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处|我今灌沐诸如来 净智庄严功德聚——浴佛的意义与功德

灵隐寺 2024-03-19



我今灌沐诸如来,

净智庄严功德聚。

五浊众生离尘垢,

同证如来净法身。


今日是2021年5月19日,农历辛丑年四月初八,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也就是浴佛节。浴佛节是佛教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佛弟子们通过浴佛等一系列活动,追忆伟大导师释迦牟尼佛的足迹,感念佛陀功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浴佛的重要意义和殊胜功德!



浴佛的由来


史书记载释迦牟尼佛生于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岁(西元前1027年)四月初八,乔达摩·悉达多太子诞生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太子刚一诞生即能行走,于四方各行七步,每走一步,脚下就会涌出美妙的莲花。当走到第七步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大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我当安之!”于是大地为之震动,九龙吐水为之沐浴。


后来,太子通过精进修行悟道成佛,即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佛陀的诞生为世间带来清凉的佛法,更为迷失的众生找到一条解脱之道,因此在佛诞日,各国各民族的佛弟子通常都以浴佛等方式纪念佛初诞生时的情景,以此庆祝佛诞、感念佛恩。


在中国,浴佛节的传统始于东汉,盛于唐宋,传延至今。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佛诞节,是我国佛弟子纪念教主释迦牟尼佛诞辰的一个重要节日,又称灌佛会、龙华会、华严会等。



浴佛的仪轨


一、恭迎佛像。法会开始前,先在大殿内摆设香汤盆,放两把小勺。太子像则供奉在另一个地方。敲钟打板之后,僧众搭衣持具,齐集大殿,按平时上殿时的次序站好。闻磬声向上顶礼三拜。


二、然后僧值、悦众二人,以引磬引路,执事六人随后。二僧托香花盘行于主法者前,侍者随侍于主法者身后,口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前往供佛像处迎请。


三、到达之后,按序分班站立,大众同唱“稽首皈依大觉尊,无上能仁,观见众生受苦辛,下兜率天宫,皇宫降迹,雪岭修因,鹊巢顶,三层垒,六年苦行,若人皈依大觉尊,不堕沉沦,若人皈依大觉尊,不堕沉沦”赞,主法者拈香,侍者为其展具,顶礼三拜后,请出太子像,大众口唱“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回到大殿。


四、安座沐浴。大殿内钟鼓齐鸣,迎像队伍到达后,主法者将太子像安放在香汤盆内,钟鼓、佛号停止。


五、维那举腔唱“炉香赞”,主法者拈香礼佛。


六、南无般若会上佛菩萨(三称),心经一遍、摩诃般若波罗密多(三称)。


七、维那举腔唱“菩萨下云中,降生净梵王宫,摩耶右胁娩金童,天乐奏长空,目顾四方周七步,指天指地尊雄,九龙吐水沐慈容,万法得正宗,九龙吐水沐慈容,万法得正宗”,并念诵“唵底沙底沙僧伽娑婆呵”,主法者于佛号声中开始浴佛。用小勺舀香汤三勺灌沐太子像。主法浴佛后,大众分两班依次照例进行。


八、用毛巾揩干佛像身上的水迹。


九、回向皈依。浴佛完毕,大众仍旧归位,念诵回向文及三皈依,然后礼佛而退。浴佛仪式圆满结束。



浴佛的意义


浴佛的用意,是以戒定为香,忍辱为水,精进为力,智慧为镜,慈悲为药,以佛的慈悲和智慧来沐浴自己,洗涤我们心灵的烦恼和垢秽,去妄离执,断恶修善,清净身、口、意三业,将种种烦恼化为欢喜、自在、清凉。


因此,浴佛并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反观自省:当我们手持净水向悉达多太子像沐浴时,内心应当诚恳祝祷,唱颂“我今灌浴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五浊众生令离垢,愿证如来净法身”,愿袪除贪欲、瞋恨、愚痴的污垢,让自性身行、语言、心意都能保持洁净,希望社会清净安宁,没有暴力、诈欺、邪恶等事件,环境能够优美清净。并且藉着浴佛的功德,净化自己的烦恼尘垢,美化社会国土,转五浊恶世为清净的净土,导邪曲人心为善良菩提,这就是浴佛的真正意义。


浴佛象征着我们洗去内心的污垢,使我们心灵得到净化,显现每一个人本来具有的佛性,典礼的仪式是为提醒我们纪念佛陀的伟大,用仪式激发我们对佛法的敬仰与修学的热忱,这才是佛陀化世的本怀。



浴佛的功德


按照《浴佛功德经》的记载,浴佛功德不可思议:


若有众生能作如是胜供养者,成就十五殊胜功德而自庄严:

  • 一者、常有惭愧;

  • 二者、发净信心;

  • 三者、其心质直;

  • 四者、亲近善友;

  • 五者、入无漏慧;

  • 六者、常见诸佛;

  • 七者、恒持正法;

  • 八者、能如说行;

  • 九者、随意当生净佛国土;

  • 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贵,人所敬奉,生欢喜心;

  • 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

  • 十二者、诸魔军众不能损恼;

  • 十三者、能于末世护持正法;

  • 十四者、十方诸佛之所加护;

  • 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


又云:


由作如是浴佛像故,能令汝等人、天大众现受富乐,无病延年;于所愿求,无不遂意;亲友眷属,悉皆安隐;长辞八难,永出苦源;不受女身,速成正觉。


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功德庄严聚。

愿彼五浊众生类,速证如来净法身。

戒定慧解知见香,遍十方刹常芬馥。

愿此香烟亦如是,无量无边作佛事。

亦愿三涂苦轮息,悉令除热得清凉。

皆发无上菩提心,永出爱河登彼岸。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各位居士善信可于今日居家念诵经典、持佛名号等方式忆念佛陀功德,勤修三学,同沾法雨,沐浴身心,至诚祈愿佛法久住世间,世界和平安定,疫情早日遁消,大众福慧增盛!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我只是想吃一碗简单的素面藏识|今年元夜时 佛前灯如昼——元宵节佛前供灯的三重深义
藏识|太虚大师常住灵隐寺的一年
藏识|五十年代灵隐寺方丈尘空法师遗著:五戒研究

☀巡觅
巡觅|童声唤我心
巡觅|隐于西湖,置身云林
巡觅|再游灵隐寺,我言即我心
巡觅|下一次来灵隐寺的法缘,在哪一年

☀学处学处|佛系青年有担当
学处|“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为什么要受持菩萨戒
学处|用报所生恩 示我孝恋情——母亲节学习佛陀如何报母恩
学处|古佛再来的文殊菩萨是如何辅佐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的

☀观照观照|随缘,到底随的什么缘
观照|若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观照|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
观照|觉得苦瓜苦,是不懂人生的苦

开示开示|弘一大师:恭敬三宝,常人所应注意的数条
开示|印光大师:念佛有方法
开示|慈舟法师:学佛从受戒始
开示|圆瑛法师:佛教与人生

一偈一偈|《普门品》——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一偈|《普门品》——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一偈|《普门品》——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一偈|《普门品》——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物语物语|玉兰——春日无限 玉兰花开山寺中物语|茶花——不见茶花 怎知春深如海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常识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准提咒》常识|什么是五戒
常识|为什么要“随喜赞叹”
常识|什么是十善

☀素食素食|人间四月食素天
素食|内心清净的时候,吃什么都是美食
素食|兴味萧然似野僧
素食|一日一素

☀分享分享|因为疫情
分享|佛教与节约
分享|阳光洒进了我的心里分享|供花四悟

☀赏析赏析|崔子忠(款)《十八应真图》
赏析|温州白象塔出土北宋佛教造像
赏析|书画大家僧侣多赏析|中峰明本禅师题赞的《文殊菩萨像》

☀历史历史|东晋时期高僧西行求法与朝廷信仰佛教
历史|东晋时期南北两地的佛典翻译
历史|东晋时期的佛教义学
历史|东晋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

☀阅读阅读|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诗与画
阅读|春风上巳天,桃瓣轻如翦——你了解“三月三上巳节”这个古老而诗意的节日吗
阅读|茶以载道——茶是如何与佛教结缘的
阅读|丰子恺: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

☀故事故事|神通能敌生死吗
故事|佛陀这样回答“出家人为何乞食为生而不耕种”的质疑故事|居士持戒精严 恶鬼代取莲花
故事|寒山与拾得

☀视频视频|观世音菩萨圣诞日,来听听云林志工古筝班合奏《大悲咒》
视频|历史珍影 九十多年前西方摄像师眼中灵隐
视频|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视频|灵隐七叶树花盛开——华开便见祖师面 叶布还惊帝网张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随喜华严法会、供佛斋僧、每月放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