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约定(108之26)
(全文4487字,大约需要阅读17分钟)
Ommm⋯⋯
Ommm⋯⋯
Ommm⋯⋯
hiranmayena patrena satyasyapihitam mukham tat tvam pusan apavrnu satyadharmaya drstaye
大家好!
NAMASTE!
拜日式,第26遍:
祈祷我可以不要谈论别人。
很多人可能对题目很陌生,什么是四个约定?其实,这是书名,不是《沈谦谨读书会》成立了吗?顺道给大家推介一本书,其实是两本,一本是《四个约定》(The four agreements),一本是《四个约定实践手册》。作者是美国的堂·米格尔·路易兹(Don Miguel Ruiz)和珍妮特·米尔斯(Janet Mills)
四个约定分别是:勿要随意评论,勿受他人影响,勿要妄加揣测,凡是尽力而为。
表面上看很容易,其实做起来真难!我按自己的理解分开解析一下:
勿要随意评论,说的是语言的能量,说好话,回馈的是好的回报,说坏话回馈的是不好的回报。比如快过年了,你说一句拜年的话,我回一句拜年的话,然后大家都乐呵呵的。而你说一句坏话呢?表面上很爽,但是最终别人是会报复的,你的话越狠,报复越重。
有点宗教化了,不继续了,给大家讲个笑话:有个聋子,有人想要调戏他,就笑眯眯的跑到聋子面前说:“祝你全家死光光,死光光。”聋子嘛,肯定听不到,看人家笑眯眯的,估计是好话,就回了一句:“你也一样,你也一样。”然后很开心的走了。结局怎样大家猜,哈哈。
勿受他人影响。这个不是说我们要去抵抗别人的影响,那是很累的事情。而是你之所以会受人影响,是因为你相信了别人的话,然后被别人的三观左右,最后自己陷入混乱。相反,如果自己不对劲了,又想反抗,这时你又会蛮干,同样是一种伤害。
这一点我花了很久才调整过来,大家看我的文章,不全信,也不会全否定,更不会盲从,始终保持的只有两个字:主见。
勿要妄加揣测。其实是安全感的问题,人为什么疑心病重,是因为没有安全感,于是就整天瞎猜,有时候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放心”。结果经常撒谎的人就有机可乘了。
上一篇《正确的距离》也说到这个问题,不关你的事最好别想太多,无论爱情、友情、亲情,还是什么情,能让自己开心是最重要的事情。不然很容易掉头发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用想,直接去把答案问出来,或者找出来,而不是靠猜。
凡事尽力而为。这一点是最颠覆的,不是按字面上的理解拼命干,而是想办法干好。也就是说尽力而为不是蛮干!
再讲个故事:有人问禅师:“我每天思考四个小时,何时能得解脱?”得到的答案是十年。然后那人又问:“那我每天思考八个小时呢?”得到的答案是20年。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思考越多,解脱的时间反而更长呢?”因为解决事情未必是想得越久效果越好,时间、空间、程度,很多不确定因素,有些事想了就得做,有些事想死了都做不了。
因此,孔子的解决方法最好,有人问他:“三思而后行,如何?”他说:“再思,可矣。”大白话就是:别想太多,想清楚了就干!
好了,介绍书跟做攻略差不多,要讲到你对一个地方特别感兴趣比较好,把一个地方讲死了,就不好了!很多攻略是在害人,不是在帮人。我可不希望自己这样。做读书会也一样,希望介绍到大家对书感兴趣,自己到书里去掘金,而不是跑过来告诉你:“我挖了一周,里面没金子,我们去别的地方挖吧。”
佛珠,第26颗: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这是大实话,不过有点悲观,能量弱的人看了估计不太舒服。我个人觉得站到对面说比较好:“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充满希望的,没有例外的。”
痛苦既然是恒定的,为什么不离苦得乐呢?一个人整天沉浸在痛苦里,这是谁看了都不舒服的事情。时间久了,觉得你没救了,也就把你放弃了。
相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好吗?去追求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满未知,同时也就充满希望,这个才是所有人愿意看到的,包括当事人自己。
最近的丽江殴打致人毁容事件,继续发酵,被打者分手并且写遗书了。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看到的是:她的世界变暗了,在一个阴冷、幽暗的内心世界里纠结、挣扎、自虐。即使法律制裁了肇事者又怎样?有官员由此无故落马,有很多人这个年过得并不开心,然后所有的怨恨又反扑到她身上。除非拿到一笔巨额赔偿,然后整容,过一个新的人生,不然她接下去的人生不会好过。
就快过年了,无论今年收支怎样,起码家人团聚,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乐呵呵的一片祥和之气,这种悲催的事情不会左右大氛围,顶多是饭桌上偶尔的谈资,不会影响吃饭。
我要说的是什么呢?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影响不了整个世界。不要成为别人暴力,或者语言暴力的牺牲品。有些人只是为了拳头或者嘴巴一时之快而已,但是,被伤害的人如果不能看清真相,被卷进那种痛苦里不能自拔,这辈子就毁了。
因此,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影响不了整个世界,只会影响你自己的小世界。最终你是选择痛苦还是选择希望,选择权只在自己手上。你选择了什么,就过什么样的人生,这也是没有例外的!
or:
生活的禅意不在一经一卷中,而在一呼一念中;心态的超凡不在一字一句中,而在一言一行里。活着,就是一场修行;走着,就是一番领悟。有所挫折才有所奋进,有所经历才有所懂得。由理解而实践,这是礼佛的根本,是正信,也是智信。
这一段特别好,好到我都不想改任何一个字了,而是逐字逐句解析一下,好在哪里!
生活的禅意不在一经一卷中,而在一呼一念中。
什么是禅意,禅是zen(日文)、是meditation(英文)、是dhyana(梵文)、是jhana(巴利文,佛祖的方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中文翻译:冥想。延伸出来禅意就是冥想出来的意境,也就是非物质所能表现。
那么,你一定要去经卷里寻找所谓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肯定是徒劳,这种意识形态的精神鸦片应该是一呼一吸一思一念(简称一呼一念)之中去慢慢品味。
文艺点的调个古琴、弹个吉他,动不了手的戴个耳机,两眼一闭,都能进入那个世界。屌丝一点的,无论男女,抽根烟、喝点小酒也能进去。精神世界人人都有,只是你进不进去,进去多久,出不出得来而已。
心态的超凡不在一字一句中,而在一言一行里。
这句更绝,这是不是变相的告诉我们:心态是装出来的!
从字面上理解,心态不在死的书本的一字一句中,而是活灵活现在言语和行动中展露出来,至于是不是装的谁知道?哈哈!玩笑话,别当真。
心态嘛,我用文字怎么表现?只能很口语化的这样写,读者诸君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才能体会到我愉悦的状态,至于我写的时候是喜乐、是悲伤、是纠结,还是痛苦,谁知道呢?所以说装嘛。
回到四个约定上来:不要对别人妄加揣测。你都不知道人家现在是什么状态,猜什么猜?给自己添累而已。活好自己比较重要!
活着,就是一场修行。
活着就是活着,什么也不是,硬是套上修行两个字,瞬间级别高了不少,文字真容易骗人!这也是我不愿意写鸡汤文的原因,太假,还™说的全都对。
我不修行就活不了了?两码事啊!
修行只是一种活法,不是全部,我个人觉得开心比较重要,扫地也可以很开心(这应该不是处女座的专利,打扫卫生真的很爽),没饭吃也可以很开心啊(天天吃那么好,终于有一餐没得吃了,好高兴啊),打败仗也可以很开心啊(我这种人居然会输,太高兴了,哈哈哈哈),我一直觉得开心的人是不需要修行的,不开心的才要。(哈哈,不知道你躺枪没有?修行人。)
走着,就是一番领悟。
在商业上,就变成我比较提倡的“行商”。做生意要到处跑,不要守着店,哪都不去。大部分人屁股一坐下就不挪窝了,今年鸡年,借口更好了。以前电脑时代,讽刺微软的一句话比较好:“Windows只是一扇窗,要体验真实的世界还需要从门走出去。”
言下之意就是:“网络是虚拟的,要过真实的生活还要离开电脑。”
现在好了,电脑挪到手机上了,双脚解放了,外卖也解放了,想去哪,想吃什么都能得到,
有所挫折才有所奋进,有所经历才有所懂得。
一看就是过来人,字字珠玑!
吃过苦才能知耻而后勇!经历了,才有收获,人活越久,最重要的就是经历,这是其他人无法取代的。知识大家都是平等的手段获得的,但是经历不一样,到过不同的地方,认识不同经济不同程度不同阅历的人,给你的体验完全是不一样的。
死读书的时候,我自以为博览群书就能天下无敌。等到真正“独步江湖”的时候才发现不是童话里都是骗人的,而是书里都是骗人的。怎么这个世界跟书里完全不一样?
后来我搞明白了: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人也在变。你只有根据自己的经历,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才能在这个社会站稳脚步,甚至有一席之地。
由理解而实践,这是礼佛的根本。
礼佛?差点想改成学佛。后来想想也对,别看我整天“谤佛”,还把无神论挂嘴边,其实我是很尊重佛祖的。现在很多人是求佛,不是礼佛。你只有尊重一个人,你才能在他那里学到东西。说求佛已经算尊重了,很多人是索取、是交易,这怎么行?
教给你一个道理,只是我们教的人的一个经验,具体怎么实施是你们自己的事。我属于职业讲师,经常遇到这种问题:学完了回去用不好,反而是我们教的人的问题。我们这种活生生的人都会遇到这种奇葩问题,别说佛了!你想去索取什么?交易什么?最终你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你去尊重佛,学习佛,不一定能成为佛,但是很可能比你想要索取和交易的多很多。
因此,这个礼字真不能改!
是正信,也是智信。
信为道源功德母!信铁定是没有错的,只是不能迷而已,迷了才叫迷信。
那么,什么是信呢?正信就是信,正确的信,正能量的信,正思维、正念、正精进的信。详细的我就不解剖了,不然又多1000字最少。我比较想讲的是后面那两个字:智信。
有智慧的信!刚好在迷信的反面,说句难听点的:一般迷信的都没什么智慧,或者说没什么智慧的都比较迷信。
人家都不智慧了,你还去跟人家计较,你的问题就大了!因此,对于孔夫子《学而》里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人是这么解释的:知通智,这句话实际是:人不智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的反面是小人,也就是说:如果你对一个不怎么智慧的人发脾气,你就是个小人。延伸出来就是:不要轻易对不如你聪明的人发脾气。
有点跑题了,打住!智慧是很难衡量的,因此,智信也就很难深入的谈,从皮毛上讲:不迷信最好的方法就是带点脑子的相信。用我们《四个约定》的主题来讲就是:凡事尽力而为(用脑子想,想清楚了马上干,全力以赴的干)!
好了,今天内容比较长,让各位伤神了,抱歉!我是完成任务了,摊尸休息术去!
Om Shanti shanti shanti⋯⋯
此致!
Namaste!
沈谦谨 敬上
2017.1.26.于北京十里河
108系列:
早期比较好的作品都收集在这里:
新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