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处 | 依《普门品》建立佛教信仰

圣海法师 灵隐寺 2024-03-19


《普门品》全称《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的第二十五品,主要宣说了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叙述了无尽意菩萨和佛陀的两次问答。


初次问答是观世音菩萨的得名因缘,也就是为什么称观世音菩萨;第二次问答是观世音菩萨为众生说法的方便。



观世音菩萨以“慈航普渡”、“有求必应”的慈悲弘愿受到许多人的广泛欢迎。我们如何依《普门品》而建立佛教信仰?



首先从修学慈悲做起


什么是“慈悲”?对此,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道:大慈,是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是拔一切众生苦。也就是说,“慈”是给一切生命带来快乐,“悲”是让一切生命远离痛苦。


“慈”它具有父性的慈爱,它在济世、救人、利物的过程中,含有威德庄严的意义;好象太阳,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利益众生;但是,火热的阳光,也会产生震慑力,让人望而生畏。“悲”它具有母性的慈爱,这个“悲”好象月亮,总是在黑夜中默默地放出宁静柔和的光芒。


在汉传佛教当中,观世音菩萨的圣像,常以女性的化身站在茫茫的苦海中救拔众生。观世音菩萨慈悲救世利物的精神,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慈爱,而且在慈爱、悲悯众生的同时,又不失威德。因此,佛法上理解的慈与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慈”就是无条件、无要求地慈爱一切众生;“同体悲”就是无时间、无空间地悲悯一切众生。并且,佛教还把观世音菩萨作为无限慈悲的代表者。



因缺乏信仰而出现危机


当今社会我们在物质上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机,这个危机就是因为我们缺乏信仰。



第一、自然危机


我们利用技术、技能提升自己物质水平的时候,是不是有想过我们的技术、技能会不会影响到了环境的污染与水土资源的破坏呢?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00多亿立方米的水体。


土地是养育万物生灵的母亲,然而现在地球上可供利用的土地也就只有75.29亿公顷,并且它们的质量还在不断地退化。还有现在的空气污染问题。难道说这些都是自然形成的吗?不是,是因为我们没有信仰,无限地去向大自然索取,而得到恶性的反馈!



第二、家庭危机


家庭是生活港湾,是我们身心休息的地方。家,让多少人魂牵梦绕;回家,让多少人热泪盈眶。家是孩子们成长的地方,是乐园、是依靠。在社会上都很重视婚姻过程和一个新家庭的建立。一般人一想到结婚,首先想到的是盛大的结婚庆典、亲友的祝福、新郎新娘的幸福笑容以及类似于“永结同心”、“白头偕老”等一生的承诺。


然而,由于我们自己的自私,没有“无缘慈、同体悲”的觉悟,而在日常生活当中无法做到关爱彼此。从而发现很多夫妻结婚以后,婚姻生活、婚姻关系远没有自己当初想像的那么美好,而是到处充满艰难险阻。失望之余,有的人退缩选择了离婚,有的人则整日生活在痛苦和彷徨之中,使得婚姻关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个时候,家庭成员之间就会出现矛盾、冲突,家庭就会出现家庭危机,甚至出现家庭解体。与充满喜庆气息的结婚及家庭成立过程相比,家庭危机和家庭解体是一个充满悲伤但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第三、自我危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每天都处在一个相对紧张的状态,从而导致负面的情绪无法得到合理的宣泄。同时也没有及时、有效地自我调节,对于情绪的管理也没有合适的方式方法,以致于现代人们出现了抑郁症等疾病,进而也出现了种种自暴自弃等不负责任的行为。


究其根源,现代人对于自我的认知还停留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范围内,特别是现在一切以利益为中心的年代,大家做任何事都将利益看得很重,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那我们又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承担起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担起的责任呢?



第四、道德危机 


中国一向是最文明、最崇尚道德的国家。目前中国的社会道德状况究竟怎么样呢?公共道德出现滑坡。一些人一面抱怨“人心不古”、“人情冷漠”,一面又提醒家人“出门少管闲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一面抱怨公共秩序混乱,一面又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逆行闯红灯。这种相互矛盾、“双重标准”的心态,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就是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现象。


而这些现象绝大多数不发生在“熟人”之间,而是发生在“陌生人”之间。人们照样会为了自己的亲朋好友“付出”,但面对陷入困境的“陌生人”,往往会退避三舍。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当前社会道德水平普遍滑坡了。确切说,一些人是在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道德价值观产生了纠结,陷入了道德选择的困惑。



如何建立信仰?


在《普门品》中,菩萨是怎么应对类似问题的。应该如何来建立我们的信仰呢?


一、自然的和谐


佛教讲“众生平等”。《普门品》中还讲到:“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


观世音菩萨是以种种形来救济众生的,所有生命都是宝贵的,所有生命都有生存的愿望,都能达到佛的境界,佛陀也讲众生皆有佛性。因此,我们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保护生命。


有人写文章说:“我们是动物界中最具理性的人类,然而我们却没有考虑去掉‘自私’这两个字。”佛陀时期形成的雨季夏安居制度,还有汉传佛教从梁武帝开始的素食习惯,都是本着爱生护生的原则来实施的。



二、家庭的和谐


《普门品》云:“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这便是为了构建家庭的和谐,菩萨以广大灵感满足我们众生的心愿。


《法句经》第十四品第七条说:“圣者极难得,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出生圣者,但圣者出生的家庭必和乐兴盛。”这条经文源自一则故事:阿难尊者有一天突然想起了这个问题,就前去向佛陀请教这个问题。佛陀回答说:“阿难,最尊贵的人,并不生长在某一个特定的家庭中。但是,最尊贵的人生长的家庭,必定和乐兴盛”。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生出道德高尚充满智慧的人,而是道德高尚最具智慧的人只能出生在和乐兴盛的家庭里。



三、自我的和谐


在《普门品》中这样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经中指示我们要常念观世音菩萨,还要恭敬观世音菩萨。


因为我们当下的每一个行为都会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助缘、或是违缘,而常念观世音菩萨是为了让我们能够知晓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化身,是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以种种身来度化众生,让我们能够得到自在、少烦少恼。而恭敬观世音菩萨,则是提醒我们要懂得去尊重每天出现在生活当中的每一个人,因为只要是能够出现在我们生活、工作中的人,他们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通过他们的种种行为,让我们用以来检视自己。


只有我们内心清净了,才能更好的去度一切众生,才能做出与善法相应的行为,这样就会为我们未来的生活、工作中增添更多的助缘。



四、社会的和谐


在《普门品》中佛这样告诉我们:“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要知道在这个社会上无论发生什么,都是无常的现象,而这些现象的背后就是我们众生的心,现象依赖于心,现象影响心,现象就是心,所以我们经常说“心净则国土净”。我们的身心,本来就是一如的,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整个社会的风气就是大众普遍的心,所以和谐社会需要从心开始。而称名观世音菩萨就是在净化我们的心。


上述四种和谐,充分说明了佛陀在法华会上宣说《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真实意旨。从缘起性空上说,物我同源,生佛平等,人与自然万物,犹如手心与手背不可分离,人与人之间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相互依存,紧密相连。



我们应该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别人的苦难即是自己的苦难,别人的快乐才是自己的快乐,这也就是慈悲观的真实体验!


《普门品》讲了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普度众生的精神。我们赞叹菩萨的悲愿,要激发自己的悲愿,使自己的悲愿能与菩萨的悲愿相应!让我们共同来创造出一个美满、和谐、幸福的家园与社会。



本文选用图片出自十三世纪卷轴长卷画《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该长卷共绘有35幅图,表现了《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内容。此长卷距今已有八百多年,且保存完好,色彩依旧亮丽,是十三世纪存世最精美、最完整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珍贵作品之一。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

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眼前佛面即如来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鹫峰从天竺飞来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毗卢楼阁在南中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悟道一念自开怀

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琉璃世界放光明

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慈云法雨济群生

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广大行愿利有情

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灵山复现慈云


☀学处

学处 | 弘一大师总结《地藏经》的三个要点

学处 | 蕅益大师《圣学说》导读

学处 | 佛经中的四种月喻:圆明朗彻,普照众生

学处 | 《地藏赞》释——地藏誓愿 永无尽期(梵呗唱诵)

学处 | 一灯能破千年暗——燃灯古佛圣诞谈供灯功德

学处 | 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佛陀专为盲人说的一种法门

学处 | 何为慈悲 你真的会运用慈悲吗

学处 | 没钱布施供养怎么办


☀观照

观照 | 十种礼佛方式,你属于哪种

观照 | 钱财应向何处求

观照 | 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

观照 | 人生在世 佛经不可不读

观照 | 幽默的妙用

观照 | 佛教重阳 孝亲报恩

观照 | 跟着佛菩萨学习慈悲

观照 | 普门精神在工作中的大作用


☀常识

常识 | 佛教中什么样的典籍可称为“经”

常识 | 吃素与吃斋的区别

常识 | 出家与在家的区别

常识 | 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

常识 | 为什么要做佛事?

常识 | 佛门礼仪——如何在寺院过堂?

常识 | 不可不读的佛经——《心经》

常识 | 不可不读的佛经——《金刚经》


☀分享

分享 | 灵山莫远求  心明即灵山

分享 | 感受与感恩

分享 | 若无闲事挂心头

分享 | 广结善缘  生欢喜心

分享 | 学习慈悲善巧  感悟多彩人生

分享 | 心系云林  服务大众

分享 | 找寻回家之路

分享 | 三支清香



编辑 | 妙莲

责编 | 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