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黄河流域规划发布:陕西、西安再担重任,全文点名12次!

长安范儿 长安范儿 2024-04-13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第二长河。


规划范围:黄河干支流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2019年年末总人口约1.6亿。

规划期:至2030年,中期展望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1、战略定位


●大江大河治理的重要标杆
●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验区
●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


2、发展目标


到2030年,黄河流域人水关系进一步改善,流域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生态共治、环境共保、城乡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国家粮食和能源基地地位持续巩固,以城市群为主的动力系统更加强劲,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黄河文化影响力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流域人民群众生活更为宽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到2035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黄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到本世纪中叶,黄河流域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水平大幅提升,在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3、战略布局


● 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一带五区多点”空间布局。


■ “一带”,是指以黄河干流和主要河湖为骨架,连通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北方防沙带和黄河口海岸带的沿黄河生态带。


■ “五区”,是指以三江源、秦岭、祁连山、六盘山、若尔盖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的水源涵养区,以内蒙古高原南缘、宁夏中部等为主的荒漠化防治区,以青海东部、陇中陇东、陕北、晋西北、宁夏南部黄土高原为主的水土保持区,以渭河、汾河、涑水河、乌梁素海为主的重点河湖水污染防治区,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主的河口生态保护区。


■ “多点”,是指藏羚羊、雪豹、野牦牛、土著鱼类、鸟类等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珍稀植物分布区。


● 构建形成黄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的发展动力格局。


■ “一轴”,是指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大通道,串联上中下游和新型城市群,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创新为主要动能的现代化经济廊道,是黄河流域参与全国及国际经济分工的主体。


■ “两区”,是指以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平原为主要载体的粮食主产区和以山西、鄂尔多斯盆地为主的能源富集区,加快农业、能源现代化发展。


■ “五极”,是指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和兰州-西宁城市群等,是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和黄河流域人口、生产力布局的主要载体。


● 构建多元纷呈、和谐相容的黄河文化彰显区。

■ 河湟-藏羌文化区,主要包括上游大通河、湟水河流域和甘南、若尔盖、红原、石渠等地区,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汇相融的过渡地带,民族文化特色鲜明。


■ 关中文化区,主要包括中游渭河流域和陕西、甘肃黄土高原地区,以西安为代表的关中地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遗产富集。


■ 河洛-三晋文化区,主要包括中游伊洛河、汾河等流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分布有大量文化遗存。


■ 儒家文化区,主要包括下游的山东曲阜、泰安等地区,以孔孟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 红色文化区,主要包括甘宁等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长征雪山草地、西路军西征路线等地区,是全国革命遗址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 建设好三江源国家公园,筑牢“中华水塔”。


● 推动建设跨川甘两省的若尔盖国家公园,打造全球高海拔地带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


● 研究编制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规划,谋划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



4、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 支持黄河流域农牧业科技创新,推动杨凌、黄河三角洲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在生物工程、育种、旱作农业、盐碱地农业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


● 布局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一批黄河地理标志产品。


● 在黄河流域加快布局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科技、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 有序有效开发山西、鄂尔多斯盆地综合能源基地资源,推动宁夏宁东、甘肃陇东、陕北、青海海西等重要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

● 支持开展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等建设。


● 以沿黄中下游产业基础较强地区为重点,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 支持兰州新区、西咸新区等国家级新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做精做强主导产业。


● 充分发挥甘肃兰白经济区、宁夏银川-石嘴山、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用,提高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能力。


● 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5、构建区域城乡发展新格局
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沿黄城市群


● 增强沿黄城市群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推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防止城市“摊大饼”式无序扩张,推动沿黄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减量增效。


● 严控上中游地区新建各类开发区。


● 加快城市群内部轨道交通、通信网络、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增强人口集聚和产业协作能力。


全面取消县城落户限制,大幅简化户籍迁移手续,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便捷落户。


● 有序支持黄河流域上游地区县城发展,合理引导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城发展。


● 推进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改造,并与所属地级市城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布局相衔接。


● 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布局,推广乡土风情建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鼓励有条件地区建设集中连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融入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风貌。


● 对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发挥农牧业特色优势,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农产品集散、工贸等专业化村庄。

● 保护好、发展好城市近郊农村,有选择承接城市功能外溢,培育一批与城市有机融合、相得益彰的特色乡村。

● 对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丰富的村庄,支持发展休闲旅游业,建立人文生态资源保护与乡村发展的互促机制。

6、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加快5G网络建设,拓展5G场景应用,实现沿黄大中城市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全面部署,扩大千兆及以上光纤覆盖范围,增强郑州、西安、呼和浩特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功能。


■ 强化黄河流域数据中心节点和网络化布局建设,提升算力水平,加强数据资源流通和应用,在沿黄城市部署国家超算中心,在部分省份布局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推广“互联网+生态环保”综合应用。

● 构建便捷智能绿色安全综合交通网络


■ 优化完善黄河流域高速公路网,提升国省干线技术等级。


■ 加强跨黄河通道建设,积极推进黄河干流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和分段通航。


加快形成以“一字型”、“几字型”和“十字型”为主骨架的黄河流域现代化交通网络。


“一字型”:为济南经郑州至西安、兰州、西宁的东西向大通道,加强毗邻省区铁路干线连接和支线、专用线建设,强化跨省高速公路建设,加密城市群城际交通网络,更加高效地连通沿黄主要经济区。


“几字型”:为兰州经银川、包头至呼和浩特、太原并通达郑州的综合运输走廊,通过加强高速铁路、沿黄通道、货运通道建设,提高黄河“能源流域”互联互通水平。


“十字型”:为包头经鄂尔多斯经榆林、延安至西安的纵向通道和银川经绥德至太原,兰州经平凉、庆阳至延安至北京的横向通道,建设高速铁路网络,提高普速铁路客货运水平,提升陕甘宁、吕梁山等革命老区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加快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和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提升济南、呼和浩特、太原、银川、兰州、西宁等区域枢纽机场功能,完善上游高海拔地区支线机场布局。


● 强化跨区域大通道建设

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规划(黄河流域范围)▲


■ 强化黄河“几”字弯地区至北京、天津大通道建设,推进雄安至忻州、天津至潍坊(烟台)等铁路建设,快捷连通黄河流域和京津冀地区。


■ 加强黄河流域与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互联互通,推动西宁至成都、西安至十堰重庆至西安等铁路重大项目实施,研究推动成都至格尔木铁路等项目,构建兰州至成都和重庆、西安至成都和重庆及郑州至重庆和武汉等南北向客货运大通道,形成连通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铁水联运大通道。


■ 加强煤炭外送能力建设,加快形成以铁路为主的运输结构,推动大秦、朔黄、西平、宝中等现有铁路通道扩能改造,发挥浩吉铁路功能,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畅通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通道。


■ 推进青海-河南、陕北-湖北、陇东-山东等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打通清洁能源互补打捆外送通道。


■ 优化油气干线管网布局,推进西气东输等跨区域输气管网建设,完善沿黄城市群区域、支线及终端管网。


■ 以铁路为主,加快形成沿黄粮食等农产品主产区与全国粮食主销区之间的跨区域运输通道。


7、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孕育了河湟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星罗棋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 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建设黄河文化遗产廊道。


■ 高水平保护陕西石峁、山西陶寺、河南二里头、河南双槐树、山东大汶口等重要遗址,加大对宫殿、帝王陵等大遗址的整体性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古建筑、古镇古村等农耕文化遗产和古灌区、古渡口等水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古栈道等交通遗迹遗存。


 支持西安、洛阳、开封、大同等城市保护和完善历史风貌特色。


■ 提高黄河流域革命文物和遗迹保护水平,加强同主题跨区域革命文物系统保护。


■ 完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大力保护黄河流域戏曲、武术、民俗、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 打造中华文明重要地标,深入研究规划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支持黄河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推动黄河流域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和传承创新,支持其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焦裕禄精神、沂蒙精神等,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 适当改扩建和新建一批黄河文化博物馆,系统展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


■ 支持黄河流域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深入开展多种形式人文合作,促进民心相通和文化认同。加强同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伏尔加河等流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 开展面向海内外的寻根祭祖和中华文明探源活动,打造黄河流域中华人文始祖发源地文化品牌。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强化区域间资源整合和协作,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建设一批展现黄河文化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


■ 发挥上游自然景观多样、生态风光原始、民族文化多彩、地域特色鲜明优势,支持青海、四川、甘肃毗邻地区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 中游依托古都、古城、古迹等丰富人文资源,突出地域文化特点和农耕文化特色,打造世界级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


■ 下游发挥好泰山、孔庙等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作用,推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石窟文化保护力度,打造中国特色历史文化标识和“中国石窟”文化品牌。


■ 依托陕甘宁革命老区、红军长征路线、西路军西征路线、吕梁山革命根据地、南梁革命根据地、沂蒙革命老区等打造红色旅游走廊。



8、补齐民生短板和弱项


■ 实施“黄河名医”中医药发展计划,打造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区。

■ 编制实施新时代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9、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 支持西安、郑州、济南等沿黄大城市建立对接国际规则标准、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吸引集聚全球优质要素的体制机制,强化国际交往功能,建设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

发挥上中游省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和经济历史文化等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支持黄河流域相关省区高质量开行中欧班列,整治和防范无序发展与过度竞争,培育西安、郑州等中欧班列枢纽城市,发展依托班列的外向型经济。

■ 在沿黄省区新设若干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牧业合作,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设海外生产加工基地。


● 健全区域间开放合作机制


■ 推动青海、四川、甘肃毗邻地区协同推进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修复,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中心区。


■ 支持甘肃、青海共同开展祁连山生态修复和黄河上游冰川群保护。


引导陕西、宁夏、内蒙古毗邻地区统筹能源化工发展布局,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和水污染共治。

■ 加强陕西、山西黄土高原交界地区协作,共同保护黄河晋陕大峡谷生态环境。


■ 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建设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推动晋陕蒙(忻榆鄂)等跨省区合作。


■ 支持山西、内蒙古、山东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科技创新、金融、新兴产业、能源等合作,健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与水源区对口协作机制。

■ 推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合作,实施三江源、秦岭、若尔盖湿地等跨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协同保护和修复,加强生态保护政策、项目、机制联动,以保护生态为前提适度引导跨流域产业转移。


10、推进规划实施


■ 形成“1+N+X”规划政策体系。研究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沿黄各省区要研究制定本地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细化落实本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

■ 确保在2025年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相关链接:

①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点名强化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② 重磅!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首次明确支持晋陕豫黄河金三角
③ 霸气!陕西将建秦岭、黄河、黄帝陵3大国家公园!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关注长安范儿,专注西安解读陕西,读懂中国!

- END -

长安范儿

有态度的生活方式

最有范儿的生活服务型平台

入伙:范儿家QQ5群415646147


与长安范儿,专注西安解读陕西

专题❶:最新!大西安未来最全发展规划,绝对大手笔!

专题❷:最新!西安高新区发展规划,全面对标深圳南山!

专题❸:三年后的曲江:重点布局4大类82个项目!

专题❹:最新!浐灞生态区规划,打造国际范儿城区!

专题❺:最新!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打造4.0东部新城!

专题❻:最新!沣东新城发展规划,打造大西安新中心!

专题❼:最新!沣西新城发展规划,打造科学城!

专题❽:最新!秦汉新城发展规划,打造田园城市!

专题❾:最新!空港新城规划,定位一流国际航空枢纽!

专题❿:最新!泾河新城发展规划,打造北部新中心!

专题⑪:最新!西安高铁新城规划,666米超级立体城!

专题⑫:最新!CCBD规划:701米、666米“西安之门”!

专题⑬:最新!西安航天基地规划,千亿级航天新城!

专题⑭:最新!碑林区发展规划,西安千亿级城区!

专题⑮:最新!灞桥区规划出炉,定位西安最美城区!

专题⑯:最新!高陵区发展规划,大西安北跨主城区

专题⑰:最新!西安航空基地规划,三生融合航空新城

专题⑱:最新!新城区发展规划,幸福林带2020年开放

专题⑲:最新!莲湖区发展规划:两轴两带三板块格局

专题⑳:最新!阎良区发展规划,2.0版中国航空城

专题21:最新!未央区发展规划,打造“五个新中心”!

专题22:最新!蓝田县发展规划,定位西安大花园!

专题23:最新!雁塔区发展规划,中国西部第一区!

专题24:最新!长安区发展规划,长安国际大学城!

专题25:最新!周至县发展规划,三步打造“金周至”!

专题26:最新!临潼区发展规划,打造东拓新中心!

专题27:最新!鄠邑区发展规划,最美城市副中心!

专题28:最新!西咸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目标6000亿!

专题29:2049年,大西安都市区约2400平方公里!

专题30:重磅!大西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布!

专题31:鱼化寨,最新规划浮出水面!

专题32:土门巨变!大西安中央活力区(CAZ)规划曝光

专题33:西安CCBD最新规划:两大地标群+五条地铁

专题34:西安文化CBD:18座超高层,打造现象级新地标

专题35:大西安新中心中轴线城市设计曝光,惊艳!

专题36:碑林历史文化街区海量规划效果图曝光!

专题37: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0-2035)

专题38:拒绝“韭菜楼”,西安城市主色调“黄韵银律”!

专题39:青龙寺组团改造效果图曝光,超有料!

专题40:西咸新区能源金融贸易区规划首度全面曝光!

专题41:地标建筑荟萃,西安将诞生一座奥体新城!

专题42:陕西《规划》:西安都市圈+四条城镇发展带!

专题43:西安城墙内最新规划:弱行政职能、调人口容量…

专题44:西安《“十四五”规划》:空间结构+交通布局!

专题45:西安高新区“王炸”规划:丝路科学城正式全面开建

专题46:西安未来五年交通:启动地铁四期,开工西安东站…

专题47:长安区“十四五”规划:构建“北城-中园-南苑”格局

专题48:15.4平方公里!未央湖片区规划:三轴+三片!

专题49:三学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一心五片区+三轴两带

专题50:红庙坡TOD总部规划:打造千亿级企业集群!

专题51高新区再“王炸”规划:丝路软件城=鱼化寨+软件新城

专题52:航天基地“十四五”规划: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新城!

专题53: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区起步区三期、四期规划出炉!

专题54:西安奥体中心片区7大“长安系”地标引领东城新崛起!

专题55:陕西未来15年国土空间规划:建设西安第二机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