑惑,大陆这么多年的发展,台湾地区人民看不到么?为什么还会有各种“大陆人民吃不起茶叶蛋”的梗在台湾流传?包括这次马英九在大陆访问时,称赞大陆高铁速度快,宽敞舒适。先是台媒中视新闻出现一则消息,指的是马英九在从武汉坐高铁去长沙的过程中,大陆的高铁故意开到350公里/小时,“秀”给马英九看。然后是台湾台中市交通局长王义川声称,大陆高铁没有靠背、马“被骗了”。中国给马英九展示的是“特供版”。人,是很容易被影响的,如果你每天打开电视,登上网络,甚至打开教科书看到的一直都还是大陆如何贫穷落后,是如何依赖台湾才能吃得上饭,那么你也很容易对这些新闻信以为真。一方面是这样不厌其烦“虚假宣传”“信息茧房”的功劳,另外一方面则是人“更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台湾地区曾在上世纪70-80年代经历了较快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上很多都领先大陆这边。台湾社会,特别是大部分普通民众对此种变化的心态是复杂的。有些人乐于做“鸵鸟”,根本不愿意了解大陆的真实发展情况。还有一些人明明知道大陆发展情况,却不愿意承认,甚至污蔑、抹黑大陆社会。正如同许多被“电信诈骗”,被警察叔叔劝阻几十次还想要给骗子打钱的受骗者一样。当我们站在局外的时候,想着,这么简单的骗局,怎么会有人上当呢?但是当身处其中就感觉鬼迷心窍,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被骗子引导逐步越陷越深。其实背后的逻辑是,一旦如梦初醒,一旦恍然大悟,就知道自己输了,就知道自己之前错了,而人性很关键一点就是不认错,不服输。所以宁愿蒙眼狂奔,也不愿真实的看看自己当下的问题。今天许多的台湾人就是这样,隐隐约约感觉到哪里不对,但是让他们睁开眼就看世界,又没有这样的勇气。这样的事情当然不只是那些被蒙蔽的“台湾人民”,很多企业也会有类似的问题。比如以恒大为代表的一系列“高周转”房地产企业,在17年之后,其实很多问题已经暴露,不过依然在蒙眼狂奔。直到“三道红线”碰壁,才开始急刹车。这也是陷入到了“信息茧房”,不肯真正面对现实的原因。这次的“联合利剑”演习就像“三道红线”让很多死忠台独分子感觉到撞了南墙,而演习中所发出的“声音”,也希望能像暮鼓晨钟,震醒许多台湾人民,让他们不再沉浸在蔡英文民进党编制出来的幻梦当中。与此同时,那些清醒过来的人,可以跟着马英九的行程,马英九访陆的视野,看到一个真实的大陆,以及一个真实的中国。这一次马英九率领了20多名台湾青年一同访问了多个大陆城市,也让他们见识到了大陆社会发展的速度与实力。真实,是最强大的武器。1989年,叶利钦访问美国期间曾经去休斯敦的一间超市参观,据说那次经历最后促使他彻底摒弃苏联的政治理想。叶利钦在自传中说:当看到美国超市货架上摆放着的成百上千种商品以后,他第一次为苏联人民感到一种绝望的伤痛,像苏联这么一个潜力巨大、本应极为富裕的国家竟然沦落到贫穷的状态。自那以后,叶利钦对苏联不再抱任何幻想。而苏联,也随着自己最高领导人信念的消失,而轰然倒下。而不管是“联合利剑”,还是“马英九访陆”,这些传递出来真实的声音,回荡在台岛上空,一定会让更多的台湾同胞,看到真实的未来。听党话,跟党走学习时间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2023年4月10日
其他

“去美元化”的荷塘效应

[本文2368字,阅读约需7分钟]这两天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新闻一个接着一个。3月30日,我国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采购交易在上海完成,交易是中国海油与道达尔能源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达成的,运输的液化天然气来自中东国家阿联酋,此次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成交量约6.5万吨。3月30日,巴西政府表示,巴西已与中国达成协议,两国交易可以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直接以本币进行贸易结算。巴西贸易和投资促进局(ApexBrasil)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预计这将降低成本,同时促进更大的双边贸易,并为投资提供便利”。再往前看,3月27日,印尼银行业监管机构就表示,印尼的银行正准备逐步淘汰万事达卡和VISA卡,同时推出自己的国内支付系统。3月28日报道,在当天举行的东盟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将讨论通过本地货币交易(LCT)计划减少对主要货币的依赖。有的媒体说,这说明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得到重大提升,美国霸权正在加速崩塌,各国手中的美元都会尽快出手,都会换成人民币,美元霸权土崩瓦解已进入倒计时!人民币国际化会有这么乐观么?美元霸权还能维持多久?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去“美元化”的荷塘效应首先,需要明确两个概念。一个是“人民币国际化”,一个是“去美元化”,这两个并不是一个概念。去美元化是世界各个国家的诉求,而人民币国际化则是中国的诉求。而完成了“去美元化”的世界,也未必会接纳“人民币国际(meiyuan)化”。本质上,货币也是一种商品。根据高中政治课本的内容,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而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作为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统一表现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现在的情况是“美元”这个一般等价物越来越不好用了,使用美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成本”越来越高了,“风险”也越来越大了。美国在历史上一直是国际投资者的“避风港”,危机时期的资金经常被转换为美元,投资者采取这种做法以在其他经济体躲避风险。而正是因为如此,美国才热衷于在世界各地煽风点火,制造危机,给全球资本带来恐慌,完成一次次收割。但是,美元不好用,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就好用了。这就说到了第二个话题,等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还有几关要过。首先,人民币想被各国接受,至少要做到可以用人民币买到自己想买的东西。过去40年中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今天制造业大国地位,决定了基本上可以用人民币买到除了“极少数”如“高端芯片”以外的所有产品。我们的生产制造能力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其次,人民币想被各国接受,还需要做到中国有大量进口的需求,也就是用人民币买东西。如果我们只出口,不进口,人民币也是很难出海的。比如这次,为什么很多国家接受人民币结算,因为他们接受的是我们用人民币去买东西。当年美国也是因为有了马歇尔计划的“大撒币”才有了美元的国际地位。而在三月这个节点,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地方接受人民币,背后关键在于美国购买力快速下滑。3月30日,越南官方公布,越南货物出口成交额预计为295.7亿美元,同比下降14.8%。2023年一季度,货物出口额预计为791.7亿美元,同比下降11.9%。而其中,需求下滑最快的就是美国。美国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需求的下滑,带来了整个越南出口的下跌。而不单单是越南,世界各国出口都是这样,大家东西都卖不出去,这个时候中国挥舞着人民币,大家才会考虑接受。因为,虽然人民币的流通性不如美元,但是至少中国愿意买东西呀,中国有购买力呀。最后,人民币想被各国接受,要做到”安全”。用美元买的天然气可以送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用人民币买的天然气会不会因为各种原因被阻拦呢?2014年中俄签署的《中俄货币互换协议》,可以看作去美元化的开端,这关键在于,中俄之间的贸易是可以得到两国的保护的。但是中国跟东盟的贸易,跟非洲的贸易,跟南美的贸易,在运输环节,安全环节会出问题么?很难说,不过想来,以美国的“性格”,它大概率是不会允许大家伙安安稳稳,开开心心的过日子的。所以想来,中国的远洋运输贸易,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该出意外了。说了这么多,并不是不看好“人民币国际化”,而是想说两个概念:一,世界现在追求的其实是“去美元化”,而不是“人民币国际化”,世界各国希望的是逃离“美元的诅咒”,但不是被第二个一家独大的货币所影响。二,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国际化”都不是一拍脑袋,一纸文件。而是来自于自身持续生产和服务能力的建设,来自于富裕起来的购买力,以及保卫自己财富的能力。这很难,真的很难。而今天看似不可动摇“巨无霸”的美元体系,已经裂开了一条缝,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从一条缝到整个崩溃需要很久的时间,其实不然。经济学中有个“荷塘效应”:假设第一天,池塘里有一片荷叶,一天后新长出两片,二天后新长出四片,三天后新长出八片,可能一直到第28天,我们也只看到池塘里依然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有荷叶,大部分水面还是空的,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到第29天荷叶就掩盖了半个池塘,又过了仅仅一天,荷叶就掩盖了整个池塘。美元体系的崩塌也是这样,当整个市场有10%的组织抛弃了美元之后,离美元整个体系的崩塌可能也就不剩多久了……因为这道裂缝,在前面可能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已经被刻下了。听党话,跟党走学习时间我们要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不搞排他性贸易标准、规则、体系,避免造成全球市场分割和贸易体系分化。要探讨完善全球投资规则,引导全球发展资本合理流动,更加有效地配置发展资源。——2013年9月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2023年3月31日
其他

为什么企业声誉应该被保护?

[本文2568字,阅读约需7分钟]昨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除了一些常规的规范性工作以外,专门提到了企业家声誉。会议上介绍,今年,国家网信办准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具体开展的三方面治理工作:一是依法依规及时处置网上涉企业的六大类虚假不实信息,具体包括捏造事实、主观臆断、歪曲解读、恶意关联、蓄意炒作和翻炒旧闻等。二是依法依规处置网上涉企业家的六大类侵权信息,具体包括泄露个人隐私、诋毁侮辱谩骂、虚构私生活话题、关联炒作负面新闻、捏造违法犯罪事实、违规使用姓名肖像等。三是严厉打击网上恶意损害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甚至从中牟取非法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有人说,这是给企业以及企业家“护身符”,作为公众人物不应该有隐私;也有人说,这种“偏袒”是不是一种对普通人的“不公平”,还有人说,难道不应该着重保护工人农民工的声誉?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为什么企业声誉应该被保护?关于声誉,想先和小伙伴们一起复习三个成语。众口铄金出自《国语.周语》中的“众心成城,众口铄金”,“铄,消也,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消也。”大概意思是,众口一词的舆论,能够把金子融化掉。积毁销骨出自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讲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三人成虎出自《韩非子》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不过,写出这个“预言故事”的庞恭,还是没有逃掉“三人成虎”的命运。他辞行后,“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中国企业家在舆论场,一直以来都是弱势群体。可能有小伙伴会说,企业和企业家“有钱有势”,动不动就是“一个小目标”了,怎么还会是“弱势群体”呢?这个要从一个整体的视角来看。首先,中国不光有大企业,更多的还是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其实才是“舆论伤害”的重灾区。截止到2022年6月底,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1.61亿户,当然这1.6亿包括个体工商户等,如果看中小微企业,这个数量已经超过5200万户。所以当我们讨论企业家的时候,不要把目光就盯在那几个大企业身上。而是要看到这几千万普通的企业和企业家。大企业,是有足够的“舆情费用”的,每年的广告投放以及相关的社会网络,多少是可以做到和各个媒体处好关系的。但是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则不是这样。很多时候一条恶意剪辑的视频,一条抹黑污蔑的“据知情人爆料”,可能就会让踏踏实实在一个小地方经营多年的企业关门歇业。其次,社会公众的注意力是有偏好的。可以做一个调查,“一个是坏的意外,一个是好的意外。过一段时间之后,哪个意外留给人的印象会更深刻呢?答案是坏的意外。对大脑来说,好消息和坏消息是不对称的——坏消息总是比好消息重要,坏新闻总是比好新闻给人们的印象更深刻。如果一个人平时对你都很好,时间一长你可能就不在乎了;有一次他突然对你不好,你对他的印象就可能永久地发生改变。对于企业也是这这样,一个企业特别辛苦的服务好了99个客户,只有一个客户不满意,抹黑宣传,公众可能给这个企业的打分不会是99分,甚至不会是80分,大概是低于60分。而且抹黑造谣的新闻为了博眼球,传播会很广,而辟谣阐明真相的新闻传播范围就很有限。很有可能的结果是,一个证明是虚构或者是歪曲的新闻,但是给公众留下的坏印象已经无法消除了。最后,现在媒体和金融的联动性空前提升了。对于一些有影响力的自媒体,针对企业的一条“差评”,或者“恶意解读”的评论,可能直接就会影响到股价的涨跌。而这里面,有大量的套利空间存在。随着我们国家注册制的实施,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在之前很多年,企业上市前,会有许多媒体明里暗里过来要求“投放广告”,或者要求“赞助”。否则就会卡在你上市的节骨眼去“曝光”,这种事情已经成为了一个“明规则”了。而绝大部分企业还是会选择“破财消灾”。负责任的说,80%的大企业在上市前通常都经历过“媒体”这一关。而生活中80%的小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也基本上都或多或少感受过“媒体”的关怀。原因也不复杂,因为媒体掌握着伤害企业“信誉”的能力,而信誉又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那么,在很多媒体看来,企业就是一只羊,什么时候没钱了就去薅薅羊毛。那么为什么企业声誉应该被保护?又应该如何保护?企业的生存环境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民营中小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如果一个企业败于市场竞争那么无话可说,属于正常的新陈代谢,但是如果一个企业败于媒体的勒索,败于无良的构陷,败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三人成虎。让一个本来能够为社会提供好的服务,创造更大价值的企业倒下,或者因为丧失信心黯然离场那是不是太可惜了?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声誉,并不是说不能指出问题,事实上只有指出问题让不好的企业退出市场,市场才会越来越好。关键点在于,媒体指出问题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给自己多要点广告费?是为了蹭热点给自己博流量?还是为了自己实现“按闹分配”让企业“破财免灾”?或者是自己可以直接在资本市场变现?初心不同,动作自然不同,结果自然也不同。如果所有的媒体都是从流量为导向,以利益为导向,那么舆论环境只会越来越差,而当劣币驱逐良币,没有人想着去做一些建设性,发展性,有增量事情的时候,大家都是想着存量争夺,最后被伤害的一定是我们每一个人。听党话,跟党走学习时间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2020年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公平应该如何定义?

[本文2088字,阅读约需6分钟]有小伙伴说,圆方这几天煲鸡汤的水平与日俱增。这几天连着写了三篇关于个人成长和层级跃升的文章,分别是:《对于人生真正重要事情的坚持!》《为什么人生起步阶段,资源这么重要?》《很多努力,只是在感动自己》怎么说呢,小伙伴们反应不一:认可的呢,觉得写的特别实,不认可的呢,觉得写的特别虚。听懂的呢,觉得这话还用说?没听懂的呢,觉得这话说的有啥用?的确,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不完全一样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能够唤醒的,都是因为你们三观一致或者类似。但是这个社会的根本逻辑,就是很有意思,大部分人群的认知,就是少部分人群的财富来源。财富和认知一样,都是呈现金字塔型。而其中认知最大的一个区别之一,就是对公平的看法。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公平应该如何定义?什么是公平?之所以聊这个问题,是因为在那篇《孔乙己,时代,与你我的机会》中,有小伙伴留言:“读书改变命运思维与现实的碰撞,其实说到底,只是一个公平罢了。”圆方回答:“首先需要定义公平。”什么是公平?关于这个问题,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哲人都做过论述。特别是中国,其实自秦统一天下,废除封建,实施郡县制之后,公平其实就是中国人内在的一个诉求。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南宋初年钟相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明末李自成起义时高呼的“均田免粮”太平天国“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看到这些历史,背后都是公平的诉求,至少是打着公平的名义。西方呢?也是这样,对公平的追求本质上是现代政治框架的基础。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说:平等即在于同样地对待同样的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说: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的人的威胁。西塞罗《论责任》中说: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苏格拉底《理想国》中说:公正的和所有一切美的和好的行为都以美德为基础,那么,由此可见,公正和所有的美德即是智慧。不过,如果认真去看中西方古代的政治和哲学思想中看,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不同,西方更多追求“程序公平”,而东方更多追求“结果公平”。这一点从近现代法律的特征也能看出来,法律是公平正义最坚定、最有力的维护者。中西方法律越来越呈现趋同的趋势。不过能够看到,西方尤其是英美,更加追求“程序正义”,而东方则相对更加追求“结果正义”,这也就是为什么“辛普森杀妻案”可以在美国被接受,“张子强悍匪”当年可以在香港为所欲为。但是这些事情在今日之中国不可想象。所以到底什么是公平呢?圆方读大学的时候读的教育,大一的时候写过一个essay,主题就是,什么是教育中的公平。如果你是一个老师,你把所有时间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同学算是公平呢?还是把时间分配给更需要的同学,让大家达到一样的水平,算是公平呢?当时,圆方也的确为这个问题挠破了头,文章最后论点和得分不重要。但从此植入了“公平”的标准是不同的概念。回到今天的主题,公平应该如何定义?人人生而平等?这一点大家认可么?那如果一个人一出生就是看不见,就是听不见,就是跑不了步,那ta和其他普通人相比,不管是机会公平还是结果公平,哪个公平能100%真正获得吗?或者说一个孩子出生在美国,还是出生在伊拉克,或者是出生在乌克兰,他们的机会公平吗?或者是最后结果大概率公平吗?这个例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较少,但是比如我们的脱贫工作,在脱贫之前的确有很多孩子因为经济问题,没有机会上学,接受义务教育。那ta们和城市的同龄人相比,公平么?现在的人也在处处追求公平。然而人心不平,也是普遍的现象。但凡有人有事的地方,总少不了抱怨的声浪。指责社会不公不平,愤慨他人靠关系上位,遗憾自己因没有被公平对待而错失良机。但是换个角度,换言之,如果是自己得到了机会,别人丧失了机会,自己会不会觉得是自己应得的?或者在自己孩子身上,自己给孩子请家教,报课外班的时候是都想过,这是对其他孩子的不公平么?事实上,讨论公平应当如何定义。今天的很多年轻人所讨论的其实是“结果的绝对公平”。包括这个问题,“读书改变命运思维与现实的碰撞,其实说到底,只是一个公平罢了。”本质上是什么?就是只要我做了,就必须有结果。我认真准备了考试,就必须拿到高的分数。在这种视野下,世界是单一衡量维度的,而且衡量维度还必须是以ta有优势的维度去评判。这是公平吗?啰里啰嗦,其实想说。公平其实无法被完全定义,只能被实践,而实践的过程中也不可能照顾到所有人,只能取一个动态的平衡和底线。如果说必须找一个底线……那大概是“全面依法治国”吧。听党话,跟党走学习时间要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继续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解决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2020年11月16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很多努力,只是在感动自己

[本文2758字,阅读约需8分钟]在大前天的文章《孔乙己,时代,与你我的机会》中,点赞最高的一个留言是这样的:“努力也找不到工作那是什么原因呢?”圆方回答:“有没有可能,所谓的努力,只是在感动自己?”前天的《对于人生真正重要事情的坚持!》以及昨天的《为什么人生起步阶段,资源这么重要?》分别解释了“一个人想要层级跃升”要坚持什么,以及一开始要注意什么,算是填了两个坑。虽然掉粉掉的厉害,但是的确有帮助到一些小伙伴,所以就打算再就这个主题写两篇。(不过小伙伴们的点赞,转发,在看也三连支持一下呀)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很多努力,只是在感动自己嗯……一说到努力大家能想到什么?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些是努力么?当然是,不过仅仅这样,做到“勤奋,坚持,立志”就能够逆天改命,层级跃升么?当然……不行。事实上,践行上面三句话的努力,大部分时候只是在“感动自己”的努力,对人生有帮助,但不大。那什么是真正的努力?这个可能一开始不好定义,不过我们可以先看看什么是“无用的努力”来参考。一、忙碌忙碌是努力么?很遗憾,并不是。看上去很努力。天天早九晚五的工作或学习,双手忙的停不下来,一直给自己找事做,但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拿到了什么成果?取得了什么成绩?到底做了什么事?很多人脑袋空空。二、加班加班是努力么?很遗憾,并不是。虽然很多组织都要求都是“996,白加黑”,加班好像是特别努力的体现。正如有的货车司机恨不得一天开18个小时。有的外卖小哥希望一天送100个单子。但是这种堆砌时间,就是努力么?三、激情激情是努力么?很遗憾,并不是。很多人受到了刺激,或失恋了或上司批评,或朋友升迁,突然努力一下。就是常说的“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没有持久的动力
2023年3月27日
其他

为什么人生起步阶段,资源这么重要?

[本文1846字,阅读约需6分钟]在前天的文章《孔乙己,时代,与你我的机会》中,有小伙伴留言:看到你回复了几次“去你有资源的地方”了。所以,关系和资源其实是高于能力和学历?的确,在之前的文章中,有很多小伙伴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自己找工作,有两个单位都还挺好,到底要去哪里会比较好呢?一般来说,圆方都会回答:去你有资源的地方。那么,对于年轻人来说,关系和资源,与能力和学历相比,到底哪个更重要呢?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为什么人生起步阶段,资源这么重要?其实如果昨天的文章大家认真读了,应该能够明白,想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就不得不协作,而协作就需要相互信任。其实每个人想要上升一个层级,关键在于如何构建信任,但是信任的构建是如何达成的呢?现实生活中,信任是怎么来的呢?这里给大家推荐:麦肯锡信任公式。什么是麦肯锡信任公式,据说是咨询公司麦肯锡曾经对于内部的一个培训教材里面总结的公式,大概是这样的:信任=资质*可靠*亲近/自我利益取向·
2023年3月26日
其他

未来动物园

未来——一个可以让人展开想象的词。未来是一个让人神往的地方,今天我坐在书桌上看着关于未来的书,心里突然蹦出一个想象:如果在未来我开了一个动物园会怎样?我的脑子里如江水一般涌入无数想象。接下来,有请我,带你走进我的动物园。我的动物园门前有一个高大的玻璃门,如同一座高山立在门口,进园后,如同奇境一般。一道边上长着嫩草的可自动移动轨道在路上躺着,这样你就不用走路,一上去就可以“不动就行”。最主要,它是节能的。如果你想看动物,可以从轨道上下来,按道边的标示去看动物。比如我想看蛇,找到蛇的标示,从对应地方下来就行。尤其是如果你找到了蛇就可以从屏幕上观看讲解。你也可以坐电梯到里面亲身体会,不过你在电梯中动物是伤不到你的。来这边,我的动物园的游玩区可有趣了,入场前,可以在门口的大屏前选择动物,为什么呢?入场后就知道了。入场前,你要穿上纳米做的安全服,还会有个机器人跟着你。入场后我们会进入一两个教室大的房间,整个也都是玻璃的,外面的人可以看到我们,我们也可以看到外面。然后,从一个门中出来一个你选的动物,不过你不用害怕,有机器人在呢!机器人从不失手,保证你是安全的,这样你就可以放心大胆的与动物互动了!不过要注意,如果你伤害了动物,机器人会让你身上的安全服变成充气服,后面会发出气体把你推到门外,但不伤害你。如果你要问,如果机器人伤害动物怎么办?那你不用担心,机器人绝不伤害动物。这里,如果你还是害怕,就可以到VR升级体验馆,你会有VR眼镜,选场景,开始就行。但在这里,我们还会给你一个手套,会给你真的在和猛兽打架的感觉。我的动物园还有很多东西,每一样都神奇有趣。如果人类未来技术能支持我真的开了一家这样的动物园,那请你一定要来。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对于人生真正重要事情的坚持!

[本文3612字,阅读约需11分钟]昨天写了一篇《孔乙己,时代,与你我的机会》,没想到收获了很多好问题,感觉一周的写作主题都有了。大概有哪几个呢?有小伙伴问:努力也找不到工作那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可以写一篇:《很多努力,只是在感动自己》有小伙伴问:你说的道理都懂。现实的问题是:读书改变命运思维与现实的碰撞。其实说到底,只是一个公平罢了!这个可以写一篇:《公平应该如何定义》有小伙伴问:看到你回复了几次“去你有资源的地方”了。所以,关系和资源其实是高于能力和学历?这个可以写一篇:《为什么人生起步阶段,资源这么重要》有小伙伴问:人生真正重要事情的坚持可以展开说说吗?这个可以写一篇:《对于人生真正重要事情的坚持!》既然承诺了“明天一定”,那今天就来落实一下这个“承诺”。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对于人生真正重要事情的坚持!其实能真正读懂这个题目的小伙伴,圆方猜,并不是很多。因为这一句话中间,其实有三个主题,或者说隐含着三个问题,而每一个问题背后又有着很多逻辑链条支撑。今天周末,吃着果子昨天做的蛋糕,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果果做的紫薯+咸蛋黄+现烤蛋糕胚为基底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孔乙己,时代,与你我的机会

[本文1929字,阅读约需6分钟]孔乙己,火了。火的是新时代的“孔乙己文学”。诸如:“如果我没上过大学,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但是没有如果”;“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之类的“孔乙己文学”引发热议。一些大学生在公众号、头条、知乎等平台的评论区留言,大体意思是:“在思想上无法接受从事学历门槛低的工作,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读书学习没有意义。”本身是青年人的自嘲罢了,多少有一些自我调侃消解的意味在,毕竟“心仪的”工作的确难找,还不能抱怨两句嘛。而这个“孔乙己文学”火出圈,是因为央视网的一个评论,大概是这么说的:“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而这引发了更大热度的讨论,更多人参与进来,讨论的话题也逐步从“青年人的自我调侃”,转变到了谁造成了现在青年人找不到工作,没有机会的局面。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孔乙己,时代,与你我的机会这两天的这个“孔乙己文学”的讨论,让圆方不由自主想到了当年美国大萧条的一个名场面。一个男人,背着一张纸板求职,上面写着:我会3种技能,会说3种语言,奋斗过3年,有3个孩子,我已经失业3个月了,但是我只需要一份工作。那个时期,同样的场面还有很多:有把竞争优势写在身上的。有希望得到一个机会的。还有孩子帮父母找工作的。有传闻说因为就业压力极大,曾有6个哈佛大学毕业生竞争一个电梯司机的岗位(未找到确定的信源)。不一而足,对照今天的“孔乙己文学”先说观点。首先所谓孔乙己文学的出现,其实说明今天的中国社会,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还是有挑挑拣拣,寻寻觅觅,骑驴找马的机会的。就业市场并不是“量价齐跌”,最多算是一个“分化”市场。但是,也要注意,就业市场会有传导性,悲观情绪会放大焦虑,很有可能在年中毕业季,这种“文学性的调侃”就会转变成实质的“量价齐跌”。其次,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社会安全网还算是比较密,不管是家庭的支持,城市的机会都足以让其能先解决眼下的温饱问题,否则不会还在“坚守”。但是,也要注意,如果内循环不起来,如果就业得不到持续改善,那么这个社会安全网想来也不会支撑很久。圆方因为工作的关系,一直一直最关注的就是就业方面的内容。过去一年,关于就业写了几十篇。2022.3.16《1600万新增劳动力,是福是祸?》2022.3.22《大学生多少钱愿意干家政?》2022.4.25《广阔天地,大有作为》2022.5.29《“保就业”真的能保住么?》2022.7.02《可怜天下父母心》2022.9.06《不读书,不奋斗,不生育,年轻人怎么了?》2023.1.17《普京失业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人失业》2023.1.23《你如何在2023,再次抓住机会》……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没有就业就没有社会稳定和发展。但是,但是,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时期能对任何人做出允诺,你学了什么什么什么,就能什么什么什么。或者用更加“理性”的逻辑性阐述:任何希望在不确定性社会,追求“确定性”的行为,都会导向整个社会和自己收获更大的“不确定性”。大家还记得那个抱怨的收费站收费员么?她是怎么说的:我今年36,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相信这个收费员在进入这个单位的时候,一定是觉得自己找了个金饭碗,是在追求确定性,但是结果呢?说个更极端的例子,有人觉得有一门手艺是不是就安全了,可以一劳永逸了?也不是!比如小偷,这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职业。现在还多么?今天无现金的生活,让他无从下手,几乎人人都不带现金出门,一切都靠手机支付。而偷手机也很难,因为人人走路吃饭都在看!干掉小偷的不是警察,而是微信和支付宝……所以回到“大学生”的“孔乙己文学”,是所有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么?当然也不是,但是比如一个学插画的大学生,如果你不会用Chatgpt,你一天的创作比不上机器5秒的工作,那么为什么市场要选择你呢?不光今天如此,二三十年前也是这样,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打字员这个岗位曾经是个非常风光的的角色。我记得当时有句时髦的话,“世界上手指最灵巧的人就是钢琴家和打字员”,可见那时打字员的地位有多高端。但是今天呢?如果一个大学生说,我的专业是打字,ta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么?所以,不用放大对于“孔乙己文学”的焦虑,因为这样的事情每个时代都有,大部分高等教育,学以致用是偶然,学了没用才是必然。那么,真正让一个人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又是什么呢?是那些对于时代的洞察,是那些对于机会的把握,是那些对于人生真正重要事情的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学习时间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2022年12月31日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美国正在死亡,美国梦已死(兼论为什么“3.20”是历史节点)

[本文5426字,阅读约需17分钟]“美国正在死亡,美国梦已死!”这句话不是圆方说的,更不是某个被指责为“战狼”和“小粉红”的中国人说的。这句话是代表了超过一半普通美国人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说的。两天前特朗普声称:“我们的国家正在死亡,美国梦已死!”“美国的爱国者被逮捕,像动物一样被监禁,而罪犯和左派暴徒却被允许在街上游荡,杀人放火”。值得注意的是,这句话不是在传统的“大众媒体”,bbc或者cnn说的,也不是什么推特或者tiktok说的,而是在特朗普自己创立的社交媒体“真实社交”(Truth
2023年3月19日
其他

困难,发展,与我们的时代剧本

[本文2628字,阅读约需7分钟]今天,在新任李强总理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有美国记者问:中国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李强总理回答中间提到了困难,他是这么说的:说到困难,大家都有困难,今年我们的困难也不会少,但是,大家想一想,哪个时候、哪一年没有困难呢?今年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呢?圆方看来,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内部的问题其实在于新一届领导班子是不是真的能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或者简单说,最难的矛盾是“改革”,是能否在从外循环转向内循环的时候,打破过去的利益屏障,从而用“改革”带来新的增量。而外部的问题则在于“开放”,在美国所主导的“全球化秩序”无以为继的今天,我们是否能抗住“开放”的大旗,避免被围堵绞杀。在昨天的文章《沙特与伊朗,与你我有关!》后,有小伙伴留言说:我觉得,这件事以后,我们和美国的攻守之势易也,圆方怎么看呢?圆方回答:还早……战略反攻大概还有10年吧。我去年的问题就在于,总是期望毕其功于一役。实际上,对于向上阶段的强者,不赌就是赢。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困难,发展,与我们的时代剧本如果说,2022年,当我们听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候,或许很多人还将信将疑。但是到了2023年,相信哪怕是最乐观的人,也都感知到了“世界线”的变动。虽然似乎今天的“美国”还很威风,还在不停的煽风点火,但是在“美国构建的全球帝国”边边角角,已经开始出现了松动。虽然2022年美国带领其小兄弟围剿了“俄罗斯”,但是在过去这一年中,不管是日本还是欧洲这些美国的“小兄弟”,反而都成为“物价冲击”最严重,“出口衰退”最厉害的地区。跟着“大哥”混,肉没有吃到,自己还损兵折将,一时可以,长期这样下去,大哥已经不能靠利益拉拢,只能靠“暗杀”这样的武力去威慑的时候,人心思变。美国已经不能单单靠“软实力”就控制整个世界。各方稍稍有“实力”的诸侯,其实都在摩拳擦掌,静待天变。比如这次的“沙特伊朗”跳过美国和解,放到十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也是“逐鹿天下”这个成语的由来,正是因为美国所构建的这个“全球秩序”的崩塌,才给了中国和其他这些期待和平,期待发展地区构建“新秩序”的机会。但是,这是否说明中美的“攻受之势易也?”,并不是。一、美国的对手本质并不是中国。美国真正的对手,其实是内部的利益集团。美国不是没有资源,不是没有技术,不是没有能力。问题在于美国内部的利益集团太过“贪婪”,连把世界一半的“增量”喂给美国,都不能填饱其胃口。就像罗马帝国的崩塌,本质上不是罗马帝国的哪个对手做了什么?而是在于其内部出现了不可逆转的结构化问题,美国也是这样。他已经被利益集团彻底绑架,要不然川普也不会天天呼喊“maga”了。二、中国要做的从来不是击败美国。干掉美国对中国有什么好处么?几乎没有,就想记者招待会上总理所说:去年,中美贸易额近76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中美两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从对方的发展中受益。中美可以合作、也应该合作。围堵、打压对谁都没有好处。中国要的从来不是击败美国,中国要的是发展,要的是安全,要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不要把美国变成我们的竞争对手,击败了美国我们国家就发展了么?其实未必。不过,如果美国非要限制中国发展,非要打破中国和平安全,非要永远让中国老百姓只能做国际分工最底层,最辛苦,收益最低的工作,我们也一定是不愿意的。三、“美全球帝国”的崩塌,不是美国的崩塌。应该说,2023年,具体点就是2023年3月,再具体一点应该就是在去年《2023,世界会更好么?》预言的2023年3月20日。大概就是“美全球帝国”秩序崩塌的开始。在过去一周中,不管是中东的和解,还是美国内部银行的“闪崩”都意味着现在美国所构建的这个全球秩序“摇摇欲坠”,只差最后一个更大的黑天鹅事件。但是“美全球帝国”的秩序崩塌,并不意味着“美国”的崩溃。相反,如果在秩序崩塌中美国能够清除掉那些一直在美国身上“贪婪吸血”的利益群体。或许大部分美国普通人过的比今天还会要好很多。所以,中国真正要做的,其实不是击败美国,而是如何在旧秩序崩塌以后,去建立新秩序。而这个过程,大概需要至少十年。未来十年,可能在人类的历史上会记载成为“失序十年”或者“混乱十年”。而只有十年后,当各方都认同了“新秩序”的倡议以后,“新秩序”才有可能被构建起来。这难不难,当然很难。不过回过头来想一想,当年“日不落帝国”的荣光在一战中散去,威尔逊不远万里地跑到了巴黎,并且还带了他引以为傲的十四条原则,想成立了一个国际联盟。但是,最后“美国”因为被排挤,最终没有在协议上签字的时候。美国是否也觉得很难呢?应该是很难的,而1919之后的十年,美国还经历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萧条,这是不是很难,也是很难的。而等到美国真正能够主导世界秩序,也是在25年后的“雅尔塔”会议上了。所以我们看到,从旧的秩序崩塌,到新的秩序建立,大概需要30年的时间。而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不过是旧秩序崩塌的前夜,而在这个时候,就去希望新秩序建立起来的荣光,想来是早了一些。所以圆方说:不要期望毕其功于一役。实际上,对于向上阶段的强者,不赌就是赢。而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个大时代,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所拿到的剧本,大概就是100年前的美国人所拿到的这个剧本。但是想要演好这个剧本,一定还有很多困难等着我们。最后还是用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回答作为结语吧:我们从来都是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实现新发展的。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从小听得最多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等,都很励志,讲的都是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中国人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压倒。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长风破浪,未来可期”。对此,我充满信心。听党话,跟党走学习时间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2021年11月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
2023年3月13日
其他

沙特与伊朗,与你我有关!

[本文2778字,阅读约需9分钟]这几天,就连两会的消息都没能盖住“沙特伊朗和解”的热浪。而想要弄明白这个事情,可能要从七年前说起。2016年1月4日,沙特阿拉伯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引发国际原油市场震动。原因在于伊朗有人群集聚“打砸”沙特使领馆。沙特指责伊朗政府不仅不为沙特驻伊朗使领馆安全采取保护措施,反而为冲击、打砸和焚烧沙特使领馆的伊朗示威者提供方便。所以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那么为什么伊朗有人群冲击沙特使领馆?还需要再往前看,原因是2016年1月2日沙特宣布处决47名犯有恐怖主义罪行的囚犯,而被处决者中包括知名什叶派教士奈米尔。那么为什么是在2016年1月份爆发了这场政治危机,导致两国断交?还需要再往前看……2015年7月,伊核问题六国,也就是中俄美英法德与伊朗就伊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2016年1月16日,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将会正式执行。根据协议,美国和欧盟将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和金融制裁。所以,回看七年前,中东和平即将迎来曙光前的一周,中东就爆发了内部彻底撕裂的矛盾。这,是为什么呢?巧不巧?就这么巧!神奇不神奇?就这么神奇!那么,在去年2022年3月14日美国开始进入加息周期前的一周,俄乌冲突正式爆发,让世界资本蜂拥走向美国,完美的契合了美国的加息周期,避免美国证券市场在2022年硬着陆。同时通过炸北溪管道等一系列方式,逼迫欧洲工业向美国转移。巧不巧?就这么巧!神奇不神奇?就这么神奇!如果只有一次巧合,它可能是巧合,但是如果每次都是巧合,那么大概率一定有背后的事情在促成这次“巧合”。很多小伙伴或许会说,圆方你又阴谋论了,沙特和伊朗闹翻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乌克兰和俄罗斯冲突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怎么能说是美国操纵的呢?即便是美国操纵的,和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圆方想说,不仅有关,关系还很大。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沙特和伊朗,与你我有关前两天“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国家,出了一个新闻。立宪民主党议员辻元清美质疑岸田政府浪费防务预算时,提出了一个花3000多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2.98亿元)买“全球鹰”无人机的事情。其中采购共花费613亿日元,维护费用达到了2951亿日元。买的贵维护贵也就罢了,关键是在协议的九年时间里,美国一架全球鹰也没有交货,日本一天都没用。日本在2022年3月份才接收了美国交付的首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被部署在了青森县的三泽空军基地。然而日本刚接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没多久,美国就宣布要退役“全球鹰”无人机,又把全球鹰收回去了。难怪有网友调侃:“美国本来可以用抢的,但是他还走了一个交易流程,日本人都不懂得感恩的么?”对了就是这个号称没有人能发现的,使用成本高达50亿人民币一架的全球鹰,2019年6月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击落了一架,在2020年6月,还敲锣打鼓的发布了当天防空指挥部画面,画面中显示了指挥部追踪全球鹰并将其击落的全过程。所以,为了这么一个实际上发挥不了作用,价格又奇高无比的“全球鹰”,为什么日本要做冤大头呢?答案很简单,安全。而之所以日本要咬着牙打碎了往肚里咽,去为“安全”买单,是因为有“一小撮”团伙,在制造“不安全”。而准确说,这“一小撮”团伙,就是靠着制造“不安全”在过去的100年之间收割全世界的。仅冷战以后,美国发动或挑动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乌克兰内战、叙利亚战争、海上自由航行等一系列局部战争。应该说,冷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一天,不在打仗”的国家。照理说“国虽强,好战必亡”,为什么美国越打似乎越精神呢?这个和“美国”的基因有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先是保持中立,依靠卖给同盟国和协约国各种武器、战略物资,使得美国经济繁荣了起来,出口总额从1913年的24亿美元增长到了1917年的62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初期的美国,凭借高居全球榜首的石油和钢铁产量,给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年卖武器,卖能源。大家或许知道的是美国通过租借法案给了英国很多物资,美国通过武装国民党部队(美械师)给了中国很多支援。但是大部分人不了解的是,二战中美国共有超过200家著名企业与德国有着密切的生意往来,提供着军用物资。而日本更是如此,1938年,美国出口日本的物资共2.39亿美元,其中战争物资占67%,1939年,日本进口石油的90%来自美国,1938—1939年日本军火的55%,军需用品的80%由美国提供。准确说,没有美国,日本根本无力发动侵华战争。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的黄金储备量到了世界的75%,纽约也取代了伦敦成为世界第一金融中心。并且在战后制定了马歇尔计划,控制了欧洲20多年。这种“挑起冲突”,“两头收割”的方式,构成了美国在过去一百多年的行为逻辑,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包括最近的俄乌冲突,俄乌冲突以来,仅美国能源企业,就获利超过2000亿美元,能源还是小头,军工企业更是赚得盆满钵满,清理了库存的同时,利润爆表。不过能源+军工与金融一比,更是小头。通过造成世界安全危机,大量资金避险美国,托住了本应该爆破的美国资本市场,成了接盘侠,美国获益何止十万亿计。而这,和我们每一个人又有什么关系?过去很多年,之所以我们绝大部分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得不到明显提升。其中有一个很大原因,就是美国通过金融霸权,通过资本市场收取了大量的铸币税。应该说全球每一份能源矿石资源的超出,每一份工业生活产品的制造,每一份劳动力的辛苦付出,美国都收了铸币税。2023美国国债突破上限,达到31.4万亿美元。而这个数2019年年底是23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至少靠印钱,在过去三年收割走了8万亿美元(这还不包括资产证券化,以及美国偷印的钱)。但是,2020-2022年,全世界增量财富一共多少呢?2019年世界GDP87.7万亿,2022年世界GDP101.5万亿,一共增加了14万亿。简单算算,靠着金融霸权,美国分得了世界经济增量的将近60%。换言之,如果没有美国作为“中间商”收割走的这60%,那么这个钱可以用来给我们普通的劳动者增加工资,可以用来提升我们国家的财富积累和民生福祉,可以去激活我们的内循环。我们一个外卖小哥现在一个月辛苦能拿到8000元,没有了这个中间商可能就能拿到12000元。而美国之所以能做中间商去“收割”,本质上是通过“不安全”来人为的制造对立。而沙特和伊朗这次和解,就是在对世界表明,或许没有美国这个中间商,世界才能有真正的“安全”。而当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全球共识的时候,当没有人再制造“不安全”的时候,或许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才能真正感受到“岁月静好”,才能真正拥有“和我们付出”匹配的生活。听党话,跟党走学习时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2023年3月12日
其他

“硅谷银行崩盘”应该还算不上这一轮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本文2308字,阅读约需7分钟]昨天晚上,美股大跌。道指跌1.66%;标普500指数跌1.85%;纳指跌2.05%。把美股拖进泥潭的一股重要力量就是银行股。当天,标普500银行指数暴跌近6%,创下两年多来最大单日跌幅。其中,摩根大通股价下跌近6%,市值损失约200亿美元;美国银行跌6.1%;富国银行跌6.3%;花旗集团跌4.1%。而带来这一轮银行股暴跌的关键原因是,硅谷银行的闪崩。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硅谷银行崩盘”应该还算不上这一轮经济危机的导火索硅谷银行,何许“行”也?硅谷银行1983年成立于美国,是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子公司,主要是为风险资本以及创业企业提供贷款。硅谷银行主要服务于科技型企业,成功帮助过Facebook、twitter等明星企业。硅谷银行可能没有摩根,花旗这么出名,不过在新创科技型企业当中还是很知名的。美国硅谷的创新企业包括国内这些年去硅谷的“科创项目”一般startup的开户行都是硅谷银行。昨晚,硅谷银行宣布,因为出售投资组合中的部分证券将导致18亿美元的亏损,决定寻求通过出售普通股和优先股募资22.5亿美元。这种自救举措,被华尔街视为是恐慌性的资产抛售和对股权的稀释。非但没有帮助硅谷银行获得一线生机,反而令硅谷银行暴跌。那这个引发暴跌的“投资组合”是什么呢?这些年,因为美国大放水,长期银行利息被压到近乎于0的水平。硅谷银行用自己的这些存款作为抵押,对外贷款出去,然后又把贷款证券化,对外发行了一种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中美谁会赢得这场“胆小鬼游戏”?

[本文2668字,阅读约需8分钟]2月28日晚,两列火车在希腊中部城市拉里萨市郊坦皮附近迎头相撞。相撞的是载有约350名乘客、从雅典开往塞萨洛尼基的客运列车以及另一列货运火车。两列火车在相撞后脱轨,货运列车被大火吞没,火车头几乎完全被烧毁,客运列车有几节车厢被压碎。根据曝光的公共视频画面曝光,两车时速均达到160公里,撞击后瞬间燃起大火。截至3月1日,事故至少造成36人死亡,另有85人受伤。首先向事故中的伤亡者致以哀悼,在2023年还能出现这样“离谱”的事故有些不可想象。这个不是什么脱轨这样的技术或者意外问题。这个绝对是一个系统以及人为问题。而这个火车相撞,让圆方想起听过的一个“故事”。在19世纪晚期,由于工业革命和美国独立带来的影响,带动了美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美国正式进入铁路时代。为谋求更大的利益,铁路建设上的投资者们处于很长时间的“无序竞争”状态。据说,在最疯狂的时期,为了争夺一条铁路的控制权,在多次大打出手之后,两家铁路公司的董事长,各自坐在车头,相向而行。谁家先从车头跳下去,就代表认怂,要放弃对于这条线路的争夺。而这,被称之为胆小鬼游戏。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中美谁会赢得这场“胆小鬼游戏”?胆小鬼游戏“Play
2023年3月3日
其他

四十万亿,真的要来了么?

[本文2512字,阅读约需7分钟]苦等的中国1月份出口数据依然没有出来,不过今天香港进出口的数据出来了……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7日发表的对外商品贸易统计数字显示,2023年1月香港整体进口和出口额分别为3163亿港元和2909亿港元,同比分别下跌30.2%和36.7%。36.7%这是什么概念呢?1月份的这个数据标志着这是自1953年9月以来最大的下降,1953年9月香港的出口同比下降39.3%。1953年9月发生了什么?1953年9月12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做了题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意义”也宣告了“朝鲜战争”结束。战争本身就是物资需求的吞金兽,而香港又是当时中国大陆从世界获取物资几乎唯一的中转站。所以随着“抗美援朝”的结束,香港的出口一落千丈也是必然的了。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四十万亿,真的要来了么?有媒体说,香港外贸进出口这个数据的下降主要是因为“春节因素”的影响,真的是这样么?看看12月份的数据。去年12月,与2021年同月相比,出口萎缩了28.9%,本身也创下了70年的记录。2023年外贸出口的问题,圆方聊了很多次了。12.30日《2023,世界会更好么?》1.13日《是时候给老百姓发钱了》1.17日《普京失业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人失业》2.03日《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是什么?》2.23日《世界贸易大逃杀》圆方反复提及一个数据:个人判断,在2023年上半年,中国的出口额平均下跌应该会超过25%,而最多的月份下跌可能超过40%。而今天香港这个1月份出口下跌36.7的数据已一出炉,创下了70年内的“萎缩记录”。某个程度上,印证了圆方在去年年底判断。在此之前,相信很多小伙伴或许会对今年出口外贸有一些忧虑,就是大家能想到会降,但是想不到会降这么多,大家伙都觉得圆方太悲观了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里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其实圆方不是“悲观”,也不是什么“玄学大仙”,之所以能够判断,是愿意坦然面对现实,或者说愿意承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什么样的规律,是过去这“四十年”所走过的由美国所主导的这条“全球化”道路,基本已经走到了尽头。随着“美金融帝国”一块块基石的崩塌,随着美国维系这套全球吸血体系的成本,大于他的收益的时候。这个“新罗马帝国”,会像“老罗马帝国”那样,逐渐崩塌。而这个崩塌的过程本身,一定会带来全球秩序的失衡。俄乌冲突是这样,全球需求萎缩贸易大跌也是这样。这也是为什么从2020年10月,在我们抗住疫情第一波冲击,率先复工复产,外贸出口屡创新高的时候,我们的领导人就率先喊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原因。但是,有预期,有准备,有目标,这都很好。但是怎么办呢?外循环向内循环转向应该怎么转呢?要知道外贸可是带动了咱们国家1.8亿人的就业,下降了30%以后,那可是牵涉到5000万人的就业问题。从93年开始的大下岗,标志着中国从内循环经济体制,全面转向外循环经济体制。虽然说没有大下岗所释放出来的劳动力,资金,技术优势,中国沿海地区不可能在过去30年取得如此的外贸优势。但是对于当年下岗的家庭,这种痛也是实实在在的。当年万家国营企业的3000多万职工退出了赖以生存的企业,其中东北的企业有800多万人下岗,占据了全国下岗职工总数25%的份额。而这些企业之所以失去了活力,这些员工之所以失去了工作,根本原因是中国选择了外循环这条道路,而这些企业过去都是为内循环做配套的。这已经是30年前从内循环向外循环转型所带来的“故事”了。那这次呢?要知道从内循环转向外循环,需要的仅仅是重新配置劳动力。而从外循环转向内循环,要求的不仅仅是劳动力的重新配置,更需要的是购买力的重新分配。国家要让更多更多更多的普通中国人,能够买的起中国生产的东西,为中国需求,世界需求这把火接上力。2007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出现负增长,大批农民工返乡,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2008年11月9日,时任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其中提出扩大内需10招,未来两年共需约投资4万亿人民币。后来温家宝总理说,当时他对于中国应对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信心十足,而且每天都在苦思“4万亿措施”的力度够不够,万一不够,更重的拳随时会出台。2022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0%。那在08年的时候,我们用了4万亿,搞了家电下乡,搞了大基建,保住了国内需求的同时,也挽救了世界秩序。(有小伙伴说不该救,要知道那个时候我们外贸占经济贡献2/3)08年用了4万亿,从24万亿到121万亿,15年间中国GDP翻了五倍。面对至少两倍于08年的危机我们应该如何办呢?2022年12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最后强调:新班子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加强学习,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还有几天,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就将选举产生,不知道面对这次远超08年经济危机的局面,新一届领导,会不会再次举起四根手指,说:世界,中国来了!PS:前两天,有小伙伴留言问,为什么圆方在《如何迎接“惊涛骇浪”》里面说:三年-三年半之后(26年底)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大概现在的50%-55%之间。圆方的判断是怎么做出来的,今天算是把这个坑浅浅的填上了。转发这篇文章到朋友圈,让更多小伙伴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同时感谢大家对圆方的点赞、点在看的支持,提高点赞率,在看率,把文章传播给更多的小伙伴从容面对这场危机!听党话,跟党走学习时间新班子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加强学习,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要坚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科学精准问责,为担当者担当。——2022年12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3年2月28日
其他

什么是“核心资产”

[本文3183字,阅读约需9分钟]昨天的《财富密码、巴菲特与“龙头并购概念”》算是填了一个小坑,当然看后台留言,有不少小伙伴似乎还是没有看明白。就像这位读者留言感受的一样:“说半天等于没说”怎么说呢,一方面真提供一个六位数密码,结合今天的第二篇“万万”的《证监会为什么要打击,用风水预测股市?》大家就知道这种利用共识和影响力的“预测”就该被定性为“操纵股市”了。另一方面,真给你提供“六位数密码”的,大概率是盯着你账户上的资金的。实际上,人生的许多道理哈,以及很多认知,也都是“说半天等于没说”,比如,读书是为了什么?圆方认为“读书不是为了钱”,围绕这一句话,圆方在《没有萤光,哪来炬火》写了4000字论证了一下,但是对于没有真正理解的伙伴,大概率也是“说半天等于没说”。人生的道理呀,认知呀也就是那么多。《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很多时候,文字和文章只是传递那种感觉的一种载体,至于能感受到多少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除了昨天填了这个小坑,另一个大坑也是小伙伴们反复追问了很久的话题。“什么是核心资产”,今天简单的也填下坑。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什么是“核心资产”其实这个问题,可能是圆方一直没有回答的原因,最近一周“子明兄”和“万万”都分别写了一篇文章阐述了一下。里面大部分内容,圆方是认可的,在这里先简单搬运一下。子明兄在《通胀时代如何实现财富增值?什么才是核心资产?编辑部关于需求侧改革的讨论》中提到:供给侧时期发展的央企和核心技术在消费侧时期应该也同样是核心资产。但是这些核心资产没有投放到市场上。比如说,银行与石油,它们毫无疑问都是核心资产。但是它们的上市公司不是,它们的股票不是。万万在《资产证券化的几种途径》中提到:成熟国家,重视分红权。新兴国家,重视增值权。不管这个资产,是叫股票、债券、房地产、郁金香还是比特币。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房子,我们不讲什么租售比;同样是股票,我们不讲什么股息率。嗯,可能看到这里的小伙伴们有点懵,感觉他们的思路或许有一些冲突。特别建议,任何有志于投资的和跑赢通胀的小伙伴把这两篇文章认真读“至少三遍”。反正圆方是读了三遍。下面圆方给出自己的定义:核心资产=创造现金流+随时能卖掉再重复两遍:核心资产=创造现金流+随时能卖掉核心资产=创造现金流+随时能卖掉这两者缺一不可,而这个核心资产的估值,等于他所创造现金流的贴现价格。这个世界上这样的“核心资产”多么?其实很少。比特币算核心资产么?圆方认为不算,因为它并不创造现金流。同理,黄金算核心资产么?也并不能算。再说几个,前些年比较火的“p2p”算核心资产么?应该也不算,它的问题在于虽然“创造了现金流”但是,并不能随时卖掉,或者说卖掉的时候折损太多。这种情况,其实出现在很多债权投资上。前两天,阿里拍卖就拍卖了一个债权,这宗应收账款是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对印尼大河镍合金有限公司应收账款,账面的款项金额可不小,约1.8769亿元,最终以3万元的价格成交,连应收款的零头都不到。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能产生现金流的“债权”,安全性、稳定性是极重要的。这样大家可以发现一个“核心资产”那就是“国债”,一般来说“国债”就是标准的核心资产,有“现金流”,同时随时能够卖掉。这也是为什么前面那么多年,我们国家储备了这么多“美国国债”,因为虽然美国在疯狂收“铸币税”,但是“美国国债”的确是“核心资产”。但是“国债”又是收益最低的“核心资产”大概率跑不赢通胀。那我们普通人能够接触到的“核心资产”有什么呢?房子,就是这样一个标的物。但是一定注意,一定注意,一定注意并不是所有房子都是“核心资产”。特别是中国从新兴国家已经开始发展到成熟国家的阶段后。如果一套房子,地段和位置特别好随时能够租出去,同时也能够卖出去。那么它就是“核心资产”。但是如果一套房子根本就“租不出去”创造现金流,也不会有人接盘来买。那么这种大概就是“毒资产”。去年十一月,某财经媒体头版发布了一篇文章《积极做好风险资产价值重估的准备》。里面提到:目前基于金融属性估值的住房,其高房价抬升了经济社会运行成本,压低市场的投资边际收益率,加剧房市的有效需求不足,使高房价很难维持,房地产这一风险资产出现重估定价是迟早的事,且价值重估越早对经济社会的伤害和拖累越小。所以,虽然今年开年之后,随着政策鼓励和金融开闸,房地产市场似乎慢慢恢复了一些活力,但是本质上来说,房子的价值逻辑其实是在变化的。还记得,万万在《资产证券化的几种途径》中提到的么?成熟国家,重视分红权。新兴国家,重视增值权。中国今天已经到了从新兴国家向成熟国家过渡的阶段,这个周期可能是十五年甚至更久,而在这个过程中“分红”权的的价值其实是在慢慢被放大的。而拥有分红权的资产,就是所谓的“核心资产”,但是要注意,有分红权并不意味着要去分红。如果这个“分红权”不能给你带来现金流,那么对于你来说他就不是“核心资产”。这也是子明兄所说的:银行与石油,它们毫无疑问都是核心资产。但是它们的上市公司不是,它们的股票不是。同样的道理,我们看看“首富”们都是怎么做的。对于李嘉诚来说,什么是核心资产?那些内地的地产项目?并不是,而是那一座座码头,一个个隧道,一片片电网,以及可以从一个城市汲取营养的商业网络。这些都是核心资产。所以当李嘉诚“跑了”的时候,只是出清了地产项目,但是那些收“过路费”的核心资产,可是一个都没卖……对于巴菲特来说也是这样,在今年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说:请特别注意,我们持有股票是基于我们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预期,而不是将其视为熟练买卖的工具。这一点很关键:查理和我不是选股高手,我们是选择商业模式的人。1994年我们从可口可乐公司收到的现金股利为7500万美元,到2022年,股利增加到7.04亿美元。这样的增长每年都在发生,就像生日一样确定。我和查理所要做的就是兑现可口可乐的季度股利支票。我们预计这笔金额很可能会增加。巴菲特所说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就是能够稳定带来现金流的企业,能够创造持续成长的核心资产。可能说到这里,小伙伴们又该迷茫了。核心资产好难获取呀,即使有机会,获取的成本也太高了。其实是也不是,一个人想要完成阶层跃升,核心是要有创造核心资产,以及守住核心资产的能力的。举个例子,比如路边有个空置的门面房,你跟房东签署了一个十几年周期的合同,锁定了当前的租房成本(或者价格合适直接买下来)。同时利用自己的专业经营能力,开了一个卖水果的店,这个店生意很好,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持续能够给你带来利润。那这家“水果店”对你而言就是“核心资产”。那这个水果店值多少钱呢?比如这个水果店投入了20万,然后一年能赚20万。很多人会觉得这个店是不是只值20万?其实肯定不是,会有大量的人愿意按60-100万的估值去购买这个店的股份。而你比如出让了20%-40%的股份,前期的投入就能够回来,再去开下一个店。这个小例子,其实就是我们大部分人创造“核心资产”的过程。那你说,我既没有大量的资金,又没有专业的能力,更没有承担风险的勇气,怎么获得核心资产呢?有没有可能再像过去几十年那样,随便在哪里买了几套房就完成了“层级跃升”了呢?嗯……那是属于新兴国家时代的红利,而那个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听党话,跟党走学习时间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内市场需求。——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
2023年2月27日
其他

财富密码、巴菲特与“龙头并购概念”

[本文2048字,阅读约需6分钟]在去年年底的《2023,世界会更好么?》谈及今年的股票投资逻辑时候,圆方提到:2023股票市场会有一波行情,这个行情的主题是:并购2023年会重演十年前2013年开启了那一波大牛市,只是这一波“并购牛”的主角,并不再会是十年前的那一波。在过去几十天,有好多小伙伴不停追问这个“并购牛”的到底会是什么,圆方天天被催,实在是被催的不好意思了,今天会议间隙有点时间,简单给大家说说这个逻辑。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财富密码、巴菲特与“龙头并购概念”这个世界有没有财富密码?是有的。不过美国的财富密码和中国的财富密码路径是不太一样的。在美国,巴菲特是弄懂财富密码的,在昨天发布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每年一度的致股东公开信中,巴菲特谈及伯克希尔的成功之路时表示,是依靠所有者不断的储蓄、复利的力量,并且避免重大错误,以及最重要——搭上“美国顺风”(American
2023年2月26日
其他

世界贸易大逃杀

[本文1945字,阅读约需6分钟]2023年1月份,越南进出口总额465.6亿美元,环比下降17.3%、同比下降25%。出口额仅236.1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了25.9%。2023年1月份,以美元计价,日本当月货物进出口总值为1257.69亿美元,同比下降2.7%。其中,货物出口总值为497.05亿美元,同比下降9.8%;货物进口总值为760.64亿美元,同比增长2.5%;货物贸易逆差为263.59亿美元,同比扩大37.7%,连续18个月出现逆差。2023年1月份,德国的数据还没出来,但是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2月2日发布的数据,经工作日和季节性调整,德国2022年12月出口额环比下降6.3%,为1274亿欧元;德国当月进口额环比下降6.1%,至1174亿欧元。想来1月份的情况大概只会更惨……不知道小伙伴们从这些数据能够看到什么,圆方感受到的是森森的寒意,以及置身黑暗森林中大逃杀的氛围。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世界贸易大逃杀在2022年年底的最后一天,当大家逐步走出“羊村”以后,大家怀着对2023年的美好期望的时候,圆方给大家泼了泼冷水:在《2023,世界会更好么?》中圆方说:个人判断,在2023年上半年,中国的出口额平均下跌应该会超过25%,而最多的月份下跌可能超过40%。在经过的春节的人潮涌动,大家伙都感觉到烟火气回来了,经济要复苏的时候,圆方又给大家泼了泼冷水。在《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是什么?》中圆方说:美国1月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即PMI超预期下降至47.4,继续深陷萎缩区间,连续5个月下滑并降至2020年5月来的最低水平。要知道这个是号称“复苏最好”的美国,那世界其他绝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应该已经处在命悬一线的地步。所以,2023年的中国外贸,真的会如圆方预测般这么惨么?或者说,世界需求会如圆方预测的那样快速萎缩么?很遗憾,直到2月23日,查询海关总署的数据库,数据还没有出来。数据依然停留在12月份的数据。(不过也正常,因为有一个春节因素,2022年1月份的数据也是到2022年3月才公布,可以再等等)不过虽然没有明确的数据,可以证明之前的预测,但是从一些第三方数据也可以窥见一二。2023年,从集装箱运价指数这个周数据能看出来1月份以后就很弱。搜索港口集装箱空箱的情况,也是达到历史(40个月)最严重的局面。不知道大家还记得2021年集装箱一箱难求的新闻不。从海运的运价指数,和港口的集装箱的情况,大概意味着中国出口大概是快速熄火了,回落到了19年的情况。相信可能再有个几周,一定会有许多所谓“权威”说:中国外贸下降是因为中国疫情放开后的快速感染导致供应链短缺。会有许多所谓“专家”说中国过去几年趋于严格的防疫政策限制了中国发展。会有许多所谓“大v”说这是美国与中国脱钩带来的惩罚效果,中国自食其果。实际上,这个出口快速下降跟中国自身关系真不大,主要就是因为美国快速加息把需求给打下去带来的溢出性问题。就是美国过往收割世界金融战中,引爆新兴市场国家惯用的一招。其实对于中国而言,这次世界需求的快速萎缩,并不会是致命的问题。中国毕竟是一个大国,纵深大,潜力足。特别是从2020年就提出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主的思路。就是为了防着今天美国来这么一下。相比与中国,这些年被很多人吹上天的越南,在过去两年承接了很多产业链转移的越南,想来今年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不过,虽然外贸会熄火,我们用内需来接棒,意味着我们的经济问题并不会掉地上。但是需要担心的远不止外贸和经济。巴斯夏说:“商品不能过境的地方,士兵就会过境。”贸易不能打开的国门,就会用枪炮开道。战争,往往是在封闭的管制的国际关系中产生。所以,即便是在今天,想要维护和平,需要的是撤销各类管制,维护自由市场,开放并保护国际贸易,这是人类消除战争的最好方法。而今天的世界,谁在实施制裁,谁在制造分裂,谁在让世界陷入越来越严重的战争阴云当中呢?听党话,跟党走学习时间为了世界更安全,我们都要重视发展的关键作用。世界不能富者恒富、贫者恒贫。必须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切实保障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发展权利,助力落后地区改善民生,振兴经济,标本兼治,消除滋生冲突的土壤。世界更不应走上保护主义、脱钩断链的歧途。必须坚决抵制将贸易科技合作政治化、武器化、意识形态化的图谋。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安全才可能牢固和持久。--2023年2月18日慕尼黑安全会议讲话
2023年2月23日
其他

没有萤光,哪来炬火

[本文3965字,阅读约需11分钟]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一所名为“庐江中学堂”的学校被建立起来。创建者卢国华的人生应该说充满了传奇色彩,卢国华(1866~1927),字实君,号筱襄(又筱湘)庐江县城关(今庐城镇)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卢国华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八股文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先入孙家虃(户部尚书、清光绪帝师)、李鸿章府中任家庭教师。后敕授文林郎,派任湖北枝江知县。旋即调任湖北通城知县,因其秉性刚直,痛恶官场腐败,毅然辞官、拒任回乡。择御史厅老宅开办“师塾”,教授本族蒙童。同时兴办鼎泰矾厂,经营实业,以资养学。1903年建立庐江中学堂后,卢国华出任堂长,亲自撰写校训“集体陶熔,砥砺切磋,以求进益。”并邀请时安徽省著名书法家徐道周题写“庐江中学堂”校名。其学校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伦常大义为纲,以历史鉴及中外政治、哲学史等科目。”为了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卢国华先后变卖祖宅和田产,同时游说地方乡绅,募集资金,修缮校舍,购置图书、仪器,并重新修缮学校门前的文昌路。1927年,国民党三十三军过境庐江,竟然不顾学校反对,将军队驻扎在学校。卢国华去找时任庐江县长,希望地方政府出面与“国军”商谈,结果得罪了国民党军,卢国华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逮捕并秘密枪杀,造成了当时庐江乃至安徽最大的冤案。数年后,在亲朋好友的多方奔走后,此案被平反昭雪。蔡元培发来唁电“筱襄公千古:古道可风,更创新校,奇冤得雪,奈有佳儿。子民挽”。1938年4月,抗日战争期间庐江中学与桐城中学、舒城中学合并,成为安徽省立第三临时中学;在1939年春,又在庐城复学。后几易其名,1952年更名为“安徽省庐江中学”并沿用至今,到今天建校已近120年两个甲子。就是这个庐江中学,在过去两天出了一个“震动教育界”的事。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没有萤光,哪来炬火这所120年历史的庐江中学,前两天请了一位jiaoshou给学生开讲座,讲座前这位jiaoshou故作幽默的跟台下学生闲聊,说好好读书就是为了将来挣大钱,“学生们读书就是为了钱,不要谈什么理想抱负,因为金钱就是力量,有钱就有一切。”说:“如果考生考上了合肥的高校,那么全安徽的女性供他选择;如果考上清北,全中国的女性可供他挑;如果考到国外,全世界的女性供他挑。”此时,台下的学生开始发出嘘声,尤其是在场的女同学反应更强烈。他甚至兴之所至还扯到他儿子到美国读书找了个美国女朋友说:“和外国人生孩子后,能够通过杂交优势改良基因,使基因变得更加强大有力。”“唯金钱论”“物化女性”“崇洋媚外”这三个评价送给这位“jiaoshou”大抵上不为过。而这番庸俗发言激怒了台下这所有着120年历史的学校的中学生们,有个学生直接跑到台上一把夺过其话筒,然后大声批判到:“他!眼里只有钱!崇洋媚外!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名学生的喊话激起在场学生的热情,现场多次爆发热烈的掌声。随后,很多学生离场该名“jiaoshou”继续自己的演讲。关于这个事件,讨论的人很多,在大多数人批评这个教授,表扬这位学生的时候,也有一些大v发出来的“冷静”评论。首先他对于“jiaoshou”的评价是:他忽略的一个问题是,他做这个发言的场合,不是一群中年同龄人聚在一堆的酒桌上,而是给青春期的高中生们听的。其次他对于“学生”的评价是:大口号固然有它的正确性,但一旦讲过了头,对于社会来说,它会带来情绪过热造成的失速,而对个人来说,也必然遭遇伟大理想碰撞惨烈现实时的顿挫与蹉跎,进而产生理想落空之后的失望与萎靡。所以,或许这位“大v”的话的意思是,“jiaoshou”的话也有道理,只是场合不对,而学生的这种“理想主义”是有问题的,学生只是因为年少无知,不理解“jiaoshou”的一片苦心,等他长大了,碰几次壁,也就懂了。听起来苦口婆心,听起来循循善诱,听起来很有道理。不过,世界真的是这样的么?1924年,鲁迅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中有写到这样一番话:凡中国人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倘与传来的积习有若干抵触,须一个斤斗便告成功,才有立足的处所;而且被恭维得烙铁一般热。否则免不了标新立异的罪名,不许说话;或者竟成了大逆不道,为天地所不容。所以现在的中国,社会上毫无改革,学术上没有发明,美术上也没有创作;至于多人继续的研究,前仆后继的探险,那更不必提了。国人的事业,大抵是专谋时式的成功的经营,以及对于一切的冷笑。但冷笑的人,虽然反对改革,却又未必有保守的能力:即如文字一面,白话固然看不上眼,古文也不甚提得起笔。照他的学说,本该去“数麻石片”了;他却又不然,只是莫名其妙的冷笑。对照鲁迅当年的话,对照这个jiaoshou的“内心独白”,对照这位学生的“理想宣言”,对照今天大v的评论。发现,即便100年过去,很多人依然没有变。一个学生,说一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读书”就被扣上了“大词狂热”的帽子。是“大逆不道,为天地所不容”?一个学生,希望好好学习,希望有所成就,希望祖国富强错了么?为什么需要面对这样“不冷静”的批判及“冷笑”?而这样的“大v”是想去改变什么?还是想保留什么?或许都不是,只是大抵上对于中国的进步,中国青年人的理想习惯性的“冷笑”罢了。那这种“冷静”,这样的“冷笑”真的有道理,真的对么?抛开情绪,简单说几句。一,真正做成事需要“理想”占有更多金钱也好,美色也罢,都是大部分人本能的欲望,是一种“多巴胺”刺激。追求这些也谈不上错,我们会看到有一些人会“沉溺”在这些东西里,沉浸在反复去按“多巴胺”按钮的虚幻中。但是,真正给到人力量,让一个人能够“做成”事情的,其实不是“多巴胺”而是“内啡肽”,是那种付出心血,精力,智慧进入“心流”状态后的成就感。依靠“多巴胺”大部分时候是做不成事的,因为一旦没有了刺激,就立刻没有了“做事”的动力。不过世间上大部分事情,其实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做成”一件事,往往是历经磨难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了,“金钱”和“美色”这些多巴胺,还能坚持下去么?而这个时候,理想的作用远大于“欲望”。所以,并不是“金钱”和“美色”不好,只是这些东西给你的力量其实是不足以支撑你去做成一件事情,获取这些“欲望”的。二,社会需要有“理想”的人诚然,因为生命的莫测,社会的复杂,时代的限制。绝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都未必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是我们的确可以看到,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大部分都是被这些有“理想”的人所推动的。过去一百年间,真正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每一个人哪一个又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呢?从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到新一代的创业者任正非,马云,又有哪一个不是心怀理想呢?如果说中国的例子还不够,那么如果仅仅是金钱和美色,就能够推动特朗普高强度的竞选搞maga,能够推动马斯克吃住在工厂去变革上火星么?(虽然他们这些都没缺)而真正推动社会变革,技术进步的难道不是这些“有理想”的人么?三,没有“萤火”,哪里有“炬火”相信很多“冷静”的,“冷笑”的大v,和更多的普通人都还是希望世界,希望国家越来越好的。那种一定要出卖灵魂,恨自己“卖国无门”的还是极极少数。为什么大家很多时候如此“丧气”,如此“悲观”,只是自己被生活,被社会打击的太多,自己对于自己失望了罢了。那面对不好的环境,和屡屡挫败的现实我们应该如何做?既然这个事从庐江中学开始,那我们看看120年前的庐江中学堂的创始人卢国华”先生是怎么做的。应该说,卢国华老先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要不然:他不会出国看完世界之后,又回到那个“腐朽落后”的中国。他不会在功成名就之后,又辞官回家去兴办教育。他不会变卖家产去教书育人,更不会为了守护校园的殒命。如果按照某位“大v”的说法,卢国华老先生一辈子一定是“对个人来说,也必然遭遇伟大理想碰撞惨烈现实时的顿挫与蹉跎,进而产生理想落空之后的失望与萎靡。”是的,他没有像许多留名青史的大人物那样挥斥方遒,改造社会,他只是默默的修了一所学校,而且想给这个学校一个安静的校桌就已经竭尽全力,并且牺牲了自己。他原本可以有更好的生活,他可以在那个乱世移民海外,至少苟且下来做一个官僚也没问题。但是他没有。他就是一个“萤火”,默默的发出一点光。但是,如果没有这一点“萤火”,没有他所创办的“庐江中学堂”,以及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用生命点起的“萤火”所汇聚起来照亮的道路。又怎么有中华民族的涅槃重生,又怎么会有今天这么多“庐江中学”青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最后,还是用鲁迅在《热风》里的话作为结束语吧:所以我时常害怕,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听党话,跟党走学习时间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2021年4月19日清华大学考察讲话
2023年2月21日
其他

《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讲了哪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讲的内容

[本文5149字,阅读约需16分钟]2月16日出版的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一篇《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文章,这篇文章是2022年12月15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关于2022年12月15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时圆方有写文章去阐述自己的理解。(参见《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所感受到的变化》)而今天这篇《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对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会议内容,其实还是能够感受到一些更“细微”的内容。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学习笔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针对2023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一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四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这一点,也和《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以下简称《当前》)的内容相匹配。不过相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上公布的内容,在《当前》中,阐述的更为完善。今天圆方花一些时间,针对这五个章节里面逐条对照整理一下,看看哪些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没有提及的内容。(因为涉及敏感词较多,以及内容相对较多,象征性的收6个豆豆控制一下传播范围)
2023年2月16日
其他

如何迎接“惊涛骇浪”

音频放置文末[本文2682字,阅读约需8分钟]昨天的文章《该来的总会来,做好迎接“冲击”的准备!》大家讨论的还比较多,点赞最高的的一个留言是:圆方再写篇如何做好迎接冲击的准备~多谢作为特别宠粉的作者,虽然周一工作很忙,上午开完会,中午在办公室,还是决定给小伙伴们简单唠两句。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如何迎接“惊涛骇浪”首先,每个人看待生活和发展,不光要有短期纵向历史的视野,更要有长期历史的视野,同时最好也要有横向世界的视野。如果只有纵向历史的视野,那就会认为,我们过去40年的快速增长是一种常态,是应该这样持续下去的,不持续这样增长是不对的。事实上,如果把视野再拉长一些到120年,你会发现,像中国这样长期持续增长的大国,放眼于世界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连灯塔国也没有。(美国是12-18年会有一轮周期性经济危机)。同时,要看看今天的世界,如果说我们绝大部分普通老百姓面对的惊涛骇浪是如何做到“保值增值”,那么欧洲的老百姓的惊涛骇浪则是如何保证“稳定生活”,而乌克兰的老百姓的惊涛骇浪则是如何能够“活着”。事实上,哪怕是我们的烦恼,其实也是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老百姓求而不得的“幸福的烦恼”。所以,有一个横向的视野之后,才能够对“真实世界”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必须要承认,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其实是对老百姓保护最好的国家。放眼全球,在这一次“全球规则利益重塑”过程中掀起的惊涛骇浪中。反而是这两个主角,受到的伤害最低,可能这就是传说中的“商战规律”:一个行业的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老四老五最后都没了……所以,圆方认为,中美双方其实都还是在管控风险,避免最为极端全面战争局面的出现。两方都希望,在不爆发全面战争的前提下,完成博弈,也就是斗而不破。中国希望获得符合我们实力的世界地位和安全的周边地缘环境。美国希望中国臣服于美国实力的世界规则和对中国产业的控制。怎么说呢,这里面的分歧点就在于,大家对于自己和对方实力的评估,其实是不一致的。所以,个人认为,大概率“惊涛骇浪”还是以“经济”对抗为主。那这里面大概就是各自出牌,多维博弈。博弈的赛点之一,大概就是今年3.20(还有35天),也就是美国资本市场引爆世界经济危机开始。需要说明,很多人或许以为圆方说的这个点是分出胜负,其实远远不是。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这有点相当于2020年1月20日疫情在武汉大规模爆发。爆发只是一个开始,后续每个国家如何应对,如何处置,如何化解因为经济危机带来的混乱。才是这次世界秩序博弈的真相。永远记住:混乱才是阶梯说回我们个人,面对危机,今天既然说应对方式,首先要明白大概应对的是什么。个人认为并不是战争这些个问题,应该说,最值得我们庆幸的其实是国家已经帮助我们把最大的战争,能源,粮食,公共秩序风险挡在了外面。对于普通人,大概面对的压力是:因为十几年经济危机爆发,中国需要加大财政金融政策力度对冲风险,同时完成从外循环向内循环过度过程中,对内需的激活。从而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简单说,如何对冲“钱毛了”。个人估计,三年-三年半之后(26年底)货币的的实际购买力,大概为现在的50%-55%之间。(当然,普通劳动者不用太担心,因为大概率基础劳动报酬也会翻倍。)大概这里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消费是的,你没看错,消费。其实如果是投资,在未来这个变动的世界吧,大概率80%的投资都是未必赚钱的,这一个从我们的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就能看出来,因为银行存款利率就约等于“无风险的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所以,如果我们的日常消费会三年半之后翻翻,那么现在花出去就是赚到。花掉的钱才是自己的。比如,今天去做一个全家的体检,不就比三年后做个体检好么?比如今年去想去的,想体验的地方玩一玩,那就去玩一玩,这不比三年后涨价之后去要好么?比如今年报名一个培训班提升一下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竞争力,不就比三年后去学习要好么?其实绝大部分人,做好一些对于风险对冲的储蓄之后,最优选就是消费。抓紧把钱花出去。把钱换成体验,换成健康,换成人脉,换成专业能力。这些在未来五年到十年能够增值,变现的东西。这个或许是普通人的最优选择。中策:做对冲风险的投资这个其实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比如什么资产能够对冲风险,什么资产是核心资产,这些资产怎么买到,又如何去买。以及如何打造“核心资产”,如何用好“核心资产”。这个说起来其实挺难的,可能需要回来专门哪一天空了写一篇“万字长文”来论述这个体系,今天就简单说一条吧。买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成熟城区(入住率80%)的,能够租出去的住宅(不限于新房二手房)。底线标准是年租金收益能够达到房价的2%以上。可能有小伙伴会说,这些资产买不到呀……是的“核心资产”本来就很少,认真去看,还是能找到的。下策:混乱是阶梯,搏一下。(以下内容因为涉及到圆方自己计划做的“超高”风险投资计划,几乎不适合96%以上的人。为了不误导大多数人,所以设成了“收费”模式。绝大部分人不用看,更不用买,看了也没有什么用,按上面两条其实就差不多了)
2023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