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杂志没有北京的梦
最近翻看了美国 New York 杂志 50 周年特刊,主题是“我的纽约”(My New York),杂志邀请了各路普通纽约民众讲述自己心目中的纽约。
New York 杂志 2017 年 50 周年特刊封面
(c) New York Magazine
这本杂志实际创办于 1968 年,明年才 50 周年,因为计划出两期 50 周年特刊,所以就有了今年 10 月这一期特刊,明年 10 月会再出一期,庆生思路蛮新颖。
New York 杂志今年这一期 50 周年特刊,采用了该刊惯用的内容操作手法——以纽约之名,讲纽约之事,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它总能围绕纽约,从城市中挖掘出源源不断的东西。往小了说,这是一本城市杂志的自玩自嗨,往大了说,这是挖掘城市当代文化、凝聚城市公民向心力、激活城市舆论引擎的高超玩法。
不过,这种内容基调定位是在 2004 年确立的。1968 年 4 月 8 日,记者 Clay Felker 和平面设计师 Milton Glaser 创办了 New York 杂志,这本关注生活、文化、政治和时尚的周日杂志,在当时被视为《纽约客》(The New Yorker)的强劲对手,而且姿态更为激进。
New York 杂志 1968 年创刊号封面
(c) New York Magazine
New York 杂志早期封面
(c) New York Magazine
当时的 New York 杂志推崇新新闻主义(New Journalism),内容讲究特稿、传奇故事,还曾一度是“巴洛克文学”的重要阵地。与大多数杂志一样,它从创办之后直到 21 世纪初,经历过多次的出售和转卖,1970 年代还被传媒大鳄默多克恶意收购。多次易主就意味着风格变化,但 New York 杂志有一点始终保持,那就是它倡导的“时代精神”,这也是它吸引我的地方。
2013 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朋克:从混沌到时尚”展览,展览举办前,New York 杂志计划制作一期“朋克”特辑,特意恶搞担任博物馆董事的美国版 VOGUE 主编安娜·温图尔,给她 P 了一个漂染紫发、穿鼻环、涂黑色口红的朋克封面扮相,但是这款封面最终以内页形式呈现。
(c) New York Magazine
那期杂志最终的封面故事是“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该起事件发生在当年 4 月 15 日,并造成三人死亡,其中一人是当时在波士顿大学做交换生的中国女生吕令子。
(c) New York Magazine
我最早知道 New York 杂志,源于杂志官网 2006 年改版上线推出的模特专页和时装秀数据库,那两个板块曾一度没有竞争对手,不过后来模特专页成了 Models.com 的招牌,时装秀数据库被 Style.com 抢了风头。
2008 年 2 月,纽约时装周期间,New York 杂志推出 The Cut 时尚博客,聘请当时红极一时的时尚博主、同时也是该刊派对记者 Amy Odell 担任主编,杂志的时装总监和时装记者担任撰稿人。自此开始,New York 杂志形成了美食与餐厅博客 Grub Street、文化娱乐博客 Vulture、新闻与社交博客 Daily Intelligencer 和时尚博客 The Cut 的线上内容矩阵。2016 年底,又将 2004 年推出的杂志栏目 The Strategist 分拆为同名独立导购网站上线。
为了 The Cut 上线造势,同期上市的 New York 杂志内容同步在网站上推出。由 Bert Stern 拍摄,Lindsay Lohan 出镜的封面大片,因为复刻了摄影师早年拍摄玛丽莲·梦露的经典裸照造型,很快在网上引起轰动,一周内给杂志网站贡献了超 6000 万次的访问量。
New York 杂志 2008 年春季时尚特辑封面
(c) New York Magazine
虽然 The Cut 最早只有时尚、美容、购物三个频道,但是因为有很多独家内容,所以吸引了全球各路时尚博客、网站、论坛的搬运工,其中每月的时尚大片鉴赏被搬运的次数最多。该栏目每月会选出美英意法等国的时尚杂志封面和大片,从中评选出最佳和最差作品,配上几句辛辣点评,非常之受欢迎。
表面上看,New York 杂志在 2008 年创办 The Cut,赶上了当时火爆全球各地的时尚博客风潮,其实那也是迫不得已。那时候美国正在遭受次贷危机的影响,传统杂志的广告收益下滑得非常厉害,大家都在寻求新的收益增长点。聘请当红时尚博主坐镇主编,加上内容定位新颖,The Cut 很快就与 Hint Fashion Magazine、JC Report、Style.com 等彼时正当红的线上时尚媒体前辈齐名。
The Cut 过去 10 来年的发展轨迹,多少能看出 New York 杂志的互联网生存变化之道。2012 年,社交媒体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时尚网站求新求多的策略已经失效,New York 杂志于是将官网所有时尚内容整合到 The Cut 旗下,并对网站进行全方面改版,强调以观点取胜,增加更多关于时尚名人的毒舌点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断地带节奏。
到了 2014 年,New York 杂志进行重大业务调整,出版周期从单周变成双周,杂志和网站的编辑团队合并,The Cut 与杂志时尚部门合并,杂志时尚版变成 The Cut 专栏。当时,这一变革被视为线上内容反哺线下的典型。
2017 年 8 月,The Cut 网站再次改版,启用了独立域名 TheCut.com,栏目根据当下的女性主义风潮进行了调整,除了固有的时尚内容,还重新划分出自我、文化、女权等新板块。针对这次变化,New York 杂志出版人 Avi Zimak 表示:“随着时尚、美容和奢侈品牌的营销越来越成熟,一个超越典型覆盖范围的女性网站是值得欢迎的补充。”
The Cut 最新网页截图
这些年,当传统报刊纷纷关张的时候,New York 杂志始终能平稳发展,因为从一开始,该刊就知道杂志读者和网站读者不是同一拨人,所以业务布局和发展方向上没有走多少弯路。
回到杂志本身,New York 为了满足不同口味喜好的读者,每年推出各种主题特辑,有些是常年固定的主题,有些是时下热点主题。
常年固定主题很多:每年第一期“去哪儿吃”特辑、3 月“最佳纽约”特辑、11 月“礼物”特辑、年底最后一期“爱纽约的理由”特辑;春秋两季有时尚、婚礼、科技设计与艺术设计三大主题特辑;年中有电视、家居设计特辑。
New York 杂志时尚特辑封面
(c) New York Magazine
New York 杂志婚礼特辑封面
(c) New York Magazine
New York 杂志“去哪儿吃”特辑封面
(c) New York Magazine
New York 杂志“最佳纽约”特辑封面
(c) New York Magazine
New York 杂志“爱纽约的理由”特辑封面
(c) New York Magazine
时下热点主题方面,前面说到的朋克时尚让步波士顿爆炸事件就是一例。
以纽约为名,New York 杂志的口碑,除了主题鲜明的特辑和各种毒舌八卦,它在设计界也是鼎鼎有名,过去 10 余年获得了 34 个美国国家杂志大奖,比任何其他美国杂志都要多。《华盛顿邮报》评价它是“美国最好且被最多模仿的城市杂志”,早在杂志创刊初期,它所开创的插画形式就启发了美国国内的众多模仿者。
以下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 New York 杂志封面,可以从中看出它如何在城市文化变迁中始终倡导时代精神。
1996 年 10 月,室内设计特辑,封面呼应当时的不锈钢热潮,忽然之间,一切都是不锈钢。
(c) New York Magazine
1992 年,Liz Tilberis 和 Anna Wintour 两位英国老乡,康泰纳仕英国的老同事,在美国成了对手,因为这一年 Liz 去了美国版芭莎担任主编。Anna 在 1988 年前往美国担任美国版 VOGUE 主编时,Liz 曾接替她担任英国版 VOGUE 主编。两位英国奇女子在美国的命运大不同,Liz 于 1999 年 4 月因卵巢癌仙逝,年纪不过 52 岁,Anna 至今还在时尚圈叱咤风云。
(c) New York Magazine
2007 年 6 月,iPhone 上市前推出的 Steve Jobs 封面,封面标题 iGod,很有宗教意味,那之前 iPod 已经给音乐行业沉重打击,即将上市的 iPhone 被寄予厚望。
(c) New York Magazine
2007 年 11 月,过度拥挤的机场已经成为美国全国性的危机,机场那么拥挤,喜欢旅行的美国人应该如何逃离。
(c) New York Magazine
2009 年,整容特辑,封面采用了麦当娜的照片,通过插画诠释了当时火遍全球的整容趋势:心形+婴儿脸颊+尖下巴。
(c) New York Magazine
2011 年,9/11 事件十周年特辑,由年初离开《纽约时报》的散文家、特约编辑 Frank Rich 执笔,该篇报道随后获得了美国国家杂志大奖的年度单篇专题大奖。
(c) New York Magazine
2011 年 12 月,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母亲,时年 63 岁的 Maye Musk 以全裸孕肚的造型登上封面。虽然照片是合成的,但是内容非常严肃。刊中以两位接近 50 岁才相识、相恋、享受第一次性爱的夫妻为切入点,探讨中老年夫妻的育儿观,并发问:高龄女性是否拥有生育的权利?
(c) New York Magazine
2012 年 2 月,名人经济特辑,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夫妇的肖像,制成钞票的图案效果,直指名人就是印钞机的社会事实。
(c) New York Magazine
2012 年 5 月,父母健康关怀与人生终结特辑,聚焦子女面对老年人健康问题时做出的各种现实选择,封面标题意味深长。
(c) New York Magazine
2012 年 10 月底,因飓风桑迪来袭,大半个纽约陷入黑暗。这张纽约大停电封面在第二年获得最佳封面、最佳图片、最佳设计在内的多个美国传媒界大奖。
(c) New York Magazine
2013 年 3 月,一边是同性结婚,一边同性离婚,同性婚姻合法化呼声高涨的同时,也是对人性和法律的双重拷问,本期封面专题关注同性婚姻结束后的故事。(2015 年 6 月 26 日,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同性婚姻合法)
(c) New York Magazine
2015 年 7 月,遭受喜剧演员、脱口秀主持人比尔·考斯比(Bill Cosby)性侵的 46 位女性中的 35 位现身说法,讲述自己遭受过的黑暗经历。封面上每个人的照片下方都有标注各自(涉嫌)被性侵的时间,跨越 1960 年代到 1990 年代,非常之令人震撼。
(c) New York Magazine
2015 年 10 月,关注正在美国大学校园里风靡的年轻人性爱风潮。
(c) New York Magazine
2016 年 2 月,伴随着全球女性主义浪潮兴起,女性越来越多地争取公共话语权,她们在经济、社会、性、生殖等领域颠覆男性定义并主导的传统语境,单身女性成为美国最强大的政治力量。
(c) New York Magazine
2016 年 10 月,即将卸任的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撰写自己的封面专题,该期杂志在第二年获得多项大奖。
(c) New York Magazine
2017 年 5 月,走出总统竞选失败阴影的希拉里·克林顿站上封面,“她没事,你好呢?”让人意味深长。
(c) New York Magazine
2017 年 10 月,马克·扎克伯格站上封面。由他领导的 Facebook 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看似民主的社交平台,全球各地的公共事务都它的直接或间接参与,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今年扎克伯格在美国各地旅行,被解读为他将要竞选美国总统的先兆,而这期封面专题通过采访扎克伯格,讲述 Facebook 究竟是一家怎样的世界性公司。
(c) New York Magazine
总的来说,2004 年是分水岭,那一年改版后,奠定了 New York 杂志到今天的风貌,更加纽约、更加本土。2005 年,此前在《纽约时报》周日副刊《纽约时报杂志》担任总编辑助理数年的亚当·莫斯(Adam Moss)出任 New York 杂志主编,在他的带领下,New York 杂志度过了互联网、金融危机、社交媒体的连续冲击。
最近,New York 杂志推出 50 周年特刊之后,还在 11 月出版一本大开本精选集《曲高和寡、浅薄、辉煌、卑鄙:纽约杂志五十年》,全书 432 页,通过杂志过去 50 年的精选报道,回顾纽约的城市转型和无与伦比的历史。
作为全球难得一见的城市杂志样本,50 岁的 New York 杂志是那么纽约,那么接地气,以至于在它身上,读不到任何纽约之外的信息,但是却能让人读得意犹未尽。因为它以时代精神为主线,拥抱前沿风潮和本土文化,无限可能的纽约赋予了它活力和吸引力。
当然,随着硅谷越来越多地抢占传播通道和舆论导向,加上好莱坞也在慢慢融入硅谷,纽约的影响力正在被洛杉矶赶超和取代,这是一个正在发生且值得探讨的未来故事,有机会再细说吧。
回到中国的文化语境里,都说北京是最像纽约的城市,它很包容、很多元化,但是却始终没有出现像 New York 那样标志性的城市杂志,上海倒是有一本与海派文化搭调的《外滩画报》,可惜已经停刊了。《外滩画报》停刊之后选择通过微信公众号续命,看似是权宜之策,但是当下一轮技术革命来临时,它将无可抗拒地再次奔赴下一个表演舞台。
所以,内容质素、经营策略、城市动力、本土文化……各方面因素摆出来,真正决定一本城市杂志命运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 END -
本文作者
PiPiJuiCe
「空白杂志」出品人,微博@PiPiJuiCe
📖
「空潮研究院」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