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处|念佛当“深信”:信佛言——释迦无诳语,弥陀无虚愿,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

灵隐寺 2024-03-19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简单解释了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对修持净土法门者所提出的六信的第一条——信自。这里的自就是指自心,深信自心,只要能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的极乐净土。今天我们接着解说六信之中的第二条——信他。


很明显,此处的他与自相对应,不过并不是随意的第三人称,而是有其具体指代的,那就是佛言。因此具体来说,信他就是相信佛陀的言教。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固然都是我们依从的对象,而作为净业行者的我们,这里需要深信的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佛陀对净土法门的开示。



有人说: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我们应当就要念释迦牟尼佛才对啊!怎么不念释迦牟尼佛,而念阿弥陀佛呢?应当要知道,正是我们的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叫我们要念阿弥陀佛!


在《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这净土三经中,还有其他的大乘经典,如《法华经》、《华严经》、《大宝积经》、《大集经》,乃至无量无边的大乘经典中,都是叫我们念阿弥陀佛。我们既然是佛弟子,就应对佛陀的言教依教奉行,专修念佛法门、专念阿弥陀佛,正是对我们教主释迦世尊开示的深信。



更进一步地去分析,是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佛让我们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呢?其实,阿弥陀佛也要我们念他的名号啊!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大愿,其第十八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就是阿弥陀佛要我们念他的名号的明证。


弥陀因地所发四十八愿中,众生“闻名获益”之愿,就有十三愿之多(十八、二十、二十四、二十五、三十六、三十七、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四十七、四十八)。仅仅是听闻到弥陀的名号,尚且能得广大利益,何况至心称念?弥陀四十八愿,必定愿愿圆满,方成正觉,而证得佛果后也一定不违本愿。所以莲池大师才说:“举其名兮,兼众德以具备;专乎持也,统万行而无遗。”




“万古是非浑短梦,一句弥陀作大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就像一只大船,我们在这茫茫苦海中无所依靠,惟有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愿船,才能脱离此五浊恶世的苦海,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彼岸。


正因为称念弥陀名号,发愿往生西方有如此大的利益,《阿弥陀经》中释尊在叙述净土法门殊胜之时,才会有东西南北上下六方,乃至十方恒河沙数诸佛,才会“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佛有五语,所谓真语、实语、如语、不诳语、不异语。正因为诸佛多生多劫以来,语无虚妄,所以舌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佛言不信,更信什么呢?



因此,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解释“信他”时说:“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我们念佛,疑若没断,信心不能增长、不能扎实,所以对佛言不要有一点点狐疑的地方。尤其到现在末法时代,法弱魔强,有许多种种异言杂说,往往站在其他的立场(诸如学术批判、宗教研究等)来看佛法,使人对净土法门生起种种狐疑。我们学佛要以佛的圣言量作标准,就是释迦世尊所说的经律论三藏教典作标准,不可被异言杂说所摇动。


印光大师曾说,我们对念佛法门的信心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呢——即便现在释迦牟尼佛再现前,说:“某人啊!你不要念阿弥陀佛了,我另外又有比念佛更好的修法。”我们都不要相信,而应坚信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六方诸佛在经中所说的话——应当要有这样坚定的信心。



昔日大梅法常禅师初参马祖,问:“如何是佛?”祖曰:“即心是佛。”师大悟,遂住大梅山。祖闻师住山,乃令一僧去问:“和尚见马大师,得个甚么,便住此山?”师曰:“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僧曰:“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师曰:“怎么说?”曰:“又道‘非心非佛’。”师曰:“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曰:“梅子熟也。”


举这个故事,即表示念佛的人要有像大梅禅师的坚定信心。马祖明明教他“即心即佛”,后来说“非心非佛”,他也不相信。我们要破除一切疑惑,深信释迦牟尼佛所说念阿弥陀佛的法门,一直念下去,念到成佛为止!



杭州灵隐寺每年结夏安居期间都组织僧众诵读《八十华严》,为期三个月。以此诵经功德,回向

生者增福延寿,消灾免难;

殁者往生净土,莲品高增。

更祈

世界和平,灾疫消灭。

法轮常转,佛日增辉。

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

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


随喜法会者可长按下方二维码,在线登记随喜祈福,或前往杭州灵隐寺客堂办理登记(客堂咨询电话:0571-87968665)。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五月十六 道济禅师(济公)圆寂日——如今收拾归来 依旧水连天碧
藏识|灵隐寺大雄宝殿的国运禄位
藏识|还源去,无须更远寻——傅大士在杭州的遗迹寻访
藏识|六月晴明翰墨香,翻晒藏经味清凉——灵隐寺传统晒经活动

☀巡觅
巡觅|灵隐归来勤诵经
巡觅|佛已了然我心事
巡觅|20 30 40,三到灵隐,心之所向
巡觅|夏日,对话灵隐

☀学处学处|修福修慧修净土:一心念佛,朝向极乐之邦迈进
学处|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学处|念佛当“深信”:信自心——披毛从此得,作佛也由它
学处|华严三圣之毗卢遮那佛

☀观照观照|学佛的人,正信正见
观照|学佛的人,深信因果
观照|学佛的人,精勤修学
观照|势不可使尽 福不可受尽 规矩不可行尽 好语不可说尽

开示开示|慈舟法师:一心念佛心转境,十方世界皆弥陀
开示|谛闲法师:普贤乃众生心中之普贤,众生乃普贤心中之众生
开示|圆瑛法师:凡此四宏誓愿,各宜力行,以报佛恩
开示|谛闲法师:念西方佛即念十方佛

一偈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知足守道觉②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常行精进觉①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常行精进觉②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常行精进觉③

物语物语|玉兰——春日无限 玉兰花开山寺中物语|茶花——不见茶花 怎知春深如海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常识常识|五蕴:色、受、想、行、识(下)
常识|十二处与十八界
常识|无限的慈悲:慈悲的意义
常识|无限的慈悲:慈悲的种类和重要性

☀素食素食|安心素食好食在
素食|初伏天,炎炎夏日清凉素
素食|天气这么热,一起吃素吧
素食|大暑时节,调身调心

☀分享分享|阳光洒进了我的心里
分享|供花四悟
分享|夏长万物 皆念三宝
分享|立坚固愿

☀赏析赏析|《华严经》与卢舍那佛法界人中像
赏析|杭州佛学院艺术院学僧观音三十三化像
赏析|南宋张即之楷书《华严经》残册
赏析|辽代造像的唐宋之美

☀历史历史|摄论师与十诵律师
历史|南朝时期佛教与儒、道二教的论辩
历史|南朝的佛教文学与艺术成就历史|汉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场“法难”

☀阅读阅读|丰子恺:作父亲
阅读|丰子恺:送考
阅读|丰子恺: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阅读|丰子恺:午夜高楼

☀故事

故事|佛陀的身体也会受伤吗

故事|长者子呻号的“病因”

故事|印光大师:晒经得读净土文,发愿念佛往西方

故事|雇工的善行


☀视频视频|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视频|灵隐七叶树花盛开——华开便见祖师面 叶布还惊帝网张视频|稽首观音大慈悲主 一超直入妙庄严路——辛丑灵隐普陀朝山
视频|灵隐·中西素食汇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随喜华严法会、供佛斋僧、每月放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