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割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力的工具是什么?【基教观察】
本文共1301字,阅读约需2分钟
张悦,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北京菲尔麦德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7年3月12日下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就“教育改革发展”主题回答记者提问的发言中,有一个词尤为醒目——“贫困代际传递”。
贫困代际传递(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是从社会学阶层继承和地位获得的研究范式中发展出来的概念。
美国的经济学家在研究贫困阶层长期性贫困的过程中发现,贫困家庭和贫困社区存在贫困的代际传承现象,从而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贫困代际传递”概念。
它指的是,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 44 33757 44 14988 0 0 3756 0 0:00:08 0:00:03 0:00:05 3756在成年后重复父母的境遇——继承父母的贫困和不利因素并将贫困和不利因素传递给后代这样一种恶性遗传链;也指在一定的社区或阶层范围内,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代际之间延续,使后代重复前代的贫困境遇。
中国有句俗话,“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三代”并非实指,而是说穷和富,在多个代次更迭之后,就不再会延续。但反观社会现实,这种说法很多时候只是对弱势群体的安慰,阶层板块化才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
社会发展成熟后,社会的各个阶层将很难进入另一个阶层,穷人无法摆脱现况,而富人几乎掌握了所有资源后,也不会轻易变穷。
要摆脱阶层板块化和贫困代际传递,最有力的工具就是教育。
聚焦扶贫工作的著作《摆脱贫困》曾指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
“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毋庸置疑,意识的培养,努力的想法,实干的精神,以及干事创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才干,要靠教育来塑造。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完善扶贫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当前,扶贫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我们想要看到的,不是物资、经费、资源短时间内向困难地区的“输血”;困难地区更需要的,是自己有技术、自己有人才、自己有能力开创自有事业,拥有“造血”功能才是脱贫的关键。
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于发展教育,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这些地区贫困代际传递现象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尽快加以解决。
当前,我们已经看到了国家割断贫困代际传递现象的信心,也看到了国家通过发展教育事业避免阶层板块化的具体举措。
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指引下,社会教育力量也可在信息化领域有所作为,通过制作优质在线课程、多方汇集教育信息、规范统计教育数据等方式更大程度地共享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阻隔这种代际传递。
相关阅读链接
特约观察员|基教观察
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是中国教育学会为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拓宽一线教育信息的社会来源渠道,加强学会对基础教育战线信息的汇集、传播和共享而经社会公开招募,最终遴选出的。致力于通过各位观察员的视角,传递来自基础教育一线教育工作者对存在教育问题的观察和反思,传播并一起探寻问题可解决之道。
学会微信特推出“基教观察”栏目,在这里,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是寻求教育的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