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文利评“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缺乏性别平等视角的提案和答复

凤凰新闻 爱与生命 2021-05-25

教育部的一纸答复,让“阳刚之气”四个字引发广泛讨论。


教育部官方网站截图


2020年12月8日,教育部在《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的复函中表示,将在加强体育教师配备、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加大相关问题的研究四个方面进行改变,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


凤凰网教育查询发现,教育部答复的这份提案是2020年5月全国政协委员斯泽夫提出的。据媒体报道,斯泽夫曾表示,根据他的观察发现,现在中国的青少年有柔弱、自卑、胆怯等现象,追求“小鲜肉”式的“奶油小生”,他称之为男孩子“女性气质化”。他认为“中国青少年的‘女性化’趋势,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必将危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


不过对于教育部的答复,网友们并不买账。凤凰网教育发起的投票显示,截至30日10点在13.5万人参与的投票中,有5.9万人认为培养“阳刚之气”有必要,但对立面不应是“女性化”。3.6万人认为“对阳刚之气的教育是好事”,3.3万人忧虑这将进一步加深性别刻板印象。


凤凰网发起关于“防止男性青年女性化”的投票

(图源:凤凰新闻)


许多人都将矛头对准了“阳刚之气”这个词。网友据此提出疑问:究竟什么是“阳刚之气”?“阳刚之气”又该怎么定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性教育专家刘文利向凤凰网教育表示,现在社会上流行说男孩缺乏“阳刚之气”,要“拯救男孩”,还有各种形容男孩“不阳刚”的词,“都是不友好,不尊重、不包容的,并缺乏性别平等视角的”


刘文利提到,在不同性别上固化“阳刚”、“阴柔”,将其归为“男性化”“女性化”的观念,称为性别刻板印象。一部分特质,无论是受到赞许的还是不受赞许的,如高大、威猛、勇敢、坚定、自信、强势、专横、莽撞等,被认为属于男性化特质;而有耐心、刻苦、敏感、柔弱、神经质、羞怯、胆小、唠叨,则被认为是女性化特质。强化性别刻板印象会对性别平等产生负面影响,并成为滋生基于性别的校园欺凌的土壤。她担忧,“阳刚之气”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法会强化人们的性别刻板印象,从而加剧基于性别的校园欺凌。


她认为答复中让“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这种做法是对的,但它不能作为“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一个手段,“起草这份答复的人本身缺乏性别平等视角。”这一观点与网络热评保持一致。


有网友评论,教育不应该是为了培养“男人”、“女人”,教育就是在培养“人”;更有网友表示,政协委员的提案与教育部的答复都直接从侧面将女性当作了贬义词。


此外,刘文利认为政协委员在做任何提案时,首先自身应是该领域的从业人员,或熟悉或长期关注该领域,其次应对该领域做过深入调查或研究,而不是仅凭个人肉眼“观察”就形成一份提案。类似“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法不仅缺乏性别平等视角,而且不尊重儿童,也是对其权利的侵害。


(图源:百度百科)


“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有关性别平等的重要话题。教育者不能一边防止校园欺凌,一边又在培育校园欺凌的土壤。”


来源丨凤凰新闻

编辑丨余涵萱 刘文利

排版丨龙建敏



 往期文章 

(点击图片或蓝字查看)


生理

生命诞生生殖器官/抠肚脐/月经

自慰/憋尿/勃起性行为

关系

分床/恋母/隐私爱情婚姻与生育

安全

隐私部位丨性游戏父女/母子相处

非意愿性关注儿童性侵害

绘本中的性媒体的性

儿童权利平等

性发展

0-6岁婴幼儿性发展婴幼儿性兴趣

小学生性发展(一)/(二)/(三)

性教育

家庭性教育幼儿园性教育中小学性教育

全面性教育儿童性教育及课程建设

性教育九大误区

读本课程

读本动态“儿童性发展与性教育”在线课程

“全面性教育”在线课程

性别

刻板印象生育与性别平等男性气质

摇滚乐队与女性职场性骚扰

LGBTQIA+

拒绝恐同校园暴力与性少数Les超话

出柜报告彩色的幸福与真实职场上的同性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