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常行精进觉③

灵隐寺 2024-03-19

前文回顾:

每日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

——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无常无我觉①

——无常无我觉②

——无常无我觉③

——无常无我觉④

——常修少欲觉

——知足守道觉①

——知足守道觉②

——常行精进觉①

——常行精进觉②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摧伏四魔

摧,摧折、打倒。伏,调伏、降伏。魔,梵语魔罗的简称,中译为夺命,因为魔王看到了我们修持,增长了慧命,就要把它抢夺去,所以叫夺命。魔又译为障碍,这是因为有了魔,就会障碍我们修行善道而得名。中国早期的佛经,好像《大涅槃经》中,魔都写成“磨”,磨是折磨的意思,受到折磨,就是有所障碍,和魔的意义很接近。传说这“魔”字是南北朝的梁武帝所改的,这样一改,把魔的形象具体化了,往往使人把它和有威力的生物连在一起。


其实,魔不一定是三头六臂的怪物,只要具有诱惑性,使人容易堕落的,或者具有破坏性,阻碍力,不让我们上进的,都叫做魔。换句话说,当我们希望向上向善的时候,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来扰乱,阻挡我们去做,就是魔。或者是我们沉迷在某种嗜好、事物之中,比如喜欢打牌,喜好玩乐,念念为这些所迷惑,那就是着魔了。平常有句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没有用功,没有修持,也就没有感觉得什么,当你真正发奋用功(精进)的时候,往往会踫到许多磨难,使我们安不下心来,正是道业方才开始,魔掌已经高高地笼罩下来了,我们不可不提高警惕。

佛法通常讲有四魔,是四种破坏修行的磨难:


一、烦恼魔:上面所讲的那些烦恼,经常在我们的心识当中不停的扰乱,障碍我们,使我们不能如法修持,就是烦恼魔。


二、五阴魔:五阴,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包括了精神和物质,是组织生命体的要素。有了色身,就有活动,成为众恶聚集的地方,能障碍我们修学正道,让我们生起种种的苦恼,生死轮回,甚至堕落恶道,所以五阴也是一种魔。


三、死魔:死,能断人的命根,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有生必有死。我们学佛的人,希望能够多活一天,多争取时间修行,想要了生脱死,也想要弘法利生,事实上,死亡常常跟随着我们,要把我们抓去,一旦死亡,转过面目来,是不是有机会再学佛、修行呢?因此,死也是个大魔鬼。


四、天魔: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王,每当修行人有了相当成就的时候,他深深地恐怕会失去一个眷属,就来扰乱,运用千方百计破坏、障碍行者,所以称为魔。释迦牟尼佛成正觉之前,在菩提树下修行,魔王就放不下,先后派了魔兵、魔将、魔女,来阻扰佛陀修行,所以天也是种魔。


其实,真正的魔,不是在天上,而在人间,不是在身外,而是在我们的心中,那就是我们的无明与烦恼,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假如受到魔难,就是要精进用功。第一步,降伏烦恼修学佛法,增长智慧,第二步把四魔摧伏、消灭。唯有克服了魔障,才能进一步出阴界狱。

出阴界狱


阴,就是五阴。界,指三界。狱,就是牢狱。依佛教的世界观,有情所居住的环境,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称为三界。


前面第一觉悟,已经讲过五阴,我们有色身,而招致种种的罪恶和痛苦,由此可知,五阴是有情生死流转的主体,而三界,是众生居住的处所。我们现在虽然在欲界,即使到达色界、无色界,有一天还是会退堕下来的。众生在三界生死海中,流转轮回不息,不能自由解脱,好像被限制在牢狱,所以说“三界如牢狱”。出阴界狱,就是打破、出离五阴、三界这个牢狱,也就是得大解脱,证得涅槃。那就要常行精进,破除烦恼,才能够超越、了脱生死的牢狱。

佛说八大人觉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 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瓶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杭州灵隐寺每年结夏安居期间都组织僧众诵读《八十华严》,为期三个月。以此诵经功德,回向

生者增福延寿,消灾免难;

殁者往生净土,莲品高增。

更祈

世界和平,灾疫消灭。

法轮常转,佛日增辉。

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

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


随喜法会者可长按下方二维码,在线登记随喜祈福,或前往杭州灵隐寺客堂办理登记(客堂咨询电话:0571-87968665)。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五月十六 道济禅师(济公)圆寂日——如今收拾归来 依旧水连天碧
藏识|灵隐寺大雄宝殿的国运禄位
藏识|还源去,无须更远寻——傅大士在杭州的遗迹寻访
藏识|六月晴明翰墨香,翻晒藏经味清凉——灵隐寺传统晒经活动

☀巡觅
巡觅|灵隐归来勤诵经
巡觅|佛已了然我心事
巡觅|20 30 40,三到灵隐,心之所向
巡觅|夏日,对话灵隐

☀学处学处|修福修慧修净土:具足无量功德,清净庄严,谓之净土
学处|修福修慧修净土:一心念佛,朝向极乐之邦迈进
学处|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学处|念佛当“深信”:信自心——披毛从此得,作佛也由它

☀观照观照|学佛的人,正信正见
观照|学佛的人,深信因果
观照|学佛的人,精勤修学
观照|势不可使尽 福不可受尽 规矩不可行尽 好语不可说尽

开示开示|慈舟法师:一心念佛心转境,十方世界皆弥陀
开示|谛闲法师:普贤乃众生心中之普贤,众生乃普贤心中之众生
开示|圆瑛法师:凡此四宏誓愿,各宜力行,以报佛恩
开示|谛闲法师:念西方佛即念十方佛

一偈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知足守道觉①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知足守道觉②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常行精进觉①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常行精进觉②

物语物语|玉兰——春日无限 玉兰花开山寺中物语|茶花——不见茶花 怎知春深如海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常识常识|五蕴:色、受、想、行、识(下)
常识|十二处与十八界
常识|无限的慈悲:慈悲的意义
常识|无限的慈悲:慈悲的种类和重要性

☀素食素食|安心素食好食在
素食|初伏天,炎炎夏日清凉素
素食|天气这么热,一起吃素吧
素食|大暑时节,调身调心

☀分享分享|阳光洒进了我的心里
分享|供花四悟
分享|夏长万物 皆念三宝
分享|立坚固愿

☀赏析赏析|(传)明代唐寅:维摩说法图
赏析|《华严经》与卢舍那佛法界人中像
赏析|杭州佛学院艺术院学僧观音三十三化像
赏析|南宋张即之楷书《华严经》残册

☀历史历史|摄论师与十诵律师
历史|南朝时期佛教与儒、道二教的论辩
历史|南朝的佛教文学与艺术成就历史|汉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场“法难”

☀阅读阅读|丰子恺:作父亲
阅读|丰子恺:送考
阅读|丰子恺: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阅读|丰子恺:午夜高楼

☀故事

故事|佛陀的身体也会受伤吗

故事|长者子呻号的“病因”

故事|印光大师:晒经得读净土文,发愿念佛往西方

故事|雇工的善行


☀视频视频|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视频|灵隐七叶树花盛开——华开便见祖师面 叶布还惊帝网张视频|稽首观音大慈悲主 一超直入妙庄严路——辛丑灵隐普陀朝山
视频|灵隐·中西素食汇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随喜华严法会、供佛斋僧、每月放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