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he Ji》学报第二十期导览

She Ji出版平台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2022-08-28



全文下载: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she-ji-the-journal-of-design-economics-and-innovation

 


 本期目录 

Editorial

Fostering Design Learning in the Era of Humanism

Guillermina Noël


Original Articles

Cutting Cubes Out of Fog: The Whole View of Design

Patrick Whitney, André Nogueira

Tomorrow’s Critical Design Competencies: Building a Course System for 21st Century Designers

Denis Weil, Matt Mayfield 

Design Research Education and Global Concerns

Danielle Wilde 

Teaching the Designer of Now: A New Basis for Graphic and Communication Design Education

Juliette Cezzar

Looking for Alternatives: Challenging Assumptions in Design Education

Sheila Pontis, Karel van der Waarde

Expanding Knowledge about the Past and Preferred Futures Using Systemic, Values-Based Mapping

Stan Ruecker, Juan de la Rosa, Faithful Oladeji, Rachel B. Melton




 本期导览 


正如上一期介绍所说,2020年的春夏两期,我们邀请瑞士卢塞恩应用技术大学的Guillermina Noël博士作为客座编辑,主持编纂设计教育主题专刊。本期就是其中的下半部分。

十多年前,正是设计教育市场欣欣向荣的黄金时代。然而,一小批设计教育者和理论家警觉地观察到一些迫切的问题,呼吁设计教育做出改变。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当下主流的设计教育为人才打下的基础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的需求。例如,Don Norman曾发表过多篇檄文,指出若再不正视基于技艺训练的传统设计教育与真实世界的复杂挑战之间的错位,设计教育将变得“金玉其外却空洞无物”。与这个问题紧密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指向设计学的核心知识和能力的范畴。Ken Friedman和Jorge Frascara等学者指出设计教育在逃避对“设计知识”的认识不足,进而反思如何建立起设计教育应该培养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时代之变。2012年,美国的《Visible Language》期刊主编Sharon Poggenpohl编纂的“Envisioning a Future Design Education”(构想未来的设计教育)主题专刊就收录了一系列相关的讨论。

今天,如果说“设计教育必须改变”的意识已经不仅是远见者的忧思,而成为设计教育和设计研究界的普遍认识,那么值得关注的就是行动。我们自然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世界各地的设计院校正在进行怎样的变革。他们对课程和培养体系做出什么样的调整,采用了哪些新的方法工具,如何设计出新的教学内容?在推进改变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和障碍?这些优秀的设计院校摸索的经验模式,对于我们每一所具体的设计院校会有什么启发?我们的教育和教学经验如何与他们形成对话?

是这些问题激发了我们的这组专刊内容。本期一共刊载了六篇长文,作者们分别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帕森斯设计学院、南丹麦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巴塞尔设计学院。在酣畅淋漓地阅读了上半部分的对话以后,我们再一起踏上下半部分的旅程吧! 


Cutting Cubes Out of Fog

“Cutting Cubes Out of Fog”这个标题,乍一看让人有点不知所云。让我们先想像一下以下场景:

(图片来源:SketchPlanations.com. © Larry Keeley)

来自哈佛大学T.H. Chan公共健康学院的Patrick Whitney和André Nogueira认为,设计逐渐深入帮助各种机构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解决复杂的问题,然而设计领域并没有充分地将其所包含的各种行动转化为“正式的”、可交流的知识。也正是设计的非正式知识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设计时并不真正了解基本的设计原理,缺乏正式的知识也使设计的交流、理解和教育变得困难。如果把蕴含丰富的“非正式”知识的设计活动比做云雾,寻找其中可以被明确交流的具有一般意义的知识,其难度无异于“从云雾里切出立方体”来。

这不是一个全新的主题。但Patrick Whitney卸任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设计学院(IIT ID)院长一职后成为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的“驻院设计教授”的独特的个人经历,是设计学演进历程中极有代表性一段写照。

文中,Whitney将设计领域的发展同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做了比照。两者都积极地应对社会、技术和经济转型,都需要处理工业化生产及其对组织和社会造成的系统性挑战。基于科学和对经济、人口、环境、医疗信息的严密分析,公共卫生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问题是,设计要想获得同样的发展,需要克服的知识建构挑战似乎更艰巨。一方面,隐性的非正式知识无法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设计原则,无法支持设计的沟通和教学;另一方面,设计不能照搬化约论主导的方式来获取正式的、明确的知识(即,分析时只考虑更少的变量,或者依赖严格的统计学方法和概率论来“有效”获取清晰的知识)。

 “东部战场军队的死亡原因分析图。”图片来源:Florence Nightingale, “Diagram of the Causes of Mortality in the Army in the East,” in Notes on Matters Affecting the Health, Efficiency, and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British Army(London: Harrison and Sons, 1858), 315, also available at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Nightingale-mortality.jpg. 

Whitney简要回顾了近代设计发展历程,以及新包豪斯的创始人Laszlo Monoly-Nagy在芝加哥开展的一系列教育尝试。虽然最初的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尝试因与美国当时的主流并不兼容而以失败告终,他创办的设计学院最终在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扎下根来,也就是著名的IIT ID(Institute of Design)。设计学院秉持Monoly-Nagy的教育理念,始终将设计视为个人、组织和社会转型的催化剂。

基于在IIT ID数十年的设计教育与研究,Whitney提出了一个设计的全局模型(Whole View Model)——包含关键问题相关的7个子框架组合——来为设计领域的知识从隐性到显现的转化提供一个试探性的框架,帮助设计与其他领域进行更顺畅的沟通和协作。作者们将模型置于不同类型的设计教育背景之下,并举例说明了“全局视图”如何为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结构性的全面帮助。

 全局设计模型的核心结构。© 2020 by Patrick Whitney.


作者们在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的工作致力于推动设计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交融,他们的教学和研究也为发展和运用全局设计模型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文章的最后,Whitney和Nogueira以围绕人、机构和自然环境的福祉为主题,提出一个全新的设计议程,以健康、幸福和繁荣撬动变革。

值得期待的是,《She Ji》正在与两位作者进一步合作,策划以“设计与公共卫生”为主题的专刊,即将公开招募投稿。

 公共卫生领域如何使用科学分析来发展总体原则,为政策、程序和研究提供基础。© 2020 by André Nogueira and Patrick Whitney. 


未来最重要的设计能力:为21世纪设计师量身定制的设计课程

与第一篇文章形成呼应的是,第二篇文中,伊利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现任院长Denis Weil和副院长Matt Mayfield论述了IIT ID的教学体系和方法如何始终紧扣设计领域的发展而不断调整。

他们回顾了2017–18年度学院机构的重大改革促使设计学院对硕士研究生课程(MDes)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调整。回顾学院80年来的开创性历史,作者们梳理了IIT ID如何通过以人为本的方式将设计引入当今这个技术驱动的世界。设计教育当以培养拥抱复杂性、孕育可能性、驱动有影响力的变革这三种新能力为己任;而教授这些能力时,教师们面临的三个重要挑战是:1)兼顾宽度与深度;2)整合理论与应用;3)包容不同的能力与视角。这些想法在改革后的MDes课程体系中均有所体现。

在详述新课程体系的结构之后,作者们总结道,IIT ID的教育理念中,广义上的设计师是可以在任何类型的组织中扮演战略角色的人物,是可以建立合作、有责任心、点亮未来的先行者。

 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设计系统概览。© 2020 by Matt Mayfield.

 

设计研究教育和全球关注

Danielle Wilde在《Design Research Education and Global Concerns》一文中提出,如果希望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蓬勃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我们如何想象生活的方式。设计教育在这个转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设计是一项动用物质塑造世界的行为;而归根到底,对于我们面临的可持续危机,设计难辞其咎。

要实现联合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价值观,采用新的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并有能力预见突发事件,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为方便读者理解,作者还在围绕每一主题的论述之后总结要点,将快速掌握可持续相关核心讨论的提要交到读者手中。

Wilde在文中阐述了设计教育应对全球可持续挑战的六种行动。她认为设计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必须突破学科壁垒通力协作,精通批判性思维、自我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她建议以参与式研究为基本的方法论,发展并积累知识。Wilde还提出一个细致的计划,为设计院校的转变博士生培养、建构核心研究能力提供详实的路径指导。

 设计院校建设研究能力的行动计划(由Thomas Ritschel绘制)。© 2020 by Danielle Wilde.

 

如何教育现在的设计师:平面和传达设计教育的新基础

来自帕森斯设计学院的Juliette Cezzar为平面和传达设计的教育向专业实践以及未来实践所需的能力转变提出了一组建议。在文中,Cezzar开篇就强调设计课程设置要培养的核心能力不能以就业市场分析为基础;但不幸的是,各大院校在招生时经常采用就业和薪酬这样的统计数据来推销设计专业,这影响了学生报考设计院校的动机。

Cezzar认为,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合行业的设计师。在文中,她介绍了帕森斯设计学院的传达设计(communication design)方向重点关注的三种能力:转译(translation)、创造(creation)和表达(articulation)。如果缺乏转译技巧,设计师们就只会模仿。创造则涉及到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讨论想法、表达需求并进行迭代。它需要考虑材料、受众、我们如何创造、为何创造等问题。表达则意味着对设计决策的思考、写作和发言。表达在设计师们与非设计师合作时至关重要。而为了能够培养这些能力,设计教师们需要接受培训和教育。

 

寻找替代方案:设计教育中的挑战性假设

分别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凯勒工程教育创新中心和巴塞尔设计学院的Sheila Pontis和Karel van der Waarde合作撰写了《Looking for Alternatives: Challenging Assumptions in Design Education》。虽然也来自于平面与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作者们立足于设计面临的社会、技术和全球变革挑战,对整体的设计教育提出建议。他们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研究为引领、以科学为基础的方式来处理无法简单定义的问题,并结合平面与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实践案例进行阐述。

Pontis和van der Waarde指出,设计领域的九个相互关联的变化正在影响设计教育的四个方面:设计实践、教学场所、学生和教学法。针对每一项改变,作者们提出多项应对措施。大多数院校也或多或少实施了其中的一项或多项,但是从来没有院校将这些措施作为一种全面的总体教学方法引入到教学中。作者们认为他们所提出的方法可能会引导设计教育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建议应先从小规模开始,逐步实施这些教学改革。

 影响设计教育的变化可以归结为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 2020 by Sheila Pontis.

 

以系统性、基于价值的视角来扩展关于过去和未来的知识

本期的最后一篇文章是由伊利诺伊大学的Stan Ruecker,Juan de la Rosa,Faithful Oladeji和Rachel B. Melton合作撰写的《Expanding Knowledge about the Past and Preferred Futures Using Systemic, Values-Based Mapping》。

自从设计成为一门学科以来,设计师就一直对设计理论、实践和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深感兴趣。作者们意识到有必要在设计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结构”。因此,他们将一个此前为基层政策制定而开发的设计理论运用到研究生课题中去。全文深入介绍了这一课题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成果。

作者们认为,人们对于未来的设想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充满多元价值,二是系统性。设计师不但可以通过检查单个设计重点,还可以检查围绕着单个设计周边的一系列设计集群来更全面地理解这些愿景。文中详细介绍了他们为研究生设计的一门特殊课程。他们要求8位研究生每人挑选一个与其论文相关的主题,并且回顾该主题过去50年和展望未来50年的发展情况;学生们以十年为一段落,描述代表该时期主要价值观的设计,以此理解当时的社会原则。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在设计未来的条件下了解设计的历史,同时练习将设计理解成为一个充满多元价值的过程。 

 通过使用移位的原型来描绘复杂系统的未来状态。© 2017 by Juan de la Rosa, Karolina Kohler, and Stan Ruecker.

 以10年为期,各种价值出现和消失的时间点,有昙花一现的,有短暂存在的,也有持久被认同的。© 2019 by Rachel B. Melton.

 

 

 封面故事 

设计教育的专刊是从非正式的、生动的对话开始的。它不断扩大、延伸、成形,转化成为《She Ji》的两期期刊:2020春季刊和夏季刊。英国平面艺术家Dan Fern为这两期期刊创作了封面图像。他曾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传播学院的院长。有趣的是,端看这幅来自英国艺术家的作品时,我们感受到强烈的东方意蕴。那么,不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的创作意图。


Fern写道:“作为一位热爱爬山和写诗的艺术家,我对中国唐代的诗歌一直很感兴趣。其中,我最喜爱的是传奇诗人寒山,并以他为名创作了很多作品。寒山代表了一群歌咏山河的诗人。他们是佛教僧侣,主要工作是向隐居在山区的隐士和圣人传达信息。他们用诗歌描述自己旅途中的经历。这幅山景图取材于一张再生纸,采用了一道特殊的褶皱工序。”





文字 | 周慧琳、马谨

编辑 | 胡佳颖




更多阅读:
《She Ji》学报第十九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十八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十七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十六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十五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十四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十三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十二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十一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十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九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八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七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六期导览
《She Ji》学报新五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四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三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二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一期导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