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世界读书日,读书读世界

2017-04-20 叮咚 Alphabooks

一定不知道,世界读书日前的第三天,也就是今天,是什么日子……


2010年,“中文语言日”定于4月20日,以纪念汉字始祖仓颉。传说几千年前,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在“谷雨”时节创造出了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小编又想起话剧《李白》里面有句台词,大意是,诗歌是有灵性的文字的组合,而恰好这种精妙地组合临幸谪仙李白了。


所以,读书之日,莫忘一本书的最重要的元素——文字。通过一个文本回溯到一个个文字、重视一个个文字,才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希望我们将此视为日常,而不是某一天、某一周才重视。让日常地阅读成为对这两个节日最好的庆祝——




汉字之美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世界读书日,读书读世界


作者:叮咚

 

4月,是我很喜欢的月份,不仅因为这时间是杭州难得的春天,更重要的是4月有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4.23世界读书日。

 

我常常问自己这个问题:人为什么要读书? 在反思的过程中,想到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答案——



一是缩短经验积累的时间。人类和其他动物都面临着继承前人经验的问题,共同的方式是基因继承,用几万的时间把一个必需的经验传递给后代。比如:人类小孩病没有被蛇咬过,但是依然害怕蛇。但是人类的高明之处在于,除了这种原始的效率极低的方式意外,还有文字。文字记录下来的东西可以很方便地传给后人,那就是书!所以看书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人类文明的经验积累,不需要自己去经历然后去积累。这一点是最好理解的,我们的课本就属于这类书。


二是经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写出来不同的书。而读者看到的可以是完全不同于自己现实的生活。我很喜欢的李笑来老师有一个著名的观点:七年就是一辈子。他认为七年就可以完成一个人一辈子做的事,七年之后就可以换到另一辈子去过了。比如,他之前在北京新东方教写作,后来出了自己的书,再后来成了中国比特币的首富,现在一直在做投资。他一个人过了好几个人的一辈子。人生阅历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做不到这样,但是可以通过看书,获得其他人一辈子的体验。比如读一个人的传记,就可以跟着作者,跟着传记的人物过一遍人生啊。


三是与高人对话。在我的概念中,读书就是要读好书,一般的网络作品我看的很少。因为每个爱书人都有一种人生的痛苦,就是:好书太多,一辈子太短。我计算过:如果一个月读2本书(当然是精读),一年只有24本,十年只有240本!大概可以放满一个普通书架的两排。面对这个事实,我的策略是只看好书,只看那些值得多读几遍的书。读经典,就像在与高人隔空对话,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最近,重新看了以色列天才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再一次大呼过瘾,尤其是关于“虚构故事”的解读整个颠覆了我的认知世界。从这个角度望过去,国家、名族、宗教、集体等等,好多原先坚信的概念竟然成了空中楼阁。透过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作者戏谑地笑着,耸耸肩膀,说:“看,世界就是这个样子!”

 


基于以上三点,我的读书目的看起来只与自己有关,与世俗意义上的工作、就业没有关系。但是我并不认为有其他的目的是坏事,只要能给你动力开始阅读就很好。


高中时,我跟我的父亲打赌,看谁读书更多。当时还是高中生,真的不懂什么高大上的读书目的,只知道父亲读书不少,家里藏书很多,但是我想比他读的更多。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看各种类型的书,也不固定看哪一种。结果就是,我培养了一个阅读的习惯。那段时间,虽然功课很繁重,高考压力也不小,但是我并没有将全部的时间、精力花到考试复习上。即使高三,我每天也至少要看1小时课外书。就这样我读完了《红楼梦》《子夜》《基督山伯爵》《茶花女》(以中外名著为主)。现在想回来,我十分感谢我的父母,当时他们没有阻止我看“没用的书”,他们的“放纵”激发了我对阅读的终身热爱。我想,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因为教育不是把桶灌满,而是把火点燃。现在我的包里常常放着一本书,出差时肯定放一本在行李箱里,多重都要带。空下来15分钟以上,我更愿意拿起书本,而不是手机。


到了大学,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个月去一趟省图书馆,正好借期是一个月。看中省图的藏书量自然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从学校到省图的那条路,那是杭州最美的林荫大道之一,又毗邻西湖。每个月坐着公交车去一趟省图,就像给自己放了半天假,四季美景统统装进回忆。春日里,各色花朵争奇斗艳;夏日里,林荫漫天心旷神怡;秋日里,梧桐落叶天下知秋;冬日里,虽然萧瑟,却别有一番滋味。坐在西湖边,看着水光潋滟,读着书,自己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景色呢?



工作之后,我需要跟很多不同思想的同学谈话,常常感叹人跟人的想法怎么能有如此大的差别啊!想要用“道理”说服另一个人真是好难好难。本领恐慌啊!怎么办,我只能求助于前人的智慧,那就看书吧,至少可以作为谈资。慢慢地,我感到学生听不听老师的,不在乎说了什么,更在于是谁在说。这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学生喜欢,甚至崇拜一个老师,那么这位老师说的话就有力量,就能打动学生。我想成为这样的老师,所以我的案头常常摆着书。


当妈妈后,时刻感到责任重大。老人都说,好好培养孩子!但是没人说过怎么培养!他们可都是培养过我们的老司机啊,但我们都是新手上路。可是,30年过去了,教育理念早就天翻地覆,很多经验根本不管用。怎么办,还是得求助于书籍。新的人生阶段就得学新的理念和知识。当父母不容易,最要命的是学校不教,还好有书,感觉自己还有得救。

 

这些都是摆不上台面的读书目的,但是真真实实影响着我的读书动力。所以我觉得,除了有高大上的目标之外,也得有点儿小九九,也许这会更加直接地推动你去读书。


作者简介:叮咚,喜欢当学生的高校老师,一头扎进心理学的心理咨询师。读书、写作、运动、旅游。不爱拍照,留在记忆中的才是最好的。简书号:叮个隆冬。



-戳关键词阅读往期精选-


招聘 | 投稿 | 刘慈欣 | 火星移民 | 神奇动物 | 三岛由纪夫感恩节礼包 | 人行明镜中 | 猥琐的明信片 | 诺贝尔 | 姿势 | 鲁迅 | 叔本华 | 奥斯维辛 | 顾城 | 陈忠实 | 文洁若 | 独处 | 教育 | 巴以冲突 | 文具控 | 恋物癖 | 书单 | 雨果奖 | 枕边书 | 草间弥生 | 一念之合 | 印度 | 北上广 | 湘南 | 自由 | 时代 | 二次元 | 进化 | 求索 | 啪啪啪 | 丁丁 | 戛纳电影节 | 樊小纯 | 同志电影 | 定义艺术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