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樊树志 | 王阳明龙场悟道

文汇学人 2024-01-09

王守仁(阳明)是传统中国少有的事功与学问俱佳的官员,平宁王之叛,除南方匪患,皆足以彪炳史册,然而他留给后世最大的遗产却并非这些,而是从明初陈献章(白沙)那里继承并推向极致的“心学”,流波余韵,至今仍回荡在东亚文化圈。自宋代朱子学出,科举取士便渐渐以其经注作为标准答案,风靡天下的结果,就是思想界再无新意和创见,读书人趋于僵化而少怀疑精神。物极必反,天下至理。继陈献章振臂之呼,王阳明心学的影响犹如拨云见日,其直指本心的主张首先走进了广大读书人的内心,而这一切,均源于他因直言被贬贵州龙场驿后,在无书可读的条件下静坐顿悟的经历。龙场悟道,成就了心学的耶路撒冷。


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初六日,三十六岁的孝宗皇帝病危,在乾清宫寝殿召见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向他们托孤。他知道自己唯一的儿子朱厚照自幼喜好逸乐,将来必定“纵欲败度”,对内阁大臣说:“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先生每勤请他出来,读些书,辅他做个好人。”


明武宗朱厚照画像


不出所料,朱厚照(明武宗)即位后,果然如此,重用东宫时的亲信太监刘瑾、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丘聚、高凤、罗祥。这些人气焰嚣张,号称“八虎”,每天忙于引导小皇帝游玩,不理朝政。户部尚书韩文与各部大臣联名上疏,弹劾刘瑾等“八虎”,造作巧伪,淫荡皇上之心,沉迷于击球走马、放鹰逐犬、俳优杂剧,日游不足,夜以继之。大臣们请求皇上忍痛割爱,对“八虎”明正典刑。皇帝不但没有对他们严加惩处,反而任命刘瑾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任团营提督,马永成为东厂提督,谷大用为西厂提督,张永等掌管京营军队,把宫廷的机要、特务及警卫大权,交给了“八虎”。“八虎”中,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权势最为显赫。

言官(监察官员)戴铣、薄彦徽向皇帝上疏,请求“斥权阉,正国法,留辅保,托大臣”,矛头直指刘瑾。专擅朝政的刘瑾以“忤旨”罪,逮捕戴铣等言官,关入锦衣卫镇抚司诏狱。

在此紧要关头,兵部主事王守仁挺身而出。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说:“先生在郎署,与李空同诸人游,刻意为词章。”然而并不沉迷于象牙塔,和李梦阳一样,都气节奕奕。他为戴铣等人所写的辩护奏疏,观点鲜明——“宥言官,去权奸,以彰圣德”。他说:臣不知戴铣等所言是否在理,其间或许有“触冒忌讳”之处,但是戴铣等“职居司谏,以言为责”,如果他们的言论是对的,应该嘉纳施行;如果言论不妥,也应该予以包容,以利于广开言路。如今陛下惩处戴铣等人,非但无补于国事,反而彰显陛下的过错。刘瑾大为光火,假传圣旨,把王守仁廷杖五十大板,流放到贵州龙场驿(今贵州修文县),从正六品的兵部主事降为偏远山区的驿丞。

刘瑾不肯善罢甘休,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暗中派人尾随,伺机刺杀。王守仁察觉后,半夜时分,把自己的衣服鞋子放在钱塘江边,布置投江而死的现场,还留下一首遗诗:“百年臣子悲何及,夜夜狂涛泣子胥。”然后搭乘一艘商船前往舟山,途中遇到飓风,漂流到福建,从此隐姓埋名于武夷山中。

他十七岁时,在江西铁柱宫遇见一位道士,相见如故,结为挚友。巧得很,有一天居然遇上了这位道士,王守仁如实相告,道士说:先生意欲远遁避祸,但是你的尊公(父亲)还在朝为官,此举恐怕连累尊公。听从他的劝告,王守仁坦然赶赴龙场驿。

龙场驿在万山丛中,荒凉而贫瘠。他刚到的时候,没有住房,就在岩洞中住宿。苗民对他十分尊重,为他伐木建造了一间屋子。他是只身前来的,无书可读成为最大的寂寞,正是这种境遇成就了日后享誉学界的“心学”。


贵州阳明洞  


王守仁是一个才子,却与一般文人迥然有别。何乔远《名山藏·儒林记》说:“守仁初溺于任侠,再溺于骑射,三溺于辞章,四溺于神仙,五溺于佛氏,而归正于圣贤。”乡试中举后,三举而中会试第二名,登上“甲榜”。他和李梦阳、何景明、边贡、乔宇、汪俊、储瓘互相切磋学问。在出任兵部主事之前,早已名声远扬。贬谪到了龙场驿,没有书可读,便改变做学问的方法——静坐顿悟。这一点,以前研究思想史的学者有所忽略,误以为他是故意“束书不观”。而明清之际的史家早已点破,实乃不得已而为之。

何乔远《名山藏》说:“龙场在南夷万山中,无所得书,日坐石穴中,默记旧读,随手录之,意有所会,辄为训释,而不必尽合于先贤者。”

张岱《石匮书》的《王守仁列传》引用了这一段话,可见他是赞同这一说法的。

王世贞《新建伯文成王公守仁传》说:“诸苗夷相率伐木为室,以居守仁。守仁乃益讲学,所治经往往取心得,不必与前贤故比矣。”

焦竑《国朝献征录》为王守仁立传,引用耿定向的说法:“端居澄默以思,倏若神思,大解从前伎俩,见趋无一可倚……益信圣人之道坦若大路。”

万斯同《明史》说得更为清楚:“既谪龙场,穷荒无所得书,日夕抽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而不当求诸事物,始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

邓元锡《皇明书》写到王守仁在龙场驿的静坐顿悟,说:“忽中夜有悟于致知格物之旨,而摄契于本心,不觉手舞足蹈。自是一意于圣人之学,乃言曰:‘圣人之学心学也,宋儒以知识为知,故须博闻强识以为知,既知已乃行,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圣贤教人即本心之明,即知不欺本心之明即行也。’”


王明阳龙场悟道


我们终于明白,他为什么要说“心外无理”,“良知”就是“人心”,“致良知”就是“向内用心”的静坐功夫;也就明白,他为什么要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了。

贵州提学副使席书慕名前往讨教,深深折服,为他创建龙冈书院,“率诸生师事之”。王守仁对学生们讲的,不是重复圣贤的语录,而是自己的心得。他的“心得”有特定的含义——“求诸心而得”。他说得好:“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这就是他贬谪龙场驿之后的顿悟,倘若没有这几年的流放生涯,他能有这样振聋发聩的“心得”吗?


(本文节选自樊树志著《明史十二讲》,中华书局2021年4月,导语及标题为编者所拟,图片来自网络,推送内容转自“中华聚珍”公众号)

更多相关阅读


施一公 |我崇尚清华的体育锻炼传统,常常受“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口号的激励犍陀罗艺术的传播,促成人类文明早期影响深远的全球化
孙玉石:“他的诗具有一种沉厚、新奇、锋利和涩重”顾农 | 唐才子严维与他的徒弟们
鲁敏丨也许普鲁斯特就是可以不读完的
编译 | 哈夫古法的陷阱
郑伟 | 夏鼐先生读书之 “勤”与“广”王新宇 | 黄体芳致孙锵鸣信中的书院往事
韩茂莉 | 绍兴师爷与那一方水土奈保尔笔下的加蓬森林
孟晖 | 来一屉李小龙
金文京 | 东亚的汉文、汉诗
王振忠 | 盛清时代的中国与东亚
严奕飞 | 阿玛蒂亚·森的“四海为家”如何利用数据了解世界
王蔚 | 罗家伦的不可信回忆
燕园草木 · 莲
杨秀礼 | 大武:跳起的武王克商赞歌
沈鸿鑫 | 黄裳与《舞台生活四十年》
陈子善 | 重印现代文学的第一手史料
罗时进 | 江南的王世贞
丰子恺 |一见西湖,就整日寻花问柳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大展中的生活与日常富有传奇色彩的巴西咖啡历史“巴西的狄更斯”:马查多·德·阿西斯
一代宗师家国情——纪念李国豪老校长诞辰110周年 | 冯身洪
郑逸梅 |《浮生六记》佚稿之谜
刘敦愿|“鹳鱼石斧图”是中国最早的一件“墓志铭”?
谈谈广府的“广彩瓷”
和平饭店:标志近代上海建筑全面走向装饰艺术风格
一次说清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古今演变
1953年人类征服珠穆朗玛峰
王丁 | 傅斯年笔下的外语名词
为什么要追求个人的成就?成为大人物真的符合个人利益吗?
熊鹤婷 |艺术史学者的价值判断
溶溶春水杨花梦
早在我出生前,就注定与陈小彭是朋友 | 沈亚明张新刚 | 修昔底德笔下的“人的境况”
破解文明密码 :一位“冷门绝学”研究者的火热学术人生
周志文 |“格竹子”的故事
朱光潜 | 我在《春天》里所见到的中国古典美学熔铸当代影视作品美学品格
沈津 |  回忆吴文津先生
彭渤 | 马可·波罗和范成大的物理学观察持续活跃的梭罗IP
杨焄 | “山谷皆响”:王士性的《五岳游草》
蒋怡 | 在双塔倒塌的阴影下
弗·巴格诺 | 俄罗斯文学与俄罗斯的形象
阴佳 | 从莫斯科地铁看俄罗斯公共艺术所表达的国家意识与精神
孟琢|章太炎的忧患与艰贞
虞云国 | 曾巩《局事帖》二题
未收入《丰子恺全集》的“八年乱离草” | 陈建军
王宏超 | 古人的消费和休闲

投稿邮箱

wenhuixueren@139.com

转载本公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wenhui_xr




喜欢今天的推送

请分享、点个赞、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