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成为孩子合格的“游戏咨询顾问”?
“对于孩子游戏管理,从抛弃旧有的刻板印象、信任孩子开始。不信任引发的结果,是家长替孩子管理游戏;放纵孩子的结果,是游戏完全得不到管理。而家长追求的结果应该是这样的:孩子能靠着自己管好游戏,而家长作为成年人,只有给他提供辅助的功能。”
作为《新游记》系列课程的最后一集,在第16集课程中,著名心理学人叶壮希望告诉大家,在“游戏管理”这件事上,家长为什么应该成为一家优秀的“管理咨询公司”?
建议您点击上方视频观看完整课程,以下为文字精选版。
主讲人 | 叶壮
在成年人的经验里,有的人秀学历,有的人秀才艺,甚至有的人会自豪的讲“我麻将打得还行”,但很少有人会秀自己玩游戏这件事。
仔细一想,有点奇怪,不是吗?叶壮老师认为,这并不是因为游戏本身是原罪,或者游戏玩家这个群体平均素质太差,而是因为当下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阶段:在一些场合,说自己玩电子游戏,很容易引发来自对方的负面刻板印象。
这些“场合”发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入者的年龄与成长经历,跟游戏的好坏并无关系。
所以很多家长在缺乏思考的情况下,就已经拉黑了孩子玩游戏这件事。在这样的心态基础上,试图去好好管理孩子玩游戏,无异于缘木求鱼。
家长们其实非常需要一个“抛弃刻板印象”的标准动作。原因无他,不管怎样,管理之前,都应该对管理对象放下偏见。
比如,很多成年人认为游戏玩家先天的不懂规则,或者不守规矩,但这其实非常荒谬,因为实际上,游戏的本质就是规则的集合体,如果不尊重规则,那根本就没法真正享受游戏。
试想,类似这样的刻板印象会如何作用于家长和教师对于玩游戏的孩子的管理呢?
这些孩子会遭遇莫名其妙的打压,因为不管真相如何,他们已经被很多成年人认为在生活上已经有了脱轨的趋势。
只要他们玩游戏,就一定会固执,一定会反抗,一定会偏激,一定会不思悔改,一定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
这还会让由上而下的管理带有更强的压制性。因为玩家本身“有问题”,甚至在管理者眼中缺少基本的自知与自控,所以就该接受高度约束的被动管理,进入类似警察抓犯人的暴力镇压模式。
除此之外,只要管理上稍有摩擦,管理者还会被刻板印象带进一种自证的状态:“你看!他果然就是有问题!都是游戏害的!”
实际上,这些摩擦完全有可能正当发生,与别的管理矛盾没有区别。但这些自证的想法,会让管理者不愿意探究矛盾背后的真实原因与更佳解决方案,而只会一味地进一步收紧管理的锁链,盯得更紧,吼得更凶,管得更严。
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和平有效的管理?那根本不可能存在。
其结果就如你我所见,在大量的家庭中,要么家长的威压成功,孩子就范;要么孩子奋力反抗,两败俱伤;要么孩子学会了各种虚与委蛇、阳奉阴违的花招,让家长的戒心升级,对抗强度进一步升温。
▶抛弃刻板印象,拥抱信任
带着偏见去管理孩子玩游戏,非常容易让家长陷入管理中的“信任陷阱”。你管他,是因为你觉得他能做到,要不你管他的意义和价值何在呢?但是在内心的刻板印象中,你又对他的群体和角色充满偏见,不信任这个孩子,认为他根本做不到。
这就非常容易给孩子错误与混乱的信号,也容易让管理手段趋于暴力化,逼得孩子不得不与这种管理体系去抗衡。
放下成见,是很多家长在管理孩子玩游戏前要做的第一步,也是要贯穿始终的一步。不过,也有很多家长和叶壮老师说,他的孩子不值得他信任。每当他展露出了信任,孩子就会反过来利用他,要么故意延长玩游戏的时间,要么偷偷拿零花钱去买游戏,要么假借手机查资料,实际上却在玩游戏,简直防不胜防,让人实在是信任不起来。
每次的信任都换来报复性的管理难题,逼得家长不得不带着更大的成见重回战场。
对于这种情况,叶壮老师这样认为:让家长信任管理对象,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管理了。信任不意味着放养,给他自由不等于告诉他不用自律。
真正的信任不仅仅是提供空间,认可能力,更有一个要点,就是把家长自己塑造成工具、顾问、导游、被效法的对象——比起管理者来,家长的地位需要更平等才行,但同时,家长还是会给孩子一些中肯有用的建议。
家长该是这样的:“我想你能搞定玩游戏这件事,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随时告诉我,如果有什么难处,也可以跟我讲。我之前有段时间特别爱打台球,那个时候我有个很有用的小方法,来管住自己别玩的太过,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跟你讲讲。”
当然,孩子可能一开始不愿意听家长这些有点像说教的建议,但当他们撞了南墙,发现自控和管理会出问题、也有代价的时候,自然就会找到家长,而这个时候,是家长再次提供信任与解决方案的机会。
千万不要像很多家长那样,在这个时候流露出截然相反的信息:“早跟你说你不听!你看!现在搞不定了吧,出问题了吧!我看还是得我来管你!”——注意,这就回归到了不信任的状态。
表现信任的状态,是当一个顾问,而不是当老师或者当老板。家长不仅要信任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信任孩子有分辨有价值信息、吐纳经验的能力。
孩子是玩游戏的专家,家长是自我管理的专家。
家长不能把自己的管理经验硬灌给孩子,但起码可以把它陈列出来,变成一种“自助式管理”。
总之,对于孩子游戏管理,起点是从抛弃旧有的刻板印象、信任孩子开始。不信任引发的结果,是家长替孩子管理游戏;放纵孩子的结果,是游戏完全得不到管理。而家长追求的结果应该是这样的:孩子能靠着自己管好游戏,而家长作为成年人,只有给他提供辅助的功能。
▶帮助孩子成长,找准家长定位
家长要扮演的角色之于孩子,有点类似于管理咨询公司之于企业,只不过企业要好好经营,孩子要好好学习、好好游戏、好好成长。企业找到管理咨询公司,并不是要让后者来替他们管理公司,而是要借助于后者的经验、数据、工具,更好地来定位问题,找到方法,靠自己管好公司。
而好的管理咨询公司,会怎么做呢?他们信任客户,觉得客户有能力把自己提供的帮助转化成实际效果;他们不替客户做决策,但是会给客户提供各种智力支持;他们会及时跟进客户的发展与改变,该提醒就提醒,该指导就指导,该警告就警告。
除此之外,他们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清晰,从不逾矩,即使客户有着这样那样的麻烦与制约,也一直警觉地以解决问题作为核心要义,从不跟客户这样讲:“有你这样的客户真是我倒了霉!”“你看看别人的客户,再看看你!”或者“我跟你讲了八百遍了,你怎么就是不听呢!”
要知道,很多家长,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他们总说类似的话。而叶壮老师这十几节课,就是为了让家长能够成为这样一家优秀的管理咨询公司。
第15集:孩子老想着玩游戏,怎么办?
第14集:孩子说要以打游戏为生,怎么办?第13集:帮孩子制定游戏计划,何时“出手”最管用?第12集:孩子在游戏中的“朋友圈”,你了解吗?第11集:手把手教学:如何帮孩子规划好游戏时间?
第10集:如何借助游戏了解你家孩子是“何方神圣”?
第9集:和孩子一起游戏:家长是“老师”还是“队友”?第8集:如何帮孩子选择一款好游戏?
第7集:一份写给家长的“游戏说明书”第6集:为什么“寓教”一定要“于乐”?第5集: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的“技能”,生活中用的上吗?第4集:如何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情绪管理?第3集:如何合理看待孩子在游戏中的自我表达?第2集:好好说话很重要!第1集:游戏真的是成长的敌人吗?预告:为父母和孩子带来另一种“游戏观”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