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恭迎|二月廿一 普贤菩萨圣诞日——愿得普贤真妙行 常乐利益诸众生

灵隐寺 2024-03-19

大行菩萨称普贤,重重愿海浩无边。

端严示坐六牙象,智慧化生七宝莲。

一切三昧皆自在,本来妙德尽周圆。

宝威来赞娑婆化,灵感神通震大千。


普贤菩萨圣号


梵语为三曼多跋陀罗,翻译成中文便是普贤菩萨的德号。什么叫做普贤呢?有两句高度概括的解释:行弥法界曰普,位临极圣曰贤。


普贤菩萨的普字,是普遍而没有遗漏的意思。具体来说,佛法里所有精深高妙的道理,普贤菩萨完全透彻明白,没有一些些不清楚的;普贤菩萨的行门最大,他的大行普遍弥满于法界,遍法界都是他行菩萨道的所在;同时,他又把自己所修的功德完全回向众生·,希望一切的众生离苦得乐,转凡成圣。因为这样普遍的愿心与功德,使所有一切的法界众生都得到很大很大的利益,所以称之为普。普贤菩萨的贤字,只比圣低一级。因为普贤菩萨修到的果位已经是等觉菩萨,与佛的果位只差一级,所以称贤。



与普贤菩萨相关的,而又最为我们所熟知的经典,便是《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在《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以十信后心,受文殊教,遍参知识,随闻随证,末后至普贤菩萨所,蒙其加被开示,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普贤菩萨为其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令其发十大愿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并劝尽华藏世界海诸菩萨一致同行,求生西方。


普贤菩萨是大乘菩萨行的大愿大行的代表,象征着中国大乘佛教的精神。《华严经》中说,一切佛法归于毗卢遮那佛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二大士,三者并称“华严三圣”,普贤菩萨代表一切诸佛的理德与行德,与文殊菩萨摩诃萨的智德、证德相对(理与智一对,行与证一对),两尊菩萨并为毗卢遮那佛的两大胁侍。



普贤菩萨示现


普贤菩萨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据史书记载,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拾得大士便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常与文殊化身的寒山大士说法论道。


天台山国清寺的丰干禅师,一日行经赤城道旁,闻草丛中有儿童啼哭,趋前视察,见一小孩约十来岁,询其姓名,答:“我无家、无姓,亦无名。”丰干禅师愍其无依,带回国清寺,交库房当茶童。因是拾来,名之拾得。


由于拾得聪明伶俐,三年后升任斋堂香灯,及执掌出食等杂事。一日,四顾无人,竟登座与所供奉的圣像对坐而食,还呵斥圣像小果,焦芽败种。事被知库灵熠禅师看见,责其对圣像不恭,可能头脑有毛病,罢其香灯职,派往厨房洗碗碟。拾得大士常将多余饭菜,盛于竹筒,赠其挚友寒山子。



拾得与寒山子时相往来,还常对人说佛法。但人不信,反而讥诮怒骂,甚至打之。寒山对拾得曰:“世间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之乎?”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有一次,寺中饭食花果被鸟啄食,拾得竟执杖打寺中供养的山神像,责其守护伽蓝不力,有失职责,枉受沙门供养。当晚寺僧皆梦见山神说:“拾得打我,骂我。”灵熠禅师至山神像前视察,果见山神像有杖打痕迹,始知拾得来历不凡。


后因丰干禅师对丘太守说: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的化身。圣迹显露,拾得大士便与寒山子同离国清寺,后不知所终。



普贤菩萨道场


普贤菩萨,道证一真,德圆两足。住寂光而兴慈运悲,辅善逝而带果行因。具遮那之全体,示居补处;结华严之大义,指归西方。虽尽十方法界,无非所住真境;而此大光明山,实为应化道场。溯其立名之意,盖以佛光昼现,圣灯夜来,亘古今而无或隐灭,尽来际以启牖群生。由是之故,致此峨眉宝山,亦称大光明焉。

——印光大师《重修峨眉山志序》


普贤菩萨作为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大行的代表,他的道场便是四大名山中的峨眉山。峨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华严经》载有善财童子伫立妙高峰上,观此山如满月,大放光明,因此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峨眉山在晋代创有六大佛寺。晋代隆安三年(399)慧持和尚从庐山入蜀,在此修建普贤寺,供奉普贤菩萨,峨眉山自此成为了普贤菩萨的道场。


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佛教是峨眉山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元素,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都展示出佛教文化的浓郁气息。山上有报国寺、伏虎寺、洗象池、龙门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名胜古迹。峨眉山的最高处是金顶,上建金顶寺,威镇全山。金顶寺又称光明寺,因山顶常有光明而得名,每当午夜,在金顶上看群峰中,有千百万点晶莹闪耀的光亮,从山沟里慢慢升起,像一盏盏明灯,忽上忽下,灿若明星,人称此奇景为“万盏明灯朝普贤”。



普贤菩萨行愿


在四大菩萨中,不同于文殊师利菩萨所代表的大智、观世音菩萨所代表的大悲、地藏菩萨所代表的大愿,普贤菩萨是大行(音hèng)的象征。


所谓大行,便是行愿。一切修行都离不开愿,《华严经》云:“不发大愿魔所摄持,不化众生魔所摄持,舍菩萨行魔所摄持”;永明延寿大师说:“发大愿者,万行之因,能长慈悲,不断佛种,成道利生皆因宏誓”。因此有行无愿,其行必孤;有愿无行,其愿必虚。唯有行愿相从,方能自他兼利。


普贤菩萨所发的十大行愿,也就是一般俗称的“十大愿王”,出自《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这一品的主要内容便是普贤菩萨向善财童子介绍成就如来功德的十大愿王: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



一、礼敬诸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狮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二、称赞如来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三、广修供养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四、忏悔业障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我今一切皆忏悔。

五、随喜功德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六、请转法轮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七、请佛住世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八、常随佛学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我愿常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九、恒顺众生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

我常随顺诸众生,圆满无上大菩提。

十、普皆回向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普贤行愿深,劝发菩提大心。

三贤十地诸圣伦,令见弥陀尊。

十大愿王若遵循,利益非佛莫陈。

果觉因心相符泯,证清净法身。

菩萨慈悲不可陈,圣凡悉使证圆因。

一心不住超诸位,十愿导归继能仁。

三乘咸令契果觉,群萌速得脱烦尘。

恪遵大士清明诲,决定即生达本真。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明日仲春二十一日,值大士降诞良辰。希望我等佛子皆能修持十大愿王,具足一切行愿功德,伏愿

普门遍入大乘力,普利一切众生界。

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线上随喜

梁皇启建,弥勒题名,志公集华藏之玄文,群经录诸佛之圣号。当时郗氏,方沦蟒类,已承忏法援超升;近世士民,每遇障缘,多沐胜因赐灵验。因兹灭罪,罪灭福生;以此消灾,灾消吉至。真救病之良药,乃破暗之明灯!

杭州灵隐寺于2021年3月28日至4月3日(农历二月十六至廿二)启建清明梁皇法会。惟愿消历劫之障垢,显本具之心光。德被四生,冤尤即离仇对;恩沾九有,亡灵永脱苦沦!长按左侧二维码,梁皇法会祈福在线登记。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 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杭州灵隐寺腊八粥秘方给你 在家也能做
藏识|我只是想吃一碗简单的素面
藏识|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
藏识|今年元夜时 佛前灯如昼——元宵节佛前供灯的三重深义

☀巡觅
巡觅|在灵隐寺点亮辛丑年味
巡觅|我也好想在灵隐寺的佛前供一盏灯
巡觅|春夏秋冬又灵隐
巡觅|想念灵隐寺的美丽风景

☀学处学处|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海青与缦衣
学处|七种施因缘
学处|佛陀福德寿命无量,为何还会在八十岁时圆寂
学处|梁皇宝忏的缘起、内容及意义

☀观照观照|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观照|才说腊八 今又月半 寸阴当惜莫散漫
观照|想在家里安置佛堂 我该怎么办
观照|在生活中修行

开示开示|印光法师腊八开示:释迦佛成道之日 亦是我等成道之日
开示|印光大师素食建议:食素人宜多吃面
开示|太虚大师:现代需要的僧教育
开示|虚云老和尚:勿弄巧妙,巧妙抵不住无常

物语物语|红枫——阳刚热烈 坚毅进取
物语|腊梅——开年气新 摇芸动尘
物语|玉兰——春日无限 玉兰花开山寺中
物语|茶花——不见茶花 怎知春深如海

☀常识常识|拜佛有要领吗
常识|佛有三十二相
常识|关于寺院法会,需要知道的事
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大悲咒》

☀素食素食|今日妇女节 烹茶与煮汤
素食|春天不吃素 更待何时呢
素食|起初我们没有想要吃炒面,起初我们喝茶
素食|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呀

☀分享分享|三位有缘人
分享|红尘中修行
分享|因为疫情
分享|佛教与节约

☀赏析赏析|敦煌壁画历代华盖图案集
赏析|敦煌壁画中的降服毒龙图
赏析|悉达多太子逾城出家圣像雕塑集锦
赏析|镰仓时代佛画精品:释迦牟尼佛涅槃图

☀历史历史|除了英雄辈出 三国也是佛教戒律初传中土的时期
历史|三国时期吴地的佛经翻译家与汉人西行求法的先驱
历史|东南佛国高僧列传——晋代、南北朝
历史|西晋时期的佛经翻译

☀阅读阅读|名家笔下的腊八粥
阅读|从十六首古诗词看古人如何过腊八节
阅读|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摩诘居士王维禅诗品读
阅读|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诗与画

☀故事故事|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故事|今日帝释诞辰 他曾这样“考验”修行中的佛陀
故事|胜鬘夫人的赞佛与发愿
故事|一华流五叶之芳 四海疏曹溪之派——六祖慧能大师开悟得法的传奇经历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