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费孝通的远见:乡土社会的损蚀

张冠生 东方历史评论 2020-01-20

撰文:张冠生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1


《乡土重建》一书,在费孝通先生学术高峰期影响广泛。该书由储安平主持的观察社于民国三十七年八月初版,印数三千册;当年九月再版,加印两千册;十二月三版,加印两千册。


当时内战正凶,一本讨论乡村问题的学术类著作能在短期内有如此销量,可见当年大陆读者的趣味和关怀。


《乡土重建》由储安平主持的观察社于民国三十七年八月初版


作者和读者心思相通,在书中寄托很深。从动机看,是要讨论当年中国从贫弱凋敝到复兴繁荣的根本思路。从目录看,逐一讨论如下话题——


“乡村·市镇·都会”;

“论城·市·镇”;

“不是崩溃而是瘫痪”;

“基层行政的僵化”;

“再论双轨政治”;

“损蚀冲洗下的乡土”;

“黎民不饥不寒的小康水准”;

“地主阶层面临考验”;

“现代工业技术的下乡”;

“分散在乡村里的小型工厂”;

“乡土工业的新型式”;

“自力更生的重建资本”;

“节约储蓄的保证”;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结症”。


这些话题中,包含更多分支话题、从属话题、延伸话题。诸多更具体的话题在目录中看不到,需要读内文,如——


“回不了家的乡村子弟”;

“自治单位完整性的破坏”;

“乡村靠不上都会”;

“传统有机配合的脱栓”;

“怎么会穷得没有资本的?”;

“资本从哪里来?”;

“提高农民生活程度的道路”;

“乡土还是我们复兴的基地”;

 ……


这本初版于整整七十年前的书,讨论的中国问题既是当时的,也是当下的。白纸黑字,在在皆证。


七十年间,中国已生惊世之变,“乡土重建”话题保鲜至今,其间大有意趣。意趣之一,便是政学两界自彼迄今似乎一直都欠缺足够的感应和反应。对乡土元气的衰竭、乡村问题的严峻、复兴之说的架空,都还不免懵懂。


2


欲懂《乡土重建》,还是先看看乡土社会的损蚀过程。


千百年农耕社会有个机制,叫叶落归根,构成社会的有机循环。这一循环里,人们小心伺候土地,尽力保持土地肥力,以利作物生长,满足生活之需。生活中的所有产物,即便弃物,也都加入循环过程,如落叶化作春泥。


一寸见方的布头,百衲成枕。一缕缕农妇的青丝,能编织成木桶的背带。


这是千百年里乡土中国人的日常经验。


费先生说:“任何一个到中国乡村里去观察的人,都很容易看到农民们怎样把土地里长出来的,经过了人类一度应用之后,很小心地又回到土里去。人的生命并不从掠夺地力中得来,而只是这有机循环的一环。甚至当生命离开了躯壳,这臭皮囊还得入土为安,在什么地方出生的,回到什么地方去。”


天长日久,这一循环滋养出桑梓情谊,形成告老还乡的传统。华侨飘洋万里,锱铢积蓄都寄回家,死后也要回乡安葬。


费先生有位祖辈,中举后奉派到云南做官,因瘴气死在任上。其弟为接其灵柩回乡,放弃自己前途,耗时数年,历经艰辛,终得如愿。费先生说,此事在现代文化中会以为毫无必要,但在费氏族谱上大书特书,被评为历代事业中最伟大的一项。


漫漫历史中,出自乡村的文人、官员,更多的是生前即回乡——或卸任而还,或辞官而返,或遭贬黜而回,殊途同归。更有一直晴耕雨读、终老家乡者,代不乏人。这一群体绵延相续,为乡村社会保持着地方治理和发展所需人力资源。这类人物,即便跃登龙门,身价百倍,也始终牵挂乡里,极少忘本。不惟不损蚀本乡元气,尤觉有更大责任,维护父老福祉,储备后世所需。修路、造桥、办学、息讼、敦伦……无不尽心竭力。


“常有一地有了一个成名的人物,所谓开了风气,接着会有相当的时期,人才辈出的。循环作育,蔚为大观。人才不脱离草根,使中国文化能深入地方,也使人才的来源充沛浩阔。”这是《乡土重建》的一段文字。


费先生出生于这样的环境,祖辈、父辈也都是这等人物,熟悉得很。他习惯用事实说话,提供实证。为此,他和恩师潘光旦先生作专题研究,统计、分析了915个清朝贡生、举人和进士的出身,结果是:52.50%出自城市,41.16%出自乡村,6.34%出自城乡之间的市镇。


人才密度更高的直隶、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山西、河南七省中,后四省的乡村百分比超过城市。费先生说:“即以必须很长文字训练才能有机会中试的人才,竟有一半是从乡间出来的。”


城乡各半的这种比例,形成了费先生所言中国社会有机循环的一项重要机制,即无论身居城乡,进入社会流动渠道和上升空间的机会大致均等。生为小农无妨,有教无类,只要刻苦耐劳,勤于求知,同样有上升机会,这就避免了达者越达、穷者越穷的两级分化,维持了社会的平衡。


乡村培植出来的人能为乡村所用,对乡村治理至为重要。费先生的一位老师杨开道先生写过一本《中国乡约制度》,说“中国士大夫对于地方事业的负责可以说比任何其他国家的中间阶级为甚”。


《乡土重建》的观点曾引起广泛讨论,包括质疑。面对或持阶级斗争学说及立场的意见,费先生说:“即使我们说这些人服务地方为的是保障他们自身的地主利益,是养鸡取蛋的作用;我们也得承认这和杀鸡取蛋是大大不同了。”


费孝通


费先生列举数据、表达观点时,数千年里形成的这一循环,已在近百年历史中被打破。他概要描述这一过程说:“以前保留在地方上的人才被吸走了;原来应当回到地方上去发生领导作用的人,离乡背井,不回来了。一期又一期的损蚀冲洗,发生了那些渣滓,腐化了中国社会的基层乡土。”


乡土损蚀始于人才流失。人才流失始于教育失当。由传统进入现代,社会需要改造,改造需要新知识。新知识要从教育获得,而偏偏教育上出了偏差。一方面,传授的知识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另方面,灌输的观念,社会风气的流变,使学生不愿回去。


费先生在《损蚀下的乡土》一文批评说:“现代的教育,从乡土社会论,是悬空了的,不切实际的。乡间把子弟送了出来受教育,结果连人都收不回。”


他举身边事为例,说“今年暑假很多毕业生找不到职业,……有一位老师劝这些青年回乡去,……他们几乎一致地说:‘我们已经回不了家了’。他们依旧挤在人浮于事的都市里,甚至有靠朋友接济过日子。”


3


《乡土重建》是“观察丛书”第九种,该丛书第二种是费先生的老师潘光旦先生的《政学罪言》。该书初版早于《乡土重建》四个月,其中也有对乡村教育问题的讨论。


潘先生对问题的分析似又深一层。他先说起“维新以还,充满着革命论与阶段论的中国”导致教育观念的演变,接着说教育导向的本末倒置——


“我们的教育早应以农村做中心,凡所设施,在在是应该以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农民的安所遂生做目的,但是二三十年来普及教育的成绩,似乎惟一的目的在教他们脱离农村,而加入都市生活;这种教育所给他们的是:多识几个字,多提高些他们的经济的欲望和消费的能力,……至于怎样和土地及其动植物的环境,发生更不可须臾的关系,使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更能安其所遂其生,便在不闻不问之列。” 


最后,潘先生说到更严重的问题:“近代所谓教育有许多对不起青年与国家的地方。……这种对不起的地方可以用一句话总括起来说:教育没有能使受教的人做一个‘人’,做一个‘士’。……我以为近代的教育不知做人造士为何物,是错了的,错了,应知忏悔。”


潘光旦


“不知做人造士为何物”的毛病,恐怕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不惟延续,且有蔓延,于今为烈。事实俱在,无须多言。1989年2月28日,费先生与当时的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面谈教育问题,费先生说:“教育工作第一步是培养怎么做人,其次是做一个好公民。多年来,教育一开始就是重视阶级斗争教育,搞得人与人之间不信任。我们对教育的最低的要求就是教人做人。”“教育工作中,根本的东西丢了。……再下去就是方针问题。我们应该有危机感。教育的危机就是民族的危机。……应该敲警钟。否则,混都混不下去。教育是要人去搞的,现在我们培养的人,能够承担二十一世纪的任务吗?”


进入二十一世纪迄今已近二十年。当年费先生的“乡土重建”话题又被记起,显示出强烈的现实意义,且更迫切。客观地看,不妨说,这确是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初叶乃至中叶的一项根本性的建设工作。


有人重拾当年话题,继续讨论“乡土重建”。


有人拓展这一话题,讨论“乡土还能重建吗?”似乎不敢指望历史上曾经的“充沛浩阔”还能回归乡里。


该不该有点信心?不妨先回到费先生《乡土重建》的文字中,温故知新。老实说,这本书面世七十年来,是不是被真正该看的人足够认真地看过,想过,还是个问题。


我的一位年轻朋友,来自四川乡村,读了大学名校,留在南京,投身医疗美容业,做得风生水起。每次回乡,总觉村庄容貌较前又见凋零,心里难过,想:我吃穿不愁,小康,富足,就这么下去了?再过几十年,华发渐生,回首往事,没有为家乡父老做点事,情何以堪?他是民盟成员,知道前辈中有位费先生,一生寄情乡土中国,服务于乡土父兄,常年奔走于农民增加收入。读了费先生,悟了安顿身心之道,他中止了个人财富积累,回到故土。当初跟着他进城生活的父母,安然返乡。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帮助村里修一条路,方便乡亲出行。


另一位年轻朋友,人在上海金融圈,心寄天壤间,也是民盟后生。读了费先生,他说:费老把一生托付给他心心念念的土地与百姓,也托付给继承与开拓这个时代的后来者。“我们后来人看费老,看前辈们的立志、言说和行为,都应该舍枝叶而就主干,重细节而轻末枝,得其精要才好。费老是一部大书,如果我能通过文字体悟费老的精神,理解费老的深意,还能扎扎实实做一些事”。


他们要做的事,费先生九泉有知,会觉“吾道不孤”。有涓滴,可望浩阔。













点击 蓝色文字 查看往期精选内容:

人物李鸿章鲁迅胡适汪精卫俾斯麦列宁胡志明昂山素季裕仁天皇维特根斯坦希拉里特朗普性学大师时间121518941915196819791991地点北京曾是水乡滇缅公路莫高窟香港缅甸苏联土耳其熊本城事件走出帝制革命一战北伐战争南京大屠杀整风朝鲜战争|反右纳粹反腐|影像朝鲜古巴苏联航天海报首钢消失新疆足球少年你不认识的汉字|学人余英时高华秦晖黄仁宇王汎森严耕望赵鼎新高全喜|史景迁安德森拉纳米特福山哈耶克尼尔·弗格森巴巴拉·塔奇曼榜单|2016年度历史图书2017年度历史图书2018年度历史图书2016最受欢迎文章2017最受欢迎文章2018最受欢迎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