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中华读书报》2019年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
邮发代号1-201
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2月至11月每月初,我们都会为读者奉上由编辑部遴选的一份书单。我们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图书。望能有助于大家选书读书。
《胡天汉月映西洋:丝路沧桑三千年》,张国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2月第一版,72.00元
“一部中西关系史,主体就是西域、南海交通史,中国与泰西地区文化交流史,它们构成了当今‘一带一路’课题的历史文化纵深”,清华大学历史系张国刚教授这本书旨在面向一般读者讲述相关历史文化。全书大致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一带一路”的历史演进,介绍了上古、汉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期“一带一路”上中西交流的不同特点,涉及人群迁徙、贸易、宗教交流、文化和科技传播、战争、观念变革等诸多方面,知识密度大,包含学界许多前沿研究成果,并有作者个人的独到思考。与众多关于丝路历史的作品相比,本书内容实际上溢出了传统丝路研究的范围。由于是报刊文章的汇编整理,系统性稍弱,好处是一文一题,独立成篇,每篇都有独特视角和看点,非常便于阅读。
《看不见的美国》,[英]珍妮·拉斯卡斯著,何雨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年3月第一版,49.00元
从地理意义上,美国和我们相距遥远,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这又是个和我们密切相关的国家,走近并了解这个国度,仅靠白宫、曼哈顿、好莱坞、NBA显然不够。美国记者、非虚构作家拉斯卡斯在这本纪实力作中剥开美国富强、繁荣的外衣,聚焦矿工、外来劳工、啦啦队员、石油工人、空中交管、卡车司机等保障美国社会基本运转与人力、物资需求的基层群体,从生活状态、职业细节、经济状况等方面,以记者的审视、理性眼光和作家的细腻、写实笔法,将一个个淹没在人群中却有着独特阅历与精彩的人物描摹出来。如同作者在地下矿坑里与矿工对话的那样:“人们对你们了解得这么少,你觉得奇怪吗?”“我觉得,他们可能都不知道这个国家到底是怎么运转的。”作者的写作试图淡化并消解这种遗憾。
《人生海海》,麦家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年4月第一版,55.00元
蛰伏八年后,以谍战小说见长的茅奖获奖作家麦家在这部最新长篇小说中将笔触探及其出生、成长的浙江乡村,进而以此为地域背景,用“我”这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主人公在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历经几番战乱与时代变迁的人生故事。某种意义上,这部作品是麦家在文学上的一次自我颠覆甚至冒险。他写了五年,告别最擅长的题材,笔下世界回到承载童年记忆的地方,对浙江乡村的传统、风俗、是非观念等等有生动的呈现,不止展开人物们在不同年代下的命运起伏,也用他对“英雄”一词的理解来面对主人公的遭遇,慨叹个体沉浮在大时代下的必然与偶然,以及人在命运中打转时所感受到的温暖又残酷的两面。
《拉面:食物里的日本史》,[英]顾若鹏著,夏小倩译,广西师大出版社2019年2月第一版,68.00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拉面热潮在日本兴起,并渐次席卷全球。也是在上个世纪下半叶,速食拉面(方便面)成为日本贡献给世界的一项重大发明。然而,拉面却并非典型的“和食”。拉面起源于何时何地?它如何成为今天风靡全球的一种“日本食物”的?日本史、中日关系史专家顾若鹏历时十余年,查阅大量文献,并踏访中日各地,访问了包括餐饮业专家、拉面店主、食客、饮食史专家在内的各类人士,为我们细致梳理了面食从古代中国东传日本,历经中世纪、江户时代、明治时代、二战和战后,最终演变出日本拉面并问鼎东瀛面界的有趣历史。事实上,本书内容并不限于食物史,拉面见证了日本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变革,一部拉面史,就是一部日本史,甚至是一部世界史。
《中国自然影像志》,影像生物调查所(IBE)编,北京出版社2019年4月第一版,298.00元
目前中国的野生动物生存状况并不乐观,这有多方因素,而这本科普摄影集在一定程度上以具体、形象、直观的方式介绍了我们的野生动物资源“家底”。虽然这本厚重的大书版权页上注明类别为“摄影集”,并且书中摄影图片确实极富艺术价值,但强调这本书的“动物科普”意义仍然顺理成章。书中汇集了影像生物调查所(IBE)这一自然影像机构的数十位自然生态和野生动物摄影师在十年间遍及中国各地的作品,这些影像作品涵盖了中国各大自然保护区、不知名自然区域的珍稀物种(其中不乏中国独有物种),在以科学、专业的拍摄方式对这些物种的生态状况进行定格的同时,也附有准确、详尽的物种类别、名目、拍摄地、生态现状等文字信息,传递中国自然物种之美,也唤起读者对动物保护乃至更广义环保的意识。
《中国哲学十五讲》,杨立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第一版,52.00元
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教授在多年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的基础上撰成此书,较为集中地呈现了其治学所得。从孔子、老子到孟子、庄子,从王弼到郭象,从周敦颐、邵雍到朱子、王阳明……书中选择中国古代的十五位哲学家展开论述,从中可见作者治中国哲学史的“个人趣味”,即对孔孟、老庄、魏晋玄学和程朱理学的喜爱和看重。作者着力于“揭示每一位哲学家的根本问题”,并对经典文本作“深细解读”,正是在这些方面,本书胜义纷呈。
《修仙:古代中国的修行与社会记忆》,[美]康儒博著,顾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3月第一版,48.00元
“和所有宗教、文化传统中神圣或者灵性成就的认定一样,仙是社会建构出来的。”这本获美国宗教学会2010年度宗教研究杰出著作奖和美国亚洲学会2011年度列文森奖的作品就是要讲述和审视仙的社会建构的复杂过程。作者认为,仙并未脱离社会,仙仅仅是诸多社会角色中的一个宗教角色,且在这种映照之下得以成立。独到的研究范式、精彩的文献解读,使得神秘的仙人故事变得可以理解了,读来趣味横生。
《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王东杰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第一版,88.00元
本书是从史学角度梳理近代中国的国语运动,涉及清末切音字运动、汉字拼音化思潮、白话文运动、汉语语法问题、标准音问题、方言问题等等,背后关注的则是国语运动和国家建构、国族认同、文化理想、地方观念、阶级意识等范畴的互动,讨论了诸多重要问题:在近代中国面对深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语言文字问题是如何和国家建设的大目标联系起来的?不同地区、阶层、族群以及抱有不同政治主张的人们是如何竞逐关于“国语”的话语权的?等等。
《西风东渐与近代社会》,熊月之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3月第一版,98.00元
本书可视为作者前作《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的续编,收入25篇文章,从文化传播、思想演变、社会变迁、独特群体和个体等角度,探讨了近代中国在西力东侵的深刻影响下所发生的巨大变革,重塑对近代中西交汇下一些人、事、物的认识。本书所解,既是国门洞开初期国人了解、学习西方的进程,也是在全球化道路上由被动而主动、由自在而自觉的不断迈进的过程。
“中国往事”系列(《枪炮与货币:民国金融家沉浮录》(全二册)《民初气象:变乱之年的暴力、阴谋与爱情》《月照青苔:20世纪南方文人生活小史》),赵柏田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185.00元
“中国往事”系列是赵柏田以现代性转型视角重述中国近现代史的系列作品,共三卷四册:《民初气象》考察民初端方、陆征祥、顾维钧、陈独秀等人物,呈现个体与时代的关系;《月照青苔》是作者旧作《历史碎影》的修订版,从生活史角度勾勒蒋梦麟、邵洵美、陈布雷、沈从文等民国文人的人生轨迹;《枪炮与货币》(上下册)是一部民国版的“金钱传”,聚焦张嘉璈、陈光甫、李铭等民国实业家和银行家,讲述了在资本与权力对立、依存、冲突、纠缠中志向未遂的一代人的故事。
《从丹药到枪炮:世界史上的中国军事格局》,[美]欧阳泰著,张孝铎译,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3月第一版,68.00元
作者的上一本书《1661,决战热兰遮: 中国对西方的第一次胜利》(中译本2014年)研究郑成功收复台湾一役,对传统上认为西方军事比中国先进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本书接续前作,在更长时段内进行中西军事比较,认为15世纪末的明朝,火器的装备量仍领先于欧洲,中国是如何丢掉这种优势的?此事发生在何时?原因又何在?这一对中西军事大分流的研究可视为大分流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值得重视。
《百年战争(第一卷)——战争的试炼》(上下),[英]乔纳森·萨姆欣著,傅翀、吴畋、王一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148.00元
这部出自英国历史学者乔纳森•萨姆欣之手的历史巨作也是“甲骨文”系列图书开年重磅之作,书中聚焦在人类历史上时间跨度大、波及面广、影响深远、头绪错综复杂的英法百年战争。在作者翻阅梳理了大量相关史料的基础上,众多历史人物、事件、战役,以及战争背景、诱因等等,被准确、有机、流畅地重述。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计划的写作规模达五卷之多,目前已经写出四卷,《百年战争——战争的试炼》只是第一卷。
《与病对话:全科医生手记》,胡冰霜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3月第一版,52.00元
作者胡冰霜是一位资深医者,由精神医学而预防医学而全科医学,一路走来,一路思考,思考医学的本质,也思考人世、人心和人性,本书就是作者多年知与行、学与思的总结。难得的是,作者是以散文的形式书写,深沉的思索都寓于一个个故事中。有赖于作者出众的文笔,每篇文字都像精心结撰的小说,故事、人物、细节均有可观,并启人思索。正像封面上的一句话,通过本书,我们“看病,看人,看见生命的希望和光亮”。
《十问:霍金沉思录》,[英]史蒂芬·霍金著,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3月第一版,68.00元
本书是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教授遗著。内容是霍金对当代科学和社会所面临的大问题的回答,包括“时间旅行是否可能?(仍无法排除可能性)”“我们能在地球上存活吗?(很难,地球在未来发生毁灭性的灾难无法避免)”“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过我们?(会的。这正是危险所在,所以我们要预先制定应对措施)”等。一个杰出头脑的智慧、忧思和幽默跃然纸上。
《冒牌人生》,陈思安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年4月第一版,45.00元
十部短篇小说讲了十个故事,刻画十种人生。小说家陈思安也是诗人、戏剧编导,这本小说集表现出来的独特气质令人印象深刻——很有想象力、自我、敏感到有些神经质、叙事角度不一、戏剧化设定的运用和节制。这些带有某些志怪色彩又指向现实的小说,不失为庸常生活的调味剂。
《我愿意学习发抖》,郭爽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65.00元
媒体人出身的青年作家郭爽在这部非虚构的作品中显示其观察世界、提炼日常中精彩的能力。一切源于作者儿时的内心召唤以及对古老欧洲童话追根溯源的热情,数次德国之行,将视角和心态调整到能够倾听和感受的程度。这本书中那些普通德国人的故事夹杂着作者的情感随之而来,它们平静中孕育着波澜,简单中洋溢着复杂,是每个个体的经历,也是人性共通的温暖。
《泥土之界》,[美]希拉莉·乔顿著,房小然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2月第一版,42.00元
这部长篇小说的时空背景被作者设置在二战前后的美国南方某种植园,一对生活在城市的夫妇举家搬到一个棉花农场上,城乡差异、种族问题、种种精神到物质难以和谐的细枝末节,将整部作品的基调连同书中人物的命运笼罩在纠结、压抑的戏剧冲突中。而与书中故事交织的二战,以及与此相关的人物,则为本已紧张的情节增加更多隐隐的悬念。本书问世后斩获一系列英美文学奖项,并有包括中译本在内的十多种语言译本出版。
《金缮:惜物之心》,[日]小泽典代著,张含笑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128.00元
“金缮”是起源于日本室町时代的一种器物修缮手艺,特色在于修缮过的器物上有修痕独特的美感,也是日本文化美学的体现方式之一。本书作者小泽典代多年致力于手工艺领域的采写,在这本书中通过对多位金缮名师的采访,详细介绍金缮的产生与发展,品位手艺的妙处与金缮修痕的“残缺”之美。全书图文并茂,装帧精美,与书中相关的金缮之技相映成趣。
《像蝉一样歌唱》,邓湘子著,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年3月第一版,25.00元
“挖土机”打破了乡村的宁静——这一描写我们完全可以将之解读成现代文明对自然村落的“入侵”,故事以小学生易定柱的视角,顺着这一隐藏的核心矛盾展开。最终秩序恢复,村子重回生机和有序,侗寨期待着高速路的开通,以拥抱的姿态面对必然到来并且已经到来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作家始终没有把侗寨描写成一个与世隔绝的所在,侗寨无可选择也并不回避与外界尤其是与城市的对话。
《星鱼》,周晓枫著,新蕾出版社2019年3月第一版,39.80元
传说,如果星星从天空跃向地球,若能准确跃入大海,就会变成最大的鱼。弟弟小弩决心完成自己的梦想,冒险坠入了大海,成为一条大鱼鲸鲨。原本计划留守的哥哥小弓,在小弩出发的最后瞬间选择了追随,却因速度、时间、角度、轨迹等等的错落,与小弩在地球上失散。于是小弩开启了在地球上寻找小弓的旅程,在漫漫旅程中感受生命与成长。琳琅满目的灵性描写,丰瞻华美的繁盛语言图景,沉静、深微的生命体验,让这本童话抵达了深层次的意义建构。
本文为中华读书报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留言。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